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施”
施 读音 shī 部首 方 笔画数 9 五笔 YTBN 参考:吔 矢 施shī<动>(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⑴ 旗飘动 [wave]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⑵ 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give]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与也。”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 ⑶ 设置;安放 [set up] 施于中林。——《诗·周南·兔罝》 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正义:“施犹设也。”秦政不施。——《汉书·蒯通传》。师古曰:“施,设也,立也。”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置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 ⑷ 施行;实行;推行 [put into force]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包注:“行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贾谊《过秦论上》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 ⑸ 散布;铺陈 [spread] 云行雨施。——《周易·乾卦》 阴谢阳施。——潘岳《闻居赋》。注:“布也。” 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 ⑹ 加;施加 [apply]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施肥;施朱(涂以红色);施粉(涂粉);施检(加印密封) ⑺ 判罪 [convict] 施生戮死。——《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施行(处决,执行死刑;处置,发落) ⑻ 陈尸示众 [display corpse] 及文公入,秦人杀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 君子不施其亲。——《论语》 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 ⑼ 用;运用 [use] 施则行。——《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牙之士施。——《荀子·臣道》。注:“谓展其材也。”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 施shī<名>⑴ 恩惠,仁慈 [kindness]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报施(报恩) ⑵ 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flag ornament] 楼烦以星施。——《逸周书》 ⑶ 姓。施琅 Shī Láng [Shi La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施shī⑴ 实行: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施为。施威。实施。措施(办法)。发号施令。
⑵ 用上,加工:施肥。施粉。
⑶ 给予:施礼。施诊。施恩。
⑷ 姓。
包含“施”的词语◆ 施不望报 【shībùwànɡbào】
[ do sb. a favour without expecting his return ] 施惠于人而不望报答,谓轻财尚义◆ 施恩 【shī'ēn】
[ favor show leniency ] 给予帮助或好处。也说“施惠”例: 施恩于人而不图报
◆ 施法 【shīfǎ】
[ excute a law ] 施行法令例: 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周礼》
[ conjure ] [道士、巫师等]施展法术◆ 施放 【shīfànɡ】
[ discharge ] 发出,放出或发射 例: 施放烟火◆ 施肥 【shīféi】
[ manure use compost ] 施加肥料以肥沃土壤 例: 施肥要及时 包含“施”的成语◆ 轻才好施 【qīng cái hào shī】
释义: 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乐于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He points out that people do not put money in their eyes. They are willing to give generously, and are eager for justice. )出处: 《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示例: 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才好施也。(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 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
释义: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The pointer carries on different education to the learning people's interest and ability.)出处: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示例: 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
◆ 便宜施行 【bián yú shī xíng】
释义: 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同“便宜从事”。 (It refers to the discretion of the situation, without regulating the provisions, without asking for instructions, processing on its own. The same as \"easy to engage\".)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萧何]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示例: 一应军行调度,并听便宜施行。 【宋·周密《齐东野语·赵信国辞相》】
◆ 博施济众 【bó shī jì zhòng】
释义: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Give the masses favor and help.)出处: 《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示例: 就是你老弟,每月印结分的好,也不过几十两银子,还没有到那“博施济众”的时候,我也劝你不必出这冤钱。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 床上施床 【chuáng shàng shī chuáng】
释义: 比喻多余和重复。 (Metaphorical superfluous and repetition)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晋魏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字里行间|日日求新
“日新者日进”语出《二程遗书》程颐语:“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学习一定要日日求新,能做到日日求新,就能日日进步。不能日日求新者,必然日日后退,从来没有既不前进又不后退的人。这与《增广贤文》中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道理一样,都是阐述思变求进、与日俱新的重要性。
“新”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中由“斤”和“木”组成,表示用斧砍柴。《说文解字》注:“新,取木也。”“新”是“薪”的本字。在古人的朴素观念中,树木只有砍去旧枝,长出新枝,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由此引申出初始的、新的事物、更新等含义。
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推重革新、鼓励创新的优良传统。《礼记·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传说这句话曾被商汤刻在自己的澡盆上,以便自己经常能看到,警醒自己: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净,保持天天新,这样一天天坚持下去,新了还要更新。此盘铭以沐浴自新比喻精神上的洗礼和品德上的修炼。商汤把它作为箴言,旨在提醒自己要及时反省,不断进步。
商朝之后的周朝,提出了“作新民”,要求殷商遗民改变旧的生活行为方式,从新为善。《诗经·大雅》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说的就是:周朝虽承旧邦,但其使命在革新。儒家倡导“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即对于创新、革新,君子无不用尽全力。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人的思想只有因时而变,不断更新,才能适应形势,跟上时代。《盐铁论》有“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孔子认为,用麻织礼帽,是合乎礼制的;现在人们改用丝帛,在工艺上更省俭,他也赞成大家的做法。这表明孔子对传统礼仪并不因循守旧,而是通达开明。孟子评价说:“孔子,圣之时者也”,称赞孔子是圣人中能适应时势发展的人。
与日俱新符合客观规律,体现唯物辩证法中发展的观点,其思想理念自古及今相沿不辍。唐代刘禹锡说“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意思是要以坚持追求作为本体,以每天创新作为途径,以此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北宋理学家张载曾作《芭蕉》诗表达求新的精神:“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诗中以芭蕉展新枝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培养新德、学习新理的热切期待;近代徐悲鸿所言“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能否“日新”攸关生死存亡;革命先驱恽代英曾主张人生在世“每日须辟一新境界”,这既是一种主动求变的探索开拓精神,更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追求。
