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四川人口2021总人数口多少亿人(四川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四川人口2021总人数口多少亿人(四川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2530万的人口差,湖北却以14:11四川,赢得内陆No.1

湖北与四川:人口差距与内陆领先地位的探讨

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各省份之间的竞争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人口数量通常被视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象征,然而,在这个庞大的国家里,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以及发展策略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湖北和四川两个省份的情况,尤其关注它们在人口方面的差距以及湖北是如何以14:11的比分赢得内陆地区的领先地位的。

湖北与四川,两个位于中国中部的省份,都是人口众多的地区。根据2021年的统计数据,四川的人口约为2530万,而湖北则有2670万,两者之间的人口差距相对较小,仅有140万人。然而,人口数量并不能单纯决定一个省份的实力和地位。相反,这两个省份的历史、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策略都对它们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两个省份的地理位置。湖北位于中国的中部,拥有长江和汉江两大重要河流的流经,这使得湖北在水路运输和贸易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四川则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理上更为偏远。这意味着湖北可以更轻松地与东部和南部的发达地区进行经济合作和交流,而四川需要克服更多的地理障碍。

其次,考虑资源配置。湖北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这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此外,湖北还拥有许多重要的工业城市,如武汉和宜昌,这些城市在国内外贸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四川虽然也有资源,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限制,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挑战要大得多。

第三,我们来看经济发展策略。湖北在过去几十年里积极推动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在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湖北的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这有助于其在不同经济环境下保持稳健增长。四川也在发展中,但在某些方面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实现经济多元化。

最后,我们来讨论湖北如何以14:11的比分赢得内陆地区的领先地位。首先,湖北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使其更容易吸引投资和企业前来发展,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其次,湖北政府的积极发展策略和政策支持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入湖北,从而推动了地区的发展。最后,湖北的教育和科研资源丰富,这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了创新和科技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湖北和四川虽然在人口数量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地理位置、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策略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挑战。湖北能够以14:11的比分赢得内陆地区的领先地位,部分原因在于其更有利的地理位置、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以及政府的积极支持。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两个省份都将继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它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决定它们在中国内陆地区的地位。

30个关于四川的冷知识,看一下你知道几个?

1,成都是什么时候建起来的?

成都的建立和秦国经营四川有直接的关系。

公元前316年秋,秦灭蜀国后,改蜀国为蜀郡,八蜀国旧地纳入秦国的直接统治,并设成都县作为蜀郡治所。

虽然名义上蜀郡已经成为大秦帝国的一部分了,但是需要加强治理,才能成为大秦帝国的一部分。

5年之后,著名战略家张仪向秦惠王建议,在成都县修筑一座大城,作为秦帝国在蜀中地区的统治中心。

于是,秦惠王令蜀郡郡守张若按咸阳格局修筑成都城,修好之后城周长12里,高7丈,成为蜀郡最大的城市。

从此之后,人们便多以公元前310年作为成都建城的时间,算起来距今已有2300多年了。

2,四川的来历。

虽然成都距今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四川这个概念出现的时间却短得多。

北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朝朝廷在境内设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算起来距今只有1000多年的时间。

等元朝灭掉了南宋之后,便继承了宋朝的行政划分,在这里设立了四川行省。

明朝在推翻元朝的过程中,在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设四川布政使司。

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占领四川之后,设四川省。

3,天府之国。

最早的天府之国指的是关中地区,原因是秦国打败入侵关中一带的戎狄部落之后,对当地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使关中地区成为西部地区产粮重地。

秦国又依靠关中一带的充沛物资支持,得以做大做强,于是关中地区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而随着李冰等人对蜀郡地区的开发,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沃野千里变得富饶极了,所以蜀郡也逐渐被称为天府之国。

历史上,最早把四川称作“天府”的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他是这样和刘备说的:“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天府之国就逐渐特指四川了。

