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计划生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谁提出的(计划生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计划生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谁提出的(计划生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0年前的报纸:计划生育的目标是2022年实现人口零增长

【回顾20年前的报纸】计划生育:2022年实现人口零增长,世界迎来历史转折!

人口零增长!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使命!在2022年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份20年前的报纸,看看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如何影响了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人口发展吧。

描述:

曾经遥不可及的目标,在2022年终于实现了!回顾二十年前的报纸,带您一探计划生育政策对国家和全球人口的巨大影响。让我们一起见证历史转折,感受人口趋势的变迁与背后的艰辛努力!

正文

20年前的报纸,我们将它视为带有未来观念的时光胶囊,记录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首次公开向全国人民宣告的伟大目标:实现人口零增长!

二十年过去了,那一刻仿佛还在眼前。回想起当年的国情,人口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巨大山峰。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矛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无疑是我们走出人口困局的唯一选择。

一时间,全国掀起了节育热潮,每一个家庭开始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许多家庭主动申请、自愿放弃了多余的孩子。由此,中国开始了一个从以前的人口红利向人口负责逐渐过渡的历史阶段。

中国政府也不辞劳苦,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深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政策制定者们也加大了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处罚力度,使得违规现象逐渐减少。

在这20年的奋斗中,人口数量从高速增长走向平缓增长,并在2022年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人口零增长。这一千载难逢的时刻,意味着中国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人口零增长不仅带来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们迎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如养老保障、医疗服务等。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催生机会的时代,为创新与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而中国的成功经验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国际社会也开始倡导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我们的努力和得到的成果为世界树立了榜样,为全球人口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20年前的报纸,见证了我们从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到实现人口零增长的艰辛历程。它是一份记录着历史转折的重要文献,也是一张灼热的报纸,记录着千千万万个家庭为之奋斗的坚定信念。

如今,我们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未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不仅是我们独特的历史经验,更是我们深刻认识和应对人口问题的必然选择。让我们继续努力,在未来的征程中,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共同奋斗!

历史在变迁,但初心不变。这份20年前的报纸,见证了我们在计划生育道路上所走过的艰辛与付出。它是我们不断追求人口发展理想的动力源泉,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里程碑。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视当下,勇敢迎接未来的挑战。在新时代中,我们将继续坚守初心,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他是中国计划生育提出者,自己却生了8个孩子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在1982年9月,我国宣布计划生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决策背后的推手,却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倡导者马寅初。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尽管他倡导计划生育,自己却在一生中共生育了8个孩子。为何马寅初会违反政策,公然打破规则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传统观念中一直存在着"多子多福"的信仰。即使在清朝末年,中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4亿之多。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口数量依然众多,达到了5亿多。这一人口大国的形成,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国家对人口数量的增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根据《中美关系白皮书》中的记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测:"中国的人口在两百年内增加了近一倍,这使得土地受到了不堪重负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政府必须解决的。" 虽然人口的增长可以为国家提供劳动力,但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然而,在中国,政府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策,提出了"人多力量大"的口号,鼓励家庭积极生育。这一政策的背后,有着国家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毛主席曾指出,中国的人口众多是一件好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各项生产活动远远不足以支撑这个刚刚成立的政权。为了国家的发展,政府鼓励生育,甚至颁发了"光荣妈妈"和"英雄妈妈"的称号,奖励生育5个或10个以上的孩子。

在这种政策下,中国的人口增长迅速,自1949年以后的8年时间里,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的高速增长,到1957年,人口总数已超过6.4亿。这使得每个家庭平均都有不少于6个孩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专家开始意识到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其中,马寅初是最早的倡导者之一。

马寅初是我国的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学家和人口学家。他通过不断的调研观察,最早发现了鼓励生育政策的缺陷,并准备将此问题报告给中央。然而,他的观点遭到了广泛的批评和攻击,甚至多年不能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马寅初没有放弃,他深入研究人口问题,用事实说话。经过三年的钻研,他得出了结论,如果继续按照平均每年2%的自然增长率发展下去,那么50年后,中国将会拥有26亿人口。这一数据让人们认识到,这一政策下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国家的承受能力。

然而,尽管马寅初提出了这一观点,但当时的政府并未立即采纳。直到经历了自然灾害和人口问题不断加剧之后,国家重新关注了这一问题。1955年,周总理提出应该对人口发展给予适当的控制。而在1957年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马寅初再次强调了自己的主张,要求实施真正的"计划"方案。

然而,这一次的重申观点,却让他陷入了更深的舆论漩涡。他被拉出来当众批判,人们称他为"中国的马尔萨斯",他甚至失去了一些职务,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他索性呆在家中继续研究相关理论。

