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活到80岁的老人总算和100岁父母见面了,看着泪目
期盼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更多家庭团聚,免受相思之苦。
迟,总算见到也是圆满
老奶奶害怕老爷爷走,一直喊
刚看一个视频,哭了一个下午,主人公叫王桐华是湖南宁乡人80岁的高龄了,总算找到自己的父母,去台湾看望他们,这时候二老已经是耄耋老人都快100岁了,老奶奶天天喊老头子不要睡着,我们桐华还没来,爸爸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已经忘记所有事情,但是没有忘记这个儿子名字
当一声“爸爸,妈妈我来看你们”我的泪水止不住流,这迟来的团聚也算完美,总算都遇上了。
80岁儿子跟100岁爸爸团聚了
爸爸妈妈由于历史原因49年离开祖国,去了台湾,不得已丢下年幼的大儿子王桐华5岁和她妹妹3岁,这一别就是70多年,互相时时牵挂,可是还是历史原因一直没有相见。
爸爸年轻时证件,当时是国民党伞兵
这个80岁老人,一生命运多坎坷,妹妹23岁的时候生病去世,死在他的怀里,一直念叨着想见爸爸,妈妈
他自己由于从小在叔叔家长大,家里也穷,娶不上媳妇,就上门入赘女方家,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儿女,现在就他和媳妇2个孤寡老人。
虽然老人活得这么不易,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父母,特别豁达
希望世界和平永无战争
妈妈说不要怪我,那个时候战争年代,没有办法带走你们,好心酸,希望世界永无战争,不要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两位老人,给大儿子王桐华留了遗嘱,可是这位可怜老人放弃了,他在台湾陪伴老人数天,领走时候说,儿未能养侍奉尽孝,这些积蓄留着父母百年养老用,多么高风亮节,虽然自己也贫穷。
虽然是迟来亲情,最终以团聚画上了圆满句号。也为老人这一生坎坷经历流泪。希望世界永和平,无战争,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母亲怀抱,不要再妻离子散。
98岁台湾老兵苦寻大陆儿子,妻子:老头,把眼睛睁开,要活100岁
2019年年初,在我国台湾省新北市的“佳和护理之家”养老院中,一位正吸着氧气的98岁老奶奶对身边神志不清的丈夫说:
“老头,老头,把眼睛睁开,要活100岁,要活100岁……”
图丨刘咏梅喊丈夫王道璜
其实,这已经不是老奶奶第一次这样对丈夫说了,她之所以一直鼓励丈夫活到100岁,是因为她想和丈夫再次见到远在大陆的79岁苦命儿子。
这对年近百岁的夫妻是台湾老兵,他们自1949年来到台湾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大陆,此时他们的身体非常虚弱,唯一的念想就是湖南故乡的大儿子。
那这对台湾老兵夫妻能够实现愿望吗?大家好,我是学史知今,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台湾老兵寻亲的故事——王桐华你在哪里?
这位已经神志不清的老人名叫王道璜,1921年出生于湖南宁乡,本来他可以一直在那里幸福的生活,然而当时间来到1935年时,刚刚14岁的他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随后,王道璜就成了一名士兵,他在8年抗战的硝烟与战火中不断成长,后来更是进入了堪称精锐的伞兵部队。
图丨王道璜年轻时的照片
在这个过程中,王道璜也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和他同岁的刘咏梅,两人结为夫妻后,刘咏梅为他生下了大儿子和二女儿。
然而,由于战争的需要,这两个孩子一出生就被送回到湖南老家,由王道璜的母亲代为抚养,在这期间王道璜只在1945年回家看过一次孩子。
而孩子的母亲刘咏梅也只在1948年,回家陪伴大儿子王桐华和二女儿仅仅10天时间,但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刘咏梅在离开时想把2个孩子带走,这样他们一家就能团聚了。
可孩子的奶奶却担心外面危险,想要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给家族留下血脉,最终没有同意儿媳妇带走孩子的请求。
就这样,刘咏梅带着遗憾回到了丈夫身边,可谁也没想到,这次分别竟然导致他们几十年没有再见面。
图丨刘咏梅和王道璜
1949年4月,王道璜被迫跟随伞兵总队搜索营从厦门乘船前往台湾,跟他一起走的,还有他的妻子刘咏梅,当时刘咏梅正怀着9个月的身孕。
来到台湾不久,刘咏梅就生下了一个男孩,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刘咏梅异常难过,因为她还思念着远在大陆的儿女,他们夫妻的生活也十分艰难。
不过,和他们夫妻相比,留在大陆的王桐华和妹妹生活得却更加艰难,在王道璜夫妻来到台湾半年后,王桐华的奶奶就病逝了。
奶奶的病逝,让这对年幼的兄妹无所适从,父母远在台湾,生死未卜,最亲近的奶奶又离开了他俩,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王桐华的叔叔和婶婶见此二话没说就收养了王桐华兄妹,可叔叔和婶婶也有自己的家,生活得也很艰难,所以王桐华兄妹的童年生活过得相当不容易。
图丨王桐华
可当王桐华兄妹刚刚长大不久,磨难却再次降临到这对兄妹身上,那是1965年,23岁的妹妹突然患上重病,最终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王桐华。
王桐华说,妹妹离开时,就躺在他的怀里,妹妹最后的愿望,就是想再见见亲生父母,可这个愿望在当时却遥不可及。
妹妹走后,王桐华更加的孤单了,在无数个孤独的深夜,王桐华都望着星空思索,父母还活着吗?他们生活得好吗?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我?可这一切注定没有答案。
而且,王桐华由于家里贫困,长大后根本没有钱娶媳妇,最终只能选择当上门女婿,可妻子一直没有为他生下一儿半女,王桐华的后半生只有妻子一个人陪伴。
此时,被困在台湾的王道璜和刘咏梅也在思念着王桐华兄妹,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苦命女儿已经去世了,他们还在憧憬着将来相见的那一天。
