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讳莫如深”是什么意思?进来瞅瞅看
讳莫如深(huì mò rú shēn)是一个汉语词语,出自《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基本解释为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
成语解释:
【成语】 讳莫如深
【拼音】 huì mò rú shēn
【解释】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
成语出处:
【出处】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1]
【举例造句】 中国则讳莫如深,枢府举动,真相不知。 ★清·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相关典故
春秋时,鲁庄公有好几个妻妾。他的妻子哀姜没有生育,于是她的妹妹叔姜跟着嫁给庄公,并生了一个儿子叫启。而哀姜与庄公感情不好,与庄公的庶(妾所生的称庶)兄庆父私通。
庄公最宠爱的是孟任。孟任生了一个儿子叫般,庄公一心想使公子般继承君位。庄公的妾成风,也生了一个儿子叫申。成风希望申能继承君位,就请鲁庄公的弟弟季友帮忙。但是季友认为,公子般的年龄比公子申要大,没有答应。
不仅是庄公的妻妾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国君,就是庄公的庶兄庆父也想继位,并且得到了庄公的庶弟叔牙的支持。庄公病重时就问过叔牙,他死后由谁继位最合适。叔牙就向他推荐庆父。这当然不合庄公的心意,接着他问季友,季友表示,愿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扶植公子般继位。
公子般长大成人后,与梁氏女相爱。一天,有个叫荦(luò)的养马人唱了首歌调戏她。公子般知道后,就叫人用鞭子抽打了荦一顿。荦对公子般怀恨在心,便投靠庆父打算伺机报复。
庄公死后,季友设计毒死了叔牙,准备立公子般为国君。正巧这时公子般的外祖父也病死,他就去吊丧。庆父认为这是夺君位的好机会,就派养马人荦去把公子般杀了。季友得知这个消息,知道是庆父主使这件事的,接下去一定不会放过自己,就逃到陈国去避难。
庄公的妻子哀姜见公子般已死,就怂恿庆父继位。但庆父考虑到庄公的庶子公子申和公子启都在,自己继位还不是时候。由于公子申年长,很难控制他,公子启年仅八岁,又是哀姜妹妹生的,所以最后立公子启为国君。这就是鲁闵公。
两个合计定当后,就为公子般发丧。庆父还借发讣告为名,出奔往齐国,争取齐桓公的支持。不到两年,庆父杀了闵公,准备自己当国君。人们见他杀了两个国君,太残暴了,纷纷起来反对。逃到陈国的季友乘机号召鲁国人民杀死庆父,庆父吓得逃往齐国。季友回国后,立公子申为国君,这就是鲁僖公。后来,庆父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得自杀。
孔子《春秋》中记载这段历史时,轻描淡写地说,庄公死的那年,公子般死去,庆父到齐国去并不明记其事。后来,阐释《春秋》的《谷梁传》在评论这件事时说,庆父明明是出奔到齐国的,却说是到齐国去的。为什么这样记载呢?那是因为事件重大,如实记载会伤臣子之心,所以隐瞒起来不说。孔子没有将这段历史写进《春秋》,人们说他是“讳莫如深”。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杨士勋疏:“深,谓君弑、贼奔之深重。以其深重,则为之隐讳。”后指把事情瞒得很紧,不肯走漏一点消息。
史官春秋笔法
《春秋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这里,作者借鲁庄公的家内丑事,点出一个“讳莫”的前尘典故。“莫”字本义在春秋前为“暮”,表示日落后的时间。或为膜、幕、瘼、谟等含义,并没有不能说、不可说等等的否定含义。历史不能说的隐讳太多,为何不说讳赵如深、讳楚如深、讳弗如深、讳庆如深之类的字眼呢?因为,这里先存在一个讳谈周携王莫国之事的前尘典故。周携王与弑父杀弟、灭亡周室的废太子姬宜臼之间,周携王显然有充分的王位继承权,但却被诸侯们废掉了,周室也从此王权削落,这是姬姓诸侯之间讳不可言的隐秘丑事。
正统史书《春秋》《史记》皆无周携王的历史记载,但西晋初年出土的魏国史书整理成《竹书纪年》却有周携王及周二王并立的历史记载,近年出土文物战国楚简《系年》也有周携王的历史记载(详情请参阅“史籍记载”)。这说明,东周初年二王并立的历史真相被人为地、克意地掩盖。尽管如此,历史真相也会偶然地漏出一鳞半爪,体现这个王朝的真实存在。
《春秋》有“郑伯克段于鄢”的著名篇章,原文应该是“鄚伯克段于鄢”。后人将鄚伯之事错误移植到郑伯身上了。郑国是公爵国,应该称郑公,不能随意降称郑伯。鄢姓的郡望在河北范阳郡、山西太原郡,古代那里生活着大量的鄢姓人群。而河北范阳、山西太原则正是春秋时期周携王姬望的鄚国势力范围。
《战国策·赵策二·武灵王平昼间居》:(赵武灵王说)“......今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而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西有楼烦、秦、韩之边,而无骑射之备。故寡人且聚舟楫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其参胡、楼烦、秦、韩之边。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王兼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
这里说到的地理位置——中山国东南部、赵国东部、齐国北部(黄)河、薄洛之水的“水居之民”,正是战国时期莫国所在。但赵王说到“水居之民”时,居然是“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什么语气?一代英雄赵武灵王,居然用“求”的语气。这些“水居之民”的地位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不直接点明其国家名字、君主姓名?称“水居之民”而不称其君主名字,这里显然存在一种隐讳,其势力主人之名不能在君臣言论中公开谈及。
