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美国基辛格传简介(基辛格传简介)

美国基辛格传简介(基辛格传简介)

复杂而传奇的基辛格|读+

亨利·基辛格,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曾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成长与崛起,是一个传奇。从犹太难民到哈佛学术明星,再到极具传奇色彩的外交家,基辛格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和世界格局。

《基辛格传》(上下册)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著 中信出版集团

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的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23年7月,刚度过百岁生日不久的基辛格再次访华,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2023年9月,知名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基辛格传》由中信出版集团引进出版。沃尔特·艾萨克森出版过《史蒂夫·乔布斯传》《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富兰克林传》《埃隆·马斯克传》等作品。《基辛格传》是艾萨克森撰写的首部传记作品,英文版首发于1992年,被公认为基辛格传记中全面、公正的专业经典作品,中文版也已多次再版。

基辛格于1923年出生于德国,其童年和少年阶段在纳粹的迫害中度过。1938年,15岁的基辛格作为难民随家人迁往美国定居。1943年获得美国国籍并应征入伍,再次回到二战中的德国战场。1947年,他凭借政府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之后留校执教。1969年离开哈佛大学,出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开启了他的“白宫岁月”,直至1977年。在长达8年的两届总统任期内,他作为白宫的外交智囊,负责制定和推行美国的外交政策,主导一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战略。1977年退出政界,但至今仍以充沛的精力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艾萨克森在撰写本书的前言中称:“我正式采访过他不下20次,他给我提供了多份公开和私人材料。此外,他还请他的家人、前助理、事业伙伴以及前几任总统与我合作,甚至帮我找到了他的几位老对手。”

作者表示:“我的目标是写一部不带偏见的传记,描述基辛格的各个复杂面。我感觉已经过去足够长的时间,应该可以客观地看待一切了……本书出版前,内容未经基辛格同意或过目,我写什么,他无权过问。对于某些披露内容和论断,他肯定不以为然,特别是因为他自我感极强,又极度敏感,或许连他自撰的回忆录他都觉得对自己的成就肯定得不够。”

基辛格本人对这本书的反应颇为有趣,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说:“本书问世后,有一阵子他都没跟我说过话。后来,我成了《时代》周刊的总编辑。一次,他与其他上过《时代》周刊封面的人应邀出席一次周年庆祝会。铃声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了他独特的声音,‘沃尔特,连史上的三十年战争也有结束的时候,所以我原谅你了’。”此后,他们二人一起又合作了不少项目。

可以说,这本《基辛格传》通过对基辛格的深入研究和大量的历史文献收集,详尽而生动且客观地记录了基辛格先生的人生历程、他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成就和贡献,并深入剖析了他的外交智慧和战略眼光。阅读这本书,读者将跟随作者,进入这位多姿多彩、叱咤风云的政治家的一生。

(长江日报记者马梦娅 整理)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基辛格活到100岁,是靠吃“炸猪排”?

1981年,美国纽约。亨利·基辛格和妻子南希·基辛格在棒球场观看比赛。(图/视觉中国)

2023年7月20日,度过100岁生日不久的美国外交家基辛格访华,许多人得以围观这位历史课本里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坐十几个小时飞机,跨越大半个地球进行访问。

在为老人家的身子骨捏一把汗的同时,所有人都惊异于他身体和智慧的长寿。

在好奇和议论纷纷的氛围下,一份关于基辛格养生的秘诀开始流传:据说他熬夜、酷爱炸猪排、不爱运动,还每天工作15个小时,却健康活到了100岁。

这个消息的流传很大可能出自对《华盛顿邮报》一篇报道的误读。

该文章由大卫·基辛格(David Kissinger),也就是基辛格的儿子撰写,是他在父亲100岁生日的前两天刊登的,回忆了其父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

大卫在文章里提到,他对父亲的“长寿”感到尤为神奇,尤其是在“从他成年以来一直遵循的‘养生法则’”之下——基辛格常吃bratwurst (德国油煎香肠)和wiener schnitzel (维也纳炸肉排),参与的几乎所有重大外交决定,都是在高压下进行的决策。

