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摊之板面
板面很多人都爱吃,尤其是板面的汤儿,鲜辣无比。辣不同于其他味觉,据说辣是痛觉,而且会上瘾。对于爱吃辣的人,主食里板面应该是首选,你可以嘱咐老板多加辣,老板会特意撇辣椒桶里最上面那一层油加到碗里,只吃的食客四脖子汗流,越吃越过瘾。
四脖子汗流是北方方言,具体怎么解释,说的是哪四脖子,我还真不知道。今天重点说板面,先把脖子搁一边。
几乎所有的板面都以安徽正宗自居,还有的更具体一些,牌匾上写着正宗安徽太和板面。我以前也想开一家板面店,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高庙镇马户张庄老刘家对过胡同第四家板面。具体到门牌号,彰显我家面馆纯正的血统。后来工商所的同志说名字太长,没给我注册。开面馆的想法便被搁置了……
在板面没有大火之前,我问过一些安徽的朋友,有池州的、蚌埠的、合肥的,竟然都不知道还有板面这种东西。开始时我总质疑我这些朋友,个个以吃货自居,结果竟然连家乡的小吃都没听说过。后来不知道的人太多了,我的思想就有些动摇了。转回头开始质疑板面究竟是不是发源于安徽,当地到底有没有这种吃法。
经过闲出屁的我一番缜密的调查和走访,终于搞清了板面的来历。这家伙还真是安徽太和的特产。只是太和这个县,是在安徽和河南省的交界处。从民风民俗和饮食风格上,更偏向于河南人多一些,完全没有徽派菜系的特点,所以也更容易为北方人所接受。而安徽其他地区的饮食风格则俱都是以怪味儿取胜,更具有地方代表性。比如近些年很出名的臭鳜鱼,还有被某电视节目炒火的毛豆腐。而板面这种世俗化的街头美食,肯定不能走这个路线,真要是哪家面馆用臭鳜鱼的方法给你煮一碗臭板面,或者弄个毛板面啥的,吃面的不飞碗也得把桌子给他掀了。
我们这里的板面都是牛骨汤底的,不过据说早期的板面是以羊汤为主。大概是有些人受不了羊膻味儿,为了照顾大众的口味才改成了牛骨汤。哈尔滨的板面都是用压面机压出来的,有宽条和细条两种,没有兰州拉面那么多变。煮面的大锅水一开,老板把面扔到锅里,再扔里几根菠菜,面熟之后连菠菜一起捞到碗里。煮面的大锅旁边都会有个小一号的锅,里面是汤和辣椒,汤里还泡着板面界的四大金刚:卤蛋、火腿肠、干豆腐卷、狮子头。有些家还会多一些样式,去年就吃过一家,还能加鸡腿鸡翅啥的。味道也没什么特别,赚钱的花样而已。
说了这么多,好像这些板面都是在店里的,和路边摊没什么关系。其实最早板面刚流行的时候。真就是路边摊的形式,多数是在早市。吃客以起早上班的,或者站大岗的为主。只是这几年吃的人多了,才有了这么多全天经营的板面店。还有一些家卖出了名气,我也曾慕名吃过几家,有的确实不错,也有些名不副实。
前段时间和朋友去师大夜市,看天气不错,就打算溜达着去了。结果想法很丰满,现实太骨感,走到大发附近就走不动了。结果过了大发不远,发现那里的夜市中竟也有很多家卖小吃的。和朋友一商议,干脆在这儿吃算了。他去买了一堆他爱吃的,我也买了一些我觉着可口的。打算找个有空桌的摊位坐下,结果发现几乎家家爆满。朋友眼尖看到有一家摊位后面摆着四五张桌子,竟然一个人也没有。我俩赶忙挤过去一看,竟然是家卖板面的。为了用人家的桌子,我要了一碗板面,占了人家一张桌子。正在大快朵颐,板面也煮好了。端上来一闻,油辣椒焦糊的香味立刻打通了我的七窍,嘬了一口汤,味道也很好,赶忙端起碗连汤带面几口就给扒拉干净了。要不是那天卖的乱七八糟的小吃太多,我真想再来一碗……
回去的路上一直对这碗面赞不绝口,朋友说我是走的又累又饿,所以才觉得好吃。也许是他说得对,但是我也在非常饿的时候吃过别人家的板面,可并没有觉得比平时有什么特别。
后来又想去吃那家板面,结果去了两次都太晚了,一次赶上人家收摊,还有一次整个夜市都没出摊儿,大概是赶上卫生大检查之类的事情了。两次扫兴,也就没心情再去吃了……
面馆logo设计欣赏