而《史记》则省略了《战国策》中赵武灵王“求”水居之民守河的话,改为“夹水居之民”,话语中也揭示了赵国边界未到两河地区,这就是莫国所在。《史记·赵世家》:“......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故寡人无舟楫之用,夹水居之民,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主并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智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改“求水居之民”为“夹水居之民”,语言更隐秘了。
影射周携王与周平王
周携王:姓姬,本名姬望,尊号携王、周携王、惠王、周携惠王。姬望的父亲是周宣王姬静,母亲是姜后。周幽王继位,为政昏虐,迫使弟兄宗族漫散各方,姬望东迁钜鹿(古钜鹿所指范围极大,约在今天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东部),初封莫国(今河北省任丘县周边地区,都鄚阳城或望都县,鄚阳城即古颛顼城)。幽王宠爱褒姒,废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一说名伯盘)为太子。废太子姬宜臼走西申,托庇于外祖父申侯。幽王欲成就太子伯服,出兵包围申国,强令交出废太子。申人不肯交出废太子,周幽王便与申国交战。申侯联合缯国、犬戎偷袭周幽王大军,幽王及太子伯服败死,郑桓公为护幽王亦力战死,周室灭亡。犬戎大军焚烧、抢掠周朝京城镐京,杀贵族卿士大夫无数,虏王后褒姒北去。
周幽王被杀后,由于姬宜臼太子位早已被废,其交通敌国犬戎、弑父杀弟、灭亡西周王朝的恶行,已经丧失继承王位资格,故虢公姬翰等大小十几家诸侯共同拥立周宣王次子、周幽王之弟姬望为新的周王。约以今河北省望都县(汉亦称望都县)或任丘县(汉称鄚县)鄚阳城为王都,其京畿地区包括战国时期的莫、易二地(约含今易县、定兴县、容城县、安新县、雄县、任丘市、保定市、清苑县、望都县、高阳县。高阳县,汉称广望县,并置广望侯),以辛未年(公元前770年)为周携王元年。设立百官,建造宫殿,修筑城墙,发行莫字空首布货币,同时发布文书,诏告天下。
初,晋国并未拥护弑父杀弟的周平王。周携王治政二十一年,东土无战事,各族和平发展,其日益强大的国力却威胁到晋国向东北方向的拓疆发展。公元前750年(即周携王二十一年),晋文侯为排除拓疆障碍,趁周携王姬望巡视北地虢族时,以姬望无权继承幽王大统之名袭杀之,进而派兵攻打莫国都城,鄚阳城由此毁于战火。
袭杀周携王,迎立周平王,确立天子正统,晋文侯由此获得拥立周平王的投名状,“晋人焉始启于京师”。周平王得知晋文侯袭杀周携王,欢喜不已,立刻挥笔写下《文侯之命》表彰晋文侯功绩。周平王在册命的结尾处肉麻的写道:“族父义和啊!您能够光耀您英明的祖先唐叔……继承和发扬文王和武王的美德。您很伟大,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您保卫了我。像您这样的前辈是值得敬重的,我很赞美!”(《尚书·周书·文侯之命》)[2]
周携王死后,其势力分解为多个国家,现知名字的就有近十个国家。但周平王极力掩盖历史真相,正统史书不记周携王史事,世人对周携王莫国之事讳“莫”如深。“讳莫如深”这个成语就与周携王的莫国有关。且莫字字义也从周携王的莫国开始发生了转变。历史资料的缺失,导致今人对西周末年从钜鹿到渤海湾一带地区势力全部空白。
周平王结交外敌犬戎、弑父杀弟、灭亡周室的罪行,治政期间为保王位向秦、郑、晋等国送出大量周土,以致周朝国力、疆域大失,是典型的卖国求荣君主。晋文侯杀周携王之事极其重大,周人史官绝口不提;向来重视史事记述的鲁国史官也绝口不提;讲究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孔子,作《春秋》也绝口不提。显然,周平王对这丑事或曾下过封口令,销毁一切历史证据。又或者,表面讲究仁义道德的中原华夏各国自感理亏,自动封口。只有僻处南蛮的荆楚史官,后期三家分晋而崛起的魏国史官,才分别在楚简《系年》及魏史《竹书纪年》中提及。
文化影响:
史书里,对于无法避免而要言及莫国之事,当时的诸侯们就尽力不提莫国之名。比如说,赵武灵王想攻占中山国,而莫国就在中山国南部,占据着两条河道及大片土地。赵武灵王提到其国境东北面莫国之地时(黄河至津水),既不说是中山国土,也不说是燕国国土,更不提是莫国国土,只以“夹水居之民”称之。但这个国家叫什么名字?主人是谁?竟然都不敢在君臣言论之中提及。
周携王虽亡,但其国土(指周携王的京畿之地)还是归属周天子。周虽弱,但毕竟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只要七国中任何一国还没取得统一天下的实力,谁也不会提前灭掉周王室,否则就会被群起而攻之、灭之而有名。所以,这片土地或者还叫莫国,又或者叫周天子的飞地。赵灭中山国后,索性就将莫国故土——莫、易二地平白送给燕国管理,因燕国也是姬姓侯国,有一定的继承权。
因为东周各国对莫国周携王之事避讳而不谈,因而就有“讳莫如深”的说法。后来《春秋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记载:\"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从此,“讳莫如深”就被解释为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
“莫”字本义,原是指日落后的时间。《说文解字》说:莫,日且冥也。所以“莫”,又通“暮”。莫字,本来没有“不、非、无、没有”等等的否定含义。查遍各书,莫字有多种解释或含义,但在东周周携王之前都没有“不、非、无、没有”等等的否定含义。需要用否定语义文字时,莫国周携王之前都用否、非、无之类的字。自从周携王莫国之事后,诸侯各国讳“莫”如深、闭口不谈,莫字从此就有了否定的语义。
每天一则小故事,了解精彩中国语言文化!
