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过目不忘的烧烤店名字三个字(过目不忘的烧烤店名字)

过目不忘的烧烤店名字三个字(过目不忘的烧烤店名字)

四川烧烤江湖,宜宾、西昌、石棉、乐山、成都谁才是老大?

▲ 吃“把把烧”一定不会打架,你一根,我一根,可以吃到地老天荒。 摄影/CCCCCCC大调,图/图虫·创意

-风物君语-

如何用一句话形容烧烤?

成都:巴适得板

宜宾:弄巴适的

西昌:板扎

乐山:安逸哦

没有烧烤的夏天,就像没有串串的四川,是不完整的!

串串,可冷吃可热做,可火锅可钵钵。四川的盛夏,烧烤是串串最热辣的打开方式。

据饿了么数据显示,四川近一个月上线饿了么平台的烧烤门店数量,已达到今年最高值,相比2019年同期高出约50%。持续火爆的宵夜市场,让烧烤江湖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大门派不得不绞尽脑汁,拿出各家独门绝学。

▲ 热辣四溢的乐山派烤小黄鱼。 图/上海去哪吃

不同于西北烧烤的豪迈热情,南方烧烤的温婉鲜糯,东北烧烤的轻松惬意,四川烧烤的那股子泼辣,保你过目不忘、过口难忘。

若论门派之多,四川烧烤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宜宾的把把烧,西昌的火盆烤,石棉的铁板烧,乐山峨眉的百变串串,成都的各门派大融合……足不出川,就能轻松吃遍烧烤的大小门派,用四川话说真是“安逸哦”(体验好、味道好)。

▲ 四川各大烧烤门派明星单品TOP10。 设计/刘航

宜宾,最干香的小串串

人气一路飙升的宜宾“把把烧”,传说源自云南昭通小串。

最大特色是串小、论把卖,精髓在于大火猛烤,需要精准把握时间和火候。不同于炭火慢烤,猛火烧出来的串串更干香。

▲ “把把烧”就要猛火烧。 图/纪录片《人生一串》

宜宾烧烤讲求麻辣干香,回味略带孜然香。花生面、黄豆面、海椒面,是家家必备的特色蘸料。

炭火香、花生黄豆香、肉香汇集在一起,吃起来弄巴适的,这才是烧烤该有的味儿。

▲ 宜宾烧烤的灵魂蘸碟。 摄影/樊小喆

半壮是宜宾烧烤的明星单品,估计很多人心存疑问,半壮是啥?半壮和全壮都是牛肉,半壮是半肥半瘦,相当于东北烧烤中的“肥瘦”,全壮就是全瘦。

经过猛火洗礼的半壮,早已滋滋冒油,滚上秘制调料,麻辣中包裹着鲜香,一口下去很是过瘾。

▲ 滋滋冒油的烤半壮。 摄影/樊小喆

什么豆腐能同时吃出三种口感?那一定是包浆豆腐。

刚烤好的包浆豆腐砰砰膨胀、还挂着嫩气,夹点大头菜颗颗和折耳根碎碎,挑起来趁热吃,外皮的紧绷感和中间豆浆般丝滑的质地形成鲜明对比,咀嚼时还能感受到浆水的涌动。

▲ 谁能拒绝这一口柔软的包浆豆腐呢? 摄影/樊小喆

常见的烤鲫鱼,宜宾人喜欢“凉拌”。将新鲜的鲫鱼煮熟,浇入酸辣汁,鲜嫩入味、开胃解腻。说是凉拌,其实是川凉中“热拌”的做法,不过菜单上写的都是凉拌鲫鱼,估计是想给食客一个惊喜。

