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上海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含流动人员(上海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上海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含流动人员(上海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第一城强强对话,人口多740万的重庆,以6:13完败于上海

第一城强强对话,人口多740万的重庆,以6:13完败于上海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竞争愈发激烈,城市间的比拼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对抗,还包括文化、科技、创新等多个层面。本文将聚焦在中西部重庆和东部上海这两座城市之间的竞争,探讨重庆在多个方面的努力和挑战,以及上海在全国城市竞争中的表现。

**1. 人口与发展**

首先,重庆和上海在人口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根据2021年的数据,重庆的常住人口约为7400万,而上海则超过2400万。上海因其地理位置和经济活力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人口,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相比之下,重庆的人口规模虽然也相当庞大,但在国内范围内排名第三,仍落后于上海和北京。这一人口差距直接影响了两座城市的发展规模和潜力。

**2. 经济竞争**

在经济方面,上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强大的金融、贸易、制造业等多个支柱产业。与此相比,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代表,近年来也在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和物流成本相对较高,这使得一些制造业和物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也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重庆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了一些知名科技企业入驻,如腾讯、阿里巴巴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了经济竞争力。不过,与上海相比,重庆在经济规模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仍有差距。

**3. 文化与旅游**

在文化和旅游方面,重庆和上海各自有独特的魅力。重庆因其壮丽的山水风光、火锅美食、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此外,重庆作为长江三峡的门户城市,也在长江游轮旅游方面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

上海则以其国际大都市的形象而著称,拥有世界级的购物、餐饮、文化活动和夜生活。上海的外滩、东方明珠塔等著名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此外,上海还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各类文化节目和艺术展览层出不穷,吸引了全球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

**4. 科技与创新**

在科技和创新方面,上海一直以来都处于中国的前沿。上海的浦东新区被打造成中国的“硅谷”,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流高校也为城市的科研和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

重庆虽然在科技领域也有一些亮点,但与上海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重庆在近年来积极推动创新产业发展,设立了多个创新园区和科研机构,吸引了一些创新型企业入驻。但由于科技创新需要时间和积累,重庆需要持续努力,才能在这方面迎头赶上。

**5. 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综上所述,重庆和上海在人口、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存在差距,但也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挑战。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代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了投资和人才。同时,重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西部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

然而,重庆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如产业升级、人才引进、生态环保等问题。在城市竞争中,如何平衡发展和可持续性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上海则在国内城市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也需要面对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环境保护等。与此同时,上海还需更多地推动产业升级

和科技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6. 结语**

最后,重庆和上海虽然存在一些竞争,但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共同促进中国城市的发展。无论是西部的重庆,还是东部的上海,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未来,随着中国城市的不断崛起,这两座城市也将继续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繁荣做出贡献。

上海人口规划趋紧,落户机会越来越少!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吸引了无数人才的目光。但是,想要在上海落户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人口规划趋紧的情况下。上海现行的落户政策是2020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政策已过去3年,2024年底即将到期,之后调整的概率很大。那么,想要落户上海的你还有机会吗?快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上海的人口规划。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到203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而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89.6万人,已经接近2035年规划人口2500万了。北上广深,只有上海人口差额是最小的。这意味着未来上海的落户政策将更加严格和精准。

那么,上海的落户政策有哪些呢?目前,最常见的落户方式有以下几种:

居转户: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并满足一定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转为本市常住户口。

应届生落户:非上海生源的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沪就业并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本市户籍。

人才引进:在沪用人单位引进符合本市紧缺急需的国内优秀人才,并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本市户籍。

留学生落户:留学回国人员,在沪就业并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本市户籍。

投靠落户:与本市户籍亲属投靠,并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本市户籍。

其他方式:如创新创业、投资、企业家等特殊渠道。

以上各种方式都有不同的申请条件和限制,具体可以参考相关政策文件。

那么,在这些方式中,哪些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呢?根据2021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变动情况,迁入人口中以居转户和应届生落户为主,分别占比40.8%和39.9%。而迁出人口中以退休迁出为主,占比52.4%。这说明,在当前政策下,居转户和应届生落户是相对容易获得上海户口的方式,而退休后迁出则是相对容易失去上海户口的方式。

