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李世民一生挚爱是谁(长歌是不是李世民女儿)

李世民一生挚爱是谁(长歌是不是李世民女儿)

《长歌行》:迪丽热巴饰演的李长歌,在历史上有原型吗?

这段时间,由迪丽热巴、吴磊、赵露思等人主演的历史古装剧《长歌行》,正在热播中。该剧以大唐初年玄武门事变为主要背景,讲述了原太子李建成的嫡女李长歌,远走幽州与吴磊饰演的阿史勒隼,共同粉碎各种阴谋,维护边陲安稳的故事。

由于该剧细节考究,制作精美,网罗一众新生代流量明星。《长歌行》刚一开播,便引起观众的热烈讨论。

《长歌行》毕竟是历史古装剧,剧中有不少人物能从史书当中找到原型对照。那迪丽热巴饰演的李长歌,在历史中是否也有原型呢?

先简单介绍下《长歌行》的大致剧情。李长歌生母是回纥王族,她乃太子李建成的嫡女。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一手炮制玄武门事变,李长歌的父母手足均死于这场变故。

得知父母被杀后,李长歌凭借高超的武艺逃出皇宫,与东突厥颉利可汗的养子阿史勒隼,成为民族和解的使者。在一次次冲突中,长歌与阿史勒隼互生情愫。她也放弃了对李世民的复仇,与心上人远走他乡,从此隐姓埋名,不再回到中土大唐。

该剧除了这条感情主线,还有赵露思饰演的李乐嫣,与皓都、魏叔玉三人复杂的感情戏。辅以李世民、杜如晦、房玄龄以及唐朝初年宏大的战争场面,让《长歌行》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

毕竟,迪丽热巴和吴磊是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这二人拥有极高的粉丝号召力。“俊男配靓女”,也是经久不衰的荧幕经典组合。

然而,该剧女主人公李长歌似乎没有真实原型可供参考。亦或者说,李长歌原型应该不止一个。《长歌行》的编剧创作这个角色时,糅合了其他历史人物。

从史书记载来看,李建成一生共有6个儿子和5个女儿。李建成嫡长子名为李承宗,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6月,李承宗便不幸夭折去世。

玄武门事变后,李建成余下5个儿子全部被杀,5个女儿倒是得以生还,悉数被贬为平民。一家6口(加上郑观音)共同居住在长安城东南侧的长乐门。

史料只对李建成次女李婉顺有过简单记载,李婉顺出生于公元623年,后嫁给吏部侍郎刘林甫之子刘应道,卒于公元662年。

除此之外,李建成其他女儿均没有相关资料记载。

从史书记载的内容,结合《长歌行》剧情来看,公元626年,即玄武门事变爆发,李建成次女李婉顺不到4岁,与迪丽热巴扮演的李长歌在年龄上有很大出入。

按照剧中表述,发生玄武门事变时,李长歌刚满成年。而史料记载,李建成只有一个太子妃郑观音,两人在大业十年(公元614年)正式成亲。

算来算去,即使郑观音和李建成刚刚结婚便生下孩子。到了626年,这个孩子的年龄也只不过是12岁左右,显然不符合李长歌的年龄设定。

话说回来,历史上虽记载李建成只有一个太子妃,但从李建成出生背景,包括晋阳起兵之后的履历来看,李建成很有可能迎娶过其他的妾室。

因为李建成首次成亲时已26岁,按照古人婚嫁习俗,男子超过13岁,便可以娶妻生子。根据唐朝婚姻制度,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可以成亲之前先纳妾。

由此便能推断,李建成在大业十年之前,大概率与其他女子有过夫妻之实,继而生下一儿半女。因客观原因,史书没有记载李建成所有的亲生子嗣详细信息。

从这点来看,玄武门事变爆发时,李建成有1~2名刚满成年的孩子,也是符合历史设定。然而,弄清楚李长歌年龄设定,却无法代表就能找到这个人物的历史原型。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篡位夺权才继承大统,《新旧唐书》均刻意隐去李建成相关信息。有一点可以肯定,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经过深思熟虑,与心腹手下反复商议,才骤然发难。

