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衎怎么读?“衎”你不会读一半吧?
李衎,元代画家,这个名字可能有些同学见过,但是不知道李衎怎么念。想认识李衎的读音吗?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衎怎么读拼音:lǐ kàn
李衎,字仲宾,号息斋道人,晚年号醉车先生,元朝蓟丘(今北京市)人。李衎尤善画枯木竹石,善画墨竹,双钩竹尤佳,和赵孟頫、高克恭并称为元初画竹三大家,著有《竹谱详录》,对于竹子的形态、性质、画法有详细的论述。
关于衎字1、拼音
kàn
2、基本字义
“衎”的基本含义为快乐;引申含义为安定。在日常使用中,“衎”也常做形容词,表示刚直,如衎直。
3、字源演变
“衎”,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衎”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衎”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以上就是李衎的读音介绍了,是不是第一次认识这个人名呢,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别给孩子名字起生僻字,看看两汉皇帝的名字,越简单命越好
先来看一下两汉皇帝的名字。
西汉十三位皇帝:
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刘婴(刘贺与吕后立的两位小皇帝不算在内)
东汉十三位皇帝:
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少帝刘懿、刘辩不算在内)
两汉加起来26位皇帝,我们先来看西汉。西汉从高祖皇帝刘邦到汉宣帝刘询,这七位皇帝的名字都很好认,并且他们也都称得上好皇帝,若是扣除汉惠帝刘盈和汉昭帝刘弗陵,剩下的五位都是皇帝中的佼佼者。可是从汉宣帝刘询之后就不行了,比如他的儿子汉元帝刘奭。
刘奭(shì ) ,盛大的样子。看得出来汉宣帝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只可惜就是从他开始,西汉走上了一去不复返的下坡路。刘奭是个好孩子,他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性格也好,放到现在是个吸引人眼球的邻家大哥哥,但是当皇帝,火候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他偏好儒术偏袒小人,最终自断臂膀,国家也开始走向没落。但这些还不是他悲剧的主要原因,要说起刘奭的悲催历史,那真是在几百个皇帝中独树一帜。
据《汉书·纪·元帝纪》记载,他在位16年遇上15年天灾。注意是15年都有天灾,不是15次天灾,有时候一年就好几个。水旱灾害、虫灾、雪灾、日食、彗星、地震等等事情高频率的发生在他统治时期,为了消除上天的怒火,他发了十几次罪己诏,但是并没有什么用。为了平息灾难为民祈福,这个算得上敬业的皇帝加班加点呕心沥血,没到四十岁头发牙齿都掉了,生病也总是不好,42岁就去世了。并且在他去世的同一年,整整延续15年的天灾停止了。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
汉元帝刘奭的儿子是汉成帝刘骜,桀骜不驯的骜。
但是当时这个字并没有这层含义,它是骏马的意思。刘骜是汉元帝和皇后王政君的儿子,也是从他开始,外戚王家逐渐走上前台,最终导致了王莽篡权。刘骜人如其名,他身上没有一点父亲儒雅的气质,反而沉淀酒色荒淫无道,最终导致外戚擅权。汉成帝的结局也是足够惊悚,他盛宠飞燕合德这对姐妹花,最后竟然死在了赵合德的床榻上。都说历史比小说还好看,我想汉成帝的结局,就是最好的证明。若不是脑洞足够大,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汉成帝刘骜去世时没有儿子,他的两个侄子就接连成为皇帝,汉平帝刘衎就是后一个。衎(kàn)是快乐、安定、和适自得的意思,由此可见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并不高。生在皇室这样的生活应该很容易达到,但他却悲催的被王莽看中了。大概这位权臣看重的也是刘衎的平常心,这样的皇帝才好控制。
刘衎九岁时被王莽选为傀儡皇帝,15岁去世,死因不明。从9岁到15岁,从童年到青年,毫无实权的皇帝刘衎一直生活在心惊胆战中。所有傀儡皇帝的悲哀,他都有。
