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翦的意思和含义(翦的意思)

翦的意思和含义(翦的意思)

中秋时节细品文人墨客笔下的月圆之秋

又是一年中秋来。

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意思就是,但凡中秋节过了,年关很快也就到了。一年四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端午和中秋。四季轮回,春去秋来,周而复始。

每当静夜凭栏,皓月当空,翦翦秋风,任由一缕思绪翩飞起舞。自古月圆月缺千百度,阅尽沧桑无数。穿过岁月的烟尘,那一轮洗尽铅华的冷月,背负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可以细细品味。

如今不时有很多的流行词,比如宅男、宅女之类,言下之意,不想过多与外界接触与交流。这不是某个人的特点,而是时代症候。现代人有手机和电脑,只要接通网络,便色香味俱全。待在居室中,白天看不到太阳,晚上见不了月亮。现代科技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科技病。

此时,如果能读一读古人书法,特别是对联,会很有感触。对联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菁华。

最具悲情的无疑是倪元璐所书草书“月界竹摇”七言联。内容出自宋代林逋《小隐》诗。这件对联写好之后,散于兵燹之中,最终失而复得,数百年间流传完好,犹如神助。此联独具清和粹美,雄深高浑,极见魄力。

▍明 倪元璐 月界晓窗琴岳润;竹摇秋几墨云鲜。

于右任的对联内容出自清陈宝琛《海天阁成属有北行留别山中诸子》:

“东坡六十一,始规白鹤峰。

明春乃落成,我龄适与同……

引泉溉新竹,对月哦古松。

固虑佚老办,不为山灵容。”

▍近代 于右任 引泉溉新竹;对月哦古松。

书写文房对联乃是文人赏月的方式,如王澍、潘奕隽等皆有佳作传世。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诗句。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逐渐为后世所继承和发扬。

▍清 潘奕隽 曲径云深疏柳外;银河月冷桂香凝。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吟:“天若有情天亦老”。二百年后,宋代石延年对以“月如无恨月常圆”,成了中秋绝对!“阴晴圆缺”月象无常,无常又是月象常态。天上人间,情味浓厚。月为何有恨?胡俨《四时词》写道:“夜永铜龙漏幽咽,小窗斜转梅花月。”所谓“雪月梅花同一色”,雪月就是明月,不但亮,而且能感觉到温度,进而感觉到距离。

每当此际,书家印人可以用别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陈鸿寿给朋友刻一方“月明满地相思”印,边款很长,其中写道:“辱书问讯,适值秋月皎然,清辉满地,对月思君,能无黯然?因作此印。缄以之,两地相思,想彼此有同情也。”陈鸿寿任溧阳知县时,听说宜兴紫砂壶濒于失传,于是他常于公暇亲至作坊,与制壶名家合作,亲自奏刀,创制新样又不失古意,并亲自撰写铭文,从此砂壶名声大振,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为后世所珍。据说他曾设计了著名的“曼生十八式”。按照他的观点,一件上品茶壶需三位高手的参与,一是壶手,一是画家,一是雕刻者。紫砂壶自陈鸿寿开始,有了更加浓重的文化意味。

▍当代 邓散木

释文:花月赏心天,何时竹屋茅斋,丹桂重开,青松相盎,紫芝可采,黄菊斜簪。揖鳌峰,连雁乔,漫过却、歌夕吟朝。杖履且逍遥,尘外闲寻行乐地;湖海倦游客,小宴风亭水馆,洞箫低按,宝瑟高张,檀板轻敲,金尊频倒。挥象管,辟蛮笺,更喜得、酒朋诗敌。俎豆争罗列,坐中谁唱解愁词?

中秋来临,如水的夜色里,遥远的天穹悬挂着圆月,一片清辉撒播人间。人世的悲欢随着月光的朦胧而充满情思。与月共眠,沐浴亲情,可以共享天伦之乐。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中国国土广袤,最佳赏月地点不胜枚举,比如扬州,中秋之夜,皓月升空,驻足二十四桥桥头,仰望天上月,俯看水中月,耳畔仿佛传来若有若无的箫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黄山在中秋之夜会成为静心胜地。除了月色以外,身处怪石、云海之中,让人顿忘俗世喧嚣,仿佛置身仙境,不知今夕何年,堪称“仙月”。杭州中秋佳节赏月有三大去处:一是湖中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二是位于凤凰山坡的“月岩”,至于岸边赏月,首推月白风清、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大理赏月最好在洱海边,波光粼粼,神秘在优美,与苍山雪景相映,人称“银苍玉洱”。兰州的月色苍凉,更有一种天涯孤旅的愁绪在心。三亚的“鹿回头”也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时值良辰,登高望远,极目天涯,聆听传说,美景如诗如画,想到“天涯明月”。

