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创意新潮公司名字(古典韵味的公司名字)

创意新潮公司名字(古典韵味的公司名字)

白山黑水,正把振兴的故事娓娓道来……

【大调研,我们在行动】

【大调研,我们在行动】白山黑水,正把振兴的故事娓娓道来……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调研

光明日报调研组

编者按

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黑龙江考察,再次为振兴东北把脉问诊。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七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考察调研,可见对这块富饶的大地希望之殷、关心之切。东北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发有为、拼搏进取,不断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东北大地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光明日报调研组日前来到白山黑水,走进城市乡村,探寻东北三省的突围之路、振兴之策、发展之势,讲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故事。

当第一缕阳光洒向中国“雄鸡”版图的鸡冠,东北三省醒来了。

在大庆,十几万台“抽油机”又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精神抖擞地投入新一天的工作;

在长春,身披“虹韵紫”的亚运动车组,仿佛炫酷动感的少年,在晨光中以加速度奔向使命所在;

在沈阳,浑南会客厅迎来第一位客人尼卡,这位在当地生活了20多年的俄罗斯商人,款款走向柜台……

一幅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画卷,在黑土地上徐徐展开。

一、振兴进行时·辽宁篇

曾经,辽宁被国人亲切地称为“辽老大”。细究起来,大约原因有二:

一是这里有大产业,诞生过新中国工业史上1000多个第一:第一炉钢水、第一台机床、第一架新型喷气式战斗机……很长时间,辽宁的工业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前列,辽宁人民从里到外透着自豪;二是辽宁人天性旷达豪放,骨子里透着幽默,能担事,有兄长之风。

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辽老大”失落了。一大批重装企业步履维艰,GDP增速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投资不过山海关”成为一句流行语,老百姓戏称“越干越出溜”。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辽宁人民奋然而起,出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世界级冶金新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重点支持建设12个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扶持壮大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辽宁省GDP同比增长5.6%,自2014年以来增速首次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一)长子风采:改革与蝶变之美

“到铁西,看看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模样。”这句当年的流行语,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适用。

沈阳市铁西区曾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工业重镇。曾经,这里厂房稠密、烟囱林立,沈阳鼓风机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一批金灿灿的名字,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然而,20世纪末,铁西却历经了一场“生死考验”:国有企业90%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3万产业工人下岗……涅槃之变也由此开始:“东搬西建”,把240多家工厂从城里搬到市郊的新区。这一搬,不仅换来了城市的天蓝水清,也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告诉记者:“铁西区的成功转型,使企业活了、城市美了、百姓笑了,这几年有近22万人的净流入,铁西正起势腾飞。”

改革,是大方向;改革,也会有阵痛。

2019年,以生产鼓风机起家的沈鼓集团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刀切下去,毫不犹豫:原班子成员全部辞去市管干部身份,过去的“企业领导”变成“职业经理人”,所有中层管理干部重新竞聘,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国家战略投资者,关键岗位员工持股。

改革使这家国企老字号焕发生机。如今的沈鼓,是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在西气东输、石油炼化、核电等重大工程领域,接连突破“卡脖子”技术。

亲历者说——沈鼓集团董事会秘书金娜:我全程参与了企业混改。集团拿出9.35%股份让员工持股,劳动效率提升35.8%。相比改革之前的2019年,沈鼓利润总额增长了9倍,净资产收益率增长了15倍。

走进鞍山钢铁厂,就走进了中国钢铁史。高耸入云的烟囱、连绵交叠的高架管廊、一栋栋老厂房,都在诉说着它曾创造过的奇迹——生产的钢轨足以绕地球赤道20圈。但现在的鞍钢,已不是过去烟尘弥漫的样子。这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钢铁巨子换羽重生。

换羽,因为改革。鞍钢涅槃,既有大手笔的兼并重组,与一度负债90%的本钢集团重组整合,大大提升了实力,粗钢年产能达6300万吨,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也有生产一线的变革,通过数字赋能走向“智慧钢铁”。

记者在鞍钢智慧炼铁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高炉群的炉火正熊熊燃烧。过去“猫”在高炉边操作室工作的炉长们,此刻正通过远程监控,了解本高炉的温度、流量等各项生产指标。

亲历者说——鞍钢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聂振勇:近年来,鞍钢累计投资64.5亿元,以数据赋能,为场景赋智。这个智慧炼铁中心,将分布在厂区内的28个操作室、104个控制系统全部整合到数控大厅,成为全球最大的铁前一体化智慧炼铁中心。

(二)新亮点:“两个机器人”的启示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三省的谆谆嘱托。在辽宁采访,“两个机器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是机器人中的“大力士”,在沈阳新松公司。

23年前,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一批业务骨干,“下海”创办了一家以已故老所长蒋新松院士名字命名的企业——新松机器人公司。今天,新松公司已成为国内行业龙头,拥有4000多名研发人员,旗下的多系列上百种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智能装备、医疗服务等多种场景。

在企业现场,身披“中国红”的机器人举重若轻,大负载时能完成细至微米的点焊作业;身着黄色“工服”的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稳稳托举与精准装配一气呵成。这些高大帅气的“大力士”站在一起,动作协调、整齐划一,自有一种律动的美。据了解,北京冬奥会导演组张艺谋团队就是看到这一场景激发了创作灵感,在平昌冬奥会奉献了精彩的“北京8分钟”,赢得世界喝彩。

亲历者说——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张进: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必须走自主研发、市场化发展的路子。我们已完成国家重要科技攻关800余项,拥有发明专利1300余项。我们还在沈阳建立了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超过500家。

另一个是机器人中的“小清新”,在大连蒂艾斯科技公司。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中的尖端科技,通过精确记录人体生物数据,一颦一笑,栩栩如生。

辽东湾畔的金普新区,海风习习。蒂艾斯科技公司研发中心,游人如织。1000多年前的“李白”“杜甫”仿佛穿过时光隧道,在这里与前来参观研习的家长学生们一起对诗吟诵,感知盛唐诗歌的魅力,其乐融融。

亲历者说——蒂艾斯科技总裁李博阳:我们在大连已深耕10年,拥有100余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国际领先的仿生皮肤制造技术,在软件硬件协同上握有核心技术,是全球首家具备量产能力的仿生机器人企业。

(三)“一枚印章”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

筑得安心巢,方有凤凰栖。

创新创业活力的迸发,得益于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浑南城市会客厅便是一个“窗口”。

所谓“城市会客厅”,就是沈阳市浑南区的涉企行政审批大厅。企业注册的所有事项,都在这里一站式办理:只进一扇门,只用一枚章,办成所有事。大厅中央,一张小圆桌上的玻璃罩内,封存着25枚曾经的审批用章。办事区域内,40多个开放式窗口,正接待着前来办事的商户。

亲历者说——浑南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审批业务监督科科长王秀玲:现在,一枚印章管住了700多项审批,办事时限压缩了90%以上,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我们审批局由原来的实权部门,变成了只管办事的服务部门。

一组数据很具说服力:今年上半年,浑南区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405家,累计注册的同类企业达3000多家,由此可见沈阳营商环境之变。

在沈阳,华晨宝马的生产线上,不同色彩、不同款型的宝马流水般涌来,不到60秒就下线一辆新车,全球每3辆宝马就有1辆出自沈阳。老工业之城积聚新动能,华晨宝马向“新”而生,正加紧布局新能源车,其沈阳研发中心二期19个新实验室,17个专门用于测试新能源车,2022年在中国市场交付的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91.6%。

亲历者说——华晨宝马总裁戴鹤轩:老工业基地完备的生产体系、务实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宝马在中国发展的底气和信心所在。沈阳已成为宝马集团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新车83万辆;落户沈阳20年来,累计生产宝马500万辆。

从沈阳驱车东行40分钟,便到抚顺。这里曾经是中国的“四大煤都”之一,共和国的功劳簿上镌刻着其巨大的历史贡献:累计产煤10亿吨。现在,这里的煤资源几近枯竭,正谋求经济转型,聚拢新的经济业态。

位于抚顺东南郊的精细化工产业园,集聚了2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新经济业态企业,其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制造相关企业近10家,覆盖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四大行业板块,左邻右舍成为上下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百亿元。