4,巧灭蜀国。

从汉中通往蜀中地区只有一条道,叫做剑门道。

李白在他的诗中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么剑门道则是通往蜀中地区最险要的道路之一,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秦帝国如果派出大军强攻剑门道,即使成功灭掉了蜀国,也会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

于是,秦王就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跟蜀国国主说,要送他一头塞满黄金的玉石牛,但是道路难行,送不过去。

蜀国国主听了很高兴,赶紧命人把剑门道修好,迎接石牛入蜀。

趁蜀国军队毫无防备的时候,秦军大军随后入川,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一举灭掉了蜀国。

因为这个典故,剑门道又被称为金牛道,或石牛道。

5,成都的武侯祠其实是刘备的昭烈庙。

武侯祠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在2019年共接待游客1600多万,是成都地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不过呢,大多数人只知武侯祠,却不知道它真正的名字是汉昭烈帝庙。

早先,武侯祠在汉昭烈帝庙的对面。可是,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往往去武侯祠,而不愿意去汉昭烈帝庙。

这就尴尬了。

堂堂皇帝的庙宇,竟然比不上自己的臣子。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的儿子来四川当蜀王,发现汉昭烈帝的香火太稀疏,而诸葛亮的武侯祠却香火鼎盛,就把昭烈庙重新修缮了一下,武侯祠和昭烈庙合并到一起,来借一借诸葛亮的人气。

可这样一来呢,大家去昭烈庙的时候,主要还是冲着诸葛亮,久而久之,人们都叫那个地方“武侯祠”,没人叫昭烈庙了。

6,历史上,眉山曾经是一个文化鼎盛之地。

四川眉山常住人口296万,总面积7140平方公里,只有两个区和4个县,是一个非常小的地级市,而且好像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来的产业。

在宋朝的时候,这个地方叫做眉州,却是一个文化鼎盛之地,除了出了大文豪苏东坡之外,两宋300年间,一共出现了886名进士。

这是什么概念呢?

两宋时期一共产生了28933名进士,眉州进士占到了全国的3%。

唐宋八大家有6个在宋朝,其中的三位是眉州人。

所以,就连宋仁宗也感叹道:“天下好学之士多在眉州! ”

7,世界上最大的蚊子。

都说热带地区的昆虫大,四川也不逞多让。

2018年的时候,在四川的青城山发现了一只长达25.8公分的大蚊子,比普通的蚊子大了几十倍。

通常情况下,一只普通的蚊子每次吸血大概是2~5毫克。这只大蚊子,不知道吸一次血能吸多少?

目前,这只蚊子被展示在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有亚洲最多的标本,仅蝴蝶就1700多种。

8,四川外国语大学实际位于重庆市。

这个情况有点类似于河北工业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始建于1950年。

1954年的时候,重庆并入四川省,到1997年才设立重庆直辖市。而在此期间,正是四川外国语大学蓬勃发展之际。并在1970年,完成了对四川外国语大学向重庆沙坪坝的搬迁工作。

所以,当重庆变成直辖市的时候,四川外国大学就成了不属于四川省,却位于旁边的直辖市重庆的现象。

9,为什么叫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是一道非常著名的四川菜。

通常情况下,鱼香肉丝的肉是由鸡肉或者猪肉组成,和鱼肉一点关系都没有。之所以叫鱼烧肉丝,是因为当初发明这道菜的时候,用的是做鱼的调料,吃起来有鱼香味儿,但又不是鱼肉,所以取名鱼香肉丝。

10,刀郎是四川人。

刀郎的音乐风格粗犷豪迈,很容易让人以为他是一个北方的汉子。

其实,刀郎不是北方人,而是四川内江人。

内江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往东140公里就是重庆市区,自古就被认为是巴蜀的心腹之地,也是一个老工业基地。

11,三星堆名称的由来。

四川川西平原北部的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是我国境内最著名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这个遗址的名称,来自于附近的三星堆村。

