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离宅是什么意思(离宅)

离宅是什么意思(离宅)

祁振辉:离 宅

1

盼星星,盼月亮,日思夜盼的通知终于下来了,我被纸板厂录取了!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我很是兴奋,全家人也都很高兴。那一天,现在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当时的心情,只觉得天是那么的蓝,空气是那么的清爽,整个世界都眉开眼笑,一切显得是那样的美好。

为了庆贺我参加工作,母亲让父亲拿了肉票,到大什子肉铺割了一斤肉回来,擀薄切细,做了一顿肉长饭。舀臊子时还把一块剔了肉的小骨头专门舀到了我的碗里。

晚上尕徐来我家,听说我接到了通知,也替我感到高兴。我对他说:“借给你的那把龙头二胡你不用再还了,作为分别礼物二胡我送你了。”

国庆节后,我去祁春发家向他告别。得知我被纸板厂录取的消息,他也感到很欣慰。随后我问起他的情况,他露出一脸的无奈,低下头长长叹了一口气!原来他们家在上山下乡时,春发的户口也随父母被迁到了农村,这次招工农村户口是不予考虑的。我听后既为他难受,又为我这位朋友的怀才不遇感到遗憾。春发人很聪明,长的也很俊气,可就因为一个农村户口,与这次招工失之交臂,与之无缘了。

坐了一会,当我起身要离开他家时,春发把自个用广告色画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张画像,还有画炭笔画的四小瓶红绿黄蓝彩粉送给了我。他说:“列宁、斯大林的还没有画,我现在也没心情画,等以后再说,这彩粉你也拿去用吧。”我很理解他的心情,就用力握了握朋友的手。他低着头把我一直送到了大门外的尕巷口。

回到家里尕徐、老油条等好几位同学都在家里等着我。看着在一起朝夕相处的同学,从此后大家就要天各一方,各奔东西了,我心里突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酸楚。

2

通知我们报到的时间是十月四号,也就是一九七零年“国庆节”后的第三天。

我们连二排的一位同学也被分到了纸板厂,他家住西门外甘光厂家属楼。本来我打算去厂里报到的那一天,顺路过去把他一喊就行了。可这同学是个实在人,到了报到那一天中午,他一个人扛个大行李,反而折回西门横街来叫我。让我很是过意不去!

父亲吃过午饭去了茶铺,二哥二嫂去上班了,西琳也去了学校,家里只有我和母亲两人。一见同学来叫我,坐在院子里三角圆板凳上的母亲赶忙站了起来,打过招呼后,就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走进了尕房。

我的行李早就捆扎好放在炕上了。行李不大,被子是大哥从部队带回来的一床旧军被,还有母亲给做的一条尕褥子。我一直用的尕木头箱子就放在行李旁,(二嫂前两天回家,为了鼓励我走向社会,在白纸上她用毛笔给我写了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的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很喜欢这首抒发坚强不屈,保持洁身自好品质的诗。白纸不大,我就用糨子把它贴在了箱子盖的里面。箱子里除了我的两件换洗衣服和几本书以外,有五年前母亲给我买的尕搪瓷缸子,还有水彩、画笔和春发送给我的彩粉,还有我这两天做的针线包。)我背上行李提起箱子走出了房门。

母亲跟着我一句话也没说。当快走出二大门的那一瞬间,我不由自主转过身去,满怀深情地再看看她。母亲已六十二岁了,岁月在她的脸上落下印记,不知不觉青丝中已有了许多白发。我放下拿着的行李和箱子,伸开双手紧紧抱住母亲,母亲也紧紧抱着我,她忍着泪,嗫嚅了半天才对着我的耳边,说出了从小到大对我说过无数次,饱含着希望和祝福的一句话:“我的娃,你一定要好好的!”