图丨刘咏梅
刘咏梅后来回忆说,她天天数着日子过,每到王桐华兄妹生日的那天,她就哭着望向对岸,她不知道两个孩子是否成家,也不知道两个孩子生活得怎么样。
虽然,王道璜和刘咏梅来到台湾后,又先后生下了2个儿子和2个女儿,但他俩却始终忘不了远在大陆的王桐华兄妹,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连一封书信都寄不出去,一切遥遥无期。
终于,当时间来到1980年时,王道璜成功寄出了一封信,那封信从台湾转到香港,最终邮到了王桐华手中。
收到父母的来信后,王桐华非常激动,虽然时间过去了31年,但父母还没有忘记他,王桐华连忙根据信中的提示,给父母写了回信。
当这封信辗转邮到王道璜和刘咏梅手中时,这对夫妻激动得大哭起来,他俩终于联系上了远在大陆的孩子,可他俩也因此得知二女儿已在15年前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最痛苦的。
图丨王桐华
此时,这对夫妻最想做的就是见到大儿子王桐华,可这在当时根本办不到,万幸他们可以通过写信寄托彼此的思念。
就这样,又过了9年,当时间来到1989年秋天时,他们终于迎来了相见的机会,王桐华知道后,立即孤身乘坐火车前往深圳,随后又来到香港,并辗转找到一直帮着寄信的父亲朋友。
王桐华在父亲朋友那里住了一晚后,王道璜和刘咏梅也来了,一家三口终于在香港聚在了一起,此时他们已经40多年未见,王桐华49岁,父母均已68岁。
母亲刘咏梅见到儿子王桐华后,紧紧地把王桐华搂在怀中痛哭起来,她有太多的话想要对儿子说,40年的思念太不容易了。
随后的几天,王桐华和父母一直在一起,他们有说不完的话,虽然王桐华已经49岁了,但在父母看来,王桐华依旧是当年那个小孩子。
图丨王桐华
为了弥补遗憾,父母还带着王桐华到香港海洋公园里游玩,王桐华幸福得就像个小孩子,那几天是王桐华最开心的日子。
然而,相聚总是短暂的,由于各方面原因,几天之后他们又再次分别,王桐华回到湖南家乡陪伴自己的妻子,父母也返回了台湾。
临别前,父母特意交给王桐华1000美元,虽然父母知道金钱弥补不了对王桐华的亏欠,但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此后,王桐华和父母的通信更加频繁,那湾浅浅的海峡根本阻断不了亲情,他们通过信件讲述着彼此的生活,叮嘱着对方要注意身体。
可这样的日子仅过了五六年,当时间来到1995年左右时,他们的通信突然毫无征兆地中断了,此后的几年时间里,王桐华拼命想联系上父母,但始终都没有成功。
图丨王桐华(左一)在2019年飞往台湾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王桐华的心中慢慢产生了不祥的预感,他猜测父母年事已高,或许已经去世了,这才无法联系上。
不过,在王桐华心中,一直坚定着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去看看父母,哪怕去给父母扫扫墓,也能缓解自己的思念之情。
而王道璜和刘咏梅也在想尽办法联系王桐华,不过同样没有联系上,此时他俩虽然可以回大陆探亲,但两人的身体太过虚弱,根本经不起这种折腾。
几年之后,他俩年龄越来越大,无力照顾自己,最终只能把房子卖掉,搬进“佳和护理之家”养老院生活。
图丨2013年王道璜立下的遗嘱
然而,王道璜和刘咏梅始终没有忘记王桐华,2013年,92岁的王道璜立下遗嘱委托书,上面写着,遗产要留给大儿子王桐华一份。
可王桐华到底在哪里?人的岁数越大,就越想见亲人,后来即使王道璜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导致记忆严重衰退,但他唯一能记住的就是王桐华的名字。
2019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98岁的王道璜和刘咏梅终于联系上了王桐华,此时王桐华已经79岁,当王桐华和父母视频时,双方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图丨父母和王桐华视频
看着用氧气维持呼吸的父母,王桐华知道自己必须要立即动身去台湾,否则将终身遗憾,2019年1月18日,在湖南宁乡当地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王桐华登上了前往台湾的飞机。
这是王桐华第一次坐飞机,虽然有些许的恐惧,但一想到能见父母,王桐华就再也不害怕了,他还贴心地为父母准备了蜂蜜、红枣等特产作为礼物。
飞机降落后,王桐华的亲妹妹王枋华亲自到机场迎接,这是他们两兄妹第一次相见,此时距离他们的父母来到台湾,已经足足过去了70年。
图丨王桐华和王枋华
随后,王桐华就跟随妹妹来到了养老院,此时父亲王道璜的神智非常不清晰,也基本上不能动弹或说话,但王道璜看到儿子后,却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此时,刘咏梅非常清醒,她哭着抚摸着王桐华的手说:“让妈妈看看你,这么多年我做梦都哭,我哭我大陆那个女儿,连她的脸都没看到,那个女儿就没了,父母挂念子女路长呢……”
看到母亲哭得非常伤心,王桐华连忙安慰母亲,说不怪妈妈,那个年代没有办法,不能带太多人……
随后,母亲刘咏梅就掏出一小盒药膏交给王桐华,并嘱咐儿子,这个东西不要拿给别人,万一不舒服,留着自己擦,没有父母在身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可以说,无论儿子多大,在母亲心中,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王桐华见此连忙收好药膏,并答应母亲,一定听妈妈的话。
图丨王桐华父母所在的养老院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王桐华一直陪在父母身边,他在临走前,主动放弃了父母计划留给他的遗产,王桐华说:
“儿未能侍奉尽孝,这些积蓄留待父母养老百年所用。”
其实,对于几乎一生孤单的王桐华来讲,能与父母相见,比什么都重要,钱财又算得了什么,血脉亲情是无价的。
王桐华是不幸的,因为这么多年,他没有与父母团聚,也没有享受到父母的关怀;王桐华又是幸运的,因为将近80岁了,父母还健在。
图丨王桐华、王枋华和父母合影
王桐华一家发生的故事,是无数台湾老兵的缩影,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多长时间的分别,都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两岸同胞流淌着一样的鲜血!
