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云霄:棪树绿意盎然风光美 诗情画意展新颜
本网讯(沈白川 汤金梅)棪树村位于云霄县和平乡西面,地处乌山山脉。几年前,棪树村还是一个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环境脏乱的村庄。近年来,棪树村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美丽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从空中往下望,木栈道就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山坡上。从栈道漫步上山,一路上呼吸清新的空气和果香,舒适而休闲。如果不想走平缓的栈道,也可以选择走鹅卵石漫道。棪树村投入170万元,将古榕树下一片面积大约1200平方米的荒地建设成农民公园。公园里,鹅卵石步道纵横交错,绿化景观错落有致,小桥流水层次分明,别有一番乐趣。
近几年来,为加快提升乡村建筑风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棪树村共拆除猪圈、旱厕、茅厕、残垣断壁1990平方米。同时,对全村的171间裸房和旧房进行外立面装修,统一改造。整齐靓丽的外墙立面装修让村庄风格协调、特色鲜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逐步呈现。如今,棪树村持续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新热潮。2021年2月,一条全长46.4米,全宽5.0米的廊桥落成。犹如一道彩虹横跨沟谷,把棪树村和内洞村两个省级美丽乡村连成一片。今年年初,村内一条长约70米的沥青道路完工通车,打通了枇杷产业的致富路。现在的棪树村,准备搭乘乡村旅游的顺风车,快马加鞭建设配套基础设施。
下一步,棪树村将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整治。通过“穿衣、戴帽、扮漂亮”,把全村的水泥路,通过“白改黑”改造成沥青道路,方便群众出行。
云霄棪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穷山村变“绿富美”
台海网1月12日讯 据闽南日报报道,云霄县棪树村,坐落于乌山脚下,包裹在一片翠绿的枇杷林海中,生态美景入眼来。而在数年前,棪树村却是位置偏僻、环境脏乱的穷山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棪树村村美民富产业兴,千亩枇杷林海焕发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
去年10月,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公布,棪树村上榜,并成为漳州市唯一获此称号的村落,每年造访的全国游客约20万人次。
野果子变“金丸子”
“早钟6号”枇杷是云霄的“拳头”产品。棪树村是全县最早引种此品种的地区之一,经过数十年的产业发展,成为全县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
然而,棪树村却曾遭枇杷种植产业发展瓶颈期,传统耕种模式下的村民对引种“早钟6号”持观望态度,不愿承担风险发展枇杷种植。
“改变有风险,但一成不变会被时代淘汰。不试试怎么知道‘早钟6号’是野果子还是金疙瘩!”为让枇杷果在棪树村落地生根,以吴成德为首的几名老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带领几户村民引种枇杷,并在第一年大获丰收,走俏国内市场。
枇杷越种越多,如何越卖越好?2016年,棪树村整合枇杷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棪树枇杷生态观光园,建栈道、全配套、兴文创,积极推广“生态+现代农业+乡村游”发展模式,着力打造集旅游景点、生态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让枝头的甜枇杷变成助农增收的“金丸子”。
近年来,通过“乡村旅游+”带动,棪树村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户1000多户,增加就业机会2000多人;增加旅游经济收入超3000万元,户均增收0.6万元以上。2017年,棪树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82万元,一举摘下贫困村的“帽子”。
“脏乱差”变美如画
巍巍乌山下,棪树村绿意葱茏,一条生态栈道如盘龙蜿蜒,古香古色的民居点缀两边,“无边绿海为怀抱”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早前,村里遍地鸡粪,部分村民有随手丢弃垃圾的坏习惯,村容村貌脏乱。如何守住美景?美化环境、护住生态是关键。”村支部书记吴高武说道。
拆猪圈、拆牛蛙池成为棪树村“整容手术”划下的第一刀。
随后,该村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加速推进排污排水系统、房屋立面提升、村庄绿化亮化、农民公园、公厕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同时,全村还深化垃圾综合治理,建立村保洁队伍,完善保洁设施,新建垃圾处理站,坚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保证收集率和转运率均达到95%以上。
此外,棪树村引进文创“活水”,以墙绘、卡通立像、文明标语等为载体,将棪树村打造成创意十足的“枇杷乐园”,传递文明出游、文明采摘理念。让游客赏美景、尝枇杷的同时,也体验一把“创意旅游”,分享棪树村的文化故事。
空壳村变“人气村”
建园区、兴文创,棪树村的园林革命带热乡村旅游,走出一场从“走出去”变成“要回来”的发展之路。粉刷老厝、添置桌椅、规整厨房,外出创业的年轻人纷纷返乡,用外出打工攒下的积蓄,筹谋起“家门口”的致富经。
初冬,棪树村的千亩枇杷林海点缀点点“白花”。返乡创业者吴汉洲夫妇经营的“小布达拉宫”农家乐,便掩映在“雪景”中,笑迎游客。
“这阵子赶上枇杷套袋,家门口的枇杷林看上去就像下雪一样。不少游客从全国各地赶来看‘雪景’。”尝到乡村旅游甜头的吴汉洲喜笑颜开。在他身后,妻子正忙碌接听电话,前台的行程本上记满了旅游团的招待计划。
