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20画的字康熙字典(20画的字)

20画的字康熙字典(20画的字)

20章基本笔画及例字字帖!

建议自己偷偷看,努力惊艳所有人

20章基本笔画及例字字帖!

建议自己偷偷看,努力惊艳所有人

汉字辞书——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基本简介: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贾国维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重印至今不辍。

详细介绍:

查检:《康熙字典》采用部首检字和笔画检字方法。

可记歌诀:一二子中寻,三画问丑寅,四在卯辰巳,五午六未申,七酉八九戌,其余亥部存。或是“一二在子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寻,六在未申七在酉,八九在戌余亥存。”

如查“康”字。在部首索引中找“广(yan)”部,在“寅下”5页。除部首外,“隶”为8画,再到“寅集下”“广”部8画里查“康”字,在“寅下集”9页中可以查到。

笔画检字 用于难字查检,可依笔画检字表。如查“民”字,如果不知道其部首,可以查笔画检字表。“民”为5画,可以在5画中查到。“民”下注为“氏”部,再到“部首索引”中查到“氏”部。“氏”在“辰下”33页,再到“辰集下”氏部1画里查到“民”字。在“辰集下”34页中可以查到。

优点:《康熙字典》依据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对两书错误之处,《康熙字典》还做过一番“辨疑订讹”的工夫。《康熙字典》有这样三个优点:

一、收字相当丰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才超过了它)。

二、它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可以供使用者检阅。

三、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几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见”的古书。

缺点:

该字典的缺点有二:一是全书反切和训释罗列现象,漫无标准,作者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利于初学者使用;二是其中疏漏和错误实多,王引之《康熙字典考证》12卷,纠正其讹误2588条,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错误。

作者介绍:

陈廷敬(1638—1712),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人,清代泽州府阳城(现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人,入仕五十三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经宴讲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的诗风格“清雅醇厚”,很得康熙皇帝的赞赏。

张玉书(1642~1711)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五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年,年七十岁。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於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二十三年(1684)授刑部尚书,调兵部尚书。二十九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康熙三十五年(1696),随皇帝征噶尔丹叛乱。历官凡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久任机务,直亮清勤,朝廷倚以为重。康熙十八年(1679)主持修《明史》,先後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韵府》(1704—1711)、《康熙字典》的总裁官。他数度勘视河工,支持靳辅主持治河工程。康熙四十九年(1710),告病辞官,仍慰留在朝,康熙五十年(1711),以七十岁高龄随康熙至热河,病死塞外,諡文贞。玉书工作古文辞,称一代大手笔。著有文贞集十二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相关介绍

版本:《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有康熙内府刻本,也就是所说的武英殿版本。包括有两种纸本:开化纸和太史连纸两种。康熙内府刻本多是内廷赏赐用的,装订非常豪华,民间很少见到。此外还有道光七年的内府重刊本、其他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现的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清末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本是发行量最大、最流行的一种版本。康熙四十九年,康熙召集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位学者,开始了《康熙字典》的编撰工作,在六年的时间里,他们对传统字书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整理,并于康熙五十五年完成编辑工作。《康熙字典》吸收了历代字书编纂的经验,全书共分为十二集,从子集到亥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分别排列214个部首。总共收录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字。内容引用了古代诗文以追溯字源,同时还注明了历代的用法以佐证其变迁。《康熙字典》问世后,社会影响巨大。它的文字、音义、书证被广泛引用,它的体例也成为了后世出版字书的蓝本。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康熙字典》作为我国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具有以下特点:收字多,字之别体、俗写均录,字体似而音义异者编为“疑似”,另列“备考”、“补正”;注音最全面,搜罗字音完备,凡是韵书所载依序排列;释义求古,义例多为原始出处。这些优点极大方便了经复古思想浓郁的封建士子,故而被誉为“体例精密,考证赅洽,诚字学之源薮,艺苑之津梁”(王引之语)。虽然它也有缺点,自清王引之至今,代有研究补正者,且嗣后在其基础上出现了《汉语大字典》、《中文大字典》,但是由于编纂目的不同,《康熙字典》注重“古”而后继者服务于“今”,故时至今日《康熙字典》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阅读古籍、整理古文献、从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尤其是在俗文学研究如敦煌学领域,它是手头必备之书(郝春文语)。《康熙字典》自问世以来,版本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种,现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以地支分十二集,每集三卷,冠以“总目”、“检字”、“辨似”、“考异”,尾附“补遗”、“备考”。部首及每部之字以笔画为序,字单占二行,释文双行。每字之下先列《唐韵》、《广韵》、《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等书音切,次训义,广征典籍例句、字书释义例句,有所考证则附于后,次列别音别义、异读异体。凡一字所出现的形体、意义均条理清楚,“每子毕载古体……改从隶书……兼载重文、别体、俗书、讹字……皆缀于后……凡古籍所载,务使包括无遗”(《四库提要》)。后世之本皆出于此,即使道光武英殿本出现后它仍是最流行的本子。如四库本、《字典汇编》本所据之同文书局本。需要说明的是,《康熙字典》原无篆书,篆书为后世刊行者所加。

(二)四十二卷,道光十一年武英殿本,王引之校改本。道光七年率90余人校《康熙字典》,改正字头,订正引文,历时五载,更正2588处,并挖改原版重新印行。同时王氏将校勘文字辑为《字典考证》十二册。正是由于《字典考证》单行本的出现,加之国人尊古轻今好远忽近,或许出于慎重,此校改本影响甚小。需要说明的是,《康熙字典》原无篆书,篆书为后世刊行者所加。

(三)四十三卷本,即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字典考证》。出于上述原因,有意吸收道光殿本的人们采取了这种简单而保险的做法。最为流行的也是影响最大的中华书局本即属于此系统。

(四)道光殿本影印本+《字典考证》+《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代重新发现了道光殿本,比较了道光殿本所做更改与《字典考证》之异同,发现二者有所不同,并认真研读了日本渡部温的《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于1996年推出《王引之校改本<康熙字典>》,此本以善本(王氏家藏本)为底本,保持原貌,字头据许铉校本《说文解字》列篆文,页前加部首目录,后附四角号码索引。

(五)道光殿本标点整理本。以道光殿本为基础,参校别本,将原书备考、补遗移至正文,新旧字体并用,释文、义例用新体,列《新旧字形体对照举例表》,全书标点,加注拼音,繁体横排,篆文同上古本。有四角号码索引。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02。

