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分享 | 竁、杲、羙、轟… 你的名字,怎么念?
一份小学新生名单因“16个名字里有8个生僻字”而“喜提”热搜,在某竁(cuì)、某轟(hōng)、某某羙(měi)等名字的衬托下,朴实无华的“张二鸣”或成最大输家,有网友调侃道:“预感张二鸣以后会经常被叫起来回答问题。”
这份名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确“超纲”了,但“8个生僻字”的说法也许并不准确。生僻字是指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或不熟悉的字,可到底哪些“不常见”,哪些“不熟悉”,见仁见智、因人而异。彧、珩、翀、赟,有的人不认识,有的人却能说会写擅解释。生僻概念的边界虽不明晰,大致的范围是确定的。
《居民身份证法》明确规定起名要使用“规范汉字”,而规范与否要看是否属于《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8105个汉字。像“竁”这种绝大多数人看了不认识、又未被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是生僻字无疑了。
生僻字逐渐成为取名的热门选择,背后折射出如今家长对独特和个性的追求。俗话说“文《论语》,武《周易》;女《诗经》,男《楚辞》”,但当十三经已被翻烂、四个字的名字司空见惯、生肖取名更是扎堆泛滥时,就不难理解“难上加难”的父母们为何将目光投向《现代汉语词典》最深处的角落。
在人们的独特性需求越来越高的时代,“撞衫”“撞鞋”“撞香水”都会让人感到尴尬,姓名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生僻字正是为了避免与他人“雷同”。这样看来,这样的多元尝试也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说文解字》有云:“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是,人们在白天可以通过形体和声音互相区别,但到了晚上看不清楚,需要说出一个区别于别人的符号,于是就有了“名”。
这样的解释虽有很强的臆测成分,但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名字的意义。姓名本就是使人们相互区别开来的代号,求新求异本是无可厚非的,给孩子起什么名字也是家长的权利和自由——只是在取名时,或许还要想到更多。
不少生僻的姓名,虽然饱含了家长的美好期盼,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给出行、就医带来诸多不便。因为相关汉字在一些电脑系统中无法打印,于是出现了不能在线购票、银行无法转账、持医保卡就医时医疗机构读卡系统会显示为“?”等问题。这个时候,就真可以说是“为名所累”了。
客观上说,相关部门应当担负好让含有生僻字但符合规范的名字在各种生活场景中“畅通无阻”的职责。早在2016年,公安部就会同教育部等部门采取措施,加快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推动姓名中含冷僻字的身份证全面正常使用。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专用字库,已经包含了7.2万个汉字了。也正因此,近年来,因姓名中有生僻字而不能办理相关业务的新闻的确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名字既有个体属性也有社会交往属性。追求个性值得肯定,但求新求异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力道,不能用力过猛、剑走偏锋、走入“偏”“难”“怪”的歧途。姓名作为一个区分符号,本就是为了便利人们的日常生活的。
如果取了一个名字,孩子自己难写、难记,别人难认、难读,就会给交际带来不少的麻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让孩子因为姓名过于出奇而过早承受本不该有的目光和关注,为“名”所累、受“名”所困,恐怕也不是家长们愿意看到的吧。而且回过头来看,过犹不及,在标新立异、偏门冷僻的方向上走得太远,是否又陷入了另一种俗套呢?
