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一天的时间划分方式,每个时辰为两个小时。它起源于古代天文观测和农业生产的需要,用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安排。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名称和象征意义:
1. 子时(子正):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代表夜深人静,万物休息,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子时是指晚上11点至凌晨1点的时间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时被认为是一天的开始,也是阳气逐渐转换为阴气的时刻。子时是人们进入睡眠的时间,也是万物开始休息的时刻。在一些民间传说和迷信中,子时被认为是鬼魂活动最为频繁的时刻,因此人们常常会避免在子时外出或做一些重要的决策。子时也是一些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重要的时间点。
2. 丑时(丑正):凌晨1点至3点,代表人们还在沉睡中,大地仍然寂静。
丑时是指农历中的子时,即每天的23:00-01: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丑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二时辰,也是一天中的最后一个时辰。丑时的象征动物是牛。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丑属于第二个地支。丑时被认为是阴阳交替的时刻,代表了夜晚的开始和新的一天的到来。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丑时进行夜间的工作和活动,比如放牛、看守和巡逻等。根据传统迷信,丑时被认为是一个阴气较重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对丑时持有一些忌讳和避讳。例如,一些人可能会选择避免在丑时出行、进行重要的决策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丑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夜晚的开始和新的一天的到来。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3. 寅时(寅正):凌晨3点至5点,代表黎明时分,万物开始苏醒,阳光即将升起。
寅时是农历中的一个时辰,通常是早上3点至5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吉凶吉祥,寅时被认为是阳气初生、阴气渐退的时刻,也是人们精力充沛的时间。在命理学中,寅时被认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吉利的时辰,但对于其他人可能是不利的。因此,根据个人的八字命盘来确定是否适合在寅时进行特定的活动。
4. 卯时(卯正):早上5点至7点,代表太阳升起,人们开始起床,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
卯时是指农历中的卯时,即每天的05:00-07: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卯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四时辰,也是一天中的早晨时段。卯时的象征动物是兔子。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卯属于第四个地支。卯时被认为是阳气渐长、万物生长的时刻,代表了新的一天的开始和生机勃勃的气息。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卯时进行早起、晨练和农活等活动。根据传统迷信,卯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卯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卯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新的一天的开始和生机勃勃的气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5. 辰时(辰正):早上7点至9点,代表早晨的活跃时段,人们开始忙碌起来。
辰时是农历中的一个时辰,通常是早上7点至9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吉凶吉祥,辰时被认为是阳气渐长、阴气渐退的时刻,也是人们开始活动的时间。在命理学中,辰时被认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吉利的时辰,但对于其他人可能是不利的。因此,根据个人的八字命盘来确定是否适合在辰时进行特定的活动。作为一个AI助手,我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信息,但请记住,命运是复杂而多变的,最好还是咨询专业的命理师或专家来解读个人的命盘。
6. 巳时(巳正):上午9点至11点,代表上午的高峰时段,人们工作和学习都相对集中。
巳时是指农历中的巳时,即每天的09:00-11: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巳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六时辰,也是上午时段的开始。巳时的象征动物是蛇。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巳属于第六个地支。巳时被认为是阳气渐长、万物生长的时刻,代表了上午的开始和活力的充沛。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巳时进行劳作和生产活动。根据传统迷信,巳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巳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巳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上午的开始和活力的充沛。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7. 午时(午正):中午11点至下午1点,代表太阳高照,人们休息和用餐的时间。
午时是指农历中的午时,即每天的11:00-13: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午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七时辰,也是中午时段。午时的象征动物是马。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午属于第七个地支。午时被认为是阳气最盛、万物生长达到巅峰的时刻,代表了正午时分的热烈和活力。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午时休息、进食和补充体力。根据传统迷信,午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午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午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中午时分的热烈和活力。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8. 未时(未正):下午1点至3点,代表午后的时段,人们开始恢复精力,继续工作或学习。
未时是指农历中的未时,即每天的13:00-15: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未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八时辰,也是下午时段的开始。未时的象征动物是羊。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未属于第八个地支。未时被认为是阴气渐长、万物进入下午休憩的时刻,代表了下午的开始和人们休息放松的时光。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未时进行午休、小憩和家务活动。根据传统迷信,未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未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未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下午的开始和休憩的时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9. 申时(申正):下午3点至5点,代表下午的活动时段,人们继续工作或学习。