汉章帝刘炟是东汉皇帝中第一个名字里带有生僻字的人。炟(dá),火起,爆的意思。刘炟性格中没有风风火火的成分,他是一位守成之君。身为东汉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东汉还称得上太平。刘炟继承大统之后励精图治,他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方针,最终带领汉朝达到了“思想活跃、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的局面。他还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西域诸国在这段时间重新对汉朝称臣。史书上把他与他的父亲汉明帝连在一起称为“明章之治”。
除了管理国家上的成就,刘炟还是一位出名的书法家。他的草书非常出色,还发明了“章草”字体。写到这里,不得不说这是一位称职又自带光芒的皇帝,若是给他足够的时间,东汉一定会在他的手中更上一层楼。可是上天并没有听到百姓的呼喊,这位有长者之风的皇帝在3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去世后年仅10岁的第四子刘肇继位,东汉的小皇帝军团由此开始,外戚的权势也一天比一天盛。
汉和帝刘肇,这个肇字在今天出现,恐怕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肇事。其实它还有“开始建立,打基础”的意思。刘肇也是深宫中的苦命人,他很小的时候就被没有皇子的窦皇后看中,为了彻底掌握这个孩子,窦皇后逼死了他的生母梁贵人。虽说没有孩子的窦皇后待他还算不错,可一个杀母仇人整天用慈祥的眼光看着你,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刘肇若不知道窦皇后是杀母仇人,无论政治上有多么精明能干,终生也是浑浑噩噩。知道事情真相又能如何?他毕竟是窦太后养大的,无论怎么做都有足够的理由,也都有被指责的空间。因此,刘肇从生母被逼死那天起,人生就变成灰色了。
刘肇十岁登基后朝政都由窦太后的家人把持,窦家上下一门显贵,窦宪来京城,上朝时竟然有大量朝臣上奏要称呼窦宪“万岁”,可见窦家权势之猖獗。但是刘肇并没有在高压下屈服,他在登基四年、年仅14岁的时候就联合宦官成功夺权,汉宣帝诛杀霍家的事情再次实现。
大权在握后他就开启了明君的一系列活动,安置流民、减免赋税、轻徭薄赋、重新审理冤假错案,在西域重新设置西域都护,甚至孤寡老人他都会出台相关法律予以照顾。后人将刘肇亲政后这一段时间称为“永元之隆”。若是一直这样下去,东汉绝对会迎来中兴。只可惜刘肇并没有前辈刘询的天命,他在27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若是再给他20年时间,让他把东汉的弊端清理一下,再培养一个后世之君,历史一定会改写。只可惜这些都是假设,他去世后出生仅仅100天的儿子刘隆继位,东汉的大好形势,全都没有了。
刘隆之后的皇帝是汉安帝刘祜。祜是“福”的意思,比如“受天之祜”。但是刘祜并没有如这个名字一样有福气,他的全部执政生涯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焦头烂额”。
他继位时班超已经离开西域,接替班超的西域都护任尚没有学到班超治理西域的智慧,西域各国怨声载道进而纷纷背叛汉朝。接着羌族起义,这场动乱持续了11年才被完全镇压,东汉的国力受到极大消耗。边境不稳,国内也是忧患交加。他继位的同一年,国内18个郡国发生了地震,41个郡国发生了水灾,28个郡国承受风暴和冰雹的袭击。几年之后京城甚至发生地震,整个国家都处于惶恐不安之中。在这期间又伴随着宦官当道、后宫夺权,东汉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可以说没有一丝安静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他竟然还能带着娇妻美妾南下游玩,最终死于游玩途中,终年32岁。
65年后汉朝皇帝已经变成了汉献帝,有人奏请这位著名的傀儡皇帝说“汉和帝、汉安帝、汉顺帝、汉桓帝没有公德,应该撤销尊号。”汉献帝同意了。因此汉安帝刘祜,被后代撤掉了尊荣。
东汉最后两个名字中有生僻字的皇帝是刘炳和刘缵,刘炳小朋友在一岁多的时候成为皇帝,三岁就去世了。刘缵七岁继位八岁死亡,还是被权臣梁冀下毒害死的,只因他说梁冀是“跋扈将军”。可怜一个聪明的孩子无人庇护,只能被权臣随意杀害。
两汉的皇帝大致看一遍,是不是名字中有生僻字的皇帝都很悲催,这些人中有人殚精竭虑成功诛杀权臣,可是上天却没有给他们治理国家的时间。有人整日忧国忧民,却天灾人祸不断。还有人终生都是傀儡皇帝,甚至在不懂事的时候就被杀了。而名字中没有生僻字的皇帝就比较正常了,他们中明君昏君兼具,明君居多。总体来说,两汉名字简单的皇帝,结局要远远好于名字中有生僻字的皇帝。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
让氏一族是建文帝后代!湖北有22个稀见姓氏,你身边有没有?
