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小孩走路不正常应该挂什么科室(小孩走路不正常应该挂什么科)

小孩走路不正常应该挂什么科室(小孩走路不正常应该挂什么科)

孩子走路“内八”or“外八”,一定要重视

专家介绍

李子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中心主治医师。硕博士师从我国著名股骨头坏死保髋专家何伟教授;曾于天津医院进修小儿骨科,现SICOT中国区小儿骨科专委会常务委员。

擅长儿童与成人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以及其他髋关节疾病的保髋治疗;儿童与青少年四肢畸形与体态异常的评估与矫正;成人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等退行性疾病的中西医治疗。

主要学术成绩:致力于儿童与成人股骨头坏死、儿童Perthes病、髋关节发育不良、老年骨关节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项,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

李医生这一代“80后”小时候的电视机里放的都是《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这类日本动画。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日本文化元素作为时尚标志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例如穿着水手服的女高中生,她们的言行举止也成为“二次元”青少年们模仿的对象。

其中“内八”步态更是成为“可爱”与“软萌”美少女的标志。这些观念也影响着我们的家长。有些家长焦虑自己2岁女儿“内八”步态走路摇摇晃晃,经常摔跤,甚至还有点O形腿,而有些家长会焦虑马上进入青春期的女儿走路“外八”大大咧咧,不够亭亭玉立。

动漫与现实中的“内八”步态,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走路“内八”还是“外八”,这是一个问题。

从小儿骨科的角度,李医生来为大家科普“内八”步态与“外八”步态的健康风险。成年人正常行走时足呈0°~30°的外旋,而“内八”字是指行走时足向内侧旋转。临床上引起内“内八”的情况有股骨内旋、胫骨内旋、前足内收及膝外翻。相对应的“外八”字是指行走时足朝行走方向的外侧旋转超过30°,可见于股骨外旋及胫骨外旋。

家长们需要知道的是:

●2岁以内婴幼儿“内八”步态的主要原因是“胫骨内旋”,常伴有生理性小腿弯曲与生理性“O”形腿,在随后的1-2年内会逐渐纠正。

●3岁以上的儿童“内八”步态的主要原因是“股骨内旋”或“股骨前倾角增大”。正常情况下,股骨前倾角在出生时为30°~40°,到8岁时基本接近骨骼发育成熟时10°~15°。其中,女生的股骨的前倾角通常大于同龄男生,因此女孩更容易出现“内八”步态,并倾向于“鸭子坐”。

另一方面,虽然正常步态在外观上趋于“外八”。但儿童过度的“外八”角度通常与“胫骨外旋”与足部病理状态(例如僵硬性扁平足)有关;而单侧或不对称的“外八”字步态则需要注意潜在的髋关节疾病(例如股骨头骨骺滑脱)。

临床中我们见到绝大部分因“内八”或“外八”步态的儿童都是生理性的,随着正常的发育会得到逐渐纠正并于6-7岁趋于稳定。

但当出现以下情况,家长应该警惕。

●对于不符合儿童发育规律或过度的“内八”步态,有必要通过X线检查排除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髋关节疾病,或其他引起下肢扭转的疾病。

●对于青少年新近出现,单侧或不对称的“外八”步态,需要高度警惕股骨头骨骺滑脱与小儿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内八”或“外八”步态合并四肢肌肉力量异常、肌肉张力异常,患儿步态缺乏平衡,需要进一步排除神经系统疾患。

总而言之,大部分低龄儿童的“内八”或“外八”步态是生理性的,由小儿骨科医生加以鉴别判断后,家长仅需注意日常观察。

对于过度“胫骨内旋”导致的低龄儿童“内八”,可通过调整儿童坐姿,避免“鸭子坐(W跪坐)”,并可尝试夜间佩戴支具进行矫正。

对于大龄儿童与青少年明显的步态异常,出于美观与运动功能考虑,在尝试运动康复无效的情况下,可通过外科手术矫正。

相关科室介绍

关节中心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何伟股骨头坏死研究治疗部依托的临床科室,包含关节科和运动医学科两个专业,是国内开展关节手术数量最多、治疗手段最丰富的科室之一。