“名无固宜,约定俗成谓之宜。”好名字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不考虑实际使用、为了冷僻而冷僻、为了博取眼球而剑走偏锋的名字,肯定不在好名字之列。事实上,汉字的组合在取名时可谓是用之难竭的,只是有时候我们走不出既定的思维程式而已。比如,表示动作的汉字,就是“入名”时还可以深度开发的“资源”,听、耕、牧、想、视、望、采,等等等等,都可以组合出音意俱佳的好名。所以,家长在给孩子起名时,还可以再多费些思量,毕竟这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
这正是:起名无定理,独特显稀奇;一味求生僻,过度犹不及。
编辑 | 王海婷
校审 | 高路平
来源 | 人民网
新生点名生僻字难倒班主任,教育界人士认为——生僻字入名,追求独特亦应有度
学生名字中带有生僻字,老师面临点名尴尬。 图/东方IC
程竁(cuì)、李杲(gǎo)、吴轟(hōng)、高 頔(dí)、傅 广 羙(měi)……新 学 期 开学,老师们遇到的第一个挑战竟是“如何正确读出学生的名字”。
这两天,网络上热传的一份小学新生名单引发广泛关注:全班16名学生的名字中,竟出现了8个生僻字。此外,还有“刘小灵童”“程门立雪”等四字名字,颇具趣味和古味。
记者在沪上中小学了解到,时下,生僻字成了孩子姓名里的“热门字”。对此,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不仅是社会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也折射出年轻家长对于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情。
见怪不怪,生僻字成新生名字中的“热门字”
新学期开学,静安区闸北第二中心小学一年级4班班主任金慧玲遇到了一件颇具挑战的事——认识学生名字里的生僻字。訾(zī)、燏(yù)、醵(jù)……金慧玲说,日常生活中,这些字很少遇到。于是,她拿到学生名单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捧起《新华字典》,把这些生僻字的读音、寓意一一查清楚,并标注在新生手册旁。“如果老师连学生名字都读错了,一来对学生和家长不够尊重,二来也有失教师的职业素养”。
不少小学班主任都有类似感受:这几年,生僻字越来越多见于学生名字,已有些“见怪不怪”了。一位沪上小学校长粗略统计了一下,今年该校共有360名新生入学,几乎每班都有一两名学生的名字中有生僻字。今年,这所学校的一年级 新 生 名 单 中,出 现 了 嫕(yì)、祾(líng)等更高难度系数的生僻字,大部分老师表示“闻所未闻”。
名字是家长期盼和社会文化心理映射
名字人人都有,看似简单,却承载着多重意义——它不仅是一个人的称呼,是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识,同时也是家庭文化品位的集中体现。
为孩子起名,是家庭里一种颇具仪式感的事,名字寄托着父母对孩子未来人生的美好祝愿和期冀。比如,嫕(yì)寓意着“柔软、和顺”;祾(líng)同福,有吉祥之意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说,中国人对文字向来具有敬畏之心,大多数人认为,具有美好寓意的语言文字具有正向映射的作用,能给人带来好运气和精气神,从这一点来看,家长们选择这些好词、好字作为孩子的名字,理所当然。
如今,生僻字入名现象越来越多,体现出年轻一代家长追求个性、标新立异的个性与心理。徐默凡说,中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大姓比较集中,家长选择生僻字更多是为了赋予孩子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从而体现出各自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
静安区闸北第二中心小学校长赵蔚秋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两年,“若曦”“璎珞”等具有宫廷风、书画气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新生名册上。对此,徐默凡认为,名字历来都会受到社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古装戏、玄幻剧热播,这种流行文化也会反映到家长给孩子的起名当中。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赵蔚秋从家长的育儿心态上读出了生僻字入名的另一层含义。她说,80后家长盼望孩子拥有不一般的灿烂人生,从名字的设计和出处上可谓用心良苦,这个细节多少也折射了当代家长的集体焦虑——从名字开始,人生的起跑线一步也不能输。
用生僻字起名应慎重考虑
沪上一位小学校长坦言,家长给孩子起名,是否要用生僻字来追求独特还需慎重思考。至于部分家长用无厘头的字词为孩子取名,更不可取。
从孩子身体发育来看,低年级孩子手部小肌肉尚未发育健全,一些笔画数较多的繁体字、生僻字书写起来难度较高。成年后,即便随着输入法词库的不断扩充,想要在电脑上打出这些生僻字也并不容易。此外,小伙伴若不认识孩子的名字,时常叫错,甚至以此为由给孩子起绰号,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这位校长以自己女儿名字为例,她为女儿起名“莼”,结果,女儿在参与不少比赛时,主办方都把孩子的名字错写为“纯”,由此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也错失了不少机会。
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文自修》主编王意如教授也提及,姓名说到底还是一个符号,起名应以好写、好记、好叫为原则。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足够为孩子选择一个好名字。“家长对于孩子的美好期盼可以理解,但没必要费尽心思地去找一些刁钻字起名,一个人要让别人记住,最终还得凭借良好的品格,而不是靠名字,这点家长们都应懂得”。
作者:张鹏
编辑: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