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骇的意思解释(驻的意思)

骇的意思解释(驻的意思)

钱为何又叫“钞票”?

“钞票”如今是“钱”的通称,但最初两者却是各有所指的,钱指的是铜钱,钞票指的却是纸币。

相对于铜钱,纸币的历史较短,晚至北宋时才逐渐形成,距今不过千年。然就世界货币史而言,我国的纸币还是最早的。

纸币的形成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近日有学者认为,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最繁荣的时代,所以纸币形成于宋朝,恐怕也是时代的必然。只是纸币当时还不叫钞票,而是叫“交子”,也叫“会子”。

“交子”的形成,按《宋史·食货志》所说,是在真宗朝(998年—1022年)张咏镇守四川时。张是因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才试行称为“交子”的纸币的。

四川在唐宋时期和扬州一样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但自北宋灭掉后蜀之后,却被强制推行了铁钱。铁钱比铜钱重(每贯重二十五斤),价值又低,这就给贸易造成极大不便。力气再大,能拿得动几贯铁钱?矛盾一旦走向极点,就会引发变革。所以交子的产生,正可看作是这种矛盾(经济的发展与笨重的铁钱)冲撞的结果。

《文献通考·钱币二》说:“(宋)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人十六户主之。”所以交子是在民间富户中自发形成的,最初是由商人自制发行的一种纸币。据李攸《宋朝事实·财用》说,十六户富人自制发行的交子,是用同一种纸印制的,上面还印有各自隐秘的题号以为私记。“交”是交换的意思,持有交子者可于异地交换而取得铜钱(所取钱数是临时填写的)。但这还不是纸币,大致与现在的支票或汇票类似,是用于异地交易的,且面额较大。后来转为官办的“官交子”,可用以替代现钱缴纳赋税,这才有了纸币的含义。但官交子也还不是纸币,真正的纸币,其实是从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政府发行“会子”开始的。会子的面额较小,并规定了与铜钱同时使用,这就具备了货币最主要的流通功能。所以,我国官方发行的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应该是会子。“会”或为付款之意,意指可与铜钱一样用于会钞。

交子和会子的前身,是唐朝的“飞钱”。《宋史·食货志》中有言,“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新唐书·食货志四》载,唐朝曾因铜的开采量不足而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宪宗时于是下令禁止用铜生产生活用具。与此同时,又准许朝廷和地方向商人发行一种有价证券,这就是“飞钱”。“飞钱”取义于轻便快速,所谓“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飞钱在当时也只是一纸凭证,还不是货币,但可用于大额贸易的异地结算,这就部分解决了流通货币不足的困境,所以当时也称之为“便换”。到了宋朝的官交子和会子,这一纸凭证才逐渐成了流通的纸币。

纸币的名称最终与“钞”连在一起,是在金朝。《金史·食货志三》有“遂制交钞,与钱并用”的说法,纸币是在金朝以后才开始被称为“交钞”的。

“钞”字也作“抄”,《说文》释为“叉取也”,意思是用手指(或用金属夹子之类)夹取东西。所以夹笔写字也是“钞”,如鲁迅《致史济行》“钞‘旧’的《语丝》”之“钞”,就是“抄”的意思。旧时经抄录印刷出版的集子也有称“钞”的,如《古文辞类钞》。由抄录再引申,“钞”就有了票据的意思,如南宋范成大《催租行》的“输租得钞(缴租后收到票据)”。所以“钞”字虽从金,却是与金无关而与纸密切相关的,用作货币之后,就专指纸币了。金朝所发行的纸币“交钞”,分为大小两类,其中大钞以“贯”为单位,有一、二、三、五、十等五种,小钞以“文”为单位,有一百、二百、三百、五百和七百,也是五种。

但宋金两朝,纸币还是和铜钱一起流通使用的。到了元朝,纸币才成为普遍使用的主要货币,当时发行的交钞就有“中统交钞”和“至正交钞”等。《明史·食货志五》说:“元世始终用钞,钱几废矣。”元朝是我国纸币最盛行的时代,除银元宝之外,通行的全是纸币,时称“交钞”“丝钞”或“宝钞”。之所以如此,恐怕与元朝连年用兵征战,军费负担极其沉重有关,于是就只能靠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亏空而“始终用钞”了。

