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福建人过春节的风俗有哪些(福建人过春节的风俗)

福建人过春节的风俗有哪些(福建人过春节的风俗)

明天来省图体验最全福建春节习俗

来源:福州新闻网

台海网1月14日讯 据福州新闻网报道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向读者推介《福建民俗数字非遗影像库》,1月15日,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之“金虎送福春来到,八闽书香过大年”民俗文化节暨福建民俗数字非遗影像库上线推介会、福建民俗非遗剪纸传承课堂将在福建省图书馆正谊书院举办。

不同的过年方式,折射不同的时代风蕴。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福建省图书馆充分梳理馆藏春节习俗文献,以《福建民俗数字非遗影像库》的呈现方式,为广大读者讲述历史上的祈年、饮屠苏酒、序拜、却荤食、上冢、入学等福建春节故事和传统习俗。

该活动持续一天,市民可以体验福建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通过手书春联、窗花剪纸、手作花灯等非遗体验,感受福文化、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市民可以通过福建省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下方“活动资讯”中“活动报名”板块进行报名。每场次限30人,先到先得。(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

厦门人怎么过年?这些习俗了解下→

春节

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

民间有句俗谚

“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风俗

在闽南

我们把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

“新正”(或“新春”)

在早时闽南,初一子时一到,人们便开大门,放鞭炮,称“开正”(或“开春”)。清晨,天未亮,家中大小就起床盥洗,换新衣,穿新鞋,妇女头上戴 “红春仔”花。首先,家里人分大小辈分顺序,给长辈拜年,而后出门走访邻居亲友。人们见面时笑逐颜开,宾主拱手作揖,互道“恭喜”,俗称“贺正”。对登门的客人,主人则捧出各种蜜饯,并敬上甜茶,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厦门日报拍客 茗香 摄

闽南各地流行的《正月歌》,描述了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或更晚一些日子的民俗活动的情形。

厦门的《正月歌》如下:“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神落地,初五隔开,初六壅肥,初七七元,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十一请女婿,十二返来拜,十三吃安糜配咸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灯棚。”

在闽南过年

还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

你都知道吗

新年的第一天,厦门人叫“开正”。这一天,还有一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不能扫地,觉得这样会将财气扫掉等等。

厦门日报记者 黄少毅 摄

正月初二,被称为“女婿日”,这一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穿上节日盛装回娘家拜年。

正月初三,厦门一带的闽南人一般不登门拜年。

到了正月初四,相传是迎接神祇从天庭回到家中的日子。

正月初五俗称“开假”“破五”,过了初五,新年的各种禁忌解除,各行业开始劳动,民间也有“送穷”习俗。

正月初七俗称“人日”,相传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正月初九,相传是玉皇大帝的诞辰日,闽南人通常在庭院中用两条长凳架起一块八仙桌,以三牲、四果、六斋等礼拜。

资料图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将春节喜庆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家家户户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过完这一天,春节便落下帷幕。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