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被李世民一伙人当场诛杀,这两人的家属亲信,皆死于非命。

基于这种情况,李世民会杀掉一切潜在的隐患。当时长安被李世民团团围困,即使太子府的守卫都很难出头,更莫论一介女流的李长歌会成功出逃。

因此,历史中基本上不可能出现像电视剧里的桥段。由于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李建成子嗣亲眷的情况,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历史上就应该没有李长歌的确切原型。

不过,按照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她倒是与李建成的妹妹平阳昭公主非常相似。唐高祖李渊起兵时,平阳昭公主帮助李渊招纳数万人军队,还曾击败过隋朝名将屈突通。

李渊攻打长安遇到险阻时,平阳昭公主和丈夫柴绍都出过很大的力。

由此可见,平阳昭公主绝对是女中豪杰。那李长歌敢爱敢恨的性格,与平阳昭公主倒是十分相似。

但可惜的是,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平阳昭公主英年早逝,关于这个女中豪杰的一切,到此戛然而止。

说完这些,我们有理由相信,编剧是通过李建成幸存遗孀的视角,糅合平阳昭公主的背景,合二为一,创造出李长歌这个人物。

《长歌行》这部电视剧没有违背历史大环境的前提下,虚构出了这么些角色,也并无不妥。

玄武门事变爆发后,李世民虽顺利登上王位,可当时大唐并非铁板一块。尤其是突厥,包括其他北方游牧部族势力,欲趁机南下。唐太宗李世民多年励精图治,才还得一方太平。在这种大背景下,也是有可能出现李长歌、阿史勒隼这种人物。

当然,电视剧毕竟是虚构出的影视化作品,同学们千万不能将剧中的细节当真。倘若想彻底弄清楚隋末唐初那段混乱岁月,大家还是要通过查阅相关史料才行。

《全唐诗》卷十九:长歌行

《全唐诗》卷十九

长歌行

1,李白

注云:此后并平调曲。其器有笙、笛、筑、瑟、琴、筝、琵琶七种,弦歌六部。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长歌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题解云:《乐府解题》曰:“古辞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魏改奏文帝所赋曲“西山一何高”,言仙道茫茫不可识,如王乔、赤松,皆空言虚词,迂怪难言,当观圣道而已。若陆机“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则复言人运短促,当乘间长歌,与古文合也。《长歌行》古曲今不传,惟留歌辞近十首,李白这首为其中之一。

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羲和,日御也。”

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指书籍、史乘。《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青春: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

蒲柳:即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蒲与柳都早落叶,这里用来比喻人的早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篇》:“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此诗表达的是李白期望尽早建功立业、功垂千古、名留史册的强烈用世之心。

2,王昌龄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停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况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鼷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古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同袍:《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后军人用以互称。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

汉家陵:汉朝皇家的陵墓。

高皇:汉刘邦谥号高皇帝。

达命:通达知命。犹知命。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幸福的婚姻,靠彼此成就

公元613年的某天,繁荣的长安城里举行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婚礼,唐国公家的二公子迎娶长孙家的幼女。

喧天的锣鼓喜气洋洋,冲天的炮竹绚烂璀璨,一方富丽堂皇的轿舆,载着一个女子对婚姻爱情的美好向往,走进了一段新的生活。

只是,谁也不曾料到,那如意秤杆挑起的不仅是世人艳羡的婚姻,更是一段帝国的传奇。

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25岁为后,36岁逝世,她陪伴李世民从普通人到将帅,从王府到天下,于隋唐风云之际给后人留下一段恢弘壮阔的历史。

江山如画,美人多娇。对唐太宗来说,长孙皇后是爱妻,是知己,是灵魂伴侣。

因为政治权力等因素,从古至今,帝后之间都难得有真正的感情。

但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却是帝王夫妻中的一股清流,他们相互扶持,彼此成就,共同携手挥就了一段缱绻情深的帝后佳话。

