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2021全国本科生比例(2021年全国本科生占比)

2021全国本科生比例(2021年全国本科生占比)

历年高考一本入取率有多少

2000年参考375万人,录取221万人,录取率59%。

2001年参考454万人,录取268万人,录取率59%。

2002年参考510万人,录取320万人,录取率63%。

2003年参考613万人,录取382万人,录取率62%。

2004年参考729万人,录取447万人,录取率61%。

2005年参考877万人,录取504万人,录取率57%。

2006年参考950万人,录取546万人,录取率57%。

2007年参考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达到1010万人,录取566万人,录取率56%。

2008年参考1050万人,录取599万人,录取率57%。

2009年参考1020万人,录取629万人,录取率62%。

2010年参考946万人,录取657万人,录取率69%。

2011年参考933万人,录取675万人,录取率72%。

2012年参考915万人,录取685万人羡昌,录取率75%。

2013年参考912万人,录取694万人,录取率76%。

2014年参考939万人,录取698万人,录取率74.3%。

2015年参考942万人,录取700万人,录取率74.3%。森滚

2016年参考940万人,录取705万人,录取率75%。

2017年参考940万人,录取700万人,录取率74.46%。

2018年参考975万人,录取715万人,录取率73%。

2019年参考1031万人,录取820万人,录取率79.53%。

2020年参考1071万人,录取967.5万人,录取率89.75%。

2021年参考1078万人,录取1001.32万人兄春扒,录取率92.89%。各大院校扩招,2021年录取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那么,2022年录取人数也应该在千万人以上。

结语:截止到2021年,我国共参加高考约2.5912亿人次,录取约8021万人次,占比30.95%,多数人榜上无名。

电子科大真如传闻中那么好?

写在前面:前面笔者回顾了今年各地985院校招生录取情况,发现这些985院校各有千秋,宝藏特色明显,遂萌生了探究的兴趣。

本系列将分享各地的985大学,走进这些大学,揭开它们的面纱,领略其风采。

今天分享的是四川的电子科技大学。

这所大学很低调,对于不太了解全国有哪些985院校的人来说,有的甚至可能会认为这就是所普通的双非院校。

相比于川大的名气在外,这所省内排名第二的985院校,可以说是相当质朴和内敛了。

当川大因负面新闻被多方关注和质疑时,甚至有人戏谑,电子科大不要当老二了,出来做老大。老二无人记,老大人人识。

暂且不论电子科大是否具备超越川大的综合实力,而就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行业的优势地位,就西南一带的院校而言,鲜有能超越者。

这所学校以学风浓厚见长,科研竞赛氛围很好,专业特色鲜明,就业前景良好。

从这些角度来看,是所很不错的学校。满足了能学到知识、毕业后好就业这两个要点。

但满足了这些点,就一定是好学校了么?

为何提出这个问题,笔者在查询了解了正在就读、刚毕业没几年的该校学子的就读体验反馈时,发现他们提出了一些共性问题。

果然,看待事情,还是要从一分为二的角度来认识。

学风浓厚不假。学校图书馆、自习室学习的人多,自不用说。而宿舍阳台、食堂、未上课的教室,都有同学在自习。走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你可能会常常听到,路过的同学边走边讨论某某考试范围等等。

犹如是高三的延续。

但你有没有想到一点,人都是有惰性的,上了大学,相比高中的紧张氛围,相对宽松了不少,还如高三一样学习,仅仅是因为环境驱使?

在这些学子的学习反馈体验中,有不少人提到了这一点:这里的考试风、竞赛风浓厚,学生为绩点、竞赛、科研疲于奔命。

学习好成为相对唯一追求的价值和意义,学校、教师在培养学生时,也在强化成绩至上这一点,价值观相对比较单一。

甚至有学子这样说,学习不好的在这里感觉像是人下人。也有学子说得比较委婉,认为学风比较极端激进。

当然这只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意见,但也可以引起一些反思了。在这里求学,成绩排名前10%的同学,可能就读体验较佳一些,那么中等、中等偏下的学生呢?这也是一个较大的群体,不需要给予关注?