亲历者说——抚顺东科公司总工程师徐仕睿:东科主攻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研发生产,已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实现专利成果转化20余亿元。我们搭上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车,发展势头很好。

(四)振兴突围中的人才方阵

伴随着站台轻快的提示音,“兴沈英才号”专列缓缓驶入沈阳站。今年5月的一天,来自北大、清华、浙大等知名高校和海外的1309位博士齐聚沈阳,经过深入洽谈,其中400多位博士“孔雀东北飞”。

这是辽宁大力度引进人才的一个场景。同时,辽宁的114所高校、1600余家科研机构的人才潜力也正被激发。

东北大学是国家级“双一流”大学,久负盛名,是东北的人才高地,也是很多学子实现理想的学术殿堂。

今年59岁的冯夏庭,在东北大学度过本硕博连读的学子生涯,毕业后赴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成长为国际岩石力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受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感召,2016年在他学术生涯鼎盛时期毅然回到母校,任副校长、校长,并当选院士,致力于打造保障国家资源能源战略安全的“国之重器”——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

亲历者说——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付俊:东大学子都有助力东北振兴的一腔热血。冯校长积极推动学校与一批高科技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培养未来智慧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近两年,我们组建了未来技术学院,打造“沈阳-东大前沿交叉创新港”,让东大真正成为东北振兴的人才蓄水池。

在辽宁大学这所省属“双一流”高校,“校长让贤”的故事成为人才引进的一段佳话。

2022年8月,学校从北京大学引进了经济学家余淼杰教授。余淼杰是全球经管类前1%高引论文经济学者,他的到来让时任辽大党委副书记、校长潘一山如获至宝。潘一山主动向省委组织部提出,将校长的位置让贤于余淼杰。3个月后,潘一山由辽大党委副书记接任书记,与校长余淼杰携手走上助力东北振兴的新征程。

亲历者说——辽宁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处副处长李闯:潘书记高风亮节,余校长也没有辜负辽大师生的厚望,他们不仅引领学校应用经济学科迈上新的台阶,还引来了一批高端人才,其中,各学科领军人才30余人,国内外教授、博士244人。

沈阳工业大学是一所老牌工科院校,近些年来,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成果可圈可点。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两位既是学术“大咖”又是成果转化“大拿”的学科带头人。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理践身材不高,说话中气十足,一看就是不服输的“小老头”。他指着那些形似毛毛虫的机器人说:“它们是给深埋于地下的输油、输气管道做‘体检’的,我们研发的长输管道智能检测系统,打破了西方垄断,使检测费用大幅降低,只有国外标价的1/8。”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王德喜是个帅气的70后,他在干中学、学中干,由一个中专生成长为博士生导师,带着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百人科研团队,取得节能环保装备专利70多项。他说:“我们的成果大多成功进行了市场转化,在污染气体防治等方面形成了产业,年产值上亿元。”

亲历者说——沈阳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贾玉明:我们鼓励学科带头人以高科技企业领办者的双重身份创业,更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推出“黄金股”制度,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权属等一揽子问题。这一举措,已累计为各方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

结束辽宁的采访,调研组坐上高铁继续北上。窗外的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我们感到,这片热土上的创业激情正不断迸发。今日之辽宁,犹如这高铁,正自信地向前奔跑。

二、振兴进行时·吉林篇

吉林省在东北,居于承上启下之地,亦有得天独厚之利。

这里缘边近海、山水相间,良畴沃野、气候相宜,省会长春有“塞外春城”的美誉。优渥的自然禀赋、丰厚的生活积淀,成就了吉林人爽利敞亮的性格,心中有格局,做事不含糊,使吉林人广受赞誉。

正是因为有这股爽利劲儿,吉林人谈到自己的不足直言不讳:一城独大,主要产业集中在长春;一业独大,长期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一企独大,一汽在产业发展中“一骑绝尘”……

贯彻落实党中央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方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吉林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吉林人民意气风发,提出振兴突围的务实之策——围绕汽车、农产品、冰雪与生态三大优势资源布局3个万亿级大产业,着力打造医疗健康、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若干千亿级规模产业,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过去5年,吉林省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万亿、1.2万亿、1.3万亿三个台阶;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成绩亮眼。

(一)长子风采:不倦的奔跑者

谈吉林振兴,无论如何绕不开中国一汽。

曾几何时,满大街跑的都是外国品牌车。新时代为一汽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不断改进中,既有颜值气质又有内涵担当的红旗品牌,在中国的道路上越来越抢眼。

但一汽人并不就此满足。汽车本就是“追风”的行业,一汽要在新的赛道上超车突围。

在一汽科技创新基地,红旗新能源新款车格外吸睛:高能电池、高效电驱、智慧补能和智驾安全底盘,时尚大气、动感十足。今日的新红旗,又一次惊艳世界。

亲历者说——一汽研发总院代理副院长、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周时莹:当下,世界汽车业正处于转型期,一汽要通过创新创造实现突围。这几年,一汽重磅投入、潜心研发新能源车,建立了自己的智能网联技术架构,掌握了车辆“网络系统”和“控制大脑”等核心技术。今年上半年,红旗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282%。

高铁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催生了“特种兵式通勤”“特种兵式旅游”等生活新方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你们坐的高铁列车有40%出自中车长客股份公司。

走进中车长客动车组调试车间,数组即将出厂的列车像长龙一般静卧在轨道上等待检测。从最早的绿皮火车,到城市地铁,再到驰骋中国大地的高铁列车,中车长客始终是中国速度的弄潮儿,在轮轨关系、碰撞吸能、振动噪音等十几项基础研究上实现重大突破。中国高铁一直在提速。

亲历者说——中车长客高级工程师刘俊阳:在我国高铁发展进程中,北京冬奥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是个里程碑:仿生学“鹰隼”车头、自动驾驶+智能应急走行、北斗卫星导航+千兆以太网等,都是全新的技术应用。这次为杭州亚运会量身定制的动车组,不仅在绿色智能方面又进了一步,外观设计也更加用心。瞧,这线条、这色调,还有这些运动卡通,多漂亮啊!

(二)新亮点:创新花开香满园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同样是吉林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

在无际的蓝色海面上,在高高的群山之巅,在浩瀚的戈壁沙漠,长达百米的风力发电叶片正不倦旋转。但你知道吗?这些“巨人之臂”的强劲肌肉,源于吉林化纤集团的自主创新产品——大丝束碳纤维。

在吉林化纤碳化车间,长达400多米的生产线仿佛巨型蜘蛛正“吐丝纳线”:一束束提炼于石油中的白色原丝经过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等工序,被加工为俗称“新材料之王”的黑色碳丝,粗细只有头发丝的七八分之一,但抗拉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

亲历者说——吉林化纤“黄大年式研发团队”成员陈海军:我们是一家有60多年化纤生产经验的老牌国企,以前日子过得还不错,后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只能向创新要出路。成功研发碳纤维让我们绝处逢生,产品成为航天航空、高端汽车、新能源装备制造首选材料。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纤维、人造丝等生产基地,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10.3亿元。

在长春东北一隅,新建起一个制氢加氢一体化站,为6条线路的氢能大巴提供加氢服务。这个一体化站虽不起眼,但它是“氢动吉林”小荷的尖尖一角。

氢能源凭借其零污染、能量高、资源足、用途广等优点,成为世界能源“新贵”。正是看中其潜在的成长空间,吉林将其作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点睛之笔,提出构建“白城-长春-延边”氢能走廊,打造千亿级规模氢能产业。

目前,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吉林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正在组建,落地白城的洮南尧景电解水制氢项目和大安风光氢氨一体化项目也已开工建设。

亲历者说——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邹晓新:吉林的风光电资源丰富,有研究力量和产业链基础,实施“氢动吉林”战略的条件较好。吉林大学在电解水制氢方面拥有多项成果,正积极推动落地转化。

高校科研机构是人才库,企业是创新创业的大平台,如何让这两家携手共进?吉林的做法是,政府搭一座桥,让科研人员与企业双向奔赴,产生1+1>2的效应。

今年2月,一则《关于开展吉林省企业“科创专员”申报工作的通知》引发热议,报名踊跃。很快,来自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42所高校科研机构的236名科技专家,成为省内一批科技企业的“科创专员”。

亲历者说——吉林省科技厅副厅长李道恒:“科创专员”入驻企业,在短期内能帮助企业解决研发攻关的紧迫问题,从长期看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第一批“科创专员”到岗后,带动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58个,转化科技成果151项,建立企业与高校联合创新平台16个。

(三)妙手绘成文旅新风景

在省委开调研座谈会,文旅厅副厅长金振林的发言满怀激情:“我们要用5年时间,打造万亿文旅大产业,使之成为吉林经济振兴的一大支柱!”

