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大年初五可以回娘家吗 正月初五能在娘家过吗
正月初五是破五节,要迎接财神的日子,那么大年初五可以回娘家吗?正月初五能在娘家过吗?我们来看看。
在正月里回娘家也有讲究,不是任意的一天都可以在娘家,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年初五可以回娘家吗,正月初五能在娘家过吗。
大年初五可以回娘家吗
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 有的地方可以有的地方不可以
正月初五能在娘家过吗
有正月初五不出门的讲究,但是那是旧风俗,现在很多人因工作原因,初五依然必须出门,那又怎么办?所以,最好是问问你娘家有没有讲究,如果他们能接受,多会儿回根本不是问题。
正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正月初五,俗称为“破五”节,因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新婚女子亦于当日归宁,而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清裨类钞》也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
大年初五的禁忌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旧时,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饭、妇女不能动针线、不允许搞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在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但大年初五并不是百无禁忌的,那么大年初五禁忌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要放鞭炮
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人们要用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意思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尤其放“二踢脚”称“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要吃饺子
大年初五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因为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据说,这样可以规避周围谗言。此外,妇女们在这天还要找出几件旧衣服来拆拆,谓之“拆小人”。这样可以免霉运。
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初五这天,有些地方饺子里还要包上硬币、蜜枣、红糖等,寓意发财、好运早来、甜蜜和美。
一定要清垃圾
一定要将过年期间所制造的垃圾清扫干净,谓之“送穷”,否则会带来穷困。将灶灰及清扫房屋的垃圾送出门外,再放炮驱邪。寓意在新的一年里送出穷困,迎来富裕和幸福。
不宜做事
按照旧的习惯,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财。“五忙日”,禁止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无论南北方,过去坊间都忌讳吃藕,也忌讳梳头。但这些都是迷信的说法。
忌串门
《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新婚女子亦于当日归宁,而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清裨类钞》也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
传说姜太公封老婆为穷神,并令她“见破即归”,人们为了避穷神,于是把这天称为“破五”。初五不串门其实就是避免见到穷神也就是小媳妇、有的地方干脆叫“初五送穷媳妇出门后喜迎财神”,其实是古时对妇女的一种不尊重。
另外,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还会忌讳在这一天串亲访友,也不准串门,说是走亲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
除夕不回娘家门,明日除夕,记住:“忌5事,不吃3样”,传统别丢
#天南地北大拜年#
俗话说“百节年为首”,“过年”就像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完成的年终目标,不管漂泊多远的游子,都要赶在除夕这天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共迎新春,只有回家过年心里才会格外的踏实。
