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曹德旺与友人聊天时坦言,李嘉诚做不了世界首富:他缺乏政治自信
提到中国的首富,虽然近年来排名几经变化,但有几个人还是会立刻跳入大家的脑海。这些商界的"常青树",已经变为了财富的一种象征,但他们背后的异同却很少有人探寻。这其中,"汽车玻璃大王"曹德旺与"香港首富"李嘉诚就是一对经常被相提并论的业界传奇。
数月前,曹德旺在与友人聊天时曾坦言,李嘉诚做不了世界首富是有原因的,言语中批判之意十分明显。
李嘉诚在2013年曾一度冲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八位,成为亚洲首富,但近年来确实成绩连年下滑,如今已经跌至三十名开外。
但曹德旺即使在中国国内也并非首富,如此言论仍让众人感到有些自不量力。但是,曹德旺给出的理由却十分耐人寻味:李嘉诚缺乏政治自信。这一说法由何而来?又到底有几分道理呢?
实业与虚拟之争:精于一道还是财源广进?如果从两人的发家史来看,曹德旺和李嘉诚并非截然不同。早在1950年,李嘉诚就已经在香港这座战后余生的城市开始发掘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了。
当年的李嘉诚在一家普通的塑料花厂上班,做的是最普通的制造行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嘉诚在杂志上读到了意大利通过制造塑料花远销海外的消息,他意识到自己手中正掌握着商机。
通过改良塑料花技术,李嘉诚靠着这一简单的物件迅速崛起,不到十年,他就顺利让塑料花进入香港每一户人家,并引领了那个时代的新潮流。他也一跃成为了"塑料花大王",以塑料业为基础,进军世界市场。
而曹德旺的崛起之路则更为中规中矩,1983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在一家岌岌可危的玻璃厂担任推销员的曹德旺咬牙承包了这个已经连年亏损的小工厂。
他发现,中国的汽车越来越多,但汽车玻璃的来源全部依赖进口,价格高昂。于是他下苦心钻研汽车玻璃的制作技术。
同样从制造业起家,迅速将这个工厂的主业转为了汽车玻璃,一举打破了国外汽车玻璃行业对中国市场的垄断。
顺应时代的潮流,他同样花了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这家后来被取名为"福耀玻璃公司"的企业在1993年成功上市,是当年福建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国首家引入独立董事机制的公司,曹德旺的实业传奇就此开启。
对比两人的前半生,他们都是曾经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草根"。
由于战争,李嘉诚自幼丧父,根本没有钱上学的他早早走上街做了推销员;无独有偶,曹德旺同样家境贫寒,九岁上学,十四岁又辍学,所有街头的小买卖他几乎做了个遍。
这些困苦的人生经历无疑成为了他们二人宝贵的人生财富。然而,这其中细微的差别也预示了他们两人未来不同的人生选择。
50年代的香港,政府管理相当松懈,经济上几乎是完全由市场自行调节的。在这种大环境下,想要发家致富,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学会察言观色、钻营奔竞。
李嘉诚早年的推销生活给他上了人生中极为宝贵的一课。利用这一优势,李嘉诚也养成了他在生意场上唯利是图、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投机风格。
因此,在1958年,李嘉诚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房地产业。房地产是极易获取暴利、但也非常容易产生泡沫经济的产业。
通过"炒房",他的资产迅速升值,也为整个香港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房地产热。无数名流富贾都曾在房地产业一试身手,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亏得血本无归。
但对香港普通的民众来说,房价确实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年年地攀升上去了。对于绝大多数香港人来说,买房是一生的负担,也是一生的追求。
一旦有了钱,必须要买房,这几乎成为了香港人的共识。九十年代香港的经济危机,与此也并非全无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李嘉诚的所作所为带来的究竟是正面影响居多还是负面影响居多,恐怕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曹德旺多年来则一直坚守着实业发展的道路。他不断在汽车玻璃这一专业上突破精进,多次派遣员工赴国外深造,在这一行业中越干越精、越走越远。
同时,曹德旺打通了国际汽车的配套市场,成功令"福耀"在国际汽车配件中占领了一席之地。时至今日,福耀仍坚持每年投入巨额支出,用于技术研发工作。
而福耀玻璃,也已经代表了世界汽车玻璃的最高水平,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玻璃厂商,中国第一大汽车玻璃品牌。
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获得"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显示评委非常欣赏他的杰出成就。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华人企业家获此殊荣。
扎根实业,让他的事业版图变得坚实厚重,也让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集团不断焕发出中国本土的浑厚气质。当然,这样的选择也并非没有令他招致众人的非议。
一直不开拓新的业务板块,是否会造成产业链条的缺失?是否会导致集团结构的僵化?从牟利的角度来说,似乎也不够明智。