日新是日进的不竭动力。世上万物正是在新陈代谢中实现生生不息、欣欣向荣,而人生的成果正是在向新求变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突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要不想被湮没、淘汰,就要自强不息,创新不止,保持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精神状态,勇于变革,奋发有为,在“日新”中不断开辟“新境界”。(闫高炯)
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二),趁着暑假多背背
K
开:
1、散开(曰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
可:
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苦:
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
L
乐:
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类:
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v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利:
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4、物资(利尽南海)
隶:
1、属于(世隶耕)
2、跟着(隶而从者)
良:
1、真,实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实)
临:
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鳞:
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
2、鱼(呷浪之鳞)
令:
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M
妙:
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
2、奇妙(以为妙绝)
名:
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谋:
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Q
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骑:
1、jì,骑兵(骑千余)
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前:
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强:
1、强悍(凶强侠气)
2、有余(赏赐百千强)
3、勉强(不可强以仕)
4、力行(慕义强仁)
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
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且:
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清:
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情:
1、实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曰密)
请:
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2、请求(曹刿请见)
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穷:
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4、深(穷冬烈风)
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屈:
1、委屈(猥自枉屈)
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去:
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阙:
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R
容:
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
2、神色(视端容寂)
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乳:
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
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善:
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尚:
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还(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S
少:
shǎo 1、一会儿(少时)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
4、shào,年轻(陈涉少时)
舍:
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
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
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
4、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射:
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甚:
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胜:
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
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施:
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食:
1、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
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2、出使(使于秦) 3、使者(使子为使)
107. 始:
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市:
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
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恃:
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
是:
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
2、代词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适:
1、往(抱而适市)
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
3、舒适(其体不适)
书:
1、书写。(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
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数:
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遂:
1、完成(已遂述数行)
2、就、于是(遂逐其师)
3、因而(恐遂汩没)
所:
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所以:
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
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T
通:
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一舟)
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贯通(中通外直)
图:
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
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徒:
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推:
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屯:
1、堆积(大雪屯门)
2、停驻(屯大泽乡)
W
望:
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为:
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是(此不为远者小)
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6、刻有(为人五)
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谓:
1、说(谓为信然)
2、对(谓先主曰)
3、是(太守谓谁)
4、认为(予谓莲)
5、商量(舍人相谓曰)
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谓也)
文:
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
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闻:
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X
下:
1、攻下、攻克(蕲下)
2、向下(曰光下澈)
3、往下走(下见小潭)
鲜:
1、鲜艳(芳草鲜美)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贤:
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相:
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互相(舍人相谓曰)
黏黏糊糊的湿,缠缠绵绵难除
本刊记者:毛舒婷
受访专家:周福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脾胃病学家,全国名老中医,广东省名中医)
一到春雨季节,“湿气”来袭,许多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湿气”究竟是什么,其果真罪大恶极吗?
