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大年初一生孩子好吗女孩(大年初一生孩子好吗)

大年初一生孩子好吗女孩(大年初一生孩子好吗)

“正月十六送瘟神,家道兴旺人健康”,明日十六,老传统要遵守

#天南地北大拜年#正月十五过完之后,也意味着年过完了,大人孩子也收心开始正常的工作学习。但是按照传统习俗,真正过完年要在二月二“龙抬头”,所以正月里的每一天还都是节日。

明天就是正月十六了,在以前这一天可是极为热闹的,因为过年的禁忌比较多,从初一到十五,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有些放不开,而到了正月十六,一切禁忌都已破除。民谚常说“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

既然正月十六是个喜庆的节日,那么自古也会留下一些老传统,

一、送瘟神

正月十六民间有“送瘟神”的习俗,民间传说瘟神一共有5位,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每逢十六大家都要把这几位瘟神送走,希望新的一年家人平安。其实送瘟神的现象也是源自旧时代的科学不发达,很多解释不了了事情,只能用瘟神来代替。

不过说到瘟神,这里有一点挺有意思,大家都知道赵公明是财神,那么为啥瘟神里也有它,在《搜神记》中,玉帝命赵公明和钟士季带着小鬼去人间散播瘟疫,可见赵公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瘟神,但是由于他心善,每次下手都不狠,觉得这个职业并不适合自己,后来就转行做了财神。

二、走百病

走百病的习俗自古就有,而且从正月十四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都可以走百病。在从前大家都会结伴而行,一次走遍大街小巷,尤其是要走桥,寓意去除疾病,轻松度过坎坷。

而现在“走百病”其实也成为了一种娱乐休闲项目,春节里天寒地冻,大家大鱼大肉也吃多了,而到了正月十六,天气也变好了,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踏青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三、烤火驱病

俗话说“烤火驱病,家道兴旺”,关于春节烤火的习俗还不少,比如大年初一、正月初十、正月十六,民间叫做“烤百病”。这一天人们准备一些柏树、柏枝架起篝火,围在一起烤火取暖,据说可以驱除疾病,身体健康。

其实关于烤火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正月十六正逢立春,万物苏醒,此时各种病菌也比较多,烤火可以一定程度的杀死细菌,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吃面条

老话说“上灯圆子,落灯面”,到了正月十六这一天就要吃点面了,因为面条是长的,寓意着好生活会长长久久,也寓意着健康长寿。

推荐一款好吃的面条做法【豆角焖面】

主要食材:豆角、五花肉、面条、葱姜蒜、西红柿

1、准备一把豆角,先用尺子量一下,然后切成4厘米的小段,切好装盘备用。

2、准备5块钱的五花肉切成厚厚的薄片。肉片不要太薄,那样吃起来不香,但是也不能太厚,否则会变得腻口。

3、热锅凉油,倒入五花肉,这样炒肉就不会粘锅,先把油脂炒出来,这样吃着香,还不油腻。

4、把肉皮炒到透明后,放入葱姜蒜,翻炒出香味,然后倒入豆角和西红柿,继续翻炒个十几下就可以了。

5、接着开始调味,加入盐、生抽、酱油、鸡精、五香粉,将调料翻炒均匀,把酱料的香味炒出来,加入开水,刚好没过食材即可。

6、然后把面条均匀地铺在上面,面条不要太多,尽量铺平即可,面条选择中等粗细的口感最好,盖上锅盖焖8分钟。

7、时间到了后撒上葱段,用筷子疯狂搅拌均匀。

用最简单的 食材做出最美的佳肴,为家人做一顿爱的美食,我是妈咪早早,每天都会您带来一道家常美食。如果喜欢我的话就点个赞,转发关注下哦!

嫁出去的女儿能在娘家过大年初一吗?

好多友友问我,放假了不回你娘家吗?我也问我自己,要不要回家呢?