万亿文旅,底气从何而来?

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1.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近2000亿元。“吉林文旅大戏在下半年冰天雪地时,全年旅游收入可达5000亿元,5年内有望翻一番。”金振林说。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吉林文旅的一张闪亮名片。成立78年来,长影累计创作拍摄译制各类影片近4000部,见证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轫、进步、繁荣、变迁,用银幕故事伴随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

走进老厂区的长影旧址博物馆,犹如打开了时光通道,那些经典影片的光影音画,激活了人们久远的青春记忆。沉浸式展览,凭口碑出了圈。

亲历者说——长影集团董事长庄严:长影经历了一个艰难时期,现在又重焕生机。一方面,我们主动适应市场,推出一系列“长影出品”,长春“电影之都”风采犹在;另一方面,我们着力打造长影旧址博物馆、长影世纪城等旅游新地标,让长影的红色基因成为吉林文旅品牌的特别亮色。

正值夏季,松花湖畔60万平方米山地草甸蔚为花海,一座座帐篷散落其间,游人悠闲而坐,享受着避暑游玩的惬意。这是“清爽吉林·22℃的夏天”的风景。

而吉林文旅另一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是,“温暖相约·冬季到吉林来玩雪”。云海与雾凇环绕的松花湖滑雪场,拥有总长41公里的37条优质雪道,滑雪面积175公顷,足以容纳万人滑雪。每到雪季,世界各地滑雪专业运动员和爱好者们云集于此,酣畅飞驰在皑皑白雪之上。

亲历者说——吉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卫东:冰雪产业为吉林发展带来了巨大拉动力。吉林省有4地入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其中我们吉林市就有两家。上一个雪季,我们的松花湖、北大湖两个滑雪度假地共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3亿元。

从吉林市往东南,驱车3个多小时,我们来到白山市抚松县。这里原是国家木材采伐基地,全面禁采后,又经近十年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抚松逐渐恢复往日模样。同样还是靠山吃山,过去“吃”的是木材,今天“吃”的是风景。

抚松县露水河镇位于这片原始森林深处。这里是多个矿泉水高端品牌水源涵养地,数百年的红松、曲柳、椴树遮天蔽日。几年前,有驴友意外发现一大片宛如童话世界的白桦林,忍不住发到网上,引得《人世间》剧组来此取景。该剧爆火后,又吸引无数游人来此体验温情与浪漫。

亲历者说——白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由志强:从林场伐木到绿色发展,白山一直在探索转型发展之路。除文旅产业,人参、灵芝、蜂蜜等林下经济,也都为白山带来绿色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在这里得到生动诠释。

(四)倾情呵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一望无际的松嫩平原,两江冲积、风雨谐时,造就了这广袤的黑土地,“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

黑土地是大自然的丰厚赐予。每三四百年才能积淀1厘米厚的黑土,可见何其珍贵,因此有耕地中“大熊猫”的美誉。呵护好这方稀有的宝地,确保其绵延不竭、造福子孙,是吉林人民之责,也是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

8月初,四平市梨树县梨树镇,大片的苞米地里,穗穗个大粒满,仓箱可期。这里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产量高、品质好、口感清甜软糯。此时,正是鲜食玉米上市之际,乡村的直播达人们在田间地头架起设备,将新鲜玉米送往城市餐桌。

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是另一番景象。由于人们急于求粮、极限索取,黑土地“病”了,庄稼“瘦”了。在农业科研人员指导下,梨树县从梨树镇高家村一块225亩“破皮黄”发轫,用十几年时间探索出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秸秆覆盖、机械种植、轮替休耕、规模经营。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梨树县考察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亲历者说——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我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倍感振奋。现在,最大的变化是,大家的黑土地保护意识增强了、保护目标明确了,梨树模式已走向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达3280多万亩,粮食产量正向年产千亿斤迈进。这让大家体会到,只有土地“高兴”了,农民才有好收成。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吉林市永吉县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沛,位于世界“黄金水稻带”。过去这里阡陌纵横、耕地零碎,“黄金水稻带”产不出金子般的粮食。经过持续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这里已形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的现代化农田体系,广大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千年传统农耕方式,迈进了机械化、数字化农耕的崭新时代。

亲历者说——永吉县万昌镇镇长周洪亮: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智慧农业,既是水稻品质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护黑土地永续发展的根本之计。咱们的村子陆续建设了田间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互联网+精准农业”模式。现在,干农业是个快乐的事业,种地是个幸福的职业。

居中的吉林,也是色彩绚烂的吉林。“红旗”招展,白山绵绵,绿意无限,金谷满地。朝气蓬勃的吉林,创业干事的热情如此高昂,振兴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三、振兴进行时·黑龙江篇

夜幕降临,哈尔滨华灯绽放,诗意和浪漫如约而至。

在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园,人们或漫步低语,或翩然舞动,或深情歌唱,尽情享受着这夏夜的美好;在别具风情的中央大街,古典范的建筑、文艺范的路灯、沧桑感的“面包石”路面、写实风的雕塑群,保留着老街余韵,摩肩接踵的游客吃着马迭尔冰棍儿,品咂着岁月的味道……

哈尔滨的夏夜之美,让我们感受到黑龙江人的可爱,时尚浪漫、“美商”很高;还有人说,黑龙江人“最东北”,身上带着豪气、虎气、英雄气。但英雄也有气短的时候,经济总量偏低,经济增速偏慢,人口呈下降之势,这是黑龙江的振兴之痛。

贯彻落实党中央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方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黑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黑龙江人民鼓足干劲,向经济建设聚焦发力,打发展组合拳,提出农业振兴、产业振兴等“八个振兴”行动计划,打造数字经济、冰雪经济等“四个新引擎”,布局一批千亿产业群,守护好“绿色长城”,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GDP同比增长4.7%,增速高于疫情前的2019年。

(一)长子风采:永远挺直的脊梁

共和国之初,在“中国贫油论”甚嚣尘上之时,大庆这个特大油田的发现和开采,是一个世界奇迹;而连续60多年稳产高产、累计奉献原油突破25亿吨,则是另一个世界奇迹。

连续几十年的开采,大庆油田不得不直面储采失衡、开发难度增大、自然递减加快等世界性采油难题。从自喷采油到石头缝里“挤”油,高科技加持让今天的大庆油田仍保持着原油稳产3000万吨的世界级大油田水平。

亲历者说——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蕊:我们的工作就是和石头“较劲”,通过研发推广水驱、化学驱、气驱、微生物采油等多种驱油技术,提高石油采收率。现在,勘探已经发现,大庆的页岩油储量超过12亿吨,有这些技术和资源储备,大庆油田一定会成为一家“百年老店”。

前不久,央视纪录片《鹤舞长江》,让人们见识了白鹤滩水电站的非凡气势,也认识了哈电集团电机公司。该公司承担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全部8台机组研制任务,占发电机组总数的半壁江山。

大国工程催生了大国重器,我国大力发展水电水利事业,为这家装备制造企业迅速攀上世界巅峰创造了难得机遇。电机公司承担三峡70万千瓦水电机组研发任务,从与国外合作到甩掉“洋拐棍”独立研发,率先攻克了“水轮机高部分负荷压力脉动”这个世界性难题。2007年,电机公司又向水电行业技术“无人区”——百万千瓦机组发起挑战。历经15年艰难攻关,2021年6月,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白鹤滩水电站成功投产发电。

亲历者说——哈电集团首席专家、电机公司副总工程师覃大清:在哈电集团流行这么一句话:“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电机公司这个“大熔炉”锻造了一支刻苦钻研、技术过硬、勇于创新的科研铁军,我们信念坚定: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位于齐齐哈尔市的中国一重,被誉为“大国重器的锻造者”,中国一重人自称“超级铁匠”。