湿,适则润养,过则为病
古代先民体察自然,历经岁月更迭、季节变化,总结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是万物生长的条件。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天人同气”,六气也常用于描述人体之状态,如《黄帝内经•素问》曰:“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
简意是,六气不仅无害,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还起着重要作用。而“湿”能润养人体,正如春雨滋润土地,萌生春芽。如果没有湿,人就会变得干巴巴。
但另一方面,如果六气出现偏倚,则会成为致病因素,成为“六淫”。
仍以“湿”为例,《素问》中又曰:“湿胜则地泥。”意为,春雨若连绵几周甚至几月,久不见太阳,则道路泥泞,植物纤细柔弱,反而长不好。湿气过甚表现在机体,则会阻遏气机,气机上通下达不畅,人体最大的感受就是湿重如裹——像穿了一件没晒干的湿衣服,浑身不对劲。
可见,“湿气”人皆有之,适则润养气机,过则致病,应加以祛除。
湿性重浊,病势缠绵难去
湿气来源不外乎两种。一是环境中的湿气,如南方地区普遍全年潮湿,回南天、梅雨天时,更是湿气重重,此时,湿邪易从外侵袭人体,称之为外感湿邪;二是人体自产的湿气,当体内水液运化障碍时,便会湿邪内生。
六淫中,大概“湿”最困扰人,中医也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这跟湿邪的特点不无关系。
首先,环境之湿难以杜绝。日常生活中,环境之湿随处可见,完全杜绝几乎不可能,这便给湿邪袭体带来非常多的可趁之机。特别是在体质虚弱或免疫力低下时,湿邪更易致病,此即所谓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
其次,湿邪症状变幻无常。湿气袭体,症状往往不拘一格,可表现在局部组织器官,也可累及全身。古代医家曾描述云“湿性黏腻,如油入面”,意思是,像油倒入面粉中那样黏黏糊糊的状态,基本上就是湿邪所致了。
常见症状如下:头身困重,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睡眠不足;皮肤易出油、长痘痘;带下、淋浊;大便黏腻,难以擦净,易沾马桶,水冲难去。
再次,湿证多阴柔缠绵。“湿”还是优秀的潜伏者,不像“水”那样来势汹汹,比如倾盆大雨一阵而过,虽然地面被冲刷一通,但地底下可能还是干燥的,太阳一出,很快就把表面水分蒸发干了。
而湿就像绵绵细雨,显得很温柔,慢慢悠悠把所有水分往地下渗,一层一层地润湿土地,正如古诗所言“天街小雨润如酥”。但要完全晒干,可不是三五天的工夫能搞定的。因此,湿邪致病,往往起病缓慢,病程长,不易速愈。
最后,湿邪易狼狈为奸。湿邪甚少单打独斗,总爱抱团作战,比如湿气遇寒则为寒湿,遇热则为湿热,遇风则为风湿。有湿气的加持,其他邪气的威力会大大增长。
比如寒湿和湿热,在南方的冬夏表现最为明显,冬天寒冷入骨,夏天如同蒸桑拿;相同温度下,在北方干燥的环境中,人体感觉则要好受得多。
又如风湿,常病在关节经络,病情往往也是迁延难愈。
湿不湿,看舌头最直观
中医认为,正常的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即舌体灵活柔软,颜色淡红,大小适中;舌苔色白,薄薄一层,干湿适中。
当体质出现偏颇时,舌体和舌苔即会发生变化。如湿气入体,舌象上可总结成两个关键词:胖和腻。
胖。指舌体胖,舌体两侧边缘可见齿痕。主要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舌体胖大,边缘受牙齿压迫。主脾虚和湿盛。
腻。指舌苔颗粒细腻致密,刮揩难以去除,且舌苔表面有一层油腻状黏液,或舌面湿漉漉、滑溜溜的,可有口中发甜的感觉。主湿浊内蕴。(编辑: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