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落(139)(诸葛亮诫子书单字解析)
落:上下结构,上收下放。
上部:“艹”为固定写法。竖不要长;横抗肩,位置靠下;右边横写成一点;最后竖写成撇。
下部:三点水固定写法,稍微收敛一些;右部“各”注意起笔小撇在上面草字头右竖撇的收笔处,即字的中间位置;横折撇横不要长,起笔即折;捺不要重,要飘逸舒展;下面“口”上靠。
每日一字:落(139)(诸葛亮诫子书单字解析)
落:上下结构,上收下放。
上部:“艹”为固定写法。竖不要长;横抗肩,位置靠下;右边横写成一点;最后竖写成撇。
下部:三点水固定写法,稍微收敛一些;右部“各”注意起笔小撇在上面草字头右竖撇的收笔处,即字的中间位置;横折撇横不要长,起笔即折;捺不要重,要飘逸舒展;下面“口”上靠。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知识小结
第五单元知识小结
读准字音
悄悄(qiāo) 鹦鹉(wǔ) 蒲公英(pú)
玩耍(shuǎ) 钓鱼(diào) 合拢(lǒng)
写对字形(写一写,并组词)
悄:
查:
搭:
翠:
蒲:
提示:"蒲"字是上下结构。
多音字
啦 lā(啦啦队) 悄 qiāo(悄悄)
la(来啦) qiao(悄然)
盛 shèng(茂盛)
cheng(盛饭)
形近字
搭(搭建) 羽(羽毛) 捕(捕捉)
塔(灯塔) 诩(自诩) 辅 (辅助)
蒲(蒲扇) 耍(玩耍) 钓(钓鱼)
葡(葡萄) . 要(要求) 钩(钩子)
近义词
美丽—漂亮 难道—莫非 时候—时间
假装—伪装 快乐—欢乐 仔细—认真
1.明明是他打碎了花瓶,他还(假装)不知道。
2.警察(伪装)成不法分子,打入敌人内部。
反义词
美丽—丑陋 告诉—隐瞒
静悄悄—闹哄哄 合拢—张开
可爱—可恶 有趣—乏味
喜爱—讨厌 引人注目—默默无闻
词语解释
静悄悄:形容非常寂静,没有声响。
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盛开:(花)茂盛地开放。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引人注目:吸引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
词语搭配
1.填量词
一(片)草地 一(只)小鸟
一(场)大雨 一(张)红色的嘴
一(条)小鱼 一(张)床
一(种)小花 一(棵)蒲公英
一(艘)船
2.填修饰词
(用力地)摇着 (翠绿的)羽毛
(悄悄地)停 (金色的)草地
(盛开的)蒲公英 (合拢的)花瓣
(张开的)手掌 (柔软的)绒毛
词语归类
1.静悄悄(ABB式词语):
顶呱呱 明晃晃 慢腾腾 沉甸甸
2.引人注目(含有"引"字的四字词语):
旁征博引 引人入胜 引吭高歌
抛砖引玉 引以为荣
3.人才辈出(与人相关的四字词语):
人才济济 人财两空 人困马乏
人地生疏 人定胜天 人杰地灵
仿写句子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仿写:你看,漫天的星星就像洒满草坪的花朵,点缀着这片夜空。
补充句子
根据《金色的草地》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是张开的;
晚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重点句子
1.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这句话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写出了作者对环境细致的观察,为作者后来留意到小鸟作了铺垫。
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丝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这一段是对小鸟外貌的描写,"多么"一词是对小鸟的赞叹。具体写出了小鸟的样子,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观察很细致。
感知课文
1.《搭船的鸟》通过写作者和母亲坐船去外祖父家的路上发现一只小鸟停在船上,最后得知它是一只搭船捕鱼的翠鸟的事,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金色的草地》讲述了兄弟俩发现草地变色、互吹蒲公英、观察蒲公英的故事,展示了勤于观察的乐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好词
晶莹 灿烂 盛开 花红柳绿
踏青 含苞待放 欣然前往
好句
清晨树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仿佛一颗璀璨的珍珠。
好开头
1.听说今天要去郊游,小明今天起得格外早,一打开门,一股清新的风吹进来,让人身心愉悦。
2.大千世界,缤纷美丽,大到山峦江海,小到花朵蜂蝶,哪里都有美不胜收的景色。这不,今天小红一家就早早出门,要去郊外欣赏清晨的景色。
好结尾
这些绿色的叶子在夕阳的余晖下披上了一层霞光,更是美不胜收。风一吹,树叶随风飘舞,仿佛在跟我们挥手道别。
提纲
选取的景物及其特征
观察景物的角度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22汉硕」每日一练-第99天
《现代汉语》
1.成语的主要来源为( )、( )、( )和( )。
【答案】神话寓言 历史故事 诗文语句 口头俗语
【解析】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神话寓言
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
天花乱坠(《高僧传》)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
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
火中取栗(法国拉封丹《猴子与猫》
2.历史故事
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
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夜郎自大(《史记·西南夷列传》)
3.诗文语句
发号施令(《尚书·冏命》)
学而不厌(《论语·述而》)
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
困兽犹斗(《左传·宣公十二年》)
短兵相接(《楚辞·九歌·国殇》)
老骥伏枥(曹操《龟虽寿》)
物换星移(王勃《滕王阁序》)
一视同仁(韩愈《原人》)
4.口头俗语
“狼子野心、众志成城、千夫所指”等,都来自古代俚语。“一干二净、三长两短、千方百计、指手画脚”等,都来自后世口语。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250.
