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趋的意思(趁的意思)

趋的意思(趁的意思)

《说文解字》第199课:细说“趁”字

标题里的问题先行奉上:“趁钱”中的“趁”是挣,赚的意思,当然不是“称钱”。详情请见“趁”字词条第二读音第8条,无兴趣内容可自行忽略。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99课,讲《说文解字》“走”部汉字中的三个汉字,分别是:趁、(<走+亶>,GBK字库无此字)、趞,后面两个字是生僻字,不常用,所以今天的重点汉字是“趁”。详情如下:

1、趁。有五个读音:

(一)zhēn。这个字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为chèn,给的解释是:“趁,(走+亶)也。从走,㐱声。读若塵。”许慎以直音标称趁读若塵,但《汉语大字典》取《集韵》知鄰切标注其读zhēn,因此似有争议。

争议意见其一:

李学勤编《字源》,马英杰先生有详细分析,方法是从义推音,他认为:《说文.马部》有“駗,马载重难也。”又有:“驙,駗驙也。”駗驙即趁<走+亶>,属于义符更旁字,在人为趁<走+亶>,在马为駗驙,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易经.屯卦》:“屯如邅如。”“屯”即趁,其音读zhēn。邅即<走+亶>。

(马驮重而难行)

因此,趁的本义读音应为zhēn。形声字,与<走+亶>组成词汇:趁<走+亶>,本义是行不进貌。这种解释应当来自桂馥的《说文义证》:“(走+亶)也者,本书駗驙,马载重难行也。”《集韵.真韵》也有载:“趁,趁(走+亶),行不进貌。”《集韵》标读音是“知鄰切,平真知。谆部。”

争议意见其二详见第二读音。

(二)chèn。前面说了,这个读音是《说文》标注的读音。《广韵》也标为“丑刃切,去震徹。”形声字,本义是逐,追逐。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九:“趁,谓趁逐也,《纂文》云:关西以逐物为趂也。”《广韵.震韵》:“趁,趁逐。”比如《梁书.曹景宗传》“(景宗)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獐鹿,每众骑趁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趁鹿,就是追逐鹿。近现代汉语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聊斋志异.二班》:“遥见前途有两人,疾趁之。”用的也是追逐之义。

(《狩猎出行图》局部)

这个读音也是后世常用音,本义之外,还有很多用法:(1)追求;寻觅。显然,这是由本义引申而来。比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禾秋收了,先耕荞麦地,次耕余地,务遣深细,不得趁多。”即耕地要讲求次序,深耕细作,不能追求多而忽视质量。

(2)跟随。又深层次引申。《六书故.人九》:“趁,随及也。”比如白居易诗《初到洛下闲游》:“趁伴入朝应老丑,寻春放醉尚粗豪。”现代汉语里也有这样用的,比如鲁迅《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其实,则趁队起哄之士,今年也和去年一样,数不在少的。”也用作伴随,比如周邦彦《兰陵王.柳》:“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现代汉语比如沈从文《石子船.夜》:“仍然是沉静的,默默无声的在场中趁着音乐。”

(3)赶赴。柳宗元《柳州峒氓》:“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趁虚就是“趁墟”,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赶集。

(趁墟)

马致远的《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二折:“我索折一枝断肠柳,饯一杯送路酒,眼见得赶程途,趁宿头。”赶路,赶宿头。

(4)利用(时间、机会)。比如白居易《早发楚城驿》:“月乘残夜出,人趁早凉行。”利用早上天凉赶路。辛弃疾《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栽桃李要利用时间。现代汉语叶紫《丰收》四:“人们都趁着这个风清月白的夜晚来加紧他们的工作。”

(5)对,正当。比如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趁落英遍苍苔,东风摇荡,一帘飞絮,满地香埃。”正当落英时节。

(趁落英时节)

(6)乘坐;搭乘。比如趁车,趁船。苏轼《至真州再和二首》之一:“北上难陪骥,东行且趁船。”现代汉语比如茅盾《霜叶红于二月花》十:“他听得祝大的声音又在求他允许给趁这便船。”