三星堆村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在村的南边,马牧河的南岸,有三个两三百米长的大圆土堆。在广袤的平原上,这三个大土堆显得非常的突兀,远远望去就像是三颗分布在一条直线上的星星。所以,这个村就被称为三星堆村。

关于这三个大土堆,大多数学者开始倾向于认为是古城中的祭坛。

12,奇特的是,这里出土了大量象牙。

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象牙,有人推测,这很可能是因为在古蜀国有一支规模庞大的象军,这些象牙很可能是大战中牺牲的大象遗骸。

中国古代确实有过使用大象作战的记载。

《吕氏春秋·古乐》就有“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

说商朝人,用大象来攻击东夷人,把东夷人打的屁股尿流。

《左传·定公四年》记载:“鍼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

所谓“燧象”,是当时楚昭王打不过吴王阖闾,在撤退的时候一直甩不掉吴军的追击,所以就把军中的大象尾巴点燃,大象吃痛,拼命奔跑,扰乱了追击的吴军队形,让楚军成功逃脱。从这一点看,当时楚军中应该有相当多的大象供役使和作战用。

当时楚国的地理位置基本上和四川省是一个纬度。所以,在上古时期三星堆一带很可能也生活着大量的大象,古蜀国人使用大象也是非常合理的。

13,李白。

李白是四川人,祖籍陇西成纪。

按照李白的说法,他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李唐家族也是凉武昭王李暠后代,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唐玄宗追尊李暠为“兴圣皇帝”。

按照族谱的排序,唐玄宗是李暠第十一世孙。

也就是说,李白比唐玄宗大两辈儿,唐玄宗得跟李白叫爷爷。

14,李白的出生地有两个说法。

《李翰林集序》中认为,李白出生于四川,长于四川,成年之后才走出四川。

《李太白年谱》认为,李白出生在西域碎叶城,家族在李白小时候(6岁左右)才搬到了四川。

不管以哪个说法为准,李白都是在四川接受的文化教育,并成长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15,四川最高峰。

四川的最高峰,是有“蜀山之王”之称的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

它也是我国7千米以上的山峰中,最靠近东部地区的大山。而且,距离成都只有200公里左右,天气好的时候在成都也能看到贡嘎山。

16,一出夔门天地宽。

四川是一个四塞之地,西有青藏高原,东有长江三峡,北有秦岭巴山,南有云贵高原。想要走出四川的话,主要有两条路,一条是北上从剑门道(金牛道)出汉中,进入关中一带。

另一条是东进,从夔门穿过三峡来到湖北。夔门又称瞿塘关,江面最窄的地方只有50米宽。穿过夔门之后,大江豁然开朗,不仅水流平缓,而且意味着可以在外面大展宏图了,所以有“一出夔门天地宽”的说法。

17,国内第1次家电降价。

早几十年,提到四川长虹可以说是如雷贯耳。而长虹之所以能够打下一片天地,是因为在当时做出了非常多的正确决策。

比如,1989年国内彩电市场大规模滞销。四川长虹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给每台彩电降价350块钱。这让其他厂商非常愤怒,还向国家有关部门投诉。

这次降价,被称为我国家电史上第1次降价。

降价的结果是,长虹的彩电在50天的时间里卖出了20万台!

18,麻辣烫。

麻辣烫这种饮食也是四川人搞出来的。

最初不叫麻辣烫,而是叫做“串串香”或者叫做“小火锅”。

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这种食品就已经出现在了成都的街头,是一个非常简单平民的饮食。

开麻辣烫的小商贩不需要复杂的装备,也省去了房租。

他们只需准备一个蜂窝煤炉,然后在炉子上放一口锅,锅里面就是自制的汤料。基本上是以麻辣风味为主,在蜂窝煤炉的加持下,锅里的汤料随时处于高温翻滚的状态。因为,汤料又麻又辣又烫,所以这就被称为“麻辣烫”。

