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宜是多音字吗怎么读(宜是多音字吗)

宜是多音字吗怎么读(宜是多音字吗)

第17课《古诗三首》,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并背诵《望天门山》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这三首诗分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还有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以及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这三首古诗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孩子们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我们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去诗中感受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吧;让我们去诗中观赏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吧;让我们去诗中月夜遥望千里洞庭,感受。湖光山色尽收在眼底吧。

大家一起跟随读老师的脚步,学习这三首古诗。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明确了本课的目标,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三首古诗吧。

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洌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教材分析

语文书74页、75页这三首古诗,我们分开来看,首先看第1首《望天门山》,诗中描绘的是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

诗中一个“望”字统领下文,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就好像展现在眼前一样。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前两句是写景,分别写了晴天时和雨天时西湖的样子。

是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相互照应,用绝色的美人来比喻西湖。可能在作者的眼里,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妆还是盛装打扮,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非常的美,美不胜收。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地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诗歌也是从一个“望”字入手,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之美。

三、古诗的学习

1.古诗《望天门山》

同学们理解一首古诗,首先熟读这首诗,然后联系上下文内容,借助注释和插图试着翻译。

注释中“天门山”指的是今天的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天的芜湖市,西梁山在今天的马鞍山,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楚江”指的是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土地,所以称为楚江。

古诗翻译:高高的天门山中间断开了,成为东西两座山。好像是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的。碧绿的江水东流至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2.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首古诗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出来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吧,看看语文书74页下面的一幅插图,插图的上面还有几个注释,我们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来翻译一下这首古诗的意思,水面上波光粼粼,晴天西湖的景色是那么美好,。

山色迷茫,在雨中的西湖景致也很奇妙,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无论是淡雅装饰,还是盛装打扮,都那么的合适,真是美丽动人,多姿多彩啊!

3.《 望洞庭》的学习

这首古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湖尽收在自己的眼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湖光山色了!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把洞庭美景写在了纸上,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无比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诗的前两句写了洞庭的秋色,是那样和谐宁静。

后两句写了洞庭山水的山清水翠。

全诗翻译: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上风平浪静,犹如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四、字词的学习

同学们请看语文书75页,孩子们需要认识的7个生字,其中两个是多音字,另外本课需要学生会写的字一共有13个。

多音字和生字的字音,大家可以看图片学习,需要强调的就是同学们在书写“未”的时候,上横短、下横长,不要把它写成期末的“末”。

另外呢,同学们写“孤”字,注意他的右半部“瓜”第三画是竖提。

五、课后题讲解

语文书75页第1题,要求孩子有感情朗诵,并背诵这三首诗,会默写《望天门山》。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根据老师划分的朗读符号,试着去读。比如:右上的箭头表示声音的上扬,三角号表示声音的回旋,一个斜杠表示略有停顿,两个斜杠表示停顿的时间略微长一些。

在朗读《望天门山》的时候,用豪迈的语调去读;同学们在读《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时候,注意节奏要明快,语调要上扬;在《望洞庭》中,同学们的语调要柔和一些,明快一些,再平稳一些。

课后第2题指导: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如何翻译诗句的意思呢?学生们一定要注意,首先我们可以熟读,想象诗中的景色,再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插图和注释来试着翻译。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意思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快飘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意思是洞庭湖的山光与秋月相互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同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铜镜一般。

“尽快”“尽量”中“尽”的读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杜老师:

我时常听到有人把“这件事我尽快办。”“我们尽量说服他一起干。”中的“尽”都读成四声jìn。这种读法是否正确?谢谢。

浙江读者 皮女士

皮女士:

“尽快”“尽量”中的“尽”表示“力求达到最大限度”的意思,都应该读三声jǐn。例如:

(1)我尽(jǐn)快写好材料,明天上午交给你。

(2)请你们尽(jǐn)快跟有关单位联系,以便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3)你们车间要尽(jǐn)量按照客户的要求来制作,如果有什么疑问,及时跟客户沟通。

(4)您放心吧,我们尽(jǐn)量认真、细心、周到处理此事,力争有个圆满的结果。

常说的“尽早”中的“尽”也表示“力争最大限度”一类意思,也读三声jǐn。例如:“这份档案你们用完后尽(jǐn)早送回来。”

“尽(jǐn)量”除了像例(3)那样表示“力求达到最大限度”之外,其中的“尽”在读四声jìn时,“尽量”是“达到最大限度”的意思,其中的“尽”表示“全部用出”。例如:“老李喝了半斤白酒,还没尽(jìn)量呢。”“尽力”“尽心”“尽职尽责”中的“尽”也表“全部用出”,同样读四声(jìn)。例如:

(1)我们一定尽(jìn)力帮助你们克服眼前的困难。

(2)兄弟俩对年迈的父母很尽(jìn)心,每天嘘寒问暖。

(3)尽(jìn)职尽(jìn)责做好工作是我的职责所系。

在您提到的两个语境中,“尽”都宜读三声jǐn。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知识点、课堂笔记、同步练习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白鹭之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认识文中抓住对象“神”的特点加以表现而又不拘泥于具体实在描写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法。

二、教材解读

本课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三、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郭沫若的作品有:散文集《长春集》、《潮汐集》、新诗集《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

四、生字组词

宜:yí(相宜、适宜、事不宜迟)

鹤:hè(白鹤、丹顶鹤、鹤发童颜)

嫌:xián(嫌恶、嫌弃、讨人嫌)

朱:zhū(朱红、朱鹭、朱砂)

嵌:qiàn(镶嵌、嵌在、嵌入)

框:kuàng(镜框、木框、条条框框)

匣:xiá(匣子、镜匣、木匣)

哨:shào(放哨、哨兵、花花哨哨)

恩:ēn(恩情、恩惠、恩爱)

韵:yùn(韵母、风韵、琴韵悠扬)

五、多音字

好:hǎo(好像)hào(好学)

难:nán(困难) nàn(灾难)

六、近义词

精巧——精美 配合——协作 适宜——适合

孤独——孤单 恩惠——恩典 铿锵——高亢

七、反义词

精巧——粗劣 配合——干扰 生硬——自然

恩惠——怨恨 清澄——浑浊 优美——丑恶

八、理解词语

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适宜:合适;相宜。

生硬:勉强做的;不自然;不熟练。

嗜好:特殊的爱好。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

孤独:独自一个;孤单。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本文指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的美、生机和活力。

清澄:(水、天空)清亮。本文是清亮明洁的意思。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九、词语搭配

(精巧)的诗 (粉红)的朱鹭 (灰色)的苍鹭

(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优美)的歌 (孤独)地站立

十、词语拓展

含有“不”字的四字词语:美中不足

卓尔不群 求之不得 局促不安

水泄不通 出其不意 月语拓展

攻其不备 诲人不倦 自强不息

应接不暇 纹丝不动 心照不宣

十一、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全文的总起句,以精巧的诗来比喻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8):具体描写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9-11):与第一部分首尾呼应,抒写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的美的赞叹。

十二、句子解析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概括写颜色和身段的精巧。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那……那……那……那……”连用四个“那”字,从“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3.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不安稳”与“悠然”对比,写出了白鹭的栖息特点。

4.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加了对白鹭栖息特点的神秘感,产生无限的遐想。

5.——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用“——”(破折号)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答案,让人感到白鹭无处不美。

十三、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

外形(颜色、身段) 生活习性(觅食、栖息)

3.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

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颜色非常和谐;流线型结构的身段大小非常匀称,这一切都很适宜,它的外形就像“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在清水田里静静地钓鱼、在枝头孤独地站立、在黄昏的空中低低地飞行,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了含蓄美,就像“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因此,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十四、课文主题

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一、读拼音,写词语。

1.这里四季如春,很shì yí( )休养。

2.我们欣喜地发现,bái hè( )的数量增加了,这说明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了。

3.他把这张珍贵的照片放进xiànɡ kuànɡ( )里,保存起来。

二、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陪合 口哨

B韵味 朱红

C清澄 歉气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精致、巧妙( )

2.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

3.安闲、闲适的样子。( )

4.普通,一般。( )

四、完成下列练习。

1.“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突出了白鹭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描绘了白鹭独特的美,作者描绘了三幅画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情。

六、重点段落品析。

①色素的配(pèi bèi)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yì yí)。

②白鹤太大而嫌(jián xián)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③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1.划去括号里加点字错误的音节。

2.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和下列哪个词语相呼应( )。

A适宜 B配合 C寻常

3.第③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介绍白鹭,体现白鹭的美。

七、白鹭是那样惹人喜爱,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呢?请说说你的建议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适宜 2.白鹤 3.相框

二、B

三、1.精致 2.美中不足 3.悠然 4.寻常

四、1.对比 大小适宜 2.比喻 田园之美 喜爱

五、图画之美 悠然之美 清澄之美 赞美 喜爱

六、1.bèi yì jián 2.A

3.蓑毛 流线型结构 长喙 脚

七、示例:我们可以建立白鹭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禁止人们伤害它们,给它们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让它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