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萤成语(ying成语)

萤成语(ying成语)

《影》:张艺谋仍未想过挣脱锁链

《影》开头的字幕里,“性命之危”前面只有主语没有谓语,是病句。《影》到中间时,邓超饰演的子虞说了一句“十几余人”,词语重复,也是病句。

——好友魏忘机看完后,十分激动地跟我说,《影》的剧本文本里有不少病句。

这些病句看似对整个剧情来说无伤大雅,却很明显暴露了剧本的问题:张艺谋缺乏一个文学顾问。

因为没有文学顾问,所以《影》其实很空洞。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故事的原著是朱苏进的《三国·荆州》,这个本子也几易其主,最后落到了张艺谋手上。

朱苏进何许人也?《康熙王朝》和《三国》的编剧,张口闭口“我孝庄”就不提了,荀彧开口就称呼曹操他爹为“家父”,这些常识性的问题其实很能反映作者的态度和功底。张艺谋最后接过了朱苏进的本子,我不清楚上面那些语病是朱苏进本子里就有的,还是后来改编时添进去的,但总归张艺谋这次遇到的不会是好本子,改也没改出好本子。

每个关注中国电影的人都知道,张艺谋的强项在构图、在影像、在色彩、在声效。处女作《红高粱》就已经很明显了,血色通红,强烈的原始欲望的迸发裹挟着冲天的荷尔蒙,靠着莫言的本子,一举成名。

后来《大红灯笼高高挂》也一样,苏童的原著已经足够深刻,在对封建礼教吃人的塑造上,故事和人物都已经被安排好了一切,张艺谋要做的事情仍旧是影像化呈现,营造出了极致的阴冷、压抑,无论是色调还是构图,这些都是他的强项,对他来说不成问题。

在《活着》的时候,相较于余华原著,芦苇就给主人公设置了一个“皮影戏”一般的道具,皮影是主人公福贵的影子,在时代潮流中,福贵被牵引着走,奔向无法预料的未来人生。那时的张艺谋手上有着余华原著、芦苇改编的文学剧本,只要做好自己最擅长的影像化呈现,就已经能够成为一流的作品。

但失去了文本的张艺谋,就只能是形式大于内容了。

我们继续把《影》讲了什么这个问题先说完。故事改编自三国时期吕蒙的白衣渡江,不过变成了架空,已经死去的周瑜和吕蒙一起变成了故事里的都督子虞(邓超饰),孙权变成了沛国主公沛良(郑恺饰),关羽则是杨苍(胡军饰),在这其中,子虞的权势滔天,对沛良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杨苍武功卓绝,牢牢占据着沛国的境州。

不过《影》的主角不是上面三位,而是和子虞长得一模一样的替身,取名“境州”,自然也是由邓超饰演。这是在朱苏进剧本上新添的一个角色,作为子虞的替身,他在外替子虞办事,用着子虞的那一副面孔。

这是一个类似《影武者》的故事,却被张艺谋拍成了类似《英雄》的无根之源。

这样一个设定,不只是小人物在时代下的无可奈何,还有影子在真身阴影下的自我身份疑惑与诉求,这才应该是《影》所想要表达的主题,从而控诉权力、控诉人性,甚至审判自我。

但《影》做了一个什么样的事情呢?它把所有的目光放在了权力斗争上,在电影里,境州真的就如同影片开头那样,成了被各方势力利用的棋子,他没有在自己的身份中产生过挣扎,也没有对这一切有过反抗或服从。

换言之,这本该是一个《活着》中皮影戏的自我抗争的故事,却变成了皮影戏自甘服从,并且主动沉浸在了这样的权力漩涡中,最后那一幕反转再反转,便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这是一种对权力的漠然。

在看《影》之前,看到设定描述,以为讲述的是影子的抗争,当时脑海中都已经想好了判词:“影子失去的只是锁链,他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结果告诉我,影子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挣脱锁链。

孙俪饰演的小艾也一样。在影片开头,给她下了判词说,女人在这场斗争中没有位置。那么我们期盼看到的,是小艾不服从这样的命运安排,得到了自己该有的位置。但是在故事最后,观众都看到了,从头到尾都是真身、影子和沛良之间的斗争,大殿上有四个人,但其实第四个人小艾没有她的位置,只会不停尖叫、惧怕。

