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康熙字典在线查字 查询(康熙字典在线)

康熙字典在线查字 查询(康熙字典在线)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此《康熙字典》是清代张玉书、陈廷敬等依明代《字汇》《正字通》为基础编纂的汉字辞书。全书按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以 214 个部首分类,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 47035 个。冠以检字、辨似、等韵,尾附补遗、备考。此为清康熙五十五年内府刊本。

《康熙字典》依据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对两书错误之处,《康熙字典》还做过一番 “辨疑订讹” 的功夫。部首及每部之字以笔画为序,字单占二行,释文双行。每字之下先列《唐韵》、《广韵》、《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等书音切,次训义,广征典籍例句、字书释义例句,有所考证则附于后,次列别音别义、异读异体。

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乙亥(初十)下诏始修《康熙字典》,设总阅官张玉书、陈廷敬,另有史夔、吴世焘、万经、刘岩、周起渭、蒋廷锡、汪漋、励廷仪、张逸少、赵熊诏、涂天相、王云锦、贾国维、刘灏、梅之珩、陈璋、陈邦彦、王景曾、凌绍雯等二十八人任纂修官。康熙五十年张玉书病逝、贾国维因 “行止不端” 被革职,刘岩亦因《南山集》案被 “革职佥妻,流三千里”,陈廷敬于五十一年四月逝世,五十二年凌绍雯、史夔先后辞世,五十三年周起渭去世。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颁行,历时六年。为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

御制序上谕、职名、凡例、总目、检字、辨似、等韵

子集上、子集中、子集下丑集上、丑集中、丑集下寅集上、寅集中、寅集下卯集上、卯集中、卯集下辰集上、辰集中、辰集下巳集上、巳集中、巳集下午集上、午集中、午集下未集上、未集中、未集下申集上、申集中、申集下酉集上、酉集中、酉集下戌集上、戌集中、戌集下亥集上、亥集中、亥集下

补遗、补遗总目备考、备考总目

书前为康熙五十五年:御製康熙字典序

《康熙字典》共载 47,035 字目。书按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再分为上、中、下 3 卷,构成正文共 36 卷。以 214 个部首分类,一一列出《广韵》、《集韵》、《韵会》、《唐韵》等韵书的音切,并注有 “反切”、“直音” 两种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多引《尚书》、《孟子》、《庄子》、《荀子》、《世纪》、《左传》等经、史、子、集之书为证。书中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另外附有《字母切韵要法》和《等韵切音指南》。序中称本书 “古今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一音之不备矣。”

张玉书(1642 年-1711 年),字素存,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清朝政治人物。张九征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清顺治十八年(1661 年)进士,深谙史学,精 “春秋三传”。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康熙三十五年(1696 年),随皇帝征噶尔丹叛乱。历官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朝廷依以为重。康熙十八年(1679 年)主持修《明史》,先后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韵府》(1704 年—1711 年)、《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告病辞官,仍慰留在朝,康熙五十年(1711 年),以七十岁高龄随康熙至热河,病死塞外,谥文贞。著有《文贞集》。

陈廷敬原名陈敬,顺治十五年(1658 年)考中戊戌科进士。因同榜有同名者,因此朝廷给他加上 “廷” 字,改名为廷敬。现山西省阳城县郭峪村。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皆佳。与清初散文家汪琬,著名诗人王士祯皆有往来,“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康熙对陈廷敬有 “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 的评价。乾隆皇帝亲书 “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 的楹联,对陈廷敬及其家族予以褒奖。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皇帝命张玉书、陈廷敬领导编纂一部大型字典。后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独任总裁官。陈廷敬编纂《康熙字典》付出了极大的心力,亲自审阅文稿、编订目录、考校典籍、查阅大量古代辞书。

殿本是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简称。因于武英殿刻印书籍,故名。也称殿版。所刻书籍以刻工精整,印刷优良著称。清代宫中刻书初承明内府经厂之余绪。康熙十九年(1680 年)始,在西华门内武英殿设立刻书机构,直至清末。在长达 200 余年的历史中,武英殿先后刊行书籍数百种,此即 “武英殿刻本”(简称 “殿本”)之由来。

我们一起认识那些不曾相识的“生僻字”

生僻字没有一个标准,不能拿《新华字典》框定。因为字典里也有很多大学中文专业毕业也不认识的字,也有不少电脑里拼不出来的“麻烦”。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认识那些不曾相识的“生僻字”,每天一字。

生僻字之十四

両 读音( liǎng)

基本解释

古同“两”。

古籍解释

编辑 播报

康熙字典未收录此字头,以下为“两”字的解释:

康熙字典·两

两【子集下】【入部】康熙笔画:8画部外笔画:6画

〔古文〕㒳《唐韵》《正韵》良奖切《集韵》《韵会》里养切,良上声。《说文》再也。《易·系辞》兼三才而两之。

又《玉篇》匹耦也。《周礼·天官·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注》两犹耦也,所以协耦萬民,联系不散,有九事也。

又《韵会》匹也。《左传·闵二年》重锦三十两。《注》三十匹也。

又车数曰两。《後汉·吴祐传》载之兼两。《注》车有两轮,故称两。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该书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

《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修纂官员

目录

部首检字

部首检字

辨似(即形似但音义不同)

字母切韵(即南腔北调)

平仄四声

切字

笔画检索

子集篇详解

丑集篇目录

....................................