成语典故~讳莫如深
这个典故说的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桓公之子庆父.即鲁庄公同父异母兄弟。
庄公即 位后,庆父专权。庄公死后无嫡子,有人推荐由庆父继位,但最 终由子般继位。子般在位不满两个月,就被庆父派人杀掉,重新 立子开为君,即为鲁闵公。闵公二年,庆父打算废掉闵公自立为 君,就又派人杀掉闵公。这一下惹怒了鲁国民众,大家群起反对 庆父。当时作为中原霸主齐桓公听说鲁国内乱,派大夫仲孙湫去了解情况。仲孙湫回国报告说:“不去庆父,鲁难就不会停止,由此衍生出另一个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逃到齐国莒地的事情,《春秋》上记为:“公子庆父如 齐。”“如”是动词, “到、往”的意思。《穀梁 传》解释说,庆父明明是 逃亡到了莒,为何不用表 示逃亡的“奔”而用“如” 呢?是因为庆父接连杀掉 了两个国君,没有什么罪 过比这更大,提起来都让 人心痛,只好替他加以隐 讳。
备战2023年高考语言运用成语题,望文生义类成语超全汇编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为相反的意思。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不堪卒读”)。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是“不学习没有技术”,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不重视”。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常混用为“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深孚众望:很使人信服。)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
【不刊之论】指不能删简的言论。/常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鼎力相助】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中性词)常误用为贬义词。
【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为贬义词。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常误用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亦作“别无长物”/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空穴来风】原指“消息传闻有根据”,后也可用作“消息传闻无根据”。
【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大多指工艺美术、园林等。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不能理解为“对人的责备”。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室内”。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后来指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易误解为“在公共场合辩论”或“核对数据、账目”。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恶小,不应该诛杀”(“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现也指处罚过轻。)。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或“不好,不痛快”。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无所不为】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为所欲为),/可该词常被人理解为褒义词,意思是“什么都敢做”。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首鼠两端】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力。褒义)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或瞧不起人”等。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混用。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贬义。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鼎足而立】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倾巢而出】全体出动。多用于贬义。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多含贬义。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了巷子和胡同。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轰动一时的情景。不能理解为“人都在家里,空着巷子”。
【万马齐喑】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形容局面沉闷
【梁上君子】躲在屋梁上的先生。窃贼的代称。
【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不是“美仑美奂”,也不是“美伦美奂”,特别注意这一点)
【讳莫如深】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大方之家】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不能理解为“大度的人家”。
【苦心孤诣】指精心研究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也指辛苦经营,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煞费苦心。(褒义词)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形式。不能理解为“赶不上或落在后面”。
【项背相望】形容行进的人多,连续不断。
【醍醐灌顶】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彻底醒悟。
【官样文章】指有固定套式的例行公文。引申为没有实际意义的虚文滥调。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
【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亦作“一文不名”。不能理解为“不值一钱”。
【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意未断。
【罄竹难书】磬,尽。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写不完。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一起,侧重于品质。现可用来形容事物,侧重于质量的好坏。但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
【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等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不稂不莠】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láng)、莠(yǒu),田里的野草。
【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
【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多用作贬义词。
【一蹴而就】一抬脚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一挥而就】多用于文学艺术(写字、画画、作文等)方面。
【励精图治】形容振奋精神,力求把国家和地方治理好。主要指精心治理国家,适用对象极为有限。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喙(huì),嘴。
【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沧海一粟】比喻非常微小。粟(sù),谷子。
【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用于不好的情况。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褒义词)
【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容易得到。也说“俯拾即是”。
【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受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势不可挡。建,倾倒;瓴(líng),水瓶。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也作“固”。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管窥蠡测】蠡(lí),瓢。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贬义词)常用于自己。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自己原来的技能。(多用作贬义词)
【沆瀣一气】沆瀣(hàngxiè),夜间的水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hù),依仗;悛(quān),悔改。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济济(jǐ),众多。
【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鳞次栉比】栉(zhì),梳子。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忍痛割爱】忍受痛苦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比喻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存有戒心。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荏(rěn),软弱。多用作贬义。
【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多用贬义词)
【含糊其辞】故意把话说得不清楚,不明确。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石破天惊】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投鼠忌器】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为虎傅翼】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势力。傅,添加。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喜结金兰】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很投合的朋友)。(义结金兰)
【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多用于夫妻。
【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烜赫一时】烜(xuǎn),盛大,显著。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含贬义。
【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义,敷衍应酬。虚,假意;委蛇(wēiyí),敷衍。
【一傅众咻】一个人教,众多的人干扰,形容环境对人影响极大。傅,教导;咻(xiū),喧闹。
【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贻,遗留。
【颐指气使】指有极势的人傲慢的神气。(贬义词)
【意兴阑珊】阑珊,衰落。形容兴致将尽。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丰富多彩。
【寅吃卯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借支。寅、卯,地支的第三、四位。
【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见踪影。杳,见不到踪影。
【饮鸩止渴】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鸩,一种毒鸟。
【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有用完。贾(gǔ),卖。也作“余勇可贾”。
【越俎代疱】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俎,祭器;疱,厨子。
【昭然若揭】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昭,明显;揭,举。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人清醒过来。聩(kuì),耳聋。不能理解为“声音很大(震耳欲聋)”。
【濯濯童山】光秃秃无树木的山。濯濯,光秃秃的样子;童,秃。
【童山濯濯】光秃秃的山上没有草木。也做为人秃顶的诙谐说法。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不能理解为“衣服不合身”。
【自怨自艾】原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艾(yì),治理,改正。
【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 自己却上了大当, 一无所获。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责无旁贷】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
【一发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
【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作为羞耻。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投桃报李】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奇文共赏】奇文共赏:奇,美妙。奇异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
【左右逢源】既指处世圆滑,又指做事得心应手。
【振振有词】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心有余悸】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门可罗雀】形容宾客很少,家里很安静。