▲ 用“热拌”的做法做的凉拌鲫鱼,吃起来并不凉。 摄影/樊小喆

和烧烤最配的一定少不了啤酒,但在宜宾还有一样必备的“消暑利器”——凉糕。吃过烧烤,来一口Q弹爽滑的凉糕,冰凉中带一丝红糖的沁甜,巴适。

▲ 温润如玉的凉糕,凉在嘴里,甜在心尖。摄影/流年不衰,图/图虫·创意

“四川烧烤看宜宾,宜宾烧烤看巡场”。

巡场是宜宾珙县的小镇,当地人都说,到了巡场不吃巡场烧烤等于没来过巡场~skr。巡场烧烤对食材的要求极高,不腌制、不油炸、直接生烤。

▲ 脆嫩嫩的烤猪鼻筋新鲜出炉。 图/纪录片《人生一串》

猪鼻筋(猪的鼻梁筋),烧烤圈的新晋网红,一头猪只有两根,吃两串就相当于吃了一头猪。质地脆嫩,用把把烧的特色烤法来烤,再合适不过。

大火快速烤出香,小火慢慢注入辣椒和孜然的灵魂,咬着弹牙软嫩,比毛肚脆,比板筋有嚼劲,就像给牙齿做了个spa,咯吱咯吱让人上瘾。

▲ 巡场烧烤的明星单品,烤猪鼻筋和猪天堂。 摄影/樊小喆

对食材的苛刻要求,加上独特的秘制酱料,让宜宾烧烤俘获了无数吃货。如果说宜宾把把烧胜在“小”,那西昌烧烤一定胜在“大”。

西昌,最粗犷的大签签

火盆烧烤和大竹签烧烤是西昌烧烤的“两大护法”。西昌是多民族聚居城市,汉族、彝族居多,火盆烧烤正是发源于凉山民间。

彝族有一年四季烤火塘的习惯,在火盆上放置烤网,可以烤制土豆、猪肉等食物,“火盆烤”就这样成为了一种烹调方式,现已被列为非遗制作技艺。

▲ 火焰升腾下的西昌火盆烧烤。 摄影/成都商报,图/视觉中国

随着烧烤技术的不断创新,火盆烤又发展出了“大竹签烧烤”的形式。大竹签烧烤对竹签的选择十分讲究,选用新鲜的竹子,烤制时散发出的独特清香,可以为食材增添几分特有的原生态气质。

极具地域特色的烤凉山小猪肉,就要用到这种竹签。要想吃到正宗的大凉山跑山小黑猪,在高海拔的昭觉县就能买到。

▲ 西昌大竹签烧烤。 摄影/鱼排干,图/图虫·创意

彝族人家独特的宰杀处理方式,让松果的天然香气渗入猪肉,连皮带骨剁成块,只需加入小米椒、蒜蓉和盐简单调味,再加入当地土菜籽油注入灵魂,待小猪肉油光发亮,就可以上大竹签了。

带皮烤制的小猪肉,能够锁住猪肉的精华,混合着肥肉烤出的油脂,为其不断注入香气。烤至肉皮微微焦黄,蘸上特制干料(辣椒面+炒香的豆面),大快朵颐,焦脆弹嫩,忍不住想再多吃一块。

▲ 上图烤凉山小猪肉。 图/纪录片《人生一串》 ;下图烤小肠。图/纪录片《炉火江湖》

除了小猪肉,烤小肠也是西昌人的最爱。选用有肚子头的一截小肠,处理干净塞入葱和调料,整段烤至爆出油花,伴着滋滋啦啦的声音剪成小段。

小肠脆弹的表皮,包裹着香嫩的肥油和小葱,入口时喷出的汁水和诱人香气,让人一口一个停不下来。吃腻了,就点一份邛海醉虾,还可以加一份烤饵块(烤年糕)。

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烤土豆和烤豆腐干是一绝。烤至金黄微焦的土豆,搭配当地自制的辣椒面,一红一黄的色彩冲击明艳动人。