但曹德旺有他自己的坚持。首先,纵观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专业性越强的家族企业或品牌,其存活能力也就越强。
而综合性高、组合性强的财阀集团,则往往会随着市场情况而迅速衰落。另外,房地产或金融行业风险极大,泡沫产生的几率也很高,不涉足这些产业也确实是明哲保身之举。
内外之争:依托内地还是拓展海外?2003年起,李嘉诚开始抛售他在内地的资产,这一举动在2010年后尤为明显。与之相对的,李嘉诚开始大量收购或投资国外资产和企业,将自己的经营重心逐步转移到国外,尤其是英国。
截止到今年,李嘉诚的长江集团旗下,海外业务的占比已经达到80%,李氏已经成为了一家不折不扣的全球企业。
李嘉诚此举,从二十一世纪初就开始饱受国人诟病。由于他主动放弃了依托大陆的机会,因此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依靠过国内的政策,反而试图与国际接轨。
然而,身为一家身在中国的企业,国内市场能带给国人的天时地利终究不是海外市场所能比拟的。
李嘉诚当年不看好国内市场,毅然转投国外,尤其是英美,然而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让全世界的金融及房地产行业都深受重创,这对李嘉诚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紧接着英国又由于脱欧事件,经济一直没能进一步发展,这就令一批海外投资者雪上加霜。如今,李嘉诚的财富值在全球富豪榜上一步步缩水,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从这个角度来说,曹德福抨击他对中国的政治不够自信,并非空穴来风。如果能够相信中国政府和市场,依托国内体制和环境,将自己的企业真正发展为民族企业,那么进一步的上升空间还是有的。
然而现在的李嘉诚,已经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当年人民日报对于李嘉诚毫无留恋地离去,也只发出了"斯人已去,不必挽留"的八字感慨。
这其中无奈有之,遗憾有之,但事到如今再回首,恐怕也有些许责备在其中吧。
反观曹德旺,多年来他则选择了在中国市场深入发展。也许是因为他正是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发展起来的一代,对国家政策有着非常高的信赖度。
同时,他也时常提醒自己要保持赤子之心、爱国之心,身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曹德旺一生保持虔诚,对国土的依恋和奉献,对他来说同样是一种"功德"。
曹德旺对国家时事非常关切,同时以他一贯犀利坦诚的风格,多次对国家经济政策提出非常深刻大胆的建议。
诚然,国内的经济体制并非完美,但曹德旺始终没有偏离这块土地的赠予,扎根于此,开枝散叶。
曹德旺为人的低调与传统,也让他成为了"富豪们"之间的异类,他甚至不去参加所谓的名流社团,混迹高档俱乐部,而是以暴烈刚直而又圆通机智的浑厚之气,一步步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身为这样一名独具魅力的民族企业家,他确实有指责李嘉诚的资格。
去留之争:保持国人身份还是侨居海外?曹德旺与李嘉诚的不同,归根结底是他们性格与为人处世的不同。面对更为蓬勃的世界市场,曾经摆在两人面前的机会是一样的。
然而,李嘉诚毅然选择了出走,而曹德旺选择了留下。2003年,美国曾为曹德旺及其家人提供了美国的绿卡。
大概曹德旺也是曾经动心过的,但他最终也没有做出离开祖国、赴海外发展的决定,反而在十年之后,说服了家人,全家一同放弃了美国绿卡,仅保留中国国籍。
而李嘉诚的子女则已全部入了加拿大籍。可以看出,李嘉诚是希望他的事业未来能够完全在海外铺展开来的,或许对于李嘉诚来说,更广阔的市场和盈利空间才是更重要的。
在李嘉诚的办公室中,挂着一幅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所创的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而在曹德旺的办公室中,挂着同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的对联:"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从这两副对联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人性格中的巨大差异。
李嘉诚是个十足的商人,在商言商,他会投机,会钻营,自然也会良禽择木、随波逐流。他做得足够优秀,以商人的角度来说,他的回报也是无比丰厚的。
而曹德旺,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甚至不应被定义为"富豪",他是地地道道的企业家,身为一名企业家,他有自己需要坚守的道义与追求。
相比于盈利,他同样看中个人的道德品质与行事风格这些抽象的特质。曹德旺的身上,有中华民族的"江湖气",也有"书生意气",这就注定他无法造就如同李嘉诚那样的金融帝国,这或许就是有得必有失吧。
不可否认的是,李嘉诚与曹德旺,都在各自的人生追求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此同时,他们都是十分热衷于慈善的人。
李嘉诚多次捐款,助力国内的教育事业;而曹德旺至今已经捐出了他的一半身家用于慈善事业,是名副其实的慈善家。
虽然每个人的选择都值得尊重,但曹德旺的一席话,仍然值得人们深思:"虽然'李嘉诚们'的做法没有触碰法律,也没有破坏商业规则。
但是他确实开了一个坏头,在中国赚中国人的钱,却跑到另一个国家做投资。真正的企业家是不会跑的,因为他们有责任心,要对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和历史负责。
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什么时候国家怎样都不应该离开。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国破了哪还有家呢?"
