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心理测试:盘点你2022年最大的人生收获,预测2023年的运势
2022年虽然已经过去,但仍旧因为发生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而造就了2023年的你,不管是在为人处世还是生活型态上,我们都会随着不同的经历而有所转变,想知道2022年你最大的人生收获是什么吗,不妨可以来玩一下这个心理测验,看看自己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题目:下图中有5个瓶子,分别代表山景、大树绽放、城堡、一朵花、星星,你会选哪一个呢?
1.
选到里面看似有山景瓶子的你,在2022年享受了不少独处的时光,倾听了内在的心声,有一段时间,你不太与人交往,甚至不信任人性,不愿意对周围的人敞开心胸。
但今年的你不一样了,会开始结识新朋友,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事情,也遇到了不错的人,你开始意识到善良的价值,不再因为曾经受伤而紧闭心门。
2.
选到这棵如同大树绽放的你,在2022年其实身心俱疲,因为你很重视成就感,在工作或是感情上,认为付出就一定会看得到回报,一定会有成效。
但这样一来一往的期待与失落,让你开始否定自我价值,但慢慢的,你开始意识到人生没有错误的决定,一切都会反馈给自己,享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所以今年的你,会过得更惬意,也放下对自己的苛刻。
3.
选到瓶子里有城堡的你,对于今年开始有了希望,也正一步步实现你的目标。其实去年的你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展望,甚至有点失去动力与希望,对于未来没有计划跟想法。
但今年的你不一样了,你突然开始意识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该做什么,会突飞猛进的朝目标前进。
4.
选到瓶子里面有一朵花的你,看透了一些人事物,但心情也感到愉悦,曾经的你认为一定要把心里话说出来,把不公平的状况都解决,甚至不惜得罪任何人。
但今年的你看透了这些讨厌的人事物,学会不一定要把事情揭露才是正义,你也深刻意识到,强大的关键不是战胜别人,而是赢过自己。
5.
选到瓶子里面有星星的你,今年是断舍离的一年,终于要摆脱很多的不愉快,在去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你过得很不愉快,总是深陷在不快乐的回忆或是讨厌的人事物之中。
但今年的你,更懂得接纳自己的内在情绪,学会与自己和解,所以不愉快少了,也更懂得爱自己。
极目江城万象新——人文经济视野下的武汉观察
这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长江与汉江在此交汇,通达八方的地理优势、开放包容的人文品格,让“货到汉口活”成为醒目标识。
这是一座奋进拓新的城市。研制出中国第一根光纤、成立全国第一家技术市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浸润城市发展。
这是一座潜力无限的“未来新城”。从百湖之市到湿地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处处可见,生态禀赋日益转化为绿色崛起的新优势。
视频加载中...
勇立潮头育商机
白露时节,江城武汉秋意渐浓。曾经的防汛险地龙王庙公园前,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从秦巴山脉奔腾近1600公里后,出龟山北麓,与长江交汇。
6月14日拍摄的武汉市两江四岸(无人机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因水而兴、因商闻名的武汉,在重要历史关头总能勇立潮头、引领风尚——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浪潮奔涌。两江交汇之处,103位青年在汉正街持证成为全国首批个体经营者,怯生生的吆喝叫卖声,成为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生动一幕。
短短几年,汉正街的商品已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份,商品成交量曾多年在全国排名第一。
“一分钱一根针,一年能卖出1亿根;一角钱一粒的打火石,一年能卖出2吨。堆积滞销的货物,到手上就能盘活。”83岁的郑举选老人从未想过,自幼视力微弱的他,有朝一日会坐在人民大会堂,接受“改革先锋”表彰。
郑举选的传奇经历,足以窥见这座城市的气质和闯劲。
如今,步入位于汉正街的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主播们的“带货”声此起彼伏。仅一栋写字楼内,就聚集了近400家直播产业生态上下游的企业商户,直播间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
从线下到线上,从“买全国卖全国”,到“买全球卖全球”,作为“小商品批发市场”代名词的汉正街已经属于过去,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善抓机遇的商业精神”在武汉始终延续。
敢闯敢拼,同样敢于攻坚克难——