命运说你没有位置,你就真的没有位置了。

这是一种服从,对既有的服从,对权力的服从,对人性的服从。这样的服从和《活着》的服从不一样,那是无可奈何的服从,这是心安理得的服从,和《英雄》的服从倒很像,最近几年有很多为《英雄》正名的人,并不是因为《英雄》更好看了、有多少隐藏文本被解读了,而是因为《英雄》传达的东西被很多人认同了。戴锦华老师前段时间也说了一句话:“今天的年轻人对权力有一种内在的体认和尊重。”

所以还是很浅薄,《影》的确用了很多文化符号,太极、伞、刀、雨……但是这些意象更像是幻想中皇帝的金锄头,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会被误认为是传统文化。水墨画面美则美矣,可是没有神,什么有神?影子情动没忍住和小艾发生性关系时有神,虽然他们之间的感情来得莫名其妙,但是那时有神,因为那是生命的躁动。而死物是没有生命的躁动的,所以它们只会服从。

因为没有生命力,所以这些符号化的东西注定只能符号化。关晓彤饰演的那个长公主看似很有自我抗争的意识,其实仍旧没有。为了维持两国和平,沛良要让她嫁给杨苍的儿子杨平(吴磊饰),而杨平为了羞辱她,说要纳她为妾。

这时长公主恼羞成怒,于是混入死士里,潜入境州,最后杀死了杨平。

可问题在于,造成她这一情况的最重要推手,是那个要把她送去和亲的哥哥,是那个让她作为政治筹码的时代,而不是这个羞辱她的杨平。

在这个问题上想不明白的长公主,告诉观众,张艺谋其实也没想明白这个核心点。

因为张艺谋想不明白,所以他只能让境州服从于权力,他只能让小艾服从于命运,他只能让长公主服从于兄长,这个内在逻辑和《英雄》是一致的。

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看问题是不一样的,有很多事我们不能去提,提了就必然会矛盾。陈凯歌拍《荆轲刺秦王》,把目光放在了嬴政最后失去了自我成了秦始皇、而死士完成了自我人格变回了荆轲上,挖掘的是人物内心,忽视的是历史趋势,但这不重要,因为陈凯歌的自我表达是已经成功的了。

所以如果你要同时拍宏观和微观,你就势必难以以一种价值观去贯穿始终,因为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有阵痛,而这种阵痛放在每个个体身上都是无法承受的,面对这样的割裂,陈凯歌在歌颂唐和表达爱之间,最后选择了后者,所以有的人爱极了这部电影,有的人讨厌极了这部电影。

但陈凯歌的《无极》就和《影》很相似,他们都没有在这其中想明白他们要拍什么。

想明白要拍什么也不见得能拍得好,有好文本也不一定能用得到位,《芳华》便是如此。冯小刚在试图讨好所有人,于是前后割裂,无法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表达。

从浅层次的角度来说,张艺谋缺乏的是文本。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说,张艺谋其实并不曾想明白过他要表达什么,尽管在《十三邀》中他不停说这次他没有价值表达,但这种东西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是总会不经意间影响到你的行为,毕竟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把尺子,那是他们的价值观,有的人会用这把尺子来衡量所有文艺作品,这大可不必,在艺术作品里我们大可欣赏《甜蜜蜜》《花样年华》,也可以感慨《美国往事》《燃情岁月》。因此在面对《无问西东》这样价值观和我的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的电影时,我也只是觉得它是一锅鸡汤,而没有认为这是一部烂片。

《影》也是如此。虽然我不喜爱这样的《影》,我认为它很空洞、很屈从、很堆砌、很死寂,但这并不会妨碍它是一部一以贯之的作品,我不喜爱,张艺谋一定喜爱,很多认同这样作品的人一定会更喜爱。

说到真身和影子,历史上最能做架构的其实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字建公,在出土的《司马芳碑》里,成了司马芳,字文豫,但其它记载的一切都和历史上的司马防一致,因此这里所写的司马芳很有可能就是司马防。

那么司马防和司马芳为何会在史料里和碑文中被变成了两个人呢?目前还不得而知,但这恰恰给了我们一个戏剧建构的空间,徜徉在这样的建构中,也许会发现和《影》截然相反的命题:他真的挣开了锁链。

陆地木、亭笃、寮檐、色克、推板……“顶级冷门杭州话发掘大赛”火热继续 看看谁是顶级冷门杭州话大赛的真正王者

都市快报讯 前天,橙柿互动无意中发起了一场杭州话的顶级大赛,目前已有上百橙友的热烈参与。

起因是5月3日首届杭州市民日,橙柿互动和联华共同推了一个“最强杭州话”的活动,很多橙友就在橙柿互动App这条帖子下留言,不少老杭州直接在评论区教学正宗杭州话,有的杭州话,古奥冷门到连土著杭州人的橙柿君都没听过。

我们就顺手发起了一个“顶级冷门杭州话发掘大赛”。老杭州比拼的热烈程度,令人“震惊”。我们决定继续比拼下去,“血战到底”,极大推动杭州话“考古发掘”工作。

以下是一部分战果 这些杭州话你听过吗?