(7)做,干。《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要寻个所在趁工几时,度过荒年,再作区处。”现代汉语《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后来三个改过,作了好人,趁个小买卖儿。”

(8)挣,赚。比如《官场现形记》第七回:“顶好就把这办机器的差使委了他,等他好趁两个。”现代汉语口语也说:某某很趁钱,这个“趁钱”最早出自《水浒传》第三十一回:“为是他有一座酒肉店,在城东快活林内,甚是趁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胡鸿道:‘说这女子也可怜,他缝衣补裳,趁钱过日。’”因此,现在的趁钱,语义扩展为赚钱,挣钱;也指富有,钱很富余。要注意,是“趁钱”,不要误写为“称钱”。

(水浒故事画:醉打蒋门神)

(9)用同“称”。遂,称心,满足。金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从此,趁了文君深愿,酬了相如素志。”又比如《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倘若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这是紫鹃替林黛玉打算,希望能早定下婚事,这里的趁心如意,趁并不是错别字。

(87版《红楼梦》紫鹃与黛玉)

(10)用同“衬”。有两个用法:其一,衬垫。《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九回:“张老是足登缎靴,里面趁着鱼白漂布。”其二,配,陪衬。也见《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你看,叫你的活计一趁,这两件越发得样儿了。”

(三)chén。读这个音时,古书里有三个用法:(1)躁。《玉篇.走部》:“趁,躁也。”(2)履。《玉篇.走部》:“趁,履也。”(3)越履。《广韵.真韵》:“趁,越履。”均不常用,不再举例,《汉语大字典》亦不见语例。

(四)niǎn。读这个音时,有两个用法:(1)踩踏。《广韵.猕韵》:“趁,践也。”(2)同“蹨”。指驱赶;追赶。《集韵.铣韵》:“蹨,逐也。或作趁。”《寒山》第一五三:“家狗趁不去,野鹿常好走。”《李陵变文》:“行经三日,遂被单于趁来。”现代汉语中部分地区方言,还说“趁上了”,指追上了。

(五)zhěn。读这个音时,趁的意思是走。《集韵.轸韵》:“走谓之趁。”比如《牡丹亭.魂游》:“似俺孤魂独趁,待谁来叫唤俺一声。”《红楼梦》第五十回宝钗联句有一句:“皑皑轻趁步。”也用走的意思。

(87版《红楼梦》里的宝钗)

趁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趁字的小篆写法)

2、(<走+亶>,GBK字库无此字)。读音有三个:

(一)zhā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走+亶>,趁也。”形声字,与趁组成词汇趁<走+亶>,上面已经说过,本义是行不进貌。

本义之外,又指移,移行。《玉篇.走部》:“<走+亶>,移也。”《集韵》:“<走+亶>,移行也。”梁启超《饮冰室文集.诗话》引丁叔雅诗:“被发茧足行<走+亶><走+覃>,有人流涕《哀江南》。”

(二)zhàn。循。《集韵》:“<走+亶>,循也。”

(三)chán。转。《集韵.仙韵》:“<走+亶>,转也。”

本就是生僻字,后面两个读音更加生僻。了解即可。<走+亶>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走+亶>字的小篆写法)

3、趞。读音有三个:

(一)què。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趞,趞趞也。一曰行貌。从走,昔声。”形声字,与趬组成词组趬趞,本义指行走轻捷貌。《说文解字》标称的“趞趞”,徐锴的《说文系传》作“趬趞”,段玉裁更是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趬趞双声字,疑篆当先‘趬’后‘趞’。‘趬’下曰:‘趬趞,行轻貌。’”王筠的《释例》则称”盖‘趬趞’双声,形容之词。而‘趬’下之‘行轻貌’即‘趬趞’之训。此捝‘轻’字也。“《广雅.释训》:“趞趞,行也。”王念孙《广雅疏证》:“《说文》‘趞,行貌。’重言之,则曰趞趞。”这个字是生僻字,后面这一长段是举证,也不必记,了解本义就可以了。