有凤来仪,喜结良缘

长孙皇后出身名门,长孙家族在当时算是皇族宗室,历代以来,能人辈出,史书记载其“门传钟鼎,家世山河”。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隋文帝时期赫赫有名的将军,在军事外交方面颇有建树,打起仗来那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曾有一箭双雕的美誉,威震突厥。

长孙皇后作为家中幼女,自小备受宠爱,通晓诗书,知书达礼,与此同时,家人对她的婚事也很上心。

早在长孙皇后幼年时,就由长辈做主,和当时还是唐国公的李渊家里定下姻亲,可惜,定下婚约没多久,长孙皇后的父亲就去世了。

父亲去世后,年仅8岁的长孙皇后和哥哥长孙无忌被同父异母的哥哥逐出家门,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投奔舅舅家,幸运的是,舅舅高士廉对这一对苦命的兄妹悉心照料,尽心养育。

年少的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相交甚厚,高士廉见李世民仪表堂堂,谈吐不凡,又知晓长孙皇后幼年时的婚约,便一心促成此事。

于是,长孙皇后13岁那年,和16岁的李世民喜结良缘。

俩人的结合,既门当户对,又符合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更难得的是,在豆蔻年华,情窦初开的年纪,遇见了值得相伴相守交付一生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婚后,长孙皇后归省,有人在她的房门外看到一匹大马,高达两丈,舅父高士廉请人占卜,占卜之人说:

“龙是乾的卦象,马是坤的卦象,女子处于尊位,居于中正之位卦象显示,这个女子贵不可言。”

天降异象,未卜先知,长孙皇后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

相濡以沫,缱绻情深

西方有句谚语:甜蜜的生活不只是在吃糖,更多的时候是在种甘蔗。

这句话形容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婚姻,再合适不过了。

婚后不久,李世民的母亲染病身故,同年,长孙皇后的舅父高士廉被贬职流放,俩人在情感上都受到了打击,这对新婚燕尔的小夫妻在逆境中,相互安慰,彼此激励,两颗心越靠越近。

在此后23年的陪伴中,他们就这样相濡以沫,在生活的险滩暗礁中给了彼此最有力的扶持。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起兵后,李世民随着父亲征战,长孙皇后就打理好后方,不让他有后顾之忧。

唐朝刚建立的时候,天下并未完全归顺,已是秦王的李世民奉父之名,征讨四方,先后讨平了薛举父子、窦建德和王世充等人,三战灭四国,威望和势力甚至超过了太子李建成,然而功高不赏,震主身威。

李世民的巨大功劳很快就引起了哥哥李建成的猜忌,于是,前朝和后宫经常有人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长孙皇后看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承担起责任。

她常常出入宫中,尽心侍奉公公李渊,还有意笼络后宫嫔妃,缓和李世民和宫中的矛盾,弥补李世民和父亲之间的罅隙。

史书记载“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以存内助”, 在长孙皇后的运筹操作下,李渊没有听信谗言处罚李世民,这为后来李世民绝地反击赢得了时间。

除了宫中,在前朝,也有长孙皇后的身影,李世民在长安设立文学馆,房玄龄、杜如晦等都是十八学士中的佼佼者。

当时还是秦王妃的长孙皇后爱好读书,时常参与,对秦王府的班底很熟悉。临终之时一再嘱咐唐太宗摒弃前嫌,重用房玄龄。

在后来尽人皆知的玄武门事变中,长孙皇后的身影更加清晰了。新旧唐书都曾记载,“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长孙皇后冲到前线,亲自慰勉将士,振奋军心,和李世民并肩作战。

从李世民18岁跟着父亲起兵开始,19岁封秦王,20岁到24岁征战四方,28岁登基,这一路走来,刀光剑影,腥风血雨,处处都能看到长孙皇后的身影。她一直站在唐太宗身后默默地支持他,协助他。