烧饼夹鸡蛋:杭州话,有意思的不少呢!煞清爽,梅兰芳。一只鸡,二会飞,三个铜板买来滴,四川带来滴,五颜六色滴,骆(陆)驼背来滴,七高八低滴,爸(八)爸买来滴,酒(九)里浸过滴,实(十)在没有滴,骗骗伢儿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吃年糕。糖蘸蘸,多吃块;盐蘸蘸,少吃块;酱油蘸蘸没吃头!

王老头,穿个破布头,来到羊坝头,不小心掼了一跟头,捽到一颗芋艿头,剥剥一夜头,吃吃一口头……

杭州小伢儿,头上戴帽儿,坐的小凳儿,吃饭用筷儿,喝汤用瓢儿,吃好耍子儿。头发翘翘起,混充高尔基;衣裳敞敞开,混充吃得开。

151××××3483:闹浑凼(浑水摸鱼),噱噱尖(很尖的树杈),马屁梢(甘蔗最上面的部分),瞌聪懵懂(迷糊没睡醒),戗(锅铲),墙阁咯头(墙角)。

136××××1739:杭州老土话,陆地木。

敏儿:说人瞎忙活“活策空”,形容慌慌张张赶时间“来急火忙”,一个人心情不好就“恶七不拉”,事情解决了就“色宽”。

152××××3901:吓人到怪(受惊吓),滴卤挂浆(做人做事上不了台面),火烛锒铛(做事毛毛糙糙),头颈极细、只想食饥(形容贪吃),稀弄倒醉(形容酒喝了稀里糊涂),头顶六儿、木知木搁(对人对事不敏感),牵丝拜倒(形容好表现)。

Litom50:有种说法叫“大庆娘”,因为大起来要庆祝庆祝拜堂成亲做娘滴。

昨天,“顶级冷门杭州话发掘大赛”在快报官方微信推送后,又有大批读者加入“战团”。

木头:形容颜色,红:血血红、血烈大红;哈(黑):墨墨哈、墨册贴哈;落(绿):滴滴落;蓝:蓝茵茵;黄:黄咖咖;白:白了了;青:青光光。

Betty Yin:阿有木佬佬,个毛想想就噶新:脑子班班牢/脑西搭牢(脑子不好使),卖不车起个糖甘子(卖不出去的糖甘蔗,形容东西没有销路)、赞色包头鱼。

张小喵:我来加一句,“一脱落二五”,就是指把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

欣动吾悦:大家猜猜看杭州话语的“屋檐”老底子叫啥西?参考答案“寮檐”。“财鲜”“木朗”60后70后或许阿记得是啥意思嘞?

还有读者表示,现在会说杭州话的孩子越来越少,这样的活动很好,希望能让杭州话传承下去。

黄冠峰:要救救杭州话了。

Rebecca:我儿子出生到现在家里一直跟他说杭州话,讲得一口正宗杭州话,本地邻居都很喜欢找他聊天。但,问题是,9月要读幼儿园了,很担心幼儿园里没有本地老师,外地老师听不懂他说话介个办办?现在有意识跟他说一些普通话,发现他能听懂,但是一下子不会说……

宁静致远:以前读小学中学的时候,老师同学大都是杭州人,经常说杭州话。现在只有在娘家和发小聚会才说杭州话。在杭州的公共场合听到有人说杭州话竟然觉得挺亲切的。杭州话真的要保护起来了,00后儿子土生土长杭州人不会说杭州话,我是有责任的。

杭州话 是南宋官话与越语的糅合

今年71岁的杭州方言研究专家曹晓波曾经出版了《杭州话》和《老底子的杭州话》。作为一个老杭州人,他对杭州的民俗文化爱得深沉,研究杭州方言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他说:“杭州话是一门变化丰富的方言。在以前,杭州话是南宋官话与越语的糅合。越语,在它逐渐南迁后,其语言的区域已归入吴语。南宋政权在杭州建立后,大量中原移民进入杭州,使中原语音与本地话交融。南宋时期临安城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北方移民。由于人口数量众多,加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作用,移民所带来的北方话对杭州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它变成一种带有众多官话色彩的方言。现在杭州话里的儿化音就是北方带过来的。到了后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杭州话又有了新的变化。”