新冠疫情袭来,在严峻的抗疫斗争中,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
在艰难中重启,在阵痛中复苏,由“暂停”到“重启”后,英雄之城武汉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回“主赛道”、跑出“加速度”。2023年上半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9503.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说,地理空间深刻地影响地域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塑造了武汉善于通变而任放、善于创化而兼蓄的城市品格。
1月7日凌晨,动车组停靠在武汉动车段的存车线上进行检修和保温作业(无人机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外有居中之地的区位优势,内有开放包容的文化底蕴,武汉正以跨越之姿、攻坚之志、担当之责,加速构筑“枢纽链接之城”——
2022年,作为内陆最大河港的武汉阳逻港吞吐量已达202万标箱,年均增长10%;今年5月,武汉对外开放以来首次入境的万吨海轮“长越1”号自韩国釜山港抵达武汉;6月,2023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在武汉开幕,作为全国唯一获批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会城市,武汉再一次站上世界舞台……
7月5日拍摄的武汉阳逻港一期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江汉西来于此会,朝宗东去不须分。”如今,武汉正从沿海开放的“后队”,加速迈向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清代张之洞当年不曾实现的愿望,正在百年之后变成现实。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在武汉开幕(6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奋进拓新铸大城
“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百余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为武汉擘画蓝图。
有着3500年建城史的武汉,一直有着“大城”的梦想。20世纪初,汉口的商品贸易额一度超过天津、位居上海之后,跻身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驾乎津门,直追沪上”,成为江城的“高光”时刻;“东方芝加哥”的赞誉,彰显了武汉的昔日繁华。
撑起一城繁华的,是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壮志豪情,和对求新、求变、求进的不懈追索。
从楚国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清末张之洞大力推动“办新学”;从武昌城头的枪声拉开辛亥首义的序幕,到改革开放后请来新中国第一位“洋厂长”;从鼓励“星期六工程师”到成立全国第一家技术市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奋进与拓新精神,浸润于城市的发展进程。
创新争先、砥砺奋进,激发澎湃动能——
首套国产化数控激光切割机、首台高性能光纤激光器、首个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来到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个个“中国第一”令人瞩目。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工作(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作为武汉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华工科技牵头制定了中国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并在高端光芯片、高性能光纤、超快激光器等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从年营业额不足8000万元的校办企业,成长为营收百亿级企业。
“目前,华工科技正围绕新基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四化、工业数智化开展协同创新,丰富产品链,完善产业链,深入拓展高端市场。”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
铺展开武汉的城市地图,华工科技的所在地光谷,多年前一度被称为“武汉地图上被遗忘的两厘米”。
6月14日拍摄的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从城郊之地到“世界光谷”,源于“一束光”照亮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1976年,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旁的一个简陋实验室诞生。依靠自主创新,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实现了零的突破。