丑集篇详解

寅集篇详解

午集篇详解

亥集篇详解

补遗篇目录

补遗篇详解

汉字辞书——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基本简介: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贾国维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重印至今不辍。

详细介绍:

查检:《康熙字典》采用部首检字和笔画检字方法。

可记歌诀:一二子中寻,三画问丑寅,四在卯辰巳,五午六未申,七酉八九戌,其余亥部存。或是“一二在子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寻,六在未申七在酉,八九在戌余亥存。”

如查“康”字。在部首索引中找“广(yan)”部,在“寅下”5页。除部首外,“隶”为8画,再到“寅集下”“广”部8画里查“康”字,在“寅下集”9页中可以查到。

笔画检字 用于难字查检,可依笔画检字表。如查“民”字,如果不知道其部首,可以查笔画检字表。“民”为5画,可以在5画中查到。“民”下注为“氏”部,再到“部首索引”中查到“氏”部。“氏”在“辰下”33页,再到“辰集下”氏部1画里查到“民”字。在“辰集下”34页中可以查到。

优点:《康熙字典》依据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对两书错误之处,《康熙字典》还做过一番“辨疑订讹”的工夫。《康熙字典》有这样三个优点:

一、收字相当丰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才超过了它)。

二、它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可以供使用者检阅。

三、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几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见”的古书。

缺点:

该字典的缺点有二:一是全书反切和训释罗列现象,漫无标准,作者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利于初学者使用;二是其中疏漏和错误实多,王引之《康熙字典考证》12卷,纠正其讹误2588条,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错误。

作者介绍:

陈廷敬(1638—1712),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人,清代泽州府阳城(现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人,入仕五十三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经宴讲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的诗风格“清雅醇厚”,很得康熙皇帝的赞赏。

张玉书(1642~1711)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五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年,年七十岁。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於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二十三年(1684)授刑部尚书,调兵部尚书。二十九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康熙三十五年(1696),随皇帝征噶尔丹叛乱。历官凡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久任机务,直亮清勤,朝廷倚以为重。康熙十八年(1679)主持修《明史》,先後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韵府》(1704—1711)、《康熙字典》的总裁官。他数度勘视河工,支持靳辅主持治河工程。康熙四十九年(1710),告病辞官,仍慰留在朝,康熙五十年(1711),以七十岁高龄随康熙至热河,病死塞外,諡文贞。玉书工作古文辞,称一代大手笔。著有文贞集十二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相关介绍

版本:《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有康熙内府刻本,也就是所说的武英殿版本。包括有两种纸本:开化纸和太史连纸两种。康熙内府刻本多是内廷赏赐用的,装订非常豪华,民间很少见到。此外还有道光七年的内府重刊本、其他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现的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清末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本是发行量最大、最流行的一种版本。康熙四十九年,康熙召集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位学者,开始了《康熙字典》的编撰工作,在六年的时间里,他们对传统字书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整理,并于康熙五十五年完成编辑工作。《康熙字典》吸收了历代字书编纂的经验,全书共分为十二集,从子集到亥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分别排列214个部首。总共收录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字。内容引用了古代诗文以追溯字源,同时还注明了历代的用法以佐证其变迁。《康熙字典》问世后,社会影响巨大。它的文字、音义、书证被广泛引用,它的体例也成为了后世出版字书的蓝本。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康熙字典》作为我国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具有以下特点:收字多,字之别体、俗写均录,字体似而音义异者编为“疑似”,另列“备考”、“补正”;注音最全面,搜罗字音完备,凡是韵书所载依序排列;释义求古,义例多为原始出处。这些优点极大方便了经复古思想浓郁的封建士子,故而被誉为“体例精密,考证赅洽,诚字学之源薮,艺苑之津梁”(王引之语)。虽然它也有缺点,自清王引之至今,代有研究补正者,且嗣后在其基础上出现了《汉语大字典》、《中文大字典》,但是由于编纂目的不同,《康熙字典》注重“古”而后继者服务于“今”,故时至今日《康熙字典》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阅读古籍、整理古文献、从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尤其是在俗文学研究如敦煌学领域,它是手头必备之书(郝春文语)。《康熙字典》自问世以来,版本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种,现择其要者简述如下:

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以地支分十二集,每集三卷,冠以“总目”、“检字”、“辨似”、“考异”,尾附“补遗”、“备考”。部首及每部之字以笔画为序,字单占二行,释文双行。每字之下先列《唐韵》、《广韵》、《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等书音切,次训义,广征典籍例句、字书释义例句,有所考证则附于后,次列别音别义、异读异体。凡一字所出现的形体、意义均条理清楚,“每子毕载古体……改从隶书……兼载重文、别体、俗书、讹字……皆缀于后……凡古籍所载,务使包括无遗”(《四库提要》)。后世之本皆出于此,即使道光武英殿本出现后它仍是最流行的本子。如四库本、《字典汇编》本所据之同文书局本。需要说明的是,《康熙字典》原无篆书,篆书为后世刊行者所加。

(二)四十二卷,道光十一年武英殿本,王引之校改本。道光七年率90余人校《康熙字典》,改正字头,订正引文,历时五载,更正2588处,并挖改原版重新印行。同时王氏将校勘文字辑为《字典考证》十二册。正是由于《字典考证》单行本的出现,加之国人尊古轻今好远忽近,或许出于慎重,此校改本影响甚小。需要说明的是,《康熙字典》原无篆书,篆书为后世刊行者所加。

(三)四十三卷本,即康熙五十五年武英殿本+《字典考证》。出于上述原因,有意吸收道光殿本的人们采取了这种简单而保险的做法。最为流行的也是影响最大的中华书局本即属于此系统。

(四)道光殿本影印本+《字典考证》+《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代重新发现了道光殿本,比较了道光殿本所做更改与《字典考证》之异同,发现二者有所不同,并认真研读了日本渡部温的《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于1996年推出《王引之校改本<康熙字典>》,此本以善本(王氏家藏本)为底本,保持原貌,字头据许铉校本《说文解字》列篆文,页前加部首目录,后附四角号码索引。

(五)道光殿本标点整理本。以道光殿本为基础,参校别本,将原书备考、补遗移至正文,新旧字体并用,释文、义例用新体,列《新旧字形体对照举例表》,全书标点,加注拼音,繁体横排,篆文同上古本。有四角号码索引。汉语大字典出版社,2002。

(六)《〈康熙字典〉通解》,道光殿本为底本,作了校勘,吸纳《字典考证》、《康熙字典考异正误》、黄云眉《康熙字典引书证误》等人成果入正文,以今音注音,简化字,横排标点,部首检字法作了处理,删去《字母切韵要法》等四种,篆文出楷篆对照表列于后。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简化字、横排版,1997。

(八)现代检索注音对照,中国档案珍藏版,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九)康熙字典,中华书局,2004-6-1 。

(十)康熙字典(上下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10-1 。

(十一)《康熙字典》修订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1。

(十二)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以道光王引至定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重新横版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等。原书无篆文,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现规范小篆赋予正文字头之后。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书正文、补遗、备考中全部头字,以便于检索。

现代:

现代制作的电子版。现在的《康熙字典》电子版目前有3种。上海书同文康熙字典(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0年)台湾汉珍、北京中易。

书同文《康熙字典》电子版所用底本系中华书局本(同文书局石印本,并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证》)。它为读者提供了中、日、简、繁、异等汉字关联代换检索技术,帮助事先并不知道字典中确切文字的读者,只要输入自己熟悉的中国汉字或日本汉字,或繁体,或简体,或异体,甚至旧字、讹字,均可检索到字典中的文字条目。其次,可以单字查询,也可按部首、笔画、笔顺查询,也可按拼音、注音查询。电子版除提供原《康熙》中文字条目信息外,还提供汉字的部首、部首外笔画数、总笔画数、笔顺笔形、拼音、注音、Unicode、GBK、Big5编码等属性信息。同时还提供文字的标准普通话发音。

汉珍公司为与四库全书电子版制作单位合作,在2001年推出繁体《康熙字典电子版》,《康熙字典》电子版本套光盘是根据同文书局出版的石印版《康熙字典》为底本制作而成,并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证》于后。汉珍公司在古籍数字化中,以亲和性的检索界面,搭配BIG5、GBK与Unicode各文字内码相互对照,并提供单字、部首、笔画、笔顺、注音、拼音等多元化的检索字段查询。