面条物美价廉,广受欢迎。很多老板都靠着面条店起家,面条生意做得好的甚至开了面馆连锁店。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店铺开始追求自己的特色,很多店家在logo甚至整套品牌另辟蹊径,追求自己的品牌特色。
这篇介绍一些面馆logo设计:
这些面馆logo有的有中式面馆特色,有的有日式拉面馆特色,有的用插画的形式,有的采用简单的线条就勾勒出面碗,给客户直观的面馆形象。
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号采用的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留言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隐藏在过道里,一碗杂酱面养活三代人,“无名”面馆其实很有名
#头条创作挑战赛#
【味道泸州】VOL:059期
文字|王木木
图片|王木木
泸州,并不是以面食为主食的地方;但面条,却永远是泸州人早餐桌上的主角。
在泸州,靠一碗面做成老店的店铺,老城区每个区域都有。这些老店铺,几乎都是开在老城区的某个角落,环境一般;味道大多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取胜,各自都有着忠实的顾客。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对于泸州人来说,也可以用于形容对美食的执着。那些隐藏在城区的老店铺,泸州人都能找到。
皂角巷,是江阳区老城区的一条普通小巷子,不大的街道两侧,挤满了形形色色的店铺。资深的美食爱好者都知道,在这些临街的店铺里,插着好几家美食老店。
这些店铺里面,有一家面馆,靠一碗杂酱面养活三代人;老板也从当初的姐姐,变成了嬢嬢,但生意却红火如初。
无数网友慕名前来打卡的这家面馆,被大家称作——“无名”面馆,就开在一幢老房子的过道里。因为是老城区,老房子的过道,通常不被人注意。从这里路过的人,如果不熟悉,往往很容易走过:因为它门口没有招牌——这也是被大家叫做“无名”的原因。
面馆门口,摆放了一张小桌子,已经有人低头吃面,只能坐过道里面。
“无名”面馆,其实有名字,走进去,在店内点餐表上,才可以看到,它的名字叫:“老字号马二孃面馆”,已经开了几十年了。
过道不宽,没有环境可言。
煮面条以及打调料的工作台,被设置在过道的一侧,另外一侧,则放了几张小桌子。
在排名前三的面条品种里——选了杂酱、干杂,各自点了一两。
据网友说,这里面条的分量相对要精致些,所以王木木有信心——一次解决两碗一两的面条。
早上9点半,已经接近早餐就餐的尾声,来来往往的食客依然多,多数人似乎都和老板很熟悉;很多人一进来就和老板拉家常,而老板好像也对每一个人的喜好很了解,一边忙活,一边和顾客聊天,气氛极好,那种感觉很温馨,就像小时候一个院子里,楼上楼下的领居见面打招呼、拉拉家常那样。
点的干杂和杂酱,面条上桌。没有重口的调味,面条有点家常味道的感觉,但是味道很正,臊子很大粒、很香。
埋头吃面的时候,有住家户零星地进进出出过道,都在和老板打招呼。那种感觉,很奇妙,有点像回到过去的场景式体验,也许受此影响,感觉调味后的面条,都像是妈妈煮出来的,居然吃出儿时的味道。
凭心而论,这家面馆是我在市区,唯一能吃出 “家”感觉的面馆;它家杂酱和干杂的味道,虽然不是泸州面馆里面的天花板,但是绝对值得一试。
“无名”面馆,其实很有名——几十年来,生意红火如初。它的食客,除了周围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也有很多像王木木这样慕名前往的人。
不知道,有去过这家面馆的朋友吗?你们觉得味道怎样?老规矩,咱们,评论区见。
价低样式多“所见即所得”,批发市场正在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淘货地
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
视频剪辑 曹磊
视频加载中...