烤豆干的火候尤为关键,一口咬下传来清脆的一声,咸香脆辣,才是好豆干应有的样子。

▲ 咸香脆辣惹人爱的烤豆干。 图/上海去哪吃

相比宜宾的小串,西昌大签烤出来的肉更鲜嫩多汁,而石棉的铁板烧又打开了一个烧烤的“新视界”。

石棉,最好看的“铁板”烧

号称“中国天下第一烧”的石棉烧烤,是视觉系烧烤代表。

风格有点像西昌烧烤,形式上属于烤肉和烧烤的结合,有铁板、铁网、瓦片烧等等,“造型”上堪称惊艳。从大山中走出来的美味,对食材要求很高,吃的更多是食材本味。

▲ 传说中最好看的铁板烧,你说炫酷不炫酷?图/网络

一块长满洞洞的方形铁皮,在油脂滴落的瞬间喷出火焰,沐浴过火光的食材,几乎不需要香料、孜然的加持,就能唤醒最原始的美味。

切得大而薄的牛羊肉片,在烤制前浸入特制油汤,飞上铁板,在火焰中翻烤几下,就能品尝到民间第一手“火上飘”了。石棉的蘸碟标配一般为辣椒粉、花生粉、豆面、芝麻粉,依据个人口味还可以加糖醋汁。

▲ 旺火炙烤下的坨坨肉。 摄影/馋客,图/图虫·创意

作为“烧烤之都”的石棉,可不只有视觉盛宴,石棉的串串烧烤同样有特色。肉串提前码好味,烤制时除了油几乎不放其他调料,烤好后搭配秘制辣椒面或醋碟,让还未消散的烟火气与调味尽情缠绵。当地的明星单品掌中宝,正是将这种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 柔软与脆弹兼具的掌中宝。 图/上海去哪吃

乐山峨眉,最“百变”的串串

乐山峨眉派烧烤,主要以乐山、眉山为代表,可细分为“乐山派”和“峨眉派”。

乐山派烧烤讲究先腌再炸、最后烤,口味偏甜,口感更干,调味有时会加入蜂蜜,麻辣孜然味浓,有的地方不蘸豆面,整体口味比峨眉派要重。

据当地人说,乐山烧烤可以和钵钵鸡、甜皮鸭,并称为乐山美食“三巨头”。

▲ 炭火慢烤入味的甜辣小黄鱼。 图/上海去哪吃

一道烤甜辣小黄鱼,诠释了乐山人对甜辣口味的迷恋。皮滑易碎的小黄鱼,先炸制定形,再用炭火慢烤入味。

甜辣的酱汁在高温下慢慢渗入鱼肉肌理,雪白的肉瓣紧实细腻,鱼皮酥脆,撒一把辣椒面,再配一碗只有醪糟、银耳、小圆子的三鲜冰粉,这是专属于乐山迎接盛夏的仪式感。

▲三鲜冰粉,消暑解腻。 摄影/柒哥

而峨眉派烧烤的口味则相对清淡,忌咸、辣、干,习惯在烤之后刷油撒料,口感更滋润,食材原汁饱满。峨眉派十分钟爱肉类食材,排骨、牛肉、掌中宝、火腿肠......

不过最让人朝思暮想、彻夜难眠的,是来自眉山的烤秘制甜辣五花肉。五花肉需要二次调味才会更好入味,老板刷料时下手很重,好像调料不要钱一样。

冒着热气的五花肉,入口先是一阵焦脆,饱满中裹挟着肉汁,肉香瞬间在口腔中炸裂,甜叽甜叽的让人沉醉。吃着五花肉,喝着糯米枸杞煮啤酒,是不是老吃货,一眼便可见。

▲ 闪闪发亮的秘制甜辣烤五花。 图/纪录片《人生一串2》

饮食文化的不断发展,让当地的餐饮变得更加多元。在一家店几乎可以同时吃到各种串串、卤味、豆腐脑、冰粉......