但是,在未来政策下,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常住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意见》中提出的方向,“外松内紧”将成为未来上海落户政策的主要特点。什么叫外松内紧呢?就是表面上要继续扩大落户导向,实际上要提高人才门槛。比如说,针对一些高精尖行业人才,上海会持续给政策,慢慢挤压替换原有人群。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想要落户上海,你需要具备更高的学历、技能、职称等条件,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如果你已经拥有上海户口,你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在上海立足和发展。

所以,如果你想要落户上海,你需要抓住现在的机会,尽快申请落户。因为现行的落户政策只到2024年底,之后可能会有较大的调整。而如果你已经落户上海,你也不能松懈,要继续努力,为上海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户口的价值是被高度认可的!你看看数据,2020年落户新政后,2021年的迁入人口接近25万,直接翻倍。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上海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是一个让人向往和留恋的城市。

上海要的是人才,更欢迎的是国际化人才!2021年人才引进落户是3万人左右,留学生落户人数也是3万左右,总的落户人数在10万。2022年落户人口会释放出10万张房票。这些都是上海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和支持。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有梦想、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你愿意为上海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上海都会给你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相信在未来,上海会成为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繁荣的国际大都市!

中国“特大城市”,+1

素有“最强地级市”之称的苏州,正式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此次苏州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后,我国超大特大城市也由此扩容至22城。

苏州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苏州近日发布情况说明指出,近期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城乡(含开发区)分类代码进行了更新,苏州城区的统计口径包括苏州工业园区,其下辖社区的城乡代码由镇中心区(121)改为主城区(111)。娄葑街道、胜浦街道、唯亭街道、斜塘街道、金鸡湖街道下辖各个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都已改成了111。此调整并非区划调整,只是统计口径的调整。

按照此次调整的统计口径,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来算,苏州城区常住人口为512.51万人。

根据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其中,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苏州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这意味着,苏州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我国特大城市由此扩容

2021年9月,国家统计局根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求是》杂志发布了全国超大和特大城市名单。

上述名单显示,彼时,全国共有7个超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共有14个特大城市: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因此,在苏州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后,我国特大城市也将由此扩容。

GDP连续多年超两万亿

2023年4月10日拍摄的苏州城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图

作为普通地级市的领头羊,苏州一直被誉为“最强地级市”。2022年苏州市GDP达到了23958.34亿元,在全国所有城市中高居第六位。去年,苏州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531家,有效高企数达13473家。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苏州受益上海的溢出效应特别明显,强大的科教资源和现代服务业助推苏州转型升级。苏州近年来经济转型升级走在地级市前列,苏州的制造业十分发达,包括生物制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十分突出,在制造业升级的过程中,研发投入的规模非常大,高新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十分突出。高新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中高端人才,这些人才的收入水平较高,往往都在苏州落户置业,同时家人小孩都在身边,进而带动人口较快增长。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2010年到2020年,苏州常住人口增加229万人,增长21.88%。

晋级特大城市有什么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对记者表示,特大城市对于城市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门槛,晋级特大城市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享受更多的政策势能。

以正在推进的城中村改造为例,2023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否为超大特大城市,还关系到都市圈的建设资格。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公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资料图:航拍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蓝天碧水生态美。泱波 摄

在冯文猛看来,苏州成为特大城市既是在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大背景下人口集聚的结果,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苏州对于人口人才的吸引力。苏州产业发展基础好,包括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进行了精心布局,产业发展带动大量就业。

冯文猛表示,成为特大城市,城市人口聚集会带来规模效应,公共服务配置起来更加有效率,苏州公共服务水平较高,这让居民生活更加舒适、环境更加宜居、生活更加安心,这是吸引人口流入并且长期定居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城市可以聚合更多的创新要素,引发新一轮创新,形成螺旋效应,有助于推动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不断升级。

