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衿是什么意思(衿)

衿是什么意思(衿)

益方之言57|“缔、萦、衿、绱”经常用到,但很多人不知道应写成这四个字

视频加载中...

缔·萦·衿·绱

缔(dì),《说文》:“缔,结不解也。”“帝”意为“原初的”“原本的”;“糸”指丝线。缔的本义:最初的线结。比如,我们要把两根绳子合并成一股绳子,我们会先把两根绳子的头用打结的办法连在一起,然后把这个结头挂在墙钩上,再用互相反复缠绕的方式合并这两根绳子。在墙钩上挂着的那个绳结就是“缔”。缔结、缔约、缔造等词中的“缔”强调的就是“原初”和“不解”的意思。

在益阳话里,“缔”白读为tià,多用为打结、连结。如“你的鞋带子发了,缔起来”。而引申得更远的意思是捆绑,如对付坏人,一般讲“将他捆起来”,而益阳人可能讲“把他缔起来”。曾有个童谣:“偷萝卜,犯错误。缔得公社里打屁股……”

上吊自杀者,我们叫缔颈鬼。有成语“缔颈鬼寻亲人”“缔颈鬼倒发恶”。其中的“缔”就是打结。

这样,平时讲的“取缔”就好理解了。缔指最初的那个结,“取缔”就是从根本上取消。

萦(yíng),《说文》:“萦,收卷也。”段玉裁注:“收卷长绳,重叠如环,是为萦。”绳或者线收拢来,会缠绕成团收藏或用于下一个制作环节。棉或麻纺成纱之后,会萦成纱坨子。买来的毛线,编织毛衣之前,先要萦成坨子。益阳话里,“萦”读成yāng。如“这样长的绳子拖在地上,何不萦起来”。

衿(jīn,益阳音qìn),本义:正装,在正式场合所穿的服装。引申指衣领、衣襟、衣带。如旧时秀才被称为“青衿”,表示古代读书人的衣服是青色的。曹操《短歌行》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鲁迅小说《孔乙己》:“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穿长衫的”指有钱人、贵族、上等人。

益阳话表示“长衫”用“长衿衿”。在这个词里,“衿”就指正装,“长衿衿”就是口语表达的长衫。“长衫”益阳也叫“长袍”或“袍子”。而讲成“长衿衿”有调侃甚至挖苦的意味。如“我侬不是穿长衿衿的,讲话冇人听的”。

绱(shàng,益阳音lǎong),不仅《说文》没有收,《康熙字典》也没有。这是一个形声字,“系”表示缝合,“尚”既表示声音,也有摊开、展平的意思,合在一起表示将鞋帮摊开在鞋底上缝合。因为益阳话“绱”与“上”同音,一般人都将这个字理解成了“上”。说到“上鞋子”“上鞋底”,大家都明白。村里开会,妇女多是打绳子衣、打鞋底,只有个别的才绱鞋子,因为这种活技术要求高,更要仔细,不是会场那种场合适宜做的。

当然,“绱”理解为更抽象的“上”,也不能算错,毕竟确实是将鞋帮“上”到鞋底上。

另,手工缝纫时有一种针法叫绗,用于将铺匀的棉花等固定在衣被的夹层里,以绗针(较长)缝,两面露出的线少到几乎看不到。益阳叫“绗花”,花指棉花。

(感谢唐宋轩宋喜梅女士对本期视频场地、字幕的支持)

主讲人简介:

谢国芳,益阳沅江人,益阳日报社高级编辑、益阳市首届优秀社科专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其方言研究专著《益阳方言寻根说字》为益阳市社科重点项目,获益阳市社科成果特等奖、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策划:邢玲

执行:杨玉菡

制作:湖南日报社益阳分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你知道“子衿”的意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这是被许多人喜欢、并被广泛引用的名句。

既能表现对情人思念、盼望,又能表现对人才的思慕和渴求。

出处诗经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1衿(jīn),《经典释文》:“衿,本亦作襟。衣领。”这里诗人用它代所思的情人。.悠悠,忧思不断貌。

2.宁(nìng):岂,难道。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3.佩,佩玉。“青青子佩”是指系佩玉的绶带。

4.挑,达,独自来回地走着。

诗意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前两章以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可见其相思萦怀。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来相会,久等不至,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第三章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短歌行 曹操(两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诗人以“青青子衿”代君(贤才),表达了人生短暂、贤才难得的慨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衿”指的是什么

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雄才大略,统一北方,成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为后来晋朝实现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曹操在平定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后,又亲自率领百万雄师,饮马长江,准备与孙权决战。那个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与百官众将开怀畅饮。酒至半酣,他走上船头,看着滚滚长江对岸的美景,迎着阵阵江风,吟诵创作了千古名作《短歌行》。在这首诗中有两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么,其中的“衿”所指的是什么呢?