文/史海观复
曹德旺:3次问财,1次问命,4上石竹山得老和尚点拨
3次问财,1次问命
最后一次幸得老和尚指点迷津
玻璃大王曹德旺四问石竹山
是如何一步步改变命运的呢?
从一个一文不名的贫困青年,到几十年捐款260亿的中国首善,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曹德旺,一手创建了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厂,并成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车玻璃供应商,都说寒门出贵子,从草根到企业家的逆袭,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曹德旺一家四代信佛,在他所写的《心若菩提》一书中,就曾介绍了他4问石竹山,躲过一次有意商场“死劫”的过程,人们都说七辈子修行才能到五台山,殊不知位于福建福清的石竹山也是一处福地。
据说福清的几位巨富都在石竹山上祈过梦,而这也是曹德旺命运转机的福地。
1946年,曹德旺出生于我国福建福清高山镇,他的曾祖父曾是福清首富,腰缠万贯、家大业大,后来家道中落,等到了曹德旺父亲这一辈,才又逐渐富裕起来。
曹德旺父亲年轻时,在日本一家布店当学徒,第一年跟着布店老板练筋骨,第二年跟着布店老板学吃苦,第三年布店老板才将真才实学传授给他,他的父亲在日本赚了十万日元后迁居上海,凭借着出色的经商头脑入股上海永安百货,自此亦是不愁吃穿。
1947年,上海也陷入了动荡中,他们一家决定回福清老家避乱,却不想装载全部财产的货船在海上沉没,一家人再次一无所有,命运给曹家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曹德旺的母亲是地主千金出身,为了养活6个子女,她摘下首饰,变卖钿钗,靠种些花生红薯让几个孩子能吃饱。
在一众子女中,属曹德旺天生顽皮胃口最好,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他9岁才开始上学,经常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之后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于是曹德旺只能靠放牛割草,自己买书勤学苦读终自学成才。
当时曹氏父子每天凌晨两点起床,赶到县城批发好300多斤的水果,再回到当地进行售卖,一天下来差不多能有3元的辛苦利润,在曹德旺16岁那年,父子俩曾改做利润更高的烟丝生意,结果烟丝和车子都被工商局没收。
曹德旺此时心灰意冷,每当他朝着新的人生方向去努力时,命运就会给他开上一个又一个玩笑,但他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自然不会在这个年纪认命。
在三十岁前,他干着卖银耳、拉板车、种树苗的营生,也曾在工地搬砖、修车、做食堂炊事员,虽没大富大贵,好在能够维持一家老小的温饱,但他嘴上不说,心里还在默默期待自己的命运,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直到曹德旺在父亲的建议下,去玻璃厂当了采购员,只可惜这个乡镇企业搞了几年还是亏损状态,于是他决定自己创业,就从承包这家快要破产的玻璃厂开始做起,同时萌生了去香港的想法,寻求机遇和技术彻底改变当前的困局。
只是他的妻子觉得风险太大,一不小心就会欠下巨额债务,甚至不惜以死相逼,这可让曹德旺犯了难,直到信奉佛教的他,跟着朋友去了当地的石竹山求签。
这是曹德旺第一次上山求签,不过他虽然信佛,但是对拜佛能改变命运的说法,还是半信半疑,面对人生抉择,谁也有下不定主意的时候。
这一次他问的是自己要不要不顾妻子的反对去香港,没想到就是这一趟上山朝拜之行,让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贵人。
庙里的老和尚告诉他“不可不可”,如果他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话,等待他的最坏结果就是家破人亡。
于是曹德旺再次诚恳发问,自己应不应该继续留在高山玻璃厂呢?
