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法雨寺求什么最灵验(法源寺求什么灵验)

法雨寺求什么最灵验(法源寺求什么灵验)

周至遗迹:法源寺的历史传说

罗文希/文

提起周至法源寺,大多数人不为了解,若提起周至仙游寺,人们却都能耳闻能详。要了解法源寺的历史就得先从仙游寺说起。

仙游寺

仙游寺位于周至县城南17公里的黑水峪口,是西安西南线西端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古称仙游得名。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这里也是白居易写千古绝唱《长恨歌》的地方。

隋开皇18年(598),隋文帝巡幸天下,路经黑水谷,认为此处曲水澄碧、山色灵秀,乃道风仙骨之地,故大兴土木辟之为行宫,作消夏避暑之地,名曰:仙游宫。五代时,李昇作有《隋皇避暑宫图》,即此地。

到了唐代,唐太宗(公元627-649)也喜欢到仙游宫避暑,他崇尚佛教,遂将隋文帝所建之行宫仙游宫和宜寿宫以黑水分为南北二处,改称为仙游南寺和仙游北寺。南寺有塔,曰法王塔,内塑卧佛像。北寺依山而建,亭台楼阁,巧夺天工。

唐咸通年间,唐懿宗李漼(公元833-873)将隋圯宫仙游析建为三寺,以“一水中流”的黑龙潭南隋宫遗址改为仙游寺,以黑龙潭北改为中兴寺,另一寺于黑龙潭东,黑水以西,以失故迹。据传说可能是黑水西山的法源寺,这三处寺院在唐代时属于皇家寺院,规模辉煌,异常繁华。当时也成为唐皇室礼佛和避署的重要场所。

如今在黑河西山之上,有一处早以废弃的古遗址,据当地群众相传,这里可能就是早以消失的法源寺故址。关于法源寺的历史,文献上很少记述,在乾隆《周至县志》上只提到“唐咸通间析为三寺,一失故迹,一在潭南,仍隋宫遗址,改额仙游寺。一在潭北,创额中兴寺”的描述。

法源寺

关于法源寺的析建年代,据笔者考证:应为唐咸通七年(866年)与仙游寺、中兴寺同为一个时期析建。后法源寺因何故消失,旧《县志》上也无记载,但在民间却流传着有关法源寺的历史传说。

唐朝末年,朝庭腐败,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乾符四年(877年)十月,黄巢率农民军起义。十二月十三日,黄巢攻克长安,在含元殿登基,建立了农民政权。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唐僖宗开始组织力量进行反扑。京城四面行营都统凤翔节度使郑畋,传檄四方,号召各藩镇合力共同讨伐黄巢。中和三年(883)四月初八,黄巢率领十万大军,由长安城退出,转战关中,后据守于周至黑水黄谷,并在此安营扎寨、屯兵养马,伺机从骆谷逃至汉中。

屯兵黄谷

一日,有一位老翁随儿子来到黄巢驻扎的营寨,要找黄巢讨个说法,被士兵拦住,双方发生争执,黄巢听到吵闹声后,便从大营走出探的究竟?老翁说道:“我犬子结婚三载,至今无子,听说法源寺僧人会治此疾,儿媳便去法源寺求子,时过十日,至今未归。于是我便与犬子去法源寺寻找,也未找到。后听僧人说:“儿媳会不会在回家的路上被巢营的士兵掠走,你俩不妨去那里找找。于是,我们便来到这里想打听一下”。黄巢听后甚是可恶法源寺的僧人,便对老翁说道:“我营官兵纪律严明,决不会干那种伤天害理之事,你老先回去吧,我会派人帮你们寻找”,随之送了一些钱粮并安慰了老翁父子。