至明一代,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初时也曾禁用金银交易而实行纸币本位制度,后来稍有放宽,改为以钞为主、钱为辅的钱钞并行制度,但那时还未见有称钱或钞为“票”的。用“票”来指称纸币,是在清朝晚期的咸丰年间。

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发行了两种纸币来筹措军饷。一种称“户部官票”,简称官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少者一两,多者五十两),所以也叫银票。另一种称“大清宝钞”,以铜钱为单位,所以又叫钱票或钱钞。后来“宝钞”和“官票”合一,这才有了现在常说的“钞票”。

钞票的发行,从历史上看,大多是为济国用之不足,或只为筹措军饷。但钞票不是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或金或银或铜,本身都是有价的;钞票却只是一张纸,本身毫无价值可言。

滕王阁序 解读(一)

今天解读的是《滕王阁序》的第一段(点击我的头像,可以查看后续段落的解读),后续还会继续更新。这种古文解读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所以,进度不会太快。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如果喜欢,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后续更新可以第一时间看到。

前言:唐高宗时期,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并于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前往交趾(位于今越南河内)看望父亲时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豫章是以前汉朝设置的旧郡,现在新改为洪州府。

故:以前的、旧时的,形容词。

郡: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域,最早设于西周时期,根据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在周代,县大郡小,秦以后郡大县小。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汉又增四十六郡,位于南昌的豫章郡,就是汉初新增设的四十六郡之一。

府: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2、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天上对应着的星宿分属翼宿和轸宿,地上连接着的是衡山和庐山。

星:星宿, 指中国古代的星座,共分二十八宿(星群),英语中对应着constellation,名词。

分:分为、分属,动词。

翼轸:南方七宿中的翼、轸二星宿。古代中国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对应中国的地面区域,某个星宿对应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南昌属于南方七宿中的翼、轸二星宿所对应着的地面的区域。

地:大地,名词。

接:连接、挨着,动词。

衡庐: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

3、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

襟:古代衣服的交领,本是名词,但是,此处词性转换,名词直接用作动词,以…为衣襟。

三江:指的是赣江流经南昌后,分叉为抚河、玉带河与乌沙河三条河。

襟三江:以三江为襟,指的就是抚河、玉带河和乌沙河三条河在南昌交汇,如同衣服的衣领交汇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下图所示。

带:大带、束衣的腰带,本是名词,但是,此处词性转换,名词直接用作动词,以…为腰带。

五湖:指的是围绕着南昌市的五个大小湖泊。

带五湖:以五湖为带,指的是五个湖泊围绕着南昌,如同南昌的腰带一般,也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下图所示。

关于这里的三江和五湖,传统观点认为,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认为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这些观点都不对,也不准确,其实,随便翻开南昌地图看看,就明白王勃具体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4、控蛮荆而引瓯越:(向西)控制着蛮楚之地,(向东)连接着浙、闽、粤等地。

控:节制、控制,动词。

蛮:粗野的、不开化的,形容词。

荆:古楚地,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名词。

蛮荆:因为在西周以及东周时期,楚国不服从中原王朝的管辖,而且,语言不通,所以被认为是蛮夷,所以,自古以来便被称为蛮荆,《诗经·小雅·采芑》中有“蠢尔蛮荆,大邦为仇”的诗句。也正是因为被认为是“蛮荆”,所以才说“控”,因为南昌接近湖南和湖北的交界处,刚好可以节制两省往东发展。

而:而且、并且,并列连词,相当于and。

引:拉、牵挽,动词。

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别称,指的是浙江南部区域。

越:古时江浙粤闽之地越族所居,谓之百越,越与“粤”通,百越亦作百粤,作为地域的代称,主要指福建、广东地区,也作中国南方的泛称。

上面几句的描写,不仅文采灿烂,而且,天文和地理知识优秀的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篇即兴之作,普通人现场发挥,几乎不可能写出这种句子来的,因为这不仅需要作者非常清楚南昌的地形地势,而且对整个华南的区域形势也非常清楚。王勃之所以具有这种能力,肯定与王勃此行的目的地有关。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县,位于今越南河内。王勃从山西出发,去遥远的越南河内探望父亲,如果手头没有地图,不掌握出色的地理知识,尤其是各地的水路通道,那么他肯定不敢贸然去这么远的地方的。可以想象,王勃肯定经常对着地图研究一路上的地形地势地貌,以及各地的河流和湖泊。所以,他才知道南昌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而这些描写都是典型的空中视角,盯着地图看才能获得的一种视角和描写的角度,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通过无人机获得的视角,很有一种《航拍中国》的既视感。在古代,地理和天文密切相关,懂地理,必懂天文,所以,他才知道南昌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