十多年后,他的观点终于得到了证实。1982年,国家将计划生育政策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的人口数量保持稳定。马寅初的付出和贡献,成为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尽管他坚定地倡导计划生育,但他自己却在一生中生育了8个孩子。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并不难解释。马寅初出生于1882年的封建社会,当时的观念和制度使得他难以摆脱传统的家庭安排。他的第一任妻子张团妹,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深陷传统思想中,认为家中必须有男孩才算完整。马寅初的第二任妻子王仲贞,则是在家族和社会的压力下,成为了他的妾室。

这种家庭背景下,马寅初却提出了合理养育子女的观点,摒弃了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他的观点最终在国家政策中得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帮助中国控制了人口数量,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马寅初虽然在个人生活中没有严格遵守计划生育政策,但他的坚持和研究,为中国的人口政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观点最终得到了证实,成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计划生育历史背景

自1979年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这一政策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尽管有些人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已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人主张取消这一政策。本文旨在探讨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并阐述为什么这一政策应该继续实施下去。计划生育政策是为了应对人口问题而制定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过快增长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面临着许多严峻的人口问题。例如,人口过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加大,医疗教育资源紧张等。通过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减缓了人口增长速度,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计划生育政策有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和保护妇女的权益。在过去,由于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妇女在生育和家庭责任方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生育子女不仅被视为女性的义务,而且往往导致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下。然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赋予了妇女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妇女可以自主选择生育时间和生育数量,这使得她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发展事业。此外,计划生育政策还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和权益保护。

计划生育政策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的供给将面临更大的压力,环境的负担也将加重。过多的人口将导致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等重要资源的短缺,加剧环境恶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减轻资源和环境的负担,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此外,计划生育政策还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供给不足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过多的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社会负担加重,医疗保障负担增加,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劳动力质量,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充足的人力资源。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政府可以更好地调控人口结构,减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有些人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取消的必要性主要是因为该政策在过去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例如,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初期,强制堕胎和结扎等措施引发了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此外,计划生育政策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和亲情缺失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本身是错误的。相反,这些问题反映了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在今后的政策实施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但考虑到人口问题、妇女权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劳动力供给等多方面的因素,计划生育政策不应该被取消。相反,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和调整这一政策,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此,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确保计划生育政策的合理实施和效果评估。

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旨在按照人口政策实施有计划的生育。自1982年9月被确定为基本国策以来,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晚婚是指男女双方在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后结婚,以延长生育周期,减轻生育压力。晚育是指妇女在婚后适当推迟生育时间,以便更好地照顾婴儿和家庭。少生是指鼓励夫妻只生育一个或两个孩子,以控制人口数量。优生是指通过科学手段提高生育质量,减少婴儿出生缺陷。

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人口数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庞大的人口数量给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轻社会负担,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控制人口数量,还注重提高人口素质。通过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措施,可以延长生育周期,提高生育质量,减少婴儿出生缺陷,从而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减轻家庭负担,提高妇女地位和权益保护,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教育水平等,这些都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控制人口数量也可以减缓环境恶化速度,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做出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解决新出现的人口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这使得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倾向于只生育一个孩子或者不生育孩子。这种变化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

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中,由于生育意愿下降、生活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年轻人对生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一些地区的出生率已经下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这也是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些地区有所放松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一些地区的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与户籍人口存在差异这使得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出现了偏离户籍人口的现象这也是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些地区有所放松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计划生育历史背景

自1979年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这一政策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尽管有些人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已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人主张取消这一政策。本文旨在探讨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并阐述为什么这一政策应该继续实施下去。计划生育政策是为了应对人口问题而制定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过快增长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面临着许多严峻的人口问题。例如,人口过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加大,医疗教育资源紧张等。通过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减缓了人口增长速度,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计划生育政策有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和保护妇女的权益。在过去,由于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妇女在生育和家庭责任方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生育子女不仅被视为女性的义务,而且往往导致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下。然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赋予了妇女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妇女可以自主选择生育时间和生育数量,这使得她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发展事业。此外,计划生育政策还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和权益保护。

计划生育政策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的供给将面临更大的压力,环境的负担也将加重。过多的人口将导致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等重要资源的短缺,加剧环境恶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减轻资源和环境的负担,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此外,计划生育政策还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供给不足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过多的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社会负担加重,医疗保障负担增加,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劳动力质量,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充足的人力资源。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政府可以更好地调控人口结构,减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有些人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取消的必要性主要是因为该政策在过去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例如,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初期,强制堕胎和结扎等措施引发了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此外,计划生育政策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和亲情缺失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本身是错误的。相反,这些问题反映了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在今后的政策实施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但考虑到人口问题、妇女权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劳动力供给等多方面的因素,计划生育政策不应该被取消。相反,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和调整这一政策,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此,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确保计划生育政策的合理实施和效果评估。