过了不多久,又有几位乡农来到巢营驻地寻找自己的亲人,黄巢听后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于是便带着几名亲兵,乔装打扮来到法源寺。寺僧见有几位外乡商客来访,急忙出来迎接,黄巢走进大殿,上完香后便于寺僧攀谈起来:“听说宝寺求子甚为灵验,我们几位从商多年,膝下无子,今从远道而来,可否聊去我们的心愿?”寺僧言到:“求子需妇人,良药医玉尘,戒斋净凡身,子女落金盆。”众人听后,也无言语,只好借故想为寺庙捐些钱粮以修善寺庙为由,让寺僧带他们在寺内考量一番。寺僧打量了一下众位也无他念只好允诺。黄巢几人便在寺内各处认真查看,也未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只好做罢回营。

法源寺上香

又一日,有位渭北青年慕名带着媳妇来到寺中求子,寺僧听后让他们先回去,并吩咐下次来时,让妇人先沐浴更衣后再准备一身新衣和一把新锁再来求子。第三天,男子携媳妇又来到寺中,寺僧带他们来到寺后一间厢房,房间内收拾的很整洁,屋内摆放着一张八仙桌与两把太师椅,墙角处置一张木床,八仙桌上摆着各色水果,正中供奉着求子观音像。寺僧对妇人说道:“从今天开始,你穿上新衣服在这间房里住上三日,每天清晨点三只香祈求菩萨保佑,在三日内要戒斋不能吃饭,桌上的水果只能在上完香后方可食用,你若能做到,保证今年内准能怀上孩子。”说罢,夫妻二人由于求子心切应允同意。随后,寺僧让男子与妻子告别,并让其将房门用新锁锁上,吩咐男子三天后,带上十斤大米到寺中上香许愿再接走媳妇,等到孩子出生后还要再到寺中还愿。男子欣然同意,然后下山离开法源寺。

法源寺盗贼

到了这天晚上,风轻轻、夜茫茫,山谷中异常宁静,妇人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由于房间里没有灯光,妇人只好点上三根香火用以照明。到了下半夜,一个身影从床下地道囗钻出,强行霸占了这位妇人,并威胁说:“这里四周无人,你再喊也没用,你怀不上孩子,乡邻会看不起你,只要你有了孩子,以后就可以堂堂正正做个女人,不然事情传出去,你的名节将不保,你的丈夫也会休了你”,妇人听后,只好泪洒满面,忍辱吞声。

到了第三天,渭北男子身背十斤大米来到寺中,先将房门打开向菩萨许了愿,又对寺僧千恩万谢,随后带着妻子离开法源寺。当二人离开法源寺走到一处小树林时,只见几名蒙面壮汉将男子打晕强行绑走了这名妇人。当男子苏醒后,发现妻子已不在身边,便放声痛哭又无可奈何,只好下山返回家乡,另找办法再寻找妻子。

原来这伙欺男霸女的贼人是盘踞在法源寺的一群强盗。在唐末动荡的年代,官府苛捐杂税加重,民不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为了谋生,纷纷揭竿起义加入到反唐的草军。但又有一些社会无赖,占山头、抢地盘,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抢男霸女、打家劫舍,为了自己的私欲,干尽了丧尽天良的不法之事。

法源寺本是一方净土,自从来了这伙贼人,将原本在这里修行的几名僧人强行赶走,霸占了这座寺院。寺中的僧人无奈,只好另寻出路,躲在黄谷的一座破旧寺庙里居住。

黄谷残寺

一日,黄巢带着副将一行在黄谷中寻视,偶然发现了这座寺庙和这几名和尚。黄巢上前寻问后才得知详情,甚是气愤。一名和尚言道:“法源寺本是皇家寺院,规模宏大,后由于连年战乱,好多寺僧便云游他方,只剩有他们几人留守此处。在年初之际,有十几名贼人强行闯入此地,欺男霸女胡作非为,后怕他们碍事,便将他们强行从寺中赶走”。黄巢又问:“法源寺我们去过,寺中只有几名僧人,没见其他人居住,这伙贼人会藏在那里?”和尚答道:“法源寺大殿下有一个地宫与后院厢房相连,地宫内可藏百余人,其出囗可通西山演乐洞中,洞囗在建寺之后就用土石密封,只有待非常之时,便可打开洞囗逃生”。黄巢听后甚是安慰,于是在几名和尚的引领下,亲率巢兵百余人从演乐洞内破囗而入,直导地宫。