说起杭州话的现状,曹晓波说,现在通行的杭州话越来越靠近普通话,尤其表现在用词习惯和生僻字的发音方面,一些生僻冷门的词汇已经渐渐消失。很多老一辈说的话,小辈们都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了。

记者说出了5个读者提出的冷门杭州话词语,曹晓波都一一解答,还说出了这些词的由来。

“陆地木、霍天霍地、亭笃、海马屁乱打仗、吃乙饭,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

曹晓波解释:

陆地木,就是“落地卯”,卯,是个时间词。所以是从前的意思。

霍天霍地,表示惊动天地。霍天,指闪电;霍地,也是。

亭笃,是冬天寮檐下挂的冰溜。

海马屁乱打仗,是胡说八道。

吃乙饭,是吃夜饭。乙,晏的谐音。

杭州话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很多词语在古籍里都有提到

“杭州话其实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词语在古籍里都有提到。”曹晓波说了一些现在生僻的杭州话词汇。

色克,表示厉害,同音不同词的表示,《红楼梦》中也有。

杭州人说“冰瀴ying”或者“冰冰瀴”,表示冰凉。“瀴”字在康熙字典里有注释,是冷的意思。

推板,是差极的意思。

葳(发音wai),对小儿、老人健旺的赞叹词,《康熙字典》释义:葳,葳蕤草,江浙叫“娃草”,茂盛。

迹札,杭州说污渍的意思,来源于明代话本《醋葫芦》。

抱解放,刚解放。则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发展出来的新的杭州话词汇。此“抱”并非“怀抱”,是古汉语的“初”。

杭州话随着历史和年代不断地变化,很多词语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产生的,在随着时代进步后,也慢慢消失了。比如“开火仓”,是以前常说的,现在听不到了。“仓”指的是仓廪,放米的缸坛罐钵也算;“火”指炊烟,也就是灶头。“开火仓”就是生炉子做饭,“今朝屋里火仓开不出了”,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杭州话。到了六十年代,杭州话“食饥”“黄胖”,后者指营养不良的浮肿,泛指做事有气无力;前者指饥不择食的狼吞虎咽。还有“吃生活”,挨揍的意思,也是当时一个时代的特征。

“顶级冷门杭州话发掘大赛”依然火热继续,欢迎来橙柿互动留言接龙,精彩留言可获得我们送出的“橙柿互动”100元无门槛消费券。

“血战到底”!

看看谁是顶级冷门杭州话大赛的真正王者!

25个小众却惊艳的成语,取名字也用得到

中文之美,美在诗美在词,亦美在成语。有些成语,光念出来都觉得特别美好。分享一些读来唇齿留香的成语,可作文借鉴,可增进文识,可捕获美感!正苦于起名字的你,亦可从中汲取佳意吉愿哦!

01 春树暮云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当时杜甫在渭北,李白在江东,因“春天树”“日暮云”,触景生思念。后用“春树暮云”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02 落月屋梁

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初醒,月色落下清辉洒满屋梁,迷离中仿佛见到友人的容貌。后也用“落月屋梁”表达对亲友的想念之情。

03 景星庆云

景星,祥瑞之星。庆云,吉庆之云。比喻吉祥的征兆,也指杰出的人才。清·王韬:“故贤才之于世,犹威凤祥麟,景星庆云。”

04 剑胆琴心

剑胆,形容胆略很高。琴心,形容柔情脉脉。指人既有胆识,又有柔情,刚柔相济,任侠儒雅。元·吴莱诗云:“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05 流星赶月

好像流星追赶月亮一样,形容速度快。

06 吉光片羽

古代神兽吉光身上的一片羽毛,比喻残存下来的珍贵文物。朱光潜《艺文杂谈》:“魏晋以前,著录的书牍多为吉光片羽,言简意赅而风味隽永。”

07 林下风范

又作“林下风气”。语出魏晋竹林七贤,形容人优雅娴静的风度。多指女子娴雅脱俗大方。《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08 枕石漱流

头枕着山石,用溪流漱口,指隐居山林的生活。曹操《秋胡行》:“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09 花朝月夕

繁花似锦的早晨和皓月当空的夜晚,指良辰美景。《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10 暗香疏影

暗香,梅花清幽的香气;疏影,梅花稀疏的影子。形容梅花的姿容和芳香,也指代梅花。宋·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1 光风霁月

光风,雨过初晴时的和风。霁月,雨雪止后的明月。形容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时世,还指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宋·黄庭坚有云:“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12 龙驹凤雏