抡起万余吨“大锤”,把千余摄氏度高温的钢锭,锤打成各种形状、尺寸不一的产品,是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车间工人的日常工作。看上去还是“打铁”,但锻造领域的核心技术始终在快速发展演进,中国一重的万吨自由锻造、热连轧、冷连轧等技术始终是行业翘楚,为我国工业装备制造提供不可或缺的强大支撑。

亲历者说——大国工匠、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刘伯鸣:我们是“铁匠”,打铁就要自身硬,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是硬道理。这些年,我们团队先后攻克百余项重大产品锻造工艺难关,特别是完成三代核电31项超大、超难产品锻造任务,打破了核电关键锻件依赖进口的局面。

(二)新亮点:新的经济引擎蓄势待发

在培育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也是黑龙江的战略举措。

在哈尔滨新区,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崭新的楼宇、厂房比肩而立,一个个创新企业相继落地。

加强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东北振兴谋划的金点子。在新区率先亮相的深哈产业园,就是深圳、哈尔滨南北互动的落地之作。

“双城”合力共建产业园,要打造的不只是一个物理上的空间,而是要着力推动“深圳经验”转化为“哈尔滨实践”。产业园建设启动4年多来,一次次创造着“深哈速度”:两天一层楼、两年崛起一座产业新城。本着“能复制皆复制,宜创新即创新”的原则,产业园已累计“带土移植”深圳先进经验126项,累计注册企业602家。

亲历者说——哈尔滨同创普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力军:我是哈尔滨人,先在宁波创业,公司研发的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已进入全球领先行列。两年前,我决定回哈投资建设龙江学子创业园。哈尔滨新区事无巨细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使我们得以全身心投入科技创新,今年年底即可投入量产,年产值预计超过20亿元。

“外引”和“内生”,是黑龙江省培育新经济产业的两大路径。在哈尔滨新区的哈工大卫星产业基地,聚集了一批专注于小卫星研制的青年才俊。作为百年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有航天第一校“尖兵”之誉,深耕卫星研制近30年,在小卫星和通信工程领域形成了特有优势。工大卫星就是由哈工大培育孵化出来的一家商业航天公司。

工大卫星一成立即表现抢眼,已成功将两颗卫星送上太空:“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S4试验卫星和“龙江三号”通信试验卫星。公司拥有一支年轻的百人研发团队,具备通、导、遥卫星整星设计、批量化制造及在轨交付能力。眼下,公司正为百余颗商业卫星研制任务忙碌着。

亲历者说——工大卫星董事长陈健:我们推出的柔性化卫星平台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卫星研制过程中迭代速度慢、研制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瓶颈问题。未来,公司将加快实现巨型星座卫星制造产能,牵引带动卫星制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三)小兴安岭深处,“两山”理念正开枝散叶

盛夏时节,位于小兴安岭深处的伊春是个好去处。这里,“天然空调”24小时开启,“天然氧吧”全天候供应。

如今的伊春这般美好,得益于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和林区生态保护。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建设需要大量木材,大小兴安岭全面开发,一伐就是60多年。新时代,大小兴安岭走上停伐转型之路。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调研时曾关切地询问: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

循着这“林区三问”,我们走进伊春的青山绿水间,去寻觅最新答案。

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素有“森林生态博物馆”美誉,拥有小兴安岭保存最完整的植物群落。在炎炎夏日,伴着习习凉风,穿行在参天的红松、曲柳、云杉、枫桦之间,不时与松鼠、紫貂、苍鹭、鸳鸯邂逅,好不畅快!

亲历者说——伊春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讲解员毕海娇:我爷爷是喊着号子伐木的林业工人,父亲先是做机械化伐木工,停伐后变成护林员。对森林心怀感恩的林业人,打心底里赞同停伐。我们都深深体会到,守护这片森林,就是守护我们更美好的生活。

伊春是“红松故乡”,全世界的红松60%在中国,中国的红松半数以上在伊春。林区不伐木,林下找出路。培育红松果材兼用林,是当地向林下要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亲历者说——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林下经济种苗繁育基地负责人王立新:普通红松苗需育苗4年才可上山造林,我们运用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把育苗周期缩短至2年零2个月,成活率达95%以上,今年育苗将达590万株;天然红松至少需要40年才可结果,我们采取顶芽劈接的技术,对4年苗进行嫁接,10年便可结果,12年达到丰产,使松塔成为当地职工和百姓的“致富果”。我们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将从森林里取走的再还给森林。

距溪水国家森林公园不远,一座座风格别致的东北民居院落,菜香四溢,笑语不断。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调研时,曾走进退休工人刘养顺家,坐在小院木桌旁的长条凳上,与工友们唠家常、话发展。如今,这里已经变成溪水农家院一条街。

亲历者说——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退休工人刘养顺:我干了几十年伐木工,没想到如今吃上“生态饭”。现在,林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农家院由我们1家发展到近30家,家家生意红火。大家伙儿都说:“是总书记帮咱致了富,咱们心里永远念着这份情。”

(四)在黑土地上,感知“压舱石”的分量

龙江熟,天下足。到了北大荒,看到辽阔的黑土地上,那一眼望不到边、平展如绿毯的千万亩水稻正抽穗灌浆、丰收在望,方知何为“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全国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2022年,北大荒粮食总产量451.3亿斤,占全省的29.1%。无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助力龙江振兴,北大荒的角色都举足轻重。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北大荒的命脉所在。垦丰种业是北大荒垦区的唯一供种主体,2023年,垦丰供应垦区种子共计14.96万吨,占垦区三大作物播种面积的93.8%,基本实现全覆盖。

中国粮装上“中国芯”,经历了一个艰难而不凡的过程。垦丰种业水稻研究院的专家们,对此体会颇深。

亲历者说——垦丰种业首席育种专家、水稻研究院院长徐希德:水稻研究院组建10年了,先后培育出20多个优质水稻品种,特别是长粒香型“龙垦2021”,平均亩产1200-1300斤;我们的“垦川香”高端优质米,完全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大米相媲美,一箸米、满口香。

“要看北大荒,请到建三江。”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拥有耕地上千万亩,是北大荒这个现代农业航母编队的旗舰,也是现代大农业的样板。

万亩水稻,长在田里、管在网上。稻田之上,几乎看不到劳作的农民,只有无人机时而掠过。在七星农场的智慧农业农机中心,借助遥感卫星,鼠标一点,田间地头场景一览无余,土壤墒情、秧苗长势、病虫害迹象尽收眼底,智慧农业让沃野厚土给予更加丰厚的回报。

建三江的农业智慧不仅体现在数字化上,更体现在社会化服务上:通过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办法,把北大荒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模式复制到更广阔的农村,促进小农户深度融入现代化大农业。

建三江还把水稻种出“花”来。“神笔马良”绘出喜获丰收的巨型稻田画,观光小火车把游客带进万亩稻海,农文旅成为新风景;“认养一亩田,好米吃一年”,订制农业越来越火,北大荒的粮食让越来越多的人心心念念。

亲历者说——建三江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卫华: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已连续13年稳居全国第一,北大荒贡献了总产量的近三成。北大荒自身也实现了粮食总产量的19连丰。保证中国饭碗装中国粮,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北大荒人是有底气的。

“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调研组看到,一个沃野千里、风景如画的大美龙江,一个肩负粮食稳产保供重任的龙江,一个振兴突围中的龙江,正在走向诗与远方。

四、振兴六问:黑土地上的回响

东北如何突围、走出一条全面振兴之路,是调研贯穿始终的话题,相关专家学者、各领域有识之士提出很多真知灼见。我们梳理出“振兴六问”,回答见仁见智。

一问:能否走出“老工业基地转型难”的怪圈?有观点认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已进入“拐点”。

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采访中,有学者把东北与国外一些老工业基地相比较。比如,德国鲁尔、巴西圣保罗还在资源枯竭、传统产业委顿中苦苦脱困,而美国底特律、英国伯明翰已经宣布破产了……