中易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康熙字典》,全部字头字及释义可实现任意检索,并提供图文对照的电子字典。电子全文检索版《康熙字典》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在Windows平台上将汉字数量由27,484字扩充为70,195字企业版中附带的《中易汉神e》软件,提供符合ISO/IEC 10646: 2003(同Unicode 4.0)国际标准编码的包括7万个汉字的曲线字库,字形优美,与Windows系统中的“宋体”皆为中易产品,风格一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文检索可将47,000个字头字单独查检出来,同时还带有该字的释义和各种属性。也可输入任意字、词,很快便可在字头字及释义中检索出相关信息。6种检字方法,不学即会配备6种检字方法。其中的康熙部首检字、笔画数检字和康熙序检字,采用鼠标操作,不用学习,即会使用。其他还备有拼音、注音和适于快速输入的《郑码》输入法。释文可简、繁体字相互切换释义使用简化字,加标点断句。若需要阅读繁体字,轻点一键,即刻转换为繁体字,方便台湾、香港、澳门和其他海外读者的需要。全部文字可在MS-Office粘贴使用可将需摘录的字头字或释义内容进行拷贝(只限于企业版),然后粘贴到微软的Office应用程序中进行天衣无缝的再编辑。这是图像扫描电子版的《康熙字典》所做不到的。与原《康熙字典》扫描图像相对照读者在阅读字头字及释文时,只需轻点一键,即可将原木刻本《康熙字典》相对应的扫描图像调出来对照,对学术研究很有帮助。字头字标注多重属性,便于学习和查用字头字属性中,除北师大版本中原标注的拼音、注音等,中易又加注了该字的ISO/IEC(Unicode)国际标准编码、郑码编码等多种属性。

修订:

《康熙字典》完成后,仅在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修订过一次,由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奉旨校勘,共订正了书中错误2588条。

在《康熙字典》面世的近300年中,仅有日本学者渡部温和我国著名学者王力对其发表过勘校专著,共进行了万余条校勘。

2008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完成《康熙字典》300年来的第二次修订,以王引之校订本为底本,在渡部温和王力两学者的校勘基础上,利用Unicode国际标准中的58000个字符,在字形方面首次对《康熙字典》中13000多个字头进行了共计两万多项增补和修订,并针对其原有的47043个字头,逐字进行了异体字的字际关联工作,使这部修订版同时可作为异体字字典使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康熙字典》修订版共收录汉字57557个,比《汉语大字典》多收录约3000字。此外,原书中数千个有音无义或有义无音的字,通过此次修订校勘首次得到解释或注音。与修订同步进行了《康熙字典》数字化,使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横排方式,对每个字除保留传统反切法注音外还标注了现代汉语拼音,并在文中加入标点以消除缺乏句读带来的阅读障碍。通过数据光盘,读者只需输入简体字,就能准确检索到该字的古字以及它出现在《康熙字典》原书中的位置,方便了研究者使用。

补充:

1716年成书的《康熙字典》是历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满足读者阅

平水韵上平,多音字,古音等不同,按拼音排序并修改

平水韵上平,多音字,古音等不同,按拼音排序并修改

之前发文:《平水韵之平韵加拼音加排序》

经清新李益成老师提醒,多音字,

就是《平水韵之平韵加拼音加排序》

中标注拼音的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字可能是多音字,

查了

汉典

https://www.zdic.net/

在线新华字典

https://zd.diyifanwen.com/

在线汉语字典

http://xh.5156edu.com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

等后发现,

确实

平水韵中平声字,

之前发文《平水韵之平韵加拼音加排序》文中

标注第三声第四声的字,

要么是多音字,

要么古音有读平声的,

可以查看汉典那个字的,康熙字典和音韵方言(韵书)等内容查询。

先处理了《平水韵之平韵加拼音加排序》文中,平水韵中上平部分之前文标注第三声、第四声部分,下平部分有时间处理了再发文。

平韵:

上平一东:

冲(chōng)忡(chōng)充(chōng)匆(cōng)葱(cōng)聪(cōng)骢(cōng)虫(chóng)崇(chóng)丛(cóng)

东(dōng)峒(tóng){峒,多音字}

弓(gōng)躬(gōng)宫(gōng)公(gōng)功(gōng)工(gōng)攻(gōng)

洪(hóng)荭(hóng)红(hóng)虹(hóng)鸿(hóng)烘(hōng)

空(kōng)崆(kōng)

隆(lóng)窿(lóng)笼(lóng)胧(lóng)栊(lóng)咙(lóng)聋(lóng)珑(lóng)砻(lóng)泷(lóng)

穹(qióng)穷(qióng)

戎(róng)绒(róng)融(róng)

嵩(sōng)[崧(sōng)]菘(sōng)

通(tōng)同(tóng)童(tóng)铜(tóng)桐(tóng)瞳(tóng)僮(tóng){僮,多音字}

筒(tǒng)

雄(xióng)熊(xióng)

棕(zōng)

中(zhōng)[中间(zhōngjiān)]衷(zhōng)忠(zhōng)盅(zhōng)终(zhōng)