文/学史知今
4年前,台湾98岁老兵与湖南79岁长子团聚,老兵分遗产,儿子拒绝
2018年,位于台湾新北市的一家某安养院。
“真想再看看自己在大陆的儿子,真想再看看祖国的样子。”一位虚弱的老人躺在床上,说完这句话不自觉地抬起手擦了一把眼角泛出的泪光。
虽然老人尽力掩饰自己内心对儿子、对祖国的相思之情,但是,在场的人依然能够看出老人内心的真挚情感。
这一幕,无不令人动容。
“30年了,整整30年了,桐华,你知道吗,这些年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你,你是我全部活着的动力。”片刻宁静过后,老人如此说到。
紧接着,老人情绪渐渐平缓并开始讲述自己与长子王桐华的故事和他的早年遭遇,老人名叫王道璜,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湖南汉子,出生于1921年的他,目睹了那个时代国民党军阀的种种暴行。
战争年代,谁也无法独善其身,14岁那年,王道璜被国民党“抓壮丁”送进了军营,军旅生涯虽然艰苦可是至少能混个温饱,相比于其他家中的兄弟姐妹,还可以减轻家中生活负担,在他看来,自己已经算是解脱了。
就这样,王道璜跟随部队参与了抗日战争和之后的解放战争,岁月磨炼了他的意志但也侵蚀了他的面庞,当年那个被强行抓来当兵的小个子“娃娃兵”,如今已成为国军某直属搜索营的精英卫士。
在休假期间,王道璜回家结婚生子,一双可爱的子女由母亲代为抚养,稳定了家庭后又奔赴战场去了——纵然与解放军的战争已经使得国民党疲于应付。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在军事上,随着各条战线节节败退,国民党完全失去了战争开始时的那种锐利攻势,这对于坐镇南京全盘调度的蒋介石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蒋介石在北方失去了数百万精锐和大量技术装备不说,还折损了许多自北伐战争以来的嫡系将领,此刻,他犹如一个输急眼的赌徒,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力挽狂澜。
殊不知,国民党军队在前线低落的士气比他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到了1949年,蒋介石眼看大势已去于是下达了部队悉数前往台湾的指示。王道璜所在的部队自然也是得到了这道命令的,当时,王道璜的第一反应是应当立刻将湖南老家的妻子刘咏兰和子女接来一起去台湾。
“对,事不宜迟,咏兰,我们一起带着孩子们去台湾吧!”王道璜回到老家后便开门见山与妻子商议说。
“我和孩子倒是没啥问题,只是母亲那......”刘咏兰显得有些犹豫了,慢吞吞地继续说:“母亲并不希望我们去台湾,更甭提同意孩子们了,道璜,这可咋办呀?”
在明白了妻子刘咏兰和母亲的意思后,王道璜倒是挺乐观的,在他看来,其实此次去台湾实属权宜之计,或许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平安回湖南与母亲团聚。在这种情况下,王道璜也只能服从母亲的安排,将子女托付给后者带着妻子刘咏兰踏上了前往台湾的轮船。
不得不说,国军上面的宣传攻势是挺成功的,当时,绝大多数赴台官兵都始终坚信在得到了美国人的支持后,蒋介石将重振旗鼓,用不了几个月自己就会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老家过上和平生活。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至少形势的发展超出了王道璜和他战友们的预计。60万人的部队先后跟随蒋介石和一众国民党达官显贵踏上了宝岛台湾。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原本在电台广播里被国民党大肆渲染的“数月便可反攻大陆”的言论似乎被搁置了,取而代之的是官方的静默,这可急坏了王道璜和其他持有想法的下层士兵们。
王道璜之所以会着急,也是考虑到自己的长子王桐华当时年幼,1949年晚些时候又传来母亲病逝的噩耗,如此一来,自己的一双儿女生活都成了问题,加上他和妻子两人当年匆匆与之分别,王道璜生怕子女对父母印象不深,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奶奶去世后,王桐华和妹妹相依为命,在他们内心深处,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可是无依无靠的他们能去哪里呢?好在叔叔见他们二人实在可怜,便将其带回家中继续抚养。
虽然在叔叔家吃住不愁,日子也过得有模有样,可是。在兄妹二人心中始终有一个疑问:父母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与自己团聚呢?