追“光”奋进、以“光”筑梦,武汉市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推进光谷建设,带动相关企业飞速发展、集群成链。
光谷,逐步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获批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并成为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研制基地,中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以及中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之一。
截至2022年,光谷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年总营收突破5000亿元。“科学之城”“追光之城”日益成为“向往之城”。
光谷,是武汉锐意创新、勇于突破的一个缩影。
放眼江城,武汉经开区已集聚9家整车企业、13个整车工厂和500余家知名零部件企业,年产整车百万辆、工业产值超3200亿元,正全力建设“中国车谷”;
在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工人在流水线上作业(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武汉市东西湖区正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为契机,高标准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网谷”……
武汉市科学技术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武汉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5245.4亿元,占湖北省比重为44.84%。
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满目新。展望未来,武汉前景可期——
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拥有高校90所、在校大学生近130万人的武汉,已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149个,各类人才总和304.29万,并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武汉市市长程用文表示,2023年,武汉明确新的目标: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5%以上……
绿色崛起谱新篇
长江、汉水穿城而过,市内166个湖泊、277座水库星罗棋布,水域总面积约占全市国土面积四分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40倍……
武汉兴于水,也曾困于水。
“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宋代诗人袁说友笔下,800多年前的东湖雅致灵动。但十几年前,因为工业化、城市化而水质快速恶化的东湖,却让东湖首任“民间湖长”柯志强夜不能寐。
进入新世纪,武汉水环境治理的号角吹响。外源截控、内源清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智慧监管……一场湖泊污染治理战应声打响。
“如今,东湖水质已稳定进入‘Ⅲ类时代’。”柯志强说,水域面积超33平方公里的东湖再现“一围烟浪六十里”壮景。
7月23日拍摄的武汉东湖(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10大子湖、120余个岛渚、近20000亩葱郁山林……沿着东湖绿道一路骑行,四时风景不同。散落各处的书店、美术馆等城市公共空间,更为之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浪漫的艺术气息。
“山水相依、城湖相融、人文相映,这里正成为更多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工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栿堂说。
今年“五一”假期,武汉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长江大桥、凌波门、江滩……一系列的亲水平台成为热门景点,吹江风、赏湖景,人们在此登高望远、下阶亲水,感受人水共生的江城魅力。
6月14日拍摄的武汉黄鹤楼(无人机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云横九派,江水相连,湖光潋滟。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围绕一池碧水展开的城市地理空间重塑,悄然拉开序幕。
今年2月,《武汉新城规划》正式发布,一个瞄准“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的新城呼之欲出。
