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癸巳年戊午月丁酉日甲辰时(癸巳年)

癸巳年戊午月丁酉日甲辰时(癸巳年)

毛泽东的故事

公元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是中国阴历癸巳年十一月十九日,一位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叱咤风云,在现代中国和现代世界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就诞生在这里。

毛泽东和大多数农村贫苦人家的孩子一样,从六岁起就开始帮助大人干活了,到了十三岁时,他整天在田里和大人一样的干活,首先他在家里帮着扫地、放牛、打柴、种菜、挑水、喂猪、推谷春米等,后来就到田里从事犁田、插秧、收割等劳动。毛泽东干活很勤快,锄禾的时候,人家锄草。一两遍,他锄两三遍,并且见草就拔。

喂牛时,他经常用铁篦子给牛梳毛,以防止牛毛里长虱子,他把牛栏和猪舍都打扫的干干净净,所以他家喂的牛和猪从不害病。此外,他还在屋后的山坡下开了一块菜地,种出各种各样的蔬菜。毛泽东干活也很扎实,一天父亲让他和弟弟去收豆子,他们俩一块儿到了,弟弟挑了一块豆子长得稀的地方,不一会儿就收了一大片,而他去选了一块豆子,长得密的地方,老老实实的收割,父亲来到地头一看,连声称赞弟弟干得快,责备他,收的慢,他并不忙着辩解,只是让父亲看看自己收的豆子,结果父亲不说话了。

毛泽东干活还肯动脑筋,找窍门玩耍是儿童的天性。毛泽东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惹了乱子,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小伙伴分成两班,一班负责放牛,另一班负责采野果、拾干柴、割青草。到了一定的时候,再把牛拴起来,让牛吃割好的青草。小伙伴们集合起来,讲有趣的故事,做开心的游戏。这时候,毛泽东把采来的野果分给大家,有时候还把丰盛的野果或自己的那一份抛向空中,让大家抢着玩。这样大家玩的很开心。牛也放好了,回家时还带着一把干柴,大人们见了也高兴。

作为从小参加劳动的农家子弟,毛泽东对穷苦农民非常同情,经常去帮助他们。,有一年秋收季节,农民把稻谷打下来,摆着在院子里晒着,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农民都忙着抢收自己家的谷子,而毛泽东先跑到一户大娘的家里,帮着他收谷子,然后才回去收自己家里的,他父亲生气了,而毛泽东却说,人家家里很苦,还要交租,损失一点就不得了。我们家的谷子多的是损失一些不要紧,一个冬天的早晨,天下着雪,刮着风,天气很冷,毛泽东去学校读书,在路上,他看到一个穷苦青年,只穿着一件单衣,冷得浑身打颤。他和这个青年说了几句话,知道他实在是没钱买衣服,就把自己身上的一件衣服脱下来,让他穿上,还有一个在韶山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家姓毛的农民是毛泽东家的邻居,他把猪卖给了毛泽东的父亲,过了六七天,父亲叫毛泽东去把猪赶回来。这时候猪价已经涨了,毛泽东到了卖主家里,卖主觉得吃了亏,说猪价涨了,我又喂了十多天,现在我是太吃亏了,猪不卖了,通情达理的毛泽东十分理解卖主的心情,便说,是啊!你又喂了十多天,还是说好了的那些钱你当然不卖了。于是他便退掉了这桩买卖,空着手回到了家里,毛泽东关心同情贫苦农民,还非常富于正义感,敢于打抱不平。

当时韶山有个叫毛成文的农民,敢于和地主豪绅对抗,因此地主和封建族长勾结,给他扣上破坏族规的罪名,押进祠堂准备惩罚。毛泽东知道后,立即与贫苦农民一起冲进祠堂,与组长讲理,迫使组长释放了毛成文。毛泽东热爱劳动,也热爱读书,他在家里除了劳动就是看书。但这二者之间往往也会产生矛盾。

一天,父亲让毛泽东往田里挑粪,挑了一会儿,父亲看到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去找。后来,父亲终于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树下找到了儿子,见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两只空桶安安稳稳的放在身边,父亲不由得火冒三丈,质问儿子,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经挑了好几担了。父亲说到底几担,至少也有五六千吧!哈、半天才挑五六担,那你说半天能挑几担,二十起码也得十五,风波过后,他们回去吃午饭,到了下午五点钟前后,田里又不见了儿子干活的身影,父亲生气地跑过去,轻而易举的在古墓旁找到了儿子,一眼就看到了上午那恼人的场面。毛泽东坐在那里,看手中的书,空担子搁在一旁,父亲不由得又大发雷霆,儿子却从容不迫地说。,我会规规矩矩的干活,但我也需要看书,我保证先干活后看书,田里的活干完后我总可以干自己的事了吧,可是你才挑了几担就躲到这里来看书了,来看书之前,你要我干的活都完成了,完成什么了?吃过午饭后,我已经挑了十五担粪,父亲不由得目瞪口呆,半天挑十五担粪是够辛苦的,但儿子为了看书,却提前干完了,从此以后,毛泽东总是天天先干完父亲派给他的活,然后抓紧时间去读他的书。

生肖蛇的最佳出生年份,一生平安,健康长寿,哪年的蛇人最旺财?

