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自带天命的人手上有令旗(帝王手相龙头纹)

自带天命的人手上有令旗(帝王手相龙头纹)

全国唯一?东平尧陵禅寺八卦纹龙头双角赑屃碑座

全国唯一?东平尧陵禅寺八卦纹龙头双角赑屃碑座

东平尧陵禅寺内有一尊八卦纹龙头双角赑屃碑座,青色石质,因碑座早期曾遭到破坏,赑屃龙头和八卦纹赑屃身体已经断裂分开,所驮碑身遗失。

一、 何处寻尧陵

帝尧,姓伊祁,名放勋,传说他先后被封为陶侯和唐侯,所以又称他陶唐氏或唐陶氏。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尧是《尚书》开篇首载的仁君,被炎黄子孙尊为“三皇五帝”之一。

《尚书•尧典》记载:“二十八载,(尧)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史书中的“帝尧唐陶氏”、“帝尧陵”和“帝尧陵庙”在民间俗称“尧王”、“尧王墓”和“尧王庙”。

尧帝世后,葬地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平阳说,《史记》载:“昔尧作于成阳,舜渔雷泽,汤止于亳。”既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西南。

二鄄城说,今山东菏泽鄄城尧陵,《文献通考》载“古曹地尧所居,州东北有尧冢”,嘉靖六年《濮州志》陵墓志“尧陵在今州治东南谷林寺中。”。

三东平说,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兖州府志》卷之二十四《祠庙志》记载:“帝尧陵庙,在城东北三十里尧陵之前,洪武四年(1731)遣编修葛守诚修建,敕有司春秋祭享,三岁一遣官致祭,国有大庆则告,嘉靖二十七年知州刘元凯重修,其制正殿七间,前为重门,门外大坊一座。”嘉靖六年《濮州志》:“……今东平州之东北有尧陵,土人称为尧王墓,官置陵户,岁时长吏往祭。而国有祭告,则贵臣奉诏以往。而谷林之陵,不封不树,同为土阜。虽学士大夫狃于俗闻,莫能是正。况东平又无所谓谷林、成阳,其何所攘而以为尧葬处耶?司马迁去古未远,亦尝历游名山,而其博学多闻,所论似可據也。”

据清史记载,乾隆年间围绕尧陵之所在,庙堂之上曾引起一场“尧陵案”。战国时秦相吕不韦的门客编撰过一部《吕氏春秋》,内载“尧葬谷林”(清为山东濮州,今为菏泽市鄄城县),而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却“不书其地”。乾隆元年(1736),山东巡抚岳濬上奏朝廷后,将帝尧的祭祀地由山东东平(即今东平县)改为濮州(另有乾隆六年一说),到了四十一年(1776),大理寺卿尹嘉铨上奏说尧陵应当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乾隆让部属讨论后驳回,乾隆四十五年(1780),内阁学士、直上书房钱载奉旨祭告陕西、四川岳渎及历代帝王陵归来后,奏考尧陵应在平阳,不应在濮州,此论一出,又引起轩然大波,“经大学士、九卿议驳”后,钱载依旧坚持上奏,他在《再陈尧陵摺》中言:“切臣遵旨次第查考尧陵,考得平阳之尧陵属实,濮州之尧陵属虚。……然即此一事之议,礼教攸关。臣敬谨再奏。”但钱载的奏折遭到乾隆的严斥:“既陈之奏牍,并经廷臣集议,即不当再执成见。”批评钱载对吕不韦大不敬,“乃欲在数千年后虚揣翻驳,有是理乎?”这桩公案以钱载被乾隆“命传旨申饬”而告终。

郭璞《葬经》中所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尚书·禹贡》云“东原厎平”,尧帝葬于东平,由此可见东原一地自古以来就是风调雨顺、自然灾害少有的风水宝地。

据此推断,至少明代洪武四年(1371)到乾隆元年(1736)的365年间,除在帝王庙祭祀外,皇家对尧帝的祭祀是在东平进行的。

另据史料记载尧陵竟有十余处之多,涉及山东、山西、河南三省十几个县市,尧陵之所在,千百年来争议纷纷,至今仍无定论。

二、 东平尧陵祭祀文

清光绪六年《东平州志》载:“唐帝尧陵,《明集礼》洪武四年(1731)礼部定议帝王陵寝在山东省者凡二,曲阜祀少昊,东平祀唐尧。”

洪武四年(1371)时,大明王朝对蒙古用兵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社会趋于稳定,明太祖朱元璋派官员到 “三皇五帝”陵墓所在地祭祀,以示正统。