基辛格虽然曾在1978年担任北美足球联盟主席,但从不会下场踢球,他唯一的爱好可能就是下国际象棋——如果这也能算运动的话。

暂且不论这些生活方式是否真的能长寿,在这里,把维也纳炸肉排称为“炸猪排”显然是草率的——因为作为流亡到美国的德国犹太人后裔,基辛格大概率是不会吃猪肉的。

而且维也纳炸肉排和德国油煎香肠都有牛肉版本,它们都是在德国地区流行近百年的食物。

不过,虽然维也纳炸肉排在名字里称“维也纳”,也确实是奥地利的国菜,但其真正的老家却在意大利米兰。

据说,1831—1857年间,奥地利著名的拉德茨基将军正担任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的军事总长官,在此期间,他被一款名叫“米兰肉排”的美食所震撼,之后,他把这种裹面包屑炸制的肉菜菜品献给了奥地利的皇帝,“维也纳炸肉排”就此诞生了。

如今,维也纳炸肉排怎么也不算皇家食物了,猪肉更是上不了高档宴会。

选择吃不昂贵的食物,不仅可以让政客展现自己平易近人的一面,也会潜移默化地吸引自己的选票和受众。

特朗普吃全熟的牛排、喝原味可口可乐,可以跟吃有机蔬菜和无麸质食物的精英政客区分开来。

基辛格从犹太人移民到美国国务卿的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堪称“美国梦”的典型,他自然也不能忘记来处,不仅一直保留着浓重的德国口音,还把童年时期的德国食物吃到了100岁——无论是真正的热爱还是长袖善舞,这都是一位外交官的必修课。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文互联网上把维也纳炸肉排称为“炸猪排”也并不算一种错误。因为它就是如今“上海炸猪排”的前身。

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四川北路上出现了一家名为“德大牛肉庄”(Cosmopolitan Butchery)的开间店面,其老板是位德商,专供德国大菜,维也纳炸肉排名列其中。

历史沉浮里,饭店几经波折,“德大炸猪排”的名声却越来越响,它跟土豆沙拉、红肠罗宋汤、葡国鸡一起成为了沪式西餐的代表,从不折不扣的洋玩意儿成为了家庭菜式——每个上海妈妈都有自己一套把猪排拍松和炸面包糠的技巧,蘸上脱胎自英国伍斯特酱和中国香港喼汁的上海辣酱油吃,酸辣解腻,东西兼收,在厨房和餐桌上尽显这座城市的海派风采。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维也纳炸肉排也传去了日本。10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人把这道猪肉料理进行了彻底的本地化。

相比上海和维也纳,东京更崇尚猪排的厚度,把厚切的猪肉炸得外酥里嫩是可以和捏寿司等同的技艺。

这里最常见的是猪排饭,以“定食”的面目出现,堪称拉面之外,最夯实的打工人美食。

而至于为什么炸猪排可以在东亚大放异彩,除去在人口和经济爆炸时期可以满足物美价廉的需求,它还能和本地的饮食习惯结合——上海的排骨年糕、日本的咖喱蚝汁高丽菜都是固定搭配,过油的大开大合既能有效地去除猪肉的腥臊味儿,还不会跟本地主流宗教产生冲突。

那么,吃炸猪排真的会让人长寿吗?动物脂肪和油炸食品的大量摄入怎么看都不会很养生。

某位名人活得久不代表这人的生活习惯就是长寿的原因,食物往往可能只是其中一环。

具体到基辛格身上,他做过多次心脏搭桥手术,现代医学的进步,让他不那么强大的心脏没有成为寿命限制因素。

牙齿上下咬合,舌头搅动口水,人的嘴连通胃,也连通脑子。在跨越地域的时候,文化和食物都容易发生误读。

据说在20世纪中美破冰之前,基辛格就曾秘密访华,当时美国政府赋予的代号为“波罗行动”,即“马可·波罗”的意思,让基辛格到神秘的东方一探究竟。

这跟不同版本的炸猪排也是一个意思:一块流行于世界的猪肉料理究竟有什么魔力?你要亲口尝一尝才能知道。

美国最伟大的国务卿——基辛格,兢兢业业一生,却被赶出白宫

97岁高龄的基辛格一生为美国呕心沥血,然而却在耄耋之年被特朗普毫不留情地赶出了白宫,被迫离开了这个他呼风唤雨一辈子的地方,也许明年就有机会了呢?