申时是指农历中的申时,即每天的15:00-17: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申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九时辰,也是下午时段的中期。申时的象征动物是猴。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申属于第九个地支。申时被认为是阳气渐衰、万物进入傍晚的时刻,代表了下午时段的过渡和人们开始收尾的时光。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申时进行收工、整理和准备晚餐等活动。根据传统迷信,申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申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申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下午时段的过渡和人们开始收尾的时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10. 酉时(酉正):下午5点至7点,代表傍晚的时段,人们开始收工,准备晚餐。
酉时是指农历中的酉时,即每天的17:00-19: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酉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十时辰,也是傍晚时段的开始。酉时的象征动物是鸡。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酉属于第十个地支。酉时被认为是阳气渐衰、万物进入傍晚的时刻,代表了傍晚时段的开始和人们准备晚餐的时光。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酉时进行收工、整理和准备晚餐等活动。根据传统迷信,酉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酉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酉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傍晚时段的开始和人们准备晚餐的时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11. 戌时(戌正):晚上7点至9点,代表晚上的开始,人们用餐和休息的时间。
戊时是指农历中的戊时,即每天的11:00-13: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戊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五时辰,也是午间时段的中期。戊时的象征动物是马。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戊属于第五个地支。戊时被认为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刻,代表了正午时段的高峰和人们精力最旺盛的时光。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戊时进行午餐、休息和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根据传统迷信,戊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戊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戊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正午时段的高峰和人们精力旺盛的时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12. 亥时(亥正):晚上9点至11点,代表夜晚的时段,人们开始休息,准备入睡。
亥时是农历中的一个时辰,通常是晚上9点至11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吉凶吉祥,亥时被认为是阳气渐退、阴气渐长的时刻,也是人们休息的时间。在命理学中,亥时被认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吉利的时辰,但对于其他人可能是不利的。因此,根据个人的八字命盘来确定是否适合在亥时进行特定的活动。
这种时辰的划分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被用于命理学、风水学等方面的研究和运用。
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一天的时间划分方式,每个时辰为两个小时。它起源于古代天文观测和农业生产的需要,用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安排。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名称和象征意义:
1. 子时(子正):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代表夜深人静,万物休息,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子时是指晚上11点至凌晨1点的时间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时被认为是一天的开始,也是阳气逐渐转换为阴气的时刻。子时是人们进入睡眠的时间,也是万物开始休息的时刻。在一些民间传说和迷信中,子时被认为是鬼魂活动最为频繁的时刻,因此人们常常会避免在子时外出或做一些重要的决策。子时也是一些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重要的时间点。
2. 丑时(丑正):凌晨1点至3点,代表人们还在沉睡中,大地仍然寂静。
丑时是指农历中的子时,即每天的23:00-01: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丑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二时辰,也是一天中的最后一个时辰。丑时的象征动物是牛。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丑属于第二个地支。丑时被认为是阴阳交替的时刻,代表了夜晚的开始和新的一天的到来。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丑时进行夜间的工作和活动,比如放牛、看守和巡逻等。根据传统迷信,丑时被认为是一个阴气较重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对丑时持有一些忌讳和避讳。例如,一些人可能会选择避免在丑时出行、进行重要的决策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丑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夜晚的开始和新的一天的到来。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3. 寅时(寅正):凌晨3点至5点,代表黎明时分,万物开始苏醒,阳光即将升起。
寅时是农历中的一个时辰,通常是早上3点至5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吉凶吉祥,寅时被认为是阳气初生、阴气渐退的时刻,也是人们精力充沛的时间。在命理学中,寅时被认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吉利的时辰,但对于其他人可能是不利的。因此,根据个人的八字命盘来确定是否适合在寅时进行特定的活动。
4. 卯时(卯正):早上5点至7点,代表太阳升起,人们开始起床,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
卯时是指农历中的卯时,即每天的05:00-07: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卯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四时辰,也是一天中的早晨时段。卯时的象征动物是兔子。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卯属于第四个地支。卯时被认为是阳气渐长、万物生长的时刻,代表了新的一天的开始和生机勃勃的气息。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卯时进行早起、晨练和农活等活动。根据传统迷信,卯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卯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卯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新的一天的开始和生机勃勃的气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5. 辰时(辰正):早上7点至9点,代表早晨的活跃时段,人们开始忙碌起来。
辰时是农历中的一个时辰,通常是早上7点至9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吉凶吉祥,辰时被认为是阳气渐长、阴气渐退的时刻,也是人们开始活动的时间。在命理学中,辰时被认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吉利的时辰,但对于其他人可能是不利的。因此,根据个人的八字命盘来确定是否适合在辰时进行特定的活动。作为一个AI助手,我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信息,但请记住,命运是复杂而多变的,最好还是咨询专业的命理师或专家来解读个人的命盘。