听了母亲的话,当时我的心情很是复杂。我想哭,可是当着母亲的面我又不敢,因为我怕一哭母亲会更难受,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听完母亲的话我使劲点了点头。

我慢慢挪开身子,抬起头来再仔细看看,我从小长大的老宅和这个即将离别的家。

在这个古老而又熟悉的宅院里,我在父母亲、哥哥、嫂子,还有姐姐、姐夫们的呵护下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我们几个娃们曾在树窝子里把小竹凳翻过来当船玩……因为饥饿,我曾在院子里打滚哭累睡着时,母亲脚小蹲不住,曾跪着来叫我去吃饭……刮风下雨时,我和振平哥、振清妹几个人站在北房堂屋的廊檐下,抢吃树上掉下来的李子、沙果……当我生病住院回来,在家养病时,母亲每天陪着我,在李子树底下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给我讲着老宅里的从前……在我寂寞无助、感到孤单时,母亲又让我学刺绣,来打发难捱的每一天……过去的一切历历在目,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母亲颠着尕脚一直把我送出了老宅。

一出大门,我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地流了下来。再见了,我最亲爱的母亲;再见了,陪伴我从小长大的老宅;再见了,我出生的东北角没有木格窗的尕房。是小树总要长大,是鸟儿总要飞翔。告别了少年时代,从今以后我就要走向一个全新的生活了。

当我和同学扛着行李快要走出西门横街时,不由自主我又一次回过头去,看见了母亲那熟悉的身影,她依旧背着手站在青灰色圆砖门的老宅前,就像以前每天等我放学回家的那些日子,望着街口把儿盼……

那一年,我十七周岁了!

(作者祁振辉———1953年出生,临夏州农业系统退休干部,临夏民间手绣艺术家,兼任临夏市社区文体联谊会秘书长,是临夏州首位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获得者。《离 宅》是他的回忆录系列之一百一十 九)

八宅风水吉凶方位解析——生气方位

愚性素常不信乎风水,不惑于地理。混混漠漠,任意迁居,或西或东,凶吉不一;或南或北,苦乐各异。实不知其所由也。偶于己酉仲冬,适有箬冠道人来家访余,谈及八宅之妙。余叩其术,曰:\"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宅,分其吉凶。而屋有东四宅、西四宅;人有东四命、西四命。何为东四宅?坎、震、巽、离是也;何为西四宅?坤、乾、兑、艮是也。\"又云:\"人有东四命、西四命,按甲子分上、中、下三元,如一坎、三震、四巽、九离为东四命,二坤、六乾、七兑、八艮为西四命。东四命宜居东四宅,西四命宜居西四宅,命与屋相合,无有不财丁并发者。如屋难以移迁,一室之内亦有二十四方向,按其位置,改灶移床,即可应验。\"余即叩授其术,箬冠道师探囊取书二本授余,名曰《八宅明镜》,并授天尺一支,云乃杨筠松先生所著。如一宅不利,改门则利;一室不吉,改房门则吉。开门造床,依其尺寸,趋吉避凶,应验如爽。然非梓人所用之周天尺也。令余细心玩阅,详载甚明,言讫而别。余随以膏继晷,静心玩读,并思亲友丁财两旺者,委系合命合宅;休咎衰亡者,确是命宅相反耳。若此,果阳宅之徵信有凭,而房屋之吉凶有据,拾是桴鼓之相应也。书与尺,其理原属一致,并行不悖,兼而用之,良有益也。

堪叹世人碌碌,倘逢命屋相背,关系非细,不但终身贫苦,抑且斩绝宗嗣,祸患岂浅鲜哉!故不敢私为枕秘,付之剞劂,以公海内,使方方兴旺、处处康宁,则余之所愿毕已。

八宅风水,是风水学中最古老的一门流派。风水分为:龙、穴、砂、水、向、意、形等几种相法,“八宅”属于其中“向”的理气部分,由后天八卦(洛书)发展而成。八宅主要把家宅按‘坐’和‘向’,分为东四宅和西四宅;同样把人分为东四命和西四命;再由屋子正中,将它们分(计算)四吉位和四凶位;主要是用飞星断事。八宅在民间的判断方法较为常规,但八宅更高层次的应用只在极少数人中秘传。本文将向大家介绍八宅风水中,最吉利的方位——生气方位。