【门庭若市】现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
【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百身何赎】百身,意为死一百次;何,怎么;赎,抵罪。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不能指速度快。
【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暴虎冯河】暴虎,徒手搏虎;冯(píng)河,徒步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贬义词)
【暴殄天物】殄(tiǎn),糟蹋。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坂上走丸】坂,斜坡;走,快跑,指很快的滚动;丸,弹丸。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象斜坡上滚弹丸一样。
【毕其功于一役】毕,尽,完成。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完成了。
【闭门造车】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多含贬义。
【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后来形容创业的艰辛。
【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比喻地势险要。
【不一而足】不能因其一件事而满足。后来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不止出现一次。
【不虞之事】虞,预料。没有料想到的事。(不虞之誉)
【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折桂,指人考中进士。旧时指人登科。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灾祸;池,护城河。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
【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不用于经营不善)(不要误认为是贬义词)
【沧海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指水向四方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抽薪止沸】抽去锅下的柴草来停止锅里开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义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比喻方法不彻底。)
【戎马倥偬】戎马,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kǒng zǒng),繁忙。形容军务繁忙。
【出水芙蓉】原来比喻诗歌写得清新,后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晨钟暮鼓】寺院里早晚用来报时的钟鼓。后用来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用来比喻让人警醒的语言。
【不寒而栗】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不能理解为“寒冷”。
【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从善如登】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
【吹毛求疵】求,寻找;疵,小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
【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风和雨”。
【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后人就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椎心泣血】形容悲痛到了极点。椎,读音(chuí)。
【大相径庭】劲挺,相差很大。形容彼此相去很远。
【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食,读音si4。
【壶浆塞道】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
【箪食瓢饮】一箪(dān)的食物,一瓢的饮料。古代指贫苦的生活。食(sì)。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多用于对待事物)。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形容国家不安定。
【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义近“花天酒地”)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严肃不易接近的样子。形容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贬义。
【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方枘圆凿】比喻两件事不相容,或者比喻事情的不可能。枘(ruì),榫子。
【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没有停止。多形容形势或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防微杜渐】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物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
【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晷(guǐ),日影。(褒义词)
【风雨如晦】比喻动乱或黑暗的年代。
【奉为圭臬】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把某些事物、言论奉为准则。
【俯仰之间】在头一低一抬的时间里。形容时间极短。
【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高山仰止】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的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常与“景行行止”连用,合为“高山景行”,喻指崇高的德行。止,语气词。
【甘之如饴】比喻乐意从事某种辛苦的工作,勇于承担最大的牺牲。。
【过犹不及】“犹,如同。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也比喻做事不切实际,不解决问题,徒劳无功。
【功败垂成】垂,接近。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含有惋惜的意思。
【功亏一篑】亏,差,欠;篑(kui),盛土的筐。比喻一件事只差一点未能完成,含有惋惜的意思。
【刚愎自用】强硬、任性,只凭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贬义)
【沽名钓誉】沽,买;钓,骗取。故意做出或用某种手段以骗取名誉。
【毁家纾难】毁家,分散家财;纾,缓解,缓和。捐献全部家产,解救国难。纾,读音nan4。
【河清海晏】河,黄河;晏,平静。比喻天下太平。
【疾首蹙额】疾首,头疼;蹙(cù)额,皱眉头。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激浊扬清】原来比喻除去坏人,奖励好人。现在比喻发扬好的,去除坏的。
【既往不咎】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加罪。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责备。
【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极重:积习深重)。
【狡兔三窟】原来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逃避灾祸。现在多用贬义。
【涸辙之鲋】干困在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涸,水干枯。
【开源节流】源,水源。比喻经济上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开宗明义】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把主要意思点明。
【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一时
【每况愈下】指情况愈来愈坏。
【靡靡之音】靡靡(mǐ),柔弱,萎靡不振,多形容音乐。颓废、低级趣味的音乐。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但本质不好。(贬义词)
【蚍蜉撼树】蚍蜉,蚂蚁;撼,摇动。比喻力量很小而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
【曲突徙薪】突:烟囱。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禾,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预防,以免发生危险。
【千夫所指】受到众人的指责。形容众怒难犯。指:指责。
【穷而后工】旧时认为文人处境困穷,诗就写得好。工:巧妙。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令:美好)。
【鸠占鹊巢/鹊巢鸠占】喜鹊的巢被斑鸠所占住。比喻坏人强占别人的住处。
【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用在贬义的语境中)。
【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不能忘记。不能理解为“对人怀恨在心”。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
【具体而微】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不能理解为“事物具体而细小”。
【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不能理解为“目光炯炯有神”。
【马革裹尸】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无畏气概。不能理解为“因生活贫困,死后下葬很可怜”。
【久假不归】假,借。长期借去,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而不回来”。
【空谷足音】人迹罕至的山谷传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人事、音信或言论。不能理解为“传播声音(空谷传声)。
【形影相吊】形容孤单,既没有同伴,也没有同情者。不能理解为“形影不离”。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坐地分赃】赃,赃物。(匪首、窝主等)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分到赃款、赃物,也指盗贼就地瓜分赃款、赃物。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赞,参与。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衷,决断。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体,体验,实行。
【五风十雨】五天刮次风,十天下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阳春白雪】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跟“下里巴人”相对。不能理解为“春天的雪”。
【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对举。不能理解为“乡下人”。
【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已。也比喻乐曲高妙。又形容自然风光美好。
【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营私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笔杆子。含贬义。
【善刀而藏】善,擦拭干净。比喻行事适可而止,善于收敛自己。
【酒囊饭袋】盛装酒饭用的袋子。比喻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的无能之人。
【穿云裂石】穿透云霄,震裂山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不能形容力量大。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合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不能理解为“一点东西也不捐出”。
【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不是“形容距离小”。
【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含贬义,同“三长两短”。
【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含贬义。不能理解为“文章结尾啰嗦”。
【师出无名】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易误解为:出自无名之师。
【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哀兵必胜】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七月流火】“流火”指火星西沉。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现也来形容天气炎热。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付之一笑】不当一回事,不值得理会的事,只以一笑来对待它。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理解为“连续不断”。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有点“鸡犬升天”的感觉)多用作贬义。不能理解为“获得成功时相互庆贺”。
【逢人说项】指到处为某人或某事说好话。项指唐代诗人项斯,得名士杨敬之极力介荐,因而声名大振。不是“到处说人坏话”。
【想入非非】本义为主观意念进入离奇玄妙的境界。中性词。基本义是借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贬义词。常只用其基本义。
【出奇制胜】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作谓语,不带宾语。
【等闲视之】按平常的事情看待,不加重视。用于否定句,即“不能等闲视之”。