毕竟高山厂几年过去还不能投产,且乡镇企业里的人都比较小心眼,开展工作并不顺利。
没想到老和尚给出的签文是,“虎啸凤鸣不觉奇”,表示不管曹德旺心里想的是什么,早晚这个愿望都会实现,这一年主做水表玻璃的高山异形玻璃厂,让曹德旺从中获利6万元,但离他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第二年,曹德旺出差期间,偶然发现给马自达汽车换一块前挡玻璃,竟然要6000元到8000元不等,但是这种玻璃成本也就十几二十元,于是他便想着靠这个技术彻底翻身。
很快,高山异形玻璃厂派了员工去国外学习,在人才和技术的加持下投产汽车玻璃,让他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人红是非多,有些公报私仇的人,刻意散播曹德旺的流言和“罪名”,无奈之好只好再去求签。
此时他对石竹山的印象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山上有一座释、道混合的九仙宫庙观,长期以来都是香火鼎盛,据说只要在大殿敬香祈梦完毕席地而睡,便会很快进入梦乡。
神奇的是,梦中会有“神仙”为自己指点迷津,江西卫视的经典传奇节目组,甚至还专门录过一期节目,而指点曹德旺的这名老和尚,虽没有透露自己的法号,但是依稀可以觉出此人并非凡夫。
曹德旺二问石竹山的时候,正心烦意乱、为自己名声受损焦虑,这次得到的签文是
“中原群鹿可追寻,不问东方问何方,回首过来日又午,寒蝉唧唧笑空归”
有了第一次抽签的经验,他一开始直接请教身边一位四十左右的道士给他解签,表示自己这次求的还是事业签。
只见那名道士将这这首诗,来来回回读了几遍,最终表示这签不好,尤其是这最后一句,“寒蝉唧唧笑空归了”,这便是大凶之兆恐怕难处多多。
曹德旺闻听此言心中不免垂头丧气,于是一脸失望的下山,然而就在下山途中,他恰巧再次遇见了之前解签的老和尚,老和尚见他愁眉不展,主动提出可为他解惑,于是曹德旺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老和尚哈哈大笑,表示他抽的签是上上签,第一句“逐鹿中原”说明他,现在正在谋划一番大事业,第二句“不问东方问何方”表示,他现在坚持的目标和方向都是正确的。
随后老和尚又问曹德旺如今多大岁数,曹德旺表示今年已经38岁了,老和尚听后又是连连叫好,这第三句和第四句表示,如今曹德旺已近中年,如果像夏天树上的知了频频回首,那么到了冬天也依然是空壳一个,也就是说他做事情必须要有耐心,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想着如何去克服。
听完老和尚的一席话,曹德旺最终选择留在玻璃厂继续埋头苦干,这才成就了之后的他。
曹德旺第三次上石竹山抽签是1987年,1987年春,曹德旺再次为合资兴建汽车玻璃厂的选址,上石竹山抽签灵验的,这一次得到的签语说
“一生勤奋与好学,练就十八般武艺,今日潮来忙解缆,东西南北任君行”
当曹德旺想也不想就拿着签去找老和尚时,老和尚没有任何惊讶的情绪,而是表示这个签表示曹德旺的时运已经到了,不管他是怎么想的都能做成,并且还都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只是今天从这里下山之后,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上山了,曹德旺虽然疑惑不解,但还是听从了老和尚的话。
这一年夏天,中外合资的福建耀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他应邀去芬兰出差,一眼看中了一款不用模具就可以做边窗玻璃的机器。
只是这台机器的价格高达190万美元,他有点犹豫,直到想起老和尚说过的一番话,他才下定决心买下该设备。
值得庆幸的是,这台机器最终以108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仅用半年时间便收回全部成本。
而曹德旺第四次抽签是为了自己的私事,当时《弘一大法师李叔同》一书十分火爆,曹德旺看完李叔同的传记后,不免对半世风流半世空的出家生活心生向往。
回首弘一法师过往的六十余载,他将慈悲的关怀洒向人间,予万物包容,予世界慈悲,让灵魂变得更加纯粹,于是曹德旺也想趁有生之年,体会一下出家人的生活。
毕竟自己身为企业家只是表面光鲜,但每天都必须坚持工作16小时,全年无休没有放松自己的机会,于是再次上山求签,看一看自己是否有命中注定的佛缘。
曹德旺是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办公室里就供奉着一尊精致的佛像,为修复家乡的寺庙,他前后已经投入了上亿元,无论是在赚钱还是花钱过程中,都秉承佛家行善积德的传统,还曾斥资7000万捐建了九华山和普陀山的万佛塔。
他虽不经常烧香礼佛,也不会花几万块钱买第一炷香烧,但是心中的信仰却无比虔诚,只是没想到得到的签文是
“晨昏传籁佛扶持,须是逢危却不危,若得贵人相引处,那时财帛亦相随”