当黄巢众人进入到地宫后,发现地宫内异常宽畅,内部有十几间隔房,房内似乎有男女嬉戏之声。此时,有一盗贼见到有官兵闯入,便大喊不妙,屋内众人便乱做一团。只见十几名男女争相从屋里准备逃出,被巢兵当下拦住。巢兵令地宫内男女分排站立,清点人数后,有贼七人,妇人八名。巢兵将他们带出地宫,询问后得知,这八名妇人就是这群贼人半年来抢入寺中的民家女子。黄巢甚是气愤,当机下令先遣散了这八名历尽磨难的妇人,又下令将寺中其他假僧一并擒获。此时,一贼人趁乱点燃了佛堂中的围帐想借机逃跑,被巢兵发现后一刀刺死,其余盗贼则被当场砍下头颅,丢进大殿之中为佛谢罪。在此时,忽见一阵旋风吹进寺中,整个大殿倾刻浓烟弥漫,火借风势势不可挡,大火从内向外漫沿起来。当黄巢众人想法要救火时,已为时以晚,只见大火熊熊燃烧,法源寺大殿连同厢房倾刻间房倒屋塌,被大火焚之一炬。黄巢见此状,只好带着众人离开法源寺,回到黄谷营中继续屯兵养马,以拒唐军。

法源寺遗址

法源寺由于唐末盗贼的占据,后因大火的焚毁,这座曾辉煌一时的皇家寺院也随之被人们废弃。随着时光的流失,寺院在唐代以后也再末得到重建,曾声名远扬的法源寺从此销声匿迹,只留下残砖破瓦向后人诉说着当年的繁华与凄惨的命运。

揭秘话剧《北京法源寺》:表演对体力要求不高,但得用心“听”

话剧《北京法源寺》以法源寺为核心场所,描绘了从1888年到1927年之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剧本改编上截取1898年9月11日至21日十天之内的时间,选取书中描绘光绪召见康有为、维新变法的主张形成、谭嗣同侠之大者的风范、梁启超西学求新的追求,展现这一时期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

话剧《北京法源寺》于5月18日开启新一轮演出。 凌风 摄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剧,话剧《北京法源寺》中导演田沁鑫打破了以往历史剧线性发展的叙事结构,没有按常规讲述故事,代之以各种长篇大论的台词。演出中,持不同立场的历史人物对着观众直接陈述,有时还会抢起话筒发表各自的主张,大段台词给奚美娟、周杰等主演提出了挑战。值此轮话剧《北京法源寺》上演之际,新京报揭秘该剧的创作背后故事。

原著小说跨越20年历程完成

坐落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的法源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不过,它在当今被许多人所熟知,李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功不可没,可是这部著作的作者却在出版之前,从未来到过这座寺院,直至2005年9月的北京之行,李敖才如愿来到心中的“圣地”。

上世纪70年代,关押在国民党黑狱中的李敖,在狱中开始了小说《北京法源寺》的创作。在李敖撰写的“我写《北京法源寺》”一文中,曾细述过当年他在狱中创作这部作品的经过,“由于在黑狱里禁止写作,我只好粗略地构想书中情节,以备出狱时追写。一九七六年我出狱,开始断断续续写了前几章。一九七九年我复出文坛……这十二年间,几乎全部主力都投在其他写作方面,《北京法源寺》就被耽误了。十二年中,只断续写了万把字,始终没法完成。”在蒋经国解除在台湾三十七年之久的报禁后,李敖决定创办《求是报》,而为了了却创作《北京法源寺》的心愿,他决定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写两个多小时”,直至1991年才完成这部作品。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的付梓出版整整跨越20年,并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北京法源寺》以具象的、至今屹立的古庙为纵线,以抽象的、烟消云散的历朝各代史事人物为横剖,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好、夷夏、强弱、人我、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济(经世济民)等等,都在论述之列。这种强烈表达思想的小说,内容丰富自是罕见的。谈及这种罕见,李敖则认为,因为《北京法源寺》是历史小说,因此这部长篇小说中写的重点是大丈夫型的人物,它写男性的豪侠、男性的忠义、男性的决绝、男性的悲壮。但它并不歧视女人,从光绪的珍妃的哀怨、到谭嗣同闰妻的死别,都可反映出这些,只是它的主题不止于男女之情而已。