除夕的热闹气氛从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等等这些习俗中汇聚起来,传统习俗的魅力也在这一刻大肆绽放,让人们欢乐祥和地步入新的一年。但是大家在欢庆、欢聚之余,也需要记得各项习俗中衍生而出的一些规矩、忌讳,传统民俗不能丢。
像除夕这天,有句老话是“除夕不回娘家门”,很多地方讲究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回娘家,不然会被周围人说闲话,还可能惹得公婆不快。类似的忌讳还有不少,大致总结了除夕的一些忌讳,牢记:“忌5事,不吃3样”,兔年讨个好彩头,为家中增福添好运,来年不受苦。
除夕忌5事:一、忌年夜饭前不“祭祖”
祭祖是我国延续数千年的一项民俗活动,也是人们为了慎终追远而留下的传统文化,故而在众多传统节日里都要举行祭祖仪式,春节也是一样。春节的祭祖一般都放在除夕,要在晚上吃年夜饭之前完成祭祖。
准备好各种鸡鸭鱼肉、水果、糕点、酒水等供品,摆在先人的照片或牌位前,点燃香火,一家之主要领着家中的小辈向祖先磕头跪拜,说一些表达感谢与怀念的话语,希望祖先能继续在新的一年中庇护、保佑子孙,为家中祈福消灾。若是将祭祖遗忘,直接开始享用年夜饭,则是犯了大不敬,有失孝心。
二、忌门窗“福”字倒贴
每到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将自家门前的旧对联撕去丢掉,再重新贴上一对新的对联,红色喜庆的对联对仗工整、妙语连连,为新的一年祈福消灾,迎好运。不过,整幅春联贴完后,门窗上还要再贴上些“福”字,很多人会把“福”字倒贴寓意“福到了”。
其实,“福”字是忌讳倒贴的,尤其是门窗上的福字,我国汉字文化及特色讲究“横平竖直”“端端正正”,而且“福”字也是人们祈求美好生活的一个心愿,是真诚而郑重的,自然需要严肃严谨,贴正了才更显得虔诚。另外,大门上若是倒贴福字,则意味着福到了门口却没进家门。不过,家里的房门、柜子、米缸上则可以贴倒福,寓意着福气已经到了家中,新的一年会吃饱穿暖。
三、忌扫地、洒水、倒垃圾
除夕这天的晚上是忌讳扫地、洒水和倒垃圾的,相传每到除夕夜原本在小年上天复命的各路神仙就会返回凡间了,他们会随处走动。若是这晚去扫地、洒水或是扔垃圾,有可能会将脏东西不小心洒扫到他们身上,就容易惹怒了神灵,如果这天一定要倒垃圾,那就把垃圾包裹严实,再放进垃圾桶里,不要随意乱丢乱扔。
四、忌打骂、说话不吉利
除夕是辞旧迎新的吉祥日子,这天是最忌讳家中发生争吵打骂以及说不吉利的话语。如果在岁末的最后的一天出现争吵、打骂等糟糕的情况发生,全家人都不会舒心快乐过年,年没开好头,在这新的一年里也容易事事不顺,要是有什么事或是矛盾发生,记得都耐心一些,大度一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心平气和的去解决问题就好,毕竟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
说不吉利的话也是一样,像“穷”、“苦”、“病”、“完了”、“输了”、“糟了”等,带有这些晦气字眼的话尽量不说。还有“累死了”、“饿死了”、“困死了”等这些含有“死”字的一些偏丧气的常用语,千万要少说,都是不吉利的象征,有可能会将新年家中的福气、喜气、财气、运气统统赶走。
五、忌串门、讨债
大年三十除夕夜,记得别因为一些事情或是一时兴起,而突然到别人家串门、拜访。除夕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一般都正在热闹的吃年夜饭,如果有人突然来敲门串门,会打扰到人家欢乐和谐的气氛,一下子让大家都很尴尬,所以除夕只在自己家中和家人相聚过年就好,拜年的话语可以通过手机来传达,遇到紧急的事情也先事先通过电话来沟通解决。
即使是有人欠了钱,最好也等到过完春节再说,毕竟俗话说“债不过年,年不讨债”。而且,过年期间不管是要债,还是讨债都是不吉利的,尤其是除夕到正月初五,不然来年财运会很受影响。不如让大家都过个吉祥舒心年,有事年后再解决清楚。
除夕不吃3样:一、不吃鱼头、鱼尾
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利的象征,因为“鱼”通“余”,有着年年有余的好寓意,故而大家都喜欢将整条鱼做好端上年夜饭的餐桌,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生活富足有余、吃喝不愁的美好景愿。但年夜饭上吃鱼还是很有讲究的,那就是吃鱼不能吃鱼头和鱼尾,很多会吃鱼的朋友都知道,鱼尾和鱼头都是非常美味的地方,吃的时候都会先夹鱼头或鱼尾。
不过,年夜饭上讲究不吃鱼头和鱼尾,老一辈认为必须将这鱼头鱼尾留到大年初一才是吉利的象征,意为“有头有尾”,且有余,来年才真的能富足安康。甚至有的地方是鱼上桌后都不能动不能吃,必须完整保留到新年。
二、不吃带苦字的食物
除夕的年夜饭上,像苦菊、苦瓜这类带有苦字,味道也苦的食物不要端上桌食用。这类食物虽营养健康,凉拌或清炒后配着满桌的大鱼大肉也很解腻,但毕竟带有“苦”字,是比较不吉利的,在岁末迎新之时还要吃苦,意味着来年也会有“苦头”吃。这是家中老一辈非常看重的一点,因为他们都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这么吉祥欢庆的时刻再吃苦,他们也会很不开心。
