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退休,需要注意五件事,提前了解
2023年退休,需要注意五件事,事关个人切身利益,提前了解2022年即将结束,2023年就要来临,又将有一批老人达到退休年龄,可以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了。按照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男性60岁退休,女性职工50岁退休,女性干部和女性灵活就业人员55岁退休,那么对于1963年出生的男性,以及1973年出生的女性职工,1968年出生的女性干部、女性灵活就业人员,2023年可以办理退休了。当然这里指的是同时缴满了15年的养老保险。数据显示,2021年新增离退休人员395万,而从2022年开始,由于退休潮的来临,未来10年平均每年将有2000万人退休。对于这部分人来说,2023年办理退休,需要注意五件事,事关个人切身利益,及时了解。
一、退休时提前准备好档案等资料,如果存在视同缴费年限,可以获得过渡性养老金待遇由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1992年建立起来的,一些地方可能在1995年左右推出来,如果你是在此之前参加工作,就需要提前准备好档案,因为社保部门需要审核档案信息,以确认个人的视同缴费年限。如果说你没有这样的视同缴费年限,那么不用档案也可以直接办理退休。
视同缴费年限对于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有直接的作用,因为可以额外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同等条件下,就会比其他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养老金要多一些。
二、退休时同时办理养老退休和医保退休,如果医保缴费年限没有达到要求,可以选择补缴医保缴费年限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最低15年就可以,而医保缴费年限,一般需要20年,甚至30年,如果医保缴费年限达不到当地要求,可以先办理养老退休,然后再办理医保退休,在窗口一次性补缴,比如说你的医保缴费年限20年,当地要求25年,少了5年,那么就可以一次性补缴5年,大概需要1.5万元左右。
补缴医保后,就可以享受终身医保待遇,而不像城乡居民医保,每年还需要缴费。
三、退休时看看当地的退休政策,是否有养老金增发项目,比如独生子女父母可以多计发养老金等等退休人员办理退休,除了正常计算养老金之外,一些地方上还有特别的政策,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额外增发养老金,比如说独生子女父母,一些地方会给予多计发5%的养老金作为奖励。还有的地方对于劳模、拥有高级职称的退休人员等等,也会额外多计发养老金。
四川养老金增发项目
因此,在办理退休的时候也需要了解当地的退休政策,以免错过这样的福利。
四、退休时还需要关注部分账户里的钱2023年退休时,有部分账户是可以选择一次性提取的。1)可以一次性提取公积金账户里的钱。退休时如果公积金账户还有钱的话,可以一次性提取,有的人因为很少用到公积金,退休时公积金账户有几十万。2)关注年金账户。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说,2023年退休,也缴纳了9年的职业年金,可以选择按月领取职业年金。此外,还有缴纳了职业年金的退休职工,也可以按月领取。3)退休时可以选择退保,一次性退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钱。对于养老保险没有缴满15年,达不到退休要求,可以选择退保,一次性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钱退还给个人。不过统筹账户里的钱无法退还。因此,最好不要选择这种方式。
五、2023年可以看看自己是否符合提前退休的要求2023年大概率不会实施延迟退休,对于符合条件的人员来说,还是可以按照现行政策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比如说特殊工种、因病退休等人员,还有工龄满30年的公务员群体,此外,部分符合条件的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在50岁退休。如果能提前退休,就可以早点领取到养老金
综上所述2023年即将来临,办理退休需要注意五件事,比如说提前准备好档案,看看自己是否符合提前退休条件,或者能否享受养老金增发,等等,事关个人的退休待遇,你需要及时了解。同时建议转发给亲朋看看。
1963至1973年出生的人,办退休要注意五个细节!事关你的切身利益
1963至1973年出生的人,办退休要注意五个重要细节,事关你的切身利益(有新内容)1963年~1973出生的男性, 将会从明年起、未来10年内陆续退休——因为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工人50岁、女干部(以及女灵活就业人员)55岁,这10年出生的人在历史上形成了“婴儿潮”、现在自然就形成了退休高峰。
他们为国家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终于快要卸下工作、退休颐养天年了,然而这10年出生的人也比较特殊,在未来10年左右办退休时、有5个重要的细节会影响到养老金和退休待遇,事关医保、养老金认证、延迟退休等,大家应当及时了解,我们依次看看。
第一,或将赶上延迟退休、且受影响的程度逐年加深依据人社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十四五规划”和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都明确提及要在2025年之前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所以可以看出延迟退休已是呼之欲出!
1963年出生的男性到2023年恰好满60岁,1968年出生的女干部和女灵活就业人员、2023年也满了55岁该退休了,同理1973年出生的女工人明年也满了50岁了......但是问题就来了!