田沁鑫初次与李敖见面便一拍即合

话剧《北京法源寺》有独特的叙事结构。 王小京 摄

在李敖一生所创作的众多作品中,《北京法源寺》是唯一一部让他与戏剧舞台产生关系的文学作品,而这一切也都源于十一年前的机缘。2012年9月,由田沁鑫编剧、导演的《风华绝代》赴中国台北演出,经该剧女主角刘晓庆介绍,田沁鑫第一次见到了李敖。

2018年,罹患脑癌多年的李敖在医院安然离世。田沁鑫曾第一时间写下悼文祭奠李敖,并追忆了这段与李敖相识的经历,其中也提及创作话剧《北京法源寺》的缘起。田沁鑫回忆,小说《北京法源寺》改成话剧,是李敖先生提出的,他说:“你能把赛金花的故事改成这样,很不简单,关于赛金花,野史太多正史太少,能把这个故事说圆,是你的本事。”秉茶会谈三小时,田沁鑫认为李敖开朗幽默,语言家常……谈话以“我哪部小说可以改成话剧”收尾,田沁鑫脱口而出《北京法源寺》,他说这部小说“台词”很多,适合做话剧,于是一拍即合。

一年之后,《北京法源寺》的改编版权正式签约,田沁鑫再次见到李敖,她竟坦言自己打过退堂鼓,因为仔细看了小说,改编话剧的难度的确很大,“当时答应您,是自己轻浮了”。李敖听此一言则突然笑起来,随后以很肯定的态度答道:“你可以的!我也是阅人无数,我觉得你行你就行。”

翻阅四十余套历史资料,十二度易稿

话剧《北京法源寺》创排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史料。 王小京 摄

田沁鑫在剧本改编前忐忑,所以之后她在《北京法源寺》剧本结构和舞台呈现方式上下了很大功夫。剧本创作期间,田沁鑫带着一个资料小组、几个年轻编剧,翻阅了四十多套历史资料,剧本前后曾十二度易稿,让田沁鑫都不禁感叹,“做戏多年,从来没做过这样艰难的事情。”若有心的观众可留意翻看演出节目册后面的参考文献,里面的索引一般只见于专业论文中,可见导演改编时谨严的态度。

虽然历史不可能完全重现,尤其是晚清这段纷乱繁杂的历史,但田沁鑫近乎史学家般的创作态度展现给了观者多个不同角度,从时间和空间上打破藩篱、穿透迷障,至少不被刻板狭隘的印象束缚。在话剧《北京法源寺》这部作品中,导演田沁鑫并非要向观者灌输什么高深的思想,而是呈现和启迪,引领观剧的人自己去思考和探索,如剧中康有为面对梁启超的质问时说的,“书中所言,未必为真”,想了解那段历史不能指望通过这部剧就达到,还是要有自己的阅读和了解。

在话剧《北京法源寺》导演的话中,田沁鑫阐述了自己坚持要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晚清这段历史,波诡云谲,影响了中国在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看如何变革。看大事件中的志士仁人,看社会精英,看一个国家级的困局中,更多的侧面。重温历史,可以惠及当下。《北京法源寺》,不得不排的戏!”而那句:“吾愿为‘中国戏剧’继承和发展,竭力担当”,是导演田沁鑫对于这部作品的注解。

舞台表现手法另辟蹊径

舞台表现手法上,话剧《北京法源寺》设置了话筒这一道具。 王小京 摄

“庙堂高耸,人间戏场”,《北京法源寺》独树一帜的开篇震慑人心,空旷阔大的舞台空间,生者与亡灵共处其间、自由对话,消弭了时空的距离。舞台布景中寺庙的门楹飞檐一直高悬在半空,静静俯视着人间戏场,如同田沁鑫只是把小说《北京法源寺》作为背景,而另辟蹊径采用回望穿越历史的角度,让人物再现讲述自己。