龙行虎步,鸡犬相闻,猴鼠不通,马羊难共,猪牛逐福,蛇兔寿长"。这是一个关于生肖的古老成语,强调的是各个生肖的特性与优点。其中,生肖蛇的特点是聪明、智慧、寿长。那么,哪一年出生的生肖蛇人会更健康,更长寿,更能聚财呢?

一、水蛇(癸巳年:1953年,2013年)

水,源远流长,蕴藏着无尽的力量和智慧,这也是癸巳年的水蛇人特别之处。他们像河流一样,虽平静淡定,却怀揣着滔滔的力量,流向他们人生的目标。

癸巳年出生的水蛇人以其深沉而智慧的个性为世人所知。他们视野开阔,懂得以大局为重,因此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难题时,总能以独特的视角和解决方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份坚韧和智慧,正是他们走向平安、健康和长寿之路的关键。

在财富方面,水蛇人凭借其出色的洞察力和精明的眼光,擅长从投资中发现并抓住机会。他们的财运似水,源源不断,旺财之运尤为突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人生一帆风顺。实际上,癸巳年的水蛇人在早年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然而,正是这些困难,磨练出了他们坚韧的意志,也让他们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当进入中年,水蛇人的运势会有显著的好转。他们的人生路途,就如同春天的花朵,历经寒冬,终将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

针对水蛇人,我们有以下几点专属建议和提示:

坚守内心的智慧,即使遇到挑战和困难,也要保持冷静和理智,相信自己的判断。在财务管理上,要持续发挥自己的洞察力和眼光,不急于求成,逐步积累财富。对于早年的困难,要有乐观的心态,视其为成长的机会,坚信后期的运势会有所好转。进入中年后,享受生活,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平安、健康、长寿和旺财的时刻。

希望水蛇人能够倾听这些建议,抓住自己的机会,让好运始终伴随自己。同时,我们也期待他们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展现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二、木蛇(乙巳年:1965年)

苍翠欲滴的树林,静谧而强大,映照出乙巳年的木蛇人独有的魅力。他们的性格和木同样深沉稳重,宛如高耸的大树,内心坚韧不拔,品貌端正。

木蛇人内心充满了善良和慈悲,他们始终对他人充满热情,以宽厚的心胸接纳世界。这种令人欣赏的品质使他们在人群中受到欢迎,结交了许多朋友。他们的人生道路,因为朋友的陪伴和支持,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木蛇人的运势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尽管他们非常努力,但却常常遭遇困难,一度陷入努力却无法取得实质进展的挫败感中。他们如同矗立在风暴中的大树,虽然表面上看似平静,但内心却饱受风雨的洗礼。

但是,木蛇人的人生并非永远在暴风雨中。当他们进入晚年,运势将有所好转。他们的生活水平将会有明显的提升,平安、健康、长寿和旺财的愿望终将实现,他们的生活将像春天的树木一样,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为乙巳年的木蛇人,我们提供以下几点专属的建议和提示:

要珍视自己的善良和慈悲,这是你们得到人们喜爱的根本。在遭遇困难时,不要灰心。有些事情,时间是最好的解答。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们的努力会得到回报。进入晚年后,享受生活,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平安、健康、长寿和旺财的时刻。记得保持开放的心态,珍惜身边的朋友,他们会在你的生活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希望木蛇人能从这些建议中受益,让好运陪伴自己的每一天。同时,我们也期待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发挥他们的善良,传播正能量,让世界因为他们而变得更加美好。

三、火蛇(丁巳年:1977年)

热情奔放的火焰,在夜空中舞动,它们熠熠生辉,正像丁巳年的火蛇人,他们充满激情,倔强而不屈,决不轻易放弃。

火蛇人从出生起就注定要经历艰难的挑战。他们有些人出生在贫寒的家庭中,但是这丝毫没有磨灭他们的决心和热情。相反,这种逆境只是激发了他们更强烈的斗志。他们就像火焰一样,越是被打压,就越是燃烧得更热烈。

靠着自身的毅力和才智,火蛇人成功地白手起家,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奋力向前,终于在中年时刻实现了他们的目标。他们的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也变得幸福美满。他们的经历,让人看到了平安、健康、长寿和旺财的可能。

为丁巳年的火蛇人,我们提供以下几点专属的建议和提示:

无论生活多么困难,都请坚守你们的信念。记住,最黑暗的时刻,总在黎明前。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珍惜每一次的机会,每一次的努力,都将为你们的成功铺平道路。成功来得不易,要好好享受中年的辉煌和幸福。健康、平安、长寿和旺财,都是你们付出汗水和努力的回报。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对生活的关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这将是你们继续向前的重要基石。

火蛇人,你们的旺盛斗志和不屈的精神,是你们获得幸福生活的最大保证。愿你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好运永远伴随着你们。

四、金蛇(辛巳年:1941年,2001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辛巳年出生的金蛇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闪耀出耀眼的光芒。他们就像黄金一样,足智多谋,具备无比的价值。他们面对困境从不慌乱,以清晰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应对一切挑战。