至于叫“串串香”,也有它的道理。

因为,放到麻辣烫里面的吃食,主要以竹签串起来的肉、豆腐皮、鱼豆腐、土豆片儿、火腿肠、鹌鹑蛋、菜花等。

把这些成串的食品放到麻辣烫的汤料里涮一会儿,熟了之后既可以坐在旁边吃,也可以拿在手里边走边吃,所以叫做串串香。

至于为什么叫小火锅,这种饮食模仿的就是火锅,但是比火锅简单,便于操作还能拿走。

19,成都满城的历史。

为了击败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进而控制四川盆地。清顺治三年(1646),满族八旗兵第一次从陕西奉调入川,但是并没有在这里设立满城。

康熙五十七年(1718),荆州八旗兵3000名来川,并把旗兵眷属陆续接到四川,准备在这里长期住。

这个时候,随着当地满族人的增多,就有了设立满城的需求。在康熙60年的时候,当时的四川巡抚年羹尧建议设立满城。于是,在成都大城垣内新筑一城,专驻八旗官兵及眷属。

此“城中之城”称作“满城”,又叫“少城”

《成都县志》记载,少城初建时居住的满、蒙人仅2000余户,5000多人。到同治元年(1862),已增加到4500多户,13700多人。到光绪30年(1904年),已增加到5100多户,2.1万多人。如果以每户出一兵的话,总兵力可达5000多人。

20,四川的经济。

2022年,四川经济总量为5.67万亿人民币,大约6154亿美元。

如果单独拿出来,和阿根廷的经济总量相当,排名能排到全球第23名。

21,四川盆地的GDP占到了四川省的绝大部分!

四川盆地只有20多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四川省面积的一半。

但是,四川盆地的GDP却比四川其他地方要多得多。

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四川的主要工农业生产,都是在四川盆地进行的。

比如,成都在2022年GDP为2.08万亿,大约占到了四川省GDP的37%。

而紧邻四川盆地的阿坝自治州,虽然面积8.4万平方公里,GDP却只有462亿元。

甘孜自治州,面积15.3万平方公里,GDP只有472亿元。

22,中国第1款5代机的研发基地。

成飞集团创建于1988年,是我国重要的战斗机研发生产基地,该公司研发生产的第5代机歼20,打破了美国在第5代隐身战斗机方面的垄断地位。

也让我国首次在战斗机领域,形成了和世界先进水平分庭抗礼的能力。

23,西部首个外籍人士生活区。

2010年1月27号,成都高新区对外宣布,西部首个外籍人士大型集中生活区“天府国际社区”,将于当年的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个天府国际社区将为超过5000名外籍人士提供顶级服务。

成都高新区之所以修建这个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60亩的外籍人士生活区,目的就是吸引来自国外的优秀人士进驻。

早在2009年10月,成都高新区就已经拥有44家500强外企,外资企业总数863家,所以必然要给日益增多的外籍人员提供配套设施。

截止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的常住人口已经高达125.7万,辖区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到2021年,生产总值高达2800亿元。

要知道,成都2021年的 GDP也不过只有1.99万亿。

目前,成都的知名外企众多,包括可口可乐、联合利华、百事公司、壳牌、雪佛兰、戴尔、英特尔、德州仪器、家乐福、宝洁公司、沃尔沃等。

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成都将来的发展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24,二郎神的原型。

秦国征服了四川之后,开始对这一带进行大规模开发,在秦昭王时期,有一位叫做李冰的人成为蜀郡的郡守,并主持修筑了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灌溉了成都平原的万顷良田。

因为他的贡献太大了,所以四川人把李冰当作川主来崇拜。

李冰在治理都江堰的时候,他的儿子作为重要的助手,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因为这个贡献,李冰之子在民间传说中就成为灌口二郎神的原型。

南宋的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在谈到这个传说的时候曾经讲,在当地的传说中,李冰父子因功绩在灌口,这个地方立庙后,他的第2个儿子经常变成神仙来这里保佑地方上的安宁。

25,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

唐代崇拜弥勒佛,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所以,乐山大佛就是按照弥勒佛的形象来塑造的,寓意给当地带来和平与安宁。

可能有人会问,弥勒佛不是一个乐呵呵的大胖子吗?