另外,书法术语中也用到这个字,指书法运笔轻健。明代张绅《法书通释.八法篇》:“磔抑趞以迟移,磔趯趞以开掌。”在讲永字八法磔法时,提到过这个字,是讲不同的用力方法。

(永字八法)

(二)qì。读这个音时,同“<走+朿>”,指侧行。

(三)jí。读这个音时,同“踖”,指践踏。

非常用字,了解即可。趞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趞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199,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有趣的汉字之“步”、“趋”、“走”112|知道吗?它们都有“止”

#头条创作挑战赛#

前面我们聊了“足”字,作为“人之足”的含义时,本字为“疋”,并且还谈到了与“止”的区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与“止”相关的几个字——步、趋、走,这几个字的“行进速度”由慢至快,段玉裁解释为:“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徐行曰步

前文已经说过,“止”用三根脚趾来表示“脚”,而两个“止”“相承为步”,这就是“步”的本意。

步——甲骨文

“步”的甲骨文基本比较相似,就是两只“脚印”,只不过方向略有不同,而下面的这一款字形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

步——甲骨文

这一字形中,外面为“行”字,前文说过,“行”和“行走”没有关系,本意指的是“路”;里面是脚印。

“步”的金文也延续了这一逻辑,但看到字形,真的会“被可爱到”,尤其前两款,有没有让你联想到“猫爪”呢?

步——金文

所以,“步”就是两只脚一前一后,会“行进”之意。

步——说文小篆

《说文》中解释字的结构时说从止,这个都能理解,下面的部分是“少”字少了右边的“点”,这个字形也显示不出来,读tà,是“蹋”的古字,以后碰到再详细解释。

疾步曰趋

趋——金文

“趋”字只找到金文,和今天的字形一样,是“走”和“刍(chú)”组合。

趋——说文小篆

“走”字详见下文,先来看下声旁“刍”。“刍”为简体字,其繁体字形为“芻”。

芻——甲骨文

其甲骨文中有“手”,也有“草”,像用手取草,所以本意为“刈草”,就是割下的草。

芻——金文

疾趋曰走

“走”的甲骨文是一个摇动两臂的人形,像人“跑”的样子。

走——甲骨文

其金文在下面加了“止”字。

走——金文

《说文》的解释为“趋也”,就是指“跑”。

走——说文小篆

许慎解释“走”字从夭,并且说“夭止者屈也”,意思就是“因为跑得快,所以腿脚弯曲”,古代学者还认为,人们“举步则足屈”,跑得越快,足越弯曲。但我们今天看到甲骨文的字形,很明确“走”的上半部分并不是弯曲的“足”,而是摆动的手臂,也不是今天的“土”字。

参考:

1.足、止:有趣的汉字之“足”111(上)|“疋”——这才是“足”

2.行:有趣的汉字之“道”103|道可道,非常道

语文笔记分享:文言文翻译虚词有什么技巧?

1、根据文意推测

虚词一般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的用法和意义,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翻译。

以“焉”为例子,进行实战演练:

(1)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促织》)

很明显,上下文语意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出,这里的“伏焉”意思是“伏在那里”。因此,“焉”的用法是兼词,指“于之”,译作“在那里”。

蟋蟀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上下文交代了写文章的目的,即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出,这里的“得焉”即“能够看到这篇文章”。因此,“焉”虽然在句尾,但不作语气词,用作代词,代指这篇文章。

(3)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出,句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

孔圣人像

(4)圣心备焉。(《劝学》)

“焉”用在陈述句中,是语气词。

2、根据句中位置推测

一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就起不同作用。

例如:“也”

在句末表示陈述、疑问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又例如:“其”

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李将军之谓也”,这里的“其”,就是语气副词,表推测,译作“大概”;在句中,如果在动词后面,一般作代词,如“秦王恐其破壁”,这里的“其”,就是代词,代指“蔺相如”;在句中,如果在名词或代词的后面,一般作语气副词,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这里的“其”,就是语气副词,表期望,译作“一定”。