金蛇人在三十岁之后的事业发展通常会显得非常顺利,就像是在黑暗的隧道中找到了出口,他们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应有的回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被广大的人民所认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独树一帜,光芒四射。

在生活的晚年,金蛇人享受着健康、长寿和富贵的生活。他们的一生充满了幸福和欢乐,这是他们积累的财富,也是他们智慧的果实。他们不仅拥有物质的富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内心富足,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平安、健康和长寿。

对于辛巳年的金蛇人,我们有以下专属的建议和提示:

请充分发挥你们的智慧和才能,把握生活的每一个机会。无论遇到何种困境,都要保持冷静,用智慧去解决问题。不要因为事业的成功就忽视了生活。平衡工作和生活,是保持健康和幸福的关键。晚年的生活是你们的金色岁月,要好好享受。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让你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富贵不只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有着丰富内心的你们,更应该去关心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金蛇人,你们的智慧和才能,是你们的最大财富。愿你们的人生充满阳光,好运永远伴随着你们。

五、土蛇(己巳年:1989年)

在万物生长的1989年,己巳年土蛇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他们是大地的孩子,智慧如春泉源源流淌,坚毅如岩石般不可动摇。他们的生命,犹如泥土般平实,却饱含丰富的生机与可能。

土蛇人,他们的灵魂似乎寄宿着智慧的火种,总能妙手回春,将困难化为挑战,将挑战化为机遇。他们擅长社交,灵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人生的舞台上游刃有余,一路风生水起。

他们的事业,似乎早已在命运的手掌中镌刻好,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与荣耀。他们从未停止攀登,执着地追逐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他们的人生故事,就是一部激动人心的成就史。在亲情的港湾,他们更是得心应手。他们拥有一颗热爱家庭的心,自小他们就享受着丰足与安宁,而成年后,他们将拥有一段和谐、幸福的婚姻,他们的子女将是他们最大的骄傲和欢乐。

对于土蛇人,这里有几点小建议:

切记,你的智慧是你前进的动力,把握住它,让它指引你的方向。家庭,是你的灵魂之家,它提供给你温暖和力量。无论何时,都要记住家庭的重要性。婚姻,是你人生的另一半。要用心去维护,去经营,让爱情成为你生活的永恒主题。对子女的教育,要用爱来引导,让他们在爱中成长,成为有爱、有责任的人。

土蛇人,你们的人生会如诗如画,平安、健康、长寿、旺财,这些美好的愿望都将成为你们的生活乐章。愿你们的人生旅程,如同浩渺的江河,流淌着岁月的故事,充满生活的音符。

结语

感谢你阅读到最后,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希望你能将它分享给你的朋友们,也欢迎你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生活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前行。无论你的生肖是什么,无论你出生在哪一年,只要你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你就能创造出最美的生活。愿你在人生的旅途中,一路平安,健康长寿,财运亨通。

朱元璋和徐达的真正关系:没有杀过牛,也没有赐过鹅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濠梁,南征北战,统一四海。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南向北统一中国的大一统帝王,也是从唐朝末年,燕云十六州丢失以来,第一位收复燕云地区的汉人帝王。朱元璋的功绩,可以用“彪炳千古”来形容。这样的功绩,很明显不是朱元璋一个人所能完成的,他手下武将文臣辈出,其中功绩最大的,当属徐达和常遇春。特别是徐达,有人拿他和汉朝卫青、唐朝李靖相提并论,这并不为过。朱元璋和徐达,一头牛和一只鹅的“谎言”,如何拆穿?

一头牛的故事

民间关于徐达有许多传说,其中说徐达小时候和朱元璋是童年玩伴,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想吃牛肉,就把牛偷出去杀了,而和朱元璋一起杀牛吃肉的人,是徐达。知名作家吴晗先生写了一部长篇著作《朱元璋传》,在开篇的第一节就写朱元璋和徐达杀牛的故事,而且,合伙杀牛的人变得更多了,不仅有徐达,还有汤和、周德兴等人。

关于朱元璋和徐达合伙杀一头牛的故事,到底从何而来呢,明朝写的《明太祖实录》和清朝编纂的《明史》都没有相关记载。最早记载此事的文献资料,来自明朝嘉靖年间的文人王文禄,他写了一本《龙兴慈记》。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有一次却偷偷把牛杀了吃肉。并没有提到还有其他“同伙”的参与,而且《龙兴慈记》是一本极度美化开国太祖朱元璋的书籍,可信度极低。如何拆穿“这头牛”

关于明朝开国将领的记载,非常有讲究,《明太祖实录》记载:

汤和,濠人,与太祖同里闬。

这里的“同里闬”,指的是同一个村里,用东北话说,朱元璋和汤和,那是一个屯长大的。但从来没有史书描述徐达和朱元璋“同里闬”。而在《明史·徐达传》中说: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这里记载徐达从小有大志,朱元璋和徐达一见如故,朱元璋南下定远的时候,带了24个人,徐达排名第一位。但注意,这里有一句话“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也就是说,徐达22岁的时候,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和他非常投缘,“一见语合”,指第一次见面,就非常对脾气。朱元璋在给徐达的御制碑文中也有:岁癸巳,朕集义旅,王来麾下。这里的“王”,指的是徐达死后被最封为中山王。也就是说,徐达是朱元璋募兵的时候,才来到朱元璋的麾下的。这里的“岁癸巳”,指的是癸巳年,也就是1353年,这一年,朱元璋26岁,徐达22岁。对此,《明史·太祖本纪》中也有记载:

太祖收里中兵,得七百人……子兴弱,太祖度无足与共事,乃以兵属他将,独与徐达、汤和、费聚等南略定远。

可以得出结论:

第一,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时候,徐达还没加入义军;

第二,徐达和朱元璋一样,都是濠州(古凤阳县)人,但小时候不认识;

第三,郭子兴让朱元璋去募兵,才把徐达招募过来的;

第四,当时徐达22岁,两者第一次见面,一见如故;

因此,朱元璋和徐达小时候都不认识,不可能一起杀牛吃肉,朱元璋和徐达一起杀牛的故事,因此被拆穿。

一只鹅的故事

如果说“一头牛”的故事只能说朱元璋和徐达从小志趣相投,那“一只鹅”的故事,就有点让人接受不了。吴晗在《朱元璋传》中说:徐达病重,背上长了个比较大的疽疮,这种病最忌讳吃鹅。朱元璋知道后,特地赐了一只蒸鹅给徐达,徐达看到蒸鹅后,明白朱元璋的“用意”,为了保全家平安,含泪吃下蒸鹅,因此疮发而死。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尤其和朱元璋诛杀功臣等事情联系起来,让人深信不疑。

这件事情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两点出处,第一个是明朝弘治年间的《剪胜野闻》,记载徐达患病期间,朱元璋特地“赐食”,但赐的是什么食,并没有交代。然后清朝著名的大诗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通过加工,记载徐达“疽最忌鹅,赐以蒸鹅”。赵翼本来的意思是说这件事是个传闻,不可信。但却被人断章取义,把传闻说成真的了。如何拆穿“这只鹅”

关于赐蒸鹅的事情,《明太祖实录》和关于明朝的正史都没有记载。《明史·徐达传》对徐达的死亡是这样描述的: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徐达在北京的时候患了背疽,后来稍微好了一点。朱元璋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带着诏书前去犒劳,接着就回来了。第二年二月,徐达病重而死,朱元璋为他辍朝,非常伤心。

这里需要说明四点:

首先,徐达患病的时间,是洪武十七年,当时太子朱标还在活着,朱元璋还没有诛杀功臣,如果说徐达被赐死,不符合逻辑。

其次,徐达远在北京,朱元璋只是让徐辉祖送去诏书,并没有送去食物,更别提蒸鹅,即使要送,也不会让徐达的儿子去送,而且,从南京送到北京,至少要十多天,蒸鹅还能吃吗?

再次,真要吃了蒸鹅,因为“疽最忌鹅”,徐达也不会活到第二年二月才死,而且还在吃蒸鹅后“寻召还”。

最后,根据著名历史学者易中天的说法,他做过调研,在医学上没有“疽最忌鹅”的说法,也就是说,即使得了背疽,吃鹅也不会致死。

所以,徐达吃鹅而死的谎言,就这样被拆穿了。

​总结分析

徐达作为朱元璋最信任的功臣,他战功卓绝,但为人低调。徐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功劳最大的功臣,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徐达的待遇都比其他人高出一截。徐达死后被封为王,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封为公爵,一门二公,能看出朱元璋对徐达的态度。

朱元璋出身草莽,性格刚猛,他开创洪武之治,但晚年又滥杀功臣,他的民间传说非常多。徐达作为朱元璋的第一功臣,这些“传说”中自然少不了徐达的角色。徐达,一个功勋卓著的人,一个忠义肝胆的人。徐达死后,朱元璋对他的评价是:忠志无疵,昭明乎日月!

《重修太玄观碑记》句读注释及译文

《重修太玄观碑记》句读注释及译文

原文作者:宣授河南府路提举学校官 淄川李国维

大朝a①应天革命②奄③有区夏④,月月所照,靡不臣属。今皇帝登大宝位,功德隆盛。暨太子、贤王莫不祗⑤畏。上玄⑥崇奉道法,累⑦降诏旨,优恤教门,为国焚修,祝延福寿。宫观之兴,由是而广。

永宁王封土河南府永宁县,太玄观之重兴修也。玄之为道,至矣哉!洎广成子⑧答轩皇之问,语其精极,则曰:窅⑨冥昬⑩默,初未易以名言之。世降晚周,有柱史老聃氏,实太上道君,尊号玄元者也。知道之衰而不可复,将适B①流沙②,经函谷关,令尹喜识③其圣者,人恳请闻道,遂著五千言,为《道德二经》④,发明大教,自首章以次,举其至要,而文之曰玄⑤,非隐语也。所以为众妙启门,天地植根,有日月,谓玄牝⑥,又曰,涤除玄览⑦,微妙玄通⑧,曰玄符,曰玄德⑨。其常善救物救人,以天下为公故耳。去圣既远,道述为天下制,枝分派别,各立一家。或请彼游方之外者也,虽无烜赫⑨经世⑩功业,至说演道C①,亦诚有可取者。百世而下,显晦②时或不同,终不得以泯绝,作史者道之一门,志列于艺文九流之中,与儒者相亚而称之,亦岂妄③哉!