今天我们看到的弥勒佛形象确实大多如此,所以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的说法。

这个形象怎么和乐山大佛的形象不一样?

事情是这样的,乐山大佛被称为古佛弥勒,是弥勒佛形象的2.0版本。

今天我们经常看到的弥勒佛形象,被称为布袋弥勒,是弥勒佛形象的3.0版本。

弥勒佛形象3.0版本的来历:

唐朝灭亡之后进入五代时期,在这期间有一名叫做契此的高僧。他经常拿着布袋子到处化缘,神奇的是他还会天气预报。他还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大家一听,这位大师不就是告诉大家自己是弥勒佛化身吗?所以,从那之后人们在塑造弥勒佛的时候,就按照契此高僧的形象来塑造了。

26,是座佛,也是一座水利工程。

四川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刻佛像,但是不要被它的名字迷惑了,这座大佛其实和都江堰一样,是一个水利工程。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是一位叫海通的和尚集资修建的这个水利工程,当修建堤坝需要开采石料的时候,顺便在这座山上抠出了一座佛像。

27,秦国经营四川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几乎在同一时期。

公元前334年,西方古代历史中最伟大的帝王亚历山大帝,率领马其顿联军前往亚洲去征服波斯帝国。他的目的是向东,一直征服到世界的另一头。

到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印度河流域的受挫,结束远征。

而在此期间,秦惠王也在积极谋划征服蜀国。公元前316年,也就是亚历山大结束远征的 10年之后,蜀国被秦国所灭。

28,清末的四川盐业有多发达?

清朝末年,四川的盐业是除了农业劳动力之外,最大的雇主。1880年代,四川总督丁宝桢估计,至少有100万人从事制盐工作,还有几十万人从事盐的运输工作。

而且,不光本地人在做,还有来自其他省份的大量劳动力来四川打工。

例如,乐山的烧盐工人主要来自湖北和广东。

熟练工在这里每个月差不多能赚到2-3两银子,干得好的话,一年下来能赚30多两,在当时也算是一个中产之家了。

如果再努力一点,当上坐灶,工资还能翻倍!

29,如果按照文化习俗划分四川。

如果按照文化习俗划分的话,四川应该是包括了整个重庆,以及汉中、甘南、云南的昭通、贵州的遵义、湖北的施恩在内,但不包含三个自治州的部分地区和攀枝花。

但这种划分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的行政划分原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在地理方面,一定要“山川形便、犬牙相错”。

30,杜甫草堂。

这不仅仅是一组建筑,还是一个了解杜甫生平的文化宝库。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面积240多亩,由梅园和草堂寺合并而成。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有各种历史资料3万多册,还有2000余件珍贵文物。

四川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大家还知道哪些?

欢迎在这里分享

山东菏泽和四川成都同样都是人口大市,看看两个城市有什么区别

山东菏泽和四川成都同样都是人口大市,看看两个城市有什么区别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拥有各种各样的城市,其中山东的菏泽和四川的成都都是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虽然它们都有着相当规模的人口,但在许多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本文将探讨山东菏泽和四川成都这两个城市在人口、文化、经济、风景和发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1. 人口差异**

首先,菏泽和成都在人口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2021年的数据,成都的人口超过1600万,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而菏泽的人口则略低于1000万,属于中国东部的二线城市。这种人口差异导致了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2. 文化特色**

菏泽和成都在文化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特色。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它以川菜而闻名,成都人热爱茶文化,四川话也是当地主要的方言。与此不同,菏泽虽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文化传统相对较为保守,更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菏泽的鲁菜也有其独特之处,但与川菜相比,知名度较低。