▍沈鹏 《庚子秋九秩遣怀》

释文:有云耄耋古来稀,再续馀年未足奇。远去“贼”名勤为本,耻求虚誉实相违。风云诡谲无宁息,环境天然横祸飞。未泯童心皆我友,坦诚真话不招危。

从古至今,人们常赋明月以表相思之情。李白有诗:“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举头可见的明月光,落作满地清霜,所有情思,掩于唇齿。古时的月亮有个特别浪漫的别称——顾兔。“顾”即回头看,顾兔即兔回首张望。月中之兔回首,寓意是“玉兔思乡”。不但有文人赏月,也有民间赏月。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习俗的主要形态,就像邓散木对联中写的:“杖履且逍遥,尘外闲寻行乐地。湖海倦游客,小宴风亭水馆,洞箫低按,宝瑟高张,檀板轻敲,金尊频倒。”

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相逢也意味着离别,不管何时,都会把最真的祝福送给各自的亲朋好友。时逢庚子,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希望所有的不幸赶紧过去。岁月的艰辛让人懂得珍惜,珍惜当下,珍惜明天,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古代的剪刀什么样?

《收藏》杂志

以专业积累为大家推送新鲜、有趣、有用的独到资讯

衣食住行,衣居首位。作为裁衣工具的剪刀的发明,可谓中国工艺史上的革命性创举之一。今天,剪刀已经成了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基本上各个行业都能用到剪刀——裁缝剪布剪线,剪纸艺术,裁剪金属,牧民剪羊毛,花匠修剪枝条,动手术等。剪刀已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具,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剪刀的质地、形制、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剪,古文写作“翦”。在《诗经》中已有提及,如《召南·甘棠》有“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勿翦勿败;……勿翦勿拜”句;《鲁颂·门必宫》有“实始翦商”句。“翦,割断也”,或“剂(齐)断也”。说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是作为动词使用。而“翦”被用作一种器物的名称,也许是晚到铁器出现之后的事了。根据考古学资料,在先秦墓葬中似未发现剪,汉墓中则已多出铁剪。不过,汉代并不称之为“剪刀”。“剪刀”(翦刀)之名,乃是汉代以后才有的。

广州淘金坑发现的铁剪刀年代为西汉早期,是目前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剪刀实物。自此以后,剪刀经历了从交股剪刀到双股剪刀的演进。

1934年陕西宝鸡西汉墓中出土了一把铁剪。此后。西安、洛阳、长沙及山东长岛等地都曾出土西汉时期的铁剪。可见,西汉时期剪刀的使用已经比较广泛。从出土实物可以看到,早期的交股铁剪刀为短柄长刃,双刃并行,没有明显的刃部,制作非常简单,仅用长条形铁片弯曲而成。

陕西宝鸡出土的西汉铁剪(交股式)

郑州东史马遗址出土东汉铁剪

出土的东汉时期铁剪

汉时的剪刀,其制作完全不同今日之剪,是用一根铁条两端锻成相对的边刃,再将铁条弯成“8”字形状,利用弯簧的弹力使其合放。铁刃相交,能齐断,这种形制,今天被称为交股式。东汉至宋朝出土的剪刀大多为这类交股式,其中以铁质居多。

其实,从汉代的陶俑和壁画所表现的生活场景来看,庖厨中所使用的钳铗,已如今日剪截金属的铁剪,是将两片边刃用铆钉铆合。不过不知当时为什么不将这种制作技术应用到剪刀上,而是要经过几百年才有了改进。

五代时期(907-960),已经出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支轴式”剪刀。湖南长沙出土的五代时期的铁剪,中间就安有支轴,与现代的剪刀很相似。洛阳北宋熙宁五年(1027)的古墓中,亦出土了一把“支轴式”剪刀。

长沙出土的五代时剪刀

到唐代,山西并州(今太原)的剪刀已闻名天下。杜甫就有诗:“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以后,许多文人墨客均对剪刀有诗词赞美。

