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八字甲申是什么意思(甲申是什么意思)

八字甲申是什么意思(甲申是什么意思)

古代盔甲为何多是黑色和红色,给盔甲刷漆真能提高防御力吗?

编者按:一些甲胄爱好者可能会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日本保存下来的不少古代盔甲不是黑色就是红色。而在中国的古文献中,盔甲也有很明显的的红黑色。比如出现过,玄犀甲和朱犀甲,即黑色和红色皮甲。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盔甲往往是红黑色呢?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要先说一个看似与盔甲无关的东西——漆。本文所说的漆,不是现代所使用的各种油漆,而是过去被称为土漆或者生漆的天然漆。这种天然漆是从一种被称为漆树的树木上割取的。

▲生漆漆液

这种树木分布很广,在中国除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外,其余省区均栽培;不仅是在中国,漆树在朝鲜和日本等国也有分布。虽然刚割取的漆液呈乳白色粘稠状,但是在接触空气后,因为氧化,漆会导致颜色慢慢变深,最后成为栗壳色。因为生漆氧化后色泽比较深,往里面加入别的颜料也不明显,所以不少漆器不是黑色就是红色。而根据出土文物显示,东方传统的盔甲,特别是皮甲,是要上漆的。

除了日本现存盔甲以外,在中国发现的相关实物或者雕塑,大多如此。比如在兵马俑坑出土时,身上还带颜色的兵马俑,盔甲也是以黑色居多。除此以外,1979年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数十领皮甲(有楚甲和吴甲两种类型的皮甲和防护战马的马用皮甲),虽然只剩下了痕迹,但是根据皮甲上面的漆壳可以分辨出,这些皮甲表面上的所涂的漆大部分是黑漆。除了雕塑外,韩国发现的唐代盔甲甲片也是黑色的。

▲韩国发现的唐代皮甲

而古代盔甲成本很高,以至于早期只有车兵有全装重甲(曾侯乙墓盔甲疑似给车兵或者高级军官使用)。这其中漆的使用,也是导致盔甲很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兵马俑

对于漆树来说,要生长七年之后才可以进行第一次割漆,而且漆树每割十天就要歇十天,当每次割漆的时候不是想象中的割开就有漆液流出,得等十分钟以上,漆才从割破的树皮中慢慢渗出来。更严重的是漆液的流量非常少,以至于有‘百里千刀一两漆’的说法,漆农们得走上一百里路,在漆树上割一千刀(几百棵)才能得到一两漆,虽然说法夸张但是也生动的说明了生漆的产量之低和价值之珍贵。

最坑的是,一棵漆树割一年漆,要缓两年,漆树不能一直割,否则会导致漆树因树皮割划过多死掉。(即使现在一套大漆家具的价格也让人惊掉下巴)

诚然,在战场上,黑红这两种颜色给人一种肃杀的气氛。那么古人给甲上漆只是为了好看吗?虽然上过大漆的盔甲,外表美观又有一种肃穆感,但是给甲上漆可不只是为了好看,给盔甲上漆也有助于提高盔甲的防御性能。

▲曾侯乙墓盔甲复原

比如在坊间流传这样一个冷知识:日本盔甲的一大特色是涂上一层厚厚漆。这种给盔甲上漆工艺有这样的一个好处,在基层是炼革材质时,可以降低17%的锐器侵彻深度。在基层是0.8mm软钢板情况下,可以降低8%侵彻深度。基本上,可以把致命伤降低成皮肉伤。

▲日本盔甲

那么,上漆工艺真的有这么神吗?中国古代那些盔甲有厚厚的大漆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毕竟如果光是为了美观或者防水,只需要薄薄一层就可以了,用不着刷两三毫米厚的大漆。对此,冷兵器研究所曾经也发过《手工达人耗时2年复原东周皮甲,提高盔甲防御力竟靠神秘工艺?》一文,提过给盔甲上漆有利于提高防护性能。

▲盔甲压制

大漆有何独到地方,能提高盔甲的防护能力呢?这是因为大漆的漆液的主要成份是漆酚,其他还有树胶质、氮、水分及微量的挥发酸等。漆酚的分子结构,使得漆酚具有芳香族和脂肪族的双重特性,在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下形成漆酚多聚体,再加上长侧链的氧化聚合反应,而形成网状立体结构。