**3. 经济发展**

在经济方面,成都明显领先于菏泽。成都是中国西部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成都的国际化程度也较高,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投资。相比之下,菏泽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4. 自然风光**

菏泽和成都在自然风光方面也存在明显区别。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被群山环抱,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峨眉山、九寨沟等。而菏泽地处山东省,地势较为平坦,自然风光相对平凡。因此,成都在旅游业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和吸引力。

**5. 城市规划和建设**

成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都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建设了大量的公园和绿地,营造出宜居的环境。此外,成都地铁系统的不断扩张也使城市交通更加便捷。而菏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城市面貌和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6. 未来发展前景**

尽管菏泽和成都存在差异,但两个城市都有着各自的发展前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经济中心,将继续吸引投资和人才,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菏泽也在积极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未来有望实现更快的发展。

总之,山东的菏泽和四川的成都虽然都是人口大市,但它们在人口规模、文化传统、经济发展、自然风光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各地的多样性和城市发展的不同路径。无论如何,菏泽和成都都有着独特的魅力,都值得人们去探索和了解。

四川人口的历史变迁

四川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2020年的户籍人口达8367万,居全国各省人口数第五位。但自汉以来四川人口却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我根据从网络上查找的数据,整理如下(因为数据来源于网络,精确性不可考,故也仅供参考):

在西汉汉平帝前,四川没有相应的人口统计数据。到汉平帝时,始见四川人口统计数字。自《汉书·地理志》开始户口的统计记载后,历代正史地理志也都记载有关朝代的户口数字。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在西汉年间四川人口大约有351万人。但到了东汉末年,由于长期战争,人口大幅度下降。蜀汉所领范围,大致在今四川省境。按《文献通考》,到公元263年,后蜀汉皇帝刘禅降魏时,四川人口下降到94万。后经魏、晋、隋,到了唐朝开元二十八年(即公元740年)四川人数增加到496万(《唐书.地理志》),占了全国人口的10%以上。

等到了南宋时期,由于唐末安史之乱,北方人口南迁和宋朝时期经济繁荣,四川人口增长了2倍多,达1350万人(也有说达200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至少从唐到宋,四川人口一直是持续增长状态。(西晋之后的五胡乱华和常年战争这期间的四川人口我没有查到,应该是不增反降的)。宋朝时期,,四川人口数量、经济、文化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两宋三百年,四川出了十五名状元。仅仅阆中陈氏就一门两状元、三宰辅。宋代眉州就出了八十八位进士。南宋时期,举东南之富足也仅能和四川平分南宋政治、经济的半壁江山。四川的印刷业、茶业在两宋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宋四大部书,三部印刷于四川。南宋意识到四川及川人的重要性,在科举考试中,专设四川考场,考取的人不必到临安去参加殿试,便直接可得进士出身。

宋末元初,四川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抗金、抗蒙战争,使四川人民遭受了灭顶之灾,全川人口锐减95%以上,只余大概60多万。这是四川人口遭遇的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幅锐减。。

从公元1227年到1279年,宋、蒙两国在四川进行大大小小上千场战役,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公元1259年的合川钓鱼城之战: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南宋四川地区的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蒙哥也阵亡在城下,守将王坚将军可谓中华英雄。此战不仅打得蒙古军心肝胆颤,使南宋王朝得以勉强延续,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历史。直到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守将王立这才弃城投降。弃城后,没有一个人乞求怜悯,守城的32名(一说36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忠烈千秋。

应该说川人抗蒙是拼尽血本的,因而蒙古人对待川人格外残忍。仅1236年,蒙古军破成都之后的大屠杀即使这座人口超过首都临安的大都市毁于一旦,140万人死于非命。眉州本是川西故郡,北宋时出过三苏,也算蜀学的发源地,南宋时期出过经学大师杨文仲,可是蒙古人竟将眉州三十余万人口屠尽,并焚城而去,这是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的事。宋蒙战争,四川实际上是主战场,两淮与襄樊虽然也是前线,但双方消耗力量之巨,无出川省。