这首诗的解释是他与佛有缘,但并不适合出家,其实在他来之前,就被身边的人一再阻止,甚至惊动了省委省政府。
他的公司养活着15000 人,没了他就没了主心骨,他祈福烧香但不贪心动念,爱国信佛、乐善好施是他身上的标签,虽然自己剃度出家的愿望被老和尚拒绝了,但是曹德旺一直在不断地捐钱、做慈善,这次也是曹德旺上石竹山抽的最后一个签。
客观世界里总有一些我们尚未认识的矛盾,比如命运,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个相对应的结果,各种各样的选择也会得到无法避免的结果。
正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曹德旺的人生虽然多次受老和尚指点,但是真正决定他命运的还是他自己!
在格局中做到2点,生活就顺了
作者:素心安然1155
《金瓶梅词话》有言:
“审格局,决一世之荣枯;观气色,定行年之休咎。”
意思是,看人的生辰八字,可以知道他一生是否有荣华富贵,看人的面相,可以知道他一生的凶吉。换句话说,格局好比生辰八字反应一个人的布局,即格局包含------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布局,是精神世界宽广浩瀚的程度。
1.尊重不同,容人过错
《六世坛经》中说: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人活着,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让自己陷入是非之中,成了烦恼的奴隶。每个人生存环境,家庭教育背景等等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处事行为,所以,要尊敬别人的不同,容得下别人的过错。人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的灵魂,不认可但可理解。
人都是有感情的,在与家人,亲戚,朋友,同事的相处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纠纷,不管谁对谁错,不要耗费精力与琐事无休止的纠缠。格局放大一点,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矛盾随着时间的逝去,自会迎刃而解,日子一定会过的顺风顺水。
尊重别人,才能走的更高,走的更远。
2.减少欲望,简单做人
鬼谷子有言: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
想要的太多,就不能集中注意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就会意志减退。意志减退了,考虑事情就会不周全不成熟,最后就达不到目的。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一个人做事情,要把精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不能一心二用,否则一事无成。
唐朝诗仙李白,小时候常常逃学,遇一老婆婆告诉他,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也可以磨成绣花针,只要下功夫,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玻璃大王曹德旺,哪一个不是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
简单做人,减少欲望,是一种人生智慧。
结束语
有句话说得好:”责人先问己,恕己先恕人。“
从自身上找原因,才能拓宽格局,与人和平相处,不会怨天忧人,得到贵人相助。生活简单的人,精神得到丰富,能看淡得失,轻装前行,所到之处都是好风景。另外,在格局中,发现自并发挥自己的特长,生活就顺了。
佛说:”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
作者:素心安然1155
做一个心的纯洁的素心人,安然过好每一天。
曹德旺与友人聊天时坦言,李嘉诚做不了世界首富:他缺乏政治自信
提到中国的首富,虽然近年来排名几经变化,但有几个人还是会立刻跳入大家的脑海。这些商界的"常青树",已经变为了财富的一种象征,但他们背后的异同却很少有人探寻。这其中,"汽车玻璃大王"曹德旺与"香港首富"李嘉诚就是一对经常被相提并论的业界传奇。
数月前,曹德旺在与友人聊天时曾坦言,李嘉诚做不了世界首富是有原因的,言语中批判之意十分明显。
李嘉诚在2013年曾一度冲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八位,成为亚洲首富,但近年来确实成绩连年下滑,如今已经跌至三十名开外。
但曹德旺即使在中国国内也并非首富,如此言论仍让众人感到有些自不量力。但是,曹德旺给出的理由却十分耐人寻味:李嘉诚缺乏政治自信。这一说法由何而来?又到底有几分道理呢?