李世民登基后,生过一场重病。长孙皇后衣不解带守在他身边,悉心照料,甚至准备好毒药,李世民“若有不讳,亦不独生”。

这种饱经患难,同生共死的感情,不同于爱情,甚至超越了亲情,但可以在心的最深处,生根发芽,成长为彼此的一部分。

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李世民登基十三天后,就册封长孙氏为皇后。

做了皇帝之后的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盛世,堪称一代英主。而长孙皇后在成为一国之母后,克己内敛,深明大义,为天下女子做表率,堪称千古第一贤后。

唐太宗忙于前朝事务,长孙皇后就致力于打理好后宫。

她从不争风吃醋,视后宫妃嫔为姐妹。妃嫔生病,她亲自去探望,并送上名贵药材,还主动抚养去世妃嫔的子女,视如己出。

在她的管理下,唐太宗的后宫一片祥和,风平浪静。

唐太宗非常信任长孙皇后,一些军国大事,有时会征求她的意见,但长孙皇后恪守自己皇后的本分,从不妄加评论。

她说:“牝鸡司晨,只有家中遇到穷途末路时才会如此。现在我大唐蒸蒸日上,怎么可以出现这种事呢?”

长孙皇后从不参政,但她会以合适的方式,规劝唐太宗。性格耿直的魏征经常犯颜直谏,让唐太宗很难堪,一次唐太宗下朝回宫后,怒不可遏地对长孙皇后说:

“我一定要找机会杀了那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问明情况后,换上隆重庄严的朝服,向唐太宗表示祝贺,她说:

“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

唐太宗一听,哈哈大笑,转怒为喜,之后更加重视魏征,并把魏征比作自己正衣冠的镜子,成了一段历史佳话。

长孙皇后最被人称道的是,作为后宫最有权势的女人,她从不重用提拔娘家人。熟读史书的她,深知外戚专权的危害。

唐太宗想任用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无忌凭借自己的功勋完全可以胜任,但长孙皇后坚决反对,她说:“妾託体紫宫,尊贵已极,不愿私亲更据权于朝。汉之吕、霍,可以为诫。”

在反复劝说唐太宗无效后,她转而私下劝说哥哥让他坚决辞职,最后,唐太宗无奈,只好封长孙无忌虚职。因为长孙皇后这样贤明,太宗一朝,整个官场风清气正。

不仅如此,长孙皇后还一直劝说唐太宗施行仁政,太宗心爱的马死了,迁怒于养马人,长孙皇后讲了齐景公因鸟杀人的故事,唐太宗自然会意,赦免了养马人。

可以说,唐太宗能够开创“贞观之治”,长孙皇后功不可没。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一往情深,除了俩人风雨同舟的经历外,更得益于长孙皇后高明的处世智慧。

事业上,她有高于一般女子的远见卓识,处处以国家大事为重。

生活中,她如同一朵温柔的解语花,说起话来让人如沐春风,总能以恰当的方式熄灭唐太宗心中的怒火。

盛世明君与千古贤后,交相辉映,流芳百世。

情深不寿,香魂消散

公元634年,长孙皇后陪同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期间,身染重疾。

皇太子请求大赦天下为母后祈福,唐太宗立马答应了,但长孙皇后坚决反对,大赦是国家大事,她认为不该因为她一人而乱了国家法度。

病情加重后,李世民亲自到石壁寺礼谒禅师,又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392座,为长孙皇后祈福。

怎奈,天不遂人愿,长孙皇后还是没能抵抗病魔,年仅36岁,便香消玉殒了。

长孙皇后生前一向节俭,《旧唐书·后妃传》中就曾记载,长孙皇后“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

她对于自己穿戴的服装首饰、使用的车马器具只要求够用就行了。

弥留之际,她留下遗言,后事一切从简,只要因山而葬,不建坟墓,不用棺椁,所需器物都用木、瓦制作即可。

但这一次,唐太宗没有遵照她的意思,他建筑了昭陵,气势雄伟宏大,还在宫中建起了层观,以便眺望昭陵。

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广泛印刷了长孙皇后编写的《女则》一书,后成为后宫中人的行为准则。