从1949年到1965年,哥哥王桐华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妹妹——正如当年母亲刘咏兰分别时嘱咐的那样。可是,1965年一场意外让王桐华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一年,妹妹突然病重离世。
妹妹走后,哥哥王桐华孤身一人,他觉得自己对母亲对妹妹都有所亏欠,所以,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王桐华都处在深深的自责中难以自拔。
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妹妹在临别之际拉着他的手,告诉哥哥无论如何一定要和父母相认,一定要代替自己向他们问好……王桐华强忍泪水,埋葬了妹妹的遗骸,父母早年赴台,奶奶和妹妹先后离世,这种事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难以接受的。
当然,王桐华也尝试过通过各种渠道与台湾的父母联系,由于当时交通通讯方式实在落后,加上政治因素的干扰,王桐华根本没办法获得哪怕一丁点父母的消息,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静静等待,等待局势有所改变。
而在大海的另一边,王道璜和妻子刘咏兰也怀着同样急切的心情注视着两岸关系的进展,可是失望接踵而至,台湾不顾人们反对一次又一次发布海峡禁令,这让王道璜夫妇二人的心情跌倒了谷底。
眼看没有更好的办法,王道璜与刘咏兰只得先安定下来再考虑以后的事情,当时,刘咏兰已经怀孕而且身体虚弱,不能没有人照顾,王道璜虽然心急如焚却也只能安慰自己要把自己的爱赋予给这个尚未降生的小生命上。
以后的数年时间里,刘咏兰又给王道璜带来了几个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羡煞旁人。可是,在王道璜夫妻二人心中一直对自己远在大陆的长子王桐华充满了思念之情。
转眼间,时间来到1980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让本来已经绝望的王道璜夫妻二人再次看到了希望。原来,一位在香港九龙的朋友帮助王道璜给自己的老家寄去了一封信,这一次,王道璜的努力收获了回报。
之前由于政治和通讯因素,王道璜所有的书信都被当局搁置,这一次,他的书信恰巧被寄到了长子王桐华工作的邮局,无巧不成书,这简直让王桐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他一字一句读完了这封信的内容,并看到了来自父母的合照后他才缓过神来。
“太好了,太好了!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消息了!”王桐华激动地大喊一声。
即使照片早已泛黄,父母的脸上多了许多皱纹,可是依然让王桐华看到了一家人团聚的希望。他立刻拿起纸笔,写了一封回信转寄给了远在台湾的父母,告诉他们奶奶和妹妹离世的消息并向他们报了平安。
不久之后,王道璜夫妻收到了来自长子的回信,这一刻,他们欣喜不已但也对妹妹离世的消息心痛不已,二人一致认为是自己的失职导致了女儿的早逝,不过至少长子活的好好的,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1987年,台湾当局放宽了条件限制,允许赴台官兵返回大陆探亲。消息一出,无不令人兴奋,可是考虑到王道璜的身份特殊,所以他返回大陆的难度相对较大。
两年后,王道璜与妻子刘咏兰被安排在香港与长子王桐华见面。双方一见面便紧紧相拥,刘咏兰则在一边哭成了泪人,这一刻这个破碎的家庭终于迎来了团圆之时,而这一等,就是整整40年。
在香港逗留的7天时间成为了王道璜夫妻二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他们极尽所能地弥补这40年来对儿子的亏欠,对于王桐华而言,这同样是令他此生难以忘怀的一周。分别后,双方继续以书信沟通联系。
本以为两岸关系稳定后就能回到湖南的王道璜夫妻二人没想到,几年后情况再次发生了变化,他们与长子王桐华的微弱联系再次被切断,虽然双方尝试各种手段,却依然没能成功,时间仿佛倒退了一般,让这个家庭再次陷入断联之中。
殊不知,这一次断联又是30年。
“或许他们已经离世了吧,或许父母已经年迈,身体已经不允许他们拿起纸笔了……”老人王桐华脑海里不停地重复着这些想法,直到他遇到一个名为王清萍的人,情况才发生了改变。
王清萍此前从事赴台老兵与内地亲属联系的工作,当他四下打听得到了王道璜老人的情况后,立刻与王桐华取得联系,这才使得后者得知父母健在的消息,在他的安排下,2018年,王桐华终于从湖南飞往台湾与病床上的父母再次相见。
此时的王道璜已经98岁高龄,而王桐华也年过79岁,尽管自己已卧病在床,但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王道璜对于这样的结局已经很是满意,于是,为了再一次弥补儿子,他要求把自己的遗产分给王桐华时却出乎意料被后者婉拒,作为一生中没见过几次面的儿子,他希望父母能够利用好这笔钱好好照顾自己和弟弟妹妹们。
98岁台湾老兵苦寻大陆儿子,妻子:老头,把眼睛睁开,要活100岁
2019年年初,在我国台湾省新北市的“佳和护理之家”养老院中,一位正吸着氧气的98岁老奶奶对身边神志不清的丈夫说:
“老头,老头,把眼睛睁开,要活100岁,要活100岁……”
图丨刘咏梅喊丈夫王道璜
其实,这已经不是老奶奶第一次这样对丈夫说了,她之所以一直鼓励丈夫活到100岁,是因为她想和丈夫再次见到远在大陆的79岁苦命儿子。
这对年近百岁的夫妻是台湾老兵,他们自1949年来到台湾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大陆,此时他们的身体非常虚弱,唯一的念想就是湖南故乡的大儿子。
那这对台湾老兵夫妻能够实现愿望吗?大家好,我是学史知今,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台湾老兵寻亲的故事——王桐华你在哪里?