名字呆萌的钵钵鸡(冷锅串串)、诱人的油炸串串、沸腾的火锅串串、以及讲究的烧烤串串,就这样组成了乐山峨眉派的“百变串串F4”。

独立小门派的特色“串串”

群雄争霸的四川烧烤,除了这些知名度高的大门派,自然也少不了各地独具特色的小门派。

▲ 超有嚼劲的鸡脚筋。 图/上海去哪吃

攀枝花市的盐边,烧烤风格相对粗犷,烤全羊、烤乳猪大只过瘾,烤爬沙虫、烤蚂蚱虽小却香。血肠、牛肠、黄牛肉都是当地人喜欢的烧烤食材。韧劲十足的鸡脚筋也得到了偏爱,切成小段烤至微焦,蘸上麻辣微甜的干料,越嚼越来劲。

当地还偏爱一种蔬菜,烤制后口味清奇。白瓜(西葫芦),当地也叫三月瓜,在北方常用来炒火腿肠,到了四川瞬间变成烧烤中的“小公主”。烤制的西葫芦没有了多余水分,吃起来多了几分甜脆,让人意犹未尽。

▲ 烧烤界的小清新,烤三月瓜。 摄影/樊小喆

泸州的烧烤相对随和,口味不是很重,可以加麻辣、加孜然,烤到多干也可以由食客自己决定。有风格清新的烤鱼、烤兔,也有重口味的烤牛鞭、烤猪蛋。

叙永烧烤的口味比泸州城里更加麻辣,特色锡纸烤鲈鱼,将柔滑细嫩的鱼肉,包裹在鲜甜麻辣的香气中慢烤,馋哭隔壁桌。

▲ 锡纸烧烤中的C位担当,锡纸烤鲈鱼。 图/上海去哪吃

达州烧烤主打麻辣,十分适合脂肪厚、容易腻口的食材。招牌锡纸烤脑花,对食材和火候有着超高要求,在烤制时能看到鲜嫩的脑花在锡纸盒中跳动,将麻辣与鲜嫩完美融合,是当地最“奢华”的美食诱惑。

资阳乐至的烧烤名气很大,据说自2018年开始,当地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烧烤节活动。乐至烧烤的口味和成都相似,主打香、辣、脆、麻,孜然味很淡,正适合烤金针菇这类食材。

▲ 麻辣入味的烤金针菇。图/视觉中国

锡纸的高温和料汁的麻辣,激发出金针菇原本的甜,咀嚼时幸福感倍增。

除此之外,还有一座城市,几乎能吃到以上提及或未提及的各路烧烤门派,它就是成都。

成都,最“融合”的串串

说到烧烤,越大的城市越没底气,小城市和小县城翻起了白眼,觉得大城市的烧烤不够地道,但成都是个例外。

作为四川省省会,成都的烧烤包容性极强。不仅有宜宾烧烤、西昌烧烤这样当地的特色门派,还有东北烧烤、新疆烧烤、韩式烤肉等来自全国的特色烧烤。

▲ 四川烧烤门店店名中,出现频次最高地名前十分别为“宜宾、乐山、新疆、乐至、石棉、西昌、成都、万州、重庆和达州”。 设计/刘航

据饿了么数据统计,无论是烧烤门店数量还是饿了么外卖订单量,成都都稳居榜首遥遥领先。在这里,你可以实现“想去哪吃就去哪吃”的烧烤自由。

在成都烧烤店的菜单上,出镜率最高的是麻辣宽粉和生牛肉。烤得微微软糯又不失韧劲的宽粉,吸满汤汁,好吃到可以当主食。若要说各家做法有何不同,就要看调味上的细微差别了。