(六)《〈康熙字典〉通解》,道光殿本为底本,作了校勘,吸纳《字典考证》、《康熙字典考异正误》、黄云眉《康熙字典引书证误》等人成果入正文,以今音注音,简化字,横排标点,部首检字法作了处理,删去《字母切韵要法》等四种,篆文出楷篆对照表列于后。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简化字、横排版,1997。

(八)现代检索注音对照,中国档案珍藏版,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九)康熙字典,中华书局,2004-6-1 。

(十)康熙字典(上下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10-1 。

(十一)《康熙字典》修订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1。

(十二)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以道光王引至定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重新横版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等。原书无篆文,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现规范小篆赋予正文字头之后。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书正文、补遗、备考中全部头字,以便于检索。

现代:

现代制作的电子版。现在的《康熙字典》电子版目前有3种。上海书同文康熙字典(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0年)台湾汉珍、北京中易。

书同文《康熙字典》电子版所用底本系中华书局本(同文书局石印本,并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证》)。它为读者提供了中、日、简、繁、异等汉字关联代换检索技术,帮助事先并不知道字典中确切文字的读者,只要输入自己熟悉的中国汉字或日本汉字,或繁体,或简体,或异体,甚至旧字、讹字,均可检索到字典中的文字条目。其次,可以单字查询,也可按部首、笔画、笔顺查询,也可按拼音、注音查询。电子版除提供原《康熙》中文字条目信息外,还提供汉字的部首、部首外笔画数、总笔画数、笔顺笔形、拼音、注音、Unicode、GBK、Big5编码等属性信息。同时还提供文字的标准普通话发音。

汉珍公司为与四库全书电子版制作单位合作,在2001年推出繁体《康熙字典电子版》,《康熙字典》电子版本套光盘是根据同文书局出版的石印版《康熙字典》为底本制作而成,并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证》于后。汉珍公司在古籍数字化中,以亲和性的检索界面,搭配BIG5、GBK与Unicode各文字内码相互对照,并提供单字、部首、笔画、笔顺、注音、拼音等多元化的检索字段查询。

中易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康熙字典》,全部字头字及释义可实现任意检索,并提供图文对照的电子字典。电子全文检索版《康熙字典》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在Windows平台上将汉字数量由27,484字扩充为70,195字企业版中附带的《中易汉神e》软件,提供符合ISO/IEC 10646: 2003(同Unicode 4.0)国际标准编码的包括7万个汉字的曲线字库,字形优美,与Windows系统中的“宋体”皆为中易产品,风格一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文检索可将47,000个字头字单独查检出来,同时还带有该字的释义和各种属性。也可输入任意字、词,很快便可在字头字及释义中检索出相关信息。6种检字方法,不学即会配备6种检字方法。其中的康熙部首检字、笔画数检字和康熙序检字,采用鼠标操作,不用学习,即会使用。其他还备有拼音、注音和适于快速输入的《郑码》输入法。释文可简、繁体字相互切换释义使用简化字,加标点断句。若需要阅读繁体字,轻点一键,即刻转换为繁体字,方便台湾、香港、澳门和其他海外读者的需要。全部文字可在MS-Office粘贴使用可将需摘录的字头字或释义内容进行拷贝(只限于企业版),然后粘贴到微软的Office应用程序中进行天衣无缝的再编辑。这是图像扫描电子版的《康熙字典》所做不到的。与原《康熙字典》扫描图像相对照读者在阅读字头字及释文时,只需轻点一键,即可将原木刻本《康熙字典》相对应的扫描图像调出来对照,对学术研究很有帮助。字头字标注多重属性,便于学习和查用字头字属性中,除北师大版本中原标注的拼音、注音等,中易又加注了该字的ISO/IEC(Unicode)国际标准编码、郑码编码等多种属性。

修订:

《康熙字典》完成后,仅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修订过一次,由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奉旨校勘,共订正了书中错误2588条。

在《康熙字典》面世的近300年中,仅有日本学者渡部温和我国著名学者王力对其发表过勘校专著,共进行了万余条校勘。

2008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完成《康熙字典》300年来的第二次修订,以王引之校订本为底本,在渡部温和王力两学者的校勘基础上,利用Unicode国际标准中的58000个字符,在字形方面首次对《康熙字典》中13000多个字头进行了共计两万多项增补和修订,并针对其原有的47043个字头,逐字进行了异体字的字际关联工作,使这部修订版同时可作为异体字字典使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康熙字典》修订版共收录汉字57557个,比《汉语大字典》多收录约3000字。此外,原书中数千个有音无义或有义无音的字,通过此次修订校勘首次得到解释或注音。与修订同步进行了《康熙字典》数字化,使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横排方式,对每个字除保留传统反切法注音外还标注了现代汉语拼音,并在文中加入标点以消除缺乏句读带来的阅读障碍。通过数据光盘,读者只需输入简体字,就能准确检索到该字的古字以及它出现在《康熙字典》原书中的位置,方便了研究者使用。

补充:

1716年成书的《康熙字典》是历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满足读者阅

中国人姓、氏、名、字、号的区别

平时我们碰到一个陌生人,要想与之沟通,总要问“您贵姓?”“您尊姓大名?”我们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担任同样职务,或其他场合如书的编者、作者为多人时,排顺序往往是“以姓氏笔划为序”。那么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名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看古书,古典戏剧时往往会碰到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号的情况,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里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知识,主要讲一讲姓、氏、名、字、号的历史由来及演变情况。

一、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我们这里可以罗列几个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姓的数字。

①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长期作为儿童识字读物的《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共收入502个姓氏(其中单姓342个,复姓60个。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②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1745个。③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开头曰:“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⑤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5129个。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姓氏5730个。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台湾省也出版过《中华姓符》共收姓氏6363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复收入的情况。⑦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1984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编《当代百家姓》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

目前,我国常用的姓约400个,按当时人口数算,前10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

这100姓占全国总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张刘陈5姓就有3亿多人口。李8700万、王8000万、张800万、刘6000万、陈5000万。全国各城市的大姓情况也不一样,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张王陈李徐朱周吴刘沈。)这个数字跟我们前面说的所谓远古即有的纯正的“姓”相去太远了。那么另外那些也被称作姓的字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现代姓的主要组成部分 “氏”,下面就来介绍 “氏”。