诊疗范围

成人及儿童骨坏死、骨关节先后天畸形、退行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四肢关节、骨关节感染、骨与软组织肿瘤、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四肢各大关节(肩、肘、腕、髋、膝、踝)软骨、韧带、半月板、关节盂唇、肩袖等运动损伤等。

特色医疗优势

○ 以股骨头坏死为主的髋关节疾病保髋诊治。关节中心拥有30余年、数万例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具有创新性的预防、早期和准确诊断、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保守治疗、保留自身髋关节的保髋手术治疗的综合防治体系,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在保髋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引领的地位,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使年轻患者得以避免或大大延缓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阶梯治疗。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害,关节中心阶梯式采用中医药为主的单纯药物治疗、综合保守治疗、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改变关节负重力线(部位)的截骨手术治疗、部分关节置换手术到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治疗,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了更加全面、精准的治疗手段,提高了临床疗效。

○ 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单位之一。近年来,关节中心开展关节置换手术量居省内前列。科室近年也积极推广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加强无痛病房建设,同时将中医“整体观念”与之结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使患者在手术后局部与全身功能得以同步、快速康复,同时降低感染、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关节镜微创手术。关节中心开展关节镜微创手术已十余年,广泛用于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等部位的运动损伤和疾病治疗,年均手术量逐年增长。关节中心已经广泛开展关节镜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一期重建、肩关节巨大肩袖损伤组织瓣移植修补、肩关节习惯性脱位Latjet手术、髋关节盂唇修补及骨赘清除等高难度手术。关节镜微创手术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局部更加美观,加快了术后的康复进程,疗效更加满意。

转自:公众号广州中医药大学三附院

来源: 经视健康家

儿童扁平足需要治疗吗?松江医生为你科普|健康智慧屋

“我家小孩走路时脚很容易累,最近还说走多了脚疼,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发现小孩脚背内侧有一块骨头凸起来,有办法恢复吗?”不少家长有类似的疑问,这可能是因为孩子患了扁平足。什么是扁平足?扁平足的判断方法有哪些?本期健康智慧屋邀请上海第五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生陈莲为大家解答。

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家长最容易观察到儿童异常步态,其中扁平足是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异常步态之一。2020年,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调查了上海市10所中小学校3226名学龄期儿童的足部相关数据,数据显示上海市7-12岁儿童总体扁平足发生率为56.1%。

“孩子足部的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陈莲说,出生时婴儿足一般有轻度背伸和外翻,1岁时因足底跖面的脂肪较多,足纵弓不明显,因此婴儿几乎都是扁平足。2岁时,因足底跖面脂肪逐渐消失,外翻减轻,足弓开始显著。人体足弓分为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足弓的正常形成有赖于足部骨骼、肌肉、韧带的生长发育,扁平足的形成与足部骨结构异常或肌肉韧带松弛导致内侧纵弓塌陷有关。扁平足典型的体征为前足背伸、外展,后足外翻,足弓降低或消失,并可伴行走或久站后疲乏、疼痛。儿童扁平足可以仅表现为足底扁平而无任何临床症状,但是严重的扁平足常常伴发其他畸形,如跟骨外翻、距下关节脱位等。

如何判断扁平足呢?陈莲说:“目前临床对扁平足的评估手段有很多,传统的简单的测量是足印分析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医院也会进行足底压力测试、动态足踝模拟器、足姿势指数、步态分析等都是评估儿童扁平足的有效工具。”

是不是孩子出现扁平足都需要治疗?陈莲说,儿童扁平足具有独特的性质,例如软组织和足骨的发育不完全,会使足部存在较大的可塑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因此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绝大部分扁平足都能改善。只有那些产生持续疼痛或影响正常步态的病例需要接受干预。对于有症状的柔软型扁平足,首选治疗方式是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理疗、服用抗炎类止痛药、下肢相应肌肉的锻炼以及穿戴矫形器。临床上,对有症状的儿童扁平足采用手术治疗比较谨慎,需要充分考虑孩子足部的生长潜能。

“在对待扁平足症的问题上,早期预防远比补救性治疗更重要。因此应去除肥胖、营养不良、活动不充分等扁平足症的诱因,让足部骨骼在适当负重下有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家长也要指导患儿加强足踝关节维持足弓形态的肌肉韧带的锻炼,避免激烈运动、纠正错误的走路方式和坐姿。”陈莲说。