【相形见绌】意思是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用在前面加“显得”造成语义重复。
【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
【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比“信口开河”(随口乱说)词义更重。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多做谓语。而“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而“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而“另眼相看”,表示对某个人的看法不同于一般,特别重视。
【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休戚与共】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休戚相关”侧重于祸福相关联。不能用于人物以外的其他事物。而“息息相关”只比喻关系密切,并无同甘共苦之义。使用范围广。
【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含贬义))之义。
【鹿死谁手】泛指谁获得胜利。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望穿秋水】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本词只用于自谦。
【韦编三绝】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形容读书勤奋。
【管中窥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
【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贬义。
【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不能用作“不识人”。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褒义词)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
【悬壶济世】指行医救助生灵。(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
【越俎代庖】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所管的事情。
【匪夷所思】夷,平常。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多用于贬义的语境中)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多用作贬义)
【曲高和寡】曲调高深,通跟着唱的人很少,现比喻议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注意字形,不是麻雀的“雀”。)
【文过饰非】掩饰自己的错误。文,掩饰。(贬义词)
【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任所。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褒义词)(栉:梳子;沐,濯发也(浴,洒(xǐ)身也))
【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贬义词)
【满目疮痍】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受到了严重破坏的景况。(只能用来形容国土家园。)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话。(贬义词)稽:考查。
【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多作贬义)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容风气。褒义词。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要严格。
【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贬义词)
【蓬荜生辉】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增辉”。
【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安步当车】用慢步行走当做坐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久闻大名。
【盲人瞎马】比喻境况极端危险。
【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含贬义)
【欲盖弥彰】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显露出来(多指坏事)
【如丧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妣(bǐ),(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望洋兴叹】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不能理解为“面对大海兴奋地咏叹”。
【养痈遗患】比喻姑息坏人坏事,结果受到祸害。意即“养虎为患”。
【叹为观止】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莫须有】形容故意捏造的罪名。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竟然还有一个可以跟他配对。多用于贬义。
【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相提并论】侧重不分彼此,不分上下,重在“并”。
【同日而语】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重在“日”。多用于否定语气。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只用于人,贬义词。不能误作“不可理解”或“不可思议”。
【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指消息传播很快。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能泰然处之。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辟,读bì(四声)。不可用来指“全面”。
【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不肖子孙】不肖,不贤。指不能继承祖、父事业或违背祖、父遗志的子孙。
【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之内活动。不是“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的意思。
【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忘恩负义,背弃根本。
【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误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
【豆寇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寇年华。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误用于聊天。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微,小,指刚显露出的苗头;著,明显。
【金科玉律】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多含贬义。
【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易误解为:禁止。
【否极泰来】比喻情况从极坏转好。否(pǐ),凶;泰,吉。
【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缄(jiān),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蹊(xī),路。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旰(gàn),晚。
【在劫难逃】原指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想逃也逃不了。现在有时借指不可避免的灾害。劫,“劫数”,厄运。
【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登高自卑】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便宜行事】根据当时当地情况,自己决定适当的处理方法,不必请示。
【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贬义词)
【不胜其烦】不是不怕麻烦,而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的意思。
【不可名状】指声音、色彩、感觉等不能用语言描述。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也说积薪厝火。
【电光石火】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现多比喻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转瞬即逝。
【等而下之】由这一等再往下,指比这一等差。
【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的神态。
【飞短流长】飞、流,散布;短、长,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甘之如饴】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拍案叫绝】形容特别赞赏。
【僧多粥少】比喻人多东西少,不够分配。
【探囊取物】伸手到袋子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薪尽火传】薪,柴;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移樽就教】端着酒杯到别人跟前一起饮酒,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移花接木】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
【蝇营狗苟】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像狗那样苟且偷生,比喻某些人不顾羞耻,到处钻营。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咬文嚼字】指过分斟酌词句,也指死抠字眼而不顾整段、整篇的精神实质。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厚此薄彼】重视优待这个,轻视、冷淡这个。形容不平等相待。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迁巨大。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污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也作“流言飞语”。
【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大放厥词】厥(jué),其,代词,他的。现在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
【待价而沽】沽,卖。等待高价出售。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作官。
【戴月披星/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劳作。
【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易误解为:休息。
【耳鬓厮磨】鬓,面颊两边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指小儿女的相爱。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于“一般的好事” 。
【含英咀华】比喻细细地玩味和体会文章的精华。
【人微言轻】指地位低微,言论主张不受重视,不起作用。
【如椽之笔】像椽(chuán)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也作“大笔如椽”。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易误解为:说是很重要,其实很轻视。
【百里挑一】形容十分出众。易误解为:人才极其缺乏。
【从长计议】慢慢地多加商量;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果不其然】果然如此。易误解为:结果不是这样或果然不是这样。
【十室九空】形容因灾荒、战乱和横征暴敛使人民贫困、破产或流亡的悲惨景象。易误解为:大多数室内空无一人。
【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易误解为:躲避灾难、困难。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易误解为:言行不一。
【坐收渔利】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获利。易误解为:坐享其成。
【粗茶淡饭】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易误解为:一个人生活境遇恶劣。
【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危机四伏。易误解为:自然现象的风雨或摇摇欲坠。
【两袖清风】比喻做官廉洁。易误解为:清贫。
【另起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易误解为:重新建造。
【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易误解为:唱歌跳舞。
【曲尽其妙】委婉细致地把妙处都表达出来,指表达技巧高明。易误解为:乐曲美妙动听。
【师心自用】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易误解为:学习老师的方法来运用。
【运斤成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易误解为:有力气。
【糟糠之妻】指共患难的妻子。易误解为:长得丑陋的妻子。
【坐而论道】口头上说说,不见行动。易误解为:坐着谈论道理。
【量入为出】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易误解为:量力而行。
【遇人不淑】本指女子所嫁的人不好,也泛指所结交的人不好。
【无为而治】指统治者什么也不做却使天下大治。易误解为:不进行管理、治理。
【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复返。