这座打破传统行政区划,横跨武汉、鄂州两市的新城,规划面积约1689平方公里,重点项目库目前已集聚亿元以上项目205个,总投资4376.44亿元,将梁子湖、严西湖等湖泊湿地环抱其中。
“美丽风景也是美丽经济,世界上重要的创新片区往往都有水的元素。”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赵守谅说,山水格局让城镇特色风貌有了基底,丰富的公共空间更能汇聚创新人才。
从“人水冲突、城江对峙”到“人水相依、向水而生”,从“乐业带动安居”再到“安居带动乐业”,城市发展逻辑的转化背后,是发展观念的全面进步。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向未来,武汉在生机与活力中,正书写人文、科技、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篇。
文字记者:惠小勇、李鹏翔、梁建强、熊琦
视频记者:余国庆、方亚东、杨慕茜、熊琦
海报设计:潘红宇
编辑:储兴华、雷敏、刘莲芬、胡碧霞、侯帮兴
统筹:周咏缗、郜新鑫
生猪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23年8月28日-2023年9月1日
山东地区是全国生猪调运的大省,来自各地的生猪运送到山东进行二次育肥或屠宰,因此也是疫情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除了集团场外,中等、中小规模的养殖场大多从自繁自养转向了外购仔猪+合作放养/专业育肥的模式,也有些养户专门从事二次育肥。上半年坚持养母猪的养户整体来看缓慢淘汰母猪,如今还保持一定规模母猪存栏(百头级别)的养户倾向于维持或继续扩张产能。当前放养的完全成本约7.5-8元/斤,视人工与饲料成本的不同而不同,上半年养殖多呈亏损态势,但贷款比往年更容易且成本更低。整体而言,为了应对非瘟,山东地区中小规模养户的养殖呈现资产更轻、更灵活的特点。
山东是屠宰大省,尤其是临沂,具备宰杀各体重段生猪与精细化的分割能力。一般而言,猪价低的时候宰量大,头均费用摊低从而利润更高。上半年低猪价时屠宰端微利或保本,猪价上涨后终端价格未跟上,导致屠宰亏损;此外,屠宰企业的激烈竞争也是导致亏损的原因之一。今年冻品水平整体偏高,原因或系年后猪价持续低位外加对下半年的预期良好,受访企业即使自己未增加冻肉库存,也反映周边企业冻品积压较多。高冻品水平或对下半年猪价产生压力。
二次育肥是造成生猪价格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目前山东地区标猪育肥边际成本约在7元/斤左右,猪价达到10元/斤以上时养大肥的动力较足。当前二育养殖户对9月行情不看好,若9月价格下跌充分或继续上涨可能再次集中入场,赌腌腊、冬至行情。
一、规模场A
1、基本情况
(1)业务范围:从上游的母猪育种、饲料,到生猪自繁自养,再到下游的屠宰、食品均有涉及。
(2)产能规模:当前有母猪存栏8000头左右,出栏约10万头,屠宰产能50万头。
(3)经营模式:育肥全部为放养,即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公司提供猪苗、饲料、动保等物资,由农户代为育肥,公司按头数与生产成绩支付代养费。一般单个农户可以养1000-2000头猪。这种业态今年在山东省非常流行。屠宰场与育肥场各自决策,出栏肥猪不一定自宰。下游渠道客户(教育系统、部队)多,市场批发比例相对少。
2、养殖情况
(1)养殖成本:目前完全成本9元,纯养殖成本7元左右(包含饲料人工水电,去掉折旧和利息)。
(2)出栏体重:体重维持在115-130公斤,太大的猪难以屠宰,且资金压力大,需要资金的快速流转。
(3)资金成本:贷款年利率在6-7个点,当地最低能拿到4个点。
(4)非瘟情况:认为年前年后胶东地区母猪清栏70%。自己受损少,母猪增加。
(5)计划:年底目标是1万头母猪,政府按照12000头批的地,但资金有压力达不到。
3、屠宰情况
(1)分割决策:一般白条的利润较好,除非少部分客户需要分割品,否则将不好卖的白条做成分割品以便销售,可以做母猪的淘汰,优化。这也是拥有自宰能力的好处。
(2)屠宰利润:今年肉价上不去,毛利都亏损,仅为了维护客户资源保持必要的屠宰量。
(3)下游需求:冻鲜价差不大,学校现在对冻品需求减少,因为有质量与安全问题。
(4)生产计划:2条生产线,去年屠宰不到20万头,今年预计10万头(因亏损),当前日均100-200头,白条、分割各半,很少入库,冻库库容5000吨,上半年入库300-400吨(相比20年,当时做了3000吨左右)。
4、饲料版块
饲料设计产能20万吨,饲料自用为主,外销较少。米糠2250-2560元/吨,大麦2910元/吨,豆粕4930-5100元/吨,玉米低价有2840元/吨,部分价格达到2960-2990元/吨。
5、行情看法
对今年行情的展望分为三个阶段:
(1)年后比较看好,去年亏损一年了,今年要有利润,认为下半年能达到10-12元/斤。
(2)4-5月份悲观,认为超不过10元。
(3)7月份以后心态再度发生变化,目前消费下降,大环境局势紧张,国家可能会出台相应的刺激政策,或会推动猪价,下半年可能会超过10元/斤。
二、规模场B
1、基本情况
(1)业务范围:某规模养殖场的分公司之一,母公司养殖场有9个分公司,生猪存栏约50-60万头,母猪存栏1万多头。
(2)产能规模:目前存栏5万头。
(3)经营模式:仅做放养育肥,养户每户养殖量2000头左右的居多,收取100-200元/头的押金。仔猪从外地购入,本地猪苗质量不佳,猪苗来源有四川、江苏、湖南等地。有放养团队,管理员1个人负责人1万头的量。