开演前幕布上寺庙上方的天空中不停流动的云彩,宛如历史长河地行进,设计巧妙。舞台两侧设置的话筒,代表了话语权,慈禧太后、恭亲王、李鸿章、荣禄、康有为站在话筒前,加之多重叙述的叠加与快速切换的场景,都在考验观众对知识、对历史、对思想的兴趣。另外,剧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对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借鉴,尤其是谭嗣同法华寺夜访袁世凯的片段,在锣鼓点的催逼声中,在战马嘶鸣声中,等一切安静,进入夜的黑暗,谭嗣同上场,演员用自己在舞台上的步伐,用说评书的方式,带领着观众与他一起走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

遴选主演,用独特视角看历史

奚美娟饰演慈禧太后。 王小京 摄

奚美娟出演的慈禧太后,从逻辑思维到语言方式再到举手投足间尽是有据可考;而周杰饰演的光绪帝上下求索、求新图变、求不负期望,可是作为“儿皇帝”,只能深陷国运惨淡的悲情伤感之中;贾一平扮演的谭嗣同,侠肝义胆孤独坚定,却为臣有忠、为兄有义、为夫有情;赵寰宇饰演的康有为由一个世纪的先知,变成下一个世纪的小丑,历史造化弄人;吴彼扮演的袁世凯,则承担历史的骂名“粉墨登场”之后,渐渐浮现刀枪剑戟中的枭雄形象——这些都让这部作品有了成为“佳作”的先天条件。

在众多演员中,田沁鑫第一个定下来的演员便是奚美娟。虽然在她心中一直留有与奚美娟合作的夙愿,但机缘却始终难遇。《北京法源寺》中有一章叫《西太后》,那一刻奚美娟的面容便浮现在了田沁鑫的面前:“怎么看怎么都觉得她像慈禧。”而接到邀约,奚美娟也痛快地答应了,第一次带妆在剧场合戏,奚美娟穿着17个绣娘手工缝制的华美戏服,在雷电交加中登场。田沁鑫至今都忘不了那个场面:“我当时觉得很兴奋也感到很恐怖,实在是太像了,这就是慈禧。”

在这部作品中,周杰饰演的“光绪帝”沉稳平静,打破观众对周杰以往角色的固有印象,将光绪求新图变、广纳人才的少年意气与处处掣肘、时刻面临权力倾轧的汲汲营营,浓缩在深陷国运惨淡的悲情氛围中。尤其以他决定变法后转身伸出手去和谭嗣同等人相握,眼神和微笑中有干净温暖的力量,一个帝王能有这样的举动,一方面说明光绪变革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臣子的平等和信赖之情。另一场光绪为慈禧读书,慈禧微笑着,带着赞许慈爱的目光看着光绪,在这一刻,他们就是一对普通平凡的母子,没有权力掌控的争斗嫉恨与猜忌隔阂。田沁鑫导演用这样一幕幕场景,体现真实人性和亲情的瞬间,而不是把他们塑造成针锋相对的冤家仇人。

周杰饰演的“光绪帝”沉稳平静。 凌风 摄

剧中“谭嗣同”的饰演者贾一平虽是中戏科班出身,但在演出《北京法源寺》之前,一直深耕于影视,虽然大学一毕业就在国家话剧院,但参演的话剧作品加起来不超过三部。即便如此,田沁鑫翻看了一圈国家话剧院演员的资料后,觉得还就只有他长得像谭嗣同。”田沁鑫曾评价,谭嗣同是个很“激情”的人,自己办报馆、领导变法,都投入全身精力,不顾及后果,是个伟大的失败者。事实上,贾一平也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角色。话剧《北京法源寺》大获成功之后,田沁鑫曾私下问贾一平,你怎么能演那么好?他说“自己就是借谭嗣同的嘴嚷嚷几句内心感受。”田沁鑫认为,每一个角色都对应一个灵魂,选对了人,就绝对不可能开不了戏。海量台词对演员演戏是一个难点,对观众进入也是一个难点。但田沁鑫觉得过瘾,“如果我买一张票看戏,听到这么多演员说了这么多台词会觉得很过瘾,有一种游戏感。”