【缘木求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易误解为:顺藤摸瓜。
【急风暴雨】急剧而猛烈的风雨,多用来比喻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或激烈的斗争。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七窍生烟】形容气愤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焦急或干渴到了极点。
【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百废俱兴】各种被废置的事业兴办起来。该办未办的事业兴办起来。
【投桃报李】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遇到的障碍会更大,也比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也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新补充的)。
【半老徐娘】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得势,他的亲戚朋友也跟着沾光。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也说“忘其所以”。
【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无大无小】①不论大的或小的。也说无小无大。②没大没小。
【无孔不入】是空隙就钻进去,比喻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多指做坏事)。
【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呼之欲出】①形容画像非常逼真。或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②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鸡鸣狗盗】借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泛指小偷小摸的行为。
【狼子野心】①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本性难改。②指险恶的用心;野心:识破敌人的~。
【请君入瓮】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也借指设计好圈套引人上当。
【穷极无聊】①困窘到极点,无所依托。②无事可做,非常无聊:一假期待在家里,~。
【以暴易暴】用凶暴的代替凶暴的,指统治者改换了,可是暴虐的统治依然不变。现也指用暴力对付暴力。
【云消雾散】①天气由云雾笼罩转为晴朗。②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净尽。
【箭在弦上】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做或事情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
【天马行空】天马,神马。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
【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也形容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
【上行下效】上的人怎么做,下的人就学着怎么干。(中性词)
【难兄难弟】难,不易。原意是形容兄弟俩才德都好,难分高下。今多讥刺两人同样坏,或两人处于同样的处境。难(nàn)。
【目光如豆】形容见识短浅。
【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整治好。清源,从头清理。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形容彻底解决问题。
【不易之论】不可变更的言论。
【不虞之誉】没预料的赞扬。
【踌躇满志】形容心满意足。踌躇,得意。
【大腹便便】便便(piánpián),形容肥胖。肚子肥大。
【交臂失之/失之交臂】形容好机会离得很近,却又一下子失去。
【吉光片羽】吉光,神马名;片羽,一种羽毛。比喻残余仅存的古代文物。
【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飞鸿踏雪】鸿,大雁。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筑巢引凤】比喻国家或地方政府等完善投资环境,以招商引资、吸引人才。
【百卉含英】卉,草的总称;英,花。形容冬去春回、花草争妍的景色。也用以比喻在繁荣昌盛的时代,很多有才识的人正待吐露才华,大显身手。
【被褐胚玉】被pī,通“披”。比喻胸怀英才,深藏不露。后用来比喻出身贫寒而怀有真才实学。
【不测之诛】测,估计。诛,惩罚。不可估计的惩处。
【车马辐辏】车子和马匹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形容热闹的场面。辏(còu)
【伐功矜能】伐、矜,夸耀。夸耀自己的功劳、才能。形容自负。
【反裘负刍】形容贫苦。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股肱之臣】股gǔ,大腿。肱gōng,胳膊。象大腿和胳膊一样的臣子。形容最得力的不可分离的部下臣属。
【侯门似海】统治者门禁森严,穷人不能进。
【桀犬吠尧】恶人的狗咬好人。比喻奴才为主子效劳,不问善恶好坏。
【口惠而实不至】惠,给以好处。口头上虚情假意地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在实际上却不兑现。
【老妪能解】妪(yù),年老的女人。形容文章浅显易懂。
【荦荦大端】指明显的要点或大的方面。荦荦luò ,明显。
【勉为其难】勉强去做能力不及的事。
【苗而不秀】秀,谷类吐穗开花。庄稼出了苗但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名缰利锁】缰,缰绳。锁,锁链。比喻名和利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束缚人。
【明正典刑】明正,公开整治。典刑,执行刑罚。指依法公开处置。
【探骊得珠】探,摸取。骊,骊龙,古时传说中的黑龙。用以比喻文章写得好,抓住了题中的精粹。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为消瘦。
【一狐之腋】喻珍贵物品。
【一琴一鹤】行李简少,喻廉洁。
【以汤沃雪】喻轻而易举,势在必成。
【正言厉色】话语严正,脸色严肃。
【诛心之论】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不能理解为“不好的言论”。
【独步天下】指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并非“一个人走天下”。
【再作冯妇】重操旧业之意。“冯妇”不是女子,而是春秋战国时晋国的一个名叫冯妇,善打老虎的男子。
【匠遇作家】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能人碰上能人。这里“作家”不是“搞文学创作之人”,而是能手行家。
【兔走乌飞】“兔”“乌”指月亮、太阳,比喻时间迅速流逝。
【屠龙之技】无实用价值、徒有虚名的技术,贬义。不是“高超、令人生羡之技”。
【木人石心】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不是“蠢笨、迟钝、无情”。
【尺布斗粟】用来讽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
【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深文周纳】泛指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地妄加罪名。
【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以耳代目】把听来的当成亲见的。形容不亲自调查研究,专门听信别人的话。
【仰事俯畜】对上待奉父母,对下养活妻子儿女。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春兰秋菊】比喻各有专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白头如新】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
【白云苍狗】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
【春秋鼎盛】指人的年龄正处于旺盛、强壮之际。
【崇论宏议】指高明卓越的议论,也指立意不平常的大道理。
【穿靴戴帽】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的前、后硬加进一些例行的空洞说教。
【胼手胝足】手和脚都磨出老茧,形容十分辛勤劳苦。
【弱不胜衣】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
【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言人人殊】殊,不同;每人所说的话各不相同,指对同一事物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相忍为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相(xiāng),互相。
【不可向迩】不能接近。迩,近。
【皮里阳秋(春)】形容表面不批评别人而心中自有褒贬。
【囚首垢面】形容久未梳头和洗脸,仪容、衣着不整齐。
【见猎心喜】见到别人找猎,自己就十分高兴。比喻触及旧习,跃跃欲试。
【看朱成碧】把红色的看成了青绿色。形容心乱目眩,不辨五色。
【孔武有力】孔,甚、很;武,勇猛。形容勇猛有力。
【刻鹄类鹜】鹘/鹄(hú),天鹅;鹜,鸭。刻画天鹅不像,但还像个鸭子。意思是仿效得虽然不太逼真,但还相似。
【方桃譬李】方、譬,比拟。可同美艳的桃花、李花相比。形容女子美丽娇艳。
【断鹤续凫】截短鹤的长腿,续接野鸭的短腿。比喻强行违反自然规律办事。
【略识之无】之、无,简单易识的字。形容识记不多。
【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易误解为:喧嚣日甚。
【大行其道】指某种观点或某种事物盛行(多含贬义)。
【华星秋月】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非常出色。
【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清新明朗的景象。比喻人心地光明,胸襟开阔,品格高洁。也比喻太平年代的和平安宁气氛。
【含饴弄孙】饴:麦芽糖。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形容晚年生活悠闲,充满乐趣。
【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鸣锣开道】比喻为某事物出现制造舆论。易误解为:敲锣让人让道。
【人面桃花】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易误解为:人漂亮。
【冬温夏凊qìnɡ】儿女侍奉父母无微不至。也称冬暖夏凉。易误解为:气候适宜。
【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很健康。易误解为:树木繁茂。
【殊方绝域】指极远的地方。易误解为:特殊而绝妙的地方。
【长袖善舞】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贬义词。易误解为:有能力、善于运作。
【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易误解为:不要窥探、刺探他人隐私。
【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
【借箸代筹】表示代人策划。易误解为:借用。
【述而不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易误解为:说而不做,没有行动。
【一定不易】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动。易误解为:一定不容易。
【一寒如此】形容穷困潦倒到了极点。易误解为:如此寒冷。
【云泥之别】相差像天空的云和地下的泥,形容极大的差别。
【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形容人没有名声或事情没有消息。
【吴牛喘月】比喻疑心遇到不利的情况而害怕。
【班荆道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尝鼎一脔】脔(luan2),肉。品尝鼎锅中的一块肉就可以推知整锅的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猫鼠同眠】比喻上下互相包庇,一起干坏事。而不是表示化敌为友。
【道路以目】旧时形容社会的黑暗和同志者的暴虐。
【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大而化之】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易误解为:化大为小。
【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功高不赏】形容功劳极大,无法赏赐。易误解为:有大功劳不用奖赏。
【金针度人】比喻把秘法、诀窍传给别人。易误解为:医生治病。
【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
【冰山一角】所暴露出来的部分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
【擦肩而过】双方近距离相对而过(差点碰着或差点遇上)。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
【久久为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以身试险】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首屈一指】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波谲云诡】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当头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李代桃僵】形容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古汉语中的“修”字义项详解,从成语和例句轻松掌握
114.修(1)修饰
【成语】
修饰边幅
【例句】
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汉书·冯奉世传》)
(2)撰写,修订,修改,润色
【成语】
修书一封
掌修国史
【例句】
①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膜脚,《兵法》修列。(《太史公自序》)
②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③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柳敬亭传》)
(3)修理,修造,修建
【成语】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年久失修
修桥补路: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修完补辑:修葺整治:补缀损缺.