2、养殖情况
(1)养殖成本:按当前猪苗价格完全成本7.5元左右,包括猪苗、饲料、兽药,饲料是代加工的。代养费约220元/头,根据死亡率、生产成绩等有变化。育肥成活率95%以上,每1个点的成活率变化会带来20元/头的成本变化。年初买的7kg仔猪600多,加上运费40-50,则出栏成本略大于8元。认为集团公司放养成本约8元,南北的成本差异缩小。6-120kg全程料肉比平均2.5左右(误差不超过0.1)。
(2)出栏体重:120-125kg,冬天不会压栏,都是面对屠宰场,不会压栏大肥,个别时候会根据行情有2-3天的压栏计划。
(3)资金成本:目前均为自有资金,压力不大。
(4)节奏与计划:今年放养计划10万头,但后来因为行情制约,只放养了5万,明年看行情再加。9月开始每个月出栏1.2万-1.3万,循环上苗,出栏半个月就可以补栏,不会有太长的空栏期否则引起养户不满;通过调节代养费来调整养殖规模。9月中旬后市场的仔猪补栏动机会降低,但为了维持养户关系,仍会补栏。
3、饲料情况
(1)库存:饲料厂备货,公司不备货,饲料厂会沟通,猪场正常库存维持7-10天的库存量,有料塔,猪大的备货3-5天。随行就市,不会存很多饲料,饲料会有配送。
(2)配方调整:原料配方自己定,根据行情可以调整,8月份跟前期相比小麦增多,豆粕减少,替换5-10个点。全程都是颗粒的,进料塔。
(3)价格:大猪(90kg以上)育肥全价料3000元左右,中猪料(70-8kg)约3600-3700元。
4、行情展望
担忧冻品出库会对行情造成不利影响,中秋节可能会有提振,但是开学提振有限,学校可能会采购冻品。未来的主要风险还是在猪价和疫情。
三、屠宰场A
1、基本情况
(1)业务布局:集团现有13个母猪场,母猪存栏约3万头,去年计划5万头,后来有所减产。四川新增养殖版块,未来计划出栏100万头。公司的战略为“一体两翼”:食品为主,屠宰养殖为辅。19-20年已开始转型,现在做预制菜,熟制品利润15-25%,屠宰的毛利仅2%。
(2)育肥产能:出栏量逐年递增,2023年计划出栏量70-80万头,目前已出栏50-60万头,下半年出栏量少,有段时间由于人员调动未进猪。2022年出栏50万,2021年20万存栏16万。
(3)养殖成本:目前放养成本8元左右,养殖成本夫妻俩7.5元,如果需要雇人,就得8元甚至高一些。
(4)屠宰产能:该企业目前有7个屠宰场,目前总日均屠宰量1.4万头,低点时候约1.2万头,正常日均屠宰量应该在1.8-2万头。
2、屠宰情况
(1)采购模式:集团直采+供应商采购。仔猪优先育肥,自家育肥猪全部自宰。
(2)屠宰模式:目前仅根据下游订单收猪并屠宰,赚取加工费,不建立冻品库存来赌行情,当前鲜销率85%,一天入库300吨。
(3)成本核算:白条成本根据总成本减去副产品(红脏、白脏、头蹄尾)计算,一套副产品约400元。
(4)屠宰量利
工厂一天的固定费用在15万元左右,上半年毛猪价格低宰量大,一天有几万的利润,当前日均屠宰量1.4万头,下游涨价受阻,日均亏损20万元左右,也是为了维护客户而忍受亏损,等待过年盈利改善。
热鲜一天400-500头,较为稳定,损失的客户是省外和中温:一是热鲜一般是50-70km的距离,没有亏耗,冷鲜有0.25%的亏耗;二是山东猪价居高不下,外运经济性降低,原先上海一天发货500头,现在河南等地距离更近价格更低,因此外运的肉减少。企业目前在积极开拓客户。
不同的下游利润不同,从低到高分别为农批-商超-专卖店,最低约1-2%利润点,最高约12%。最大的利润是赌冻品带来的利润,比好几年的鲜品还高,但风险大。
目前小刀手和贸易商挣钱,上半年有东北屠宰场热宰亏损。
一、多家自繁自养/专业育肥/合作育肥养户
1、自繁自养养殖户
(1)业务规模:300头母猪,这两年规模加大,有淘汰有补栏。母猪也会外卖,主要看行情、栏舍空间。
(2)生产效率:PSY比去年多1.5,窝均断奶仔猪12.3。成活率断奶到出栏95%左右。
(3)养殖成本:雇人养殖(母猪4个人,育肥3个人),8-8.5元,其中折旧约3毛。
(4)出栏体重:250斤左右比较多,最大压到300来斤,去年下半年大肥比较多。7月底至今有压栏,压到300多斤,只要有利润就考虑继续压栏。
(5)资金情况:有一定压力,依靠贷款与饲料企业扶持。贷款年化利率5-6厘,比往年好贷一点;饲料企业给2个月账期。
(6)养殖计划:多年养猪且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会坚持养殖,对猪价不作预判。仔猪上半年淘了,后面补栏168头孕母,计划年前卖出去。今年出栏5000头。这一批猪年前出栏3500头。
(7)饲料情况:这波豆粕涨价,饲料不备货,散户仓库放不下。饲料涨不涨价都是囤货1周。自配料正常库存1个月左右。
2、专业育肥养殖户
(1)业务规模:现在有4个育肥场在养,存栏有6800头,今年出栏20000多头。
(2)养殖成本:人工一天150元+50元,基本一个月就6000元,考核出成率(健康猪的比例),好的能拿到8000。
(3)疫情防控:对生物安全非常重视,只允许员工带手机进场;物资严格把控,两周送一次菜、粮油;消毒、检测,有专业的化验室。一头商品猪合100元的生物安全费用,常用的药存了几个月的用量。
(4)资金情况:19-20年赚的钱,21-22年赔了一半。股东撤资,资金有压力,现在都需要融资,年息7-8厘,利息与去年没变化。
(5)养殖计划:前期投入大,对行情不悲观,还会坚持两三年,不甘心做合同养殖。
(6)行情预期:认为下半年会达到25元/公斤。
3、合同放养
(1)业务规模:现存栏20000多头,单个养户规模较小。
(2)生物安全措施:出厂需要报备;扣押金,有奖惩;消杀费用后续自己承担;声誉成本。
4、集团场厂长