“这个夏天经常到汉口北来淘货,几个朋友一起给孩子买衣服鞋子,400元带走好几件。”武汉90后奶爸熊先生家住盘龙城,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几乎每两周就会跟朋友、同事或邻居到汉口北的品牌服装城淘一些儿童的基础款服饰、鞋帽、玩具。
当下,越来越多跟熊先生一样“爱上”批发市场的年轻人。记者注意到,各大社交媒体上关于“买衣服要去批发市场”“原来这里才是淘宝的天堂”等话题经常能火。业内人士称,与百货商超、品牌店面甚至奥特莱斯相比,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80后、90后夫妻开始青睐到“价格便宜样式多、所见即所得”的批发市场去购置各种服饰、生活小商品。
超高性价比服饰让批发市场出圈
武汉气温降低之后,熊先生和爱人已经在半个月内第二次到汉口北品牌服装城来买衣服了。“前些时是给父母孩子买秋装,今天来买几双童鞋,换季要穿。”在一家儿童品牌服饰店里,熊先生将4双不同大小的鞋子摆到了收银台上:“这么多双鞋只要420元,确实挺划算的。”
记者从店员处了解到,熊先生挑选的4双童鞋中,有3双是“一口价”的促销款,还有一双是打了6.5折的折扣款:“毕竟这里是批发市场,同样的款式会比商超里要更优惠。”
正是更多服装品牌这种“同款更低价”的超高性价比,让批发市场在年轻消费者心中迅速“出圈”。在一家知名运动服务店里,几位前来“淘宝”的年轻人正在挑选适合自己的潮服潮鞋。穿着店里最新款跑步鞋的95后小张说,同样款式在商场里的价格是499元,但在这座批发市场的品牌店里可以打8.5折:“我对这个款式关注很久了,一直不打折,没想到在这里有折扣,果断入手。”
在一家快时尚品牌女装店里,秋季的卫衣、中长款大衣、衬衫等品类齐全,“一件8.8折,两件7.9折”“89元—159元”“29元—79元”等不同的优惠信息摆在了货架醒目处。消费者朱女士说,在仔细看过材质、面料,试穿款式后,他只花了100多元就买了一套厚卫衣:“在批发市场里淘衣服的性价比蛮高。”
小商品因种类样式更丰富而受捧
与拥有超高性价比的服装相比,品类样式更加丰富多样、紧跟潮流的生活小商品让年轻人更加青睐批发市场。
9月22日,记者来到汉口北小商品城,一家墙面挂满各式可爱风秋冬季拖鞋的店铺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很多网红款都有,二十几块钱就能买到漂亮又实用的拖鞋。”在店里采购了一批“可拆卸式”网红拖鞋的丁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带着家人给的任务来采购的:“夏天来过一次,带了几双拖鞋回去,现在换季就又来了。”
在店里给孩子买秋冬季拖鞋的王先生则告诉记者,批发市场里的款式非常多,真正能够做到一站买齐:“其实我不太喜欢逛很久来比较,基本上到两三家店里看看款式就买了。”王先生说,很多生活小商品都是损耗性消费,到批发市场里“淘宝”更快更实惠,对年轻人来讲更加友好。
同样,在一家主营喜宴糖果、伴手礼的店里,柜台上色彩缤纷的伴手礼盒分外吸引人们的注意。正在为10月底婚礼紧张筹备的刘女士正在店里跟老板商量礼物的选择。她选择的礼盒看上去非常可爱:“这里可以选的伴手礼盒样式很丰富,还可以商量礼物的搭配,比较省心吧!”
随心随性逛市场让消费更有烟火气
“其实价格并不是我们逛批发市场的主要原因,更喜欢的是一种随性逛、随性买的自由感和舒适感。”95后的小张在说起自己对批发市场的新兴趣时认为,逛市场时的琳琅满目感、随心所欲感和“所见即所得”的实际生活感让她最喜欢。
对于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喜欢上逛批发市场的新变化,消费观察人士分析称,同款同品质商品更大的优惠、更低的价格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样的性价比让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或者是刚刚组织家庭、感受到生活开支压力的年轻夫妻带来了更从容舒适的购物空间。
此外,批发市场更加多元化、更具丰富性的商品种类也给了年轻人更便利的消费体验。“批发市场里的产品种类多样,款式丰富,不仅让人实现真正的一站买齐的平台,还可以满足更高频次的生活需求,让那个消费更契合生活实际需求,更有烟火气。”该人士介绍。
记者梳理了解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诸如上海的七浦路、广州的十三行、白马、沙河批发市场,以及北京的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批发市场等等,都不同程度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其中有的批发市场早已与武汉的汉口北一样,成为集合了各种商品的、性价比更高的综合性商圈,迎来更符合日常购买的消费者需求的新转变。
(通讯员刘样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