曹操的《短歌行》

“衿”原指古代男子上衣的相交衣领,到了周代,把读书人的服饰叫“青衿”,后世变把“青青子衿”或“青衿”作为“学子”、“贤才”的代称。

青衿男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本是《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代指身着青衣的恋人,整句表达了一位姑娘对恋人的热切思念。

青青子衿

《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然而,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则是为了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天下贤才,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强烈愿望。

“青青子衿”两千多年前古人浪漫情话的发音,被他“破译”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大概是中国最古老的情诗

出自《诗经•郑风》

名为《子衿》

虽然这首古诗

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

但每每听来

仍能感受到来自古人

含情脉脉的浪漫与温存

在我们的普通话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中的衿和心

相互押韵

而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却互相不押韵

这是诗人的疏忽

还是我们读错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语言学家

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他“破译”了

两千多年古人

这段浪漫情话的发音

当这些我们熟知的诗句

用古人的发音读出来

我们会发现早期的汉语

很多词并不是一个字读一个音节

发音跟今天的汉语差异很大

那往前推到更久远的时代

汉语的发音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一位从温州工厂考上研究生的工人

开始思考并研究这个问题

并且一干就是40多年

他,便是今年已经80岁的

潘悟云先生

这个研究了

大半辈子“中国话”的老人

自年少起

就对语言十分着迷

他默默耕耘了多年

从未停止探索中华文明的脚步

从工人到研究生

立志研究中国话

1943年

潘悟云出生于

浙江省温州瑞安

他天资聪颖,成绩优异

除了体育

几乎门门功课都是第一名

在那个特殊年代

由于家庭成分所限

高中毕业时

潘悟云无缘高考

为了全家的生计

他以惊人的毅力做了18年的苦工

拉板车,抬煤渣,挑泥土

……

在艰苦的生活中

支撑着潘悟云坚强走下去的

只有两件事

——读书、学习

每天务工之后

他都会赶紧回家苦读

背诵《楚辞》

抄写《左传》

《尔雅》甚至是在钻床旁背下来的

当年,还是温州锅炉厂工人的潘悟云

经常在金工车间完成工作任务后

利用休息的间隙

在地上做高等数学题……

回忆过往的青春岁月

潘老说:

“我在那个厂里面

当钳工、当车工、当刨床工

但是我觉得

总有一天我会学到的

那段时间,我什么东西都看

包括黑格尔的《美学》、其他的哲学

有些艺术史我都看

什么书都看”

1969年,已经26岁的潘悟云

遇见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先生

研究上古音体系的郑张尚芳只年长

潘悟云十岁

在郑张尚芳的指引下

他正式迈入了语言学的大门

学习音韵学

潘悟云和郑张尚芳(右)

而两个年轻人

一同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

对每一个字的读音展开

追溯、考证、相互比对

潘悟云和郑张尚芳

只能根据有限的证据

去接近最可能的真相

当时,他们参考最多的

是西方汉学家高本汉先生的著述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

潘悟云和郑张尚芳

在对高本汉敬重之余

难掩心中遗憾:

“为什么汉语史的奠基人会是一个

只学过几年汉语的瑞典人呢?”