演员挑战海量台词

话剧《北京法源寺》165分钟无中场休息的设置,对于演员而言绝对是一次巨大考验,以至于几位主演一致认为接这部戏好像“扒了几层皮”。海量的台词是摆在演员面前的第一道门槛,在剧中,每个主要人物的塑造都是通过大段文白相间的政论式独白或辩论来完成。尤其贾一平饰演的谭嗣同是三人中台词量最多的,他要把一大段的台词拆开来背,查清楚典故和出处,在排练过程中介入这一角色,领会台词的意思,这样一来,说起台词心里才有“根”。剧中奚美娟有一段长达四分钟的独白。虽然好多台词说起来有点拗口,但她认为说得多了就觉得顺了:“表演上《北京法源寺》对演员的体力要求不高,但要用心用力,哪怕有时只是在倾听。”

在导演田沁鑫看来,《北京法源寺》的创作是从平面文学作品到立体舞台呈现的过程,是一次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历程。这部戏要呈现晚清这个大时代,与李敖原著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在李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中,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因缘际会结缘法源寺,策动震惊朝野的“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将历史上素有争议的关键人物以现代历史观重新认知界定,并以传奇剧的形式塑立于舞台之上。田沁鑫表示:“这部剧在戏剧结构上,践行‘中国戏剧’之品格,之审美,之义理,之精魂。在世界艺术的潮流前,思考今日吾国艺术生灵的使命和责任,承认古国华夏艺术的精彩,是自觉,亦是自信。”

新京报记者 刘臻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李立军

上岸前先上香,雍和宫承载着太多年轻人的焦虑

近年来,北京雍和宫、杭州灵隐寺、南京鸡鸣寺等知名宗教圣地总是人山人海,一水的年轻面孔在虔诚地求神拜佛。这届年轻人搞起封建迷信来是认真的,选寺庙、遵守禁忌、请法物、还愿,搞笑中带着超乎寻常的真诚。为什么年轻人对与自己所学知识明显矛盾的迷信行为如此热衷呢?他们到底出于什么心理要坚持早起上香呢?

作者 | maleficent(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考研、考公、考编、考四六级的日期进入倒计时,继微博转锦鲤、考试挂柯南后,当代年轻人又奔赴上了寺庙礼佛的道路。或许是赛博空间的祈愿终究不够虔诚,在经历一系列生活的打击后,他们这一次选择放下身段,亲自在佛像面前合掌、鞠躬、跪拜。

香火旺盛的寺庙,虔诚的年轻人

要数这两年礼佛青年们的头号玄学阵地,北京的雍和宫是当仁不让的第一。

一出地铁二号线雍和宫站的门口,空气中就传来浓烈的燃香气息。

雍和宫早上九点钟开门,八点门外就挤满了前来抢头香的信众,其中不乏穿着精致的年轻人,上万的名牌包包被用来装寺庙门前免费发放的佛香,闪烁着皮质光泽的新裤子与佛像前被跪拜到漏棉的垫子相映成趣。

一张张年轻时尚的面孔,哪哪看起来都与佛寺古朴的气息不搭,但偏偏这群人格外严谨、讲究颇多,花钱十分大方,虔诚的心天地可鉴。

具体说来,他们的虔诚展现在四个拜佛步骤当中:选寺庙、遵规矩、请法物、还愿。

步骤1:选择合适的寺庙

在寺庙的选择上,年轻人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诞生了两位皇帝的雍和宫灵验在财运和事业,其次才是学业。事业停滞不前就去雍和宫走走,去去晦气。杭州的红螺寺、法喜寺主管姻缘,在这里许下脱单的愿望才是真正的“专业对口”。北京植物园内的卧佛寺是正在找工作的学生专属,因为它与“offer”谐音,求工作灵验得很。