3、根据对称位置推测

文言文中,对称结构的句子间,位置相同的虚词一般用法相似或相同。因此,可以通过已知虚词的用法推出未知虚词的用法。

例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分辞(并序)》)

“以”和“而”都是对称结构的句子间,在相同位置的虚词,很明显,“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出“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

陶渊明画像

特别地,短语里也有类似的情况,如“因利乘便”

“因”和“乘”处于对称结构里的相同位置,“乘”是“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此外,这句话里的“利”和“便”也是对称位置,可以根据对称位置推测出实词的意思,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4、根据语法推测

根据虚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

例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分析这句话的句子结构,主语是“相如”,“持璧却立”是连动结构,作谓语,由此推出,句中“因”作状语,用法是连词,译作“于是,就”。

廉颇蔺相如画像

5、代入语境检验

将自己推测出来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句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说明理解准确,若替代后,前后语意不通畅,说明判断不准确。

例如:若判断出“而”,用作连词,表“承接,”译作“就”,句子前后的语意就是一种像事情发展有先后顺序一样的承接关系;若判断出“而”,用作连词,表“转折”,译作“但是”,句子前后的语意就是不同的,有转折的。

“勇毅”的含义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杜老师:

近来常在媒体上看到“勇毅”一词。例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满艰险、勇毅和智慧……”再如:“他们始终保持着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请您说说“勇毅”的准确含义。谢谢。

云南读者 涂先生

涂先生:

“勇毅”的意思是“勇敢、坚毅”(《现代汉语大词典》)。“勇敢”指“有胆量、不畏惧”(《现代汉语应用规范词典》),“在困难、危险面前不退缩”(《现代汉语大词典》)。“坚毅”指“坚定有毅力”(《现代汉语词典》)。“坚定”表示“稳定坚持,不动摇”(《现代汉语词典》);“有毅力”则表“具有坚强持久的意志”(《现代汉语词典》)。归纳起来,“勇毅”包含以下三点内涵:

1.在困难、危险面前有胆量,不害怕、不退缩。

2.在困难中不动摇,不因艰难困苦而左右摇摆,一如既往地坚持战斗。

3.能持久,善于长期“坚守阵地”,始终如一。

下面例子中的“勇毅”都蕴含这几点内涵:

(1)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以坚决勇毅的姿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从而能够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2)依靠全县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勇毅前行,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

媒体:从四大名著看大公司流行起“花名”意味着什么?

▌李天飞

现在的大公司,流行给员工起“花名”,比如“风清扬”、“郭靖”等。有人说这是现代企业的先进文化啊!其实并不是。

第一个每个员工都有花名的公司,是山东的水泊梁山。水泊梁山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绰号,其实就相当于花名。梁山上的很多人,都会拿一位更出名的人作比,或去模仿一个人物。比如神箭手花荣,好比善射的汉朝大将李广,花名就是“小李广”。阮小七性格猛烈,花名就是“活阎罗”。还有两个使方天画戟的,虽然武功很菜,但一个喜欢模仿吕布,一个喜欢模仿薛仁贵。他俩花名就是“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

没有怎么办?那也得现编。比如武松,以前做良民的时候,打虎、做都头,哪怕充军发配,从来没有什么花名。等他彻底死心,改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要上山落草了,发现没花名。这哪行?不像社会人儿!这才临时抓了一个“行者武松”。

《水浒传》的“花名”,当时叫“绰号”“外号”,其实还有个别称,“匪号”。有时候起匪号还得有仪式感,花钱请客,请一群江湖上的哥们儿弟兄,千里迢迢赶来,这叫“贺号”。贺过了号,这才算具有了某种身份,被某个组织承认了。《水浒传》里,甚至不入流的小混混,都有花名:和杨志挑事的那个,叫“没毛大虫”牛二。和鲁智深挑事的,叫“过街老鼠”张三,“青草蛇”李四。他们都受到了某种认可,在自己的那套体系里,是一号人物。