毕竟局势变幻莫测,前段时间传染学博士福奇不又高高扛起了抗击新冠的大旗嘛。而此时距离特朗普离开白宫的日子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虽然不知道川宝还能折腾出什么浪花来,但是北京却始终打开大门,欢迎这位中国的老朋友。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看看他是如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的。

基辛格

1.基辛格的出身

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原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格,美国著名的外交家,前国务卿。1923年5月27日,基辛格出生于德国菲尔特,是犹太人后裔。众所周知,20世纪30年代的犹太人日子十分不好过,尤其是德国的犹太人。每到必须上街的时候,都是儿时基辛格的噩梦,他害怕无缘无故地殴打,甚至是莫名其妙地丢掉小命,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是基辛格内心的梦魇。

后来1938年,出于生活的考量,基辛格全家搬往了美国纽约,在那里,基辛格的生活总算正常了一点。他按部就班地进入中学读书,后于1943年应召入伍,成为美国陆军的一员,并借此入了美国国籍,正式成为了美国人。后来二战结束,基辛格又考入哈佛大学,主修哲学和政治学,在校期间成绩优异,甚至还创下了哈佛大学毕业论文的最长页数。

基辛格

2.基辛格步入政治生涯

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基辛格一边担任着哈佛大学的教授,一边从事着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的特别研究计划主任的工作,政客与学者两不误,而这也顺利开启了基辛格的从政之路。1968年,美国总统开始新一届的选举,而此时洛克菲勒家族的纳尔逊也想参选,盛名在外的基辛格自然就进入了他的竞选团队,主要负责制定政治纲领和计划,然而纳尔逊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败给了尼克松。但是无独有偶,基辛格由于在竞选途中展现出来的政治才干而被尼克松挖到了自己麾下,自此,基辛格正式走进白宫。

当时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国内民众怨声载道,国际上苏联虎视眈眈,时任总统的尼克松也意识到了必须要趁早从越战中脱身,否则这个无底洞会把美国拖向深渊,自然这个重担就落到了基辛格的头上。1969年,尼克松任命基辛格为国家安全顾问,重点协助外交问题,而这是基辛格政治生涯的新起点和逐渐执掌外交大权的开端。

尼克松

后来随着越南战争败局已定,美苏冷战局势趋于缓解,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逐渐成为了美国外交和战略决策的核心参谋机构,因此基辛格的地位不断上升,日趋显赫。1973年,基辛格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为其促成结束越南战争所做的努力,同年获升美国国务卿,而这期间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之一当属他两度秘密访华,此举不仅让他成为了中美关系破冰的先导者之一,而且一度是当时世界上的风云人物,更被誉为是70年代世界外交符号一样的人物。

3.中美建交

“当三个强大的国家产生对峙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拉拢一个,打击另一个”。彼时,在基辛格看来,中国拥有巨大的潜力,中美的相逢一笑将会冲击全世界。在当时,我们和苏联的决裂,也给予了西方,尤其是欧洲阵营的极大希望,因为我们的崛起为他们提供了摆脱在美国或者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做选择,站队的第三种选择,而这无疑在冷战的高压高对抗烈度的世界大环境下是令人振奋的于是尼克松重新规划了我国在美国视角下的战略地位,认为改善和我国的关系,就可以压制住勃列日涅夫统治之下全副武装的钢铁般的苏联帝国。