这位已经神志不清的老人名叫王道璜,1921年出生于湖南宁乡,本来他可以一直在那里幸福的生活,然而当时间来到1935年时,刚刚14岁的他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随后,王道璜就成了一名士兵,他在8年抗战的硝烟与战火中不断成长,后来更是进入了堪称精锐的伞兵部队。
图丨王道璜年轻时的照片
在这个过程中,王道璜也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和他同岁的刘咏梅,两人结为夫妻后,刘咏梅为他生下了大儿子和二女儿。
然而,由于战争的需要,这两个孩子一出生就被送回到湖南老家,由王道璜的母亲代为抚养,在这期间王道璜只在1945年回家看过一次孩子。
而孩子的母亲刘咏梅也只在1948年,回家陪伴大儿子王桐华和二女儿仅仅10天时间,但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刘咏梅在离开时想把2个孩子带走,这样他们一家就能团聚了。
可孩子的奶奶却担心外面危险,想要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给家族留下血脉,最终没有同意儿媳妇带走孩子的请求。
就这样,刘咏梅带着遗憾回到了丈夫身边,可谁也没想到,这次分别竟然导致他们几十年没有再见面。
图丨刘咏梅和王道璜
1949年4月,王道璜被迫跟随伞兵总队搜索营从厦门乘船前往台湾,跟他一起走的,还有他的妻子刘咏梅,当时刘咏梅正怀着9个月的身孕。
来到台湾不久,刘咏梅就生下了一个男孩,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刘咏梅异常难过,因为她还思念着远在大陆的儿女,他们夫妻的生活也十分艰难。
不过,和他们夫妻相比,留在大陆的王桐华和妹妹生活得却更加艰难,在王道璜夫妻来到台湾半年后,王桐华的奶奶就病逝了。
奶奶的病逝,让这对年幼的兄妹无所适从,父母远在台湾,生死未卜,最亲近的奶奶又离开了他俩,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王桐华的叔叔和婶婶见此二话没说就收养了王桐华兄妹,可叔叔和婶婶也有自己的家,生活得也很艰难,所以王桐华兄妹的童年生活过得相当不容易。
图丨王桐华
可当王桐华兄妹刚刚长大不久,磨难却再次降临到这对兄妹身上,那是1965年,23岁的妹妹突然患上重病,最终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王桐华。
王桐华说,妹妹离开时,就躺在他的怀里,妹妹最后的愿望,就是想再见见亲生父母,可这个愿望在当时却遥不可及。
妹妹走后,王桐华更加的孤单了,在无数个孤独的深夜,王桐华都望着星空思索,父母还活着吗?他们生活得好吗?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我?可这一切注定没有答案。
而且,王桐华由于家里贫困,长大后根本没有钱娶媳妇,最终只能选择当上门女婿,可妻子一直没有为他生下一儿半女,王桐华的后半生只有妻子一个人陪伴。
此时,被困在台湾的王道璜和刘咏梅也在思念着王桐华兄妹,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苦命女儿已经去世了,他们还在憧憬着将来相见的那一天。
图丨刘咏梅
刘咏梅后来回忆说,她天天数着日子过,每到王桐华兄妹生日的那天,她就哭着望向对岸,她不知道两个孩子是否成家,也不知道两个孩子生活得怎么样。
虽然,王道璜和刘咏梅来到台湾后,又先后生下了2个儿子和2个女儿,但他俩却始终忘不了远在大陆的王桐华兄妹,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连一封书信都寄不出去,一切遥遥无期。
终于,当时间来到1980年时,王道璜成功寄出了一封信,那封信从台湾转到香港,最终邮到了王桐华手中。
收到父母的来信后,王桐华非常激动,虽然时间过去了31年,但父母还没有忘记他,王桐华连忙根据信中的提示,给父母写了回信。
当这封信辗转邮到王道璜和刘咏梅手中时,这对夫妻激动得大哭起来,他俩终于联系上了远在大陆的孩子,可他俩也因此得知二女儿已在15年前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最痛苦的。
图丨王桐华
此时,这对夫妻最想做的就是见到大儿子王桐华,可这在当时根本办不到,万幸他们可以通过写信寄托彼此的思念。
就这样,又过了9年,当时间来到1989年秋天时,他们终于迎来了相见的机会,王桐华知道后,立即孤身乘坐火车前往深圳,随后又来到香港,并辗转找到一直帮着寄信的父亲朋友。
王桐华在父亲朋友那里住了一晚后,王道璜和刘咏梅也来了,一家三口终于在香港聚在了一起,此时他们已经40多年未见,王桐华49岁,父母均已68岁。
母亲刘咏梅见到儿子王桐华后,紧紧地把王桐华搂在怀中痛哭起来,她有太多的话想要对儿子说,40年的思念太不容易了。