因此,当你能看到上面那一幕,学子们埋头苦学,观感是不是不一样了。学生中出现功利性追求学习、感到学习环境压抑等情况,也不难理解了。

--

学校的人文氛围欠缺也是事实。

不过,这似乎是以特色专业立校的院校,或多或少会有的问题。这既是这些院校的优点,又是缺点。

优点在于,主攻一个大类专业建设的院校,比如专攻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审计大类专业,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扎实,专业壁垒强,毕业后颇具就业优势。

缺点在于,这类学校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欠缺。尽管院校方做出了努力,比如多次邀请明星来开讲座,开设一小部分其他专业出来,以期能在人文素养积淀方面有所改变。

做出努力,也是看到了自身的短板。但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功力,快餐式的讲座,很难起到真正的改变。努力只能改善一些状况。

有的特色院校,虽然专业建设单一,但学习氛围还比较宽松,价值观引导也比较多元,学生就读体验还比较愉快。

但如果是电子科大这种情况,想轻松一些学习,哪怕不是想躺平,只是想在学习之外,业余活动丰富多彩一些,都不是那么容易达成的。

上面从一些侧面了解了这所学校,要再进一步了解,才会有更客观的判断。

--

走进电子科大。

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来叫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合并了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的电讯工程相关专业创建而成。

合并专业来自的三所院校现在都是985院校,交大分成了上交大和西交大,另两所是东南和华南理工。强校底子,也注定电子科在大行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1961年,该校被列为国防七校之一;1997年、2001年被确定为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大学;2017年、2022年两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现在的电子科大拥有4个校区:清水河、沙河、九里堤、永宁校区,拥有7名专职院士。

该校重点建设专业有14个,具体可参见下图:

再看学校就业、升学情况。(数据来源于该校就业质量报告)

近两年,该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在95%以上。2021年,该校本科生毕业生继续深造占比70.29%(国内47.89%,国外22.4%),单位就业占比22.11%。

一般985院校升学比例大部分在50%左右,达到70%的很少见。学历贬值的时代已然来临,现在各个院校读研大军越来越庞大,本科出来就业的比例近两年都在下降。

该校研究生毕业后,基本实现就业,就业比例为93.35%。现以研究生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分析,可参见下图:

2021届 研究生毕业排名靠前的就业地区和行业

2021届 研究生就业前十单位

对于不同考生来说,是否是好学校,或者说是否适合该校,也是因人而异的。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你带一些思考。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每次让你了解多一点的高考信息。

真的人人都是大学生吗?来看我国本科学历人口的比例分析吧!

又是一年高考季,考上大学的学子们都非常开心。从天之骄子到大众化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短短25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每年录取不足100万人到现在的1000万人,翻了10倍。而对应年龄段的人口却从2500万降到了1500万左右。

应该说,目前上大学的概率远远大于不上大学的概率。现实生活中也是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有人说,现在的大街上人人都是大学生,事实的真相果真如此吗?我们来看看我国各省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的比例分析吧

先来看看各省常住人口数量和本科学历以上人口的数量数据吧

可以看到,经过近20年的大幅度扩招,我国的本科学历人员在全国人口中占比也只有6.88%。平均14个人当中就一个本科生。

具体到各省份中,我们可以看看相关排名情况

在全国各省中,北京市的本科生占比第一名,比例达到了22.36%,平均每四个人当中有一个本科生。

其次是上海市,占比为17.53%,平均每6个人当中有一个本科生。说实话,这个数据并不算高,在铁匠的印象中,所谓的淮海路上10个人当中就有6个交大,4个复旦的调侃远远不是上海市的真实情况。本科学历即使在上海,也算是高学历了。

排名最后的是河南和广西,占比仅4.68%和4.64%,看来河南的高考录取难度全国第一是实至名归的。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排名靠后的省份,出来很多优质的大学生,比如河南、湖南、四川、河北等,都没有留在自己的省份,变成了发达省市的人才。

