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过年挂竹子怎么上供(过年挂竹子)

过年挂竹子怎么上供(过年挂竹子)

“挂竹子”是即墨农村特有的年俗,您没见过可能想象不到多有文化

过年,即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挂竹子”,这是当地特有的年俗!可您知道什么是“挂竹子”?怎么挂吗?

过年期间,中国北方地区的农村,大多至今还保留着“接年”和“送年”的习俗。

接年和送年,在山东即墨又叫做“接神”与“送神”,其实就是年前到祖坟上把列祖列宗请回家,过年后再送回去的仪式。

我的老家是山东沂水,现在老家的年俗大多已经遗忘了,但依稀记得,这个环节在我老家叫做“请家堂”。

请家堂之前,要事先摆放祖先的牌位,就是一个用烧纸叠成的类似倒放的领带形状的牌子,用一根筷子插在馒头上。上边书写“列祖列宗之位”,或者什么都不写。

但是,在即墨的农村就没这么简单,他们不仅要摆列祖列宗牌位,还有一个非常排场的仪式——挂竹子!

什么是“竹子”?

竹子,是即墨方言发音,实际就是宗谱。

即墨人的宗谱不是简单的列祖列宗的人名排列,它的构造比较复杂,也很排场。一般有画芯、对联和衬帘三部分组成,画幅一般有2、3平方米不等。

1、画芯。这是宗谱的核心,其实就是一幅年画。在画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用蓝紫色调绘有本宗族最老的先人夫妇和儿孙满堂、家业兴旺这样主题的连环画,一片祥和、兴旺、富贵的景象。

在画芯的中间,一般空着很大一片整齐排列的格子,用来填写故去的本宗族先人姓名。

我曾经在即墨五六个乡镇工作过,不记得是东部沿海、还是西边沿河哪个乡镇有一种特殊的做法,他们是把活着的人也写在宗谱上,只要是本族的人,一出生就写在宗谱上。

但是,这样做却总让人感觉怪怪的,毕竟前边还摆着贡品,来拜年的人还要磕头,怎么想都让人头上起鸡皮疙瘩。

2、对联。即墨人家里的宗谱一般是挂在正屋正北的墙上,也像一幅巨大的中堂,大多数还要在两边配挂对联。

即墨人宗谱两边的对联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花联,上面绘制五到七种花瓶、花卉等,两联上画的东西相同且对仗。

另一种就是书法对联,一般书写:“聪听祖考之懿德,思贻父母以令名”、“是训是行赞乃祖武,有典有则贻劂孙谋”等等。

3、衬帘。衬帘是用来托挂画芯的,挂宗谱时一般先挂衬帘,摘宗谱时需要先摘画芯。即墨人过年都是年三十下午挂宗谱,正月初二下午取下。但这个衬帘却往往提前挂上,正月初二取下画芯,但衬帘可能要一直挂到正月十五。

在即墨东部沿海乡镇,有的地方正月十五还要请一次祖宗,一般还要在十四下午挂宗谱,十六早上取下,期间他们更是只取下画芯,不摘帘子。

宗谱的衬帘有点类似于古典式的竹片窗帘。听当地老人讲,过去比较讲究的大户人家,衬帘都是用很精致的竹帘,又细密、又平整。普通老百姓家没那么讲究,后来逐渐被苇帛代替了。

为什么叫做“竹子”?

即墨人家里的宗谱叫做“竹子”,可能就是因为上文中我说到的衬帘。

因为标准的衬帘是竹席,画芯其实是附在衬帘上的。所以,所谓的挂宗谱实际就是挂竹帘。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挂宗谱才被叫做“挂竹子”。

但是,还有一种靠谱的解释是:即墨人方言发音,把“轴”读作“竹”。

因为这种宗谱的画芯和衬帘平时都是卷成画轴的形式存放,所以,当地老百姓又把它叫做“轴子”,用即墨方言来说就成了“竹子”了。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把这种形式的宗谱叫做“族子”、“祖子”等等,但我认为这不是即墨人的读法,肯定不是即墨人说的“竹子”之本意。

怎样“挂竹子”?