随后的几天,王桐华和父母一直在一起,他们有说不完的话,虽然王桐华已经49岁了,但在父母看来,王桐华依旧是当年那个小孩子。
图丨王桐华
为了弥补遗憾,父母还带着王桐华到香港海洋公园里游玩,王桐华幸福得就像个小孩子,那几天是王桐华最开心的日子。
然而,相聚总是短暂的,由于各方面原因,几天之后他们又再次分别,王桐华回到湖南家乡陪伴自己的妻子,父母也返回了台湾。
临别前,父母特意交给王桐华1000美元,虽然父母知道金钱弥补不了对王桐华的亏欠,但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此后,王桐华和父母的通信更加频繁,那湾浅浅的海峡根本阻断不了亲情,他们通过信件讲述着彼此的生活,叮嘱着对方要注意身体。
可这样的日子仅过了五六年,当时间来到1995年左右时,他们的通信突然毫无征兆地中断了,此后的几年时间里,王桐华拼命想联系上父母,但始终都没有成功。
图丨王桐华(左一)在2019年飞往台湾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王桐华的心中慢慢产生了不祥的预感,他猜测父母年事已高,或许已经去世了,这才无法联系上。
不过,在王桐华心中,一直坚定着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去看看父母,哪怕去给父母扫扫墓,也能缓解自己的思念之情。
而王道璜和刘咏梅也在想尽办法联系王桐华,不过同样没有联系上,此时他俩虽然可以回大陆探亲,但两人的身体太过虚弱,根本经不起这种折腾。
几年之后,他俩年龄越来越大,无力照顾自己,最终只能把房子卖掉,搬进“佳和护理之家”养老院生活。
图丨2013年王道璜立下的遗嘱
然而,王道璜和刘咏梅始终没有忘记王桐华,2013年,92岁的王道璜立下遗嘱委托书,上面写着,遗产要留给大儿子王桐华一份。
可王桐华到底在哪里?人的岁数越大,就越想见亲人,后来即使王道璜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导致记忆严重衰退,但他唯一能记住的就是王桐华的名字。
2019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98岁的王道璜和刘咏梅终于联系上了王桐华,此时王桐华已经79岁,当王桐华和父母视频时,双方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图丨父母和王桐华视频
看着用氧气维持呼吸的父母,王桐华知道自己必须要立即动身去台湾,否则将终身遗憾,2019年1月18日,在湖南宁乡当地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王桐华登上了前往台湾的飞机。
这是王桐华第一次坐飞机,虽然有些许的恐惧,但一想到能见父母,王桐华就再也不害怕了,他还贴心地为父母准备了蜂蜜、红枣等特产作为礼物。
飞机降落后,王桐华的亲妹妹王枋华亲自到机场迎接,这是他们两兄妹第一次相见,此时距离他们的父母来到台湾,已经足足过去了70年。
图丨王桐华和王枋华
随后,王桐华就跟随妹妹来到了养老院,此时父亲王道璜的神智非常不清晰,也基本上不能动弹或说话,但王道璜看到儿子后,却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此时,刘咏梅非常清醒,她哭着抚摸着王桐华的手说:“让妈妈看看你,这么多年我做梦都哭,我哭我大陆那个女儿,连她的脸都没看到,那个女儿就没了,父母挂念子女路长呢……”
看到母亲哭得非常伤心,王桐华连忙安慰母亲,说不怪妈妈,那个年代没有办法,不能带太多人……
随后,母亲刘咏梅就掏出一小盒药膏交给王桐华,并嘱咐儿子,这个东西不要拿给别人,万一不舒服,留着自己擦,没有父母在身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可以说,无论儿子多大,在母亲心中,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王桐华见此连忙收好药膏,并答应母亲,一定听妈妈的话。
图丨王桐华父母所在的养老院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王桐华一直陪在父母身边,他在临走前,主动放弃了父母计划留给他的遗产,王桐华说:
“儿未能侍奉尽孝,这些积蓄留待父母养老百年所用。”
其实,对于几乎一生孤单的王桐华来讲,能与父母相见,比什么都重要,钱财又算得了什么,血脉亲情是无价的。
王桐华是不幸的,因为这么多年,他没有与父母团聚,也没有享受到父母的关怀;王桐华又是幸运的,因为将近80岁了,父母还健在。
图丨王桐华、王枋华和父母合影
王桐华一家发生的故事,是无数台湾老兵的缩影,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多长时间的分别,都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两岸同胞流淌着一样的鲜血!