专家们普遍认为,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东北资源条件好,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制度性优势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东北大学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表示,今年一季度东北三省GDP增速跑赢全国,吉林以8.2%位列全国第一,辽宁和黑龙江则是2014年以来的首次。这是三省全面发力、厚积薄发的结果。李凯说:“我由此判断,东北已经走出了最困难时期,在经济上实现了标志性转折。”

二问:能否实现三省携手并进?专家建议,加强协调联动,做到三省“一盘棋”。

采访中大家提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北地区迅速形成发展优势,特别是在重工业领域大放异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央层面的统一谋划、统一调度,三省协调配合顺畅,大踏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万军认为,发挥东北的区位优势,三省的合作联动必不可少。希望中央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对东北三省各领域政策规划的对接协调,建议设立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支持跨省区重大项目建设。

吉林大学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昊表示,要把东北全面振兴这盘棋下活,就必须深化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东北地区同步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三问:能否实现振兴蹄疾步稳?专家呼吁,进一步发挥东北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的产业优势。

成功的元首外交为东北全面振兴带来了福音。去年12月,习近平主席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今年3月,由华锦集团、沙特阿美、盘锦鑫诚共同出资、总投资837亿元的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在辽宁盘锦开工建设。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魏枫表示,东北振兴一方面要激发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产业基础好,承接国家级装备制造、能源化工产业大项目的优势得天独厚,希望有关方面予以更多倾斜。

黑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梁謇表示,国家对东部地区综合实验区实施“双15%”税收优惠政策,在西部地区实施鼓励类产业减税政策,对地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北地区有7个自贸区片区、8个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3个国家级高新区,建议设立相关政策惠及区,赋予更多优惠政策,更好吸引创新创业企业落户东北。

四问:能否保持对外开放的良好势头?专家建言,把国家向北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一些。

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最亮眼的是进出口增长迅猛,整体增速高出全国2.4个百分点。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苏屹表示,向北开放、打开海路,是东北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东北三省有多个口岸,但资源分散,要进一步完善对外进出口贸易布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借鉴我向东盟开放的经验,不断扩大朋友圈,一起走得更远更好。

五问:能否逆转人才外流的被动局面?专家表示,要多措并举形成聚才引智“强磁场”。

人才外流是调研中大家讨论较多的话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六普”到“七普”的十年间,东北三省共流失人口1100多万。辩证地看,这是国家发展活力旺盛、人们就业生活选择多元的体现,但人才流失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东北振兴发展。

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教授姜健力、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马野驰等谈到,要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坚持外引、内育并举,构建东北人才高地。一是完善高端和紧缺人才津贴制度,注重招引顶尖科学家,打造人才第一方阵;二是挖掘东北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潜力,让更多“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科研人才、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激活本地人才“一池春水”。三是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聚才引才作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推动东北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六问:能否克服“小富即安”的心态?各方共识:要以思想观念新突破,激发全面振兴新活力。

调研中不少同志谈到,优渥的自然禀赋、深厚的工业基础,是东北的发展优势,也容易伴生靠天收、躺着赢的“小富即安”心态。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表示,锻长板、补短板,首先要从思想观念入手。思想观念跟不上,优势潜力难发挥,发展的步伐踩不准;思想观念不转变,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的短板也难补齐。

辽宁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赵治山认为,打破“小富即安”的思维定式,重在完善制度性设计,鼓励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让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都有一股谋大局干大事、强国有我的劲头,一股创新为荣、苦干为乐的劲头,一股惟有奋斗不负青春、不负时代的劲头,形成黑土地上万马奔腾、争创一流的生动局面。

此次调研采访,我们遇上东北一个特别热的夏天。炽热的风掠过黑土地,与这片沃土上人们的火热情怀相映衬。

东北振兴,一部奏响了20年的交响曲,已然进入了新时代的全新乐章。那千回百折中的荡气回肠,那笃定前行中的雄浑壮阔,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永波与记者交流时感叹:“大东北终于支棱起来了!”这无意间的一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当下东北全面振兴的模样。

离开东北,我们仍在心底不断回望那片热土。白山黑水间,工业长子的不倦身影,产业园创新创业的火热场景,风吹稻浪预示的丰收景象,大秧歌中流淌的欢乐与祥和……这一幕幕时常浮现在记者眼前。

东北全面振兴,一条闯关夺隘的突围之路;

东北全面振兴,一段风光无限的创业旅程;

东北全面振兴,一份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答之卷。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已经在路上。

(调研组成员:赵建国、陈劲松、章正、姚亚奇、刘平安、刘勇、吴琳、任爽、赵洪波、张士英)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2日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恒大地产的前身:天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近日,随着恒大地产在房地产市场的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家企业的背景和历史。许多人都想知道恒大地产原来叫什么公司。今天,我们就来揭晓这个答案。

原来,恒大地产的前身是“天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不是大地的地,不是天地的地,是帝王的帝名字虽然不如恒大地产那么响亮,但在中国房地产行业中却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据了解,“天帝”这个名字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公司创始人以这五位帝王为榜样,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秉持诚信、负责、创新和奉献的经营理念,为消费者创造更美好的居住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需要,公司于2006年更名为“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并沿用至今。

尽管公司名称已经更改,但恒大地产仍然秉持着天帝房地产时期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提供全方位的物业服务。同时,恒大地产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身于城市建设和公益事业,为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恒大地产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凭借卓越的品牌实力、稳健的经营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恒大地产将继续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房产项目和物业服务。

总之,恒大地产的前身“天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虽然名字不太响亮,但在中国房地产行业中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正是由于创始人对古代帝王的敬仰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才有了今天蓬勃发展的恒大地产。#恒大房地产##恒大集团##许家印#​​​

全国有超100家公司起名叫“不想上班”

中秋、国庆双节假期结束,调休再度冲上热搜,不少网友表示刚从假期里回到工作里不太适应,不想上班。

企查查APP显示,当前共有超100家公司起名叫“不想上班”,其中已有19家公司已为注销、解散状态。另外,今年8月,北京一新公司以“从不调休”命名。

来源:正观新闻

zj

十个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武夷岩茶品牌

1、凯捷

凯捷拥有武夷山风景区内最核心的正岩茶园“竹窠”,作为武夷茶人代代相传的老丛古茶园,是老一辈茶人心目中最好的山场。

追溯历史,北苑是中国著名的宫廷御茶园宋代贡茶的产制中心中国最高制茶工艺的发祥地。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北苑御茶园正式移至武夷山御茶园,代代传承、发展北苑贡茶的独特的制作工艺。凯捷集团传承了北苑贡茶的万亩古茶园与千年制茶工艺精髓和严谨的态度,为消费者用心精制每一杯健康安全的好茶。

岩茶圈内不少人以能品饮凯捷家的竹窠百年老枞水仙为谈资,是缘分,亦是幸运!如:道地正韵、捷作等。

2、戏球

在80年代初,武夷山茶科所科研人员就开始初期培育和推广一种还没有定名字的新品种,戏球掌门人游玉琼全程参与了此品种科研与实验,亲手制作了实验品种——肉桂。

肉桂第一片40亩示范基地就坐落在九曲溪畔第八曲的“双狮戏球”这片茶山上,成为武夷山境内最早规模化的肉桂茶树基地。1991年,此实验品种第一次参加国家级的赛事,一举拿下了国家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因此这实验品种得以报农业部品种鉴定的资格,它有了名字——肉桂。而当时那款获奖肉桂的制作者,正是当时只有23岁的游玉琼。2006年,游玉琼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3、竹缘堂

爱德华茶业/竹缘堂得到茶界泰斗陈椽教授题名,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陈德华创办,武夷山非遗技艺传承人陈起担任法人,两代非遗技艺传承人共同打造“竹缘堂”品牌。

武夷山第一家研制并推广“大红袍茶砖”的企业。非遗项目武夷山团茶(岩茶紧压茶)制作技艺实训基地。武夷山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茶叶加工工)指定评价场所。

岩茶圈内几乎无人不知的“暗香”正是出自竹缘堂,它采自与九龙窠母树大红袍同根同源的茶树。暗香是轻焙火,与母树大红袍同根同源,保留了母树大红袍的优良特性,有似桂花香、竹叶香、粽叶香。