【例句】
①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②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志》)
③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④余稍为修葺。(《项脊轩志》)
(4)整治,治理
【成语】
不修边幅
不修小节
改往修来
事修谤兴:修;整治:谤:诽谤。兴:兴起。事情一进行整治,诽谤也就会兴起。指革新者总会受保守者的诽谤。
修褉事也:古代习俗,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游玩,以祓除不祥。
簠簋(fǔ)簋(guǐ)不修:簠簋:古代食器、祭器。借指贪污。
帷薄不修:帐薄:帐幔和帘子,古代用以障隔内外。修:整饬。男女不分,内外杂沓。指家庭生活淫乱。
文修武偃(偃武修文):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指天下太平。
修辞立诚: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多指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例句】
①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5)修养,修行
【成语】
福慧双修
经明行修
修德慎罚
修仁行义
修身齐家
修身养性
止谤莫如自修
修养身心
半路修行
断恶修善
进德修业
日省月修
修真养性
修齐治平
修身慎行
修身立节
束身修行:约束自身,修养德行。
【例句】
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6)效法,学习,研究
【成语】
断恶修善
返本修古
弃文修武
修学务早
不期修古
弃武修文
修文地下:修文:修明文教。指文人死亡。
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例句】
①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②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原毁》)
(7)长,高
【成语】
茂林修竹
修短随化
修短有命
日修业短
封豕修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同“封豕长蛇”。
姱(kuā)容修态:姱:美好。修:长远。态:志向。美丽的容貌,长远的智慧。
【例句】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②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促织》)
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
④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载!(《兰亭集序》)
⑧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逍遥游).)
(8)善,美好
【成语】
纤腰修眸
修名不立
【例句】
老冉冉其将至也,恐修名之不立。(《离骚》)
(9)从事,做
【成语】
讲信修睦
重修旧好
讲信修睦
水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兰亭集序》)
【语义提示】
“修”的本意是“修饰,装饰”,引申为“修改,修造,修正”等意项,书写文章是用文字装饰,故有“撰写”意。修饰过的东西一般是美好的,所以有“善、美”意。一般又以“长、大”为美。修饰,装饰本身就是一种行为,所以又有“从事,做”的意义。
【思维导图】
如何消除害怕面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陌生人并非是危险的代名词
朋友们,大家好!
全篇文章共 2569字,全文阅读时间约 8分钟。
本文来源于《和陌生人做朋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处仅供参考。
很多社会上的过来人告诫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理论上,这好像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不慎与陌生人主动说了话,从而引发出麻烦、纠缠甚至于悲剧的实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并不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心理学实验表明,和陌生人交谈,碰到好人或正常人的几率要远远大于碰到一个歹徒或骗子的几率。
某权威机构最近的统计表明,在中国的大城市中80%的居民正用他们的行动证明:和陌生人说话、交际存在者很大的风险。
这些来自大都市的被访谈者,并不是拒绝城市空气与自来水的“反城市主义”者,也不是为乡土中国唱挽歌的文化老者;被访谈者,就是我们这些人,以及与我们在街头、胡同、高档办公楼里擦肩而过的人。其实,我们没有理由去恐惧陌生人,这是因为我们也是别人眼中的陌生者。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对陌生人心存芥蒂,讳莫如深。
法国社会学家弗里德曼对现代社会的陌生性是这样描述的: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像警察;发生火情了,陌生人扑灭燃烧的建筑物,像消防员;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是陌生人在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上告诉我们地球另一面的新闻;重病住院是陌生人切开我们的身体,解除我们的病痛……陌生人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或者“不要与陌生人交心”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共识。
当我们行走在清晨的街头,假若我们微笑着向一个不认识的人喊“早上好”,他一定是一脸的惊讶与怀疑。而假若你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向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子这样表现,你就很有可能被回敬一句“神经病”。在他们眼里,陌生人是危险的,所以陌生人的任何举动都是危险的,即使对方带着一种善意,那也是一种别有用心的善意。我们没有确凿的数据显示和陌生人交往的危险系数有多高,
即便是那么一个数字也不是绝对的。我们来看下面这则故事:
有个男人正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一个陌生人。陌生人像一般的骗子那样,从怀里拿出个形状古怪、色彩陈旧的东西给他看。陌生人说:“这个古董,至少值2000元,因来当地做生意被骗了,想用它抵200元回家的路费”。见那个男人很犹豫,陌生人又补充道:在你之前我问过9个人,都说我是骗子,你愿意帮助我吗?正好他那天的心情不错,想做个测试,或者做个傻瓜。他说:古董呢,我不懂,我就先借你200元好了,你日后有钱了回来还我。事后周围所有的人都笑那个男人把钱白白地送给了骗子。