离过年回家才半年,想起过年的情景,心里还是有些难受!

我回到家是晚上十点多了,下雪的冬天夜晚,冷冷清清的,隔壁大妈过世了,爸爸在管事,待客的棚就呆在我们家门口,灯光亮着,依然没有什么人!

第二天早上,爸跟我说,去给妈妈烧点纸钱吧,我哽咽着点点头!跟老公,妹夫一起去了地里,心痛,哭的撕心裂肺!给妈妈烧了纸钱,在心里跟妈妈说了好多话!

回家后爸说,过年的那天你要不去你姑家吧,咱这里习俗是女儿不在娘家过年!我想了一会,还是去妹妹家吧!接下来的几天,我帮忙买年货,打扫卫生,蒸馒头,但是内心还是不舒坦!那一刻,我知道了,这里只是娘家,不是我的家了。有几次晚上睡觉我默默的流泪,老公以为我身体不舒服!那种痛老公不能体会!后来他说:我们以后应该过完年再回来!

大年三十下午,妹妹来接我们了,在妹妹家过年,其实真的挺打扰她们的,好在妹夫人特别好。第二天中午爸就让我们回家了,可我不想回去,咋说也要过了初一!打了几次电话让我们回去,我都没有回!

不知道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女儿,嫁出去之后不能回娘家过年的,其实结婚这么多年我是第一次回娘家过年的,那个难受啊

正月初七是人日,谨记“吃3样做4事忌5事”,家人平安吉祥步步高

正月初七是人日,谨记“吃3样做4事忌5事”,家人平安吉祥步步高!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在春节期间,每一天都是节日,期间还都有不同的传统习俗。正月初七在传统习俗中称为“人日”,女娲在前六天创造出了六畜,第七条创造出了人类,所以初七是人类的生日,又称“人胜节”,是春节期间很重要的节日之一,所以这一天的习俗与禁忌比较多,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正月初七有什么讲究,谨记“吃3样做4事忌5事”,家人平安吉祥步步高!

一,吃3样——吃七宝羹,吃鱼生,吃摊煎饼。

1,吃七宝羹。

所谓七宝羹,就是用七种蔬菜煮成汤羹,也就是用七种蔬菜来一个大杂烩,蔬菜的品种多种多样,可根据当地的蔬菜来选择,但是一般芹菜、香葱、大蒜、芥菜、荠菜、白菜、生菜等常见蔬菜都会用到,人们吃七宝羹是期盼来年会有大丰收。里面的香葱寓意孩子聪明伶俐,大蒜寓意精于算计,生菜荠菜白菜等寓意财富,芹菜寓意勤劳,芥菜寓意老人长寿健康。初七吃完七菜羹,也代表着新年要告一段落了,初八开始要努力工作了。

2,吃鱼生。

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正月初七有捞鱼的习俗;人们用工具把水塘里的水抽到快干的时候,穿着下水裤,下河捞鱼,捞出来的鱼洗净后放入锅中,一家人围满一桌,把鱼肉、配料与酱料都倒在大锅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一边将鱼料捞出,一边口中还要不断喊道:“捞啊!捞啊!发呀!发呀”,人们越捞越高,寓意生活步步高升。

3,吃摊煎饼。

在民间,初七这一天要吃摊煎饼,这天的煎饼不是鸡蛋煎饼,更像是春饼卷、菜盒子之类,而且人们会在院子里摊煎饼,意为“熏天”,据说这是对于自身一种平安健康的祝福。这天的煎饼是用面粉搅拌成薄薄的糊状,然后舀一勺面糊倒入锅中,用刮刀转圈,面糊就粘在锅底,烙至面糊翘起后翻面,接着烙下一张。烙好的煎饼可以卷大葱吃,也可以卷肉丝、鱼冻之类,很有嚼劲又非常管饱,这大概是人们为开始干活准备的美食。