可扫描二维码收听节目详情

《健康智慧屋》节目由松江区融媒体中心与区卫健委、区爱卫办联合主办,于每周一到周五11:00—12:00在松江区广播电视台综合频率(FM100.9)和“上海松江”App直播。每期节目邀请来自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松江区中心医院、松江区妇幼保健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松江区泗泾医院、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等松江区内各大医疗机构的专家,接受市民的问诊咨询。

市民朋友如有任何有关健康方面的问题,欢迎在直播期间拨打热线电话021-37683768,或下载“上海松江”App进入“直播-可视化直播”收听收看节目直播并参与留言、互动。

来源:上海松江

暑假里平足症孩子扎堆手术!走路痛、步态“外八”、含胸驼背……不妨脱下孩子的鞋看一看

开学了,11岁的小磊最期待的就是新学期终于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上体育课了。小磊上小学六年级,他从小就是扁平足。所谓扁平足,就是脚底整个是平的,从内侧面看没有一个弓形的弧度。

小磊妈妈原本也没觉得平足有什么影响,也没当回事。后来慢慢发现他走路时步态有点“外八”,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小磊走路经常喊脚痛,平时稍微站久一点脚就会酸痛,上体育课也吃不消。

“之前带儿子去过几家医院骨科,医生说是平足症,需要手术干预。”于是,小磊妈妈暑假里就带着儿子找到了浙大二院骨科苗旭东主任医师。

苗旭东主任医师介绍,平足指的是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称为足弓塌陷。暑假里,像小磊一样因为平足症来做手术的孩子不少。一天的手术中有一半以上是青少年平足矫正手术。

足是人体行走的基石,平足除了影响运动过程中的减震缓冲,使得足部肌腱疲劳以及足部关节易受损伤之外,还会影响站立、行走时的力线与姿态。有研究结果显示,平足往往伴随着后跟外翻,影响膝关节的站立姿态,还会导致骨盆与和脊柱前倾。

在门诊中,经常会遇到家长带孩子来咨询:“孩子走路时“外八”步态很明显、走路时间稍微长一点就说腿痛。还有家长会觉得孩子的走路姿势不美观,孩子走路时候总是低着头、含胸驼背,不妨让孩子脱下鞋子看一看,有可能是平足的问题。

实际上,每个婴儿出生时都没有足弓,一般认为,正常的足弓形态发育成熟的年龄为6至10岁,6以下的儿童足弓尚在生长发育阶段。

青少年扁平足大多为先天性平足,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还有一部分是骨骼本身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另外,一些青少年扁平足是后天加重的,这部分平足被认为和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有关。骨骼结构改变是该疾病的直接原因,肥胖会明显增加足部整体的负荷,也是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之一。

“其实平足的人挺多的, 100个人里起码有六七个,而平足症并不常见。”苗旭东说,平足不等于平足症,也不是所有的平足都需要治疗。如果平足者合并有疼痛等症状时,就被称为平足症,才可能需要治疗。平足的儿童没有任何症状,也不需要治疗。

“平足症一般先采用保守治疗,用理疗、药物、护具支具等规范治疗3-6个月无效,且进行性加重的,才需要手术治疗。”

浙大二院骨科曹乐副主任医师介绍,对于青少年扁平足,需要在不同的阶段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穿戴足部矫形支具,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后,制作个性化的定制矫形鞋垫,能够改善孩子的行走步态,减少足部肌肉的疲劳感以及脊柱、髋膝关节与力线的生长发育。

近20年来,距下关节制动术逐渐成熟,该手术能够对患儿进行三维层面上的足弓矫形,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期短等优点。但目前这项手术只适用于8至14岁的青少年儿童,超过了这个年龄,随着足部骨骼的的发育成熟,手术的收益也将大打折扣。

平足症的预防很重要,平时在选择鞋子时,可选择前高后低的鞋子,以减轻对足弓的压力。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穿太厚太硬的鞋子会影响足内在肌的功能,影响足弓的发育。穿软底轻薄的鞋子或者适当光脚行走,有助于足弓形态的正常发育。同时,适当地进行相关的足部锻炼,可以帮助强化足部肌肉,拉伸足部肌腱,也有助于扁平足症状的改善。

欢迎加入

“骨科(足踝)-浙医在线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