当然,存量人口中的学历人数并不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情况,比如3-18岁的人口尚未读本科,而40岁以上人口中,本科比例确实非常低。

在18-40周岁的人口中,我们的本科人数比例远远高于上述值。

2022年,教育部公布的本科招生人数为4679400人,而对应年份2004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为14000659人,比例为33.42%。部分省市,比如北京、天津和上海,本科生录取比例达到了同龄人的65%以上,这样看,确实比例又是非常高了。

为什么中国本科率才4%,但是本科生好像越来越不值钱了呢?

20230930十年以后学历会贬值成什么样子?

十年后,学历是大幅度贬值还是升值完全取决于中国未来十年的产业升级成功与否。

若产业升级成功,学历必然大幅度升值,包括大家现在瞧不起的文科学历,也会大幅度升值。

若产业升级失败,学历必然大幅度贬值,包括现在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啥的,也会大幅度贬值。

现在明白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了吧!

所以,我每次看到很多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对华为、国产汽车、飞机等产品冷嘲热讽,破口大骂,百般刁难和否定,我特别不理解。

若中国的汽车产业能够全面崛起,并彻底打垮日本的汽车产业,可以为中国人抢夺至少550万个年薪25万以上的高薪岗位。

造船、大飞机行业差不多分别能提供同样多的高薪就业岗位。

产业升级势在必行,我们已退无可退,这事关每一个人人的收入和子孙后代的发展和生存。

20230610学历贬值是因为经济还是因为人才泡沫?

根本原因是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还未成功,或者说是还未完成,中国总体的制造业水平还处于中低端。

现阶段,我们的制造业优势是走量,量大,但是单价低,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因此,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经济只能够提供很少的的白领就业岗位,反而需要大量的蓝领岗位和蓝领技术岗位。

这才是学历贬值的根本原因。

只有我们的产业结构升级成功,才能解决所谓的“学历贬值”问题。

20230721中国需要那么多高学历人才吗?

中国现阶段产业升级艰苦的原因,除了西方的技术封锁和打压之外,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历史欠账太多,我们的产业基础太差,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补课,补欠账。

中国现在所有被“卡脖子”的领域都是因为50后、60后高学历人才太少了,欠了历史的旧账。

欠了账早晚是要还的,而且还要连本带利加倍地还。

我们现在就正在还账。

这当然不能全怪50后、60后。

50后、60后也有很正当的理由说,晚清政府才是罪魁祸首,甚至明朝海禁政策才是罪魁。

记得看到过一个数据,中国现在的大学本科学历人口占比大致勉强达到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水平。(不确定记忆准确)

我们来看看准确数据:根据美国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美国大学本科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3.4%,研究生学历人口占比为13.1%。

这意味着,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拥有大学学历。

美国大学生的年龄结构相对多样化。

18岁至24岁的学生占总数的62.2%,25岁至34岁的学生占总数的18.6%,35岁及以上的学生占总数的19.2%。由此可见,美国大学生的年龄结构并不局限于传统的高中毕业生或大学新生。

根据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全国人口14.1亿,继续稳居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但是,本科学历占总人口占比不到4%,大专以上学历仅占总人口15%,人口文化水平有待稳步提高。

按照大学本科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计算,美国是我们的8倍多。虽然我们的人口数量是美国的4倍多一点,但美国拥有本科学历人口总数还是我们的将近2倍,这是多么大的差距。

中国教育部发布通告称,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58所、高职(专科)院校1482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本名单未包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

美国高校超6500所,中国教育部认可3600所。

要知道,我们的人口数量是美国人的4倍多。

因为历史欠账太多,高校的绝对数量可以靠人多来补齐,但国内高校的教学质量、学术影响力等软实力短时间难向欧美高校看齐,无论是美国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还是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国内顶尖高校集群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多乎哉,不多也,真的不多也。

我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史实:

一,中国1977年才恢复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

二,中国在洋务运动时期才开始开办近代学校(小学,中学)。

三,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创办于1898年。与此相对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创办于1877年。我们晚了21年。

四,中国1905年才废除科举制度。

五,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到80年代末期才能勉强吃饱肚子。

六,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到2000年以后才逐步富裕一些。

七,一代可以培养出军事家,三代文化人才能培养一个学者。

八,中国现在还有大量的家庭连第一个大学生都还没有培养出来,甚至第一个高中生都还没有培养出来。

九,无数个学者才能培养出一个顶尖人才。

有观点认为:中国也已经发展了100多年了,隔壁日本差不多时间开始发展,唉……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错误观点,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

一,“也已经发展了100多年了”,这个说法不准确,新中国1949年才建立,然后迫于当时的国内环境,我们只能“一边倒”,因为我们在朝鲜战场上惊世骇俗的战绩,苏联对我们进行了工业援助和技术转移,帮助我们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然而进入6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撤走了全部技术专家,对我们进行全方位封锁,且常年在东北、中蒙边境、西北地区对我们保持非常大的军事压力。

同时,因为美越战争,中国大力援助越南,中美对抗进一步激烈。

一直到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才有缓和,直到80年代中美关系才正常化。

所以,1949至1979都是高积累,并实施了“三线建设”等工程,中国一直是挣扎着求生存,发展不是当时的第一要务。

因此,中国的高速发展时间并不长。

关于:“和隔壁日本差不多时间开始发展”,这是一个错觉。我们总以为日本是明治维新后,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胜利,才获得大的发展,这是不准确的。

我只说一点: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是有“兰学学派”,而且该学派的影响力非常大,可以说是居于主流地位。兰学学派是以传播当时欧洲的荷兰学派的知识为主(日本长期和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保持着外贸关系,即便在幕府颁布“锁国令”期间也是如此),全是近代化的知识,主要科目是物理、化学、力学、光学、声学、数学、火炮铸造和操作技术、医学、航海学、政治学和西欧的法学等进代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很短的时间内,日本各行各业的人才出现了井喷式地爆发,在政治、军事、进代工业、军工制造、数学等行业领域出现了大量的世界级人才。

这里我仅举四个例子,号称东洋俾斯麦的伊藤博文,思想家福泽谕吉,陆军元帅大山岩,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都是从小学习的兰学学派知识。

伊藤博文最擅长的是铸造火炮和操作火炮,在萨英战争中,伊藤博文操作火炮轰死过英国海军。

日本陆军元帅大山岩是日俄战争中日本陆军总指挥,从小也是学习的兰学学派知识,并在法国留过学,学习考察军事,能说流利的法语,是当时世界公认的拿破仑后指挥陆军大规模会展的最优秀军事人才。

是麦克阿瑟的精神导师。

麦克阿瑟幼时书房里就只挂了拿破仑和日本陆军元帅大山岩的画像。

大山岩在日本军队中的影响力和实战战绩以及对日本军队近代化的奠基作用,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朱德元帅加粟裕大将。

中国出现类似级别的人才,差不多比日本晚了50年,近代日本就靠这50年的时间差,一直压着我们一头,一直压着我们打。

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国民识字率也远远比我们高,当时日本的识字率高到让英国、美国的殖民者都震惊的程度。

现代化没有捷径,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哪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一步一个脚印地长期艰苦积累,然后才能迎来爆发时刻。

而我们现在正处于艰苦积累的时刻。

中国现阶段产业升级艰苦的原因,除了西方的技术封锁和打压之外,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历史欠账太多,我们的产业基础太差,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补课,补欠账。

产业升级没有大的突破,就提供不了太多的白领就业岗位,高学历的人才就很难找到工作,甚至出现了蓝领就业比白领就业充分的情况。

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进一步提升人均生活水平,就必须进行艰难的产业升级。

今天再怎么困难,也比过去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从口入,初其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我们现在正处于这“复行数十步”中!

豁然开朗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