“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

潘悟云暗暗下决心要在

上古音研究领域奋斗终生

力图在世界学术之林中

取得中国人的位置

四十余年潜心研究

只为探寻中华文明根源

汉语悠悠数千年历史

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也是语言研究的基础

由于汉字缺乏表音性

人们很难通过汉字本身

来了解汉语在历史上

曾经有过的读音

虽然古代没有拼音或录音机

但古人留下了几本字典

——就是韵书

韵书最早出自魏晋时期

里面使用到一种

用汉字给汉字注音的方法

这给我们留下了线索

所以

从明清之交一直到现在

音韵学

始终是汉语史的核心内容

1979年

考上复旦大学研究生时

潘悟云已经36岁

还有养育两个孩子的责任

但他深知时间不等人

不忘致力上古音研究的初心

牢记让世界了解中国话的使命

未尝有丝毫懈怠

潘悟云开始潜心钻研音韵学

关注中国话的语音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

把海量的中国话材料汇集成数据库

1986年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期间

他接触到语言学程序

回国后马上申请了课题

《汉语方言学和音韵学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那段时间

他每天早上8点跑去计算机室

临近午夜才回家

兜里揣上两个馒头

饿了便就水吃一口

全然不懂计算机的他边看边学

把语言学问题转换为计算机思维

逐条编写程序

鏖战整整一个暑假之后

潘悟云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

原本手工操作需要四天

才能完成一个方言的同音字表

在引入计算机技术后

只缩短到四分之一秒

潘悟云孜孜不倦

用这种方法

完成了东亚语言数据库系统

又与一批年轻的古文字学家

合作完善了汉语的谐声系统

还与一大批年轻的民族语专家

完成了汉语亲属语的数据库

因为潘悟云的努力和坚持

中国的语言学科

因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潘悟云也迎来了自己

在上古音研究和汉语方言学领域的突破

出版了被誉为中国音韵学研究

主流之作的《汉语历史音韵学》

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潘悟云经常受邀前往世界各地

宣传推广上古音体系

让世界了解中国话的历史与发展

与此同时,他培养的诸多学生

也开始成为中国语言学界的顶梁柱

共同致力于中国话的研究和推广

矢志不渝笃行不怠

让更多的人听见中国话

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王士元先生指出

文明探源有三个窗口:

遗传、语言和考古

语言演化研究

就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途径

今年已经90岁的王士元先生

一直都是潘悟云的引路人和擎灯者

引领着他中华文明探源的步伐

探索中华文明的道路

如今

年届耄耋的潘悟云

还在奋力前行

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梦:

通过语言演化的探索

让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有了佐证

让全世界更加认同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他和金力院士就商量合作

从生物遗传学与语言学角度

共同探索中华文明

2019年4月15日

《自然》杂志刊载了复旦大学

金力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

《语言谱系证据支持汉藏语系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起源于中国北方》

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语系汉藏语系

起源及分化的时间和地点

这也是中国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首次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

《自然》官方网站页面

在论文团队的重要成员中

我们发现了潘悟云的身影

那年的他

已经76岁

如今

潘悟云以东亚地区的演化语素

为主要研究任务的

《东亚语言语素集》即将完成

在这位80岁的老人心里

笃定的愿望一直没变

那就是让美丽动人的中国话

被更多的人听见

让伟大的中华文明

在这个蓝色星球上

传播得更广更远

(来源:共青团中央)

【编辑:丁翾】

极具意境美的名字,孩子名字这样起让人过目不忘

常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人与人的相识,始于颜值,终于内心,而名字也普通一个人的颜值,一个好听的名字,能给人留下一个好的初始映像。那么就来看看成语中有哪些超有意境的成语,又能起出多美的名字呢?更多好名字搜索VX公众号:起名取名网,免费给宝宝起好名。

意境唯美的成语起名

【月夕】

花晨月夕

花晨月夕成语来源于汪汝谦的《画舫约》:“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这是个非常美的成语,晨时春花盛放,夜晚明月照人,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良辰美景,不可辜负。

【澜珊】

灯火阑珊

这是一个非常美,且具有画面感的成语,灯火稀疏,人烟稀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诗出自《青玉案·元夕》。以阑珊,为音,起名澜珊,做为女孩名字,非常的好听。

【卿相】

白衣卿相

白衣卿相在古代指进士,白衣指平民,古代进士多平民出身,十年寒窗苦读,一朝为相。柳永在《鹤冲天.黄金榜上》写到:“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名字寓意,虽然出生平平,但是一生怀有大志向,终能够出人头地。

【钟晨】

晨钟暮鼓

晨钟暮鼓是指寺庙早晚的钟声,出自李咸的《山中》:“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比喻非常自律,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后也比喻可以使人幡然醒悟的话。

【子衿】

青青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诗经中的名句,也一度被用于曹操的《短歌行》中,衿指衣领,而子衿是指“尔之领口”,衿也专代之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古代也常作为女子对心上人的爱称。而衿除了这个意思以外,还有胸怀、胸襟宽广的意思。

【以沫】

相濡以沫原来指在困境中互相扶持的鱼,而后也比喻夫妻或者密友共患难,在危难之际能互相帮助的情感。因此以沫也是一个蕴含着温情的词,寓意帮扶,重情重义,感恩,在亲密的人有困难之时,能伸出援手。

【如画】

江山如画

江山如画是个非常有名的成语,来源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描写了一副千里江山图,山川河流美不胜收,风光美丽如诗如画。如画这个名字也充满了意境美,如搭配姓氏为“江”,则更加巧妙。

【疏影】

暗香疏影

江疏影,想必这个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被誉为娱乐圈最美的名字之一,暗香疏影这个成语来源于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个名字,火遍了半个娱乐圈,可能你记不住她的样子,或者根本了解她,但是江疏影这个名字,你一定听过。