一、东四宅和西四宅

八宅风水学按大门所向的方位决定家宅的坐向。我们站在屋内中心点,面向着大门,则所面向的方位便是“向”,而与“向”相对的方位便是“坐”。不管家宅的屋形如何,坐与向的方位一定是相对的。例如,大门向西,则家宅坐东向西;大门向东南,则家宅坐西北。这八个方位分别对应八种卦象,分别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一个家宅的坐向决定该家宅究竟属什么卦(如上图):东方属震(坐东向西)、南方属离(坐南向北)、西方属兑(坐西向东)、北方属坎(坐北向南)、东南方属巽(坐东南向西北)、西南方属坤(坐西南向东北)、西北方属乾(坐西北向东南)、东北方属艮(坐东北向西南)。其中:

东四宅分别是:震宅(坐东向西)、离宅(坐南向北)、巽宅(坐东南向西北)、坎宅(坐北向南)。

西四宅分别是:乾宅(坐西北向东南)、兑宅(坐西向东)、艮宅(坐东北向西南)、坤宅(坐西南向东北)。

二、八宅吉凶方位

在八宅风水中,每一种卦像都有四个吉方,四个凶方,分别是:

四吉方

生气,为贪狼星,乃大吉之星曜。

延年,为武曲星,乃中吉之星曜。

天医,为巨门星,乃次吉之星曜。

伏位,为左辅星,乃小吉之星曜。

四凶方

祸害,为禄存星,乃小凶之星曜。

六煞,为文曲星,乃次凶之星曜。

五鬼,为廉贞星,乃大凶之星曜。

绝命,为破军星,乃至凶之星曜。

三、生气方位

生气吉方,贪狼星,五行属木。乃大吉之星曜。旺丁旺财,兼有名声地位。是精力旺盛、生气蓬勃,有冲劲魄力,前途光明的象征。是最有利的方向,能提高工作效率,健康快乐长寿,性欲强。该位不可作为浴室或厕所。

离命:生气方位在东方

坎命:生气方位在东南方

震命:生气方位在南方

巽命:生气方位在北方

乾命:生气方位在西方

坤命:生气方位在东北方

兑命:生气方位在西北方

艮命:生气方位在西南方

俗语:门前有水不是福,屋后有山灾祸足,建屋选址为啥这样说?

在农村,门前有水,屋后有山,这样的民居环境叫“依山傍水”。古人认为此种地理环境比较适宜人们居住,现在不管在农村还是城镇,只要条件允许,此种地理环境依然还是人们认为比较理想的宜居环境之一。

那么,为什么农村流传的俗语说:“门前有水不是福,屋后有山灾祸足”?

1、这条俗语的出处

民间传说,俗语“门前有水不是福,屋后有山灾祸足”出自刘伯温之手。

据农村传说,这条俗语出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军师、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刘基,字伯温),是刘伯温遗留下来的风“水口秘笈”之中的一句。

在我国农村,历史上有两位特别能神机妙算的军师,一个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另一个是明朝的刘伯温。在老百姓的眼里,两人都能精通天文地理,精通占卜术,预测将来之事。也许是因为刘伯温距现实社会的历史时间要近,古代很多民间书籍中,将他描绘成一个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人。过去农村,老人给年轻人讲古,说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两者相加就是前知一千年的事情,可谓是古代一个通晓天地之人,在一些方面比诸葛亮厉害。