6. 巳时(巳正):上午9点至11点,代表上午的高峰时段,人们工作和学习都相对集中。
巳时是指农历中的巳时,即每天的09:00-11: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巳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六时辰,也是上午时段的开始。巳时的象征动物是蛇。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巳属于第六个地支。巳时被认为是阳气渐长、万物生长的时刻,代表了上午的开始和活力的充沛。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巳时进行劳作和生产活动。根据传统迷信,巳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巳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巳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上午的开始和活力的充沛。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7. 午时(午正):中午11点至下午1点,代表太阳高照,人们休息和用餐的时间。
午时是指农历中的午时,即每天的11:00-13: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午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七时辰,也是中午时段。午时的象征动物是马。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午属于第七个地支。午时被认为是阳气最盛、万物生长达到巅峰的时刻,代表了正午时分的热烈和活力。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午时休息、进食和补充体力。根据传统迷信,午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午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午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中午时分的热烈和活力。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8. 未时(未正):下午1点至3点,代表午后的时段,人们开始恢复精力,继续工作或学习。
未时是指农历中的未时,即每天的13:00-15: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未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八时辰,也是下午时段的开始。未时的象征动物是羊。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未属于第八个地支。未时被认为是阴气渐长、万物进入下午休憩的时刻,代表了下午的开始和人们休息放松的时光。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未时进行午休、小憩和家务活动。根据传统迷信,未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未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未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下午的开始和休憩的时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9. 申时(申正):下午3点至5点,代表下午的活动时段,人们继续工作或学习。
申时是指农历中的申时,即每天的15:00-17: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申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九时辰,也是下午时段的中期。申时的象征动物是猴。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申属于第九个地支。申时被认为是阳气渐衰、万物进入傍晚的时刻,代表了下午时段的过渡和人们开始收尾的时光。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申时进行收工、整理和准备晚餐等活动。根据传统迷信,申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申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申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下午时段的过渡和人们开始收尾的时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10. 酉时(酉正):下午5点至7点,代表傍晚的时段,人们开始收工,准备晚餐。
酉时是指农历中的酉时,即每天的17:00-19: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酉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十时辰,也是傍晚时段的开始。酉时的象征动物是鸡。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酉属于第十个地支。酉时被认为是阳气渐衰、万物进入傍晚的时刻,代表了傍晚时段的开始和人们准备晚餐的时光。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酉时进行收工、整理和准备晚餐等活动。根据传统迷信,酉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酉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酉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傍晚时段的开始和人们准备晚餐的时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11. 戌时(戌正):晚上7点至9点,代表晚上的开始,人们用餐和休息的时间。
戊时是指农历中的戊时,即每天的11:00-13:0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戊时被认为是一天中的第五时辰,也是午间时段的中期。戊时的象征动物是马。在中国农历的十二地支中,戊属于第五个地支。戊时被认为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刻,代表了正午时段的高峰和人们精力最旺盛的时光。在古代农村社会中,人们常常在戊时进行午餐、休息和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根据传统迷信,戊时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时刻,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在戊时进行重要的决策、开展新的计划或者进行与财富相关的活动。总的来说,戊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正午时段的高峰和人们精力旺盛的时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关注和遵循的时间段之一。
12. 亥时(亥正):晚上9点至11点,代表夜晚的时段,人们开始休息,准备入睡。
亥时是农历中的一个时辰,通常是晚上9点至11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吉凶吉祥,亥时被认为是阳气渐退、阴气渐长的时刻,也是人们休息的时间。在命理学中,亥时被认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吉利的时辰,但对于其他人可能是不利的。因此,根据个人的八字命盘来确定是否适合在亥时进行特定的活动。
这种时辰的划分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被用于命理学、风水学等方面的研究和运用。
十二经脉与十二个月和十二个时辰是如何对应的?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六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黃帝問曰: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岐伯對曰: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黃帝內經•陰陽別論》
(接前文) 再往后是张志聪写的书叫《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他还写了一本叫《灵枢经集注》,同时他还写了《伤寒论集注》,张志聪对于《黄帝内经•素问》的研究非常深,也是集中了很多他的学生、弟子,有一个团队一起来创作。他的《素问集注》对后世影响就很大,所以张志聪在《素问集注》里说“应十二月者”,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他就往后开始推论了,起于手太阴肺经,最后结束于足厥阴肝经,所以它就是一个循环,这循环怎么来的?
