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十八般兵器图片及名称(十八般兵器图片)

十八般兵器图片及名称(十八般兵器图片)

二战中的“十八般兵器”(1)

  战争,离不开兵器;兵器,在战火中闪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两大集团陆海空三军的新“十八般兵器”,在广袤的亚欧非战场上争奇斗艳、各显神通,演奏出一支支威武雄壮的战争交响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几十个国家、几千万士兵、成百上千种兵器,演绎出一场人类的空前大厮杀。单就兵器而言,二战是众多兵器闪亮登场、叱咤风云的黄金时代。

二战题材的场景模型,图中的模型场景为“市场-花园”行动题材。

  时至今日,众多的兵器爱好者仍然对二战兵器津津乐道,电脑游戏软件创作者也对二战题材(战场、兵器)情有独钟。在这里,仅就二战中粉墨登场、表现不俗的典型兵器点击、浏览,从不同的视角作一个简单的回顾,与读者朋友共赏。

电脑游戏《荣誉勋章:神兵天降》的截图,《荣誉勋章:神兵天降》游戏以二战时的美军空降兵为题材。

  笔者认为,二战中各种兵器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武器平台的较量。当今有一个很时髦的名词叫做“武器系统”。按照定义,武器系统为“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配合的武器、技术装备等有序组合,协同完成一定作战任务的有机整体”。  武器即兵器,是武器系统的核心,是打击力的源泉。技术装备包括武器平台、指挥控制系统等,而以武器平台(简称平台)为主体。在冷兵器时代,千军万马只能在近距离厮杀。成吉思汗的剽悍骑兵,以其出色的机动性和冲击力,征服了亚欧大陆的广袤土地,建立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骑兵的马,也算得上一种简单的平台。

骑兵虽然是一种机动性强的平台,随着坦克的出现则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到了20世纪30~40年代,科学技术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单靠增大火力射程,已经很难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场范围扩大,火力呈几何级数增强,迫切需要各种机动性强、防护性好的武器平台。于是,各种先进的武器平台,成为战场上较量的主体。  飞机、坦克是武器平台,航空母舰、潜艇也是武器平台。尽管这些武器平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在使用。但是,真正在战场上逞威,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事。武器平台的优劣,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日本“大凤”号航母。

  巨舰、巨炮的出现,使得战场从陆地扩展到远洋;飞机的出现,更使得战场从二维变为三维。有了飞机,就可以对对方扔炸弹、扫射,而如果没有飞机或防空武器与之抗衡,就只能任对方肆虐。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就流传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飞机拉巴巴(扔炸弹)”的民谣。有了先进的武器平台,就可以使武器本身“更快、更高、更强”,如虎添翼。于是,武器平台成为衡量战斗力的单位,你有多少架飞机、多少辆坦克、多少艘军舰,代表着你有多大的军事实力。  二战中武器平台的另一个变化是“矛与盾同步发展”。不用说,军舰和坦克,有矛(火炮)又有盾(装甲);就是以进攻为主的飞机,如强击机,也在重要部位装了装甲,可以抵挡一阵子。

苏联伊尔-2M3强击机,被二战的德军称为“黑色死神”。

  二战中武器平台的又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分工细化。军用飞机已经细分为战斗机、轰炸机、强击机、运输机等;战车已经细分为重型坦克、中型坦克、轻型坦克、装甲输送车、自行火炮等军舰细分为战列舰、巡洋舰、航空母舰、登陆舰等。  武器平台分工的细化,是武器装备激烈对抗的结果,“万能的兵器”是不存在的。  顺便说上一句,人类的下一场大规模战争中,指挥控制系统和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的较量,将上升到主导地位;而武器平台的较量尽管仍很重要,但将退居其次。  好啦!说了这一大套关于“武器平台”的“大道理”,让我们看一看二战中陆海空三军的新“十八般兵器”吧!

坦克和战车

  坦克,在二战的新“十八般兵器”中,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三大性能的综合平衡,使坦克在二战中打出了威风,荣获“陆战之王”的美称。  在二战中,坦克已经有细化分工,轻型、中型、重型并举,以中型为主;喷火、扫雷、架桥坦克纷纷亮相,各有千秋。战车家族“车丁兴旺”。让我们点击二战中几种赫赫有名的坦克和战车吧!

