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个字的名字古风诗意像一幅画,一首诗,每个字都有意义!
给女孩子起一个有诗意有内涵又好听的名字,能为女孩子增添一层诗意与古典的气质。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2个字诗意古风女生名字。
泓浵
明代吕坤有“其既放也,泓浵瀇瀁,若千里悬流,四达而不可穷”,泓浵是水深广的意思,适用于女孩取名字。“泓”与“浵”搭配为名,意为智慧、博大精深,兼具淡雅、淡雅之美。
溶月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溶月”在此是“如水般的月光”的意思,相当具体有意境,让人觉得十分地唯美。“溶”与“月”搭配很适合给女孩子起名,很有诗意古风的韵味,给人非常温柔的感觉,而且,这个名字既有诗中独特的韵律,又有一种小女初长成的感觉。
悠柔
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有“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悠柔”适和女孩起名,既好听,又好记,还不容易重名,而且名字听起来很柔软,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让人喜爱,刚柔并济,令人回味悠长。
杏遥
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遥”的名字就从这句诗里来,该名字意境悠远清新,给人希望,给人浪漫,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下面给大家推荐更多好名,让大家能有更多的名字作为参考。取名字的注意不要玩谐音梗,不要用太难写的生僻字哦。
语蝶、彩寻、兮心、纸鸢、昕月
雪敏、雅青、爱尽、墨晔、花祭
衫青、迷茫、棱人、雪丽、梦香
翠微、梦露、诗玲、如袖、彤欢
羽蔷、楚珞、宁初、荷娜、绿兮
若溪、逸玥、园芷、舒曼、亦依
静柏、凝安、梁生、浮笙、及巳
留白,中国文人的艺术“自留地”
作者:宋 羽
偶然读到白居易的《暮江吟》,竟被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感动到了,说不出什么原因,只觉得触碰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艺术“自留地”的边缘。
九月初三,不是节日,不是节气,似乎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这个日子在白居易的诗里,似乎处于被忽视的位置——人们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致,回味着“露似珍珠月似弓”的灵动,甚至琢磨着“可怜”二字里透露出的爱怜、珍惜之情,至于“九月初三夜”,无足轻重的日子罢了,谁会在意它呢?
它偏偏几乎占据了整一行诗,以看似“无意义”的状态构成了一首七绝的四分之一。如果说《暮江吟》是一幅画,那么“九月初三夜”就是这幅画的留白,一片“无意义”的空白,为天地之间的山水留出了可供呼吸的空气,这种空白,就是物质与精神流动的空间,也是中国文人呼吸艺术气息的一片安静之地。
诗需要意犹未尽,画也需要余味无穷,而文字和笔墨未曾触及的地方,就是留白。
留白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渗透在传统中国文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中的。镂空的花窗、镂空的回廊,连太湖石也一定要以瘦、漏、皱、透为美,在石头的空隙间感受光线和空气的流动。这是一种延续性的美,它让人的感官跳出了客观事物的束缚,进入了精神世界,进入了情感世界。留白,留下的是想象,而美,一旦进入想象的空间,就有了无限可能。
我相信古人对于时空的概念必有他们独到的理解,远近高低,既是诗歌,也是绘画和书法。看徐渭的写意花鸟,仿佛在看飘零的人生——墨葡萄在风中狂舞。风在哪里?风在留白处,这些飘忽不定的风,在葡萄的反衬下跃然于观者眼前。再看米芾、张旭的狂草,锋利的狼毫将怪诞狂妄铺陈开来,笔断意连,无墨之笔反倒更加变幻莫测,扣人心弦。
中国的文人自古就生活在矛盾之中,他们渴望坐看南山、采菊饮酒,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但又舍不得“货与帝王家”带来的荣耀,他们读书、求学,满腹经纶只求考取一个功名。功名是什么?功名与理想无关,与诗无关,与人的存在价值无关,可它偏偏攫住了无数人的胳膊,让人挣扎不得。迫于生计,文人在他们的人生画卷上描绘了太多寻常人眼中“有意义”的图像,可越是如此,他们就越需要一些留白了,越需要在一些“无意义”的艺术形式里呼吸真性情的空气。于是九月初三的夜晚就成了永恒的艺术,成了无穷的遐想和怀念。