还有的人,拼命想加入这个体系,想玩这个游戏规则。然而很遗憾,没有成功。比如有个人,叫韩伯龙。韩伯龙也是一条好汉,他没有花名,但很想加入水泊梁山。他就来到梁山朱贵这里求引荐。朱贵是梁山派驻山下的联络人、介绍人。但是当时宋江正忙,就把他给忘了。朱贵就叫他在村里开一个酒店卖酒。所以韩伯龙没有参加过任何梁山的“破冰”或团建,也不认识除了朱贵以外的梁山好汉。韩伯龙虽然没有“破冰”,但把梁山的作风学了个十足。

有一天,李逵下山,来到这个酒店。李逵是个浑人,不知道这是自己企业投资的,进去吃了一顿霸王餐。韩伯龙当然不干,自称“这是梁山好汉的店,本钱都是宋江哥哥的!”但可惜的是,他也没有花名匪号,李逵根本不认。李逵想:“梁山哪里有这个鸟人!”就一斧子把他砍死了!也许韩伯龙临死时还会想:要是一口报出个花名、匪号,就不会死了。韩伯龙的悲剧,是欲求一正式身份而不得的悲剧。虽然仅仅是想做一个正式的强盗。

第二个有花名企业文化的公司呢?当然是贾府。贾府的丫头们,虽然也有用本名的,但基本上都有花名。而且,每个老板,手下员工的花名都不一样。

贾母的丫头,花名喜欢用宝石:琥珀、珍珠、翡翠、琉璃。老太太嘛,就喜欢这种富贵吉祥的东西。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姐妹很有文化。所以四个人的大丫头,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合起来是“琴棋书画”。十二个小戏子,就从唱戏的花名直接带过来了:龄官、芳官、藕官、蕊官……而且,花名是要根据主子的需要随时改的。比如贾母的丫头珍珠,后来给了宝玉,宝玉就改成“袭人”,他肯定不会让丫头用这么俗的名字。这个名字很有文化,源于一句陆游的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贾宝玉的四大丫头,叫袭人、晴雯、秋纹、麝月。秋纹是秋天的水波纹,晴雯是晴空的彩云,袭人指的是花香,这四个人分别对应是花、云、水、月。你可以说这都是极有诗意的东西,也可以说这都是易谢易散、易流易缺之物。

不同的主子,好恶还不一样,所以这个“袭人”,又招来了贾政的不满。因为这些诗词歌赋,是贾政看不上的:“一个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一定是宝玉!”主子改名字,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要征求丫头意见。地位高一点的香菱,作为薛蟠的妾,正妻夏金桂给她改名,还假惺惺地征求了她的意见。当然,不管香菱乐不乐意,香菱第二天就变成了“秋菱”。改名事小,夏金桂宣示权威是真。

总之,《红楼梦》里的花名,有三个含义:第一是获得某个组织的承认;第二是贯彻主子的意图;第三是作为主子的工具。

第三个有花名企业文化的公司呢?当然是取经团队啦!

孙悟空原来就叫孙悟空,当然还有“齐天大圣”和“美猴王”。遇到唐僧之后,唐僧说,我们来“破冰”吧!你改名叫“行者”。行者是带发修行,跟着唐僧这样的正式剃度的和尚,就有仆人、侍者的意味。我想,孙悟空最不喜欢的名字,恐怕就是这个“孙行者”。

猪八戒原来不叫猪八戒,叫猪刚鬣。刚鬣这个名字很好,因为这是坚硬的鬃毛的意思。他是猪,当然有鬃毛。他遇到唐僧之后,唐僧说:我们来破冰吧!你改名叫“八戒”。“八戒”的意思是“断了五荤三厌”,虔诚守戒,不可动摇。我觉得,深夜之中,猪八戒可能会摸着自己的鬃毛,想起原来的名字。

说到四大名著,还剩下一部《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里,出现了一位最不在意“花名”的人,是一个小朋友。他就是诸葛亮的小书童。刘备一顾茅庐,一敲门,出来一个小童。刘备要显得自己很牛(或者很庄重),就说:“你告诉你家主人,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小朋友一个白眼翻过去:“对不起,我记不住那么多名字。”刘备没脾气,只好说:“你就说刘备来访。”不愧是诸葛亮的书童!刘备就是刘备,扯那么多没用的干啥?