唐代 剪刀 弗利尔艺廊藏

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唐朝银剪刀

而到北宋时期,双股铁剪刀开始出现。这种形制是在剪刀的两股中部用铆钉连接双环形把,其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自古以来,剪刀是闺阁绣楼的主要用物。刺绣缝纫向为妇女工作,操作时不可无剪,因而成为妇女必备之物。张敞所撰《东宫旧事》记,太子纳妃时,有龙头金缕交刀四。作为妃子,也需常用剪裁。1985年,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制工具佩上,就有一把剪刀。

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制工具佩

宋代铁剪

宋代铜剪刀

有趣的是,我国元代以后出土的剪刀反而数量很少,究其原因,估计是这时的剪刀已经十分普及,人们不再将其当成珍惜之物用于陪葬了。1964年,江苏苏州张士诚父母合葬墓出土的大小两把铜质剪刀,样式非常精巧,已经和我们今天的剪刀没有什么分别了。

苏州元末剪刀(铜质)

虽然出土的剪刀都是明器,却正是表明了妇女备剪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有意思的是,辽代陈国公主墓中随葬之剪仍为汉式剪,到了元明之际,张士诚父母合葬墓中改成铆合式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关于剪刀的使用的流行风气。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说:“有宝铁剪刀,外面起花镀金,内嵌有回回字,制作极巧,倭制摺叠者,亦可用。所谓“倭制摺叠者”应指当时的日本式剪刀。但这种日本式剪刀实际上是由我国传入日本的。这个时期,“交股式”剪刀已经彻底被“支轴式”剪刀所取代,并退出了历史舞台。

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

可直接在收藏微店订阅2018年《收藏》杂志

本期《收藏》微信责编 陈硕

微信运营合作请发邮件至

libin@artyfun.com

创刊于1993年

一册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杂志

微信ID:sczz029

成语叫“薰蕕有别”里,“薰”和“蕕”分别指什么?

老规矩,先放答案:(1)《诗经·卫风·淇澳》里有:“瞻彼淇澳,菉竹猗猗”里的“菉竹”,并不是指绿绿的竹子,而是指如竹子一样的荩草。(2)成语“薰蕕有别”,其中,薰指香草,比喻善类;蕕指臭草,比喻恶物。详情见内文。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06课,仍然是讲“艸”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具体如图:

(今天所要讲的六个汉字)

1、菉。读lù。《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王刍也。……《诗》曰:‘菉竹猗猗’”所谓的王刍,按说文规律,应当是指个头较大的刍,《尔雅.释草》:“菉,王刍。”郭璞的《尔雅注》:“菉蓐也,今呼鸱脚莎。”《唐本草》说:“此草叶似竹而细薄,茎亦圆小,生平泽溪涧之侧。荆、襄人煮以染黄,色极鲜好,洗疮有效。俗名菉蓐草。其实菉的本义就是现在的荩草,禾本科,样子就如《唐本草》所写,可作中药。

《诗经·卫风·淇澳》里有:“瞻彼淇澳,菉竹(今本有直接写作绿竹的)猗猗”里的“菉竹”,并不是指绿绿的竹子(很多读本解作绿,并不准确,菉是指如竹子一样的荩草,因为它长得像竹子。这句诗的大意是: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如竹子一样的荩草郁郁葱葱。荩草还有不少名字,如菉竹、王刍、䓞草、黄草、蓐、鸱脚莎、晋灼、菉蓐草、细叶秀竹、马耳草、马耳朵草等。荩草的样子如图:

(荩草)

《楚辞.招魂》里有:“菉蘋齐叶兮,白芷生些。”谢脁的诗《治宅》写道:“风碎池中荷,霜翦江南菉”,其中的菉,指的都是荩草。

本义之外,菉还通“録”就是“录”,指收录。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需部》有:“菉,假借为録。”菉的小篆写法如图:

(菉的小篆写法)

2、蓸。读cá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艸也。”究竟是什么草,实在无据可查,只能暂时存疑。

蓸的小篆写法如图:

(蓸的小篆写法)

3、。读yóu。这个字GBK字库没有,很多设备无法正常显示,只能上图:

(yóu)

就是蕕。前面课程已讲过这个字,具体见57课。再复习一下:《说文解字》给“蕕”的解释是“水边草也。”《左传.僖公四年》记载:“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杜预作注:“薰,香草,蕕,臭草。”据此,蕕的本义就是味道恶臭的一种水草。与之对比的是薰,就是零陵香,香而雅。