刘伯温又被农村人描绘成古代的堪舆大家,即现在所说的“风水大师”,他对于地形的勘探和风水的推测都十分准确。也就因为如此,从明朝中期开始,刘伯温“风水大师”的形象,为民间普遍接受。因此,过去农村流传着许多与刘伯温有关,非常神奇的风水故事,同时也流传很多所谓由刘伯温遗留下来的“风水秘笈”,版本繁多。然而,在正史《明史·刘基传》之中,并没有只言片语提到过刘伯温具有堪舆方面的技能,只有明朝人写的野史、轶事等资料才提到过。

比如,明朝无名氏撰写的《英烈传》(又名《云合奇踪》、《皇明英烈传》、《皇明开运英武传》等)提到,明初朱元璋设置了三个都城,设立北京为开封,设立南京为金陵,凤阳定为中都,后经刘伯温相地,认为金陵是龙兴之地,龙盘虎踞,朱元璋才决心定都金陵。

民间流传一本比较著名的堪舆典籍,书名叫《堪舆漫兴》,据说是刘伯温撰写,但是,经考证,这本书并非出自刘伯温之手,而是后人假借刘伯温之名的作品。既然如此,所谓刘伯温留传下来的“水口秘笈”,是不是后人所编撰一些民间风水俗语,然后也假借刘伯温之名流传于民间呢?也有这种可能。因此,民间说“门前有水不是福,屋后有山灾祸足”这条俗语出自刘伯温之手,是无可考证的。后来,民间把这句话定义为民间俗语,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2、传统民居中的“依山傍水”

农村建房选址,门前有水,屋后有山历来是人们喜欢的环境,也是人们认为建立村庄和民居比较理想的环境,通常来说简称为“依山傍水”。

古代很多民居,尤其是乡村民居,选址都是背靠山,面向水而建。比如,我国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的聚落遗址,就是黄河中游依山傍水而建,6000多年前的村落,还有大汶口、河姆渡等聚落遗址,或者依山傍水,或者傍水而建。

我国古代对“依山傍水”的解释,在建房方面与现在人们的理解有一些出入,关键在于对“山”的理解不同。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山地和丘陵地区

山是自然形成的高出于地面的一块高地,通常来说,人们认为只有山地和丘陵地区才有山和溪流、河流,南方山区还有蓄水的稻田,水塘,是真正有山有水。通常来说,一些村庄和民居选址,大多依山傍山,除非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允许,也必须要靠山。

至于水,可以开挖引水渠从门前经过,或者开挖水塘蓄水,主要是为了日常生活用水方便,也是为了家禽家畜的饮水方便,最关键的是为了防火的需要。过去,农村的房屋大多为木结构和砖木混合结构,家里烧水煮饭以及煮猪食,用的都是柴火,最容易发生火灾,而灭火需要水。过去,一些较大的村庄,尤其是南方地区的村庄,都开挖了很多口水塘,其主要功能就是用于防火,而沼蔬菜地、灌溉农田等也是其功能之一。

所谓依山,也就是俗称的靠山,山区农村民居,通常建在山湾平坦处,也就是三面环山,一面为开阔地,且前面有溪流或者河流,这种环境被认为是最佳的建房之地。靠山的主要功能,古人说是为了“藏风纳气”。

藏风,坐北朝南的房屋,就是为了躲避冬季寒冷的北风或西北风。有过山区过冬经验的人都知道,冬天山里风大且猛,寒冷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多的影响,尤其以旧时,人们保暖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更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会让人患上各种疾病。这也就是自古以来,农村民居不把房屋建在山谷空旷而无靠之地,而是建在山根(山脚)处依山而建的原因,就是把山当成天然避风的屏障。

纳气,坐北朝南的房屋,就在炎热的季节,房屋的南面是开阔的,可让风吹进来,可让民居通风换气。春夏时节,大多数地方为雨季,通风换气又可以降低室内的湿气,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二是平原地区