二、“氏”

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就很能说明二者的关系。“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前面提到过,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

A、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

B、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C、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D、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E、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F、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场合的“贵姓”、“尊姓”、“按姓氏笔画为序”中的姓,实际上包括了古姓、氏这两方面的内容。

另外,古代姓氏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①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有人认为里面隐含了朴素的优生学。

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两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

③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

A、前缀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

C、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

三、名

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说文》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并对命“名”讲究起来。实际上,名的出现是私有制经济出现后的必然产物。古时天下为公,一个部落一个名号,黄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来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如太乙,成汤(天乙),太丁,盘庚,帝辛(纣)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盘庚曾孙)。陈梦家《殷商卜辞综述》认为: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

周代以后对命名有所讲究。春秋鲁桓公六年(705)鲁桓公问命名应遵守的礼节时,大夫申 提出“信”“义”“象”“假”“类”五条(“五则”)。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随着儒学的兴起,对起名的讲究越来越复杂,成书于战国年间的《周礼》中对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条之外,还规定了“六不”。即(1)不以国(2)不以官(3)不以山川(4)不以隐疾(5)不以畜牲(6)不以器币。

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在命名方面除了对“五类”、“六不”同样讲究外,还对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有些朝代不禁。

魏晋以后,一代代的学风、思潮、单从命名方面即能看出一些。

如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献之,孙静之、桢之。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

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一时间,僧佑、僧护、僧智、梵童、摩诃之名比比皆是。据正史载,南北朝带僧字的名有122人,昙者39人,佛者24人。

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儿名 (土),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泠、潜、济、浚、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

周秦两汉单名多于双名。

有些双名也是单名,如晋介之推,虞宫之奇,郑烛之武,佚之狐,之为虚字,不算。还有一个“不”字,韩申不害,楚萧不疑,赵国赵不倦,汉代程不识,不危、不惑等皆如此。

另外,汉人取名:(1)尚英武,雄浑劲健。像胜、武、勇、超、猛、固、彪、举等这很常用。

(2)见贤思齐、追慕圣人。如张禹,赵禹、邓禹、陶汤、张汤、赵汤、周昌、王昌、张尧、黄舜等就体现这一特色。

(3)求长生长寿。如万年、延寿、寿王、千秋、去病、去疾、彭祖、彭生等名常见。

王莽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春秋》“讥二名”,《公羊传》:“二名非礼也”,可能单名多于双名的原因。西汉15帝,二人复名;东汉13帝全单名。

西汉至东晋,54帝,4个复名,单名94%,东汉以后,尤其两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一时间佛名盛行:金刚、力士、文殊、目连、药王、般若、三宝随处可见,以带佛气。僧、佛、摩、梵、昙,直取佛名也很多。

唐宋后,取复名多起来,皇帝除外,因单名易于避讳。

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五代时,因《尚书·太甲上》有“旁求俊彦”《伪孔传》有“美士曰彦”。故而,据正史载,五代共有87人以“彦”字命名。元代人以取蒙文名为时尚。

元末,张士诚原名九四,“士诚”之名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他还不知,典出《孟子》:“士,诚小人也”之句。

宋以后,尤其明清,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至今,从农村族谱中可看出这一现象。其字当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字,如文武,富贵、昭庆、德祥、龙凤、昌盛等。 明清以族谱命名为特征,影响很大。

1744,乾隆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个字为: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垂维佑 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令贴又在这30个字后续了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清满贵族则喜欢用安、福、永、泰、保全、常荣、桂祥等吉利字命名。

而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①节令法:以生时节令,花卉为名,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梅、腊梅等。

②地名法: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渝生、杭宁。

③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来宝、来发。

④动物法:阿牛、阿鼠、小鱼、小狗、小龙、阿龙、小骏(马)、小凤、凤儿。

⑤体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护身符的重量)。

⑥性变法:女当男养,亚男、冠男、家骏、家雄;男当女养,新妹、宝姬、秋月等。

⑦排行法:大牛、二牛、三小、小牛,大囡、二囡、三囡;根大、根亮(两)、根山(三);张益(一)张耳(二)张山散(三)等。

⑧五行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孙五代。

⑨综合的,如润土(节令加五行)。

民国年间尚洋名:玛丽、海伦、彼德、约翰、汤姆很多。

文革间尚红、建、卫、忠、青等字。

现在的趋向:朦胧、洋名、多字名。

古代的女子有姓无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对外则称某某氏。

四、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睿ǜ┳肿影海淌庾滞濉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褥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五、号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原因有二:1、伦理道德加强,2、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纵观古人命号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几条。

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陆游,号龟堂。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明武宗朱厚照自号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号天池钓叟,明神宗朱翊自号禹斋。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咸丰(奕 )自号且乐道人。

2、或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金心农自号出家庵粥饭僧,都体现了个人的旨趣。

3、有些人还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号。

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赵孟罴滓晟院偶滓耍辉T遥院派凶笊鞔T拭髯院抛Vχ干笤诿窦溲荼涑勺V健V 尊,自号夕阳芳草村落,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普救寺婚姻案主者。徐树丕,自号活埋庵道人。

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类似例子再如:

山抹微云秦学士——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露花倒影柳屯田——柳永,《破阵子》词中有“露花倒影”句。

张孤雁——张炎《解连环·孤雁》

红杏尚书——宋祁(工部尚书)《木兰花》“绿杨烟外晓春寒,红杏枝头春意闹”。

现当代作家的笔名、艺名也可算入号的范畴,有的是自号,有的是赠号。

郭沫若(笔名)原名开贞,巴金、夏衍、冰心全是笔名(自号),而非原名。

艺号(赠号):

张英杰——盖叫天,牛俊国——牛得草,荀慧生——白牡丹,李慧敏——白玉霜,毛稚黄——毛三瘦。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称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人称顾亭林。清代民谣“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李鸿章(合肥人),“司农常熟世间芜”说的是翁同和为常熟人,时任户部尚书。

3、以封爵、谥号为号

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

宋以后,文人之间大多以号相称,以至造成众号行世,他们的字名反被冷疏的情况。苏轼一生有14类38个名号,鲁迅先生一生(1881—1936)57岁,共用过140多个名号(主要是笔名)。