即墨人过年挂竹子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过程,庄重而虔诚,就像小年辞灶一样,那是充满仪式感和文化味的视觉盛宴。

因为过年家里摆布这些仪式是具有很强的私密性的,不是自己家人是不可以旁观的,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亵渎了神灵,也是不吉利的事。

包括我前天写的小年辞灶,都是听当地的朋友详细介绍的,为了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我曾经让一个当地的年轻同事偷偷拍过视频回来看,但是总觉得很遗憾没法身临其境,去感受那份古老的民俗文化和仪式感。

据说,挂竹子必须是家里的男丁,如果最年长的长辈——比如爷爷——身体好,则一定由他亲自操作。如果爷爷行动不利索了,则有父辈来办理。

首先,要沐浴或者净手。因为即墨农村,尤其是东部沿海一代的人,他们从挂上竹子那一刻起,直到送年后,才能洗澡、洗脚,所以,他们大多在挂竹子之前沐浴,显得非常虔诚。

第二,挂竹子。都要双手揭开画轴,双手挂在挂钩上,口里还要念念有词:“请列祖列宗回家过年”“请你们不用惊慌”之类,那场面仿佛就是对着祖宗先人面对面交流。

第三,摆供。靠在挂竹子的墙上,一般都要安放一张特别宽大的供桌。供桌上多用地板革一类的桌布覆盖,显得宽大气派。

桌上摆放的贡品也是琳琅满目,可以说只要家里有的、最好的食品,肯定在桌子上都有一份。

但是,不管有多少贡品,大概有这几样是不能少了的:整只的鸡、带鳞的鱼(一般是白鳞鱼,又叫想鱼)、带嘴巴的猪头、豆腐。而每一样贡品上边都要放一根油菜,寓意“有财”。

在供桌上,除了这些吃食,还要在正中靠墙的位置摆放牌位,牌位两边摆放红烛。这里的红烛很有特色,一般都有胳膊粗细,但只在除夕夜“发纸马”的时候点燃一阵,所以,一根蜡烛能用好几年。

我以前在乡镇工作时,每年都去去农村支部书记家拜年,就经常见到这样的蜡烛,有的烛台上都被蜡泪盖住,很是壮观。

在供桌的中间,也就是牌位的前边,还要摆设香炉,接回年来之后,直到送年,每天早晚要上香祭奠。

香炉的前边,也就是供桌的最外沿,整齐的摆放三套酒盅、三套茶盏,以备祭祀时斟酒敬茶。

至此,挂竹子的所有程序都进行完了。在整个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轻声细语,极为虔诚。有的老人为了让下一代记住这些程序,会让上学之后的孙子帮忙递递家什、打打下手。但是,那些不懂事的顽童则被奶奶或妈妈领到一边去玩,生怕他们在眼前说出不恭敬的话亵渎了神灵。

结语

即墨农村挂竹子绝对不是封建迷信,这是最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建议有关部门应该深入发掘、收集、整理,并不断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天南地北大拜年#​

即墨过年有特殊的习俗,有些讲究和禁忌是别的地方闻所未闻的

山东青岛即墨是一座千年文化古城,由于其历史上延续已久的特殊的军屯文化、沿海文化、齐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织影响,其过年年俗文化就显得尤为与众不同。有些过年的禁忌和讲究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由此,在即墨过年就显得特别有年味。这些年俗,您知道多少呢?

有一年即墨陈先生过年在家里招待客人,因为吃饭时上了五个馒头,却惹得客人拂袖而去,您知道为什么吗?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加之怕准备食材和收拾卫生方面的麻烦,家里来客一般情况下都会去饭店招待。但是,过年情况就不一样了。正月几天,家里来的客人肯定是要在家招待的。在家里招待客人,除了常规的礼仪,即墨人,尤其是一些农村的老人还有一些特殊的讲究。你可得千万注意这几个细节,否则花钱忙活不说,弄不好还会得罪人。比如:1,方桌摆放。即墨农村招待客人还习惯用方桌,方桌的中间会有一道拼接缝,摆桌子时,一定要把这个缝南北放,否则会引起误会,令客人不高兴;

2,菜品数量。招待客人的菜品,再匆忙也不能草率,至少不能少于六个。因为一两个太少,三个五个属于摆供,四个为招待吹鼓手,都是不合适的;3,酒满茶浅。给客人加酒一定要满杯,添茶则要半盏,否则就是对客人大不敬,甚至有逐客之嫌;4,馒头双数。过年即墨人招待客人的主食一般是馒头、鱼花之类面食,上盘时要用双数,切忌5个馒头(底下3个、上边2和对着摞放),那是摆供的做法。本文开头说的陈先生就是遇到了这个问题。