明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朱元璋遣国史院编修雷燧至酃县,祭祀炎帝陵, “朕生后世,为民于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祐,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四年矣。君生上古,继天立极,作蒸民主;神功圣德,垂泽于今。朕典百神之祀,考君陵墓在此,然相去历年久远。朕观经典所载,虽切慕于心,奈秉性之独愚,时有今古,民俗亦异。仰惟神圣,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尚祈鉴纳。”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朱元璋派遣中书管勾甘祭黄帝轩辕氏,“朕生後世,为民於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上古,继天立极,作民主,神功圣德,垂法至今。朕兴百神之祀,考君陵墓於此,然相去年岁极远;观经典所载,虽切慕於心,奈禀生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神,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其鉴纳焉!尚飨!“

洪武四年(1371)遣祭帝尧陵文,“朕生后世,为民于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纷,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僣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前世,作烝民主,大德无穷,垂法至今。今朕典百神之祠,考君陵墓在此,然相去三千余年。观于帝典,大哉圣德,非天者何?虽切慕于心,奈秉性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谟,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尚其鉴纳焉。”

明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翰林院编修雷燧祭舜,“朕生后世,为民于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祐,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四年矣。君生上古,继天立极,作蒸民主;神功圣德,垂泽于今。朕典百神之祀,考君陵墓在此,然相去历年久远。朕观经典所载,虽切慕于心,奈秉性之独愚,时有今古,民俗亦异。仰惟神圣,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尚祈鉴纳。”

明洪武七年(1374)八月,历史上首次“历代”帝王庙在南京落成,朱元璋亲临致祭,当时历代帝王庙集中入祀“三皇五帝”和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和元世祖忽必烈。历代帝王庙的建成,既体现了作为华夏、汉民族大一统王朝开国帝王的主体地位,也认可了元王朝为中华正统,朱元璋用庙宇祭祀的形式,彰显中华一统帝系的历史传承,体现了对蒙元王朝的民族包容。

洪武二十二年(1389)遣祭帝少昊陵和尧陵文,“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修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恩,不忘报祀。以春秋惟帝英灵,来格来享!”。

洪武三十五年(1402)文庙等极遣祭少昊陵和尧陵文,“ 自古有天地功德及民者,当享百世之祭,我国家崇祀古昔,帝王有典常今朕遵奉,祖训奉天征讨即为之初,未惟圣帝明王陵所在,不可不致敬是用,遣官奉香帛牲醴 以祭,惟皇有治世之功,有安民之德,历世虽远,神灵不忘,其尚默替玄化孚右下民臻太平之福朕其敬祀万世无歝!”。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初十,当了三十年皇帝的朱元璋,在西宫病逝升天,但为何又来洪武三十五年呢,原来建文为明朝第二个皇帝惠宗朱允炆的年号(1399年-1402年),前后共四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废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1402)为洪武三十五年,所以史书中出现了洪武三十五年,后来明神宗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又下诏恢复了建文年号。

洪熙元年,宣德元年,弘治元年对少昊陵、尧陵同时行了祭祀,祭文相同。

以上是时间截止到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于慎行纂《兖州府志》中对东平尧王陵进行祭祀的情况。因此可见,明代对少昊和尧陵的祭祀是同时进行的,并且用了同一祭文;另外通过炎帝、黄帝、舜帝、尧帝等的祭文,我们不难发现至少在明代有了统一的祭祀公文,只是根据每个帝王的不同情况,稍做了修改。

光绪《东平州志》载有明代御制祭文3篇,清代顺治、康熙两朝御制祭文9篇,尧陵禅寺残存的碑刻有雍正朝御制祭文碑2通,康熙东平州知州张聪题记的残碑一通。

清朝康熙帝曾下谕旨,“除了执政无道之君和亡国之君外,历史上所有曾经在位的皇帝,均在帝王庙中为其立牌位。乾隆帝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把庙中没有涉及的朝代,也选出皇帝入祀。”

朱元璋时历代帝王庙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王朝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为25位,清代康熙、雍正、乾隆3朝皇帝对历代帝王庙都非常重视。

从明代洪武四年(1371)到乾隆元年(1736)的365年间,皇家延续着在东平对尧帝的祭祀活动,遥想古时,东平芦泉尧陵附近,应是御敕碑文林立,数不胜数,可惜历经劫难,现已难觅。

三、 古老辩证法哲学——八卦

《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生自太极、两仪、四象中,“四象生八卦”。

“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周文王对“伏羲先天八卦”进行了完善和修改,称为文王八卦,也叫“后天八卦”,中国古代哲学玄学“堪舆”学中用到就是“后天八卦”。

