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大有讲究,什么时间贴,怎么贴?弄错了不吉利
咱们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过一代一代人的传承,现如今已经丢失了很多,但还有一些也得到了保留。比如过年这个传统,虽然很多人说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的在大年三十之前赶回家过年。
春节,被称为“百节之首”,在人们的心中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而对于春节的习俗其实也有很多,比如放爆竹、压岁钱、守岁等等。这其中有一项亘古不变的习俗便是贴春联,虽说只是一项小小的举动,但却代表着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美好的期盼。对于贴春联,也有许多习俗,大家知道什么是时候贴春联最合适吗?又有哪些禁忌呢?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春联由来传说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两位守山的神人,他们两个巨大无比,威力无人能及,专门捉拿魑魅魍魉,所以鬼怪都畏惧两人。
后来,黄帝将两人的画像刻在桃木上,用来镇鬼怪,而天下百姓也纷纷效仿,这便是最早的春联形式。
后来到了五代时期,一位皇帝在桃符上写了两句吉祥话,寓意万事如意,这才开始有了春联写字的习俗。宋代发明造纸术,人们才开始不用桃符制作春联,而改作在纸上写字做春联。
春联怎么贴?1.张贴时间从春联的叫法来看,古代人们是选在“立春”这天进行张贴春联的。但是已经日积月累的流传,贴春联的时间也有了变动。一般在老家,人们都是大年三十这一天进行张贴春联,而有一些地区则是选择在腊月二十九的下午,和大年三十的上午进行张贴,他们认为大年三十中午之前必须要贴好春联,过了中午如果还没贴春联,那么则是不好的寓意。一些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则会在回老家之前进行张贴,这个倒是没有特别个规定。
但今年有所不同,今年的腊月二十九正好赶上“大寒”节气,人们认为这一天是不可以贴春联的,所以今年贴春联的时间就可以往前挪一天,也就是腊月二十八,以及大年三十这两天时间。
2、单数吉利还是双数吉利?按照习惯来说,咱们所见的春联都是单数的,一般是五个字或者七个字。其实这与咱们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在古代诗词中,每句诗词基本上都是单数的字数,而咱们常见的春联内容,其实也是异曲同工。
3、上下联勿贴错上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声调的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声调的一二声结尾。贴春联时以春联中间的横幅为中心,上联一般在左边,下联在右边,有的地方也会反过来,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还有的地区会根据大门的方向来贴,如果房子是坐北朝南的话,那么大门就是面向南方,上联就要贴在东边,下联则要贴在西边。
4、福字不能乱贴除了贴春联还要贴“福”字,这些年来很多年轻人开始搞不懂,福字什么时候倒着贴,什么时候正着贴。大门外面的“福”字,有“开门迎福”“出门见福”是寓意,所以要正着贴。
而屋子里面的福字则是要倒着贴的,寓意着福到家了,福已经到了,这里面的“倒”就通“到”的意思,所以就要倒着贴。
而家里面的水盆、水缸等等一些小地方,如果要贴小福字的话,也可以倒着贴,寓意着福气“随处可到”的意思。
5、门神不能贴反贴门神要注意一下,两个门神的脸是相对着的,千万不能贴反了。农村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双开门,一扇门贴一张门神即可。而城市的楼房大部分都是单开门,所以现在很多城市的人也不再选择贴门神了,只简简单单贴个春联即可。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贴春联的由来,以及五个小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大家贴春联有所帮助。另外,对于家里这一年有意外发生,比如有老人去世的家庭来说,春联就不能选择大红色的了,而是要选择紫色的春联。
去集市上买春联的时候,和人家一说这个情况,卖春联的人自然也懂。另外,贴好的春联不能擅自撕下来或者扒下来,哪怕被风吹得不像样了,也只能等它自己自然脱落,千万不能人工去破坏。
除了这些以外,大家还有什么关于贴春联的习俗吗?欢迎在评论区补充哦!
“贴门神”有这些讲究,你都做对了吗?
古代,很多事物都被认定有“神”存在。当时的“五祀”,祭祀的分别是户神、灶神、土神(中溜)、门神、行神(出门五路)。
门主出入,地位更不一般。
周代的时候就出现了“祀门”的活动,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典礼。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要对门神加以礼敬。
门神,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丰富变化。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
最早的门神是神荼和郁垒。
传说东海之中有神山,叫“度朔山”,山上有一棵盘曲三千里的大桃树。在枝干延伸出去的最东北处,有一座“鬼门”,是众鬼出入的门户,由郁垒守卫。西南方的门叫“神门”,由神荼守卫,防止邪神入山偷桃。
两位门神皆以桃木为武器材料,各有十名壮士协助,战无不胜、威名远扬,所有邪神恶鬼见了他们都闻风而逃。
后来,人们为祈求平安,就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首,这就是“悬桃符”,桃符每年更换一次。
相传五代时期,后蜀的君主孟昶(chǎng),在两个桃木片上书写吉祥话,挂在宫门口为人们祈福,传至民间,就有了春节对联。
元代以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普及性最强的武门神为秦叔宝、尉迟恭。
两位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在战场上立下大功,是真实的人物。从人变成“门神”,源于《西游记》和《隋唐演义》两部小说。
据称,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登基称帝以后,夜间常做噩梦,心中害怕,受不住折磨,就让元帅秦琼(字叔宝)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在宫门两旁,果然无事。
久而久之,太宗睡眠是好了,但两位大将日夜辛劳,身体吃不消。太宗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用来震慑妖魔鬼怪,还真的“邪祟全消”。
如今,很多地方将门神分为三类:武门神、文官门神、祈福门神。
武门神即武官形象,上文提到的皆为武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
文官门神有魏征、包公和文天祥等,而以天官居多。天官为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之首,又称“赐福天官”。
祈福门神与多子多福、福寿延年有关,与文官门神合称“文门神”。民间以天官为福神,时与禄、寿二仙并列,即所谓福禄寿三仙也。
文门神大多贴于正堂屋及厢房门上,以别于大门上驱鬼镇妖的武门神,而含有迎福进财之意。
贴门神的习俗流传至今,还有许多讲究。
别墅院落、农家宅院、商户大门……每家每户按照自己的需求,贴上武门神、天官门神、祈福门神,或驱邪保平安,或助功利、获吉祥等。
张贴时,左右大门各贴上一张,以对脸相视为正确的传统贴法,表示同心协力的意思。正脸的门神可参考手中兵器,一般是两人各持兵器在左右两边,兵器对着门中间。
门神不能贴反,按民间说法“贴错门神”,有可能让接下来的一年诸事“左右为难”。
贴门神的最佳时间是大年三十日落后,年夜饭之前,而且是全家人到齐之后贴。据传闻,门神贴上就视为“即刻到岗”,贴好门神之后进门的,有可能当做来路不明者,影响来年发展。
当前,多数城市公寓都是单门,一般就在中间贴一个“福”字,足够宽的单门,也可以左右贴上门神。不然,门神像太大、太小,都不合适。
图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