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念qiū或因虫鸣而来,那古秋字为何写成秌?与现代正相反
最早的“秋”字怎么写?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立秋风俗图)
今天是“立秋”节气。
老话说“立了秋,凉飕飕”,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离去。立秋为节气上的“四立”之一,秋季之始,在时序相当重要。那么,古人为什么把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称为“秋”?从古今“秋”字的变化和不同上,可以发现答案。
要谈“立秋”,首先得弄清“秋”这个字。“秋”与“春”一样,是古人最早定义出的季节,从河南安阳殷墟甲骨卜辞中,已发现了最早的“秋”字。
在释为“秋”字的前提之下,有学者就此引申,认为“秋”之所以念qiū音,可能就是从秋虫的“啾啾”声音转来的——这恐怕不少大学教授也弄不清吧!如果真属秋虫,释为“秋”自然有道理,再释为“夏”便不妥,反之亦然。但问题是,有的虫夏秋皆有,而且都有突出的表现。
如鸣蝉,夏至时已出现,“蝉始鸣”为夏至三候之一,而秋天也有鸣蝉,即所谓“寒蝉”,比夏天鸣得更有特点;同样的,蟋蟀为小暑三候之一“蟋蟀居宇”,但蟋蟀在整个秋天表现更活动,到阴历十月方“入我床下”(《诗经·豳风》之《七月》)。所以,释“秋”与释“夏”都有一定道理,夏秋难分。
(甲骨文不好打,文章以图片发上来)
(古“秋”字)
四川方言龙门阵:有一种烟熏叫“煍”
方言传承,从点滴做起。
四川人老曾,爱好方言文化的一名70后,为大家摆点方言龙门阵。头条号、百家号、知乎号:四川人老曾。微信公众号:蜀人俗事。
四川方言龙门阵:有一种烟熏叫“煍”
要点get
四川农村过去做腊肉,都要用柏树枝“煍”过,更好吃。
跟我读
煍【qiū】(川音同秋),普通话音拼音jiǎo、qiāo、qiū。读qiū时,意思为烟熏。
词释义
《玉篇》子了切,音劋。变色也。又慈糾切,音愀。
字义:[ jiǎo ]变色。
[ qiāo ] [ qiū] 〈方〉熏。西南官话。
四川方言中,煍字的主要意思为①动词,熏。②烟熏貌,形容词。
造个句
1.煍腊肉、煍香肠。四川农村过去做腊肉,都要用柏树枝煍过,更好吃。(熏)
2.(过去农村都是烧柴禾)烟子散不出去,屋里好煍人哦,多半要下雨了。(烟熏貌,烟使人迷眼、发呛)
川话深领域
两个容易被误用的同音近音字:秌、煪,因为读音差不多,又都带“火”字旁,容易被认为是表示熏的“煍”。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字。
煪的字义:火貌。燥。粤语有火灼义。
秌,是“秋”的异体字,方言有收缩的意思,例如秌着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