三、不吃咸菜、梅干菜
进入冬天后,很多家庭都有买萝卜、芥菜、白菜等食物腌成咸菜的习惯,平时配着粥、馒头一起吃,也有的将芥菜、油菜、白菜、雪里蕻晒成梅干菜,用来炒菜或是做扣肉吃,味道鲜美诱人。但这两类冬天里的食物是不适合端上年夜饭餐桌供大家食用的。
过年吃咸菜,在老一辈看来是贫穷、穷困的象征,若是把它端上宴席,来年怕是会过上穷困日子。而梅干菜的“梅”与“没”、“霉”是同音,除夕这天要是吃了梅干菜,代表着新的一年容易没财运,还容易遇见倒霉事,所以一般家中有做生意的人,是非常忌讳在除夕看到梅干菜的。
——老井说——除夕这天的忌讳还是蛮多的,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外,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忌讳。像有的地方,还很忌讳这天别人从自己口袋掏东西,认为新一年的钱财都会被别人顺带掏走。还有的地方忌讳除夕吃豆腐、莲藕等一些食物,觉得豆腐颜色过白,是办白事才会吃的,是不吉利的象征,而莲藕的孔洞太多,会把家中的福气、财运都漏掉。
这些忌讳听起来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如果大家所在的家乡在除夕这天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忌讳或习俗,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关于春节的传统文化。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正月初五迎财神,老传统要牢记:1不拜、2不留、3不碰、4要做
正月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旧时,正月的前几天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动针线、不能扫地泼水、不能打碎东西等。到了大年初五,这些禁忌皆可破,故而称此日为“破五”。大年初五可以打破禁忌,并不代表这天百无禁忌,大年初五是民间“迎财神”的日子,因此理所当然有不少规矩和禁忌要特别注意,这可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讲究,不可不知。常听家中的长辈说:正月初五迎财神,老传统要牢记:1不拜、2不留、3不碰、4要做,这里说的就是大年初五的忌讳和讲究,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赶紧了解一下,以助新年送穷迎财,接上好运!
正月初五迎财神的来历关于正月初五迎财神,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唐朝开元间,有位做小本生意的商贩叫王二狗。有一天,他因遇盗而财物尽失。在万般绝望之际,欲悬梁自尽。正在此时,面前出现一位老者,锦衣玉带,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这位就是文财神财帛星君。
财神说:你是大富大贵之人,怎么能轻生呢?难道你不知道淄博一带出琉璃吗?说完放下一枚元宝便离去了。后来,王先生因售卖琉璃发了家。为了感念星君所赐,他改名为王元宝。王元宝发迹之后,念念不忘财神爷,不仅在家里供奉财神爷,还建造了财帛星君庙四时供奉。每年正月初五这天,他都要早起到财帛星君庙上第一炷香。于是人们纷纷效仿,每到正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迎财神。
正月初五迎财神,是正月里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因此规矩和禁忌也特别多,稍有不慎就可能犯了忌讳触了“霉头”,尤其是“1不拜、2不留、3不碰、4要做”的忌讳您要知道!
1不拜:不拜年传说农历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各户要开门喜迎财神。这天上门拜年意味着是去“抢财”的,而且还会给亲朋好友带来霉运,因此初五是不能拜年的。此外,古人在正月初五有“赶五穷”的传统,将家里的霉运、晦气赶出去,串门的人则会将晦气带到自家来。
2不留:家中不留垃圾和污水“破五”谐音“泼污”,意为打扫卫生、泼除污水、倒垃圾。老传统认为正月的前几天可以聚财,往外扔东西意味着“福气”就会被倒了。“破五”过后,这个禁忌就可以解除了。
正月初五,人们要将过年期间家中制造的垃圾清扫干净,谓之“送穷”,否则会带来穷困。将清扫房屋的垃圾送出门,寓意在新的一年里送出穷困迎来富裕。
按照老传统,破五这一天不宜做的事,否则本年内会破财,尤其有3件事,坚决不能碰。
3不碰:不梳头、不动土、不吃藕正月初五不梳头。头发寓意一年的好财运从头开始,梳头发时会掉头发,老一辈认为,正月初五梳掉了头发是不吉利的。
正月初五忌讳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正月初五不吃莲藕!老人说正月初五不能用莲藕入菜,这是因为莲藕有很多孔,意味着“漏财”,对新一年的财运不好!