▲ 弹弹弹的麻辣宽粉。 摄影/樊小喆

生牛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将牛肉和调味、香菜等拌在一起直接上桌,十分接地气。

还有一种是切成小片,裹匀辣椒面平铺在盘中,吃的时候可以蘸醋和芥末,和东北的“生串”有异曲同工之妙。

▲ 成都“生牛肉刺身”。 摄影/樊小喆

你以为在成都就吃不到“重口味”了吗?“宁舍金山,不舍鸡尖”的成都,对烤翘翘有着无法割舍的爱。

鸡翘翘(鸡屁股)是鸡身上最嫩的一块肉,烤制前需要用炒制的海椒面和秘制调料腌入味,再用炭火逼出油脂,为了保持肉质的鲜嫩,烤制期间需要三次离火降温,这样烤出来的翘翘皮脆肉嫩,才称得上地道。

▲ 皮脆肉嫩的烤鸡翘翘。 图/纪录片《人生一串2》

成都的烧烤,虽然看起来不那么“正宗”,但我们希望它能包容更多的“小特色”“小门派”。它不仅融合了各地的串串,还融合了市井与现代,传统与新生。

就像各地的烧烤门派,不断与时代融合,却又在平凡的食材中,不断变幻出新的花样,给我们以惊喜。

尖吃啥子喃?次烧烤噻~

说说哪个烧烤小可爱,是你的最爱?

- END -

文丨苏宸

编辑 | 苏宸

设计 | 刘航

封图 | 图虫·创意

*特别鸣谢

贺杰、摄影师樊小喆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周洋家的彩票站,范可新家的修鞋铺,徐梦桃家的烧烤店……

本届北京冬奥会,徐梦桃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后,高举国旗喊出“我终于在家门口赢了”的瞬间,范可新在与队友拿下短道速滑混合接力金牌后,哽咽道“我等了这块金牌太长时间了”的一幕,是中国姑娘留给世界的坚韧与勇敢。

2月15日,一组照片在社交平台走红,冬奥会冠军周洋、范可新、徐梦桃的家庭故事让很多人深受触动。三张老照片,打破了很多人对冰雪运动“离普通家庭很遥远,雪上项目尤甚”的看法。

这三位没有放弃梦想、从东北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姑娘,打小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让父母的日子过得好一点。有网友感叹:“正是这些真实的苦难,才更加充满力量。”

黑龙江七台河,范可新家的修鞋铺

“我等了这块金牌太长时间了。”

2月5日晚,范可新与曲春雨、任子威、武大靖组成的中国队夺得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接力金牌后,她在赛后采访中激动落泪。

这位1993年9月出生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的女孩,是从一间修鞋铺走出的奥运冠军,为了这枚奥运金牌,她已经坚持了三届奥运会。

2017年底,范可新正在备战平昌冬奥会,媒体采访到了她的父母,当时,范家已经住进了干净的楼房,但回忆起女儿的成长经历,范母眼眶红了。

“对孩子愧疚。”范母表示,范可新小时候,家里做生意赔了钱,瞬间一贫如洗,2000年,他们一家去城里投奔亲戚,从七台河市下辖的双河镇来到了七台河市区。

范可新妈妈

当年,一个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一个修鞋摊,成了这个家的全部。板房只有10来平方,放着上下铺。没电没水,靠去旁人家拎,“吃饭还得喝粥。”

曾一度支撑着范可新一家的鞋摊

“(范可新)打小就懂事。”范母说起一件她始终忘不了的事,条件差的时候,她曾从垃圾箱捡了一件衣服,拿回家洗干净、裁剪好,给女儿穿,女儿理解父母的不易,也不会挑。

对于那段贫苦的经历,范可新也毫不避讳地说:“没有什么不能提的,因为家里条件就是那样,我哥哥已经放弃学业了,那时候瓶子还有纸壳子都可以卖钱,我每天放学的时候都有一段路程,当玩了就捡回家,攒起来可能买笔啊本啊什么的。”

2017年,范可新家的墙上挂着全家福和范可新比赛的照片

上小学时,学校号召学生学特长,范可新选了舞蹈,但一周后,她说自己不喜欢舞蹈,不肯去舞蹈班。后来孩子才说出实情,因为舞蹈班要收费了,学费200元,还有100元服装费,当时这300块钱是他们家两个月的房租。

范母听来修鞋的顾客说,学体育好,用不了多少钱,她就带着范可新来到了离家5分钟的七台河市体育场。当时,范可新问体校教练的第一个问题是:“学这个要钱吗?”