第一个是手太阴应正月寅,农历历法里叫做“正月建寅”,“建寅”就是开始的意思,正月不是定在丑,也不是定在子,是寅时。(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手阳明大肠经应二月卯,足阳明胃经应三月辰,足太阴脾经应四月巳,手少阴心经应五月午,手太阳小肠经应六月未,足太阳膀胱经应七月申,足少阴肾经应八月酉,手厥阴心包经应九月戌,手少阳三焦经应十月亥,足少阳胆经应十一月子,足厥阴肝经应十二月丑,这正好就是一个循环。也就是是应十二个月,十二个月也是应一天当中的十二时辰,十二时辰要是应起来,正好就是针灸学里所讲的子午流注的这样一个概念。
子午流注大家都非常熟悉,知道子和午是子时和午时,子时是对应足少阳胆经,午时正好是十二点是对应的手少阴心经,所以叫做子午流注。这是指的取穴的时候用,大家注意,这也不是说你几点睡觉、几点休息、几点哪个脏腑活动,不是这意思。这个是指的在取穴的时候应用,它是这样一个意思。这就是十二月应十二经脉。
所以张志聪在《素问集注》中就认为十二月是从手太阴肺应正月建寅,然后再往后正好应到最后一个是足厥阴肝经应十二月丑,最后结束。结束之后又继续手太阴肺,这样循环,它是这样一个概念。应用到每天的十二时辰,也就是二十四小时,你就会发现如果是从零点也就是子时,子时就是十一点,十一点到一点。一十点到一点这段时间正好是足少阳胆经当令,一点到三点是足厥阴肝经当令。
再往下凌晨三点到五点是手太阴肺经当令,凌晨五点到早上七点是手阳明大肠当令。从早上七点到早上九点,这段时间是足阳明胃经当令。再往下是早上九点到中午十一点是足太阴脾经当令。从中午十一点到中午一点,这段时间是手少阴心经当令,这就到了午时了。
从这个下午一点到下午三点就是手太阳小肠经当令,从下午三点到下午五点,这是申时,这个时候是足太阳膀胱经当令。再往后就是酉时,就是下午五点到晚上七点,这段时间是足少阴肾经当令。再往后就是戌时,是从晚上七点到九点,戌时是手厥阴心包经当令。从晚上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是亥时,亥时是手少阳三焦经当令。再往后就是子时,子时又轮到足少阳胆经当令,就是从晚上十一点到一点,它这就是一个循环。
这是《黄帝内经》里建立起来的一个循环,正好是十二条经脉应十二时辰,跟十二时辰相应,这就是这段话的意思。所以是十二从应十二月,从就是顺从,这是一个循环。十二月正好应十二月的脉,所以每个月都有各自相应的脉,每一天、每一个时辰都有各自相应的脉,一年正好十二个月一循环,这个脉也循环一次,一天当中经脉的循环也正好十二时辰循环一周,这就是《黄帝内经》里建立的一个理论。咱们讲的这么细,先打下基础,便于将来我们学经络学的时候会用到,但是这一篇讲的重点还不是经络学,讲的是脉象、脏腑、病证之间的这样一个关系。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六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