平原地区,旧时又称“平洋”,即地势一马平川,且有河流蜿蜒其间。在平原地区,除了人造的土山外,是见不到山的,因此,平原地区建房选址时,只能傍水而居,没有可作靠背之山。按照古代人们的风水观念,如《阳宅集成》所说:

“审龙之法,山与平洋不同,山以大势奔驰,左右环抱,风不能吹,乃为有脉有气。故附山民居,皆在湾曲平坦,有兜收处建宅;非如阴坟,有上中下三亭穴法。洋(平洋)以得水为主,水来则龙来,水分则龙起,水交则龙止。”

古人认为,山区选择建房之地要立起来看,而太平洋地区则要倒立起来看。

平原地区虽然没有山,但是,古人在平原地区建房时,对山和水有不同于现在人的理解,人们把高低作为山水。民间有一句俗语说:“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 说的是高处为山,低处为水。人们在建房选址时,不能可以过高的地方,也不能选在过低地方,而要选择适中的地方,这种地方在平原地区,也被古人认为是依山傍水,门前低处为水,屋后高处为山。

事实上,这里的“山”指的是人为所筑的高地,或者天然的突出的地方,“水”指的是“洼地”,相对比较低的地方。比如,不管在山区还是平原建房,沟水和屋檐水,只能从房屋的后面向前面流出,而不能从房屋的前面向后面流出,否则就被称为“逆流水”或者“倒檐水”。水沟的水向前流出时,最好能够在门前交汇,俗信以为是聚财,不能成“八”字形往外流,俗信以为是散财。

民间还有俗语说:“前高后洼,不孤就寡”,也说明,不管是山区、丘陵、平原,房屋的选址,只能是前低后高,不能前高后低,而建房地基正好在前低后高之地适中的地方。也就是说,从门前面到屋后面,形成由低到高的态势。民间把这种态势寓意为“人往高处走”,象征家庭能够“步步高升”。这既是农村从古至今,人们在建房时形成的一种传统习惯,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门前有水不是福,屋后有山灾祸足”的具体意思

通过上一节的讲解,我们得知,我国传统村落和民居选择地址时,把依山傍水之地作为住房比较理想的地方,也是人们最喜欢选择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又说“门前有水不是福,屋后有山灾祸足”呢?这明显与现实当中人们传统建房的选址方式相矛盾,经不起现实社会的验证,但是,这句俗语为什么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在民间能够流传下来?

现在有一些人对这条俗语的理解,也确实只从字面上来解读,得出的结论就是,门前有水的环境建房,空气湿度大,蚊虫多,是不适合建房居住的环境,靠山建房,容易发生泥石流、塌方,现在总称为地质灾害,也是不适合人居住的环境,而依山傍水的地方环境就更不适合建房居住了。这种读者明显偏离了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恰恰与这种说法相反,只要条件允许,大多数的农村建房都是依山傍山,依山傍水村庄或房屋,成为一些文人笔下环境优美怡人的代名词,被人称赞。农村建房选址经验也证明,依山傍水,是非常适合人们居住的环境。现代建筑学中也非常推崇依山傍水的人居环境。

事实上,“门前有水不是福,屋后有山灾祸足”这条农村俗语,并不是否定门前有水和屋后有山的环境不适合建房,而是告诫人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人们对建房选址的环境要求,既不要盲目讲究所有的“风水”,也不要盲目贪求山水风景,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因此,这条农村俗语可以理解为:门前有水,建房选址的位置不对,不一定是福;屋后有靠山,靠山不稳,会带来很多灾祸。

比如,过去农村有一句俗语说:“门前腰带水,门后出贵人”。腰带水,又称为玉带水,就是房屋前面的溪水或河水,从村落或者房屋前面向外环形环绕(弧形向外凸出),就像是村落或者房屋的腰带一样。腰带水又称为玉带水,玉带,我们看过一些古装剧,还该有一定的印象,就是古代蟒袍上的玉带,古代称官员为“贵人”。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屋门前有像腰带一样环绕房屋的溪水或者河水,家里会出当官的人。而与此相反,同样是环绕村庄或者房屋而过的溪水和河水,如果是所谓的“反弓水”,也就是从村落或者房屋前面向内环形环绕(弧形向内凹进),人们认为不吉利,非常忌讳。