5、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南昌的)物产是华美的,天象是宝贵的,龙泉和太阿二宝剑的光芒直射到牛宿和斗宿二星宿所在的区域。

物:物产,名词。

华:华丽的、光彩美丽的,形容词。

天:天象,指的是上文所讲的星分翼轸。

宝:珍贵的、宝贵的,形容词。

物华天宝:“物华”和“天宝”都是“名词+形容词”的结构,其实就是省略了系动词的主系表句型,物华天宝 = 物是华的,天是宝的。

龙光:龙泉和太阿二宝剑的光芒。据《晋书·张华传》记载,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据说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命人寻找,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出龙泉、太阿二剑,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两剑出土后,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就没有了。王勃在此处引用这个典故,就是为了说明此地“物华”。

射:照射、射向,动词。

牛斗:牛宿和斗宿。

之:表示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是所属关系,牛斗之墟=牛斗的墟,相当于英语中的名词属格。

墟:场所、地方,名词,此处指的就是天上的牛宿和斗宿这一区域。

射牛斗之墟:是为了说明此地“天宝”,在二十八星宿中,翼轸二星宿往北刚好正直对应着斗牛二星宿。

6、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南昌的)人物是俊杰的,(南昌的)大地是灵秀的,徐孺子在太守陈蕃家中下榻。

人:人物、人们,名词。

杰:卓越的、出色的,才智出众的,形容词。

地:土地,名词。

灵:有灵性的、有灵气的,形容词。

人杰地灵:这句与“物华天宝”相对应,都是“名词+形容词”的结构,也是省略了系动词的主系表句型,人杰地灵 = 人是杰的,地是灵的。

徐孺:姓徐,名稚,字孺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

下:放下,使……放下,动词。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名词。

7、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雄伟的洪州,像涌起的浓雾一样排列着,(历史上的)俊才之士像流星一样灿烂地疾驰划过天空。(这两句依然是一句地理,一句天文)

雄:雄伟的、气势恢宏的,形容词。

州:即,洪州,南昌当时的名称,名称。

雾:像浓雾一样地,副词。因为“雾”是用来修饰动词“列”的,所以,这里的“雾”肯定是副词。

列:排列,动词。

雄州雾列:这句也是以一种通过看地图获得的空中视角做出的描写。

俊:才智超群的人士,俊士,名词。

采:盛多的,形容词。

星:像流星一样地,副词。

驰:疾行、疾驰、追逐,动词。

8、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南昌城处在东南地区与中原接壤的地方。(来赴这次宴会的)宾客们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

台:城阙,名词。

隍:没有水的护城壕,名词。

台隍:城阙和城池,用来代指南昌城。

枕:枕着,处于、位于,动词。

夷:古代称少数民族为夷,这里泛指东南沿海一代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

夏:古代汉族自称夏,这里指中原地区。

交:交界处、毗邻处,接壤的地方,名词。

宾:宾客,名词,而且,此处是复数名词,宾客们。

主:指洪州都督阎公,名字不详。

尽:全部、都,副词。

东南:指的就是相对于关中地区而言的华东和华南地区。

之:表示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是所属关系。

美:有名望之人、俊杰,形容词用作名词,词性转换的用法。

9、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都督阎公有高尚的名望,我在滕王阁上远远地就看到了他仪仗队最前面的棨戟队列。

都督:中国古代地区最高军事长官的官职名称,名词。

阎公:时任洪州都督的阎某,名字不详。阎公,是对他的敬称。

雅:美好的、高尚的,形容词。

望:名望、名声,名词。

棨(qǐ):有缯衣的戟,为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一种仪仗,名词。

戟(jǐ):一种可勾可刺的分枝状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唐代的礼仪性戟如下图所示。