彼时尼克松和基辛格长时间地探讨世界格局的变化,他们重新安排了一种“均势战略”,而这个战略也是基辛格一生指导他外交实践的核心思想,因此尼克松和基辛格在美国的视角之下为全世界重新安排了一种新的“均势”格局,他们把整个世界划分成了五大力量,他们分别是美国、苏联、中国、西欧以及日本,在尼克松和基辛格的推演和构想当中,在未来,世界的政治格局将出现这五种力量的不停角力的错综复杂的格局,而在这个战略中,尼克松决定要给中美关系破冰,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减轻美国的压力,增加世界的平衡力量”,说得直白一些就是美国要体面地进行一次战略收缩,但是体面的战略收缩就势必要和我国搞好关系。

基辛格

但是一个大战略提出很简单,可是如果不能落到实处,那么势必就会变成纸上谈兵的空谈,可是付诸于实践,这其中的艰难程度和复杂局势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尼克松彻底抛弃了国务院的官僚体系,他决定另辟蹊径,兵行险着,他决定使用自己身边的亲信作为总统全权特使,直接和我国进行沟通,一旦要是成功了,就直接先斩后奏,直接宣布结果,把生米做成熟饭,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是美国的官僚和媒体再有什么意见和反对声音也没有用了。在那个情况下尼克松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基辛格,而且基辛格等待这一刻已经等待得太久了,他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做一件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大事件了。就这样,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的全权代表,完全跳过了所有规定的程序,绕过了原本应该负责美国外交活动的国务院,以一个秘书的身份开始了自己改变整个冷战格局的旅程。他一开始在巴黎找到了秘密的途径,洽谈好了这次旅程的时间和地点。

为了掩人耳目,基辛格一开始先是装作访问巴基斯坦,到了巴基斯坦,基辛格用了一个非常老套的借口,那就是身体不适,他用这个理由消失在巴基斯坦消失了媒体们的镁光灯下,然后偷偷上了飞机。而这架飞机在出发前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一次飞行将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基辛格上了飞机之后,他和尼克松的双簧好戏正式开始了。

基辛格一上飞机,远在白宫内焦急等待的尼克松立刻就得知了消息,此时尼克松也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他装作突然接到了消息,然后非常猝不及防地找到了国务卿,对国务卿说自己刚刚接到消息,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的途中,突然接到了中国的访问邀请,所以基辛格直接飞到中国了,事发突然,你们要理解。当时的国务卿威廉·皮尔斯·罗杰斯也是在白宫内摸爬滚打的聪明人,自然不会不知道尼克松的小把戏,可是木已成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了。

威廉·皮尔斯·罗杰斯

基辛格的中国之旅非常顺利,双方的会谈也非常顺利,此举也为日后尼克松震惊世界的中国之旅做好了铺垫。事实上,在1972年,中美两国当时是互为需要的,苏联已经陈兵百万横亘在边境线上,美国也急需从越战中脱身,因此中美关系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随后,水门事件猛然发酵,尼克松被迫下台,福特正式上台,而他依然重用了基辛格,彼时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的基辛格一时间风头无两,可是他深知急流勇退的道理,因为权倾朝野所以难免会被针对,与其这样,不如趁早转身。1977年,基辛格卸任国务卿并且逐渐退出美国主流政坛,同时回归学术研究和政治游说生涯。

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

在他的人生记忆当中,一定会有那一天白宫宴会的影子。那一天是基辛格成为国务卿的大日子,是他人生中最为光辉的时刻,彼时白宫东翼高朋满座,回首基辛格的一生,就会发现命运的丰富多彩和拼接艺术。命运赋予了基辛格犹太的血统,把他一生最多的痛苦放在了德国,在美国基辛格丰富了自己,让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在千里之外的太平洋的另一端,在遥远的中国,基辛格则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巅峰时刻,这一切仿佛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而在这位时年已经97岁的老人眼里,这百年的世界仿佛眨眼而过,一切是那么短,但又那么长。

(图片素材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