“成为特大城市,意味着城市吸引力更强,辐射带动能力也将更强。”冯文猛认为,但同时不只是有好处,也有挑战,包括要考虑防止出现大城市病的问题,防止资源要素价格飙升,避免相对竞争优势被削弱,城市管理有必要做好规划和应对准备。

下一个特大城市是谁

目前来看,南宁具有成为下一个特大城市的潜力。

近年来,南宁市常住人口持续增加。根据南宁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末,南宁市常住人口为889.17万人,比2021年末增加5.89万人,人口总量居全区第一。

虽然南宁常住人口接近900万,但城区常住人口是否达到500万才是决定是否为特大城市的指标。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南宁市城区常住人口为456.75万人,距离500万人的特大城市门槛不远了。

此外,处在长三角的合肥也有望跻身到特大城市行列。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合肥的城区人口为377.76万人,处于Ⅰ型大城市行列。记者查询国家统计局网站发现,在今年全国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更新后,合肥下辖的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三个园区中的社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进行了更新,转为了城市的社区,相关区域的常住人口也纳入到城区人口统计,因此合肥的城区人口数据也将比之前有较大幅度增加。

综合中国新闻网、第一财经

来源: 央视网

千万人口城市,又增加一个?| 新京智库

8月3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北苑村社区琥珀小学,一年级小朋友在教室内回答老师提问。图/新华社

又一个地方在冲刺千万人口城市。

近日,合肥市政府新闻办账号“合肥发布”官宣,截至2023年7月底,合肥实有人口1234.4万,其中户籍人口805.3万,流动人口429.1万。

根据合肥市统计局在今年2月发布的《合肥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00.16万,比上年增加7.49万。常住人口963.4万,增加16.9万。

可见,2022年底合肥常住人口只有963.4万,离1000万人尚有36.6万人的差距。由于合肥尚未发布截至2023年7月底的常住人口数据,所以现在还不能确定合肥属于“千万人口城市”。因为,千万人口城市的统计口径,一般是指常住人口,而不是指实有人口。

不过,虽然如此,但合肥的官宣仍然使得“千万人口城市”引起关注,因为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将“千万人口”当成自己的目标。

实有人口不同于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和实有人口,这两种统计口径有啥区别?

国家统计局网站对常住人口的定义是“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半年以上的人口”。

而实有人口则是指当地实际拥有和管理的人口,既包括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也包括在当地居住不满6个月的流动人口。

从两种统计口径的定义来看,实有人口一般是大于常住人口。而采用实有人口统计口径来官宣人口突破千万,去年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

2022年9月27日,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在“山东这十年·济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济南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率先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年均净增户籍人口约10万,实有人口突破1000万。

济南在常住人口还未达到千万的情况下,采用实有人口这个统计口径来官宣人口突破千万,可见,济南对于人口突破千万的愿望也很迫切。其背后,是济南建设“强省会”和冲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千万人口城市已有17个

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共有17个,按人口数量从高到低的排序如下: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杭州、石家庄、临沂、东莞、长沙、青岛。

上述17个城市中,重庆、上海、北京、天津既是直辖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这四大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在多年以前就已超过千万。

重庆常住人口不但超过千万,而且超过三千万,在各城市中排名第一;而上海和北京的常住人口均超过两千万。

成都、广州、武汉、西安、郑州既是省会,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超过千万也在情理之中。

深圳自1979年设市以来,常住人口一直稳步增长,1979年只有31.41万人,1987年突破100万人,2010年突破1000万人,2017年突破1500万人,2021年达到1768.16万人。但2022年末,深圳常住人口为1766.18万,出现几十年来的首次下降。

苏州既不是省会,也不是副省级市和计划单列市,但由于近年来GDP超过武汉、西安、郑州等国家中心城市,也超过天津这个直辖市,被誉为“最牛地级市”。

长沙常住人口在2020年才突破千万,但增长十分迅速。2022年底,长沙常住人口达到1042.06万,比上一年增加18.13万,人口增量在全国各城市中位居第一。

千万人口对城市意味着什么?