实业与虚拟之争:精于一道还是财源广进?如果从两人的发家史来看,曹德旺和李嘉诚并非截然不同。早在1950年,李嘉诚就已经在香港这座战后余生的城市开始发掘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了。
当年的李嘉诚在一家普通的塑料花厂上班,做的是最普通的制造行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嘉诚在杂志上读到了意大利通过制造塑料花远销海外的消息,他意识到自己手中正掌握着商机。
通过改良塑料花技术,李嘉诚靠着这一简单的物件迅速崛起,不到十年,他就顺利让塑料花进入香港每一户人家,并引领了那个时代的新潮流。他也一跃成为了"塑料花大王",以塑料业为基础,进军世界市场。
而曹德旺的崛起之路则更为中规中矩,1983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在一家岌岌可危的玻璃厂担任推销员的曹德旺咬牙承包了这个已经连年亏损的小工厂。
他发现,中国的汽车越来越多,但汽车玻璃的来源全部依赖进口,价格高昂。于是他下苦心钻研汽车玻璃的制作技术。
同样从制造业起家,迅速将这个工厂的主业转为了汽车玻璃,一举打破了国外汽车玻璃行业对中国市场的垄断。
顺应时代的潮流,他同样花了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这家后来被取名为"福耀玻璃公司"的企业在1993年成功上市,是当年福建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国首家引入独立董事机制的公司,曹德旺的实业传奇就此开启。
对比两人的前半生,他们都是曾经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草根"。
由于战争,李嘉诚自幼丧父,根本没有钱上学的他早早走上街做了推销员;无独有偶,曹德旺同样家境贫寒,九岁上学,十四岁又辍学,所有街头的小买卖他几乎做了个遍。
这些困苦的人生经历无疑成为了他们二人宝贵的人生财富。然而,这其中细微的差别也预示了他们两人未来不同的人生选择。
50年代的香港,政府管理相当松懈,经济上几乎是完全由市场自行调节的。在这种大环境下,想要发家致富,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学会察言观色、钻营奔竞。
李嘉诚早年的推销生活给他上了人生中极为宝贵的一课。利用这一优势,李嘉诚也养成了他在生意场上唯利是图、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投机风格。
因此,在1958年,李嘉诚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房地产业。房地产是极易获取暴利、但也非常容易产生泡沫经济的产业。
通过"炒房",他的资产迅速升值,也为整个香港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房地产热。无数名流富贾都曾在房地产业一试身手,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亏得血本无归。
但对香港普通的民众来说,房价确实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年年地攀升上去了。对于绝大多数香港人来说,买房是一生的负担,也是一生的追求。
一旦有了钱,必须要买房,这几乎成为了香港人的共识。九十年代香港的经济危机,与此也并非全无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李嘉诚的所作所为带来的究竟是正面影响居多还是负面影响居多,恐怕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曹德旺多年来则一直坚守着实业发展的道路。他不断在汽车玻璃这一专业上突破精进,多次派遣员工赴国外深造,在这一行业中越干越精、越走越远。
同时,曹德旺打通了国际汽车的配套市场,成功令"福耀"在国际汽车配件中占领了一席之地。时至今日,福耀仍坚持每年投入巨额支出,用于技术研发工作。
而福耀玻璃,也已经代表了世界汽车玻璃的最高水平,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玻璃厂商,中国第一大汽车玻璃品牌。
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获得"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显示评委非常欣赏他的杰出成就。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华人企业家获此殊荣。
扎根实业,让他的事业版图变得坚实厚重,也让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集团不断焕发出中国本土的浑厚气质。当然,这样的选择也并非没有令他招致众人的非议。
一直不开拓新的业务板块,是否会造成产业链条的缺失?是否会导致集团结构的僵化?从牟利的角度来说,似乎也不够明智。
但曹德旺有他自己的坚持。首先,纵观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专业性越强的家族企业或品牌,其存活能力也就越强。
而综合性高、组合性强的财阀集团,则往往会随着市场情况而迅速衰落。另外,房地产或金融行业风险极大,泡沫产生的几率也很高,不涉足这些产业也确实是明哲保身之举。
内外之争:依托内地还是拓展海外?2003年起,李嘉诚开始抛售他在内地的资产,这一举动在2010年后尤为明显。与之相对的,李嘉诚开始大量收购或投资国外资产和企业,将自己的经营重心逐步转移到国外,尤其是英国。