教练马庆中让范可新跑了三圈,并对她说:“练几天看看吧,喜欢就跟我学,学费不要愁,家庭承担不起我来,或者找体育局想想办法。”2003年,范可新开始了短道速滑的训练。

范母看着闺女训练时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很心疼,家里还没钱治病,一度想让孩子放弃短道速滑。教练马庆中随即掏钱安排孩子住了院,希望这棵好苗子不要放弃。

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范可新一直心怀感恩。

范可新家所在街道的工商所所长回忆称,她和范家结识是因为范可新母亲来办修鞋店的营业执照。当年,范可新一家租的是半地下的屋子,吃饭用的是茶缸,没有饭桌。长身体的时候,范可新的营养却有些跟不上。队里只供应学费,但冰刀、运动服等都需要个人负担。

工商所所长回家跟老伴一商量,每月从有限的工资中挤出100元资助她,他们如今被范可新亲切地称为“干爸”“干妈”。

2017年,在央视《文化视点》栏目中,回忆起曾帮助过她的另一位教练孟庆余,范可新忍不住落泪。

“2003年开始练的时候,那时候穿的鞋挺破的,很便宜,但是后来进入哈尔滨队,以前的那种冰刀和鞋就已经不行了,我记得那一副冰刀是2500块钱,我家里根本没有钱能买那一副冰刀和鞋。当时,孟老师帮我垫了这个钱,他一分钱没收,那个时候2500块钱,可能就是家里面一年的生活费。”

孟庆余

范可新一直记着孟老师对她说的话:“你一定要好好练,然后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家里的条件。”

她也做到了。

2010年,范可新入选国家队,同年10月,在短道速滑世界杯加拿大蒙特利尔站上,范可新首次在国际大赛成年组中亮相,并与周洋、刘秋宏、张会夺得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此后,她的成绩越发耀眼,拿了很多世界比赛的冠军,但范可新最想要的,始终是一枚冬奥会金牌。

在北京冬奥会之前,范可新在索契拿到一枚银牌,在平昌因为判罚无缘奖牌。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位“老将”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在家门口夺得了奥运金牌,还在女子3000米接力中凭借自己力挽狂澜和队友拿下一枚铜牌。

2月14日,范可新在微博发文:“回溯记忆,我清晰地记得滑过索契冬奥会,又熬过了平昌冬奥会的经历,我一直在反复自问自答,今天我终于等到了答案。”

而她的师姐周洋也在第一时间转发微博并写道:“真开心你没有放弃,终于战胜了曾经就差一步的那个自己,为你骄傲!”

吉林长春,周洋家的彩票站

同样是短道速滑,奥运三金选手周洋对范可新的经历感同身受。2月13日,在王濛直播间,少年范可新的一段语音让周洋哭出了声,回忆涌上心头,语音中,小可新对妈妈说:“我就想我自己拼,拼到底能当上冠军,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王濛和周洋(右)

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周洋夺冠后也说过一样的话:“拿了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首先肯定会让自己更有信心,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过得更好一点。”

1991年6月9日,周洋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妈妈腿有残疾,待业在家,通过帮别人织毛衣赚取一点家用,爸爸没有固定工作。

周洋8岁时被速滑教练选中,进入长春市队接受训练,起初的4年,周洋都属于业余队员,周爸爸每天骑着摩托车接送,凌晨3点多就要起来,风雪天也没有停过。

有一次大雪天,周洋爸爸摔了,但第二天依然送姑娘去训练,他还高兴地告诉教练:“我给姑娘搂住了,姑娘没摔着。”

教练回忆时,周洋父亲坐在一旁笑着

后来,周洋离开父母进入专业队,她偶尔也会因为训练艰苦而流泪,“训练累的时候,想想父母就能挺下来。”