“家乡成了‘人气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返乡族回乡创业,在村里做起农家乐。”从一桌到十桌,从老厝的简单粉刷到租房扩建,吴汉洲夫妻俩的“小布达拉宫”越办越好,遇到生意火爆时,一周接待游客超过200名。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非常奇特的书,在短短的三万一千字的篇幅中,记载了上古社会地理、天文、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还保存了大量神话和历史传说,被称为古人生活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这本书,古代学者已经作了很好的注释和考辨,现代学者也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不过这部书古奥难懂,现有的注释多援引古人注解,不太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所以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这部《山海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注释和翻译,全本收录《山海经》插图,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旨在希望更多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本书。
南山经①
南次一经
明胡文焕《山海经》本 狌狌
【原文】
《南山经》②之首曰山③。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④,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穀⑤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穀,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⑥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⑦,食之善走。丽⑧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⑨,佩之无瘕疾⑩。
【注释】
①《山海经》前五篇称为《五藏山经》,简称《山经》。《南山经》为《山海经》第一篇,主要介绍南方三大山系的山川、河流、草木珍禽以及各大山系中山神等情况。
②南山经:应当没有“经”字,因为《山海经》的“经”字是“经历”的意思,表示所经过的山和海,并不是“经典”的意思。后人校录可能误加了“经”字,于是就出现了“南山经”的说法。
③(què)山:即“鹊山”。:古“鹊”字。
④华:与下文“其华四照”的“华”都是花朵的意思。
⑤穀(gǔ):穀,为“谷”的繁体字。榖树,又称构树、榖桑或者楮桑,叶子似桑叶,果实圆红;树皮可以造布和纸,造出的纸洁白光滑;嫩叶还可当菜吃。
⑥禺(yù):动物名。长得似猕猴,但比猕猴大,红眼睛,长尾巴。
⑦狌狌(xīng xīng):动物名,即猩猩。《山海经》中另外还有两处描写“狌狌(猩猩)”:一是《海内南经》;一是《海内经》,可参考。据《周书》记载,猩猩能说话,并且声音像婴儿的啼叫声;而《淮南·汜论训》记载,猩猩能够知道往事,但不能预知未来。
⑧丽(jǐ):古河流名。
⑨育沛:有称动物名,有称植物名,具体不详。
⑩瘕(jiǎ)疾:即今天所说的蛊胀病。
【译文】
《南山经》所记述的南部山系第一列山脉叫山。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峰叫招摇山,它屹立在西海岸边。山上生长着许多桂树,也蕴藏着丰富的金矿和玉石。山上有一种草,形状像韭菜,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人吃了它不会觉得饥饿。山上生长着一种树,形状像构树,有黑色的纹理,开出的花光艳四照,名叫迷榖,人们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会迷失方向。山上还有一种野兽,长得像长尾猿,它们有一对白色的耳朵,能够匍匐前行,又能像人一样直立奔跑,人们吃了它的肉就会变得很善于奔跑。丽河从招摇山流出,滔滔向西流入大海。水中有一种叫育沛的东西,人们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会得蛊胀病。
【原文】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①,多棪木②,多白猿③,多水玉④,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⑤,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⑥,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⑦。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 白猿
【注释】
①堂庭之山:也作“常庭之山”。
②棪(yǎn)木:又称速其,果实像苹果,红了可以吃。
③白猿:体积大如猕猴,臂大、脚长,善于攀爬树木。传说猿初生的时候,毛是黑色的,且是雄性的,到老了就会变成黄色的雌猿。几百岁的猿,毛色渐渐由黄变白,所以白猿尤为难得。
④水玉:即水晶石。因为它晶莹如水,坚硬似玉,所以被称为“水玉”。
⑤猨翼之山:即山险陡峻难以攀登,猿猴也需要借助翅膀的意思。也作“稷翼之山”或“即翼之山”。
⑥蝮虫:动物名。也叫蝮蛇,是蛇的一种,大的有一百斤重。蝮虫身上有绶文,并且用绶文作保护色栖息在树上。因鼻子上有针,又叫反鼻虫。《南山二经》的羽山、《南山三经》的非山上,都有很多蝮虫。
⑦不可以上:表示山险陡峻难以攀登。
【译文】
往东三百里,为堂庭山。山上生长着茂盛的棪树,许多白猿栖息在此,山上盛产水晶和黄金。
再往东三百八十里,为猨翼山,山上多产怪兽,水里多产怪鱼。山上还盛产白玉,生活着许多反鼻虫和怪蛇,很多奇特的树木在此生长,山势高峻险拔,人难以攀登。
【原文】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①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②,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③。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④,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⑤,佩之不聋,可以为底⑥。
明胡文焕《山海经图》本鹿蜀
【注释】
①文:通“纹”,指纹理。
②谣:指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③佩之宜子孙:指佩带它的皮毛可以使子孙繁衍不息。
④虺(huǐ):毒蛇,尾巴尖锐。据《韩非子》记载,虺“一身两口,争食相龁,遂相杀也”。虺中的王虺名叫水虺,生长五百年可以成为蛟。
⑤判木:指木头被剖成两半发出的声音。判:剖。
⑥可以为底:为:治理,此处指治愈。底:即胝(zhī),指足底老茧。
【译文】
再往东三百七十里,为杻阳山。山的南面蕴藏着丰富的赤金,北面蕴藏着丰富的白金。山上有一种野兽,身形像马,白色的头,身上的斑纹像老虎,赤红的尾巴,吼叫的声音如同人在歌唱,它的名字叫鹿蜀,佩戴它的皮毛可以使子孙繁衍不息。有条奇特的水发源于这座山,向东流入宪翼河。怪水中有许多黑红色的乌龟,形状像普通的乌龟,却长着鸟一样的头、毒蛇一样尖锐的尾巴,名叫旋龟。它的声音像剖破开木头发出的声响,佩戴它的甲骨可以使耳朵不聋,还可以医治足底的老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