香魂已逝,唐太宗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长孙皇后的敬重和怀念。

极致的繁华之后,格外寂寥,长孙皇后一生短暂,却活成了唐太宗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此后,唐太宗再也没有立皇后,也许在他的心里,只有长孙才是他唯一的妻。

史书中评价长孙皇后“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她不仅是首屈一指的大唐贤后,更是历代皇后的楷模。

从13岁嫁给李世民,她活着的时候,是他的爱妻,去世后,也带走了唐太宗余生所有的思念。

他们的婚姻,既有平凡夫妻的至情至爱,也有荣登大宝的无上荣宠,既有似水流年里的相依相守,也有阴阳相隔的无尽相思,令人艳羡,令人赞叹。

从少年夫妻到贤惠帝后,从百废待兴到贞观之治,俩人柔韧坚强的背影,浮现于幽幽青史,独绝千古。

作者 | 画屏,期待在写作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图片 | 《唐砖》剧照

《长歌行》大结局:长歌阿隼葬身火海,皓都出征归来与乐嫣大婚

由迪丽热巴、吴磊、刘宇宁、赵露思等主演的《长歌行》在当贝影视已经播出到了尾声,即将迎来大结局。网友不舍的同时,对该剧最后的剧情也十分好奇,小编就结合原著故事、主角采访剧透、以及最新的剧情预告,给大家剧透一下这部剧的大结局。

在剧情的后半段,最大的反派人物竟然是奕承公主,她本是隋朝送到草原和亲的公主,隋朝覆灭后不甘心做亡国公主,一直在暗中筹谋企图复辟隋朝。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奕承不仅杀了阿隼的养母阿伊儿,还企图除去阿隼和他的鹰师。

奕承为了彻底铲除鹰师,先是利用弥弥让瘟疫传播到鹰师,又用弥弥弟弟的性命为要挟,让她毁了紫草,好在弥弥深明大义没有下手。为了出兵犯唐,奕承还强行到漠南漠北征兵,将两位首领的妻女扣押威胁,两位首领为了妻女的安全,决定和长歌合作反制阿诗勒部。

为了抵抗大漠的叛变,奕承派出鹰师和熊师前去讨伐,又利用熊师首领与阿隼的旧怨,暗中挑拨他对阿隼下黑手。阿隼既不想背叛大可汗,也不想死于熊师首领手下,于是选择了刀刃熊师首领,再与大漠合作,假死逃生。

长歌为了游说大漠和大唐结盟,化身成漠北郡主前往长安,奕承公主为了破坏合盟,也带着涉尔来到了长安。知道阿隼假死后,奕承又用弟弟要挟弥弥,给了弥弥一瓶毒药,让她毒死长歌或者阿隼。弥弥进退两难下,只得选择自己喝下毒药,死在了长歌的怀中。

奕承还向大唐提出了和亲的要求,要求将永安公主乐嫣嫁往草原,乐嫣不愿意和亲,提出了比武招亲的要求。皓都为了不让乐嫣远嫁,上擂台和涉尔比武,即使被涉尔打到吐血,也拼死守住了擂台,赢了之后对乐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赢了,你不用嫁了。”

奕承计谋不成,又找人绑架阿隼,长歌为救阿隼,和涉尔来个里应外合,假装劫持涉尔要挟奕承。临行前长歌来到李瑾的灵位前道别,却意外发现阿隼留下的提亲信,长歌感动不已,求阿娘保佑自己未来夫婿平安。在李瑾的灵位前,长歌还从魏征口中得知了阿娘的死因和与李世民的纠葛。