除了上述17个千万人口城市以外,我国还有一些城市距离千万人口只有一步之遥。

2022年,温州常住人口为967.9万,合肥为963.4万,宁波为961.8万,佛山为955.23万,南京为949.11万。这几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可望在未来数年内跨越千万大关。

为何有这么多城市热衷于成为千万人口城市?原因是,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常住人口规模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常住人口破千万是衡量城市能级的一个重要门槛,意味着更为明显的资源集聚效应。因此,各大城市竞相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城市能级。

近年来,有不少城市将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作为发展目标。例如,2022年5月,福州市印发《榕聚千万人口专项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突出“强省会”,提出以“引”和“留”为重点,通过实施九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达1000万(而2021年福州常住人口只有842万)。

从总体上来看,一个城市的劳动力越多,平均薪资也越高,这是源于经济上的规模效应,人口密度越大,推广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就越小。例如,一家服务企业要服务一个人口稠密的城市的单位成本,要远远低于服务一个人烟稀少的乡村。因此,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城市人口的适度密集,有利于产生“规模效应”。人口密度增大,有利于降低人均交通成本,因而公共交通比较发达。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先后通过放宽落户条件、提供购房补贴等方式吸引人才和年轻人口迁入。这表明,许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人口净增长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人口净流入对城市的好处不仅仅是财政收入、养老金缴纳,更是一个城市未来的希望。随着近年来全国出生人口下降,年轻人口越来越稀缺,城市对人口规模的重视程度会进一步提升。

千万人口城市如何治理

虽然一个城市的人口增加,对于这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总体上有正面的促进效应;但另一方面,如果城市治理水平跟不上,那么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压力,导致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短缺以及空气污染等问题。

尤其是,常住人口增至千万后,城市治理将面临巨大考验。

例如,西安市自2017年3月1日推出户籍新政以来,截至2018年12月11日,新落户人数超过100万,其中2018年度新落户人数达75万。与此同时,西安的房价也出现大幅上涨。在2018年和2019年,西安一度出现“买房难”“入学难”的现象。近两年,随着西安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教育资源供给的增加,这些问题逐渐得到缓解。

可见,城市吸引人口到来后还面临如何留住人的问题。一个城市要吸引人和留住人,既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兴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改善经营环境,让来的人能够安居乐业,才能真正留住人。

超大城市的治理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一个难题。千万人口城市的治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科技赋能,推进政务服务便捷化。

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治理要始终围绕“人民城市为人民”,着眼于城市千万人口的民生之需,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

文/何亚福(人口学者)

编辑/柯锐

校对/翟永军

千万人口城市,又增加一个?| 新京智库

8月3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北苑村社区琥珀小学,一年级小朋友在教室内回答老师提问。图/新华社

又一个地方在冲刺千万人口城市。

近日,合肥市政府新闻办账号“合肥发布”官宣,截至2023年7月底,合肥实有人口1234.4万,其中户籍人口805.3万,流动人口429.1万。

根据合肥市统计局在今年2月发布的《合肥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00.16万,比上年增加7.49万。常住人口963.4万,增加16.9万。

可见,2022年底合肥常住人口只有963.4万,离1000万人尚有36.6万人的差距。由于合肥尚未发布截至2023年7月底的常住人口数据,所以现在还不能确定合肥属于“千万人口城市”。因为,千万人口城市的统计口径,一般是指常住人口,而不是指实有人口。

不过,虽然如此,但合肥的官宣仍然使得“千万人口城市”引起关注,因为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将“千万人口”当成自己的目标。

实有人口不同于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和实有人口,这两种统计口径有啥区别?