二战中诞生的自带扫雷技能的“丘吉尔”AVRE坦克。

  T-34中型坦克 T-34堪称是“二战中最优秀的坦克”,“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综合平衡的一代名车”。典型化的总体布置,成为“现代坦克的先驱”;大功率专用柴油机,开创了坦克动力装置“柴油机化”的先河;大口径坦克炮,使“坦克成为最好的反坦克武器”;良好的综合防护性,使中型坦克成为二战中的主流;结构简单、工艺性好,使它真正成为“为战争而造”的坦克。

T-34中型坦克的结构剖视图。

  T-34坦克在二战中的总生产量达到5万辆以上,成为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之一。从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库尔斯克战役,直到攻克柏林,T-34坦克摧枯拉朽、力挽狂澜,为打败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T-34中型坦克。

  M4“谢尔曼”中型坦克 在二战中,真正能和T-34坦克“平起平坐”的坦克,非M4“谢尔曼”坦克莫属。

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结构剖视图。

  论装备数量,M4中型坦克的生产数量达49 230辆,仅次于T-34;论装备国家,二战中盟军的主要军队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这一点更胜于T-34;论改进型和变型车,总数不下50多种,远远超过T-34及其它坦克。  所有这些都表明:M4“谢尔曼”是一种在二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代名车”。

M4A3“谢尔曼”中型坦克。

  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研制成功表明,美国的庞大的汽车工业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在“民转军”的动员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战爆发时,美国只有470辆坦克,1940年也只生产了331辆;而到了1942年,年产量一下提高到24 997辆。两年间提高了75倍!这是历史的奇迹,战争的奇迹。

  “黑豹”战斗坦克 二战中,德国的著名坦克多多。Ⅰ式至Ⅳ式是“闪击战”的急先锋,Ⅳ型坦克在二战中一直活跃在战争第一线;“虎”式和“虎王”式外形威武、火力和防护性俱佳,使盟军坦克遭到巨大损失;就连夭折的“鼠”式超重型坦克,也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多数坦克专家认为,“黑豹”才是“大战中德国生产的最优秀的坦克”。

德国“黑豹”战斗坦克。

  “黑豹”坦克于1943年开始装备德军,分A、D、G三种车型,总生产量为5 508辆。G型的战斗全重达44.8吨,乘员5人,车体外形明显模仿T-34坦克,车体甲板的倾角较大。主要武器是一门70倍口径的75毫米坦克炮。论火炮的穿甲威力,它要优于T-34和“谢尔曼”坦克;防护性上,也是“黑豹”占优。据美军估计,击毁一辆“黑豹”坦克,需要出动5辆“谢尔曼”坦克。不过,“黑豹”坦克结构复杂、造价高、机动性差。在数量上和机动性上占优势的T-34和“谢尔曼”的群起攻击下,“黑豹”也难免“好豹架不住一群猎狗”。

苏联T-34中型坦克,“黑豹”坦克外形的模仿对象。

图解古代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一般是指“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镗、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图解如下:

一、刀

二、枪

三、剑

四、戟

五、斧

六、钺

七、钩

八、叉

九、镗

十、棍

十一、槊

十二、棒

十三、鞭

十四、锏

十五、锤

十六、抓

十七、拐子

十八、流星

古人说的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指的是哪些兵器?真有人全都会吗?

喜欢听郭德纲相声的同学,应该会对《大保镖》这个段子记忆犹新。

其中有这么一节,郭老师向他的搭档于谦炫耀自己精通十八般兵刃,伴随着滑稽的动作,让台下的观众乐得前仰后合。

除相声段子之外,诸如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包括其他古典文学也都提到过十八般兵器或十八般技艺等这类说法。

按照书中所述,冷兵器时期,一些骁勇善战的将军或者身怀绝技的高人,必定会掌握十八般兵刃与技法,这样才能无往不利,站稳脚跟。

抛开这些不切实际的文学作品,从实际角度出发,再结合真实历史,是否有人能够真的精通十八般武器?除了常见的刀、枪、剑等兵器之外,十八般兵刃当中还包含哪些稀奇古怪的武器呢?

《水浒传》: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从头教起。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

郭德纲版《大保镖》: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子流星;带钩的,带尖的,带刃的,带刺的,带峨嵋针的,带锁链的。

《水浒传》与《大保镖》应该算作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民间刊物,它们分别记载了十八种不同的兵器种类。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在中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防身和狩猎需要,就开始懂得制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类原始的兵器。

相传,刀、枪、弓、箭为黄帝所造;商代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刀、枪、钺等兵器。战国初期的两位军事家孙膑、吴起所创“二八般兵器”概念。

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汉武帝规定十八种类型的兵器:矛、镗、刀、戈、槊、鞭、锏、剑、锤、抓、戟、弓、钺、斧、牌。棍、枪、叉。

魏晋南北朝以后,铜制的兵器由铁和钢代替。到了明代,博物学家谢肇淛所著的《五杂俎》出现了“十八般武艺”一词。抗倭名将唐顺之也在《武编》中提到“武艺一十有八”;清代褚人获《坚集》两书中都只有“十八般武艺”之说。

今天,武术界普遍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

显然,“十八般兵器”一词是后人所造。“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为年代、地区和流派的不同,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也各异。