▲分子结构图

这种结构除了使漆膜光泽明亮,亮度典雅、附著力强以外, 也使得大漆的漆膜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坚硬,(漆膜的硬度达0.65-0.89漆膜值/玻璃值)。哪怕是现代,一般在鉴别大漆家具的时候,除了闻味,还有就是拿硬物划一下。

▲漆木吨

这样厚厚的大漆,涂在在盔甲外面,就像贴了一层硬化膜一样。所以真实的皮甲可不是影视剧中那种一层软皮子。真实的皮甲(非游牧区)的制作流程则是这样的:先塑形,然后翻范,之后进行焙烧(60°C~70°C温度加热)、浇注 模具再进行修整和配套。经过这一系列工序之后,再夹入皮料。然后进行高温处理,把那些皮料压制成甲片,最后打开模具,把甲片取出修整上漆。

▲唐代皮甲甲片

本来加热压制后的甲片已经很坚硬了(曾有国外小哥用60磅长弓射击一件只是经过普通处理、没有上漆的皮甲,结果13米距离没有射穿),再刷上大漆之后的甲片硬度更大,这样穿戴者才有信心去面对战场上的刀枪箭矢。

▲六十磅长弓13米射击皮甲的效果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铠甲材质研究 石宇 - 《南京艺术学院》 - 2007

怎样了解生漆的性能 李子明 - 《中国生漆》 -

中国髹漆工艺溯源-《中国生漆》2008年01期-

二十世纪以来春秋时期甲胄研究综述 王冰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的甲胄和西方的铠甲,到底谁更强?

在很多外国电影中,西方古代的铠甲往往非常耀眼,穿戴起来威风八面。而在中国古装剧中,士兵们的甲胄却总是灰扑扑的,看起来非常劣质。

难道中国的甲胄真不如西方的铠甲吗?今天我们就详细客观的分析一下。

甲胄唯一的作用就是抵御刀剑,所以比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质量和防御力。

西方历史上最好的铠甲是锁子甲,锁字甲被称为西方铠甲之王,它的主要材料是铁,整套铠甲都是由密密麻麻的小铁圈连接而成,并以铆钉避免脱落。

锁字甲的制作相当费时,同时成本也高。因此,在古代欧洲只有骑士才可以拥有它,一般重达15公斤,最重的可以达到20公斤,防御力很强。

再对比同时期的中国,这时候中国正处于宋代,宋朝甲胄的代表要数“步人甲”,也称“金漆铁甲”。

“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一般重量可达70斤,是种能覆盖全身的重型钢铁扎甲,真正的刀枪不入。

而且这种步人甲需要量身定制,做一套需要70到141天。因此,无论从防护性还是重量来说,都远胜于西方的锁子甲。

看来,“步人甲”才是古代盔甲中真正的老大,大宋虽然重文轻武,但造起甲胄来却是毫不含糊。

第二点,从美观程度对比,由于西方工艺比较单一,论质量和美观能拿得出手的还是锁子。下图即为欧洲引以为傲的锁子甲。

看完,只能说一般。那中国呢?我们刚刚提到的宋代步人甲是这样的,见下图。

看起来还是挺威风的。不过这并不是中国甲胄的颜值巅峰,因为大宋经常挨打,因此比起美观,他们更注重实用性。

要说颜值巅峰,还得请出大唐盛世,在那个时代可是傲立世界。甲胄的制作水平自然是世界顶尖水平。

唐朝的甲种种类繁多,有唐十三凯的美称,明光、细鳞、山峦、扶锤等等,个个都是顶级铠甲。

陆由有诗:“三军甲马不知树,但见银山动地来。”意思就是唐军的铠甲像银山一样烁烁发光。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明光铠。

此铠甲有剑日之光,天下大明的寓意,其胸甲分左右两线,中央各有一弧形凸起的圆护,闪闪发光,非常夺目。

最后,再来对比铠甲出现的时间。

欧洲铠甲最早出现于距今约2900年的古希腊时期,而中国最早的甲胄出现于距今约3600年的夏商周时期。

综上所述,中国甲胄比不上西方铠甲这一说纯属无稽之谈。

古装电视剧要是真拿古代铠甲来拍,那成本得多高啊,所以我们电视看到的都是一些低成本的道具服装而已,并不代表中国古代甲胄的真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