你们那里什么时间挂宗谱?即墨沿海一带有的村庄过年要挂两次…

北方地区过年有请年、送年的习俗,也就是请列祖列宗到家中过年的意思。我的老家沂水叫做“请家堂”,即墨也有叫做“请神”的,但意思都一样。请年,有的地方挂宗谱,有的地方摆牌位。即墨当地挂宗谱叫做“挂竹子”,一般除夕下午去祖坟请,正月初二下午送回,很有仪式感(后边专门介绍,这里只说挂宗谱的次数)。即墨大部分挂宗谱的家庭,只在除夕到初二挂,初二送完年之后就把宗谱芯收起来,只留下托画的苇席(即竹子),直到二月二才摘下来。但是,挂宗谱却一年只有这一次。

沿海有个别地方,除了刚才说的以外,还要在正月十四下午和正月十六下午,按照请年的程序再请一次,意思是请祖宗回家过十五,要再挂一次宗谱,反映出海边渔民的淳朴和孝道。

即墨有几个地方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反映的却是老辈人的艰辛苦涩。我们都知道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又称为辞灶,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包饺子,祭灶神,过年大戏也从此拉开序幕。但是,即墨西北部有几个地方,尤其以“蓝”姓人家居多,却是延后一天,也就是腊月二十四才过小年。原因是祖上过去在遥远的外乡做长工,小年前因为风雪天误了归程,当天赶不回来,家里人只好等着,二十四日才过小年。以后竟然延续下来,成为蓝姓人家的习俗。

即墨人春节给老龄长辈拜年,是要真跪下磕头的

见了尊长要跪下磕头,是中国古代重要礼仪,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中华文化里的糟粕。在即墨这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里,这项习俗却一直延续下来,并成为最有特色的年俗之一。即墨人过年拜年有两个时间,一是除夕夜吃完饺子之后,二是正月初一早上,举家,或者同龄人穿上新衣结伴到本家尊长家中磕头。在那个时间点,有些小村庄会全员走动,煞是热闹。而那些为数不多的老寿星,则被儿孙媳妇们梳妆一新,笑眯眯的坐在家里的暖炕上,不断的接受一波又一波的晚辈跪拜。

不过现代的年轻人刷滑头,有的害怕跪地下弄脏了新衣服,进了尊长的家门就远远地喊:“老爷爷,老奶奶,我给你磕头了。”只是做做样子不会真下跪,老人也不计较,哈哈一乐,说:“好了,好了,不用了,不用了。”但是,对于自己的亲孙儿,这个头是必须磕的,老人也会提前叫孙子或孙女去银行换出一大叠二十元一张的新钞,孙子辈来磕头就给他们几张,老人高兴,孩子也欢气,其乐融融,祥和喜庆。

过年,在即墨农村偶尔会看到贴蓝紫色对联,您知道为什么吗?

过年,一般情况下都会在街门上贴大红对联,显得喜庆红火。但在一些农村,偶尔会看到贴蓝紫色对联的,有时看起来很扎眼。这是因为这户人家当年家中有老人过世,按照当地传统习俗,过世老人的子女家里三年不能贴红春联。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人就不贴春联了,但也有一些人喜欢春联的吉祥话,也可能感觉大门上空荡荡的不好看,就贴这种特制的蓝紫色春联。我感觉这种颜色的对联贴在门上反而感觉沉闷和压抑,还不如不贴。

过年在即墨人家里作客,这些小节要特别注意…

我的一个朋友是外地人,对即墨当地的风土人情不大了解。有一年正月去同事家里做客,主人为了显得尊重,特意让从农村接到家里过年的老父亲出面相陪。席间,老人很热情,不断劝朋友喝酒。偏偏我的朋友不胜酒力,百般推辞之下,他同平常朋友聚会时一样,把手里的酒杯顺手倒扣在了桌子上,表示不能喝了。这时,站起来劝酒的老人突然脸色大变,先僵了一会,然后就悻悻地离席而去,弄得朋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气氛非常尴尬。他不知道刚才扣杯的动作犯了老人的忌了。过年,在即墨人家里做客,除了常规的礼仪以外,这几个当地的民俗应该知道。