棨戟:棨戟被唐人视为地位高贵的象征,属三品以上专享福利。

遥:远远地,副词。

临:从上向下看、从高处往低处看,动词。此处指王勃在滕王阁上面,远远地看见了都督阎公那有阵势的先导仪仗队。

10、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作为美好模范的新州刺史宇文氏,在此暂时停留。

宇文新州:复姓宇文的新州刺使。新州,唐属岭南道,今广东省新兴县。宇文,名钧,从长安前去赴任,路过南昌。

懿(yì):美好的,形容词。

范:模范、典范,名词。

襜(chān):车帷,古时马车四周的布帘,名词。

帷:围在四周的布幕,名词。

襜帷:车的帷幔,这里是以局部代指整体,借指宇文新州的车马。

暂:暂时地,副词。

驻:古代特指车驾停立、停留,动词。

11、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恰好赶上十日休假的日子,美好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就如同天上的云彩一样多;来自千里之外的朋友们在此相逢,大家坐满了所有的座位。

旬:十日、十天,名词。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

十旬:“十旬”是一种随意的说法,为了读起来更有美感。

休:休息、休假,动词。

假:放假、休假,动词。

休假:动词近义词连用。

十旬休假:指恰好赶上十日一休假的日子。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胜:美好的、优秀的,形容词。

友:友人、朋友,名词。

如:如同、好像,动词。

云:云彩,名词。

胜友如云:美好的朋友们就如同天上的云彩一样多。

逢:遭逢、遇见,动词。

迎:遇见、相逢,动词。

逢迎:动词近义词连用。

千里逢迎:来自千里之外的朋友们在此相逢。

高:敬称、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形容词。

朋:朋友、朋友们,名词。

满:填满、布满,动词。

座:座位,名词。

1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如同那飞腾的蛟龙,又如同那飞起的凤凰,这就是孟学士挥墨泼洒而成的文辞。

腾:腾跃的、飞腾的,形容词。此字只有动词的词性,并没有形容词的词性,此处是词性转换,相当于英语中的-ing分词。

蛟(jiāo):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一种龙,名词。

起:飞起的、起飞的,形容词。此处也是动词用作形容词。

凤: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孟学士:名字不详。

学士:唐代掌管文学撰述的官职。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具体指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宗:宗派、流派,名词。

词宗:文体宗派。

13、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紫电青霜这样名贵的宝剑,是王将军的兵器库里的藏品。

紫电:古代宝剑名。《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

青霜:也指古代宝剑。《西京杂记》卷一:“高祖斩白蛇剑,……刃上常若霜雪。” 青霜也可写作“清霜”。

王将军:名字不详。

武:武器,名词。

库:军械库,收藏兵器和兵车的处所,名词。

武库:储藏兵器的仓库。

14、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家父在交趾担任县令,我路过洪州这一著名的地区;我区区一个童子能懂得什么,却有幸逢遇这一盛会。

家君:《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后世因此称自己的父亲为家君。

作:从事、担任,动词。

宰:县令,这里指交趾县的县令,名词。

路:路过、经过,动词。

出:经过、穿过,动词。

路出:动词近义词连用。

名:有名的、著名的,形容词。

区:区域、地区,指的是洪州,名词。

童子:王勃的谦称,在众人面前对于年轻的自己的自我谦逊。

何:什么,名词性疑问词。

知:知道、晓得、明了,动词。

童子何知:我一个童子懂得什么。这是一个疑问句,作为宾语的疑问词进行了前置,正常语序应该是:童子知何,通过这种句子内成分顺序的调整来体现出其疑问语气。

躬:亲自、亲身,副词。

逢:遭逢、遇见,动词。

胜:美好的,形容词。

饯(jiàn):原本是动词,意思是设酒食送行,也就是饯行的意思,此处用作名词,意思是宴会。

篇章总结

上面便是对《滕王阁序》第一段的分析和讲解,这一段只有短短178个字,如此解读一遍,耗时6个小时,高强度脑力劳动的6个小时。抛开其写作的角度和视野不谈,从语法和文辞的角度来讲,动词近义词连用和词性转换是其写作能力中的亮点。其中,动词近义词连用可以让他自己创造出大量全新的词汇,而不只是搬用前人的词汇,而词性转换则是任何文言写作的灵性之所在,词性转换运用的越是灵活,诗词文章越是显得有灵性,这是所有写作共同的一个特点。