据体坛网记者2010年3月报道,当时周洋的家是位于长春市卫星路的一处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民宅。

图源:体坛网(下同)

50平方米的家中除了一台液晶电视,其余硬件设施都很旧,屋内没有装修,沙发被磨得露出了海绵,墙上挂满了走势图,临街的窗边则摆着体彩和福彩投注机。

按周洋父亲周继文的话说:“既是投注站也是家。”

周洋父母

2010年,央视去采访时还发现,周洋家的窗户上贴着“凉皮”二字。

据《新民晚报》报道,在专业队领工资后,周洋认为滑冰可以改变家庭低收入的状况。懂事的她就成了队里年纪最小、练得最苦的队员。她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拿到世青赛的奖金,就兴奋地给家里打电话,要往家里寄钱。

入选国家队后,周洋成长迅速,看着教练、队医、工作人员的付出,她更坚定了自己要赢的想法。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18岁的周洋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并和队友一起拿下3000米接力金牌,成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金牌获得者,随后她花钱把家重新装修了一番。

2014年,周洋继续在索契冬奥会上大放异彩,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2018年,她随队出征平昌冬奥会并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幕式旗手。

一路走来,支撑周洋的除了国家队教练、队友、工作人员的付出,还有来自心底最朴素的信念:让父母生活过得更好一点。

如今,周洋成为了国际滑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她的任期从2019年世锦赛到2023年世锦赛。

辽宁鞍山,徐梦桃家的烧烤店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让很多人对冰雪运动产生了兴趣,“三亿人上冰雪”也从愿景走向现实,但也流传着一个说法:“冰雪运动很花钱,雪上项目尤甚,起步时需要家庭的支持。”

而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奥运冠军徐梦桃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她当时的心愿,也是好好训练,不再让爸爸妈妈吃苦。

徐梦桃1990年7月12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她的父亲徐学君在发现自己女儿腿能轻松做横叉,身体柔韧性非常好后,将4岁的徐梦桃送到了鞍山市体校体操培训班;1998年,徐梦桃入选辽宁省体操队;2002年,徐梦桃在辽宁省省运会中取得了3金2银1铜的成绩。

但与此同时,桃桃的个子越长越高,膝盖骨与其他体操运动员相比偏大,从身体上已经不再适合练习体操,于是徐父把女儿送到了沈阳体育学院,开始练习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这个被教练称作“雪上体操”的项目。

《辽沈晚报》报道称,2月14日,徐梦桃在北京冬奥会夺金后,流着眼泪对着镜头喊出了:“感谢爸爸妈妈的全身心陪伴,从小我就没在家孝顺你们。”但是在徐梦桃父母的心中,女儿却是最孝顺的孩子。

据上游新闻报道,徐家老房子还不到40平米。在鞍山湖南街金石榴超市南墙外,曾经有一家“老徐肉串”,这是徐梦桃爸爸徐学君曾经经营的烧烤店。靠着20多年的烤串生涯,徐梦桃的父母撑起了女儿的冠军梦。

徐家曾经营的烧烤摊的生意不算大,最开始的时候五毛钱一串,父亲在前面喊,徐梦桃在后面帮忙拿串,“一天也就挣三四十块钱,挣三十多块就挺高兴了。”徐梦桃的妈妈晚上会来接父女俩回家,东北的晚上经常大降温,遇到这种天气,徐梦桃就会跟父亲说:“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可能还多卖二十。”

徐梦桃(左)和父亲

一家人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把空的泡沫箱子放在货架前置的“倒骑驴”上,徐梦桃的父亲骑着车,一家人高兴地回家结算当日战果。

“现在我都感觉很怀念,每天挺幸福的,”徐梦桃突然流下了眼泪,“说到这我有点想哭,就我家里虽然条件不是特别好,但是感觉挺幸福的,我从来没有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或者因为什么冠军架子,就不陪他们去做烧烤。”