疯(fēng)丰(fēng)风(fēng)枫(fēng)冯(féng)

蒙(méng)濛(mēng)朦(méng)瞢(méng)

蓬(péng)篷(péng)

翁(wēng)嗡(wēng)

上平二冬:

淙(cóng)从(cóng)[服从(fúcóng)]

舂(chōng)冲(chōng)重[重复(chóngfù)]

冬(dōng)咚(dōng)

供[供给(gōngjǐ)]蚣(gōng)

龙(lóng)茏(lóng)

容榕蓉(róngróngróng)溶(róng)茸(róng)

松(sōng)淞(sōng)

彤(tóng)

农(nóng)侬(nóng)浓(nóng)脓(nóng)

庸(yōng)佣(yōng)慵(yōng)雍(yōng)邕(yōng)痈(yōng)

宗(zōng)踪(zōng)纵(zòng)[纵横(zònghéng)]

锺(zhōng)钟(zhōng)

蛩(qióng)邛(qióng)筇(qióng)跫(qióng)

胸(xiōng)凶(xiōng)匈(xiōng)汹(xiōng)

封(fēng)逢(féng)缝(féng)峰(fēng)锋(fēng)丰(fēng)蜂(fēng)烽(fēng)葑(fēng)

喁(yóng,yú)

上平三江:

江(jiāng)豇(jiāng)

腔(qiāng)

降[降(xiáng)伏(fú)]

邦(bāng)梆(bāng)

扛(káng)

庞(páng)

缸(gāng)杠(gāng)(旗杆){杠,多音字}

窗(chuāng)双(shuāng)

泷(lóng)

桩(zhuāng)撞(zhuàng){

「撞」在《广韵》里有两读:

一是宅江切。「撞突也學記曰善待問者如撞鐘撞擊也。」折合今音读chuáng;

一是直绛切。「撞鐘。」折合今音读zhuàng。

这两读在《广韵》时代仅是声调不同,一为平声,一为去声。考诸字义,似也无明显的分音别义功能,属完全对等的异读。在现在滇东北一带的西南官话里,「撞」字仍有读chuang的,两读或是方音混入所致。

现在普通话里统读zhuàng,不算多音字。

作者:予一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838494/answer/803431977来源:知乎

}

幢(chuáng){

幢,多音字,chuáng 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

〔~~〕形容影子摇晃,如“人影~~”。

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经~。石~。/d/file/gt/2023-10/gg5d1ossb2o.php 水中的小块高地:~京(“京”,高丘,形容丰年堆积如山的谷物)。/d/file/gt/2023-10/ptsuran1q02 ㄌㄧˊ

〔高~〕朝鲜历史上的王朝,旧时习惯上沿用指称朝鲜。

同“罹”,遭遇。/d/file/gt/2023-10/hjiuy11ttl1.php 〔~县〕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南阳市西北。

/d/file/gt/2023-10/ji11ch4gmq0.php Yuèzhī):汉代西域国名

/d/file/gt/2023-10/norpuhoo3og.php ){累,多音字,

léi ㄌㄟˊ

〔~~〕①连续成串,如“果实~~”;②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赘〕①多余,不简洁,如“文字~~”;②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d/file/gt/2023-10/hmuys4lyx43.php [3]

又《类篇》班縻切,音悲。同襬。关东人呼裙也。 [1]

·3 帔.汉程网 [引用日期2020-09-22]

·1帔./d/file/gt/2023-10/vwdk01mvf5u 汉典 [引用日期2020-09-22]

/d/file/gt/2023-10/eaoza3ti3qm 音韵方言

近代音 中古音

影母 支韻 平聲 逶小韻 於爲切 三等 合口;影母 寘韻 去聲 餧小韻 於僞切 三等 合口;

/d/file/gt/2023-10/gpcmabsnq0j.php 音韵方言

近代音 中古音 影母 支韻 平聲 逶小韻 於爲切 三等 合口;日母 支韻 平聲 痿小韻 人垂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歌部 ;王力系统:影母 歌部 ;

https://www.zdicnet/hans/%E7%97%BF

}

吹(chuī)炊(chuī)垂(chuí)椎(chuí)陲(chuí)锤(chuí)椎(chuí)

龟(guī)规(guī)

麾(huī)

亏(kuī)窥(kuī)岿(kuī)夔(kuí)葵(kuí)馗(kuí)逵(kuí)

蕤(ruí)

睢(suī)虽(suī)随(suí)绥(suí)隋(suí)

谁(shuí)

推(tuī)[灰(huī)韵同]

锥(zhuī)追(zhuī)

上平五微:

霏(fēi)绯(fēi)菲(fēi)[芳菲(fāngfēi)]妃(fēi)飞(fēi)非(fēi)扉(fēi)肥(féi)