1,鱼吃一半。在即墨,讲究无鱼不成席,一般招待客人要上两道鱼,甚至更多。无论主人的盘子里有几条鱼,最好只吃一条,如果只有一条,就只吃一面。当然,如果主人吃到一半会把整盘鱼的鱼骨剔出来,那你就尽管吃也无妨;2,酒要喝干。酒桌上不论你的酒量大小,只要主人给你把酒添上了,离席时一定要干出来。如果确实不胜酒力,那就想办法不要让主人添上,你可以自己加上水。另外,千万别像在酒店时一样,给人家吧就倒在地上,那就太失礼了;3,杯碗莫反。即墨是一个沿海地区,渔民讲究出海平安,最怕出海事故,所以,很忌讳“翻”“倒”这样的字眼,过年尤其如此。上边说的我的那位朋友,在酒桌上把酒杯倒扣,他不知道主人的父亲是和老船长,犯了人家的忌讳了。

过年请家堂轴子

家堂也叫家堂轴子,老辈人称挂竹子。是过年最重要的一项祭司活动,家堂分多种形式与画工手法,有木板刊印,手工绘画,其中潍坊高密就是以木板刊印,在手工上色为主!

北方以泰安,惠民地区等则以手工绘画,为主有三楼家堂为主,少有五楼八楼的家堂形式。艺人们的绘画工艺活灵活现,最上边是顶楼,里边有最高的排位,以此往下按辈分排序!

每一行的格子多少不等,三楼家堂绘画更加简洁明了,画有鶴鹿,意为鶴鹿同春。大门两边有狮子一对,各有松树一颗,彰显着长青不老!

高密家堂相比来说更加丰富多彩,人物众多,有的多大十八个人物,多以明代清代人物为主,形态各异活灵活现,讲述了一家人祭祖的形式!

家堂多以木板印刷随后人工上色,颜色鲜艳无比,东北地区也多是高密家堂的聚居地!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家堂也用上了机器印刷,价格便宜,但是缺失去了灵魂!

机器印刷虽然比人工快,省时省力,缺没有灵魂,不如人工的惊人!家堂文化的没落!

“挂竹子”是即墨农村特有的年俗,您没见过可能想象不到多有文化

过年,即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挂竹子”,这是当地特有的年俗!可您知道什么是“挂竹子”?怎么挂吗?

过年期间,中国北方地区的农村,大多至今还保留着“接年”和“送年”的习俗。

接年和送年,在山东即墨又叫做“接神”与“送神”,其实就是年前到祖坟上把列祖列宗请回家,过年后再送回去的仪式。

我的老家是山东沂水,现在老家的年俗大多已经遗忘了,但依稀记得,这个环节在我老家叫做“请家堂”。

请家堂之前,要事先摆放祖先的牌位,就是一个用烧纸叠成的类似倒放的领带形状的牌子,用一根筷子插在馒头上。上边书写“列祖列宗之位”,或者什么都不写。

但是,在即墨的农村就没这么简单,他们不仅要摆列祖列宗牌位,还有一个非常排场的仪式——挂竹子!

什么是“竹子”?

竹子,是即墨方言发音,实际就是宗谱。

即墨人的宗谱不是简单的列祖列宗的人名排列,它的构造比较复杂,也很排场。一般有画芯、对联和衬帘三部分组成,画幅一般有2、3平方米不等。

1、画芯。这是宗谱的核心,其实就是一幅年画。在画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用蓝紫色调绘有本宗族最老的先人夫妇和儿孙满堂、家业兴旺这样主题的连环画,一片祥和、兴旺、富贵的景象。

在画芯的中间,一般空着很大一片整齐排列的格子,用来填写故去的本宗族先人姓名。

我曾经在即墨五六个乡镇工作过,不记得是东部沿海、还是西边沿河哪个乡镇有一种特殊的做法,他们是把活着的人也写在宗谱上,只要是本族的人,一出生就写在宗谱上。

但是,这样做却总让人感觉怪怪的,毕竟前边还摆着贡品,来拜年的人还要磕头,怎么想都让人头上起鸡皮疙瘩。

2、对联。即墨人家里的宗谱一般是挂在正屋正北的墙上,也像一幅巨大的中堂,大多数还要在两边配挂对联。

即墨人宗谱两边的对联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花联,上面绘制五到七种花瓶、花卉等,两联上画的东西相同且对仗。

另一种就是书法对联,一般书写:“聪听祖考之懿德,思贻父母以令名”、“是训是行赞乃祖武,有典有则贻劂孙谋”等等。

3、衬帘。衬帘是用来托挂画芯的,挂宗谱时一般先挂衬帘,摘宗谱时需要先摘画芯。即墨人过年都是年三十下午挂宗谱,正月初二下午取下。但这个衬帘却往往提前挂上,正月初二取下画芯,但衬帘可能要一直挂到正月十五。