4、北岩

清康熙年间,万里茶道兴盛时期,吴氏先人在祖籍江西铅山河口镇(万里茶道第一镇)以贩卖茶叶为生。清咸丰年间,武夷山茶叶贸易发达,吴氏先人举家迁入武夷山,栽茶、种茶、制茶、贩茶。清光绪年间,武夷茶兴盛时期,水仙品种传入武夷山,吴氏先人在武夷山正岩茶产区一带种下大面积的水仙茶树,这带百年老枞茶地成为北岩最为珍贵的茶园之一。

1966年,吴氏先人从三仰峰迁至马头岩,并于马头岩办厂制茶。

1992年,吴宗燕承包武夷山市天心村村办企业——武夷山市天心岩茶精制厂,是当时天心村正岩范围内唯——家收购正岩岩茶制作出口的原料基地,茶叶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

经过近40年的励精图治,北岩茶业已经成为一家实力雄厚,影响力深远的代表性岩茶品牌企业。

5、岩主

闽地茶称盛,武夷味独珍。磊磊真贤宰,堂堂作主人。

“一个家族,一片叶子,一世机缘,一份殊荣,一己责任。” 从解放初期的茶园建设到名满天下的大红袍标准样制定;从人民大会堂里的身影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档案;从一株株茶树的种植到茶界各大殊荣的认可。这是三代武夷制茶人的心路历程,是一脉传承的进德修业家训。从叶先顺,到叶启桐、叶如玉,再到叶苍苍、叶羽冲、郑米雪,以古为法,自然为师。坚守传统岩茶制作技艺,遵循自然让每片鲜叶保留本真之味。

6、九龙窠

为了更好地保护母树大红袍,2006年武夷山市政府对其进行了永久停采留养。同时,为了不让母树大红袍的独有神韵成为历史绝响,2006年武夷山市政府首次在原产地郑重举办了一场公平、公正、公开的最接近母树独特韵味品质的武夷山大红袍茶叶评选活动。在武夷山茶界各位重量级人物的共同参与见证下,九龙窠掌门人林小荣在九代岩茶世家传承的基础上,通过近三十年来纯粹潜心制茶经验的积累,荣幸成为“母袍神韵再现者。”

7、幔亭

武夷山市幔亭岩茶研究所是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占地近七千平方米,按规范设立加工厂、科研楼、茶楼、宿舍楼、名丛圃。

茶园全部在武夷山风景区内,茶园坚持实行“人工锄草、客土、施用有机肥”等传统耕作方式,并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以确保岩茶真香真味的物质基础,青砖原木、自然古朴的建筑风格,为还原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提供了最佳环境;专业人员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武夷岩茶高品质执着追求,把现代技术、现代制茶设备与传统的制作工艺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把握毎道制茶工序(特别是初制工序的做青和精制工序的烘焙),是生产高品质武夷岩茶的保证。

8、春色满园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春满园。

春色满园跟武夷山大部分的茶企不同,没有那么多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山场,这是他们的劣势,但换个角度看也是他们的优势。

相比其他茶企自带的山场或者说吹嘘的山场,“山场自由”的状态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一度精品频出,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为“剑指樱花”而入坑的?

9、宝珠岩

百年传承天心陈氏,世代制茶,是岩茶传统技艺的传承之脉。陈氏家族在天心岩茶村里祖祖辈辈的制茶技艺,就是岩茶制茶技艺的传承史。陈书饶、陈礼显、陈仅河,祖孙三代,传承有序,直至陈垱龙,已是第四代,世世代代,茶人在变,茶心未变。时至今日,已自有两百余亩正岩核心山场,手握高品质原料加持天心村陈氏传承百年的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将陈氏百余年的制茶记忆以不同特点的武夷岩茶来直观体现,展现出独特的品牌魅力和竞争优势。

10、老朱婆

“老朱婆”原名朱冬秀,于2003年创办了有口皆碑、备受推崇的老朱婆茶业。朱冬秀为宋代大儒朱熹32代世孙,属铅山鹅湖一脉,先祖于清末民初迁至武夷,定居天心村,其外公是著名的岩茶传统工艺制作人“老喜公”黄瑞喜,深受业界认可与尊重。朱氏一脉倚山制茶,技艺世代相传,代代以茶为生。

朱冬秀其人与茶透出一股痛快淋漓的大气,却又蕴含着高洁自然之雅意,皆因其生于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自幼便受到佛音禅语的熏陶,勤劳朴素、坚守信念,与茶相伴是谓修行。

正是地地道道女茶农,世世代代制茶人,最为根正!正是仙灵福地现灵叶,天时地利育正宗,最为苗红!

谁是下一个起飞的品牌?先锋瑞士小众独立制表,就看亨利慕时!

范主说:下一个黑马?

这段时间表圈活动欣欣向荣,范主内心一直很偏爱的独立制表品牌亨利慕时(H. Moser & Cie.),大陆首家精品店已经在上海重磅开幕。

这是亨利慕时全球第二家精品店,我也专程去逛店打卡了,作为表迷心情相当激动。

对于亨利慕时这个宝藏品牌,范友们应该并不陌生。从多年前在W&W表展上结缘,今年又去到瑞士参观博物馆和表厂追本溯源,越是深入了解,越发被它的独特之处彻底折服。

即便已经欣赏了表圈无数的“卷”无止境与逆天炫技,但每次看到亨利慕时的作品,仍会惊叹于其独一份的工艺与创意。如同“Very Rare”的品牌slogan,每一块亨利慕时的表都足够珍罕难寻,可以说从历史底蕴、创新理念到制表技艺,在市面上其他高端品牌都找不到相似的作品。

之前在表展上的话题焦点:勇创者“橡皮擦”腕表,甚至不需要多说,但凡看过就会印象深刻

前一阵和几位资深藏家聊天,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亨利慕时的一些热门表款行情正在迅速崛起,现在要入手新表的话,他家就是想都不想也要收的必买之一。品牌的朋友也向我透露,疾速者系列非常受欢迎,热门盘面和复杂功能甚至出现排队现象,懂行的人都已经提前上了车。

如果要问我心目中最先锋、最推荐入手的小众独立制表品牌,非亨利慕时莫属。这匹黑马在我看来未来极具潜力,无论从个人佩戴还是收藏的角度来说,一款好表待爆的所有要素,亨利慕时都已悉数具备,成为下一个爆款或许只待东风。

此次在上海开新店,就是品牌里程碑式的大动作,在庆祝晚宴上,Meylan家族两兄弟作为品牌拥有者,分别从瑞士和迪拜空降中国。

执掌亨利慕时的兄弟俩爱德华·梅朗(Edouard Meylan)和伯特兰·梅朗(Bertrand Meylan),外形非常年轻帅气,妥妥的表圈颜值担当。

在聊起自家腕表时,你能感受到他们对瑞士高级制表100%的热情,同时又特别有想法、有雄心。在两兄弟的带领下,亨利慕时始终保持着一贯的高级小众调性,并且高速拓展创新,让整个品牌在高端圈子里越来越受欢迎。

在亨利慕时宣传片里,有句话让范主格外记忆犹新:

我们生产的是新颖独创、珍罕难寻的腕表,如果你想要的是人人都有的腕表,或者只是买一块看时间的工具,那亨利慕时可能不适合你。

敢说这话,亨利慕时确实有十足的底气:强劲的制表实力,“仅此一家”的设计,2500-3000只的年产量,注定它是属于少数人的奢侈品。

这次国内开店,也称得上是广大表迷的福利,这个从前低调甚至有些神秘的独立制表,如今在国内也能第一时间上手感受、品鉴新品,被更多人喜爱和知道。

CEO还专门“人肉”带来刚出炉的新品,全新疾速者自动上链飞返计时码表,首次采用18K红金搭配Matrix Green fumé极光绿烟熏表盘和橡胶表带,也是精品店特别款作品,很多朋友现场看过后马上表示要预订。

从沙夫豪森到上海新店,我也见证着亨利慕时从一个历史悠久的独立制表品牌,在短短几年里成为备受藏家追捧、自带话题的表圈明星。

今天就结合范主逛店的亲身体验来分享一波,亨利慕时到底不一样在哪里,为什么如此珍罕、充满潜力?