原来李瑾当年本是李世民的妻妾,在李世民外出征战时,被醉酒的李建成意外侵犯,不久后怀上了长歌,就被接入了太子府。玄武门之变前,李瑾意外偷听到李建成和齐王筹划杀李世民的计划,于是提前将消息透露给了李世民,这才引来了东宫之祸,李瑾不想长歌得知真相后为难,便选择了自杀。

涉尔被长歌挟持,奕承为了救儿子只能放了阿隼,可没想到这一切只是涉尔和长歌的计谋。奕承机关算尽,怎么也没想到会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为了保住自己的最后一点自尊,奕承宁死不降,推翻烛台火烧行宫,还拉着长歌和她一起葬身火海。

与此同时,皓都和阿隼早就带人包围了行宫,阿隼看到行宫大火,担心长歌的安危,独自一人冲进了火海。火海中,长歌看着奕承的死,决心放下一切,于是和阿隼制造了一场葬身火海的假象,离开长安隐居草原,从此过上了不问世事,神仙眷侣般的日子。

而皓都在比武招亲立下大功后,被李世民赐婚,和乐嫣先在杜府成一个简单的新人礼。礼成之后,皓都为了配得上乐嫣,也为了守护乐嫣想要守护的大唐,主动请命出征平定边境之乱,最后得胜归来,被封为大将军,与乐嫣风光大婚。

《长歌行》为何李世民格外疼爱李长歌,却在玄武门之变后追杀她?

《长歌行》中,李长歌是李世民的侄女,但是,李世民对这个侄女格外的疼爱,亲自教她骑马射箭,兵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教授她武艺。

李长歌对李世民也很是爱戴,她从蹴鞠场上赢得了一把短刀,短刀精锐无比,是把好刀。按理说,这一把刀作为奖品,是她很珍惜的一把刀。但是,李长歌却把这把刀送给了她的二叔李世民。

《长歌行》李长歌送短刀给李世民

借着送刀之际,李世民还以动手的形式教授李长歌一些生存之道。李世民的能力本来就在李长歌之上,两者相比,肯定是李长歌输。

但是,只有真正动起手了才有说服力,李世民的教育方式是亲力亲为,很独特。在李长歌真心求问之时,他才告诉李长歌:

强者攻

弱者守

若是力不如人

就只能韬光养晦

才能等到成长壮大

反守为攻之际

这便是弱者守的代价

虽难受

但不得不受

如此才能存活下来

蛰伏图强

不管是一人还是天下

皆尽如此

《长歌行》李世民和李长歌

《长歌行》李世民

李乐嫣是李世民的女儿,李乐嫣整天赏花玩乐,想来李世民也没有像教育李长歌这般教育过李乐嫣吧。

李世民如此疼爱李长歌是因为她的阿娘阿瑾

阿瑾是回纥部族可汗的女儿,是回纥最高贵美丽的郡主。

回纥每年都会向突厥进贡很多的牛羊马匹以保不被灭族,到了阿瑾十几岁的时候,阿瑾的父亲为了保护族人,把阿瑾送到突厥做人质。

大唐与突厥开战,突厥连连败退。突厥的一个将领看上了阿瑾的美色,想趁乱把她强行掳走。

阿瑾奋力反抗,出于自我保护打了那个将领一巴掌,将领被惹恼了,举起刀,想要将她砍死。

千钧一发之时,李世民把那名将领杀了,救下了阿瑾。

李世民风华正茂,文武双全,阿瑾青春美丽,两个人一见钟情,打仗期间,阿瑾就一直跟着李世民。

大唐打了胜仗,李世民把阿瑾带回大唐,李渊想把阿瑾赐给诚服的突厥可汗,又是李世民再次救了她,让她免于被送给突厥可汗的命运。

李世民又要去边境压乱,他和阿瑾相约,待他归来之时,便迎娶阿瑾。

李世民一走,李建成看上了阿瑾,便向李渊求娶。大唐太子想要娶一个小部落的郡主,这是很轻而易举的事情。

等李世民归来,阿瑾已经变成了自己的嫂子,变成了东宫夫人。

《长歌行》阿瑾

阿瑾是因为一道圣旨被迫嫁给太子的,她并不爱太子,她心中所属的是李世民。

嫁给太子多年,她的心意也从未改变。

阿诗勒部来访,阿瑾担心和亲的事情,她拿着夜宵来到太子寝宫,想找他商量对策。

没想到阿瑾刚到门外就听见太子和李元吉在讨论,要在玄武门除掉李世民。

《长歌行》阿瑾

阿瑾听到了惊人的计划,她很害怕。随即,她马上就提笔写信,这封信是写给她的心上人李世民的,把太子计划的一切告知了李世民。

《长歌行》阿瑾

由此也可以看出,阿瑾对李世民的念念不忘和深情厚谊。太子可是自己的丈夫,过了这么多年,他们还生了李长歌,她这封信可就是毁了自己的家。

也因此,李世民爱屋及乌,他对李长歌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闺女一样,格外的疼爱。

李世民因为有了阿瑾的信,他让部下先在玄武门布防,反败为胜,杀了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后对李长歌进行追杀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把太子的众多孩子都伏诛了,手下来通报的时候,他满身是血地从阿瑾的房间里走出来,眼睛里是无神的,是绝望的,直到手下通报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

而这一幕被躲在一旁的李长歌看见了,她就认定是李世民杀害了她的阿娘。

其实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阿瑾和李世民是两情相悦,多年来也未曾放下对彼此的牵念。而且玄武门之变还是因为阿瑾的信,李世民才得以反败为胜。

他又怎么会杀害自己心爱的女人呢?阿瑾是因为自己出卖了太子,无心再苟活于世,她是自杀的。李世民满身是血,是因为他抱着自尽的阿瑾,想要救她而沾染上她的血。从屋里出来的李世民眼睛无神甚至绝望是因为他最终没能救回阿瑾。

《长歌行》李世民

李长歌定是要为她阿娘报仇的,她去找李世民,想要趁其不备杀掉他,为阿娘报仇。却被李世民发现让她放手,不料被门外的杜如晦发现,趁机要把李长歌压入大牢。

李世民下令把她安置在厢房,他知道杜如晦等人是不会放过李长歌的,他因为找来房玄龄暗中帮助李长歌脱险。

李世民知道,杜如晦肯定是会在私底下对李长歌进行追杀的,他们是不会放过李长歌的,即使李长歌逃出京城,还是会遭到追杀。

《长歌行》李世民和房玄龄

但是,李世民并没有明令禁止伤害李长歌,是他有压力吗?

不,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升为太子,很快就继承了皇位,他是至高无上的代表。如果他想,那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但是,他并没有。

李世民知道李长歌的性子,刚烈,要强。李长歌一下子失去了阿娘和阿耶,家破人亡,特别是李长歌对她阿娘的感情,很是很厚。

李长歌认定是自己做的这一切,是自己杀害了她的阿娘,并且还直言有一天会手刃凶手,那么,李世民就默认是自己吧。他让自己成为李长歌的仇恨对象,还默许杜如晦等人对她进行追杀,就是为了让李长歌带着这份恨存活下来。

不然,失去阿娘的李长歌,没有了爱,也没有了恨,如何能活下去。他还担心,如果自己不默许杜如晦等人追杀,李长歌就会慢慢失去斗志。

李世民在用杜如晦等人的追杀来时时提醒李长歌不要丧失斗志,以李世民对长歌能力的了解,他知道杜如晦等人未必能成功击杀她,因此,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长歌行》李长歌

李世民对李长歌格外的疼爱,玄武门之变后,默许杜如晦等人追杀李长歌,也是意在锻炼李长歌,让她快速成长。

让李长歌认为自己就是恶人,也是出于让她有活下去的动力,李世民表面上对李长歌如何的狠毒,他对李长歌的疼爱就有多深。

《李长歌》李长歌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李世民对李长歌的疼爱,可以说,已经超越了父亲对女儿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