△下次建议用中文写

步骤2:严格遵守规矩

选好寺庙只是成功的开始,还需遵守好各种规矩,按照流程将每一步做好。寻常点的规矩,譬如女士迈左脚,男士迈右脚,礼佛时不能披头散发......这些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表达虔诚的愿望了。

“见到佛就要拜,侧面的尊者像都不能放过”

“香要一次性点燃,不能自己用打火机点燃”

“许愿要默念某某菩萨吉祥,报上自己的名字、地址,告知所求内容,还愿物品”

更详细一点的版本,要求许愿者报上身份证号,方便佛祖精准定位。

步骤3:请回法物

挨个上完香还不算真正的完成许愿,再请回一些开过光的法物才算不虚此行。

雍和宫的法物流通处永远熙熙攘攘,香灰琉璃手串成为热卖产品,大珠子380元一串,小的390元一串,仍然供不应求。

△香灰琉璃手串价目表

坐落在普陀山的普济寺则把文创玩出了花来,御守、琉璃手串、祈福香囊等各自工艺品涵盖了姻缘、学业、健康、时运等多个领域,而最出名还是它们家的御守,其中最为灵验的红色祈福御守铺满了整整三面墙。

灵隐寺拥有的网红法物是——“十八籽佛珠手串”,此物不是在断货就是在断货的路上。要想请回家还得起早来碰运气,如此火爆的场面导致假货一度在网络上泛滥。

△每颗不同的珠子有不同的寓意

而最新潮的寺庙当属鸡鸣寺,顺应热点推出的小柿子福果俘获了祈求“事事如意”的年轻人,国庆期间,线下门店每日500个的小柿子需要排队抢,线上商店也需要等待预售。

步骤4:及时还愿

如果梦想成真,还得及时还愿。在初一十五的日子,按照与佛祖的约定,带着单数的香、水果、酥油烛、糖果或者茶叶包,再一次挨个上香叩拜,在心中默念自己的姓名,详细告知佛祖“今天来还什么愿”,这样一整套的拜佛流程才算是完成了。

成为网红的寺庙,焦虑的年轻人

从法物代购的客户群体里可以看到,2018年之前,前来代请寺庙法物的都是上了年纪的阿姨们,她们大都来祈求家人健康平安,偶尔有年轻的女生来,也只是想要情感顺遂,而这两年来,小时候不愿祭祖拜神的年轻人成了寺庙的主力军,爱情也成了人们祈求最少的愿望,求事业和学业变成了主流。

△左1是求前程,中间和右1是求爱情

为什么年轻人突然对原本不相信的神佛倾注真心?这一颠覆性变化的背后是媒介的推波助澜和年轻人深深的焦虑感。

寺庙成为网红圣地

继野餐和露营热之后,去拜佛被各平台的博主吹捧为新型休闲方式。

宁静的古刹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有的大型寺庙依山傍水,随形依势构建庭院,在这可以一次性完成爬山、玩水、赏月、听梵音松涛、吃斋饭等多项旅游项目,在游玩的同时还能许个愿,多拜拜总是不会有错的。

另一方面,佛寺的红墙黄瓦色彩鲜明,青烟袅袅再填神秘感,出片率极高,配上修图软件的模版,摘抄几句诸如“自在法喜”“红绸祈愿皆是空山心亦静”的佛言佛语,清幽的气质一下拿捏,和朋友圈里其他心浮气躁的“妖艳贱货”完全不一样,妥妥的高赞爆款。

年轻人渴望确定性答案

一方面,未知的神明力量在不确定的社会下,满足了年轻人对确定性的渴望。

动辄封校上网课的大学生活、万里挑一的考研考公路、大厂接连的毕业潮......持续性的就业寒冬和随时变动的明天,稳定成为稀缺资源,这使年轻人陷入普遍性的迷茫状态,他们在躺平和内卷的反复横跳中企图抓住一点什么,而神佛就是这根精神的“浮木”。