有人说,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是无所谓的事情,这是不准确的。在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里,千寻进入了神奇世界,汤婆婆第一时间,就是改掉了她的名字,只能叫“小千”。后来,她拼命想找回自己本来的名字。因为后来的名字,总是贯彻了别人的意图。当然,这意图也许不是坏事。也许是恩赐或控制,也许是提拔或保护,也许是畏惧或敬重。也许你对这意图保持距离,也许趋之若鹜,这都没关系。但是,我仍然希望,在深夜,摆落了各种“花名”之后,照一照镜子,找回真正的自己。

哪怕它只是一个梦。

来源:北京晚报

四人赛题目之读音题部分汇编

读音题部分

读音一

读音二(×)

释义

读音一

读音二

(×)

释义

针砭

[ zhēn biān ]

[biǎn]

砭是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使用方法已失传。“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针“贬”是错误的说法。

一蹴而就

[ yī cù ér jiù ]

[jiù]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亦作“一蹴而成”“一蹴而得”。

停泊

[ tíng bó ]

[pō]

指船只停靠;在泊位停住。

虎视眈眈

[ hǔ shì dān dān ]

[chén]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古刹

[ gǔ chà ]

[shà]

意思为年代久远的寺庙,中国现存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刹建筑。

复辟

[ fù bì ]

[pì]

(动)被推翻的帝王等统治者重新上台。

风驰电掣

[ fēng chídiàn chè ]

[zhì]

驰:奔跑;掣:闪过。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出自:《六韬·龙韬·王翼》】

蹉跎

[cuō tuó]

[cuō tā]

指虚度光阴,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可以用于形容人做事毫无斗志,浪费时间。

粗糙

[cū cāo ]

[zào]

(形)①质料或工艺不精细,毛糙。[近]毛糙。[反]细腻。②工作草率,不认真。

啜泣

[ chuò qì ]

[duō]

抽噎、哭泣。出处:《老残游记》第一六回:“只听底下只是嘤嘤啜泣,又听堂上喝道:‘你还不招吗?不招,我又要动刑了!’”

惩罚

[chéng fá]

[chěng]

1.惩戒;责罚;处罚。

2.施加鞭鞑或体罚使之服贴、受辱或以苦行赎罪。

乘机

[chéng jī]

[chèn]

利用机会、 找空子。只能找空子,等待时机,不使用技巧和欺诈等手段,所遇到的时机富有偶然性和可预见性。

谄媚

[chǎn mèi]

[xiàn]

谄: 奉承,巴结,谄谀。媚: 逢迎,媚外。媚世(迎合世俗)。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出自《后汉书·袁绍传》。

差遣

[chāi qiǎn]

[chā qiǎn]

指差使人到某处做某事。

差距

[chā jù]

[chà]

指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特指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

差错

[chā cuò]

[chà]

指错误;意外的事故。见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终如其言,一无差错。”

参差

[cēn cī]

[cān chā]

1.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2.差不多,相似。

一刹那

[yī chà nà]

[shā]

[shà]

形容时间极为短暂。

对簿公堂

[duì bù gōng táng]

[bó]

原意指被告方当堂受审,现常用来表示原被告双方在法庭上公开审问、争讼,以辨是非。

麻痹

[ má bì ]

[pí]

(动)丧失知觉能力和运动机能。②(形)失去警惕性③(动)使麻痹

氛围

[ fēn wéi ]

[fèn]

(名)周围的气氛和情调

迸裂

[ bèng liè ]

[bēng]

1、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2、指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