鲁迅原名周樟树,字豫才,改名树人。1898年,第一次用笔名,戛剑生、树人。1818年,《狂人日记》发表时,始用鲁迅笔名。三十年代后更多,最多的为1933年26个和1934年41个。这两年也是他的创作高峰,作品最多的时期。

由于号可自取和赠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性。以至许多文人,有很多别号,多的可达几十个,上百个,“别号太多,反成搅乱”(郑板桥集题画。靳秋四索画),所以近代以后,尤其建国以来,文人用号之风大减,不少人发表作品不用笔名,就用真名。少数文人存有别号,多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就出名的文人。如鲁迅曾自号书斋,绿林书室,且介亭;王力自号龙虫并雕斋;姚雪垠,无止境斋;叶圣陶未厌居,俞平柏古槐书屋,此可谓遗风。

史上最美的一首古诗,只有20个字,读一遍,都觉得好美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生活,是一幅画,每个人都在画出自己向往的图景。有人向往李子柒的田园牧歌,白天绿水青山,晚上仰望星空、听着蛙鸣入睡,真是令人向往。向往的生活不止存在于李子柒的视频里,还在诗词里。南北朝时,有一个叫吴均的诗人,他在山中隐居,写下一首五言诗,只有20个字,却美到灵魂里。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是诗人居住在山中时所写的诗。如果不说作者,许多人会误以为这是王维的诗作。短短20个字,至简至纯,至美至真,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每一句都如画般,每一个场景,都令人向往。

山际见来烟,山与山连接的地方,飘荡着着雾气。山中的雾气,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岚。没有诗人不喜欢山里。尘世中无法安放的灵魂,总能在山中得到慰藉。

暮年的李白,来到敬亭山,一个人坐了很久很久。他太喜欢这风景,挥笔写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也爱山,近60岁时,遭遇安史之乱,险些丢了性命。从此,他看淡世事烦忧,于是隐居在终南山,再也不问世事。闲来到山中走一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许,李白和王维,也在某一刻,在山中,看到了烟岚。正如吴均笔下的:山际见来烟。想逃离喧嚣的城市,藏匿山中,做一回潇洒的人。

尘世太过烦忧,不如回到山中,看看淡淡的轻烟,远处的松柏,会让人心旷神怡。

竹中窥落日,诗人住的地方,还有竹子。透过稀疏的竹子,就看见了落日。似乎落日挂在了竹子上。让人想起刘长卿的一首小诗: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一直以来,竹子是坚贞的象征。苏轼也爱竹子。苏轼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爱吃肉,可是,在他看来,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

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如果住的地方有一竿修竹,眼见青翠,心中也会跟着欢喜。而更绝的是,诗人在竹中窥见落日,更显示出诗意与慵懒。

有时候,一个人的闲暇时光最是难得。幸福存在于闲暇时光。不被外界打扰的闲暇是求之不得的恩赐,其他一切都是多余的,甚至是负担。鸟向檐上飞,山中谁作伴?当然是灵动的鸟儿了。你看,鸟儿向着屋檐上飞去。如果你愿意,花鸟虫鱼,皆可为友。

宋代时,名士林逋隐居在杭州孤山。他养了两只鹤,放飞时,鹤飞入云霄,盘旋了很久之后,又回到了笼子里。林逋常常划着小船出游,家里来客人了,童子将鹤放飞。林逋收到“信号”,不久,就会划船归来。他还喜欢梅花,在房前屋后,遍植梅树,花开之时,沁人心脾。他一生未娶妻,亦不觉得孤独,自称“梅妻鹤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你若欢欣,花鸟虫鱼皆可为友。

云从窗里出,诗人许是坐在窗前的吧!

看鸟儿飞过屋檐,看云从窗户里面穿进穿出。如此闲适,如此安宁。《水浒传

》里有一句诗: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窗外的日光弹指间就过去了,窗边花草的影子就移到座位前来了。日影移动,时光在不知不觉地溜走。

小七想起了李子柒。有一次,李子柒采集落花,而后,倚树而眠。红色的花,白色的衣,世界仿佛安静下来。时光也在这一刻停住。人生,总有某一刻,静下心来,看花落,听鸟鸣,身心放松,一切都很好。

诗人住在这样幽静的地方,和自然相融,朝夕皆是淡然欢喜。隐居山中,看落日,看烟岚,看鸟儿纷飞,看云儿飘出窗外,如此生活,夫复何求。人生最可贵的,莫过于以一颗纯粹清澈的内心生活,多了一分淡泊,少了一些纷扰;多了一分清闲,少了一分争斗。最重要的是,那一份悠然闲适的心境。只有拥有一份这样的心境,我们才能时时看见美好本身。即使不是在山中,而是身处闹市,依然能悠然自如。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向往的生活,或许是山中静谧,或许是竹林幽深,又或者是窗前流动的云影。不论何时何地,保持一颗淡然的心,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或许就是实现向往的生活的最好方式。生活本身就是一幅画,我们是画家,而这些美好的瞬间,便是我们的杰作。所以,你最向往的生活,或许就在此刻,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此文章为今日头条首发,其他账号均为搬运账号。

小学生3到5年要求会认的字

小学生3到5年要求会认的字

(所有蓝色加粗字体是多音字,标注的是其中一种读音)

三上(共230字)

1、旗(qí) 蔚(wèi) 疆(jiāng) 威(wēi) 蒲(pú) 哈(hā) 欠(qiàn) 揪(jiū) 返(fǎn) 瓣(bàn) 假(jiǎ)

2、麻(má) 卷(juǎn) 盛(chéng) 够(gòu) 梯(tī) 敲(qiāo) 杯(bēi) 盘(pán) 妙(miào) 拨(bō) 悉(xī) 富(fù)

鲸(jīng) 顽(wán) 坚(jiān) 政(zhèng) 府(fǔ) 援(yuán) 指(zhǐ) 优(yōu) 雅(yǎ) 迹(jì) 召(zhào) 结(jié) 区(qū) 寓(yù) 盗(dào) 奏(zòu) 腔(qiāng) 挨(ái) 溜(liū) 齐(qí)

3、币(bì) 污(wū) 警(jǐng) 帽(mào) 致(zhì) 华(huà) 罗(luó) 冲(chōng) 斩(zhǎn) 钉(dīng) 截(jié) 授(shòu) 博(bó) 遗(yí) 憾(hàn) 握(wò) 令(lìng) 亚(yà) 骂(mà) 欺(qī) 负(fù) 逼(bī) 铺(pù) 怨(yuàn) 差(chà) 恶(wù) 劈(pī) 侮(wǔ) 辱(rǔ) 另(lìng)