足够小众高级

属于少数人的稀缺品

纵观这些年的表圈行情,不论资深藏家还是大众消费者,都趋于追求更独特、更稀缺的表款。

在顶尖藏家圈子里这点尤其明显:独立制表凭借其出众技艺和高度稀缺性,已然成为耀眼的新星,许多独立品牌在二级市场起飞速度惊人,“买表的尽头是独立制表”,此类腕表很可能成为未来一大趋势。

亨利慕时目前年产量是2500-3000枚,也就是说拥有亨利慕时的人是全世界的几十万分之一,这份“绝不撞表”的傲娇属性,完全符合下一个爆款所具备的高度稀缺性,这也是藏家热衷为其买单的原因之一。

小众、高级、独树一帜,都深深刻在亨利慕时的品牌DNA里。

如同上海新店给人的感觉,在魔都最繁华的地标南京西路,车水马龙当中存在着这样的别致之处:安静克制的高级灰门头,简洁醒目的“Very Rare”标语和logo,狭长的橱窗仿佛“欲说还休”,让人忍不住想走进去探究到底有多稀有。

和我逛过的所有奢华品牌门店都不同,腕表像艺术品一样被陈列在店中,灰蓝配色高级耐看,极简风的装修,反而更能凸显亨利慕时的与众不同。

这也让范主联想到,当下老钱风、静奢风刮得正猛,亨利慕时腕表和精品店的极简风格一脉相承。

他家很多系列主打无logo、弱化logo的概念:珐琅和Vantablack材质表盘和表款完全摈弃品牌标识,fumé烟熏盘表款则以透明漆logo的形式在表盘上若隐若现,跟其他腕表品牌完全反其道而行。

这其实体现出亨利慕时对自身制表功力的绝对自信:就算去掉logo依然有超高辨识度,仅靠独特外观就能够一眼识别出是他们的产品。

另一方面,这也是对于购买者的“反向筛选”:只有当审美和眼界到达一定高度,才会被这种低调奢华的静奢风腕表所打动。就像Edouard Meylan所说:买亨利慕时的人都是真正为了自己,不是为了炫耀或者标榜,购买是他们对自己的取悦。

正因其独特稀有、小众高级的调性,完美符合当下高端藏家和懂行表友的心态,买亨利慕时的都是真正有实力、有鉴赏力,审美眼光独到出众的人群。它也成为不少资深表迷和高圈层人士的默契之选,懂的人自然会懂。

既先锋又传统

“叛逆”背后底蕴深厚

其实在最开始,我对于亨利慕时的印象还是“前卫先锋”,毕竟那些火出圈的概念作品,实在是令人震撼良久:从具备机械机芯和无限重启秒针的“apple watch”,到玩转“黑色幽默”、腕表通体采用世界上最黑的物质,都是可以大呼当代艺术的程度。

机械表竟然能做成智能表的样子?“消失的它”蕴含着怎样的叛逆精神?看亨利慕时的作品,甚至常常会引发哲思

还有用瑞士奶酪打造表壳的Swiss Mad Watch,名字和创意都让人会心一笑。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从他家腕表中总能窥见幽默反叛的有趣灵魂。

而比这些绝妙概念更迷人的,是亨利慕时背后“矛盾”又和谐的品牌特质。

当你以为它是个年轻大胆的当代牌子,实际上它却拥有近200年悠久历史,在恪守纯正瑞士高级制表血统的同时,不断打破边界、探索机械表想象力的极限,就问够不够有意思?

在新店里,也可以看到亨利慕时用新颖诙谐的形式,展现出深厚的品牌heritage。创始人雕像代表始于1828年的灿烂历史,梅朗家族合照代表蓬勃发展的现在,另一侧的机芯装置,则代表能够依照客户需求进行私人定制,也昭示着品牌不被定义、无限可期的未来。

这些简明有趣的诠释,让范主回想起之前在瑞士的日子,一秒穿越到依山傍水的秀丽小镇沙夫豪森,想起探访创始人故居(现今的亨利慕时博物馆),参观表厂的所见所闻。

创始人Heinrich Moser曾只身前往俄国,通过高超的制表技艺“征服”沙皇、声名远扬,最终衣锦还乡,在瑞士家乡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制表王国。

在亨利慕时博物馆,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品牌档案,Heinrich Moser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对制表的钻研、对企业的潜心经营都让我记忆深刻。

亨利慕时近年来之所以能发展迅猛,还真离不开其深厚的底子,早年卓越的机芯技术和勇于开拓的精神,不仅没有在漫长的岁月里遗失,被梅朗家族接手之后反而愈加发扬光大,成为了品牌强有力的核心优势。

现在的亨利慕时表厂就在博物馆不远处,已经拥有超过100人的规模。论专业度,所有作品均为自主研发制作,目前已经拥有16款HMC自制机芯。从设计研发到生产,从机芯组装到润饰,亨利慕时制表厂自主掌控整个流程,所有部门紧密配合,再酷炫的创意、再困难的挑战,全都能在这里变为现实。

懂表的范友应该知道,在众多精密零件里,决定机芯品质的关键是游丝。

亨利慕时尤其引以为傲的一点,是实现了游丝和擒纵模块全部自产。得益于旗下公司Precision Engineering AG (PEAG) 的支持,品牌具备专门生产游丝、制造擒纵模块从大到小的组件和零件的能力,高难度核心技术都能轻松驾驭,同时融入创新、甚至支持客户定制,这在奢华瑞表品牌里都少有能做到的。

2022年,亨利慕时实现游丝年产量200,000根,除了自家时计,还为瑞士和国外知名制表商提供游丝,可见其实力与专业性。

之前亲身探访表厂,就看到了游丝制造的全过程,他家所有腕表都采用自产Straumann游丝,由特殊合金材料制成,精准度极高

敢于脑洞大开、先锋创新,精准拿捏流量密码,同时又拥有百年历史底蕴,延续和发扬高级制表传统,这份独特基因与巨大反差,放眼整个表圈也很难找出第二家。

原创美学大师

设计与技术独树一帜

真正懂行的买家,买的其实是独特的设计美学、机芯背后的技术和理念。亨利慕时最厉害的一点是开拓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路,你几乎不可能在其他任何品牌见到相同或类似的款式。

品牌CEO Edouard Meylan表示,亨利慕时一直想要做出别人所没有的、具有真正价值作品。

像是招牌的疾速者系列,就完全摆脱了当下的爆款公式(其他热门款多少都有尊达大师影子),在豪华运动表上做出专属于自己的特色。疾速者系列飞返计时码表还荣获2020年钟表界奥斯卡GPHG最佳计时码表奖,叫好又叫座。

疾速者的灵感来自1920及1930年代最早的高速列车,枕形表壳有着流畅圆滑的曲线,集复古优雅与摩登运动感于一身。指针、时标和红白色外侧分钟轨道,很容易联想到汽车仪表盘,别致简约的链节、彩色烟熏表盘也是亨利慕时独有元素,整体别具一格、比例和谐,让人能够一眼识别。

新款2.0版烟熏蓝也是火到不行

另外最考验品牌实力的复杂功能表款,也靠原创美学与高超技术在业内备受赞誉。开拓者系列圆柱陀飞轮镂空腕表就拿下了2022年GPHG最佳陀飞轮奖↓

2020年和MB&F合作推出的勇创者系列圆柱游丝陀飞轮腕表,也荣获当年的GPHG无畏制表奖。两年内已斩获三座金手指奖杯,仅2020年就拥有两项大奖殊荣,亨利慕时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无论在哪个方面,亨利慕时可以说是真正的珍罕难寻,以目前的表圈行情来看,非常有潜力成为下一个起飞的独立制表品牌。具体有哪些表款最值得入手?范主在店里已经帮大家选出来了~

疾速者

奢华运动表黑马,藏家必入

要说亨利慕时目前的大热门,当属STREAMLINER疾速者系列。作为他家旗舰作品,2020年刚一推出就大获成功,在奢华运动表当中脱颖而出,也是品牌四个系列里溢价和稀缺性最高的。