八卦纹依其卦象位次排列有“伏羲先天八卦”与“文王后天八卦”之分,“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兑东南、艮西北之排列是为‘先天八卦’;离南、坎北、兑西、震东、乾西北、巽东南、坤西南、艮东北之排列是为‘后天八卦’‘”。后天八卦图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震卦,正东。

宋代朱熹的《周易本义》写了《八卦取象歌》帮人记卦形,“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魏晋玄学,《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摛》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四、 八卦文赑屃(龙龟)残碑座

古代的石碑由碑体和碑座组成。碑座龟形,称为“赑屃”、‘霸下’、‘龟趺’、‘填下”,《坚瓠集》云:“一曰赑屃【避戏】。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明杨慎《升庵集》载:“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纽是也;四曰狴犴(音‘毕岸’),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音‘滔贴’),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蚆夏,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音‘牙自’),性好杀,故立于刀镮;八曰狻猊(音‘酸泥’),形似狮,性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

先秦时期,龟的地位高于龙,龟是帝位和国权的象征。然而,自汉朝刘邦以龙代表皇帝后,龟的地位开始下降,但当时太子、宰相、大将军所使用的仍然是龟钮金印,这个制度一直延用到南北朝。之后,女皇武则天规定,五品以上高官佩龟袋为标志,他们死后墓碑可用龟驮碑(南北朝只适用于皇族)。接着,皇帝的文字和国家重要文件需要公示并长期保存的也可用龟驮碑。但到了元朝,龟的地位一落千丈,统治者为了延续他们的至尊地位,便制造了新的“龙生九子,霸下驮碑”之说。

所以早期的赑屃碑座多为巨龟形,明清才出现龙头龟身。至明代,赑屃的形象开始发生变化,头部似龙。如武当山有赑屃亭十二座,驮着皇帝的圣旨碑文,这十二座赑屃的形象,已与龟类有明显区别,虽披龟甲,但头似龙首,且头上有角。至清代,赑屃已完全是龙头龟身的形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种特征的赑屃随时可以见到,同时,清代的赑屃还出现了一些更奇特的形象,如承德避暑山庄永佑寺有一尊形制颇为奇特的无名碑,其碑下的驮碑赑屃明显有别于其他同时期的赑屃,它的头上不是单角,而是双角。

东平尧陵禅寺内的这座八卦纹龙头双角龟身赑屃碑座,因碑座早期曾遭到破坏,导致双角龙头和八卦纹碑座断裂分开,身首两处。双角龙头近似圆柱,长0.75米,宽0.29米,围长1.2米,后部与碑座断裂处宽0.55米,双龙角,两龙角距离0.09米,每个龙角长0.23米,从龙嘴部到龙角末端长0.38米,双龙角向后竖直延伸,嘴部龙须向后飘散,龙眼圆瞪,威风凛凛,如同巡视世间违法乱纪之事;赑屃碑座碑体长1.70米,宽1.07米,高0.55米,阳刻脊柱由头部至围部,中间围横向长方形凹槽,上面石碑遗失,上部为赑屃盖下部为赑屃四肢躯干,围绕赑屃圆盖四周阳刻正向八卦纹,脊柱把碑座等分围两部分,每部分龟背外沿均匀阳刻正向四卦,共八卦,每卦间以阳刻竖向、横向三条纹形成甲片、祥云纹与其他卦明显隔开。从赑屃前面左侧开始,逆时针左侧分别为“乾、兑、坤、离、”四卦,右侧分别为“巽、震、艮、坎”四卦,直到右侧前面,卦形为后天八卦,其中“乾、兑、坤、离、巽、艮”竖向长6.5厘米,横向宽7厘米,“震、坎”竖向长6.5厘米,横向宽8厘米;赑屃四足粗壮有力,弯曲匍匐壮,蓄力待发,每足水纹缠绕,犹如在深海遨游。

对于帝王的祭祀文,历朝历代都刻石立碑,例如明兵部尚书王宪父亲王智的御敕碑及王宪御敕碑,全是赑屃驮高大石碑,只不过赑屃头部为龟形,既然此碑出现在尧陵禅寺“尧王墓”内,那么能否认为此八卦纹龙头双角赑屃也是御敕碑碑座呢?既然双龙头赑屃碑座清代才出现,那么此碑又会是哪位皇帝御敕呢?碑文又写了哪些内容?