4、葡(pú) 萄(táo) 梨(lí) 茂(mào) 搭(dā) 棚(péng) 壁(bì) 孔(kǒng) 分(fèn) 产(chǎn) 份(fèn) 暗(àn)

置(zhì) 蔬(shū) 捕(bǔ) 介(jiè) 绍(shào) 碌(lù) 移(yí) 着(zhuó) 盈(yíng) 绸(chóu) 油(yóu)

5、享(xiǎng) 给(jǐ) 探(tàn) 惧(jù) 予(yǔ) 挨(ái) 铅(qiān) 厉(lì) 秒(miǎo) 凑(còu) 谅(liàng) 陈(chén) 束(shù)

6、衫(shān) 泛(fàn) 尽(jǐn) 脱(tuō) 锐(ruì) 饲(sì) 逮(dǎi) 灿(càn) 烂(làn) 倾(qīng) 弹(dàn) 斜(xié) 衔(xián) 血(xiě) 跌(diē) 更(gēng) 箭(jiàn) 猎(liè) 疑(yí) 惑(huò) 弦(xián) 惨(cǎn) 愈(yù) 孤(gū)

7、粮(liáng) 饼(bing) 购(gòu) 副(fù) 超(chāo) 零(líng)

8、桨(jiǎng) 愉(yú) 缠(chán) 梳(shū) 卧(wò) 粥(zhōu) 虚(xū) 弱(ruò) 玻(bō) 璃(lí) 蛋(dàn) 瘦(shòu) 姿(zī) 羡(xiàn) 慕(mù) 嘲(cháo) 丑(chǒu) 贵(guì)

9、丫(yā) 营(yíng) 谷(gǔ) 软(ruǎn) 堂(táng) 婆(pó) 橙(chéng) 撕(sī) 塞(sè) 健(jiàn) 康(kāng)

10、窃(qiè) 参(shēn) 击(jī) 免(miǎn) 途(tú) 蕴(yùn) 异(yì) 烈(liè) 否(fǒu) 达(dá) 坦(tǎn) 牢(láo) 狱(yù) 缝(fèng) 潮(cháo) 猛(měng)

11、忆(yì) 族(zú) 踏(tà) 邮(yóu) 递(dì) 寄(jì) 斗(dòu) 付(fù) 严(yán) 斯(sī) 抗(kàng) 渔(yú)讯(xùn) 胞(bāo) 奥(ào) 项(xiàng) 测(cè) 确(què) 胜(shèng)

12、爆(bào) 苏(sū) 符(fú) 矩(jǔ) 腊(là) 联(lián) 鞭(biān) 恰(qià) 盏(zhǎn) 守(shǒu) 龙(lóng) 预(yù) 示(shì) 吉(jí) 俗(sú) 县(xiàn) 答(dā) 适(shì) 应(yìng) 磨(mó) 棉(mián) 爹(diē) 扭(niǔ) 废(fèi) 掀(xiān) 悔(huǐ) 笼(lóng)

三下(共230字)

1、渐(jiàn) 烤(kǎo) 撒(sǎ) 抹(mā) 漆(qī) 揽(lǎn) 搂(lǒu) 唯(wéi) 型(xíng) 征(zhēng) 震(zhèn) 渗(shèn) 挽(wǎn) 袖(xiù) 临(lín) 邻(lín) 止(zhǐ) 亡(wáng)

2、迟(chí) 融(róng) 醉(zuì) 居(jū) 趁(chèn) 扯(chě) 昆(kūn) 筑(zhù) 棒(bàng) 竖(shù) 芳(fāng) 兵(bīng) 琴(qín) 勺(sháo) 跪(guì) 竭(jié) 偏(piān) 调(tiáo) 蒙(méng) 萌(méng) 蓬(péng) 号(hào) 哑(yǎ)

3、漏(lòu) 隙(xì) 稍(shāo) 甚(shèn) 逐(zhú) 翘(qiào) 搏(bó) 腹(fù) 卵(luǎn) 肢(zhī) 敏(mǐn) 捷(jié) 玲(líng) 珑(lóng) 茸(róng) 触(chù) 搬(bān) 储(chǔ) 爪(zhǎo) 格(gé) 压(yā)

4、忌(jì) 讥(jī) 讽(fěng) 蔑(miè) 赢(yíng) 序(xù) 输(shū) 胸(xiōng) 拴(shuān) 陷(xiàn) 洪(hóng) 尚(shàng) 稳(wěn) 绑(bǎng) 铲(chǎn) 丙(bǐng) 捞(lāo) 性(xìng) 跨(kuà) 程(chéng) 昼(zhòu) 几(jī) 默(mò) 抵(dǐ) 岛(dǎo) 踪(zōng) 胁(xié) 筹(chóu) 莫(mò) 茫(máng) 刀(dāo) 焦(jiāo) 恢(huī) 策(cè)

5、浩(hào) 漫(màn) 悟(wù) 鲁(lǔ) 沐(mù) 浴(yù) 掘(jué) 史(shǐ) 尊(zūn) 忧(yōu) 悦(yuè) 拥(yōng) 栏(lán) 钥(yào) 匙(shi) 貌(mào) 黎(lí) 匆(cōng) 勤(qín) 境(jìng) 党(dǎng) 捆(kǔn) 旋(xuán) 炸(zhà) 轰(hōng) 隆(lóng) 叨(dāo) 艰(jiān)

6、的(dí) 轨(guǐ) 宇(yǔ) 宙(zhòu) 熄(xī) 派(pài) 匠(jiàng) 详(xiáng) 释(shì) 稀(xī) 屑(xiè) 贞(zhēn) 治(zhì) 犯(fàn) 价(jià) 值(zhí)

7、绣(xiù) 雕(diāo) 莲(lián) 德(dé) 州(zhōu) 君(jūn)

8、冠(guān) 帅(shuài) 扁(biǎn) 担(dàn) 冈(gāng) 将(jiàng) 职(zhí) 逛(guàng) 纳(nà) 闷(mèn) 辩(biàn) 朱(zhū) 斤(jīn) 伍(wǔ) 模(mú) 搞(gǎo) 鬼(guǐ)