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旨在按照人口政策实施有计划的生育。自1982年9月被确定为基本国策以来,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晚婚是指男女双方在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后结婚,以延长生育周期,减轻生育压力。晚育是指妇女在婚后适当推迟生育时间,以便更好地照顾婴儿和家庭。少生是指鼓励夫妻只生育一个或两个孩子,以控制人口数量。优生是指通过科学手段提高生育质量,减少婴儿出生缺陷。

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人口数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庞大的人口数量给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轻社会负担,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控制人口数量,还注重提高人口素质。通过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措施,可以延长生育周期,提高生育质量,减少婴儿出生缺陷,从而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减轻家庭负担,提高妇女地位和权益保护,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教育水平等,这些都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控制人口数量也可以减缓环境恶化速度,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做出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解决新出现的人口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这使得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倾向于只生育一个孩子或者不生育孩子。这种变化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

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中,由于生育意愿下降、生活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年轻人对生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一些地区的出生率已经下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这也是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些地区有所放松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一些地区的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与户籍人口存在差异这使得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出现了偏离户籍人口的现象这也是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些地区有所放松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些年村里的计划生育……

一、生育指标管理

1957年,唐县开始计划生育宣传。1964年,县政府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1971年,县革命委员会根据国务院(71)51号文件精神提出“一个少,二个好,三个多”的要求。1972年,中共唐县县委向全县党员、团员发出《带头计划生育的公开信》,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1979年,唐县县委发出《一对夫妇终生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实行控制二胎,杜绝三胎的政策,为一孩夫妇发放“独生子女证”。邓小平提出中国的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重大政策。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中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1982年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确立了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1989年,3月开始宣传、贯彻、执行《河北省计划生育条例》,各级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2003年10月1日新的《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颁布实施后,育龄妇女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节育措施。

计划生育宣传口号: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1994年9月2日《河北省计划生育条例》第一次修订唐县依据经济发展规划,逐年向各乡镇下达人口计划,县计生委和各乡(镇)对安排生育的育龄夫妇发放《准孕证》,怀孕3个月内换领《准生证》。1994年9月生育指标废除,对符合生育的夫妻直接发放《生育证》。2003年10月1日《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后,取消办理一胎《生育证》,只对符合《条例》规定的育龄夫妇办理二胎《生育证》。

二、节育办法

60年代,节制生育多为免费发放口服药物或外用避孕器具,70年代,开始实行育龄妇女上环,辅以人工流产、引产等补救措施。1964年,开始晚婚晚育宣传,并要求全县青年需遵守法定婚龄(农村青年男25岁,女23岁),并要求做到晚婚晚育。

1980年9月底新婚姻法颁行后,唐县县委、县政府作出《计划生育若干规定》,明确规定:男女双方按法定婚龄推迟三年后为晚婚,已婚妇女24岁以上生育头胎为晚育。

1983年,全县计划生育进入高潮,大力提倡一孩化,除采取常规节育措施外,对40岁以下男女实行结扎绝育手术。4月14日,公办教师率先到张家口进行粘堵手术, 后来有的育龄妇女到徐水实施粘堵手术。西雹水村当年春实行粘堵手术的育龄妇女达到150人。

是年冬,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派专职医生在大洋区卫生院设立绝育手术站,全区育龄妇女前来进行绝育手术 。后又在西雹水村小学设手术台,为育龄妇女做绝育手术。国家工作人员一孩者发独生子女证,每月领取10元补助。1985年,宣传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指示,提倡已婚育龄妇女采取综合性、长效性节育措施。

三、育龄妇女管理

1991年以后,唐县对育龄妇女实行分类管理办法,即对育龄妇女分成无孩、一孩、二孩、多孩四大类。相应的节育措施为上环、结扎、上环禁忌症、结扎禁忌症四大类,并登记建立育龄妇女卡片。

1993年,西雹水村做计生手术者达到710人,人口增长得到了基本控制。

对育龄妇女一季一上站普查,到2003年以后,变季“普查”为季“服务”。每80~100名育龄妇女设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对本组有生、孕情况的妇女进行访视。

到2010年底,唐县20个乡镇及社区办事处均建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乡镇有计划生育专职人员,村有育龄妇女小组长。

西雹水村按照上级要求设立了育龄妇女小组长,专事计生工作。

文章转自杨增艮编著的《西雹水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