截止到今年,李嘉诚的长江集团旗下,海外业务的占比已经达到80%,李氏已经成为了一家不折不扣的全球企业。
李嘉诚此举,从二十一世纪初就开始饱受国人诟病。由于他主动放弃了依托大陆的机会,因此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依靠过国内的政策,反而试图与国际接轨。
然而,身为一家身在中国的企业,国内市场能带给国人的天时地利终究不是海外市场所能比拟的。
李嘉诚当年不看好国内市场,毅然转投国外,尤其是英美,然而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让全世界的金融及房地产行业都深受重创,这对李嘉诚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紧接着英国又由于脱欧事件,经济一直没能进一步发展,这就令一批海外投资者雪上加霜。如今,李嘉诚的财富值在全球富豪榜上一步步缩水,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从这个角度来说,曹德福抨击他对中国的政治不够自信,并非空穴来风。如果能够相信中国政府和市场,依托国内体制和环境,将自己的企业真正发展为民族企业,那么进一步的上升空间还是有的。
然而现在的李嘉诚,已经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当年人民日报对于李嘉诚毫无留恋地离去,也只发出了"斯人已去,不必挽留"的八字感慨。
这其中无奈有之,遗憾有之,但事到如今再回首,恐怕也有些许责备在其中吧。
反观曹德旺,多年来他则选择了在中国市场深入发展。也许是因为他正是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发展起来的一代,对国家政策有着非常高的信赖度。
同时,他也时常提醒自己要保持赤子之心、爱国之心,身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曹德旺一生保持虔诚,对国土的依恋和奉献,对他来说同样是一种"功德"。
曹德旺对国家时事非常关切,同时以他一贯犀利坦诚的风格,多次对国家经济政策提出非常深刻大胆的建议。
诚然,国内的经济体制并非完美,但曹德旺始终没有偏离这块土地的赠予,扎根于此,开枝散叶。
曹德旺为人的低调与传统,也让他成为了"富豪们"之间的异类,他甚至不去参加所谓的名流社团,混迹高档俱乐部,而是以暴烈刚直而又圆通机智的浑厚之气,一步步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身为这样一名独具魅力的民族企业家,他确实有指责李嘉诚的资格。
去留之争:保持国人身份还是侨居海外?曹德旺与李嘉诚的不同,归根结底是他们性格与为人处世的不同。面对更为蓬勃的世界市场,曾经摆在两人面前的机会是一样的。
然而,李嘉诚毅然选择了出走,而曹德旺选择了留下。2003年,美国曾为曹德旺及其家人提供了美国的绿卡。
大概曹德旺也是曾经动心过的,但他最终也没有做出离开祖国、赴海外发展的决定,反而在十年之后,说服了家人,全家一同放弃了美国绿卡,仅保留中国国籍。
而李嘉诚的子女则已全部入了加拿大籍。可以看出,李嘉诚是希望他的事业未来能够完全在海外铺展开来的,或许对于李嘉诚来说,更广阔的市场和盈利空间才是更重要的。
在李嘉诚的办公室中,挂着一幅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所创的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而在曹德旺的办公室中,挂着同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的对联:"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从这两副对联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人性格中的巨大差异。
李嘉诚是个十足的商人,在商言商,他会投机,会钻营,自然也会良禽择木、随波逐流。他做得足够优秀,以商人的角度来说,他的回报也是无比丰厚的。
而曹德旺,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甚至不应被定义为"富豪",他是地地道道的企业家,身为一名企业家,他有自己需要坚守的道义与追求。
相比于盈利,他同样看中个人的道德品质与行事风格这些抽象的特质。曹德旺的身上,有中华民族的"江湖气",也有"书生意气",这就注定他无法造就如同李嘉诚那样的金融帝国,这或许就是有得必有失吧。
不可否认的是,李嘉诚与曹德旺,都在各自的人生追求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此同时,他们都是十分热衷于慈善的人。
李嘉诚多次捐款,助力国内的教育事业;而曹德旺至今已经捐出了他的一半身家用于慈善事业,是名副其实的慈善家。
虽然每个人的选择都值得尊重,但曹德旺的一席话,仍然值得人们深思:"虽然'李嘉诚们'的做法没有触碰法律,也没有破坏商业规则。
但是他确实开了一个坏头,在中国赚中国人的钱,却跑到另一个国家做投资。真正的企业家是不会跑的,因为他们有责任心,要对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和历史负责。
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什么时候国家怎样都不应该离开。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国破了哪还有家呢?"