文/学史知今
跨越海峡的重逢!台湾98岁老夫妻的寻亲故事
台湾98岁老夫妻愿望:寻找大陆长子
跨越海峡的重逢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国斌 何金燕
因战争动乱,父母远赴台湾,儿子留守老家湖南宁乡。40年后,儿子首次在香港见到父母。几年后,亲人再次失联。一条跨越海峡的寻亲路,一等又是30年。
故乡是九旬父母心头的明月,儿子是他们梦中的思念。前不久,在热心人士帮助下,98岁的老父母和79岁的大陆长子,跨越海峡重聚。
亲情抚慰抗战老兵骨肉分离的伤痛,历史铭记着一寸山河一寸血。
1月24日晚,宁乡市花明楼镇的王桐华从台北乘坐飞机返回长沙,走出黄花机场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时隔30年,第二次见到父母,或许也是永别……”
寻亲
1月31日,宁乡市花明楼镇勒源村,寒风萧瑟,79岁的王桐华裹紧浅军绿色的棉衣,和儿子杨朝洪围坐在火炉前聊天。
王桐华身上这件外套已洗得泛白,解开扣子,毛内衬上有3处大洞,“这是30年前第一次与父母重逢时,妈妈买的,很暖和。”
聊及父母,老人眼中噙满泪水,“1989年,第一次见到他们,妈妈还是个时尚精致的小老太太。前不久再次相见,他们都老了,白发稀疏,爸爸卧病在床。我也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
“爸妈苦苦寻找我,我也渴盼他们归来。”眼前这位老人饱经沧桑的寻亲故事,都镌刻在面颊和双手深深的皱纹里。已近耄耋之年,对父母的印象,仅有两次相见。
最近一次重逢,源于一条信息。
2018年10月12日夜里,51岁的杨朝洪在勒源村的微信群里看到一则消息,大意是“台湾98岁的抗战老兵王道璜和妻子刘咏兰,病床上渴望与宁乡的儿子王桐华见上一面”。
杨朝洪非常惊讶,其养父就叫王桐华,他立即把信息转告女儿杨敏。杨敏核实后,连夜给爷爷王桐华打了电话。
“年近百岁的老父母竟还活着?”王桐华又惊又喜,也半信半疑,“和父母已30年没见,失联20多年。”
没过多久,远在台湾的宁乡同乡会总干事、台湾中华湖湘文化发展协会两岸召集人王清萍给王桐华打来电话,告诉他王道璜夫妻寻子属实。
那一晚,王桐华辗转反侧,彻夜未眠。
原来,那天下午,王清萍接到一个寻亲电话,电话那端是从美国回台湾看望98岁高龄父母的王家兄妹。“父亲王道璜是一位抗战老兵,父母现在住在安养院里,苦寻大陆长子王桐华,完成生前的愿望。”
王清萍得知,王道璜老夫妇已在台湾新北市一家安养院生活8年,王道璜已无法正常表达言语,刘咏兰则患有健忘症。他们不能行走,依靠轮椅、灌流质食物维持生命。
依据王家兄妹提供的父母姓名、出生日期、地址等信息,王清萍马上联络宁乡市台办及花明楼镇的朋友,传递寻亲爱心接力棒。不到2个小时,传来佳音,花明楼镇确有其人,并获得王桐华电话号码。
王清萍拨通王桐华电话,请他找人教他使用微信,这样就能立即和父母视频通话。
第二天,王桐华来到几公里外的表弟家学着用微信。在表弟帮助下,王桐华通过微信视频,看到了病床上的父母亲,“母亲一直哭,父亲颤抖着喊出‘王桐华’三个字,就再也没说话。”
“虽然远隔千里,但是年迈的母子都泪流满面,那场面让人心酸与感动!”见证了视频相见的王清萍,也忍不住流下热泪。
离散
49岁以前,王桐华对父母并无太多印象。
出生于1940年的王桐华,对父母信息知之甚少,只知道父母都出生于1921年,父亲1935年当兵,去过江苏南京,1949年2月去了厦门、4月去了台湾,把他和一个妹妹留在了老家。
“父亲仅1945年回过一次老家。1948年底,母亲回宁乡,想把我们兄妹接走,奶奶不同意。在家住了10天后,母亲只身一人去找父亲。”王桐华告诉记者,“那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奶奶想给家族续几根苗儿,我们因此没能伴随父母左右。”
1949年底,王桐华奶奶因病去世,兄妹俩由两个叔叔抚养长大,“1965年,妹妹因病去世。”
王桐华本以为,此生与父母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无缘再见。
1980年,一封家书几经辗转,漂洋过海抵达王桐华手上,离散的父母和儿子,重新接上了线。
信是身在台湾的王道璜写的,收件地址是“湖南省宁乡县西冲山王家湾”。这是解放前的地名,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有变,信迟迟无法送到王桐华手中。直到一个多月后,王桐华一个亲戚偶然在邮政部门看见这封信,将它取回来,送到王桐华家。
王桐华按照信中提示,给父亲香港九龙一位张姓朋友回信,由他转寄台湾给王道璜。
此后几年,信件不断穿越海峡,寄托彼此思念。1989年初,王道璜夫妻来信,让王桐华去香港张姓朋友家相见。
1989年秋,王桐华独自踏上南下深圳的火车,再转车到香港九龙。根据父亲随信寄来的名片,王桐华联系上那位张姓朋友。
住一晚后,父母结伴而来。
时隔40年后重逢,年近古稀的母亲紧紧搂住王桐华,默默垂泪。王道璜反复劝慰道:“不要哭,不要哭,能见上一面,就是最好的结果。”
在香港,一家3口都住在张姓朋友家,“父亲从未提政治,也很少说他的经历,他们后来又陆续生了4个孩子。爸妈每天要午睡,母亲喜欢吃海鱼……”
短暂相聚一周,王桐华恍若重返童年,妈妈给他买了几套衣服,包括现在还在穿的那件浅军绿色棉衣。30年来,每逢重要日子,他才翻出来穿上,“干农活时不穿,怕弄脏。”