9、逗(dòu) 嵌(qiàn) 脉(mài) 略(lüè) 诊(zhěn) 鄙(bǐ) 患(huàn) 症(zhèng) 效(xiào) 载(zǎi) 验(yàn) 酷(kù) 纲(gāng) 且(qiě) 累(lěi) 尔(ěr) 限(xiàn) 暮(mù) 纺(fǎng) 翼(yì) 毒(dú) 驱(qū) 训(xùn) 斥(chì) 恋(liàn)

10、禹(yǔ) 处(chǔ) 凿(záo) 垒(lěi) 丘(qiū) 拄(zhǔ) 妻(qī) 荣(róng) 侵(qīn) 煞(shà) 驻(zhù) 瞄(miáo) 垮(kuǎ) 喝(hè) 财(cái)

11、杰(jié) 维(wéi) 奉(fèng) 存(cún) 惜(xī) 巢(cháo)

12、岭(lǐng) 汇(huì) 涨(zhǎng) 浸(jìn) 乳(rǔ) 剑(jiàn) 膝(xī) 诱(yòu) 侧(cè) 舌(shé) 饶(ráo) 妖(yāo)魔(mó) 勉(miǎn) 厦(shà) 荫(yīn) 欲(yù) 早(zǎo) 横(héng) 狂(kuáng) 劝(quàn)

四上(共210字)

1、设(shè) 圣(shèng) 配(pèi) 描(miáo) 娓(wěi) 姥(lao) 恍(huǎng) 窍(qiào) 兄(xiōng) 恭(gōng) 裕(yù) 资(zī) 择(zé) 贡(gòng) 既(jì) 施(shī) 及(jí) 谨(jǐn) 谦(qiān) 慎(shèn) 肃(sù)

2、涧(jiàn) 吟(yín) 瑟(sè) 桂(guì) 残(cán) 怜(lián) 淘(táo) 洼(wā) 灌(guàn) 蚕(cán) 穗(suì) 毯(tǎn) 烁(shuò) 径(jìng) 舱(cāng) 素(sù) 络(luò) 缘(yuán) 悬(xuán) 陆(lù) 减(jiǎn) 岩(yán) 芒(máng) 析(xī)

3、阀(fá) 墨(mò) 勾(gōu) 勒(lè) 腐(fǔ) 拘(jū) 翁(wēng) 蹈(dǎo) 际(jì) 肯(kěn) 宠(chǒng) 饰(shì) 侨(qiáo) 韵(yùn) 憧(chōng) 憬(jǐng) 夺(duó) 弃(qì)

4、亩(mǔ) 茅(máo) 贱(jiàn) 榴(liú) 缩(suō) 辟(pì) 吩(fēn) 辨(biàn) 臂(bì) 餐(cān) 搜(sōu) 辈(bèi) 落(lào) 统(tǒng) 麦(mài) 绘(huì)

5、渡(dù) 防(fáng) 妄(wàng) 抛(pāo) 链(liàn) 泻(xiè) 攀(pān) 键(jiàn) 革(gé) 余(yú) 基(jī) 都(dū) 繁(fán) 巍(wēi) 峨(é) 魅(mèi) 延(yán) 叉(chā) 构(gòu)

6、煌(huáng) 朽(xiǔ) 皇(huáng) 勃(bó) 颂(sòng) 册(cè) 俊(jùn) 携(xié) 揭(jiē) 间(jiàn) 据(jù) 稿(gǎo) 避(bì) 益(yì) 证(zhèng) 偿(cháng)

7、迁(qiān) 锦(jǐn) 曼(màn) 屯(tún) 巷(xiàng) 阁(gé) 港(gǎng) 忠(zhōng) 赵(zhào)

8、抑(yì) 柴(chái) 空(kòng) 逆(nì) 属(shǔ) 晰(xī) 允(yǔn) 哀(āi) 搁(gē)

9、奴(nú) 隶(lì) 剧(jù) 谱(pǔ) 迫(pò) 概(gài) 豪(háo) 占(zhàn) 词(cí) 钢(gāng) 罢(bà) 纯(chún) 涛(tāo) 薄(báo) 涌(yǒng) 陶(táo) 芬(fēn) 咳(hāi) 嗽(sòu) 嗡(wēng) 婉(wǎn) 哼(hēng) 枯(kū) 兜(dōu) 扣(kòu)

10、枚(méi) 炉(lú) 晓(xiǎo) 疯(fēng) 差(chāi) 惰(duò) 俭(jiǎn) 钞(chāo) 攒(zǎn) 挪(nuó) 昧(mèi) 歪(wāi) 拒(jù) 奖(jiǎng) 烘(hōng) 剥(bāo) 愣(lèng) 皱(zhòu) 崭(zhǎn) 脊(jǐ) 贩(fàn) 肠(cháng)

11、散(sǎn) 暄(xuān) 蜘(zhī) 蛛(zhu) 肮(āng) 禁(jìn) 倦(juàn) 窟(kū) 窿(lóng) 倚(yǐ) 迈(mài) 涝(lào) 膛(táng) 渺(miǎo) 啪(pā) 待(dāi) 谋(móu) 仆(pú) 鞠(jū) 躬(gōng) 呻(shēn) 臣(chén) 纽(niǔ)

12、瑞(ruì) 骤(zhòu) 籁(lài) 俱(jù) 寂(jì) 眺(tiào) 妆(zhuāng) 砌(qì)

四下(共240字)

1、坠(zhuì) 嫌(xián) 籽(zǐ) 窄(zhǎi) 斑(bān) 衷(zhōng) 唉(āi) 嬉(xī) 盲(máng) 乞(qi) 愁(chóu) 询(xún) 相(xiàng) 蛮(mán) 横(hèng) 岂(qǐ) 瞒(mán) 畏(wèi) 倘(tǎng) 氏(shì) 企(qǐ) 权(quán) 颠(diān) 呈(chéng) 屈(qū)

2、汹(xiōng) 堤(dī) 崩(bēng) 溃(kuì) 锢(gù) 吼(hǒu) 驯(xùn) 株(zhū) 撤(chè) 衰(shuāi) 滔(tāo) 绚(xún) 淌(tǎng) 樱(yīng) 和(hè) 犁(lí) 纤(xiān)