太玄始祖侯尊师,金国天德之壬申,母梦(孕),然与幼稚不群,尝独之④后圃,有太星光绕身,弱冠⑤,游姑射山⑥,于神居洞遇中皇真人,授真经秘诀,号重玄子。初,未尝读书,自天性开,无所不解。金大定癸巳,高士申大直问道,以所答类玄,大直叹服。自是名闻河东。一日,在吉州⑦忽遁去,门人张知徽、卫玄通相从,游秦之骊山,于降圣观讲经,有老叟,手神超异,曳杖而至,授玄言之教,改号太玄子。叟去不知所在,咸以为太上也。明年,于婺琳山值⑧终南囗元子善,应著《传道集》一卷。师自遇至人,有所得,秉执光明,持立一家太玄门户,太玄之名目,自此始矣。要之⑨,归趣⑩实宗D①于老氏。其在咸阳以避囗宫废②。大定年,东入洛阳,前参知政事判府程晖,同知大朴重师,名德,选水南圣地一区,命工构筑,咨申省部以佑,德为观额③,聚徒而居焉。程公常与师往来,谈玄说唱,意甚相善,邦人助也。(明昌)癸丑,季冬八日,燕④(然)无疾而逝。示道众付教与高弟卫玄通。玄通初师于侯,授《真一秘录》及黄老诸经,深探道要。大定甲辰之长安,结庐渼陂⑤之侧,府尹完颜襄,金朝宗室。明相⑥执赐名“玄虚观”。后徏栎阳,立“三坛观”。泰和甲子,朝邑刘泽、李又玄创建“长春”“玉清"二观,奉以居之,注《太古经》,义理精当。同州节度使姚里世德,问三宫妙化,六洞飞玄,师为开说,世德顿悟。

张道常行化于长水,其县之令簿,请道常建太玄庵于底掌峪小杨村山之西崦⑦,遂凿崖为洞,筑地为圃,手植竹、桧、梅、橘诸果,群峰环列,建前殿奉三清圣位,一堂绘塑诸师德真像,属⑧敦请卫玄通主教,继阐师席。元光元年,承省降劄⑨,以“庵”为“太玄观”。遣门人秦抱一等于囗山广游川,建玉清观,师为讲道,其道大行。时致仕吏部尚书贾损之及女几老人⑩辛敬之,游山水间,敬之相与讲易,以师兄迎之,深加意敬爱。

正大辛(未),八十三年E①十一月二十三日升堂②,留二颂示寐③,仪容俨然,遺言④门弟李道美,当之秦中立观弘教。果度门人三百所⑤。雷希声之陕,□道坚之云中,俱以玄道著名。二师皆天姿奇伟,德业请高,非常流所能同。生平著述文集、解释经教千余万言,门弟孙希言裒集⑥板行日久,侯有《悟正集》,卫则《清阳集》,传受言动之详,有本传收入道藏,及另有石记在观,兹不尽述。

道常立庵之初,居延⑦邵德明,协志经营,亦多有力。壬辰,天兵⑧南下,道徒散去,五月兵迥,徒众复集,堂殿屋宇俱在,此凶择福地⑨以居,神明佑护之故也。

丁未冬,道坚廻,将信币群马⑩,同道众复福庭□,与杨道颙节次F①增置地土,产业入常貯②公用,赡济同流。

中统③辛酉,受掌教诚明真人教劄,道坚为太玄二观尊宿。甲子正月初五日,委④顺行上第三辈也,诚明体奉上意,自⑤汉字赠侯师曰“上清太玄悟正真人”、卫“观化真人”、胙城李若冲充⑤“二观提点焚修事“云中贾善信“长亲教吴尊师”。甲子八月授“永宁王”⑥,旨充⑦太玄观绌⑧首住持⑨。贾、张依师道言,(率)道众于旧基次东,增修为殿者一,南向以奉太上,其殿之左右,天师灵官二,堂殿之前东西相,以奉玄师,道众诵持之所。前立三门,塑龙虎二神以为卫护,坛之乾隅⑩,立重修碑石。旧基上建堂三间,像二先师真人及诸宿德。不数载,咸为一新,功德修建皆旋,劚G①危崖②以平窊。美村躬亲其事,日以累功,勤苦可知矣。贾、张辈,辈之第四者也。