从表面上来看,这些说法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实际上,这是古人对在溪岸和河岸边建房的一种经验之谈,有一定的道理。溪流和河流是自然长期以来形成的,有的地面因地质结构比较稳定且坚硬,洪水怎么冲也冲不走,只能绕着走;有的地方因地质结构松散,洪水一冲就冲走了。“腰带水”所处的地形地质结构很稳定,在这样的地方建房比较安全,而“反弓水”属于地形结构不太稳定的地形,在这样的地方建房安全隐患较多。

又比如,现在农村一些人,把房屋建在比较狭窄的山谷口上,山谷口有山也有溪流,虽然也是依山傍山而建,但是,因口子狭窄,房屋的地基容易被洪水冲垮,造成房屋倒塌。还有一些人家,在溪流和河流两岸占用行洪道建房,也是依山傍水,不仅影响了溪流和河流的行洪能力,为自家的房屋和人身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又比如,依山建房,通常来说要选择地质结构很稳定的地方建房,如果“靠山”的地质结构松散,而所建的房屋离山又太近,有的人家甚至削去山坡,平为地基,一旦降水量大,就会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在山区的一些农村,这样的事例时有发生。

因此,在农村建房选址上,一定要相信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去选址,综合考虑水文历史、地质结构、环境气候等因素,把房屋建在没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这也就是“门前有水不是福,屋后有山灾祸足”的真实意思。

过去农村俗语往往不只一种意思,这句俗语也同样如此。在农村,人们还赋予了这句俗语的引申意义:在人与人交往之间,人们往往所认为的“财路”(古人把水喻为财)、“靠山”有两面性,既可让你发财,给你撑腰,也会给你带来伤害或者灾难。农村俗语就是“靠水水淹,靠山山倒”,最好的“靠山”还是自己,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自身腰板硬起来了,既避免了不必要的灾祸,自己的日子也会过安安稳稳。

祁振辉:离 宅

1

盼星星,盼月亮,日思夜盼的通知终于下来了,我被纸板厂录取了!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我很是兴奋,全家人也都很高兴。那一天,现在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当时的心情,只觉得天是那么的蓝,空气是那么的清爽,整个世界都眉开眼笑,一切显得是那样的美好。

为了庆贺我参加工作,母亲让父亲拿了肉票,到大什子肉铺割了一斤肉回来,擀薄切细,做了一顿肉长饭。舀臊子时还把一块剔了肉的小骨头专门舀到了我的碗里。

晚上尕徐来我家,听说我接到了通知,也替我感到高兴。我对他说:“借给你的那把龙头二胡你不用再还了,作为分别礼物二胡我送你了。”

国庆节后,我去祁春发家向他告别。得知我被纸板厂录取的消息,他也感到很欣慰。随后我问起他的情况,他露出一脸的无奈,低下头长长叹了一口气!原来他们家在上山下乡时,春发的户口也随父母被迁到了农村,这次招工农村户口是不予考虑的。我听后既为他难受,又为我这位朋友的怀才不遇感到遗憾。春发人很聪明,长的也很俊气,可就因为一个农村户口,与这次招工失之交臂,与之无缘了。

坐了一会,当我起身要离开他家时,春发把自个用广告色画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张画像,还有画炭笔画的四小瓶红绿黄蓝彩粉送给了我。他说:“列宁、斯大林的还没有画,我现在也没心情画,等以后再说,这彩粉你也拿去用吧。”我很理解他的心情,就用力握了握朋友的手。他低着头把我一直送到了大门外的尕巷口。

回到家里尕徐、老油条等好几位同学都在家里等着我。看着在一起朝夕相处的同学,从此后大家就要天各一方,各奔东西了,我心里突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酸楚。

2

通知我们报到的时间是十月四号,也就是一九七零年“国庆节”后的第三天。

我们连二排的一位同学也被分到了纸板厂,他家住西门外甘光厂家属楼。本来我打算去厂里报到的那一天,顺路过去把他一喊就行了。可这同学是个实在人,到了报到那一天中午,他一个人扛个大行李,反而折回西门横街来叫我。让我很是过意不去!