2.成语有不同的结构,例如“古今中外”是( )结构,“世外桃源”是( )结构,“包罗万象”是( )结构,“逍遥法外”是( )结构,“毛遂自荐”是( )结构。
【答案】联合 偏正 动宾 补充 主谓
【解析】
四字格的成语有下列五种基本结构:
联合结构 光明磊落 古今中外 起承转合
偏正结构 世外桃源 后起之秀 惨淡经营
动宾结构 包罗万象 顾全大局 墨守成规
补充结构 逍遥法外 流芳百世 危在旦夕
主谓结构 毛遂自荐 百花齐放 衣冠楚楚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251.
3.成语有不同的结构,例如“画蛇添足、解甲归田、见风使舵”是( )结构,“调虎离山、引狼入室、请君入瓮”是( )结构,“宁死不屈、稍纵即逝”是( )结构,“三三两两、卿卿我我”是( )结构。
【答案】连谓 兼语 紧缩 重叠
【解析】此外还有连谓结构,如“画蛇添足、解甲归田、见风使舵”;兼语结构,如“调虎离山、引狼入室、请君入瓮”;紧缩结构,如“宁死不屈、稍纵即逝”;重叠结构,如“三三两两、卿卿我我”等。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251.
4.( )是群众口语中通俗精练、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答案】谚语
【解析】谚语是群众口语中通俗精练、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252.
5.( )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格的( )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答案】惯用语 动宾
【解析】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格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P252-253.
《文化要略》
1.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流传也引入了阿拉伯风格的建筑,以清真寺、( )和( )最为常见。
【答案】塔 穆斯林墓地
【解析】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流传也引入了阿拉伯风格的建筑,以清真寺、塔和穆斯林墓地最为常见。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56.
2. 广州( )始建于唐代,相传最早为唐代初年来华传教的阿拉伯人( )所建,旨在怀念圣人穆罕默德。
【答案】怀圣寺 宛葛素
【解析】广州怀圣寺。始建于唐代,相传最早为唐代初年来华传教的阿拉伯人宛葛素所建,因怀念圣人穆罕默德而称“怀圣寺”。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56.
3. 泉州( ),又名麒麟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即回历400年;300年后,耶路撒冷人( )重修。其门楼建筑形式正是11世纪到16世纪阿拉伯通行的建筑,寺内有石刻阿拉伯文《( )》,至今保存完好。
【答案】清净寺 阿哈马 古兰经
【解析】泉州清净寺,又名麒麟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即回历400年;300年后,耶路撒冷人阿哈马重修。其门楼建筑形式正是11世纪到16世纪阿拉伯通行的建筑,寺内有石刻阿拉伯文《古兰经》,至今保存完好。另外,泉州市东门外,还有一座伊斯兰教圣墓,当地又称“三贤四贤墓”,相传即为唐初来华传教的穆罕默德四门徒中的二人之墓。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56.
4.扬州的( )相传为南宋时来华传教的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 )所建,寺内礼拜殿的建筑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样式,是中阿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仙鹤寺 普哈丁
【解析】扬州仙鹤寺。相传为南宋时来华传教的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所建,寺内礼拜殿的建筑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样式,是中阿风格相结合的产物。扬州现在还有普哈丁的墓园,当地称为“回回堂”,其建筑也为阿拉伯常见的形式。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56.
5.杭州的( ),又名真教寺,创建于唐代,元代( )重修,现存大殿仍为元代遗物。
【答案】凤凰寺 阿老丁
【解析】杭州凤凰寺,又名真教寺。创建于唐代,元代阿老丁重修,现存大殿仍为元代遗物。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56.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1.论述题: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答案】
(1)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
(2)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3)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4)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一个整体。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种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符号的语言;而要习得和运用一种目的语,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负载的文化。
【解析】
(1)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语言和文化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都是人们出生以后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获得的。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社会性、系统性以及不断发展的特点,语言也同样具备。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抽去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
(2)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是文化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语言不仅本身是文化的一种形态,而且还是记录其他部分文化的符号,成为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之所以能发挥文化载体的功能,是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交际的主要工具;而文化的创造和发展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交际活动。文化的形成需要由语言来表达,文化的
保存需要语言、特别是书面语的记载,而文化跨越时空的传播更需要借助于语言这一重要工具。
(3)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上边谈到文化是由于有了语言而得以表达、保持和发展、传播,语言的丰富多彩由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所决定。文化的发展必然带动语言的发展,如新词语的产生就是很好的说明;语言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另一方面,文化与语言也在互相制约,如汉语把颜色分为七色,有的语言则只有五色、三色甚至两色,显然这类语言对颜色文化的认识就不如前者丰富。而要发展其对颜色的认识就必须增加有关颜色的词语。不能很好地掌握一种语言,就无法理解、体会该语言所表达的文化;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点又形成了语言结构、语言运用规律的差异,从而制约了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4)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是一个整体。要真正理解或研究一种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符号的语言;而要习得和运用一种目的语,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对目的语的文化了解越多,越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出处】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121-122.
2.( )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 )交际。
【答案】跨文化 跨文化语言
【解析】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出处】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