集团厂的成本很高,重心在成本管控上(PSY-MSY),断奶成本控制的好也要350,散户不防非最多可以做到300以下(散户PSY达到16-18,集团厂在24-25)。
5、疫苗销售
做渠道为主,散户退出对销量影响很大,全国高峰期销量仅有原来的50%-60%。
6、对山东地区养猪行业的看法
(1)新的变化:专业化育肥;饲料收费模式的变更;合同放养的盛行。
多数仔猪均由外部采购获得,因为自繁自养母猪空栏期少,持续存栏时间长,难以进行彻底的消杀,防非难度大。
饲料收费按照最终的育肥增重计算,比如长一斤肉给饲料厂4.75元。
随着自繁自养散户的退出,更多养户选择进行合同放养以减少疫情损失。
(2)为什么不养母猪?
山东的母猪场受疫情影响严重,管理难度大。山东作为调运、屠宰大省,每年几乎都收到非瘟影响。
认为账面与公开信息反映的非瘟情况被低估了,上市公司低报发病率,自繁自养的成本优势未考虑疫情带来的损失摊销。
母猪胎数低,不能充分利用。
(3)当地产能情况:
50头以下的散养户从非瘟后少了很多,存栏减少30%-40%,今年上半年也有淘汰,但淘汰不多。
清空母猪后,规模大的有改成育肥场的,小规模(母猪500头以下)空栏率相对较高。
散户闲置比较多,等待机会搞育肥。
(4)对合同养殖的看法:无法应对非瘟,养户对疫情防控的激励不足,对养户的掌控力弱;认为这种模式不会长久,除非能解决非瘟
(5)其他观点:对行情的把握不仅从身边出发,也看专业机构提供的全国数据;对行情整体偏乐观;认为期货对现货的影响很大;认为出栏头数的统计准确(通过检疫票),但存栏统计不准,存栏数存在系统性多报,即使是上市企业也虚报母猪存栏。
二、屠宰场B
1、业务概况:仅屠宰,以白条为主,库容上限7000-8000吨,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
2、宰量:现在屠宰量900头左右,维持最低量的生产(春节以来),冻品被迫入库,几乎全做鲜销;3-4月做冻品量大,一天宰2000多头,大部分做冻品;
3、猪源:来源以集团的为主,约80%,散户约15%(散户的猪从年初40%降到15%)。山东的猪少,广西、湖北、湖南、山西、四川的猪都运到山东来宰。
4、盈利:一头猪要亏100元,相当于人工全亏掉。
5、下游需求:对白条的需求好于分割(东北倾向于白条,南方倾向于卖分割品,分割品买回去直接就售卖)。当前的猪比两周前好订。
6、库存:库容率七八千吨,有四千吨的货,库存从上个月开始减少,出了一半,来缓和屠宰场的资金压力,对后市的行情不太看好。
一、预制菜/健康肉产业园区+屠宰企业C
1、基本情况
(1)规模:总投资56亿元,占地约392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占地45亩,二期占地40亩,三期占地307亩。预计年销售健康肉260万吨,预制菜50万吨。与其他园区不同的是,该园区的预制菜以全产业链产销为主,而非仅是销售或仓储集散中心。
(2)投产计划:目前一期马上交工,二期三期需要后年投产。
(3)产品:
广义的预制菜,包含即食、即烹、即热等,即指初级农产品经过加工之后的产品。
健康肉:标准高于国家的冷鲜肉标准的肉,以猪肉为主。
(4)区域背景:山东是首个产值过万亿的农业和畜牧业大省,蔬菜、肉蛋奶总产量和食品加工产值为全国第一,预制菜产业基础雄厚。省内预制菜相关企业规模小,上市公司在该业务的体量也不大,行业集中度低。
(5)预制菜发展趋势:新冠疫情放开后,预制菜受到了一定影响。
2、业务模式
(1)预制菜的类别:鲜销(中央厨房,覆盖半径短);包装产品(保质期长,易运输)。
(2)原料:
以肉类为主,新鲜蔬菜难以保存;肉类中以猪肉、鸡肉、鸭肉为主,水产品对新鲜度要求高,消费者能接受的口味在全国差异性比较大,加之外部因素影响,水产品占比会逐渐降低。
猪肉中以冻品为主,目前冻品占比应当超过70%。使用冻品的理由包括:
鲜品供应不稳定,价格变化比较大
大的企业倾向于根据订单量向上游确定价格与数量,因此使用冻品可以约定1个月、2个月内各周由谁来交货。
使用鲜品的理由包括:
鲜品损耗率小,也更便宜,原材料能保证的情况下,鲜品的用量可以提高很多;
部分产品不能入冻,质量会打折;
鲜品口味更佳。
(3)下游客户:先做b端,再做线上c端,比例不明确。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是学校食堂:高校食堂不能外包,只能自己做运营,食品健康方面的压力很大,希望把风险转移出去。中央食堂的辐射范围有限,对冷链的要求比较高。
(4)预制菜对消费的影响:预制菜对消费的潜在促进作用在于增加了便捷性,减少消费者对肉类的食用成本(时间、精力),从而使得消费者愿意更多地消费。
(5)发展规划:希望增加C端业务,利润更高,B端对价格非常敏感。今年C端需求没增,仅震荡。国外市场打开有难度,但需求已经找上门了,目前对接国外的标准还没确定,一旦确定有可能会打开市场。
(6)行业现状:
处于亏钱争取市场份额的阶段。经营状态特别好或者特别不好的屠宰场更可能进去该市场。
预制菜利润的来源:蔬菜、谷物供应的季节性很强,可以平抑蔬菜、谷物、肉类的季节性;提供反季蔬菜。
(7)肉食交易市场:猪肉的交易量大,鸡肉的集中度高,不太依赖交易市场。
(8)对行业的影响:养殖行业的波动减少,产量稳定,便宜的时候多做冻品;计划性更强,加强冻品存储的信心。
二、新泰二育多家/生猪调运
1、地区概况:
主要是二次育肥,自繁自养几乎没有,就在2019年疫情之后转为二育。
当地猪瘟严重。
2、近期抓猪与出售:2023年共有2波二育入场
刚过年抓了一部分猪,不挣钱,到场8元/斤,卖了7.5元/斤;
7月底涨价前开始抓的,大部分7月23-25/26,7.5到家,现在8块多,一头猪赚300多。
2022年7月底,出栏体重约280斤,年底养得更大;今年现在出栏最大的体重240斤,养几天就出,不会压大肥。