国家统计局网站对常住人口的定义是“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半年以上的人口”。

而实有人口则是指当地实际拥有和管理的人口,既包括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也包括在当地居住不满6个月的流动人口。

从两种统计口径的定义来看,实有人口一般是大于常住人口。而采用实有人口统计口径来官宣人口突破千万,去年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

2022年9月27日,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在“山东这十年·济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济南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率先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年均净增户籍人口约10万,实有人口突破1000万。

济南在常住人口还未达到千万的情况下,采用实有人口这个统计口径来官宣人口突破千万,可见,济南对于人口突破千万的愿望也很迫切。其背后,是济南建设“强省会”和冲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千万人口城市已有17个

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共有17个,按人口数量从高到低的排序如下: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杭州、石家庄、临沂、东莞、长沙、青岛。

上述17个城市中,重庆、上海、北京、天津既是直辖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这四大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在多年以前就已超过千万。

重庆常住人口不但超过千万,而且超过三千万,在各城市中排名第一;而上海和北京的常住人口均超过两千万。

成都、广州、武汉、西安、郑州既是省会,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超过千万也在情理之中。

深圳自1979年设市以来,常住人口一直稳步增长,1979年只有31.41万人,1987年突破100万人,2010年突破1000万人,2017年突破1500万人,2021年达到1768.16万人。但2022年末,深圳常住人口为1766.18万,出现几十年来的首次下降。

苏州既不是省会,也不是副省级市和计划单列市,但由于近年来GDP超过武汉、西安、郑州等国家中心城市,也超过天津这个直辖市,被誉为“最牛地级市”。

长沙常住人口在2020年才突破千万,但增长十分迅速。2022年底,长沙常住人口达到1042.06万,比上一年增加18.13万,人口增量在全国各城市中位居第一。

千万人口对城市意味着什么?

除了上述17个千万人口城市以外,我国还有一些城市距离千万人口只有一步之遥。

2022年,温州常住人口为967.9万,合肥为963.4万,宁波为961.8万,佛山为955.23万,南京为949.11万。这几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可望在未来数年内跨越千万大关。

为何有这么多城市热衷于成为千万人口城市?原因是,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常住人口规模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常住人口破千万是衡量城市能级的一个重要门槛,意味着更为明显的资源集聚效应。因此,各大城市竞相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城市能级。

近年来,有不少城市将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作为发展目标。例如,2022年5月,福州市印发《榕聚千万人口专项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突出“强省会”,提出以“引”和“留”为重点,通过实施九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达1000万(而2021年福州常住人口只有842万)。

从总体上来看,一个城市的劳动力越多,平均薪资也越高,这是源于经济上的规模效应,人口密度越大,推广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就越小。例如,一家服务企业要服务一个人口稠密的城市的单位成本,要远远低于服务一个人烟稀少的乡村。因此,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城市人口的适度密集,有利于产生“规模效应”。人口密度增大,有利于降低人均交通成本,因而公共交通比较发达。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先后通过放宽落户条件、提供购房补贴等方式吸引人才和年轻人口迁入。这表明,许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人口净增长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人口净流入对城市的好处不仅仅是财政收入、养老金缴纳,更是一个城市未来的希望。随着近年来全国出生人口下降,年轻人口越来越稀缺,城市对人口规模的重视程度会进一步提升。

千万人口城市如何治理

虽然一个城市的人口增加,对于这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总体上有正面的促进效应;但另一方面,如果城市治理水平跟不上,那么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压力,导致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短缺以及空气污染等问题。

尤其是,常住人口增至千万后,城市治理将面临巨大考验。

例如,西安市自2017年3月1日推出户籍新政以来,截至2018年12月11日,新落户人数超过100万,其中2018年度新落户人数达75万。与此同时,西安的房价也出现大幅上涨。在2018年和2019年,西安一度出现“买房难”“入学难”的现象。近两年,随着西安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教育资源供给的增加,这些问题逐渐得到缓解。

可见,城市吸引人口到来后还面临如何留住人的问题。一个城市要吸引人和留住人,既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兴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改善经营环境,让来的人能够安居乐业,才能真正留住人。

超大城市的治理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一个难题。千万人口城市的治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科技赋能,推进政务服务便捷化。

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治理要始终围绕“人民城市为人民”,着眼于城市千万人口的民生之需,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

文/何亚福(人口学者)

编辑/柯锐

校对/翟永军

中央确定上海为第一超大城市,城区人口1987万,上海究竟有多厉害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上海,这座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其繁荣活力而自成一体。这片土地孕育着超过2400万灵魂,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国际影响力无可忽视。上海,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中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文化的典范,也是世界瞩目的旅游胜地。