将留白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属倪瓒。倪瓒的留白是为水域和天空准备的,他用寥寥数笔勾勒出山的轮廓,然后留下一片干干净净的白色,几乎不事墨色——将观者带进倪瓒的美学空间的,不是山,恰是水天处的空白。在倪瓒笔下,山只是陪衬,水和天才是主体,虚实和主次的关系在倪瓒的空间维度里发生了巨大反转。所以《渔庄秋霁图》也好,《秋亭嘉树图》也罢,倪瓒笔下的山水总透着点点寒意,大片的留白给即将南下的冷空气腾出了呼啸而过的空间——凉意在呼吸间浸透肺腑,最终化作无限的寂寞。
这样的意境,明代张岱在随笔《湖心亭看雪》中也有相似的表现:“雾凇沆砀,天与云,山与水,上下一白,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于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是文学领域虚实和主次关系的反差,同样通过视觉上的留白手法来实现,不同的是,倪瓒的留白更为干净和彻底,他的画面是无人之境,是无我之境——他不是画中风景的参与者,甚至连旁观者的身份都不需要。
元末明初时代,山水画的构图还延续着宋元绘画的模式,尚未出现日后逐渐风靡的彩色长卷和册页。宋元山水遵循“三远”透视法则,即传统的高远、深远、平远,北宋后期的韩拙又提出了“阔远、幽远、迷远”的新概念,把山水创作从技术层面的构图法则推向了情感层面的氛围表现。
元人山水多用线皴,彰显点线美,看似弱化了具体事物的体积和造型,却通过线条的动感和墨色的变化凸显出空间的层次性,宏大的山水主题不再像北宋绘画那样压抑和密不透风,光线和空气,以及锋芒、力量和我行我素的潇洒在笔端恣意游走,这种形而上的笔法只有皴擦和飞白才能呈现。正如韦羲在《照夜白》一书中论述:“中国绘画美学的核心是书法美学,是云行,是水流,是花开,是树的生长……是作者的心性、品藻、风度、神智在时间变化之中的自然流露。”
倪瓒和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并称为“元四家”,他们在创作上讲究空隙和苍润之美,明朗通透的枯笔山水宣告了文人画标准画风的形成。回看整个元朝,东方传统文化和艺术几乎都处于一种自发生长的状态,像一片无人看管的原野,各种植物竞相生长,诗歌、散曲、话本小说、书法、绘画、杂剧,都由着自己的性子结出了不同形态的果实。来自草原的统治者更愿意将目光投向遥远的美索不达米亚,甚至欧罗巴,他们醉心于马背上的征服,把江南留给了一群社会地位卑微却胸怀智慧和士大夫精神的文人。
这是儒家士大夫从庙堂走向乡野的时代,也是贵族气息、士大夫气息与平民气息相遇的时代,这是两宋画院里拥有官员身份的宫廷画师无法感受到的。有元一代,士人变成了文人,绘画中的匠气变成了文人气、书卷气,元朝统治者对文化艺术的漠视反而推动了文人画的发展。
明代书法家祝允明说:“绘事不难于写形,而难于得意。”——“意”成了古代画家们所推崇的新境界,吴门画派迅速发展壮大,文人画和院体画的鸿沟也随着文徵明、沈周、董其昌的出现逐渐消弭。从写形到写意,中国的文人画由此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心意和情绪成了绘画的灵魂,留白则成了艺术与性灵完美结合的表达。所以不管怎样,在广阔的、空荡的天地间,总少不了一座空无一人的亭屋。
空荡荡的亭屋,李成画过,米友仁画过,夏圭画过,王蒙画过,无一不传递出“充实”的虚无感。这种虚无感逐渐扩展开来,扩展成了牧溪的柿子、郑思肖的兰草,以及朱耷的白眼孤鸟,最终定格成一个难以超越的标签。
其实绘画里的东西,诗歌里也有,你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白描,可偌大的画卷上还有大片留白,你想知道空白处到底是山上的风景还是山下的农家生活,可诗人却说“已忘言”,他说得那么洒脱又真挚,让你分不清他是真的忘却了,还是故意使性子不说。不说,反而比说了更让人心安。许多人生,因为“不说”变得简单和真挚了,就像许多诗歌,因为留白变得朴素和平易近人了。这样的人生和诗歌都让人感动。
好的艺术形式都会在空间和时间上留下一些空白,喜怒哀乐就在这空白里。
空白是什么?是无限延伸的外延,是语言无法描摹的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留下一些空白,也是为了在下一次蓦然相遇时激起情感深处的波澜和感动。比如南朝陶弘景看山,说“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山上究竟有多少妙处?他也是只看在眼里,绝不说破——你若急切地想知道,何不亲自上山一见?