2014年,徐梦桃在索契冬奥会夺得银牌后,回到鞍山也是先去店里帮忙,帮父亲穿肉串、上菜,招呼客人。

“从小家庭困难,别家的孩子童年富裕的生活她没有得到,”徐学君近日接受采访时,谈到女儿流下了眼泪,“我对她说,在道德品质方面文明礼貌要做好。对师长教练朋友老师,要礼貌;在学习上要努力。”

回忆女儿训练和比赛中受的伤和苦,老徐再次忍不住落泪,“竞技体育运动员,到今天实在不容易。”

如今,征战了四届冬奥会的徐梦桃终于在家门口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月15日,她在微博发文写道:“圆梦的感觉也太美好了吧,他们说我昨晚做梦都会笑出来,但其实我一宿没睡着,太开心了!要感谢的人太多,感谢国家、教练和我的家人朋友。你们是我最坚实的后盾,是我一次次摔倒后又站起来的巨大动力。”

这届北京冬奥会,我们既见证了一批朝气蓬勃、自信大方的“00后”小将的风采,也为坚持不懈、拼到最后一刻的“老将”由衷地感到高兴,他们都为实现梦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到的艰辛。

2月15日,三个奥运冠军家庭的老照片在社交平台走红后,很多网友深受触动,有人留言称,姑娘们太牛了,她们用自己的奋斗打破了“冰雪运动和普通人没关系”的说法,“正是这些真实的苦难,才更加充满力量。致敬这些奖牌的获得者。为奖牌,更为她们的人生。”

来源:微信公众号“观察者网”

来源:共青团中央

医生开烧烤店取名柳叶刀,在这家烧烤店,你的知识真的可以当饭吃

在这家烧烤店里,你的知识真的可以当饭吃,如果你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在这个店里吃东西就可以享受打折,不得不说,这家店的主人太有思想了!

为什么生意这么好?来这里吃饭的很多人,要么冲着店名,要么本身就是医生,因为开店的人也是医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话题的人就愿意来到这里。

医生吃饭很少能够准时准点,这和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关,一般在晚上九点后,这儿的客人就爆满,有的医生下班了也处于待命状态,他们还要在网上诊断回复,不能喝酒,选择烧烤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有的医生工作时间一天8小时,但他实际却要看16小时的病人。这些医生心地善良,总是替病人考虑经济负担,能够看完尽量就要把所有的病人看完。一个医生透露他去年看了一万个门诊,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节奏,生活压力不是一般的大!我们都有体会,在医院看病的时候,明明时间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但是医生们往往会继续看完所有的病人。

有位医生谈到自己每周在医院要呆100个小时,平均每天14小时以上,时常为别人考虑以后的活法,他们与病人聊得越深,就会活在病人的生活里,有开心,有绝望,特别是有的病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医生就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束光,给他们带去光明,让他们看到活下去的希望。但是有的病,医生也无能为力,所以医生面临这样的情况,心里面也是感到十分难过,也增添了无比大的压力。

没有办法,有时候不得不接受医学的局限,接受生命的无奈,在压力大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吃一顿烧烤,大家在一起吐吐槽,也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

有一位瘦弱的女医生谈到她在急诊科工作的经历,每到24小时急诊值班的时候,忙碌一天,她就会身心俱疲。现在害怕自己会接到危重病人,因为在挽救其他人的时候,自己的生命也在消耗,虽然才20多岁,但她时常感觉自己快不行了。她甚至会期盼自己值班的时候没有急诊,这就是她最大的期望。

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也只是他们的冰山一角,实际上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也不清楚他们生活的酸甜苦辣,所以锻炼好身体,控制好自己的欲望,时常为自己的心里减减压,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这个店针对医生这一个群体,也得到了医生们的喜爱,知道了医生们的不容易,我们似乎应该更加尊重医生,关心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