在即墨东部沿海乡镇,有的地方正月十五还要请一次祖宗,一般还要在十四下午挂宗谱,十六早上取下,期间他们更是只取下画芯,不摘帘子。

宗谱的衬帘有点类似于古典式的竹片窗帘。听当地老人讲,过去比较讲究的大户人家,衬帘都是用很精致的竹帘,又细密、又平整。普通老百姓家没那么讲究,后来逐渐被苇帛代替了。

为什么叫做“竹子”?

即墨人家里的宗谱叫做“竹子”,可能就是因为上文中我说到的衬帘。

因为标准的衬帘是竹席,画芯其实是附在衬帘上的。所以,所谓的挂宗谱实际就是挂竹帘。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挂宗谱才被叫做“挂竹子”。

但是,还有一种靠谱的解释是:即墨人方言发音,把“轴”读作“竹”。

因为这种宗谱的画芯和衬帘平时都是卷成画轴的形式存放,所以,当地老百姓又把它叫做“轴子”,用即墨方言来说就成了“竹子”了。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把这种形式的宗谱叫做“族子”、“祖子”等等,但我认为这不是即墨人的读法,肯定不是即墨人说的“竹子”之本意。

怎样“挂竹子”?

即墨人过年挂竹子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过程,庄重而虔诚,就像小年辞灶一样,那是充满仪式感和文化味的视觉盛宴。

因为过年家里摆布这些仪式是具有很强的私密性的,不是自己家人是不可以旁观的,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亵渎了神灵,也是不吉利的事。

包括我前天写的小年辞灶,都是听当地的朋友详细介绍的,为了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我曾经让一个当地的年轻同事偷偷拍过视频回来看,但是总觉得很遗憾没法身临其境,去感受那份古老的民俗文化和仪式感。

据说,挂竹子必须是家里的男丁,如果最年长的长辈——比如爷爷——身体好,则一定由他亲自操作。如果爷爷行动不利索了,则有父辈来办理。

首先,要沐浴或者净手。因为即墨农村,尤其是东部沿海一代的人,他们从挂上竹子那一刻起,直到送年后,才能洗澡、洗脚,所以,他们大多在挂竹子之前沐浴,显得非常虔诚。

第二,挂竹子。都要双手揭开画轴,双手挂在挂钩上,口里还要念念有词:“请列祖列宗回家过年”“请你们不用惊慌”之类,那场面仿佛就是对着祖宗先人面对面交流。

第三,摆供。靠在挂竹子的墙上,一般都要安放一张特别宽大的供桌。供桌上多用地板革一类的桌布覆盖,显得宽大气派。

桌上摆放的贡品也是琳琅满目,可以说只要家里有的、最好的食品,肯定在桌子上都有一份。

但是,不管有多少贡品,大概有这几样是不能少了的:整只的鸡、带鳞的鱼(一般是白鳞鱼,又叫想鱼)、带嘴巴的猪头、豆腐。而每一样贡品上边都要放一根油菜,寓意“有财”。

在供桌上,除了这些吃食,还要在正中靠墙的位置摆放牌位,牌位两边摆放红烛。这里的红烛很有特色,一般都有胳膊粗细,但只在除夕夜“发纸马”的时候点燃一阵,所以,一根蜡烛能用好几年。

我以前在乡镇工作时,每年都去去农村支部书记家拜年,就经常见到这样的蜡烛,有的烛台上都被蜡泪盖住,很是壮观。

在供桌的中间,也就是牌位的前边,还要摆设香炉,接回年来之后,直到送年,每天早晚要上香祭奠。

香炉的前边,也就是供桌的最外沿,整齐的摆放三套酒盅、三套茶盏,以备祭祀时斟酒敬茶。

至此,挂竹子的所有程序都进行完了。在整个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轻声细语,极为虔诚。有的老人为了让下一代记住这些程序,会让上学之后的孙子帮忙递递家什、打打下手。但是,那些不懂事的顽童则被奶奶或妈妈领到一边去玩,生怕他们在眼前说出不恭敬的话亵渎了神灵。

结语

即墨农村挂竹子绝对不是封建迷信,这是最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建议有关部门应该深入发掘、收集、整理,并不断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天南地北大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