依据规划,延迟退休会采取小步调整的方法,人社部中国劳科院院长金维刚表示,改革不会“一步到位”,会遵循“渐进式”,比如每年延迟几个月......
由此可见,1963年~1973年出生的男性,1968年~1973年出生的女灵活就业者和女干部,有很大的概率会赶上延迟退休(但是1963~1964年这两年出生的人或许会擦肩而过)。
而且由于是渐进式、小步调整,所以1963至1973年之间、出生越早的人受到的影响越轻微,出生越晚的人,受到的影响越明显——大家要密切关注最新的退休年龄政策变化了。
除了会延迟时间办理退休、那么自己的工龄也会增加、养老金待遇也会随之会有提升。
但是可以放心的是——按照规划正式实施延退之前、会历经征求意见、试点实施、试行等等过程,预计2025年年底左右,会有新的眉目。
第二,要注意医保个人账户划入待遇的改变,多数地区都降低了1963年~1973年出生的人,其中的女性都已经退休了,而男性会在未来10年陆续退休,但是不管男女——从明年起,退休人员医保个人账户的划入待遇,将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很多地区,退休人员医保卡个人账户划入的钱将会减少,许多地区其实在今年已经开始实施了。以湖北省为例,2023年之前退休人员,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比例会调整,将会按照全省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2%来划入:这意味着退休人员医保个人账户要下降3%~3.2%左右。
所以,1963年~1973年出生的人,要注意这一笔待遇的变化了,但是同时门诊和医保统筹报销待遇,许多省市都会变好,因此并不意味着医保待遇降低。
第三,1968年~1973年出生的人,养老金的发放方式将更加统一!我国幅员辽阔,虽然多数地区都已经是养老金发放到社保卡,但是有些地方还在普及,比如在近期上海、河南都明确通知,养老金要统一发放到社保卡中!广东中山从2022年10月份开始,对于正在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老人,养老金也是直接发放到已经激活的第三代社保卡中,10月15日后就能直接通过第三代社保卡查询养老金到账情况。
使用社保卡领取养老金,可以省掉某些小额费用、而且更加安全、随着时间推移,未来这10年内,1968年~1973年出生的人基本都会使用社保卡领取养老金了。
但是有一个重要提醒:人社部已明确通知如果老人年龄太大、无法学会使用社保卡的,仍然可以保留用存折的方式领取养老金,无论过多少年,这种人性化规定肯定也不会取消的。
第四,养老金资格认证将会更加的简单化、智能化1963至1973年出生的人,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养老金资格认证会越来越简单、方便,更加人性化——甚至于你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够自动通过认证,也就是说大数据认证将会普及到更多的地区。
总是有退休人员留言,说自己当地还是需要使用手机刷脸,有时候需要尝试多次才能通过,因为“养老金无感静默认证”目前并不是所有100%的地区都开通了。
但是是越来越普及的,而且认证手段不断升级,比如在2022年,不少地区都将核算检测、接种疫苗与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结合起来,让许多退休人员直接受益。
比如今年江苏确定将核酸采样数据和新冠疫苗接种数据纳入到退休人员大数据的对比中,实现了更人性化的无感认证。
这更好地体现了对于退休人员的关怀和尊重,所以1963至1973年出生的人未来有福了。
第五,注意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独生子女补贴等福利的核算和领取1963至1973年出生的人,有些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那么是有缴纳职业年金、公积金的,而其中不少人也有企业年金和公积金等待遇——这笔钱在退休的时候,许多人都能够积累到几十万元,是一笔非常重要的退休待遇,所以大家不要只是仅仅关注养老金。
对于公务员、教师、烟草、铁路、电力这些领域的人员,要特别注意自己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的核算和退休领取——建议在退休之前,就要确认一下这笔钱在正常的缴存和积累,避免到了退休之时才发现问题。
另外,1963年~1973年出生的人适龄生育时,基本就处于计划生育实施阶段,所以这之中很多人都是属于独生子女父母,今年7月起国家还提高了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扶助金,虽然现在国家在鼓励生育二胎、三胎,但是我们发现,曾经承诺的独生子女退休父母的福利并没有取消。比如今年四川、安徽、山东等地还调整了独生子女父母的福利。
许多地区退休人员办理退休之时、都可以额外加发一定比例的养老金,这也体现了对于这部分人的认可。所以1963年~1973年出生的人,要及时向当地社保局、民政局、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了解独生子女家庭的政策,避免错过应得的福利。
你怎么看呢?感谢点赞、评论,记得随手关注我——这是更多人爱看的社保养老金解说号,有你关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