4要做:迎财神、送五穷、放鞭炮、吃饺子迎财神
迎财神的传统盛行于明清,至今仍流传不息。为图吉祥、财运亨通,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迎接财神。财神又名五路神,所谓五路是东南西北中,意为条条大路、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正月初五零时,家家户户便会打开门窗,点上蜡烛,燃放鞭炮,摆上羊头或者鲤鱼,恭恭敬敬迎接财神,渴望财神带来财运,保佑新的一年财运茂盛。
有些地方还有抢路头的民俗活动。虽然初五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先于初四子夜,人们准备好祭牲、糕果、香烛,鸣锣击鼓焚香恭敬财神,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送五穷
“送五穷”也是民间正月初五的一种传统活动,意为祭送穷神。“五穷”分别指“学穷、命穷、文穷、智穷、交穷。
家家户户“送穷”的方式各不相同,初五开始,新年禁忌破除,有的人家清早就开始清理垃圾,借机把“穷鬼”扫地出门。有的地方送穷的活动要复杂一些,用纸剪出背着垃圾袋子的小人,称之“扫晴娘”,将其送出家门,谓为“送五穷”。
放鞭炮
初五放炮称“崩穷”,意味着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当时,人们放炮也颇有讲究,要用鞭炮从家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意为将不吉利的东西统统轰出去,离我们越远越好。
吃饺子
大年初五这天,很多地方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此外,妇女们在这天还要找出几件旧衣服来拆,谓之“拆小人”,以避不祥。
在我们这儿,老理儿认为生活中的种种不顺皆因小人作祟,所以在正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用刀剁饺子馅儿,称为“剁小人”,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街坊四邻都听见,求得新一年不犯小人,大吉大利,顺顺当当!
正月初五迎财神,老传统要牢记:1不拜、2不留、3不碰、4要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都有不同的春节风俗,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禁忌之外,有些地方有大年初五不能搬家、不能剃头、不能回娘家,像这种说法还有很多,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说看还有哪些大年初五要注意的事情,让大家受益!正月初五“送五穷、迎财神”,向大家道一声“恭喜发财”,多财多福的虎年,愿大家虎年大吉,财源滚滚,好运连连!
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你们那有回娘家的习俗吗?
风吹着杨柳嘛 唰啦啦啦啦啦
小河里水流 得儿哗啦啦啦啦啦谁家的媳妇她走得忙又忙呀
原来她要回娘家
六月初六,回娘家啦!
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农历六月六又称“回娘家节”、“姑姑节”,是妇女回娘家的节日。那么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你了解由来吗?民间有很多传说,我们来看看。
按民间风俗,六月六这天,妇女要回娘家消夏,所以也有把六月六这天称为“回娘家节”。六月六是妇女回娘家的日子。那么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呢?
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即今天的山西一带。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功高居傲,他的儿女亲家赵衰对他很反感,直言数落了他,狐偃不听,当众把亲家责怪一番,赵衰年老体衰,不久因气而死,其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对家人说,六月六日赶回家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知消息,决定六月六日杀狐偃,替父报仇。
狐偃的女婿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妻子,狐偃的女儿得知这个消息后整天心惊肉跳,在六月初五这天,悄悄跑回娘家,问其母:“对于女子来说,父亲和丈夫,谁更重要?”其母回答说:“父母如手足,丈夫如衣服。丈夫死了可以再嫁,父母不在了就再也不能找回来了。”狐偃的女儿听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
狐偃的女婿知道事情败露,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来请女婿。到相府后,狐偃请女儿、女婿坐了上席,然后对众人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方知自己近年做事有错。今天女婿设计杀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我的贤婿忠孝当先,想杀我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我决不怪罪。我的女儿救父危难,尽了大孝,礼当受我一拜。望贤婿看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言毕,倒地拜谢女儿女婿。
这一席话,说得满座宾客又惊又喜,女儿、女婿赶紧回拜,叩头谢罪,前仇尽释。
从此后,狐偃真心改过,为了记住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日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
此事张扬出去,老百姓个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日接回闺女,应个消灾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
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传说总归是传说,其实我国的传统节日很有意思。很多和数字相重有关,诸如春节(正月初一),二月二,三月三、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重阳节(九月九)等等,六月六,又是这样一个月日相重的节日。
而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往往和农时有关。具体到每年的六月初,小麦已经收获,经过了麦收大忙之后,正是相对农闲的阶段;而且新收获的小麦也正好可以蒸出给娘家带的食物,这时候回娘家,还是各家媳妇展示自己手艺的机会。
扬州出嫁的媳妇们,
今天这个大日子你回娘家了吗?
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