疾速者的爆红也迅速为亨利慕时打开了知名度,将品牌发展带入了一个新高度。表款选择非常丰富,从大三针、计时码表到万年历、陀飞轮,每一款都是藏家必入。

像是今年4月刚推出的疾速者大三针烟熏三文鱼盘,限时销售一年,称得上是一表难求。在门店都难得见到实物,基本一到就会被买走,waiting list已经排得很长。

烟熏三文鱼色表盘采用少见的垂直拉丝纹饰,随着手腕转动,盘面还会从巧克力色转变为金色,黑色部分也会变成微妙的镜面效果。

前面讲到的亨利慕时所有特质,在疾速者系列里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枚烟熏灰万年历范主也非常心动,12点位置的透明漆色logo,无声传递出低调高级的态度。

布局很是精妙,大日历窗和表冠都位于4点位置,10点位置是动储显示,小巧的红白双色中央指针指示月份,盘面简洁又充满巧思,比许多常见的豪华运动表别致耐看不少,在万年历腕表里也相当低调。

能够在午夜零点瞬间变换日期的“闪历”机制,也是亨利慕时专门潜心研发的结果:机芯内部以两个重叠的圆盘连接运作,可以在任何时间向前或向后调整日期,人性化的创新设计非常方便。

潜心钻研制表的亨利慕时,自然很注重内外兼修,搭载的全新HMC 812手动机芯提供7天长动储,复杂精美的机械结构值得细细把玩。打磨润饰极为考究,经典水平双条纹、富有碳灰色涂层的零件都很有Moser特色。

细节上也做到了精益求精,我尤其喜欢它的上手感受,特殊设计的链节戴在再纤细的手腕上,都能做到每一处流畅贴合,舒适度比预想中还要高。

直径42.3毫米,上手大气,防水120米性能很优秀

表壳和表链金属都经过拉丝,泛着丝缎般的柔和光泽,配以高级的烟熏灰表盘,雅致奢华、格调拉满。

除了大三针和万年历,疾速者自动上链飞返计时码表也非常受欢迎,初代于2020年举行了虚拟线上发布,限量100枚在基本没宣传的情况下就迅速被抢购一空。

这枚电光蓝2.0版本在各方面都进行了升级,透明漆色H. Moser & Cie.标志就像隐秘的身份标识,同样品位的人看到,就会秒懂它的魅力与独特性。

防水同样是120米,飞返计时功能可以“水陆两栖”

机芯打磨润饰更具现代风格,桥板和主夹板均以炭灰色镀铑处理。

烟熏电光蓝表盘自带深沉儒雅的艺术气质,休闲正装两相宜,可以“硬汉”也可以很浪漫,哪个男人会不喜欢?

如果你想买一块功能与审美都够高阶,同时又能满足日常佩戴的运动表,或是想入一块最具亨利慕时特色的腕表来收藏,疾速者就是绝佳选择(唯一缺点不太好买,喜欢还是得尽早排队)。

勇创者

标志性极简风格,复杂功能集大成者

若是平时正装风格居多,则可以入手Endeavour勇创者。作为亨利慕时复杂功能表款最多的系列,从大三针、陀飞轮、万年历,到三问陀飞轮一应俱全,炫技和实用都能满足。我和Boy·A就种草了这两枚勇创者陀飞轮北极蓝腕表,配成情侣表刚好。

不过最招牌的还得是万年历,突破常规的技术与创意,完全打破人们对万年历的固有认知。

乍看极简的盘面,你甚至都想不到这是一款万年历:除了12点和6点位置,其他时标全部被去掉,没有万年历常见的布局,周围人可能会以为是普通三针款,可以说是所有万年历腕表里特别深藏不露的一枚。

大胆的留白反而带来几分哲学意味,能够更彻底地展现出大明火珐琅表盘之美。“深渊蓝”表盘有种令人沉浸的魔力,独一无二的立体锤纹和绝美渐变,虽然极致简约却绝不寡淡平凡。

要做出这样摄人心魄的蓝,背后蕴含着大师的无数心血和极为复杂的工艺:首先在黄金底盘上进行锤击,将四种不同颜料细磨成粉末、加水稀释上色,整个过程里不能出现任何颗粒现象。

这特别考验工匠的技术与耐心,上色需要非常小心,经过12次反复烧制,才能形成天衣无缝的渐变效果,因此每一枚表盘的纹理和色彩都是“仅此一块”。

读取方式也颇具新意,中央小指针表示月份,3点钟位置的超大日历窗让日期一眼明了,9点位置则是7天动储显示。同样配备亨利慕时引以为傲的“闪历”机制,自己随时调校毫无压力。

范主在店里也被这块表惊艳到,渐变蓝盘一眼入心,万年历也可以如此化繁为简。

作为顶配复杂功能之一,却拥有无与伦比的易读与实用性,即便小孩子都可以轻松操作,可见亨利慕时高级制表的功力。

勇创者还有一款大三针概念腕表,表盘采用更加活力的莱姆绿,古老珐琅工艺加上亨利慕时原创锤击纹理,焕发出全新生机。

在各家都纷纷推出绿盘之际,这枚依然能“突出重围”,打动阅表无数的老司机。要把大三针做出彩其实并不容易,独特绿盘搭配灰色大捻角羚皮表带,沉静而治愈,可以说是戴在腕上的艺术品。

内部搭载自产HMC 200自动机芯,还运用了以往只在特定表款中使用的双游丝,性能和美学都别具巧思。

开拓者

独到品位,运动和优雅兼备

Pioneer开拓者系列也受到藏家和表迷热捧,主打运动风,却又很好地平衡了优雅感,能够搭配橡胶、金属和不同皮质表带,防水性能都是120米,满足各种场合佩戴。

去年拿下重磅大奖的圆柱陀飞轮镂空腕表就出自开拓者系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充满冒险精神。圆柱游丝本身制作难度极高,所花时间比传统游丝多出十倍,融合蒸汽朋克美学的大型镂空机芯,烟熏蓝小表盘仿佛悬浮一般,一经面世就在业内引发轰动。

上手实物更觉冲击力爆棚,直径42.8毫米看起来充满力量感,但佩戴时却不觉得厚重,算是陀飞轮里很实戴的款式了。

即便已经技惊四座,亨利慕时依然在不断挑战自我。这枚开拓者万年历MD腕表,是品牌首次采用双显示窗显示日期和月份,两个显示窗都具备闪历功能,能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调整日期,无论向前或向后调整,都不会对机芯造成影响。

浓郁的烟熏勃艮地红表盘,有着不露声色的奢华感,盘面布局依然遵循简约,时标化为小圆点,小秒针表盘和存在感刚好的logo相映成趣。内部搭载双发条盒的全新自制手动机芯HMC808,提供至少七天动储。

范主觉得女性佩戴也毫不违和,上手感觉低调华丽有内涵,表盘色泽和放射纹一眼贵气。

开拓者系列的表款,既有高复杂也有大三针入门款,丰俭由人。

目前开拓者系列热门款已经有溢价势头,尤其大三针价格相对好入手,感觉越早上车就越赚到。

佩戴了这么多珍罕难寻的腕表之后,我再次想起亨利慕时长久坚持的理念:“真正的奢华在于个性的表达,而非显而易见的标志。”好的腕表并不只是戴个logo,在设计和技术上做出特色、拥有卓越的制表水平,就足以打动爱表人士的心。

晚宴当晚,窗外灯火辉煌的外滩,仿佛映射出亨利慕时未来的蓝图

如今正式进入国内开精品店,对国内表迷来说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机会一定要去线下店里体验。品牌全新的售后服务中心也会在今年6月在上海正式开启,喜欢独立制表却因为售后问题观望的表友们,终于可以放心下手了。

亨利慕时上海精品店

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079号

Tel.:+86 21 5265 6089

---

亨利慕时北京侨福芳草地店

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9号侨福芳草地G/F

Tel.: +86 10 8561 3678

如果你在买表路上越走越高,追求独特高品质、极具个性化的表款,在亨利慕时就能找到惊喜。表圈也很需要这样特立独行的品牌,源源不断地给行业带来启发与活力。

图片来自商务范、亨利慕时,部分来自视觉中国

商务范出品: 编辑 Queenie | 运营 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