3、畔(pàn) 苔(tái) 扉(fēi) 娇(jiāo) 侍(shì) 秆(gǎn) 缤(bīn) 缎(duàn) 蕉(jiāo) 蕾(lěi) 绽(zhàn) 沛(pèi) 汁(zhī) 旺(wàng) 昌(chāng) 幕(mù) 孕(yùn) 嫁(jià) 聆(líng) 咏(yǒng) 眠(mián) 赠(zèng) 浆(jiāng)

4、彼(bǐ) 辰(chén) 局(jú) 讶(yà) 皂(zào) 茧(jiǎn) 铸(zhù) 厘(lí) 岔(chà) 均(jūn) 胶(jiāo) 拣(jiǎn)

番(fān) 拇(mǔ) 陌(mò) 僵(jiāng) 罪(zuì) 剪(jiǎn) 摩(mó) 律(lǜ) 损(sǔn) 痕(hén)

5、率(lǜ) 熬(áo) 葫(hu) 芦(lú) 匪(fěi) 狈(bèi) 蔽(bì) 侦(zhēn) 乏(fá) 滥(làn) 驴(lǘ) 炭(tàn) 懊(ào) 畜(chù) 役(yì) 蠢(chǔn) 某(mǒu) 狡(jiǎo) 猾(huá) 审(shěn) 刘(liú) 案(àn) 遵(zūn)

6、跋(bá) 涉(shè) 龄(líng) 郁(yù) 亿(yì) 碑(bēi) 摄(shè) 述(shù) 捐(juān) 款(kuǎn) 肆(sì) 虐(nüè) 抉(jué) 毅(yì) 慰(wèi) 婚(hūn) 肿(zhǒng) 屡(lǚ) 壤(rǎng) 逝(shì) 溢(yì) 慷(kāng) 慨(kǎi) 膜(mó) 聋(lóng) 签(qiān) 昔(xī)

7、寇(kòu) 蹄(tí) 腥(xīng) 屠(tú) 倡(chàng) 济(jì) 疫(yì) 鉴(jiàn) 耻(chǐ) 冶(yě) 诞(dàn) 践(jiàn) 宗(zōng) 旨(zhǐ) 旬(xún)

8、钩(gōu) 咽(yān) 凶(xiōng) 措(cuò) 控(kòng) 骆(luò) 驼(tuó) 嗅(xiù) 逢(féng) 旋(xuàn) 趾(zhǐ) 脂(zhī) 肪(fáng) 漠(mò) 蓄(xù)

9、睫(jié) 枕(zhěn) 刹(chà) 镶(xiāng) 扩(kuò) 荷(hè) 煤(méi) 凝(níng) 菌(jūn) 疗(liáo) 寸(cùn) 倍(bèi) 殖(zhí) 蒸(zhēng)

10、域(yù) 贯(guàn) 崇(chóng) 氧(yǎng) 赴(fù) 誉(yù) 盐(yán) 泽(zé) 宜(yí) 碍(ài) 彻(chè) 欧(ōu) 洲(zhōu) 覆(fù) 劣(liè) 贸(mào) 遣(qiǎn) 兼(jiān) 监(jiān) 洽(qià) 煎(jiān) 怖(bù) 乃(nǎi)

11、泰(tài) 衡(héng) 崖(yá) 货(huò) 哲(zhé) 卸(xiè) 诵(sòng) 陡(dǒu) 宅(zhái) 涨(zhàng) 恒(héng) 滨(bīn) 婴(yīng) 韩(hán) 枢(shū) 焚(fén) 旦(dàn)

12、澳(ào) 寐(mèi) 号(hāo) 魂(hún) 凤(fèng) 咽(yàn) 膏(gāo) 泣(qì) 僻(pì) 频(pín) 陕(shǎn) 鹤(hè)董(dǒng) 袭(xí) 孵(fū) 螺(luó) 禽(qín) 叙(xù) 蚊(wén)

五上(共220字)

1、鹭(lù) 嫌(xián) 黛(dài) 嵌(qiàn) 匣(xiá) 嗜(shì)

2、亩(mǔ) 吩(fēn) 榨(zhà) 便(pián) 榴(liú) 矮(ǎi)

3、箩(luó) 杭(háng)

4、蔓(màn) 幽(yōu) 悉(xī) 雏(chú) 哟(yō) 柜(guì) 享(xiǎng) 陪(péi) 待(dāi) 趴(pā) 睑(jiǎn) 眸(móu)

5、汛(xùn) 间(jiàn) 谴(qiǎn) 惰(duò) 衡(héng) 协(xié) 绰(chāo)

6、璧(bì) 臣(chén) 蔺(lìn) 强(qiǎng) 诺(nuò) 划(huà) 罪(zuì) 廉(lián) 抵(dǐ) 御(yù) 辞(cí) 辱(rǔ) 擅(shàn) 卿(qīng) 削(xuē) 袍(páo)

7、鸵(tuó) 赢(yíng) 冠(guàn) 瀚(hàn)

8、侵(qīn) 略(lüè) 垒(lěi) 任(rén) 丘(qiū) 搁(gē) 陷(xiàn) 拐(guǎi) 岔(chà)

9、酬(chóu) 誓(shì) 谎(huǎng) 牺(xī)

10、嫂(sǎo) 恳(kěn) 筛(shāi) 歹(dǎi) 罕(hǎn) 梭(suō) 狱(yù) 酿(niàng) 瞌(kē) 拘(jū) 落(là)

11、俭(jiǎn) 皇(huáng) 偎(wēi) 衰(shuāi) 泰(tài) 珊(shān) 瑚(hú) 礁(jiāo) 筐(kuāng) 拗(niù)

12、乃(nǎi) 熏(xūn) 亥(hài) 恃(shì) 擞(sòu)

13、泻(xiè) 鳞(lín) 惶(huáng) 胎(tāi) 履(lǚ) 哉(zāi)

14、估(gū) 煌(huáng) 殿(diàn) 珑(lóng) 剔(tī) 澜(lán) 陵(líng) 宏(hóng) 奉(fèng) 烬(jìn)

15、瞒(mán) 域(yù) 艇(tǐng) 矛(máo) 盾(dùn) 炊(chuī) 哼(hng) 喉(hóu) 咙(lóng) 勺(sháo) 搅(jiǎo) 舀(yǎo)