【莺飞】

草长莺飞

草长莺飞这个成语来源于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首诗虽然并不非常出名,但是诗中所描写的二月时节,春季的景象非常令人动容,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春风拂面。莺又称黄鹂,是一种可爱娇小的鸟类,声音清脆,莺飞名字寓意活泼开朗,明艳动人,像莺一样可爱灵巧。

【蔓枝】

不蔓不枝

不蔓不枝这个成语较为生僻,但是它的来源大家一定不陌生,成语来源于《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横枝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行文说话直接明了,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寓意做事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不画蛇添足。

第三章:汉字的偏旁部首通解:横区(1-5)

汉字的基本笔画只有八画:点、横、竖、撇、捺、折、弯、钩。点分撇点和捺点,分别指示撇捺之意,把其归类于撇和捺;对于符合笔画以横开头的,如横钩“乛”、横折竖“���”、横折撇“フ”、横折内弯钩“���”、横折外弯钩“⺄”等归横区;对于竖钩“亅”、竖折横“���”等归竖;撇、撇点、撇折横“���”、撇折捺“���”等都归撇区;没有捺开头的部首,只有捺点归捺区。折钩无独立笔画;弯在200个部首中无首笔。所以把200个部首分为四个区:横、竖、撇、捺。

第一节 横为首笔的偏旁部首

横区的笔画有:一、乛

横:一(拟音 yī)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中都是画的一横,是古人的记数符号。从人的认识进化过程看,最早食物的获取是狩猎或采集植物的果实,狩猎最早就是用削尖的木棍“弋”,为了计算猎物的数量,或者计算使用木叉“弋”的多少,开始用刻画的符号来记录,或者结绳记录,刻一横为数字一,刻两横为数字二,三横为三。隶变楷化后写作“一、二、三、”,后来加弋写作“弌、弍、弎”,印证数字文字产生是狩猎开始的。采集植物果实多用手或木棍“丨”。“一”作为部首指示数字一的范围很小,多数指示横向、东西、平面等,故在不同的字里其标志的内涵也是不同的。读音应该是模拟小燕子的叫声,或者小孩子咿呀学语的最先发声。应是人类有记事以来创造的第一个文字。

横钩:乛(乙yǐ )是横和钩的合体笔画。植物屈曲萌芽而出,后来借指天干的第二位,引申为第二等。以横沟“乛”开始的部首字有:

横折竖:���是横、折和竖的合体笔画

1.二(耳èr)的甲骨文画两横表示计数符号。楷书受易学思想的影响:以“一”表示天,太阳,以“二”表示地,太阴。二是一的偶数,天创造,地生养。随形赋义,阴阳变化。1.表示阴窍;两个数目。如:目(没入切mù):目无声,默然而内识。耳(拟声 ér):生于头两侧的听觉器官。面(丏miàn):脸颜。阳光的外表遮蔽着阴暗。手(拟声shǒu):两只向内拐的上肢。2.表示阴;地。如:元(圆yuán):人的上头;人是从母亲阴道内生出来的,人出生头先出。无(無wú):人入阴间什么也没有了。干(拟声gān):两个阴歧头的木杈,既可防守,又可进攻。云(運yún):阴气生云。二借“耳”声表示头部两侧的耳朵有二只。二的本义就是用耳朵作参照的记数符号。二也是汉字的部首之一,如

2.十(拾shí)是由横“一”和竖“丨”会意而成的字。一横表示横向、地面、水平,共有八个方位:、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竖“丨”表示纵向,这里指示上下两个方位。所以十表示十个方位。借“拾”声表示双手相合共十个手指,来指示数字等同。十的本义为双手手指的数量。引申1.表示达到顶点如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2.通“什”,如十锦、十样锦(有各种不同花纹的织锦);3.姓。十也是汉字的部首之一,如

3.厂(敞chǎng 庵 ān 涵 hàn)甲骨文像伸出的悬崖。楷书作“厂”。笔画释义为:“一”表示悬崖伸出的横断面,“丿”表示悬崖下面向内向下延伸。借“庵”声表示悬崖下面可以住人崖洞,引申为隐士修行者可以居住的茅屋。借“涵”声表示悬崖下有涵洞可以居住,指山崖。借“敞”声是厰的简化字,表示没门、没窗、没墙的棚屋,引申1.有空地,可以存放货物的房子,如货厂、厂地;2.制造东西的房子,如工厂、厂房等。厂作为部首的字有厅、仄、历、厄、厉、压、励、厓、厕、厘、厚、原、厢、厩、厦、雁、厮、愿、赝等。