佑德③观乱④,后李若冲将兴修以阙⑤,力求⑥助,亦同心率众就西山伐木运至东洛⑦,鸠工⑧建殿宇,不敢以难为辞。重(其)(义)囗告成,恳嘱河南府路道录亢仲安状其实迹,求予文之,将诸诸石,予辞以老谬。善信辈再四,意坚不能已。窃谓道之不明久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若非其人,道不虚行也⑨。今观其囗文集、章句、经解、侯之“三神道”、“九圣〈篇)⑩、“三要H①六论”等,足以知洞玄启玄之旨趣,与卫之文词、歌诗、古经、注颂,辞简而理明,若合符契,得之于心,发之于口,不思不勉②,造③于道之阃域④,非(悟)奥,安得超凡透脱如此?后之人居门下,尊奉法像,修建功缘,为同道依归之地,振举玄风,庶不负先师立教之意,固不得不耳,然则,与作者,外事也,修持者,内心也,必须体元⑤抱一⑥,知囗镜⑦和光⑧同鎏⑨,自有欲至无欲,有为至无为⑩,游神于夷希微丨①间,尤不失上清太玄之道,审②能乎是,谁不归而仰之?于教门有光矣。道运方兴,虽有拱璧③之迎,荣观之美,而燕处超然坐,愈也。噫!特立④于前者,既知是善,述于后者,复如是。亦岂非玄之又玄,则将见太玄之教,绳绳继继⑤,永无终穷。是宜为之记,其铭曰:

太无之前,渺莫(可)考。(混)元肇⑥分,(中)含至道。万有散殊,咸入拱造。人欲既滋,天理纷扰。自黄而老,开发秘奥。尘劫屡经,玄风几扫。惑者益多,悟者益少。侯卫二真,超出尘表。天(降)其缴⑦,以观其妙。威仪堂堂,心性了了。如景星之明,秋月之皎。生有清名,死有美号。卫后不为迟,侯先不为早。文十万言,与世垂教。及于后人,为益非小。法孙承承,庶克继绍。

至元七年岁次庚午五月庚子朔十有五日建

注释:

a①大朝:指元朝。

②应天革命:忽必烈即汗位后,汉族知识分子鼓动他“奋扬乾坤,应天革命",内容是军民异籍,胡汉分治。全其部落,顺其土俗。设官分职,立政安民。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③奄:覆盖。

④区夏:指中原地区。

⑤祗zhi:恭敬。

⑥上玄:上天,这里代指皇帝。

⑦累:屡次,多次。

⑧广成子:传说中黄帝时的道家人物,曾修行于崆峒山。黄帝专程去拜访他,拜他为师,问治国之术。

⑨窅:音miao,深远貌。

⑩昬:同“昏”。

b①适:赴,去。

②流沙:西方极远之地。

③识:zhi,知道。

④道德二经: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

⑤玄:幽远微妙。

⑥玄牝:道教术语,微妙化生之意,意思是:道化生万物,而不见其所以生。

⑦玄览:远见,深察,指人的内心。

⑧玄通:能与天相通。

⑨玄德:潜蓄而不著于外的德性。

⑩烜赫经世:烜赫,盛大。经世,治理社会。

C①演:阐发道义。

②显晦:明与暗。

③泯:消灭。

④妄:荒谬,不合理。

⑤之:到。

⑥弱冠:成年。

⑦姑射山:位于今山西临汾境内。

⑧吉州:今山西吉县。

⑨值:遇到。

⑩要之:总之。归趣:旨趣。

D①宗:尊奉,效法。

②宫废:借张耒的诗,指侯尊师在咸阳来避当时的战乱时局。张耒《三乡怀古》诗,

清洛东流去不还,

汉唐遗事有无间。

庙荒古木连空谷,

宫废春芜入乱山。

南陌絮飞人寂寂,

空城花落鸟关关。

登临几度游人老,

又对东风鬓欲斑。

③额:不休息貌。

④燕:安也,安祥的样子。

⑤渼陂:水边,指池塘。

⑥明相:曙光渐明,天空露白之状。意为一大早。

⑦崦:太阳落山的地方。

⑧属:同“嘱"。

⑨劄:劄子,古代的一种公文。

⑩女几老人:是当时的一个诗人,名辛愿,字敬之,是宜阳县人,因家乡附近有女几山,故号。

E①八十三年:或为八年之误,正大辛未年,即公元1231年,这年正好是正大八年。

②升堂:登上厅堂。

③寐:闭目也。

④遗言:这里可理解为赠言。

⑤所:表约数。

⑥裒集:裒,Pou,辑集

⑦居延:古地名,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今内蒙境内。

⑧天兵:指元兵。

⑨凶择福地:凶地变成福地。

⑩币马:用作礼物的马匹。泛指财物。

F①节次:逐次,分数次。

②貯:贮的别种写法,贮藏。

③中统:元朝忽必烈的年号。

④委:委任。因为被任命者有的已去世,有“追任"之义。

⑤自:用。

⑥永宁王:元朝封爵,是第三等级封号,授驼钮金印。中统二年(1261年)拖雷第九子末哥之子昌童始封,其子伯帖木札,孙卜颜帖木儿袭封。这个记载比碑刻的早了三年。

⑦充:担任。

⑧绌:补缀。

⑨住持:道教全真派语,是道观当家的称谓。

⑩乾隅:西北方。

G①劚:斫,挖。

②:危崖:高崖。

③佑德:纪年有误,可能是作者有意在隐瞒历史事实,有意回避。

④乱:遭受战乱而受损。

⑤阙:同“缺“,指被毁坏的房屋等。

⑥力求:极为追求。

⑦东洛:字义上是洛阳。这里应指太玄观所在之处。

⑧鸠工:聚集工匠。

⑨若非其人,道不虚行:要不是那个人,道就难以凭空推行。

⑩九圣:指至圣孔子,书圣王羲之,兵圣孙武,武圣关羽,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医圣张仲景。