明朝时期为了增加四川人口,从湖南、湖北两省移民入川,到明朝万历年间四川人口终于增长到380万左右(《明史.地理志》)。但是到了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再次大幅锐减。网上有说清初四川人口不足50万的,也有说只有9万余人的。但根据我所查到《四川通志》中清朝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对四川进行的人口统计显示,清初四川人口约31万人,不足明朝万历年间的10%。这是四川人口遭遇的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幅锐减,下降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明末,张献忠屠杀四川人民60多万,这个人数相当于元初四川人口的总和。当时有两位西方来的传教室在四川传教,目睹了张献忠的屠川行为,回国写成的《圣教入川记》。在西方传教士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了张献忠屠“屠蜀”的血腥一幕,“无罪百姓齐遭惨杀,息静无声。真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逐处皆尸,河为之塞,不能行船。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

2.张献忠四个养子与南明军队在川南、川东作战,死伤人数不详。

3.满清入关后,四川人民抗清至少十三年以上,清军如蒙古军队一样对四川实行屠城战略。《清代通史》所载一份奏折中写道“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清初对四川进行三次武装镇压,分别与大西军、南明军以及夔东十三家起义军在四川展开十多年的拉剧战。至到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攻占成都后,才基本平定全川。一次次镇压,一次次的血流成河。明清史学家李光涛在《明清档案论文集》中也提到“清廷屠杀四川人民比流寇更加残忍,更加众多”。

4.吴三桂在云南叛乱,清军第四次入川,再次把战火引向了四川地区,让那些劫后余生的川蜀人们又一次遭受了灭顶之灾,至1680年期间的8年平三藩之战,四川地区的人口已是十不存一了。

5.饥荒、瘟疫、虎患。说起虎患,大家可能不会相信,现在已经灭绝的野生华南虎曾经在四川地界肆虐横行吧!清初由于四川人口不足明朝时期的一成,土地长期荒芜,川渝两地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为华南虎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 据顺庆府附郭南充县知县黄梦卜申称:原报招徕户口人丁五百零六名,虎噬二百二十八名,病死五十五名,见存二百三十二名。新招人丁七十四名,虎噬四十二名,见存三十二名。造册具申到职。……夫南充之民,距府城未远,尚不免于虎毒,而别属其何以堪耶?”由此可见,当时虎患之重,民生之苦。

正是由于四川人口已经少到了“靡有孑遗“的地步,故而到了康熙年间才有了“湖广填四川”之举。其实这次移民的省份多达十几个,有湖南、湖北、河南、山东、陕西、云南、贵州、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山西、甘肃等,全国各地共向四川地区移民150万人,而这其中有1/4人来自湖南和湖北省。而移民时间至到乾隆中叶才结束。

此后四川人口蓬勃发展,到了清末已达4300万以上。即使后来经过了300多万川人出川抗日这一壮举,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四川人口也有4876万,依然是中国的人口大省。

关于川人出川抗日已经被很影视作品、纪录文献再三提及了,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我只罗列一些数字:

1. 8年抗战,全国征兵总数1400多万,四川征兵302.5万,占全国征兵人数的1/5还多,中国抗日军队中,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四川人。

2. 抗战中伤亡的326万国民革命军将士中有63万为川军将士,其中1939年到1945年间,全军阵亡的85万人中有26万川军,占总阵亡人数的1/3。

3. 川军被俘人数是国民革命军地方军阀中最少的,整个抗战中共2.4万余人被俘,不到总人数的1%(而中央军在安徽一役中便被俘4万余人)。

4. 八年抗战国家总计支出14640亿元(法币),四川就负担了约4400亿元,占总支出的30%。

5. 八年抗战,四川交付给国家的粮食共10238万市石,占全国征、捐、供粮总数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