威(wēi)微(wēi)葳(wēi)巍(wēi)薇(wēi)韦(wéi)围(wéi)帏(wéi)违(wéi)闱(wéi)

晖(huī)辉(huī)徽(huī)挥(huī)

祈(qí)圻(qí)颀(qí)

畿(jī)讥(jī)玑(jī)机(jī)几(jǐ)[微(wēi)也(yě)、如(rú)见(jiàn)几(jǐ)]矶(jī)

稀(xī)希(xī)欷(xī)晞(xī)

衣(yī)[衣服(yīfu)]依归(yīguī)饥(jī)[支(zhī)]韵同沂(yí)

上平六鱼:

车(chē)[麻(má)韵同]

徂(cú)

初(chū)樗(chū)躇(chú)[药(yào)韵同]除(chú)滁(chú)蜍(chú)锄(chú)储(chǔ)

疽(jū)居(jū)苴(jū)裾(jū)琚(jū)狙(jū)据[拮(jié)据(jū)]

沮(jǔ)

{

沮 音韵方言

近代音 精母 魚模韻 平聲陰 疽小空;中古音 清母 魚韻 平聲 疽小韻 七余切 三等 合口;精母 魚韻 平聲 且小韻 子魚切 三等 合口;照莊母 魚韻 平聲 菹小韻 側魚切 三等 合口;從母 語韻 上聲 咀小韻 慈吕切 三等 合口;精母 御韻 去聲 怚小韻 將預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模部 ;從母 模部 ;精母 模部 ;王力系统:精母 魚部 ;從母 魚部 ;精母 魚部 ;

/d/file/gt/2023-10/0bfjrmaqrk3.php 中古音 群母 魚韻 平聲 渠小韻 強魚切 三等 合口;群母 藥韻 入聲 噱小韻 其虐切 三等 開口;群母 御韻 去聲 遽小韻 其據切 三等 合口;

/d/file/gt/2023-10/mnl1r0rekpx.php 汉典 部分截图

菹(zū)

猪(zhū)诸(zhū)

畬(shē)

上平七虞:

逋(bū)晡(bū)

粗(cū)殂(cú)

雏(chú)厨(chú)蹰(chú)

敷(fū)趺(fū)麸(fū)夫(fū)肤(fū)扶(fú)符(fú)凫(fú)芙(fú)桴(fú)俘(fú)郛(fú)孚(fú)蚨(fú)

沽(gū)酤(gū)孤(gū)辜姑(gūgū)觚(gū)菰(gū)鸪(gū)

蛄(gū){蛄,多音字,

蛄 gū

〈名〉

(1) 蝼蛄 [mole cricket]

蛄,蝼蛄也。——《说文·虫部》

/d/file/gt/2023-10/kz2vubl0wjd.php 見母 魚模韻 平聲陰 居小空;中古音 見母 虞韻 平聲 拘小韻 舉朱切 三等 合口;

/d/file/gt/2023-10/zelrbym10zs.php ㄋㄨˊ

古同“孥”,儿女。

鸟尾:鸟~。

https://www.zdicnet/hans/%%E5%B8%91

铺(pū)[铺盖(pūgài)]蒲(pú)匍(pú)葡(pú)蒱(pú)

区(qū)躯(qū)驱(qū)岖(qū)趋(qū)衢(qú)癯(qú)瞿(qú)氍(qú)劬(qú)

儒(rú)襦(rú)濡(rú)孺(rú)

苏(sū)酥(sū)

殊(shū)输(shū)枢(shū)姝(shū)

徒(tú)途(tú)涂(tú)荼(tú)图(tú)屠(tú)酴(tú)

菟(tù){菟,多音字

tú ㄊㄨˊ

〔於~〕老虎的别称。

〔~裘〕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泗水县;古代借指退隐者的居处。

https://www.zdicnet/hans/%E8%8F%9F

乌(wū)污(wū)[污秽(wūhuì)]巫(wū)诬(wū)呜(wū)无(wú)芜(wú)吾(wú)梧(wú)吴(wú)毋(wú)

须(xū)需(xū)吁(xū)

纡(yū)迂(yū)盂(yú)竽(yú)虞(yú)愚(yú)娱(yú)隅(yú)于(yú)俞瑜榆(yúyúyú)愉(yú)逾(yú)渝(yú)窬(yú)谀(yú)腴(yú)禺(yú)嵎(yú)臾(yú)萸(yú)

租(zū)

蛛(zhu)朱(zhū)珠(zhū)株(zhū)诛(zhū)硃(zhū)铢(zhū)茱(zhū)侏(zhū)

呱(guā)

模(mó)谟(mó)摹(mó)

都(dōu)

上平八齐:

篦(bì)

堤(dī)低(dī)羝(dī)

齑(jī)鸡(jī)稽(jī)赍(jī)嵇(jī)跻(jī)

藜(li)黎(lí)犁(lí)梨(lí)黧(lí)蠡(lí)

迷(mí)

泥(ní)倪霓(níní)猊(ní)蜺(ní)鲵(ní)

批(pī)砒(pī)鼙(pí)

妻(qī)[夫妻(fūqī)]萋(qī)凄(qī)栖(qī)蹊(qī)齐(qí)脐(qí)畦(qí)

嘶(sī)撕(sī)

梯(tī)题(tí)提(tí)蹄(tí)啼(tí)醍(tí)鹈(tí)

兮(xī)西(xī)犀(xī)溪(xī)奚(xī)醯(xī)

荑(yí)

携(xié)

圭(guī)闺(guī)

奎(kuí)睽(kuí)

上平九佳:

睚(yá)崖(yá)涯(yá) [支(zhī)麻(má)韵同]

挨(ái)

差[差使(chāishi)]柴(chái)钗(chāi)豺(chái)侪(chái)

骸(hái)

揩(kāi)

埋(mái)霾(mái)

排(pái)牌(pái)俳(pái)

崽(zǎi)

斋(zhāi)

佳(jiā)

乖(guāi)

怀(huái)淮(huái)槐(huái)[灰(huī)韵同]

街(jiē)阶(jiē)皆(jiē)秸(jiē)

楷(jiē){楷,多音字

jiē ㄐㄧㄝˉ

 ◎ 落叶乔木,木材可制器具,种子可榨油,树皮和叶子可制栲胶。亦称“黄连木”。

/d/file/gt/2023-10/2m3owb3nv5b.php ㄌㄞˊ

 ◎ 〔招~〕把人招来,沿用指商业上招揽顾客,如“以广~~”。

/d/file/gt/2023-10/vxwmfp0ru5u.php 部分截图 /d/file/gt/2023-10/ojnc34oktzs )嵬(wéi)桅(wéi)

崔(cuī)催(cuī)摧(cuī)

堆(duī)

瑰(gui)

灰(huī)恢(huī)诙(huī)回(huí)徊(huí)茴(huí)

盔(kuī)魁(kuí)

傀(guī){傀,多音字

guī ㄍㄨㄟˉ

怪异:~奇(亦作“瑰奇”)。

独立的样子:~然独立。

/d/file/gt/2023-10/jkxykonm34p.php 部分截图 /d/file/gt/2023-10/xpgtmy1helq 部分截图 /d/file/gt/2023-10/151cohuidoo ㄇㄣˊ

 ◎ 〔~~〕心中昏暗不明,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者乎?”

/d/file/gt/2023-10/zfsykvhid0v.php 部分截图 /d/file/gt/2023-10/y1allpfjbiw ㄎㄢˉ

守护,监视:~护。~押。~门。~青(看守正在结实还未成熟的庄稼)。

/d/file/gt/2023-10/zydufmhwfay.php 部分截图 https://www.zdicnet/zd/yy/ys/%E6%BC%AB

难(nán)[艰难(jiānnán)]

潘(pān)磐(pán)盘(pán)蟠(pán)槃(pán)蹒(pán)

珊(shān)跚(shān)姗(shān)

滩(tān)摊(tān)檀坛(tántán)

叹(tàn)[翰(hàn)韵同]

「叹」韻書

https://www.zdic.net/zd/yy/ys/%E5%8F%B9

「叹」韻書 部分截图 /d/file/gt/2023-10/zvvy0qlrqjd ㄘㄨㄢˊ

聚,凑集,拼凑:~凑。~集。~钱。~眉。~射(集中射击)。~三聚五(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d/file/gt/2023-10/tyodqjibn1j.php ㄗㄨㄢˉ

用锥状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穿孔:~孔。~木取火。~探。

进入:~心。~营。

/d/file/gt/2023-10/kju1l21ispn.php 審生母 山韻 平聲 山小韻 所閒切 二等 開口;審生母 諫韻 去聲 訕小韻 所晏切 二等 開口;

/d/file/gt/2023-10/c5c0ooko2m5.php 部分截图 https://www.zdicnet/zd/yy/ys/%E8%AE%AA

弯(wān)湾(wān)顽(wán)

颜(yán)

还(hái)

艰(jiān)间(jiān)[中间(zhōngjiān)]奸(jiān)菅(jiān)

悭(qiān)

闲(xián)娴(xián)鹇(xián)

关(guān)鳏(guān)

环(huán)鬟(huán)寰(huán)

擐(huàn)