H①三要:指修炼的三大要点,外三要:眼、耳、口,内三要:精、炁、神。视之不息,则神从眼漏,听之不息,则精从耳漏,言之不息,则气从口漏,逐于外而失于内,心为形役,是九窍之邪,在乎三要者也。

②不思不勉:天生真诚的人,不用思考,就能拥有,不勉强就能做到。这样的人,就是圣人。

③造:到,达到。

④阃域:境界。

⑤体元:以天地之元气为本。

⑥抱一:出自道德经,有与真理合一的意思,“专精固守,不失其道。”

⑦镜:明也,例“经义明镜圣法”。

⑧和光:是成语“和光同尘"的省称,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

⑨鎏:上等金子。比喻美好的事物。

⑩无为: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灭人欲,存天理,使自己的言行遵从规律,去探索和靠近"道",使之成为思想武器和指导纲领。

①夷希微:出自《老子》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道家所谓“形神俱忘,空虚无我"的境界。

②审:确实,果然。

③拱璧:泛指珍贵的物品。

④特立:特,只(不过)。立,成功。

⑤绳绳继继:继承。

⑥肇:开始。

⑦徼:精微,微妙。

译文

元朝初期,经过应天革命,政令通行全国,日月所照之处,没有不臣服的。现在,皇帝登上帝位,功德盛大,就是太子、王侯,没有不敬畏的。皇上崇奉道法,多次降旨,优待教门。(教门)为国家修道,祝福国运长久。道观因此广泛兴起。

永宁王的封地在河南府永宁县,是太玄观得以重修的主要原因。玄之作为道,是最高的(教派)。到广成子回答黄帝的询问,语言极其精当。深不可测的太空,不得而知,最初也没有具体的名称来称呼它。直到周朝后期,有个柱史名叫老聃的人,其实他是上天的太上老君下凡,尊号玄元。他知道“道"将衰微不可恢复,将要去西方极远之地,路过函谷关,令尹喜知道(他)是个圣人,大家就恳请他讲道。于是就写下五千言,就是《道德二经》,从此,发明了道教。从第一章开始,依次列举最主要的内容,而取用了“玄"字,其实并不是隐语。《道德经》作为开启众妙的学问,作为天地的根植,太阳和月亮就是玄牝,又说,消除人们内心的欲望,就可以与天地相通,称之为“玄符”“玄德”。他常常救物救人,以天下为公。道术为天下而制,故而天长日久之后,自然会枝分派别,各自立门派。有的请那些在外游历之人,(他们)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治世功业,(但)在阐发道义方面,确实有可取之处,百世之后,明与暗(实际指功过)或许会有所不同,可终究不会灭绝。历史学者把它列为一个门派,列在艺文九流之中,且放在儒家学派之后称呼它,难道不是荒谬的吗?

太玄始祖侯尊师,是金朝天德壬申年(1152年)生人。起初,其母因梦而孕。(他)小时候就不合群,曾经独自一人来到花园中,有太星光绕其身。成年之后,游学于姑射山(今山西临汾境内),在神居洞中遇见了中皇真人,教给他《真经秘诀》,号为重玄子。起初,他并不曾上学读书,可从天姓开悟之后,没有什么不理解的。金朝大定癸巳年(1173年),高士申大直问道,因为他的回答类似玄学,大直叹服。从此,在河东一带出了名。有一天,在吉州(今山西吉县)忽然离开,门徒张知徽、卫玄通与他一块到秦之骊山(今陕西临潼),在降玄洞讲经。有一个老者,老者的手特别奇异,曳杖而来,教给他玄言,改号为“太玄子",之后,老者不知去向。人们都认为老者是太上老君。第二年,在婺琳山遇到了终南 元子善,他答应写《传道集》一卷。师自从遇到至人后,有所收获,执行正道,主持一家太玄门派,“太玄"之名,从此开始。总之,其宗旨实际上还是尊奉老子。他在咸阳暂住以避时乱。大定年间,东入洛阳,前任参知政事判府程晖,同知大朴重师,名德,在洛河之南选中一块地方,命工匠构建房屋,并向省部申报以求帮助,德为了修建(宫观),废寝忘食。众教徒都住在那里。程公经常与师父来往,谈玄唱和,关系甚是密切,老百姓也来帮助他们。

明昌癸丑年(1193年)腊月初八日,(大师)安然无疾而终。死前指示道众,把道观的事务交付给高徒卫玄通。玄通早先就拜侯为师,教给他《真一秘录》及黄老诸经,(玄通)也深入探究道的精要。大定甲辰年(1184年),玄通前去长安,在一个池塘旁边结庐而居。长安府尹完颜襄,是金朝皇帝宗室。有天一大早,就执笔赐名叫“玄虚观"。后来,玄通又来到栎阳,建立了“三坛观"。泰和甲子年(1204年),朝邑的刘泽,李又玄创建了“长春"“玉清"二观,请他前去,在那里,他注解了《太古经》,注文义理十分精当。同州节度使姚里人名叫世德的,请教“三宫妙化"、“六洞飞玄”,玄通给他做以解释,世德一下子就明白了。