4.匚(放fāng)是个偏旁字,从甲金篆来看刻画了一个开放的空间,类似没门的草棚,隶变楷化后,用了两画一横“一”和竖折横“”,横“一”表示平面屋顶,竖折横“”表示圆或弧,这里指下凹的、地势低的、没有地基的简陋墙体,就像平时搭建的简易房。借“放”声指示放置东西的简易房屋。古代还是一个量词,一匚指一斗。主要作偏旁部首,如区、匹、巨、匡、匠、匣、医、匪、匮、、匾、汇等。由于匚不是常用字,就以区作代表来破解此类字。

区(全部切qū、呕ōu)区是由區简化而来,从区的古文字看应该是人们围在一起品酒的场景。“匚”指示简易的酒家草屋;“品”指示品酒。读音来自全(quan)部(bu)的切音(quan+bu),寓意只有全部品尝才可鉴别酒的质量,所以区有区分之意。读(呕ōu拟音)更论证了喝酒的场景,品酒多了会呕吐,后加“口”字突出呕吐的画面,呕是从口吐出。區的简化是高人所为,用“乂”来替代“品”,指人们聚在一起不能指喝酒不做事。乂是撇和捺的组合,撇“丿”指示阴,捺“”指示阳,阴阳结合要适宜、要平衡,乂指治理适宜,就是现在要保持自然平衡、生态平衡,过度饮酒会损伤身体、过度开发会破坏自然环境。

区的本义为人们围在一起品酒。引申为1.区别,如区明(区分明晰)、区判(区分判别);2.区域,地区,如山区、市区、边区、区外(域外);3.行政区划单位 ,如自治区、解放区、市辖区、;4.住宅,居住处 ,如区处(居住的地方)、区舍(房屋);5.特指小屋,如‘浮玉之山,北望具区’;6.球场,如发球区;7.人世间 ,如区中(人世间)、区中缘(尘世的俗情)、区有(天下);8.小,微小,如区区小事;9.平庸 ,如区区冗冗(庸庸碌碌)、区区庸庸(平庸无能)。区 [呕ōu]本义为呕吐。引申为1.一种中国古代容器。又用为容量单位 ,齐旧四量:豆、区、釜、钟。2.古代农民播种时所开的穴或沟称为“区” 。如:区田(指在田里按一定距离开挖穴,将种子播入其间的一种农作法。便于小范围内深耕细作,集中施肥灌水);3.姓氏。

5.卩(截jié)在汉字中作为部首存在的。它是描述竹子的竹节特征。竖“丨”指示竹子纵向垂直向上生长;横折弯钩“���”是横、折、弯、钩的合体笔画,横指示竹节横断竹子的纵向,折表示竹节的圆形,弯指示竹节向外增粗,钩指示各竹节相对增长。借“截”指示竹节截断竹子中空。卩作偏旁部首的有卫、叩、印、卵、卯、却、即、卸、卿等。

卩繁化为節,再简化为节。汉字的发展也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的发展而变化。把竹头“⺮”改为草头“艹”是发现竹子草本植物,不是木本植物。繁体節下面的“即”是描述竹子的两个特征,一“卩”表示竹节,二是“”表示竹笋,“”是艮的省形,竹的根部不发达,基本上只有垂直下的主根,挖出的竹笋是白色尖状,“”又写作“皀”,即表示竹笋即竹子的幼芽可食,一经长出地面立即就砍下作为一种蔬菜,长大成竹就不能食用了。节 [jié]是節的简化字,只保留了竹节特征和它的草本属性。

节的本义为竹节。引申1.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如节根(草木的节与根)、节槎(树木上歧出的节)、节次。2.骨节、节骨眼、关键,如节病(弊病、破绽);3.节日、纪念日,如节下(节日期间)、节仪、节朔(节日和朔日);4.气节、节操,如节义(节操与义行)、节敬(节仪)、节孝牌坊;5.节令,节气,如节序、节分(季节的分际); 6.礼节,有礼貌的行为,如节文(礼节、仪式);7.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节镇(即节度使);8.节拍,节奏,如节调(节拍和音调);9.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如:章节、音节、时节;10.乐器名,拍板一类的乐器,如节鼓;11减省,如节简(节俭简朴);12.节制、管束,如节矜(节制约束而又刚毅坚强);13.调节,如“节其流,开其源”;14.用于分段的事物,如三节课;15.高峻的样子,如“节彼南山,维石岩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