近代音 見母 寒山韻 平聲陰 關小空;曉母 寒山韻 去聲 患小空;中古音 見母 韻 平聲 關小韻 古還切 二等 合口;匣母 諫韻 去聲 患小韻 胡慣切 二等 合口;

https://www.zdicnet/hans/%%E6%93%90

患(huàn)[谏(jiàn)韵同]

「患」韻書

https://www.zdicnet/zd/yy/ys/%E6%82%A3

「患」韻書 部分截图 https://www.zdicnet/zd/yy/ys/%E6%82%A3

圜(yuán)

殷(yīn)[赤(chì)黑(hēi)色(sè)]

纶[纶(guān)巾(jīn)]

备注:

韵书图截取自

汉典

https://www.zdic.net/

韵书图的部分

引用部分出自

典书、知乎、百度百科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此《康熙字典》是清代张玉书、陈廷敬等依明代《字汇》《正字通》为基础编纂的汉字辞书。全书按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以 214 个部首分类,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 47035 个。冠以检字、辨似、等韵,尾附补遗、备考。此为清康熙五十五年内府刊本。

《康熙字典》依据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对两书错误之处,《康熙字典》还做过一番 “辨疑订讹” 的功夫。部首及每部之字以笔画为序,字单占二行,释文双行。每字之下先列《唐韵》、《广韵》、《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等书音切,次训义,广征典籍例句、字书释义例句,有所考证则附于后,次列别音别义、异读异体。

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乙亥(初十)下诏始修《康熙字典》,设总阅官张玉书、陈廷敬,另有史夔、吴世焘、万经、刘岩、周起渭、蒋廷锡、汪漋、励廷仪、张逸少、赵熊诏、涂天相、王云锦、贾国维、刘灏、梅之珩、陈璋、陈邦彦、王景曾、凌绍雯等二十八人任纂修官。康熙五十年张玉书病逝、贾国维因 “行止不端” 被革职,刘岩亦因《南山集》案被 “革职佥妻,流三千里”,陈廷敬于五十一年四月逝世,五十二年凌绍雯、史夔先后辞世,五十三年周起渭去世。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颁行,历时六年。为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

御制序上谕、职名、凡例、总目、检字、辨似、等韵

子集上、子集中、子集下丑集上、丑集中、丑集下寅集上、寅集中、寅集下卯集上、卯集中、卯集下辰集上、辰集中、辰集下巳集上、巳集中、巳集下午集上、午集中、午集下未集上、未集中、未集下申集上、申集中、申集下酉集上、酉集中、酉集下戌集上、戌集中、戌集下亥集上、亥集中、亥集下

补遗、补遗总目备考、备考总目

书前为康熙五十五年:御製康熙字典序

《康熙字典》共载 47,035 字目。书按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再分为上、中、下 3 卷,构成正文共 36 卷。以 214 个部首分类,一一列出《广韵》、《集韵》、《韵会》、《唐韵》等韵书的音切,并注有 “反切”、“直音” 两种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多引《尚书》、《孟子》、《庄子》、《荀子》、《世纪》、《左传》等经、史、子、集之书为证。书中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另外附有《字母切韵要法》和《等韵切音指南》。序中称本书 “古今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一音之不备矣。”

张玉书(1642 年-1711 年),字素存,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清朝政治人物。张九征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清顺治十八年(1661 年)进士,深谙史学,精 “春秋三传”。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康熙三十五年(1696 年),随皇帝征噶尔丹叛乱。历官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朝廷依以为重。康熙十八年(1679 年)主持修《明史》,先后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韵府》(1704 年—1711 年)、《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告病辞官,仍慰留在朝,康熙五十年(1711 年),以七十岁高龄随康熙至热河,病死塞外,谥文贞。著有《文贞集》。

陈廷敬原名陈敬,顺治十五年(1658 年)考中戊戌科进士。因同榜有同名者,因此朝廷给他加上 “廷” 字,改名为廷敬。现山西省阳城县郭峪村。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皆佳。与清初散文家汪琬,著名诗人王士祯皆有往来,“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康熙对陈廷敬有 “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 的评价。乾隆皇帝亲书 “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 的楹联,对陈廷敬及其家族予以褒奖。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皇帝命张玉书、陈廷敬领导编纂一部大型字典。后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独任总裁官。陈廷敬编纂《康熙字典》付出了极大的心力,亲自审阅文稿、编订目录、考校典籍、查阅大量古代辞书。

殿本是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简称。因于武英殿刻印书籍,故名。也称殿版。所刻书籍以刻工精整,印刷优良著称。清代宫中刻书初承明内府经厂之余绪。康熙十九年(1680 年)始,在西华门内武英殿设立刻书机构,直至清末。在长达 200 余年的历史中,武英殿先后刊行书籍数百种,此即 “武英殿刻本”(简称 “殿本”)之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