张道常行化到长水,长水的县令、主簿请道常在底掌峪小杨村山之西修建太玄庵。于是凿山崖挖窑洞,平整地面成圃,在里面种上竹、桧、梅、橘等。这儿群山环抱,修建前殿,供奉三清圣位,堂内绘塑名师德真像,诚恳邀请卫玄通来主教,接任阐师之位。元光元年(1222年),接到省里下发的公文,要改“庵“为“太玄观”。(卫师)派遣门人秦抱一到于X山的广游川,建玉清观,卫师还去那里讲道。其道得以发展流行。当时吏部尚书贾损之和女几老人辛敬之,游山玩水(来到太玄观),他俩相互讲述“易"理,(卫玄通)按对待师兄之礼款待他俩,表达深切的敬意。

正大辛未年(1231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卫师)登上厅堂,留上两篇颂文,闭目,仪容十分严肃,赠言给弟子,要求李道美去秦中立观弘教。后来果然度门徒三百多人。雷希声去陕,道坚去云中,都以玄道而闻名。(侯、卫)两位大师,天姿奇异,德业清高,并不是普通人能相比的。平时著文立说,解释经文教义千余万字,弟子孙希言已经把这些文章辑集出版了。侯师有《悟正集》,卫师有《清阳集》。他们教授经文的具体言行,详有记载,收录在道观保存,或另有石刻记载,在此不再尽述。

道常在建庵之初,有居延人邵德明,协助经营,也出了许多力。壬辰年(1232年),天兵(元军)南下,到达这里,道众逃散而去。五月,元兵退去,众徒复集,堂殿房屋俱在,这种经过兵乱仍能保全的福地,似乎有神明在护佑吧!

丁未年(1247年)冬,道坚回到观中,带回巨额财物,他发动道众一块恢复福庭,和杨道颙一起,逐渐增置土地,(地里)的物产计入观中贮存以备公用,同时周济同流。

中统辛酉年(1261年),接受掌教诚明真人的任命,道坚任太玄二观尊宿。甲子(1264年)正月初五日,追任往上推三辈,诚明奉皇帝旨意,用汉文追赠侯师曰“上清太玄悟正真人”,卫师“观化真人",昨城李若冲“二观提点焚修事",云中贾善信“长亲教吴尊师"。甲子年(1264年)八月,封(昌童)为“永宁王",皇上下旨,(永宁王)同时兼任太玄观首任住持。贾、张依据师道的言命,率领道众在旧基的东边增修一殿堂,面向南,用来供奉太上老君,左右设天师、灵官二神位,殿前东西厢房,用来供奉玄师以及道众用来颂持之所。前边立三门,塑龙虎二神做为护法神,坛的西北方,树立重修碑石,在旧基上建堂三间,画上二先师真人像及诸宿德像。不数年,为之一新,所有建筑均已完成,于是挖高填低,平整地面,美材亲自主办此事,功以日累,其中的辛苦可知也。贾、张这一辈,算是第四辈了。

佑德,道观遭受战乱,后来李若冲准备兴修补缺,极力寻求帮助,并且率众到西山伐木运回观中,招集工匠,修建殿宇,也不敢以困难大来推托。因为看重这次义举,完工之后,(他)真诚嘱托河南府路道录亢仲安陈述事情的经过,请求我作文,将刊之于石,我以年老糊涂来推辞,可是善信这些人一而再,再而三请求,使我无法推托。窃以为道之不明,时间已很久了,人能够弘扬道,并非道能使人成名。如果不是有那人,就无法完全理解这“道“。现在,看他所写的文集、章句、经解,还有三神道,九圣篇,三要六论等,就足以知道他对“玄“的理解之深刻,开导人们学习“玄”的旨趣,他的文章和卫师的文词、歌诗、古经注颂,言辞简约,而道理明白,两个人的都相符合。他们从内心深处有所得,就用口说出来,这样不用思考就能拥有,不勉强就能做到的圣人之所以能达到“道"的境界,要不是(他)深悟其奥妙,如何能超凡透脱到如此程度?以后的人,拜倒在他的门下,供奉法像,建立功业,成为同道派归依之处,振举玄风,或许不负先师建立教派之旨意。所以,我不能不来写这文章,然而,就写作者而言,是身外之事,对修身者来讲,是内心之事,一定要做到内外合一才行。我知道能“明白理解经文"与“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都是高尚而美好的。人从有欲望,通过修养达到无欲望,从有所作为到无为,神游于无我的境界,也不失上清太玄之道。确实能够到达这种境界,谁能不归服且敬仰呢?对于教门也有荣耀啊!“道”正处于兴起之时,面对有珍宝的诱惑,能使“观"得到荣耀的诱惑,还能毫不动心超然处之,真难以做到。啊!只不过先成功的,知道是善举,后成功的,也是同样。难道不是说“道"微妙无形,不易理解,那就去拜见太玄教,继继承承,永无穷尽。就为他作记,其铭曰:……

以下铭文是韵文,不再译文。

作者简介:马五三,男,生于1950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人。1970年参加工作,洛宁一高中任教,中教高级教师。2010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