3、猪源:东北或者南方(两广两湖区域)。四川猪源少,担心疫病。南方的小猪不贵,抓集团厂的猪,更放心。全国的猪都往这里运,只要价格合适,新疆过来一车猪30000多运费。
4、二育决策:
成本:
人工:都是临时工,当地农民一天给150-160元;
饲料:70-80公斤的猪养到120公斤料肉比2.6-2.8,85公斤养到175的料肉比要3.5,200公斤养到225公斤料肉比要到5;大猪料3600到场,买全价料(最近几天备了七八十吨,二次育肥用量很大)或自配料(原料自己买,然后找饲料厂代加工,比买饲料便宜,去了贸易商的中间环节)。
出栏选择:超过7元/斤,二育就能赚钱(料比3*1.8+人工大概6元/斤多),但只有价格在10元/斤以上会考虑养特别大的猪。一是250斤以后料肉比要到4,二是山东肥标差别小,如果猪价跌了就会亏损,三是南方的大猪已经足够供应,当地肥猪贵也会压栏,对外地猪的需求减少。
疫情应对:就怕小猪得病,不怕大猪得病(小猪屠宰亏钱,大猪屠宰只亏一点)。二次育肥不会过年(年前年后非瘟特别厉害)。
季节应对:夏天运输途中会浇水降温,一般不会中暑,栏舍就是喷水,部分有通风设备,几乎没有水帘。冬天不用加温,肥猪怕热不怕冷。
抓猪时机:
后面涨到9块多会再上,看好腌腊,9月担心涨不起来。
9月份看机会出栏后,不会立马再上,还需要观望,如果行情合适,9月底10月份或许会再上一波,二育的操作是非常灵活的。
要么现在进150-160斤,要么等一个月进200多的猪。
主要是在行情即将上涨或开始上涨的阶段才上,跌价一般不上二育。但是涨价过快上二育也会比较谨慎,担心成本太高,7月底8月初这一波就是猪价到了8.5就上的少了。
前面7月底的抓猪基于市场情绪+供需,从调运商那获得信息,且7-9月在历史上均是旺季。
5、行情预期:
特别不看好9月份(这段时间需求最好价格也没涨,如升学宴、暑假等),后面也不看好;肉类消费差,问附近的肉类加工行业。
比较看好10-11月,但12月份不太看好,担心大家都赌12月份会出现集中出栏的情况。
6、库存:库容率七八千吨,有四千吨的货,库存从上个月开始减少,出了一半,来缓和屠宰场的资金压力,对后市的行情不太看好。
7、资金: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贷款。现在贷款比较好批,流水大,信誉好,就能批100-200万甚至更多,利率4-5厘。
8、规模:据粗略估算,周边年内3-5月空栏率能到80%,现在空栏不平均,有的空1-2成,有的空5成,估算约大概3-4成。
9、饲料: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贷款。现在贷款比较好批,流水大,信誉好,就能批100-200万甚至更多,利率4-5厘。
一、临沂屠宰场D
1、基本情况
(1)集团情况:经营范围包括建材建筑、食品、肉类深加工,临沂有三四家工厂,赤峰也有屠宰工厂(19年开始先租赁后买断),日宰5000-8000头。有专业的物流公司。
(2)公司情况:刚开始运营1个多月,7月24号下来的定点屠宰证。最近每天杀300-400头淘汰母猪。
(3)产线:标猪产线一条:分割冷鲜肉,日屠宰量8000左右;母猪产线两条:每天1000头。
2、业务模式
(1)上游:
猪源:以养殖场的体型猪为主,自行竞标,肉质有优势,比从经纪商那里收猪更划算。经济商从集团厂收猪后,挑拣出质量好的部分高价卖给小刀手,剩下的按照原价卖给屠宰场。
地理上,小散户在100KM之内,牧原以江苏安徽河北等四个省为主,预冷白条以东三省为主。上半年四川、两湖发生了一些疫情,但距离山东过远,影响成本与品质,临沂区域实际采购的很少。
实际上,母猪的风味口感更好,但老母猪可能存在药物积累和肉质的问题。
举例:昨天收肥猪在8.5元/斤,大肥白条批发价20.5-21元/公斤;一二胎母猪收购价在7.2-7.3元/斤,白条在17元/公斤。一头母猪刨去费用能赚20-30,商品猪略亏一点。这两三年以来,价格优势驱动了母猪的消费,有了大肥以后跟大肥竞争。
刚过完年4块多的母猪行业认为是最低价格,全国多数地方都开始宰母猪,工人工资都开始上涨,到4月份涨到5块多就停了直到7月多又开始,7月份5.3-5.4元/斤,现在5.7-5.8元/斤。
(2)下游:
后备、一二胎也会逐步走鲜销的路径,后备猪与大肥区别不大,从140到160公斤。
主要销售渠道:农产品批发市场,有30-40%的批发户从大肥批发转向批发一二胎。
临沂市场以热鲜为主,冷鲜有专卖店。
公司的肉类深加工有待研发,可以把不好消化的产品转化为熟食。
(3)收抛储:
自己招储,自己办手续19000还行,找人办手续一吨要500-1000的费用,入库一吨要收500-1000的费用,到手只剩17000,低于24号精肉成本18000。
3、行业现状:
市场都难做,只有小刀手盈利好。
小刀手:在二三线、四线城市面向集贸市场、肉店,找一个B级屠宰证(生产的产品仅限于省内流通)的食品站(各个乡镇都有,原食品公司,属于定点屠宰企业),交钱屠宰卖肉。
母猪一般最多四五胎淘汰。
临沂的猪的下游精细化加工非常发达,有相应的人员和设备生产。可以实现废料的利用(奶脯切出来没毛没肉6000一吨),在外地完全做不了。
生猪屠宰加工的技术就是一层纸,容易被复制。
最近收的猪在100公斤左右做冷鲜,热鲜大概在110公斤左右。
二、蒙阴二育
1、地区概况:主要是二次育肥,当地疫情情况好于新泰。
2、业务概况:
猪源:自己专业做某集团场的猪,并非市面上公认的高质量集团场猪。对收的猪非常了解,猪好不好养都知道。猪一个月增重50斤,正常增2个月。
成本:主要租场子代养,代养费1元1天。后期的料比120-260斤料肉比在2.8-3.0之间,增重慢但料肉比可以。某些集团场的猪增重快但料肉比也没优势,就是吃得多。