汇总起来,古今有十多种不同的说法。如果加上各种奇门兵器和形形色色的暗器,其总数有着几百种之多。

历史上,这些兵器是陆续出现的,而且并不全用于实战。武器外形越是朴实无华的,实用性越强,武器出现得越早,实用性越差。

结合各种说法,我们可以把古代的十八般兵器分为三个大类以及四小类。

一、短兵器

短兵器,是指其长度一般不超过常人的眉心,分量不超过20斤,使用时单手握持的兵器。最常见的短兵器是刀和剑。

二、长兵器

武林中最常见的长兵器是枪、棍、大刀三种。长兵器其中还包括索击类武器,如绳镖、流星锤、狼牙锤、龙须钩、飞爪、软鞭等。

三、远程武器

远程武器指的是弓箭或弩箭、袖镖等可以远程打击的武器。《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典籍都称,黄帝的后代“挥”从天上的星辰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弓矢,被任命为“弓正”的官职,又称“弓长”,这就是中国第一大姓“张”的由来。

在这三大类武器品种之下,按伤害方式又能分为四个具体的小类:砍杀类、穿刺类、打击类、仪仗类(仪仗兵器,比如越王勾践剑就是一种礼器,武器本身并不适合与敌人正面对抗)。

介绍完了十八般兵器这个说法的由来以及具体的武器种类,再来分析下,古往今来是否真的有武学奇才,能够一口气掌握熟练这么多不同的兵刃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十八般兵器中,有多种兵器并不具备实战性。

有着“百兵之君”美称的剑,只能直刺无法劈砍。这就导致在两军交战中,战士们大多还是使用长柄武器,剑这种武器只适合江湖混斗。

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的实战性很值得怀疑,至少上述这几种兵器在战场上作用并不大。

大家想想,既然在战场上这些武器威力不大,那古代将帅也没必要耗费大量时间跟精力去练习这些华而不实的武器了。

可能有人会说了:这些武器虽然不适合正面对敌作战使用,但是在江湖上那些艺高人胆大的侠客往往会遇上各种突发事件,这类群体似乎掌握十八般兵器的可能性会很大,以应对不时之需。

行走江湖往往要的是干净利落。作战时尽量在短时间内打败敌人或者撤出战局,好保全自身。

然而,十八般兵器中绝大多数的兵器不适合随身携带,挥舞起来太麻烦,这也就导致江湖上的侠客也不会尽数精通这些兵器了。

何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使强如博尔特这种顶尖短跑运动员,也不会贪多嚼不烂,而是专精100米与400米等少数几种项目。

所以,精通十八般兵器这句话是有明显歧义,那为何古人还要求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呢?

其实,不管是瞬息万变的战场,还是复杂险恶的江湖,都颇为考验人们临场应变的能力。假如在战场上或者在江湖中与敌人对战时,手中的兵刃不慎掉落,这时候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随手捡起一样兵器,继续投入作战。

捡来的武器使用起来肯定不熟练,但最起码比空手强,能提高生存率,有自保能力。就此说来,古人常说的精通十八般兵器,是根据不同的环境使用不同种类的兵器,没必要太精,但最起码能让自己有一战之力。

另外,按照前文所分类的三种武器类型,天赋异禀之人,只需要掌握长短兵器以及远程兵器的使用,其他不同的兵器也能快速上手,这便是俗语所说的“一法通,万法通”。

不同的武器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手感,带刃的要掌握劈砍的角度,带尖的要刺中重点,长时间练习之后便能触类旁通,万兵皆精。

一多不压身与,贪多嚼不烂,这两种论调似乎是相悖的。而古人所说的精通十八般兵器,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要求的就是无论哪种兵器上手什么都会基本操作,在什么环境都能打。

“十八般武艺,十八般兵器”之十八般鉴赏

“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是哪十八般?

“十八般武艺”是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也称“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已被列入了我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武艺发展的面貌。

其实,所谓“十八般”,并非仅仅局限于十八种兵器,而是古代多种武艺的概说。实际上,冷兵器时代产生了许多武器,其数目远远超过了“十八般”。晚清和民国时期,“十八般兵器”成为各个武馆的必须陈设,而成为中国武术和武馆的象征之一。

明代后期万历年间,“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有着这样一种表述:“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镐、十四殳、十五叉、十六钯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这便是对于“十八般”最常规的解释。

汉代 青白玉兽面纹弓箭

弩机

明 铜鎏金龙首弩机

春秋战国 青铜刀

汉 鎏金青铜刀

三星堆鎏金剑

西周 青铜昭王剑

西汉 错金嵌绿松石铜矛

镂空矛、虎形矛、镂空矛、人面纹矛

清 铜鎏金盾

青铜斧

十九世纪晚期 鎏金铜镶银铁斧

铜钺

清代 福寿纹钺刀

西周 青铜钺

春秋战国 青铜鎏金戟

清 铜竹节鞭

铜锏

春秋 青铜耙

套索

白打,即徒手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