《滕王阁序》是我们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一篇文章,因为这是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其实,不只是我们,之前的历朝历代的文人学者应该都非常熟悉这篇文章。但是,这次解读应该是王勃把它写出来之后,第一次被精准地解读出来,这可能是最符合王勃当时所思所想的一份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对于我来说,一切也全部都是全新的,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是全新思考出来的,很多字的意思和词性都使我大吃一惊,经常一边解读一边在心里感慨,原来是这么回事!原来是这个意思!在完成这种解读之后,再去读这段文字,一切也就都豁然开朗了。

这篇文章虽然是王勃写的,但是,其中的语法原理,虽然他会用,但是,未必会懂。现在的这次解读,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使用科学的语言学和语法学知识,对汉语言古文进行科学精准的解读,结果还是非常理想的。我们终于有了打开汉语言国学大门的一把科学的钥匙,一切都有了一个客观的解释标准,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无比清晰的学习和做学问的门径。

之前我们所有人读这种文章的时候,都只是去读和理解其中的“字”,对于这些字组成的句子的意思其实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只是大概地通过把这些字的意思结合到一起,来推测和得出一个大致的意思。对于句子中的每一个“字”的准确意思,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或者说是并没有把握。但是,根据语法规则,把每一个字的词性和使用方式确定下来之后,每一个字的意思就很明确了,每一个字的意思都是唯一且确定的,这样每一句话的意思也都是唯一且确定的。这样我们可以把每一句话都能透彻地理解到位,看着这篇文章理解一遍,就如同你是当年的王勃,就如同是你写出来的这篇文章,这就是理解文章时的第一视角,也就是作者的视角,找到这种理解文章的作者视角了,对于文章的理解才能算是最终的成功。

作者简介

王勃(公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学者文中子王通之孙,唐代诗人。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得罪唐高宗而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犯死罪,遇赦,革职。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工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反对绮靡文风,提倡表现浓郁的情感与壮大的气势,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本文所讲解的语法知识,在《英语语法构建和传统文化研究》一书中都有着详细的阐述,这本书适合需要学习英语的初中、高中、大学,以及成人,它可以让你学习到最科学的语法知识,给你清晰地理清各种语法概念,讲解各种语法现象,帮助你构建其自己头脑中的语法体系。而且,书中的语法知识极具实用性和使用性,学到的语法知识可以马上、直接、立即地应用到我们的英语学习之中。不管是学英语,还是学习国学,这本书都不能错过。有兴趣和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前往孔网搜索。

通过诗词典故给孩子取名,好听又有深度

取名,自古以来就是各式各样,方法也是众多,但通过各类诗词典故给孩子取名是一个经久不衰且非常简单好用的方法,里面包含的学问包罗万象,通过诗词典故给孩子取名,好听又有深度内涵,下面就来看下诗词典故取名内容吧!

瑾瑜

出自成语——怀瑾握瑜,瑾,美玉,玉石的光彩,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瑜,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多于缺点。

月波

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纤云四卷无天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月”指月亮。“波”指月亮上出现的变化被诗人比喻成波浪一样的事物。“月波”为名字显得非常特别,取此名比较超凡脱俗。

子亦

出处论语典故:《论语/雍也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子指儿或女,取名意为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又用作对男子的美称,亦表示同样、也是,也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

锦云

锦云之名,取自于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锦为华美绸缎的含义,作为女孩的名字,寓指女孩华贵,天之娇女的含义,凸显女孩的气质内涵。赋予女孩如云朵一样的闲适生活,清雅之在之义。

羿清

取自李白的《古朗月行》“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其中“羿”原指鸟张翅旋风而上,也指射日的英雄后羿,所以该字用在男孩名字中,能寓意男孩会像后羿一样成为一个英雄人物。“清”指清正、高洁等。“羿清”可寓意男孩子能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迎晖

名取自古诗:“万木迎秋序,千峰驻晚晖。”迎字有欢迎之义,用作取名有积极乐观的寓意,晖字指阳光,也指斜晖,此二字相连,勾勒出一幅黄昏将至,斜晖脉脉的意境,给人文艺干净的感觉,有一种沉稳大气的男主形象,同时也寓意前程似锦、追求卓越,希望孩子能够追求更好的自己。

诗词典故是我古代文明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堪数,这就为咱们取名用典供给了丰厚的挑选地步,使用诗词典故取名,可以使人名显得崇高文雅。如果您有更好的名字,在评论区分享给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