很多时候,人们感动于某种风景往往并非因其多么奇异,而是在那一瞬间与自己的情感碰撞出了火花。就像白居易所经历的那个九月初三的夜晚一样,他看到了残阳、江水、秋露、明月,这些景致并非九月初三所独有,在江南晴朗的秋日,你可以任选一天欣赏到江畔的落日和月光下的露珠。可是该需要怎样的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对这样的某个日子生发爱怜之心?美景常有,心意难求,正因为此,那一年九月初三的夜晚方显得这般珍贵,珍贵到需要用诗的方式来铭记它的不朽,需要用画的留白来供养它的生命。
想起已故作家汪曾祺说过的一句话:“寂寞是一种境界,一种很美的境界。”从未着墨色的空白之处,我似乎看到别有情怀的人文艺术。(作者为艺评人)
来源: 文汇报
同音字(一年级语文上)
孩子开窍有早晚,教导需耐心,请不要暴躁地对待孩子!
知识点: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
练习:
一 、 同 音 字 组 词
几( ) 木( )生( )
己( ) 目( )升( )
一( ) 又( )和( )
衣( ) 右( )禾( )
牙( ) 芽( )
二 、 同 音 字 区 分 专 项 练 习
(一)画 话
1、请你轻声说( ),妈妈在打电( )。
2、我爱看图( )书。
3、这幅( )很美。
(二)玩 完
1、我( )成作业了。
2、它们在( )耍。
3、这里真好( )。
(三)河 和 合
1、我国的江( )很多。
2、( )水哗哗地流。
3、我们热爱( )平。
4、祝你们( )作愉快。
5、我们( )一把伞
(四)象 像 向
1、大( )的鼻子很长。
2、曹冲会称( )。
3、这个方( )是对的。
4、他好( )没有来学校。
(五)再 在
1、我现( )过去。
2、我们( )见了。
3、( )来一次,好吗?
4、星期天我( )家看课外书。
(六)阳 洋
1、( )光很猛烈。
2、海( )里有很多鱼虾。
3、太( )落山了。
(七)乡 香
1、奶奶回( )下了。
2、这里花( )扑鼻。
3、( )村的空气好。
(八)到 道
1、条条( )路通罗马。
2、这里( )处都是垃圾。
3、这个( )理我懂。
(九)进 近
1、请他( )来吧。
2、邮局在( )处。
3、我不知道远( )。
(十)原 园 圆
1、( )来你在这里。
2、草( )真美。
3、果( )的果子熟了,苹果很( )。
(十一)座 坐
1、我的( )位很干净。
2、请你们( )下。
3、您请( )!
4、这里有一( )山。
5、 我的( )号是 1 号。
(十二)新 心 辛
1、我不怕( )苦。
2、( )房有( )书。
3、他是真( )的。
参 考 答 案(一)1.话 2.话 3.画 4.画(二)1.完 2.玩 3.玩(三)1.河 2.河 3.和 4.合 5.(四)1.象 2.象 3.向 4.像(五)1.在 2.再 3.再 4.在(六)1.阳 2.洋 3.阳(七)1.乡 2.香 3.乡(八)1.道 2.到 3.道(九)1.进 2.近 3.近(十)1.原 2.原 3.园 4.圆(十一)1.座 2.坐 3.坐 4.座(十二)1.辛 2.新 新 3.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