令人没想到的是,一个多月后,陌生人将钱送还给了他。正当那个男人热心为“骗子”平反之时,陌生人又找上门来,这次他带了一大堆古董字画。陌生人说:“我将去遥远的地方闯荡,也许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也许永远都回不来,家中又没别的人,这批祖传的宝贝想转让给一个信得过的人”。那个男人问总共值多少,陌生人回答,至少30万。他笑说,我总共3万存款。对方说那就3万。他暗自叫苦,心想,这下自己可能真的上当了,如果这个人真如别人所说,是个大骗子我该怎么办呢?但考虑到之前陌生人的守信,再说自己也已答应别人了,总不能出尔反尔吧,于是勉为其难的将那批古董收下了。
等陌生人走后,他不抱多大希望地请来行家鉴定。结果是,那堆古董远不止30万。
他是个社会学讲师。日后他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述完这段故事后说:
10个看着像骗子的陌生人中,只有一个是真骗子,其余9个都是好人。但我们现实生活中,10个常人中却有9个把陌生的好人当骗子,只有一个相信他是真好人。我们之所以对陌生人那么戒备,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害怕陌生人会给我们带来危险,对我们的人身造成伤害。而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很多特性的分布都有一个规律:特别好和特别差的人各只占2%左右,中间水平的占9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相差无几的。这样看来,陌生人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危险。如果按照概率,我们更容易碰到95%的中间水平的人。
著名作家刘心武先上在他的《心灵体操》一书中提到他母亲就是一个特别喜欢和陌生人说话的人,特别是在某些公众场合,尤其是在火车上,他的母亲都喜欢将自己的家事告诉那些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
有一年的冬天,刘心武和他的母亲从北京坐火车去张家口。那时他已经工作多年,自己觉得很成熟了。坐的是硬座,座位没满,但车厢里满是身上散发出的各种难闻的气味。有两个年轻人坐他们对面,看上去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里露出些灰色的絮丝。刘心武的母亲竟然去跟对面的那个小伙子攀谈,问他手上的冻疮怎么也不想办法治治,又说每天该拿温水浸它半个钟头,然后上一些药。谁知那小伙子冷冷地说:“没钱买药。”还跟旁边的另一个小伙子对了对眼。刘心武觉得不对劲,忙用脚尖碰了碰母亲的鞋帮。刘心武的母亲却不理会儿子的提醒,而是从自己随身的提包里,摸出里面一盒如意膏。打开盖子,里面的药膏是肉色的,发散出一股浓烈的中药气味。她就用手指剜出一些,给那小伙子放在座位当中那张小桌上的手在有冻疮的地方抹那药膏。
那小伙子最初想要把手缩回去,但刘心武母亲的慈祥与执着,使他不好拒绝,一只手抹完了,又抹了另一只。另外那个青年后来也被刘心武母亲劝说得擦了药。刘心武母亲一边给他们抹药,一边跟他们聊天,大意是这如意膏药厂已不再生产了,这是家里最后一盒了。这药不但能外敷,还能内服治感冒等病症。最后,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给了对面的小伙子,并嘱咐他要天天擦药,别小看了冻疮,不及时治疗抓破感染了会得上大病。
她还想跟那两个小伙子聊些别的,那两人却不领情,似乎去厕所后就没再回来了。等火车到了张家口站,下车时,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劫犯正往站外走。
刘心武一眼就认出里面有原来坐在他们对面的那两个小伙子。又听有人议论说,他们这个团伙本来是要在三号车厢动手,都计划得好好的,不知怎么后来就跑到七号车厢去了,结果就被逮捕了……刘心武和母亲乘坐的恰是三号车厢。刘心武的母亲谢世时84岁,算得上是高寿了。
从刘心武母亲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和陌生人交往,有时候也的确难免遇到一些心存歹意的坏人。但是,这种概率是很小的。
所以,我们面对陌生人时多一些从容的心态,不要顾虑太多,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够过得丰富多彩。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随意赞赏,您的支持是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立即关注我,为防止错失后期更精彩的内容!
成语故事“讳莫如深”
成语故事“讳莫如深”
鲁庄公有三个弟弟,长弟(二弟)叫庆父,三弟叫叔牙,四弟叫季友,因为他们仨都出自鲁桓公,后人称“三桓”。
鲁庄公晚年,三桓为争夺君位而展开激烈斗争。
鲁庄公共有三个儿子,班(般)、启(开)、申,这三个儿子都是庶出。
鲁庄公非常宠爱妃子孟任,想让孟任所生的儿子子般将来继承自己的君位,庄公病危之时,试探性地问他的三弟叔牙,说:“谁可以继承、接我的班啊?”
叔牙认为庄公的二弟庆父最有才能,可以继位,说:“庆父很有才干。”
庆父不合鲁庄公的心意,庄公想让自己的儿子子般继承君位,因此他听了叔牙的话心里自然不满意。
鲁庄公又问四弟弟季友谁合适,季友坚持要让庄公的长子班继位,表示以死事奉子般,说:“我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扶持,尽全力支持子般做国君。”
鲁庄公听了才高兴地放下心来。
于是季友派人把叔牙毒死了。
庆父虽很想继承君位,可季友准备拥立庄公的儿子般继位,住在党氏家中。
公子般长大成人后,与党氏女相爱。一天,有个叫荦(luò)的养马人唱了首歌调戏她。公子般知道后,就叫人用鞭子抽打了荦一顿。荦对公子般怀恨在心,便投靠庆父打算伺机报复。
庆父与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哀姜没有生育,无子,后来哀姜的妹妹叔姜嫁给庄公,并生了一个儿子叫开(启)。
鲁庄公三十二年(前662年)八月初五日,鲁庄公病死于正寝,庄公死后,此年冬,正巧公子般的外祖父也病死,公子般就去吊丧。一心想继承君位的庆父认为这是夺君位的好机会,庆父便同庄公的夫人哀姜合谋,派与子般有仇的圉人荦在党氏家将子般杀死。
季友得知这个消息,知道是庆父主使这件事的,接下去一定不会放过自己,就逃到陈国去避难。
庄公的妻子哀姜见公子般已死,就怂恿庆父继位。但庆父考虑到庄公的庶子公子申和公子启都在,自己继位还不是时候。
由于公子申年长,很难控制他,公子启年仅八岁,又是哀姜妹妹生的,所以杀死子般后,庆父另立庄公的不足8岁的儿子子开(启),哀姜妹妹叔姜之子子做了国君,这就是鲁闵公。
但庆父与哀姜二人并没有死心,鲁庆父想自立为鲁君,于是又派人将鲁闵公杀死,庆父欲自立。
鲁庆父再意图谋害庄公的第三个儿子申,庆父打算断绝庄公的后代,便可名正言顺继承鲁君位。
不料子申已先被季友带出国,庆父眼见计划落空,人们识破了庆父的阴谋,国人大哗,群起而攻之。
这时,诸侯霸主齐桓公派仲叔湫到鲁国慰问,仲叔湫回国后对齐桓公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意思是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制造动乱的罪魁祸首不除掉,国家就不会安宁。
庆父的所作所为引起鲁国人民的反对,鲁国人不支持庆父,他见势不妙,不得不慌忙逃出鲁国,逃奔到了齐国的莒国避难。
流亡在外的季友后来将子申带回鲁国,拥立子申为鲁国君,公元前660年(周惠王十七年),公子申继承了鲁国君位,这就是鲁僖公。
季友又以财货贿赂莒君,求莒国交出庆父,庆父被押回鲁国。庆父在押解回国的途中,派人跟季友求情,未成,要求僖公原谅,未果,庆父便自杀而亡。
自鲁庄公死后的两年间,庆父在鲁国上下其手,先后杀两位鲁国国君(子般和子开),发起多次谋杀,鲁国因此大乱,最后庆父以自杀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