文/史海观复
慈善企业家:玻璃大王曹德旺名字的由来
先说点题外话,我以前写文字比较绷着,老是讲究格式、观众喜好,生活状态也是。后来我发现,人要学会随心随时随缘随性随喜的生活,这是我最近最大的感悟。我最近看了很多书,也和一些朋友交流,收获很大。我觉得文字自己随心写,这样的文字更有力量,就像我最近特别喜欢曹德旺先生,曹先生的人生充满了智慧和启迪。结合我的经历,我有太多的话想分享。
作为一个90后,我特别敬重的两个企业家,一个是华为老板任正非,还有一个就是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先生。以前更偏爱任正非老板,因为和大家一样,对曹先生的“不给员工涨一分钱工资”的言论有一定的偏见,后续再展开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我自从看了《心若菩提》,我对曹德旺先生更加敬重。
周大侠老师在其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讲了合伙人吉米老师参访曹德旺先生,吉米老师对于曹德旺很崇拜,让我对曹先生更加好奇,菩提心法真的有那么厉害,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家学习,我觉得需要好好读一下《心若菩提》,以前对曹先生的了解也仅从宣传上去认知。
朋友圈很多朋友也在阅读《心若菩提》
今天写曹德旺先生名字的由来。
曹先生出生在动乱年代,父亲一直忙着一家人的生计,在外奔波,所以顾不上给他取名字,他有一个小名“小印度”。曹先生出生那会儿家境比较优渥,出生在上海的英租界,因为租界的巡捕大多数是印度人,有时候大人会给小孩穿上小巡捕衣服,看着就像个印度人,就称为“小印度”。
1954年,曹先生已经九岁了。他伯父是村里念过书的先生,叫曹长福。这个人对曹先生的影响是终生的,而且相当重要。他给曹先生的母亲说,你看这个小印度九岁了还不上学,应该上学。
曹先生为什么没上学呢?第一,五毛钱的报名费,他家都出不起,连五毛钱都没有。第二个没有名字。曹先生的母亲给曹长伯说:“您给这个孩子起个名字吧。”这个曹长伯说,哎,那好说,学,小印度肯定要上了。说没钱我们可以凑啊,你把他的这个定时指。这就是福建地方文化特有的。这个定时指,实际上就是他的出生年月日时。要根据八字来给他取名字。过了几天,为什么一定是过几天呢?因为取名字是一个很神圣的文化工程,文化意识,所以说取名字太重要了。几天后曹长伯说,孩子名字就叫德旺吧,因为他是德字辈,德行的德,是不是?
但是为什么要旺呢?旺字一个日旁一个王,这样子不得了啊。日就是太阳是火,也许曹先生是本命属火,或者这个命里缺火。王大家知道,王是实际上是王的意思啊,后来这个在人间称王继位预言,最终还真的实现了,这一名字起的太好了。所以你会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要么自己有有文化,如果没文化,要懂得尊敬有文化的人,找有学问的人取名字。一定是先看八字,先看他这个四柱如何如何,最后才取名字。德旺德旺你就发现。曹先生后来一生完整的实现他的名字,他的期望真的旺到了不得的程度。
曹先生这一辈子很成功。第一,他的家族很厉害,周鲁之滨的文化氛围。重视教育,重视学习,多良师益友。第二,曹先生的父亲、母亲分别给了他深刻的内在的教育,家风家教,言传身教,让曹先生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和做人做事的经验。第三,他自己很努力。人是要有一定的编剧能力的,有大致的意志、决心、能耐、时光构成的框架,然后演好自己,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