五、 全国唯一?东平尧陵禅寺八卦纹龙头双角赑屃碑座

八卦纹为道教常见纹饰,考古发现所见之附有八卦图纹之器物最早可上溯至西汉,明代之前八卦纹所见器物者如马王堆汉墓八卦帛书、唐代并宋代八卦镜等,明清后更多见于瓷器、石刻,但石刻中较常见于墓葬出土之买地券。

对于八卦纹石赑屃碑座的史料和实物,加上东平尧陵禅寺八卦纹龙头双角赑屃碑座,目前能发现的只有三处:一靖江王陵八卦纹石赑屃,靖江王陵是历代靖江王的王陵,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为明太祖侄孙朱守谦一脉就藩桂林后历代沿建之茔地。靖江王陵石刻中计有十六座赑屃饰八卦纹驮碑,据其卦象可辨者知其所刻为“后天八卦”。二济南武岳庙八卦纹石赑屃,2011年03月,济南考古人员在清理县西巷武岳庙历史建筑遗址的渣土层时,发现了两尊清代带有八卦纹石赑屃碑座,两尊石赑屃背部除雕刻龟背纹外,残长约2米、宽约1.5米,赑屃背部有20至30厘米见方的碑槽,沿龟背外部均匀分布雕刻有八卦纹。三东平尧陵禅寺八卦纹龙头双角赑屃碑座。

所以八卦纹石赑屃碑座非常罕见!

靖江王陵八卦纹石赑屃、济南武岳庙八卦纹石赑屃两处均记载了八卦纹图案,但石赑屃头部全是龟形,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只有东平尧陵禅寺八卦纹赑屃碑座是龙头,并且是双角龙头。

明代时帝王陵墓设立神道碑的情况已非常普遍,无论神道前之“神功圣德碑”、神道旁之御祭碑或圣号碑,俱是象征权力地位之礼制符号性建筑,庶民不用。帝陵所用者龙首、藩王所用者螭首,赑屃其下皆以背负。

会不会历史在这里有了千载的巧合,正是因为尧帝葬在了这里,才有了不会出现僭越的八卦纹龙头双角赑屃碑座?

既然这样,东平尧陵禅寺八卦纹龙头双角赑屃碑座,应是全国唯一!

民间故事:普渡三公

普渡三公由来

普渡三公是台湾省的一尊神明,相传普渡三公是泰国乡里的一位大善人,为了拯救生病的村民,独自一人上山采药。没想到在采药的过程中,为村部尝试草药,却不小吃到带有毒的食物,最终毒发身亡。死后暂转成神,掌管阴间的事务。

普渡三公

普渡三公如何与乩童达哥结缘

在一次的中元普渡的时候,普渡三公突然降驾达哥,也只有达哥有特殊的体质,才能与普渡三公结缘。

普渡三公的乩童达哥

普渡三公金身由来

当时达哥也不清楚普渡三公具体长什么样子。在一次的睡梦中,凌晨四点多,普渡三公降临达哥的梦乡,突然现身告诉达哥自己长得是怎么样子的。普渡三公脸是黑色的,后面背着五个令旗,双脚踩着两只小卡拉米,手指要什么手势,都在达哥的梦中一一向达哥说明。

为了尽快雕刻好普渡三公的金身,达哥一五一十的把梦中三公所讲的细节和福建这边的雕刻师傅一一说明的,但是福建这边的雕刻师傅还是没有办法的把普渡三公的金身雕刻出来,得到福建雕刻师傅的回复,达哥第一时间烧香,向普渡三公说明的这个情况。当天晚上普渡三公又降临达哥的梦中,告诉达哥,把雕刻师傅姓名和地址写一下,烧给他。隔天早上达哥根据三公指示一切照做,时隔两天,福建雕刻师傅说雕刻好普渡三公的金身了,空运回到台湾省,当达哥拆开的时候,达哥震惊了,金身居然和梦中的一模一样。神明跨海寻找雕刻师,最后把自己的金身空运回台,真是的神迹!

达哥是什么人?

达哥也是一个种茄子的能手,人称“茄子达人”。达哥是一位很面善,正能量,爱帮助信徒解决困难的人,达哥也是有家室之人。

达哥

达哥的特殊体质

在达哥十岁的时候,不想去读书,每次都是跑去庙里看人家在热闹,在当时一位算命的先生告诉达哥的父亲说:“你的孩子天生自带天命,很快就要出来救世”。达哥回忆记得他小时候,跟着人去进香,他抬的是小的轿子,突然间达哥拉着轿子开始跑了起来,当看到这一幕的大人们想想也不可思议,年仅10岁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力气,也就是从这次开始,达哥的第一位主公广泽尊王降临了,开始达哥的救世生涯。