后来,因为薰和蕕不同的气味特性,发展出来一个成语叫“薰蕕有别”,其中,薰指香草,比喻善类;蕕指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要区别对待。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说文》只说蕕是水边草,水边的草也太多了,谁知道是哪一种。好在,《本草拾遗》有点补充:“蕕草,生水田中,似结缕,叶长,马食之。”徐锴的《说文系传》也有补充:“似细芦蔓生水上随水高下泛泛然也。故曰蕕,游也。”汇总以上的说法,蕕草至少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指马唐。马唐是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马唐属一年生草本。《本草拾遗》又说:“马唐,生南土废稻田中。节节有根,著土如结缕草,堪饲马,马食如糖,故名马唐。”意思就是马吃起来像糖一样,所以叫马唐。马唐的样子如图:

(马唐)

《汉语大字典》给的第二个意思是:“植物名。又名荆芥叶蕕。小灌木。马鞭草科。茎四方形。叶宽卵形至圆形。花单生于叶腋,花冠淡蓝色或白色,带紫色斑纹。生山坡路旁和林边。茎叶可作止血药。”它的样子如图:

(蕕)

yóu的小篆写法如图:

(yóu的小篆写法)

4、菬。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qiáo。给的解释是“艸也”,什么草呢,没说,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认为:“此字疑为苕之或体,或曰水草也。”是什么草,许慎没说,但如果真如朱骏声所说是“苕”的话,前面讲过,就是开黄花的凌霄。样子如图:

(黄花凌霄)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读作zhǎo。古籍里记有两个意思,但具体都不知道所指何物,均只能暂时存疑。(1)菬子,药草名。《玉篇.艸部》有:“菬,菬子,药名也。”《广雅.小韵》又说:“菬,菬子草。”显然是药名,但不知具体为何物;(2)草名。《集韵.小韵》里又有:“菬,艸名,仙苕也。”也不知具体为何物。

菬的小篆写法如图:

(菬的小篆写法)

5、䓊。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wú。给的解释是:“艸也……《楚辞》有䓊萧艸”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说:“按今《楚词》无䓊萧工,惟宋玉《九辩》云:‘白露既下百艸兮,奄离披此梧楸。’梧楸,盖许所见作䓊萧,正百艸之二者。”朱熹《楚辞集注》里认为梧楸:“梧桐,楸梓,皆早凋。”综上所述:许慎所说的“䓊萧”,段玉裁认为就是“梧楸”,而梧楸实际上就是“梧桐和楸梓”。那么,对照下来,䓊该当指的就是梧桐。但又有问题,因为《玉篇.艸部》又说:“䓊,草似艾。”不管是中国梧桐,还是泡桐,亦或现在常见的法国梧桐,它们的叶子显然都不像艾。更何况,一草本,一木本,显然不是一物。所以我们给䓊的本义就是一种草的名字。梧桐的样子如图:

(中国梧桐)

中国梧桐、泡桐、法国梧桐并不是同一种树,一定要区别开。以后讲到梧字时,详细说。艾的样子如图:

(艾)

我们只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一种草,叶子像艾,到了秋天就会像梧桐叶子一样衰黄,叫䓊草,具体样子不可考,暂时存疑。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读作yú。读音出自《集韵》,字义同“䔡”。什么是䔡呢?《方言》卷三称“苏亦荏也”郭璞作注说:“今江东人呼荏为䓊。音鱼”《集韵.鱼韵》也有:“䔡,艸名,东人呼荏为䔡。或作䓊。”显然,荏就是䔡,就是䓊。荏字我们之前讲过,就是白苏,详见40课,样子如图:

(白苏)

䓊的小篆写法如图:

(䓊的小篆写法)

6、范。 读fà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范,艸也。”仍然是线索极少。所以我们只能认为范的本义就是一种草。具体为何草,无可考。

本义之外,范还有如下几个意思:(1)蜂。也写作<上范下虫>,《礼记.檀弓下》:“范则冠而蝉有緌。”郑玄作注说:“范,蜂也。”(2)通“範”,含意有二,其一:铸造器物地模型,也指用模型浇铸。也称模子。比如,青铜范,钱范、月饼范。样子如图:

(南朝梁五铢钱范)

做糕点、月饼的模具。如图:

(月饼范)

其二:指法则。规范《尔雅.释诂上》有:“範,常也。”陆德明释说:“範,字或作范,同”。(3)现代汉语最常用的,是范姓,古人也有名人,如范蠡,范仲淹。

范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范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106,部分图片引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