探寻这座城市,你会发现现代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熙熙攘攘,东方明珠塔、上海中心大厦、南京路步行街等等,无不散发着现代化的魅力。然而,这里也是历史的烙印,豫园、城隍庙、上海博物馆等宛如历史的明信片。上海的时尚之都地位也是毋庸置疑,国际品牌在这里交相辉映,时尚潮流在这里升华。

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揭示了上海的壮丽画卷,城区人口高达1987万,稳坐中国城区人口榜首。经济方面,上海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其GDP高达44652.8亿元人民币,跻身全球城市之巅。这里是制造业的殿堂,金融业的中枢,贸易业的枢纽,服务业的引领者。进出口总额飙升至4.19万亿元,稳居国际外贸大王之列。金融市场更是繁荣,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最大交易场所之一,2022年交易额高达2932.98万亿元人民币。

科技创新氛围浓厚,上海成为中国高科技的发祥地之一。超过两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69家更是成为了独角兽企业。在科技实力排行榜上,上海稳居前列,2022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4.2%。上海培育了众多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例如上海微电子装备、展讯通讯、中芯国际等等。

人工智能方面更是一枝独秀,上海汇聚了超过1200家人工智能企业和研究机构。2022年,上海的发明专利高达3.68万件,占全国的3.8%。此外,上海也成为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镇,2022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了3000亿元人民币。可以说,在科技的浪潮中,上海一直游刃有余。

教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上海自然不例外。这里拥有68所高等院校,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高等教育质量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22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达86.7%,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的59.6%。研究成果丰硕,全市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量达到了1.5万项,占全国的10%。

交通便捷无比,上海成为中国交通的枢纽之一。公路总里程高达18,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1,200公里。上海拥有全国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线路总长度已经达到了795.36公里,是世界最长之一。

这座城市还有两个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和浦东国际机场。2022年,浦东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到了2889万人次,位列中国第二大机场,连接着世界各地。

在医疗领域,上海更是无愧为中国的医疗中心。200家三级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为这座城市保驾护航。上海市医疗保险覆盖了全市超过95%的居民,堪称全国医疗保险的典范。生物医药产业也在这里蓬勃发展,2022年总产值高达8537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近5%。

综上所述,上海以其在经济、科技、教育、交通、医疗五个方面的卓越成就,成为中国的骄傲。它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中国发展的缩影,为世界展现了一幅现代化、繁荣富裕的画卷

,同时也是中国梦想的璀璨明珠。

在经济方面,上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经济引擎。这座城市吸引了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经济生态系统。从创业初期的初创公司到全球知名企业的总部,上海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使创新和商业繁荣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上海的金融市场也日益壮大,吸引了国际金融机构的驻足,为全球资本流动提供了便捷通道。

科技领域更是上海的一张名片。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还为全球科技创新贡献了不少力量。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上海的研发投入和专业人才汇集成了一股强大的创新动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都源自上海这片富饶的土地。

教育一直被誉为国家的未来,而上海的教育体系一直位于中国的教育前沿。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高达86.7%,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将在未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研究成果丰硕,不仅仅提升了城市的学术声誉,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智慧和方案。

交通网络的便捷使上海成为全球化的窗口。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国际机场等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让这座城市与世界各地紧密相连。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可见一斑,它不仅吸引了外国游客,还吸引了众多国际大会和活动的举办,为城市增添了无限活力。

医疗保健是人民幸福的保障,上海以其卓越的医疗体系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无论是医院设施还是医疗保险,上海都位居全国前列,为居民提供了可靠的健康保障。同时,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疾病的治疗和医学研究提供了强大支持,为健康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总之,上海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的窗口。它的卓越成就不仅让国人自豪,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上海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世界级城市。无论是经济、科技、教育、交通还是医疗,上海都是中国发展的象征,为国家繁荣进步贡献了巨大力量,展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活力。这座城市,如同一颗璀璨明珠,继续闪耀在世界舞台上,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奇迹。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