普渡三公乩童达哥

手相看事业(二)第六灵感线和三角令旗纹

在中国手相中有个说法叫做“三角令旗纹”,声称有此纹路则容易掌管权力,对事业大有裨益。何为三角令旗纹呢?看图:

命运线、成功线、第六灵感线和三角令旗纹

以生命线、头脑线作为三角形的两条边,若有另外一根线将此连成一个三角形,这个就是所谓的三角令旗纹。

这个三角令旗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能作为三角形的第三边的线只有命运线、成功线、第六灵感线而已,这三根线当然是和事业有关系,但和掌权没有任何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三根纹路已经有了独立的意义,即使不构成三角形,也已经对事业有所裨益。

前人写书的时候之所以强调这个三角令旗纹,概因这三根线不是主线,很多人都没有这些线,特别强调会增强神秘性。前两根线(命运线、成功线)已经讨论过了,就对事业的作用而言,命运线的作用会略低于成功线,那第六灵感线呢?

1、第六灵感线的定义

第六灵感线准确的名字应该叫水星线,又叫直觉线、健康线(肝线)。这根线不是主线,是次要线,也就是说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大部分男生都没有,而女生则常见一些,但也不多;此外,这是一根下意识的线,所谓下意识就不怎么思考、条件反射的,有明显且清晰的水星线有时候凭感觉去判断一个事情是非常准确的,女生通常用这根线来判断感情问题,男生则是用来想感情以外的东西。

这种“凭感觉”当然不是无端端的认为、凭空的幻想,而是当事人通过一些已知或者可见的蛛丝马迹,灵光一闪就将这些东西像拼图一样堆砌好,有一个推论,这好比侦探查案。有些玩股票玩得很好的人就有这样一根第六灵感线,能将零碎的信息综合起来,灵感一闪就将各样的信息堆砌成一个故事、一个猛料,由此买到了一个牛股。正因为这个作用,这根线也被叫坐在财运线。

第六灵感,说白了就是一种天赋,没有这根线,只是没有这种天赋而已,没有任何问题的,反正没有的人都习惯了。

1.1左右有别

一般认为出现在左手的是先天的,一辈子都有这样的能力;出现在右手,代表成年之后才出现,一般是30岁之后才起作用。当然最好就是双手都有。

就效果而言,双手≥左手≥右手>没有。

1.2、何谓漂亮的第六灵感线

线起自手掌基部,深、长、清,向上直达水星丘,这就是最好的状态。代表直觉强,有创造力,有商业头脑,当然也有财运。

如下图:

第六灵感线

1.3、浅而无力的第六灵感线

代表感觉时有时无,有时候准确得吓人,有时候却容易“无中生有”,有点神经质。

1.4、片段状的第六灵感线

这是大部分人的状态,感觉能力不佳,有时候显得疑心重重,觉得自己好像感受到了什么,但又不知道是什么。

片段状的第六灵感线

此外,第六灵感线也叫健康线(肝线),不是说第六灵感线漂亮就身体健康,而是说不漂亮的第六灵感线往往代表身体不咋样,最常见的是消化系统的毛病,如果是这样,体检的时候就顺便验一验肝脏指标好让自己安心。

2、第六灵感线的起点

2.1、第六灵感线起自金星丘

金星丘代表的情爱,能感受到世间的情爱之事,若从事心理、感情分析师或命理咨询一定很出色。

第六灵感线起自金星丘

2.2、第六灵感线起自生命线

有强烈的独立个性,对事情能有独到的见解,自然能出众。

第六灵感线起自生命线

2.3、银河线。

如果在第六灵感线旁边有一条与之平衡的线,这叫银河线。如果此线清晰明显,则能极大的加强第六灵感线的作用,反之亦然。

银河线

3. 第六灵感线和三角令旗纹的关系

三角令旗纹 大三角形

因为第六灵感线和头脑、生命线构成的三角令旗纹的的形状是最大的,又叫“大三角形”,被认为是智力、活力、实力强横的一种组合,是能够得到幸运和财富。当然这个说法是没有问题的,有这么一根足够长的第六灵感线,很多时候就是可以“为所欲为”,很多事十有八九都能猜测准确,当然是能够极大的增加财富。

特殊三角令旗纹

三角令旗纹 特殊

若这个三角形是由头脑线、成功线、第六灵感线构成的,则被认为是名誉和财富的结合,一生常有幸运伴随。当然这个也是正确的,本身有一根清晰的成功线,成功是唾手可得的,还有这么一个“为所欲为”的第六灵感线,很多事十有八九都能猜测准确,当然对于事业就是无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