二,做4事——戴人胜赠花胜,登高出游,送火神,土地庙送灯。

1,戴人胜赠花胜。

正月初七,按照老一辈留下的传统,有戴人胜、赠花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古代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初七人日节时,女子们便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这就叫戴人胜。同时,女子们还会制作各种花胜,相互馈赠,以示友好,这个习俗就叫赠花胜,寓意着生活像花一样美好。

2,登高出游。

初七人日是一个特定的日子,人们认为在特定日子里登高望远会特别吉利。所以初七这天,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登高出游。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在这一天出游时,还写下诗句,就如唐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人日登高与重阳登高有所不同,重阳登高是消极避祸,而人日登高,则具有积极的祝颂与祈福。

3,送火神。

正月初七这天,还有一个节目,那就是“送火神”,家里有大孩子的,选一根两米左右的木棒,一头绑上麦秸,这就是所谓的“火神”,孩子们会在黄昏时分,在家门口点燃“火神”的一端,抱着另一端跑向离家较远的地方,直到燃烧殆尽为止。孩子较小的,则在家长的带领下,完成这个节目,这个节目寓意已将“火神”送出家门,那么家里就没有火灾隐患了,这样就能保障家里四季平安,富贵吉祥。

4,土地庙送灯。

人日又叫“人胜日”、“人齐日”,民间还有去土地庙送灯的习俗,人们把送去的油灯,放在土地庙神像前,家里有几口人,就点亮几个灯捻儿,寓意保佑家里的所有人,平安顺遂。如果家里没有孩子的人家,要去土地庙偷别人家的油灯,来年就能有子嗣,很多重男轻女的老人,即使家里有女孩,也要去偷灯,希望来年能生一个胖小子。

三,忌5事——忌吵架,忌看医生,忌迁居,忌洗涤衣被,忌遇见殡葬。

1,忌吵架。

正月初七是“人日”,在这一天最忌讳的就是“吵架、骂人”,因为在正月初七这天吵架,不仅会败兴一年,而且还会带来凶祸,所以在正月初七,我们不要“吵架、骂人”。其实在整个正月里,吵架骂人都是有忌讳的,老人们说会一年吵到头。

2,忌看医生。

在新春佳节里,任何事情不吉利的事情都会是忌讳,正月里看病,意味着这一年你的身体都不会太好,有一年到头看病吃药的征兆,大年初一不吃药也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是急性重病,建议不管什么时候,还是要看医生吃药为好。

3,忌迁居。

不只是正月初七不能迁居,而是整个正月不能迁居,否则被视为不吉利。据说正月神仙们都上了天庭,如果你此时迁居,神仙就会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它就会发脾气,再也不帮你看家护院。

4,忌洗涤衣被。

在老人们眼里,整个正月里洗涤衣被,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会冲撞水神,洗衣后的脏水泼出去,也会溅到神仙的身上,所以正月最好不要洗衣被。不过这个习俗现在年轻人不能接受了,他们每天都要洗澡换衣服,一天不洗澡浑身都难受,他们才不管吉利不吉利,每天都有衣服要洗的。

5,忌遇见殡葬。

正月初七这天,如果出门遇见殡葬车,有的地方会认为是不吉利的,说明今年的运气不好,而有的地方,则认为的好事,因为殡葬车里装着棺材,棺材与“官”、“财”谐音,有升官发财的好彩头。关于这两种说法是完全相反的,大家可以根据当地的习俗来避免灾祸。

关于正月初七的习俗,就分享到这里,朋友们,你们老家正月初七有什么习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爱喜一起分享,厨艺有限,请多多指教。

感谢大家的阅读,美食每天更新。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觉得有用的点个赞,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后别忘了关注一下,我们明天再见。

