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甲骨文识字|艾、草
【解字】
艾:甲骨文“艾”字由两个或四个“屮(chè)”和一种刈(yì)割类工具组成。“屮”像一棵草的样子,象征工具的部分后写作“乂”(读yì或ài),表示用工具割草之的意思。卜辞中用其本义。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形声。
除甲骨文外,“艾”字还见于战国秦印,写作“
”,与《说文解字》小篆字形(
)构形相同,是后世字形的构形来源。
【艾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解字】
草:下表中编号为“合6690”“合14001正”的两个字例应该是甲骨文“草”字的原始形体,像一棵枝茎柔弱的植物之形,隶定作“屮”,有时在下面加“口”形,甲骨文中许多字加“口”形与不加没有什么区别。在六书中属于象形。
后世文字本来用两个“屮”组合在一起表示草本植物的总称,写作“艸(cǎo)”。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假借“草”字表示草本植物了,写作“
(石鼓文)”“
(青川木牍)”“
(孔家坡汉简)”。《说文解字》:“草,草斗,栎实也。”是一个由“艸”和“早”构成的叠加音符的形声字,本义是一种栎类树木的果实,这种果实的名字叫“草斗”。
【草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