16、摄(shè) 殖(zhí) 炭(tàn) 疗(liáo)

17、驯(xùn) 矫(jiǎo) 歇(xiē) 杈(chā) 藓(xiǎn) 狭(xiá) 勉(miǎn) 锥(zhuī)

18、魄(pò) 抑(yì) 颓(tuí) 纫(rèn) 噪(zào) 褐(hè) 惫(bèi) 耽(dān) 蔸(dōu) 龟(jūn) 权(quán)

19、茧(jiǎn) 栈(zhàn) 冤(yuān) 枉(wǎng) 惚(hū) 跷(qiāo) 僻(pì) 迪(dí) 嫁(jià) 缴(jiǎo) 榜(bǎng) 兼(jiān) 嘲(cháo) 枕(zhěn)

20、誊(téng) 励(lì) 篇(piān) 版(bǎn) 祥(xiáng) 歧(qí) 谨(jǐn)

21、榆(yú) 畔(pàn) 更(gēng) 聒(guō)

22、旷(kuàng) 怡(yí) 凛(lǐn) 冽(liè) 逸(yì)

23、桨(jiǎng) 桩(zhuāng) 暇(xiá)

24、悄(qiǎo) 累(léi) 袅(niǎo) 嫦(cháng) 娥(é) 嫉(jí) 妒(dù) 瓷(cí)

25、耻(chǐ) 识(zhì) 矣(yǐ) 岂(qǐ)

26、舅(jiù) 斩(zhǎn) 凯(kǎi) 葛(gě) 浒(hǔ) 传(zhuàn) 着(zhuó) 鲁(lǔ) 煞(shà) 寇(kòu) 贾(jiǎ) 卷(juàn) 刊(kān) 琐(suǒ) 栩(xǔ) 呻(shēn) 某(mǒu)

27、喻(yù) 差(chāi) 瘾(yǐn) 奔(bèn) 籍(jí) 饥(jī) 偿(cháng) 甸(diàn) 馈(kuì) 磁(cí) 委(wěi) 酵(jiào) 皎(jiǎo) 鉴(jiàn) 沥(lì)

五下(共214字)

1、昼(zhòu) 耘(yún) 供(gòng) 稚(zhì) 漪(yī)

2、蚱(zha) 晃(huǎng) 啃(kěn) 樱(yīng) 蚌(bàng) 割(gē) 嘟(dū) 倭(wō) 拴(shuān) 啰(luo) 逛(guàng)

3、徘(pái) 徊(huí) 渺(miǎo) 篝(gōu) 萌(méng) 澄(chéng) 澈(chè) 旖(yǐ) 旎(nǐ) 瑞(ruì) 莱(lái) 垠(yín) 顷(qǐng) 峨(é) 燕(yān) 缀(zhuì)

4、葬(zàng) 腮(sāi) 虬(qiú) 玷(diàn) 郑(zhèng) 秉(bǐng) 飕(sōu) 码(mǎ) 撩(liáo) 绢(juàn) 侨(qiáo) 眷(juàn)

5、瑜(yú) 忌(jì) 督(dū) 幔(màn) 寨(zhài) 擂(lèi) 呐(nà) 弩(nǔ) 丞(chéng)

6、倚(yǐ) 箸(zhù) 碟(dié) 斤(jīn) 俺(ǎn) 绰(chāo) 杖(zhàng) 擒(qín) 勿(wù) 肋(lèi) 踉(liáng) 跄(qiàng) 呵(ā) 胯(kuà) 霹(pī) 雳(lì) 咆(páo) 哮(xiào) 锤(chuí) 泊(pó)

7、芝(zhī) 遂(suì) 迸(bèng) 涧(jiàn) 獐(zhāng) 猕(mí) 猿(yuán) 耶(yē) 挈(qiè) 瞑(míng) 窍(qiào) 楷(kǎi) 镌(juān) 挠(náo) 劣(liè) 呵(a)

8、恰(qià) 屉(tì) 嫣(yān) 讳(huì) 晦(huì) 墩(dūn) 钗(chāi) 敞(chǎng) 雯(wén) 袭(xí) 喇(lā)

9、仞(rèn) 岳(yuè) 蓟(jì) 涕(tì) 裳(cháng) 襄(xiāng)

10、彭(péng) 拟(nǐ) 谋(móu) 赴(fù) 殊(shū) 踌(chóu) 躇(chú) 黯(àn) 革(gé)

11、沃(wò) 匪(fěi) 绷(bēng) 衷(zhōng) 堪(kān)

12、筹(chóu) 矜(jīn) 俘(fú) 镯(zhuó) 吓(hè) 裆(dāng) 企(qǐ) 彼(bǐ) 褂(guà) 坞(wù)

13、嘎(gǎ) 绊(bàn) 揪(jiū) 扳(bān) 腕(wàn) 铸(zhù) 颧(quán) 疤(bā) 监(jiàn) 侄(zhí) 痰(tán) 揩(kāi)

14、浆(jiāng) 傅(fù) 袱(fu) 蘸(zhàn) 馅(xiàn) 诈(zhà) 怔(zhēng)

15、吾(wú) 弗(fú) 夫(fú)

16、策(cè) 荐(jiàn)

17、肆(sì) 桅(wéi) 撕(sī) 唬(hǔ) 龇(zī) 咧(liě) 瞄(miáo)

18、尼(ní) 艄(shāo) 翘(qiào) 姆(mǔ) 祷(dǎo) 雇(gù) 哗(huá)

19、毡(zhān) 犊(dú) 眺(tiào) 膘(biāo) 驰(chí) 爵(jué) 噜(lu) 吆(yāo) 哞(mōu) 畜(chù)

20、译(yì) 愧(kuì) 熠(yì) 遐(xiá) 黏(nián) 刃(rèn) 埃(āi) 滥(làn) 淤(yū) 湛(zhàn)

21、诣(yì) 禽(qín)

22、拇(mǔ) 弦(xián) 揿(qìn) 搔(sāo) 窈(yǎo) 窕(tiǎo) 秽(huì) 轧(zhá) 拧(nǐng) 纽(niǔ) 仓(cāng) 薄(bó) 庸(yōng) 憎(zēng)

23、胚(pēi) 祸(huò) 患(huàn) 赋(fù) 痴(chī) 绞(jiǎo) 嘿(hēi) 伊(yī) 娜(nà) 窘(ji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