观众参观族谱展 喻江平 摄
荆楚网消息(记者 叶辉 通讯员 竺佳怡)7月18日,湖北省第十届晒谱节在省图书馆举行,22个稀见姓氏的家谱在馆内的湖北家谱收藏中心展出。
这些姓氏,有些来源于西周、春秋分封之地,有些来源于始祖名号,也有皇室改姓。比如,隗(Wěi)姓,始于春秋时的翟国,展出的谱籍为湖北新洲、红安、安陆, 1287年由江西豫章饶府迁往今黄冈市府地,谱籍修于2011年。
湖北家谱收藏中心位于湖北省图书馆五楼 叶辉 摄
这些展出的族谱中,十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是分别修于1981年和2012年的两部《让氏家谱》。明建文帝,即朱元璋之孙朱允炆,在燕王朱棣叛乱后的失踪之谜,在这两部家谱之中得到了解答。
让氏族谱 叶辉 摄
据谱中记载,让氏始祖让銮,实际上就是明建文帝朱允炆。其在燕王朱棣叛乱之时,自地道逃出,匿居民间,以“让”、“銮”二字喻义逊位,改名易姓。建文帝云游四海,娶妻生子,繁衍生息,晚年定居湖北武昌,在此留下一支后人,即让氏一脉。
曾任中央图书馆特藏组主任,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处长、副院长的着名图书文献学专家昌彼得先生,为1981年编修的《让氏家谱》作序。在序中,他充分论述了让氏始祖即建文帝朱允炆的理由,并对本谱做出了“一般家谱中所仅见者”的高度评价。
除让姓外,还有鲍姓、隗姓、操姓、昌姓、谌姓、鄂姓、郜姓、蒿姓、郝姓、 危姓、辛姓、骆姓、蓝姓、游姓、栾姓、倪姓、皮姓、瞿姓、荣姓、帅姓、海姓、乐姓等22个稀见姓氏的家谱进行了展出。
据家谱中心主任范志毅介绍,为保证有谱可展,本次挑选湖北省内稀见姓氏时,以馆藏家谱为基础,参照了《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一书,对照各姓氏的分布情况,挑选出了本次展出的22个稀见姓氏的家谱。
观众参观稀有姓氏家谱展 叶辉 摄
追根溯源,每个姓氏的背后,都有其历史的传承,都有不同的故事。
鲍姓,发源于今山东历城,管鲍之交乃千古交友之典范;
隗(Wěi)姓,始于春秋时的翟国,得姓始祖大隗。《姓氏考略》上指出,隗姓出于古帝大隗氏,隗姓望出西河;
操姓,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之后;
昌姓是妊姓的后代;
谌姓,出自姬宗,乃周朝王族后裔;
鄂姓,源于姞姓;
郜姓,是周文王之子郜叔的后代;
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商朝天子帝乙;
危姓,周武王苏姬子拳掌有危字纹,赐其子新姓危,封洛阳王;
辛姓,以地为氏,尊启为辛姓得姓始祖;
骆姓,源于姒姓,出自夏禹裔孙少康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蓝姓,始祖蓝田,字种玉,高辛氏之裔,从西伯侯伐,得功建勋,追封蓝侯,以官命族;
游姓,源于姬姓,春秋时期,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栾姓,出自姬姓,晋靖侯的孙子栾宾的后代;
倪姓,始自郑武公封次子于郳,子孙不忘其封地,以郳为姓,后易郳为倪。
皮姓,先祖“皮氏帝”,夏朝邦国之主。因该邦国之人开发兽皮使用方法,被称“皮氏帝”;
瞿(Qú)姓,中国姓氏中最早的姓氏之一,武乙后裔即以祖上尊名“瞿父”为姓,沿用至今;
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在《吕氏春秋》有记载,据说荣授曾经奉黄帝之命,与伶伦共铸十二钟,以和五音,是中华民族音乐的始祖,也是荣后人尊为荣姓的得姓始祖;
帅姓,出自师姓,始祖师昺,为三国末晋初的大司徒、兵曹尚书,他为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而改姓帅;
海姓,始祖海春,春秋卫国灵公大臣,其后人集中于薛郡(今南方闽粤一代);
乐姓,始祖乐父。宋诸侯国微子启的第八代侄孙宋哀公,将君位传给儿子子撝公,史称宋戴公。戴公生有六子,第三子名子衎,字乐父。乐父衎的孙辈子季甫和子夷须以王父字的“乐”字为氏。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中心湖北传习所工作人员演示家谱修复 叶辉 摄
“对于家谱而言,片纸只字都是宝,传习所工作人员一片匠心护家谱为我们的下一代守着精神财富,家谱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有效传承。”家谱中心主任范志毅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湖北地区家谱影像全文数据库,使湖北省图书馆成为湖北地区家谱信息资料中心,为寻根认祖提供信息资料,为湖北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