“爸妈带我去了香港的海洋公园玩,我像一个从没出过远门的大孩子。”临走前,父母塞给王桐华1000美元,让他分给两个叔叔一点,自己留些。
返乡后,隔着台湾海峡,王桐华依旧和父母用家书传递亲情。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王桐华没有再收到父母的来信。他曾去信询问,终无音讯。
“也许,他们已经去世,毕竟年纪大了。”王桐华如是以为。
重逢
海峡彼岸的王道璜夫妻年事已高,身体渐弱,早些年住进了安养院,卖掉了住过几十年的房子。
人生暮年,渴盼和大陆长子再见的愿望,像野草一样疯长。
这份乡愁与牵挂,戳中王清萍的心。王清萍多年来致力于为抗战老兵寻亲,促成过不少团圆佳话,也见证了无数遗憾等待。在她看来,唯有爱,能抚平抗战老兵骨肉分离的伤痛。
“时隔30年,两地亲人虽在手机上视频相会,却不能相拥,无法触摸。父母98岁,儿子年近八旬,人生还有多少年?此生能再见,该有多圆满!”王清萍想着,一定要排除万难,促成他们见面。
去年11月,王清萍专程赶来长沙,协调王桐华赴台湾探亲事宜。
得知消息后,王桐华有些许犹疑,“父母想儿,我也想他们。但我年事已高,从没坐过飞机。”
“正因为年纪大,更应该见一面,再往后就更难了。”王清萍主动提出,赞助王桐华往返台湾的机票钱。
今年1月18日,王桐华带上两瓶蜂蜜,买了两袋红枣、葡萄干,在志愿者的陪同下,踏上前往台湾的寻亲之旅。
终于,王桐华在台湾的一个“护理之家”,再次和父母重逢。“父亲坐在轮椅上,鼻子里插着氧气管,动弹不得。母亲用干瘦的手紧握着我,眼泪一直没停过。”
每天下午4时,“护理之家”才允许探访,王桐华就去陪父母说话,给他们洗脚按摩。上午空闲时,台湾的妹妹王枋华带他四处游玩。
重逢时光匆匆,一周后别离的下午,母亲刘咏兰握住王桐华的手,未语泪先流,“儿啊,别怨我们,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我和你爸也是不得已。我们都是快走的人了,你要注意身体。”
“弟弟妹妹跟在爸妈身边长大,都上过大学,如今事业有成。我不后悔留在家乡,谢谢他们一直惦念着大陆的儿。”王桐华说。
他带回一张台北的地铁线路图,有9个站点被他用笔画了圈,“这些地方,妹妹都带我去了。和台湾妹妹从未谋面却一见如故,只要心在一起,虽隔着海峡,永远也是一家人。”
台湾98岁抗战老兵追寻大陆长子,然而79岁儿子前往台湾却毫不图财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当飞机的轰鸣声逐渐消散,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名叫王桐华,首次踏上了台湾的土地。这位老农民,生于大陆,为何要远赴宝岛呢?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他的父母临终之前,再次看一眼他们,了却数十年的遗憾。
故事的开始是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79岁的王桐华过着普通的生活,没有料到命运的转折即将到来。有一天,一位自称是王桐华弟弟的中年男子找到了他,激动地告诉他,他的父母正躺在病床上,渴望最后一次见到王桐华。王桐华起初怀疑对方是骗子,但当那位男子准确地说出了他的生辰八字和父母的名字时,他开始相信了。经过一夜长谈,他确认了这位男子的身份,原来,在七十多年前,王桐华的父母因国共内战,逃往台湾,将他和妹妹留在了大陆,只带走了年幼的儿媳妇。国共内战后,两岸长期隔绝,直到21世纪初,两岸老兵才被允许相互探望,这是一段历史性的时刻。
王道璜,王桐华的父亲,一直渴望着回到大陆,但由于各种原因,他未能如愿。直到改革开放时期,两岸开始有了一些经济往来,国民党老兵获准回到大陆。然而,时间的推移和大陆的发展使得他们寻找失散亲人变得愈发困难。
幸运的是,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协助这些老兵寻找亲人。民警们通过各种方式,最终找到了王桐华的父亲和母亲,并告知他们王桐华的下落。得知消息后,王道璜决定回大陆看望儿子,为此,当地政府甚至提供了专机,将他接到大陆。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两岸民众纷纷表示欢迎。王桐华兄弟姐妹四人组成的大陆寻亲团经过艰苦的寻找,终于在宁乡县找到了王桐华。这一感人的重逢让人热泪盈眶,兄弟姐妹情深,王桐华终于和家人团聚。
然而,王桐华并没有接受父母留下的巨额遗产,因为对他来说,这并不重要。他认为父母在世时未能照顾他是无法弥补的遗憾,金钱不能填补这种遗憾。他更愿意将这笔财产留给自己的兄弟姐妹,继续帮助其他失散亲人的寻找。
这个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亲情是无价的,金钱不能代替失去的岁月。王桐华的坚韧和善良感动了无数人,他不仅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家人,还帮助其他人重逢亲人。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两岸人民对和平和亲情的向往,希望两岸关系能够更加友好稳定,让更多的家庭团聚。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