饲料价格:后期料1.6多/斤,散养户1.8-2元/斤就很难挣钱,便宜是因为现款进货而不是赊销。
3、二育心态:
今年最大不会超过280斤,看到涨钱就压几天。
受去年亏钱影响(22年下半年养到400就亏钱)没做大肥,都做的标猪,循环的很快。
认为今年不会超过去年的量。去年4月份涨价,5月冲8块,6月跌价,6月份开始到年底满栏。
该涨钱的时候不涨,该跌的时候不跌则机会大。如果9月份跌的话机会就来了,冬至出栏风险不大。
赚钱模式分为育肥和赌行情。前者可能育肥3个月,最长到5个月,后者育肥时间不定,最短可能几天。
4、行情预期:
认为11月、12月的价格会好。现在的猪打算10月底出栏。
今年的消费量比去年大得多。今年的腊肉可能会增比较多。
三、临沂屠宰场E
1、业务概况:日宰4500头,也做养殖、熟食。一般每年挣7000万到1个亿。鲜品放3-7天,可辐射500公里。育肥曾经最多一年出栏十几万头,不太会养转包给其他企业过,最近空栏了。
2、地区概况:
临沂有A证的屠宰企业就20多家。
临沂杀的猪从90-140大小不一,导致自动化程度受限。
临沂有新建场,因为前10年没有亏钱,难做但能挣。
3、屠宰情况:
屠宰量:比去年有所增加。某大型屠宰企业杀6000-8000头/天(约有冻品库存20万吨以上)。
屠宰利润:比往年不好干,不考虑冻品基本打平。
附近单独杀标猪的一头亏60,杀标猪+小猪的少亏一点一头亏30。
牧原到场95kg的猪出场16.8元/公斤,到场17.45元/公斤。
安徽150斤出场146到场的猪进价14.8元/公斤,到场15.5元/公斤。小猪出肉率65%左右,标猪在70-71%左右。
有的部位小猪与大猪肉难以区分。
收猪在100KG左右,体重段一般5kg一个价格,75~80KG差2到3毛一公斤。也有少数时候95KG的猪和标猪价格一样。
分割:调肉来分割比自己杀利润要好,本质上是把不同的部位卖到价格最高的地方去,理论上利润更高。
4、冻品库存:
成本:号肉冻品成本19左右(毛猪14收的,到场15,加3.5保本)。
不专业做冻品,常年在4500吨左右,不宜太大,便于资金流转。
周边屠宰场的冻品压的比往年多,因为近几年压冻品的都赚了钱,年后就开始做冻品。
5、非瘟情况:临沂感知不强,可能是发病不急可能是东北的猪被河北截留了,反而感觉80KG的猪不好找而且很贵。
Day5
临沂屠宰企业F
1、业务概况
(1)业务范围:主要杀商品猪,少量杀没生过仔的母猪。宰杀后以分割为主。
(2)业务规模:屠宰量在当地名列前茅,每天宰4000-5000头,逢年过节翻倍。
2、冻品情况
(1)冻肉库存:今年比去年高,是非瘟以来最高的,甚至高于非瘟,比去年高30-40%。目前存了15000吨,处于满库状态。库存的成本按不同批次的肉加权平均得到。
(2)出库计划:出库没有特定计划,轮换着出。农历8月份冻品进入销售旺季,在腊月前完成销售。现在卖冻品没有价差,没有利润,主动去库的意愿不强。
(3)近期销售:开学前消费增幅不大。
3、行情判断:高点在11月份,有腌腊需求。最高点不会出现在年后,一般在10月11月。今年的消费好于去年,更可能与价格有关。8月份相对7月份屠宰有所增加。
2022年12月20日运势
手机老黄历软件APP!万年历黄历农历全部都能查!功能非常强大!
今日分享手机万年历老黄历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万年历查询软件,现在也以时俱进推出了手机安卓版本,不但可以查询农历,黄历,天气,节日,假期等,还新增加了记事、拍照、录音、微博等功能,全力打造一个适合当下安卓软件的全新万年历。
生日管家,提供生日,纪念日提醒,倒计时,年龄,星座,生肖,生存天数,一目了然,再也不会忘记家人生日。支持农历生日。还提供自定义纪念日哦!便捷生活,天气预报,生肖运势,周公解梦,生男生女,八字婚配,宝宝起名,日期推算,短信祝福,车辆限行,食物禁忌,您关注的我们都有啦!我们就是要您便捷的生活!
万年历黄历,专注时间管理,高效生活,我们只想做您身边的好帮手!纯净日历,日历简约清爽,无垃圾新闻和过多广告打扰。我们可自定义日历背景,您的日历您做主,精美日历从第一眼开始。多日历切换,融合公历,农历,伊斯兰历,佛历,藏历,可直接切换月历模式,一历在手,万历皆有。权威天气,数据来自中央气象台雷达数据,准确及时,包含24小时实时气象雷达和连续15日未来天气,并覆盖全国3000个城市和全球核心城市。
全球节假日,提供全球十几个地区的官方假期和节日介绍。包含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全球主要华人分布的地区,都是我们的重点服务区。并且我们承诺,所有官方假期终生每年免费更新。高效云记事,提供文字,录音,图片记事,支持备忘标示在月历上。支持云备份,并且我们承诺终生免费提供云备份。您的所有记事只要登陆了云,都可以永不丢失。更新日志。新增免费的节日贺卡,可以在每日一言中选择喜欢的节日图片,分享给朋友。欢迎大家使用。
功能简介新增强大的每日一言分享,可更换图片,更改文字,更换logo,更换模板优化摇一摇语音播放,可选择插件不带播放按钮适配手机系统大字体,老人可选择系统大字体,更清晰支持同时显示多国假期。并精准提供每个假期对应的节日介绍简化节日显示,只显示用户选择的节日,如果需要国际节日,请在设置里勾选优化生日提醒,解决老用户的生日数据自动导入系统日历并提供提醒美化页面,提升登录软件速度手机软件千千万,总有一款适合你!专注于优秀手机软件APP分享,关注我获取更多有趣、好玩、实用、流行、优秀的手机软件APP。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我们明年今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