#新年美食市集##冬日生活打卡季#

1963年出生的属兔人,见证沧桑巨变一甲子

1963年,全国共出生婴儿2900多万,超过1960年、1961年两年出生人口的总和,创下新中国出生人口的最高峰值。1963年出生的属兔人,朝气蓬勃、齐“兔”并进,被誉为“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亲历了从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折。2023年,这群属兔人排队步入退休行列。他们走过的60年,是见证新中国沧桑巨变的纪录片。

资料图片

1963年,创下新中国出生人口最高峰值

在十二生肖中,兔排第四位,寓意活泼可爱、美好吉祥。1963年为农历癸卯年,新中国刚刚走出三年自然灾害饥馑,出生人口呈爆发式增长,共出生“小兔子”2900多万,创下新中国至今出生人口的最高峰值。

资料显示,在1963年出生的近3000万“小兔子”中,在城市出生的仅占19%,80%以上的出生在农村。因经济窘迫和乡镇医疗条件薄弱,农村的“兔子”大部分是在家中出生的。这一年,身背药箱的接生婆最忙碌,也是当地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人。

记者也是1963年出生的属兔人。记得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有位接生婆,名字叫卢朝英,家住青龙河畔。那时的她四五十岁,圆脸大眼睛,心直口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管春夏秋冬,也不分白天黑夜,每当有人叩响她家的大门,卢大妈二话不说,背着药箱,一路小跑,赶着去接生。在大桥镇,1963年出生的“兔子”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许多都是卢大妈接生的。

其实,在当时的中国乡村,像卢大妈那样的接生婆数不胜数。她们随叫随到、不计报酬,用火热的心肠、温柔的母爱把一个个小生命迎到这个世界来。

资料图片

打补丁的童年,织满天真烂漫的童趣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1963年出生的属兔人,兄弟姐妹特别多。因生活贫困、物资匮乏,孩子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蹦蹦跳跳,每一块补丁都织满天真烂漫的童趣。

在记者的记忆里,那时的年味特别浓。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蒸馒头,大人小孩换上新衣服。大年初一刚起床,孩子们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长辈、邻居拜年。二大爷、三奶奶个个笑逐颜开,捧出一把把花生、蚕豆,把孩子们的口袋塞得鼓鼓囊囊。

生活在乡村的“小兔子”,大部分没有上过幼儿园。男孩喜欢玩玻璃球、滚铁环,冬天喜欢打雪仗、滚雪球。女孩喜欢踢毽子、跳橡皮筋,夏夜用玻璃瓶捉萤火虫。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看小人书,许多小人书被翻得残缺不全,但大家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那时的父母信奉“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因调皮贪玩,男孩们被打挨骂是家常便饭。“背炮仔儿”,是大桥一带父母的“口头禅”,孩子私自下河游泳责罚最重。傍晚归来,父母会用手指在孩子的皮肤上划一下,只要看见有水印(下河游泳的痕迹),小屁股立马呈现“五线谱”。

1963年出生的“小兔子”几乎都是被拖大的。因忙于生计,父母们省吃省穿、终日操劳,如同不知疲倦的老黄牛。而今,常把“背炮仔儿”挂在嘴边的一代人已基本挂在墙上。子欲养而亲不待,忆及辛劳一生的父母,“兔子”们禁不住泪流满面。

进入小学,齐声唱响“爱憎分明不忘本”

1971年,1963年生的“小兔子”虚9岁,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当时的小学普遍实行五年制。

记者当年到大桥中心小学报名时,从“1”数到“100”就可报名。因同龄孩子特别多,一年级新生编了5个班。

当时,乡镇小学设施简陋。大桥小学的办学条件相对好一些,学校有篮球场、木制滑梯、脚踏风琴。因当年入学的孩童特别多,学校的凳子不够用,第一天上学,那时的我从家中带了一把小木椅。

那时的小学生没有偶像,只有榜样。在每间教室黑板正上方,都写着8个红色大字“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在教室的墙壁上,挂着雷锋、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画像。

每年清明节,大桥小学的同学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到三江营祭扫烈士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面对高大的烈士墓,同学们的誓言响彻云霄。