是说少年英俊秀颖。《晋书·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13 怀珠韫玉

怀藏珠玉一样的宝物,比喻人具有很好的品德与才能。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14 晨钟暮鼓

清晨撞钟,傍晚击鼓,用以报时。宋·欧阳修《庐山高》诗:“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的言语。

15 春诵夏弦

诵、弦:古代学诗,只是口诵而不用乐器叫“诵”,用乐器配合歌唱叫“弦”。原指根据季节而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16 顾盼生辉

同“顾盼生姿”,是说左右环视,神采动人。魏晋嵇康《赠秀才入军》:“风驰电逝,蹑景追风;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17 镂月裁云

雕刻月亮,裁剪云彩。比喻手艺制作精巧,也形容诗文创作清婉秀丽。唐·李义府《堂堂词》:“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

18 夏雨雨人

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教益或帮助。明·邹迪光夸人道,“乃公不独以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而又能以秋霜自洁,寒月自照。”

19 休休有容

休休,宽容,气魄大。形容人宽容而有气量。《尚书·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20 优哉游哉

也作“悠哉游哉”,形容从容不迫,悠闲自得。宋·苏轼《观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21 安之若素

素,向来,平常。遇到异常情况或遭受挫折时,依旧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

22 金声玉振

比喻音韵和谐响亮,也指才德纯美,声誉远扬。《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23 福至心灵

好运来了,人的心思也显得灵巧了。

24 河清海晏

黄河清澈了,大海平静了。形容天下太平。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25 云程发轫

云程,远大前程;发轫,启车行进。指美好远大的前程刚刚开始。

内容参考|《新华成语词典》

封面图丨视觉中国

你觉得最美好的成语是什么?

快来分享!

监制丨徐冰 李浙

编辑丨王若璐 校对丨少卓

无限创意尽在成语小镇研习营!

全员集合

“什么?三整天?这是什么培训需要这么久?”是的,你没看错,什么情况!我只知道这是成语文化研究院王德岩院长推出的成语讲坛系列课程,不过竟然花费三个工作日时间来做这个培训,想必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重要的事情说三天

一开场,王院长即抛出一个炸弹:“Seminar or Workshop”!参加本次成语文化研习营的项目团队成员和创意研究员们,略微有点不淡定了:以往参会都是听一听,记一记,这次我们要“研讨会+创意工作坊”?我不懂研究哇?说错咋办?创意不好是不是会遭人嫌弃?这该不会是个魔鬼训练营?........

不过同学们诡异的心理活动和面部表情好像丝毫没影响王院长讲课的兴致,他带着和蔼可亲的标志性的笑容:“不难,没特别难,很有趣,越往后越有意思”;“但是你得参与进来,要动脑筋,因为最后还要评成绩打分”;“本次培训内容分三天8个模块”;“历总准备了奖品”;“我们这次培训的目标,就是教我们如何将成语和文化导入到项目创意的流程和方法,很有意思。”

好吧,毕竟王院长咖位在线,过往有过那么多精彩的培训,这次就是真受虐也豁出去了.......

认真听讲天天向上,我们都是好学生

卯足劲儿搞调研,分头讨论憋创意

你追我赶汇报忙,慎重评优要服人

为期三天的成语文化研习营培训,名为培训,实为演习。从成语的知识脉络梳理,到在地文化的系统化学习,再到成语和文化与实际项目工作的融合与思考,并最终形成从成语层面、文化层面、科学层面、落地层面都立得住脚的创意方案,本次成语文化研学营培训在无形之中,使成语之本、文化之魂扎根在了学员们的思想基底,科学的方法流程引导着每一个创意的爆发,让每一个人学员不仅收获成功的快感,更感受方法之与工作的无限张力和对成语小镇企业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王院长不吝赞美 收获真知跨越梦想

评选结果公示

成语小镇打造最具文化气质的的成语文化产业小镇的梦想,不是简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在于对文化酌古宜今的创新性转化。此类立足于提升员工综合能力的科学方法论系列培训,是成语小镇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以此培养的成语小镇高效作战团队,必将成为托举成语小镇成就创意未来的最强力量!

成语文化研究院:以国家高端智库和文化产业人才基地为基本定位,是一个以“产、学、研、管”相结合模式组建的新型理论创新和应用研究平台。致力于成为全国成语文化产业创意项目孵化基地。

其下设三大中心,即学术研究中心、产业化研究与应用中心和文创产品研发中心,不仅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与企业文化建设咨询服务,还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承担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项目咨询工作。未来,成语文化研究院还将为成语小镇量身打造企业大学,向成语小镇及全国输送最具综合水平的文化产业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