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最经典的10首边塞诗,你最喜欢哪一首?
边塞诗,是古诗中读来最豪迈的诗歌题材,因为它们描写了壮阔苍茫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们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读来格调高亢,激励人心。
下面小楼精选唐诗中最豪迈的十首边塞诗,与朋友们一起感受唐诗中的金戈铁马、荡气回肠!
一、王昌龄《出塞》好的诗词,有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七字,浓缩了千年的边关战争历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戍边战士的鲜血,抒写了所有中华志士的家国情怀。
千年以后的我们,头顶依然是秦汉的明月,脚下依然是唐宋的大地。
千年以后的我们,依然需要战士奔赴边境,守护国土,依然需要龙城飞将,守护国家的强大。
二、王昌龄《从军行·其四》对于一个守卫国家的战士,最令人动容的誓词就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无论经历多少艰苦卓绝的战争,内心永远拥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坚毅内心,这就是战士最大的人格魅力。
三、王翰《凉州词》战争,就必然要面对生死。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即使身处沙场,依然要纵情饮酒,即使身处生死边缘,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
在这首诗中,有一种激昂向上的酒神精神。
四、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自天上奔流而来,万仞山下,孤城当关,在这壮阔苍茫的背景中,一曲羌笛幽幽传来,在这荒凉却充满力量的边塞回响。
读王之涣的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边关的荒凉,感受到了戍边战士的凄苦,但却没有沉沦在这些消极的情绪中,反而在荒凉中感受到了雄强,在凄苦中感受到了悲壮,读之情绪高昂,慷慨悲壮,这就是所谓的盛唐气象。
五、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在苍茫壮阔的边关,不止有金戈铁马、荡气回肠,还有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当战事消停,在某个夜里,一曲不知来处的笛声,便能拨动思念的心弦,让离家日久的战士,思念起远在家乡的亲人,思念起那个等待自己归来的良人。
六、王维《使至塞上》关于边塞风光的描写,有很多经典的诗句。
不过都抵不过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大好,好到你无话可说。
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这首诗中,给我们展现边塞诗中真正的金戈铁马。
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大地上,一支骑兵正在追杀遁逃的单于,纷纷白雪,落在勇士们的弓刀之上,映射出勇士们的英姿。
这场追杀,紧张刺激,动人心魄。
八、祖咏《望蓟门》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边关壮景,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为国立功的壮志。诗中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
九、李贺《雁门太守行》诗鬼李贺是营造气氛的高手,”黑云压城城欲摧“七字,便把万军压境,情势孤危的气氛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来。诗中描写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最后用典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李贺此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十、李白《关山月》李白的这首《关山月》,是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开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四句,雄浑中充满娴雅的气质,展现出李白浩渺的胸襟,历来为人称道。
-完-
李白不拘一格的边塞诗,写前六句是为了极力烘托末二句,千古流传
《塞下曲》出自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古曲,唐代时为新乐府题目,诗中内容多写边塞军旅生活,像王昌龄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许浑的“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都是非常著名的诗句。
而李白的这组《塞下曲》一共六首,写于唐朝玄宗天宝二年,也就是公元743年,当时李白奉诏入翰林院供奉不足一年,胸中正满怀着满腔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一组铿锵有力、不拘一格的诗歌。李白本人洒脱不羁,豪情恣意,虽然写得是《塞下曲》旧题,但却完全突破诗歌应有的格律,起承转合均独树一帜,读来曲折豪迈,令人叹服。下面这首诗是《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开头两句,点明边塞地点,“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同时也突出了边塞地区的苦寒,五月在中原早已经非常温暖舒适了,可是在边塞地区,天山尚有积雪,虽然没有漫天飘舞的雪花,但依然寒冷如刀。李白举重若轻,将边塞常见之景为己所用,“无花”二字,又有双关之意,既可以说是没有雪花,也可以说是没有鲜花。
接着两句“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人写听到《杨柳枝》的笛声,但同时也呼应了前面五月尚寒的气候,因为闻笛本应折柳相赠,但是在这苦寒之地,柳树尚未发芽,竟然无柳可折,柳是春天的使者,柳都无有,春色就更别提了。李白前四句,可以说不拘一格,天然中见深婉之致,正如沈德潜所评价的“一气直下,不就羁缚”。
五六句笔锋一转,描写军旅的紧张生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以金、鼓之音进退有序,既烘托了军队中的紧张气氛,也写出了苦不堪言的军队生活,有的时候,战士们甚至只能抱着马鞍打个盹,由此足见,军队生活多么艰苦!李白虽然只截取了行军中的一个片段,但是前四句已经表现了环境的艰苦,在艰苦的背景下,写艰苦的军队生活,令人肃然,也更增艺术效果。
在这艰苦的环境和生活下,诗人逼出了最后两句振聋发聩的句子:“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好了,有了这一句,一切苦楚都是值得的。这是用了汉代傅介子的典故。汉代楼兰王残酷贪财,经常截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略施小计,便将楼兰王斩杀,为大汉立下赫赫功勋!那么,军队中的这些士兵们,不就是一个个的傅介子吗?李白慷慨豪迈的语气,突出了边塞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同时,考虑到诗人当时的情况,我们也能体会到,诗人是多么渴望建功立业,为唐王朝贡献自己的一腔热血!
李白这首诗,苍凉雄浑,意境浑然,为了突出最后两句,诗人不惜花费六句的笔墨去烘托,也正因为这六句的烘托,末二句一出,才能如此卓绝,王夫之便说“总为末二语作前六句”,可见,李白此诗的精华,都在这后两句中。与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到唐朝‖董元奔边塞诗二首(五绝)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其一
胡笳哽噎声,
汗血不能行。
按剑将军泪,
封侯未必荣!
其二
胡笳断劲风,
骏马不偎翁。
战事凭君意,
将军恨引弓。
(编辑:董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