小学5年,除了语文课和数学课,还有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和劳动课。上音乐课时,老师一边伴奏一边教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写作文时,同学们写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争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那时,学校的女老师个个像妈妈。大桥小学有个语文老师名叫戴明凤,她是靖江人。记者曾在戴老师的家里做作业,还在她家吃过大米饭。时隔多年,戴老师的模样挥之不去。

中学阶段,赶上了影响中国的几件大事

1976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特殊年份。这一年,1963年出生的“兔子”刚刚进入初中校门,他们赶上了天崩地裂、惊心动魄的几件大事。

这一年,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毛泽东主席相继离世,全国人民感觉天都塌了。大桥中学的同学们个个哭红了双眼,排长队献上小白花。自然界的“天崩”也紧随而来,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当时,遍布城乡的大喇叭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家家户户搭防震棚,学生改成露天上课。

“十月里,响春雷。”1976年10月,一举粉碎“四人帮”。记者与大桥中学师生一同走上街头,参加庆祝粉碎“四人帮”大游行。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1978年秋季,1963年出生的“兔子”考入高中,同学们人人会背叶剑英元帅的《攻关》诗。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全面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台湾校园歌曲来了,《小花》《戴手铐的旅客》《庐山恋》等彩色影片在全国热映,一首首电影插曲不胫而走。

1980年7月,1963年出生的“兔子”迎来人生的第一次大考。高考3天,没有父母陪同,也没有“旗袍”送考。因气温炎热,大桥中学用汽车运来冰块,摆在考场的白铁盆中化冰降温。记得那年作文试卷的题目是《读<画蛋>有感》,我的语文考了71.5分。

那时,高考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屈指可数的幸运儿能走进大学校门。绝大部分同龄人,有的招工就业,有的顶替进城,有的参军入伍,有的回乡务农,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路。

分别时,同学们将“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的名言抄写在日记本的扉页,互赠留念。许多同学根本想不到,从此再也见不到“同桌的你”。

资料图片

踏入社会,全程参与改革开放四十年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1963年出生的属兔人,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踏入社会,全程参与改革开放40年。

穿过八十年代的时光隧道,或可发现有趣且不可复制的“六三年生人现象”:“文学青年”是他们的共同标签,《大众电影》《小说选刊》等各种文学刊物,拥有了规模庞大的读者群;“自学成才”是他们提升自我的共同途径,许多人长期坚持边工作边学习,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爱岗敬业”是他们的共同信念,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兔子”们,组成了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劳动大军。

八十年代,城乡流行穿军装、戴军帽。1981年秋天,我走进了黄浦江畔的军营,在工作之余参加函授学习,获得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文秘专业毕业证书。业余时间采写的新闻稿件,多次在《人民前线》《解放军报》《新民晚报》《民主与法制画报》以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刊播。

八十年代中期,1963年出生的属兔人相继结婚。“组合家具沙发床,黑白电视放中央。婚房拉着天花纸,租辆卡车接新娘”,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1963年出生的属兔人的子女皆为“独生子女”。在后来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中,“兔子”们扮演承上启下的角色,也是维系众多亲戚关系的最后一代人。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1963年出生的属兔人,是最后一批能够全程看完历届春节联欢晚会的人。

跨入新世纪,1963年出生的属兔人赶上了国力增强的新时代。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飞机、高铁呼啸而来,载人飞船逐梦星空,他们感受到了华夏大地的沧桑巨变。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1963年出生的属兔人,是具有家国情怀的奋斗者、追梦人。他们走过的一甲子,是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60年,是那一代人共同的成长史,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励志大片。

其实,不管是“50后”“60后”,还是“90后”“00后”,人人都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铺路石。胸怀理想、勇于担当、赓续奋斗,是铭记并致敬每一代人的最好方式。

来源:江都融媒

作者:记者 霄剑

编辑:黄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