父亲吃过午饭去了茶铺,二哥二嫂去上班了,西琳也去了学校,家里只有我和母亲两人。一见同学来叫我,坐在院子里三角圆板凳上的母亲赶忙站了起来,打过招呼后,就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走进了尕房。

我的行李早就捆扎好放在炕上了。行李不大,被子是大哥从部队带回来的一床旧军被,还有母亲给做的一条尕褥子。我一直用的尕木头箱子就放在行李旁,(二嫂前两天回家,为了鼓励我走向社会,在白纸上她用毛笔给我写了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的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很喜欢这首抒发坚强不屈,保持洁身自好品质的诗。白纸不大,我就用糨子把它贴在了箱子盖的里面。箱子里除了我的两件换洗衣服和几本书以外,有五年前母亲给我买的尕搪瓷缸子,还有水彩、画笔和春发送给我的彩粉,还有我这两天做的针线包。)我背上行李提起箱子走出了房门。

母亲跟着我一句话也没说。当快走出二大门的那一瞬间,我不由自主转过身去,满怀深情地再看看她。母亲已六十二岁了,岁月在她的脸上落下印记,不知不觉青丝中已有了许多白发。我放下拿着的行李和箱子,伸开双手紧紧抱住母亲,母亲也紧紧抱着我,她忍着泪,嗫嚅了半天才对着我的耳边,说出了从小到大对我说过无数次,饱含着希望和祝福的一句话:“我的娃,你一定要好好的!”

听了母亲的话,当时我的心情很是复杂。我想哭,可是当着母亲的面我又不敢,因为我怕一哭母亲会更难受,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听完母亲的话我使劲点了点头。

我慢慢挪开身子,抬起头来再仔细看看,我从小长大的老宅和这个即将离别的家。

在这个古老而又熟悉的宅院里,我在父母亲、哥哥、嫂子,还有姐姐、姐夫们的呵护下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我们几个娃们曾在树窝子里把小竹凳翻过来当船玩……因为饥饿,我曾在院子里打滚哭累睡着时,母亲脚小蹲不住,曾跪着来叫我去吃饭……刮风下雨时,我和振平哥、振清妹几个人站在北房堂屋的廊檐下,抢吃树上掉下来的李子、沙果……当我生病住院回来,在家养病时,母亲每天陪着我,在李子树底下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给我讲着老宅里的从前……在我寂寞无助、感到孤单时,母亲又让我学刺绣,来打发难捱的每一天……过去的一切历历在目,就好像发生在昨天。

母亲颠着尕脚一直把我送出了老宅。

一出大门,我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地流了下来。再见了,我最亲爱的母亲;再见了,陪伴我从小长大的老宅;再见了,我出生的东北角没有木格窗的尕房。是小树总要长大,是鸟儿总要飞翔。告别了少年时代,从今以后我就要走向一个全新的生活了。

当我和同学扛着行李快要走出西门横街时,不由自主我又一次回过头去,看见了母亲那熟悉的身影,她依旧背着手站在青灰色圆砖门的老宅前,就像以前每天等我放学回家的那些日子,望着街口把儿盼……

那一年,我十七周岁了!

(作者祁振辉———1953年出生,临夏州农业系统退休干部,临夏民间手绣艺术家,兼任临夏市社区文体联谊会秘书长,是临夏州首位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获得者。《离 宅》是他的回忆录系列之一百一十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