同时,佛寺这一特殊的空间给予了人们治好“精神内耗”的可能。

缭绕的香火气息、气势恢弘的宫殿、苍老的树木等,这些佛寺特有的景象共同营造出一个现代文明之外的场景,在这里众生平等,一颗虔诚的心能发挥作用。尽管佛祖并不能张口说话,也不会有高僧来指点迷津,但拥有最多欲望与困惑的年轻人可以寻求到无差别的接纳和祝福,让焦虑中的他们获得了疗愈。

另一方面,年轻人拜佛不仅仅是获得心灵的慰藉,他们与佛祖对话、许愿的过程,也是在叩问自己,向内寻找问题的答案,继而为自己指明方向。

当下不少年轻人囿于生活节奏,不断地在迷茫中奔跑着,没有机会思考自身的困境,而寺庙构建了这一个场所,通过抛出佛祖这枚决定命运的“硬币”,他们摆脱了自我怀疑、否定的情绪,拥有了作出抉择、放下执念的勇气,然后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将精力放在可控的事情上,完成与自我的和解。

在一定程度上,年轻人拜佛其实是在用这一仪式性行为肯定自己。

永恒的寺庙,流动的信众

其实除了拜佛,近年来年轻人没少搞封建迷信,前有陶白白星座运势每周都会冲上热搜,其建议被年轻人奉为下一周生活的指导,后有MBTI人格测试风靡亚洲,成为和血型一样重要的相亲标准。转锦鲤、转钮祜禄氏甄嬛、换金钱豹的头像来祈求暴富等祈福方式隔一阵子就会上新玩法,转战寺庙不过是这些“电子巫术”的加强线下版。

聪明的现代人为什么识破迷信行为的谬误后,还会继续对这些无望之事怀抱希望呢?

其实,年轻人未必愿意相信自己是在重蹈覆辙地表演滑稽的动作、念叨不起作用的庄严话语。

首先,迷信行为的谬误并不容易被识破,失败也不明显,许愿产生的结果多半会在隔了或长或短的时间之后真的产生出来。如果失败了,也会有很多方式将这个灵验的神话继续下去,求姻缘反而分手了是认清错误,修正姻缘;刚出寺庙就摔一跤,是挡了大灾;请法物却被骗是积累功德了。

△热评一位说的是:“应该是替你挡了大灾”

与此同时,神佛保佑的安慰剂效应会激发人实现愿望的自信,而偶然的愿望实现会再次加强寺庙的灵验性,形成良性循环。

△明星白敬亭脱单后,网友纷纷求买他的同款桃花手串

其次,迷信行为经过发展,早已穿上了科学的外衣,带有很大的迷惑性。佛学和科学关系问题的讨论在清末就开始了,二者都起源于对世界的深入观察,在某些根本性规律上的洞察很可能达到殊途同归,比如佛教典籍中对太阳方位、昼夜、月之圆缺的解释与现代科学的发现呈现高度一致性。

如今寺庙中更是招揽了大批具备现代知识的人才,用心理学、物理学等武装佛学经典,加之念经、打坐、冥想等修行确实能起到净化人心等效果,于是,人们更加愿意相信拜佛能带来积极影响。

最后,人有强烈的追求因果关系的心理倾向,即使是一个错误的解释也能够消减人们心目中的不安全感。原始人用鬼神来解释未知现象,这种原始心理同样存在于现代人的思维中,进步的是这个时代,而不是原子化的个人,因此,永远会有人拜佛,越是不确定的时代,越是科学无法改变之处,人们越是需要神佛的保佑。

结语

面对这个变动加速的时代,或许偶然求神拜佛一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不是消极的摆烂,而是寻找答案的另一种方式。抽取出一只上上签、请回一串求事业的手串,都是试图为未来锚定一个稳定的点,尽管这种创造出来的链接是年轻人的一厢情愿,也许它并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但至少在踏入寺庙的这一刻,佛普度众生的宏愿慰藉到了焦虑的年轻人。

尽管这种祝福很廉价也很无力,但还是要祝愿各位可以心想事成,不信神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