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启迪的意思(启的意思)

启迪的意思(启的意思)

夏启为何叫“启”?原来,背后隐藏着一段惨烈的历史

大禹去世之后,夏族的夏启与东夷的伯益争位,最终夏启击败伯益,之后夏启南征北战,打败不愿臣服的势力,由此建立了夏朝,并成为夏朝第一代正式君主。

关于夏启,古书上有不少记载,其中存在颇多自相矛盾之处,但无一例外地都确认其名为“启”。然而夏启之“启”,普遍意思是开启、开始,因此夏启就有似乎“夏朝开创者”的意思,而不是夏代第一位君主的真实名字。

那么,夏启到底是真实名字,还是后世以此来表达“夏朝开创者”之意呢?以甲骨文与先秦文献来看,背后隐藏着一段不忍直视的历史。

甲骨文中的启字

甲骨文中的启字,由“户”与“又”字组成,其中“户”代表大门,“又”代表右手,因此启字本义就是推开门。

由推开门这个动作,后来引申为开创、开拓、开始、开启之义。其中,商代启字上后来还加了“口”,表示言语启发教育。

令人不解的是,春秋时期的启字,一段时间曾将“又”改为“戈”,表示“以戈启门”,这是以武力打开大门,如此改动的背后逻辑难以理解。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夏启时代如果存在文字,大概属于“初熟或较熟文字”,因此夏启之“启”的意思大概是推开门,而不会具有后来才出现的引申义,即不可能自称“夏朝开启者”。

中国人取名,往往具有一定含义,一般不会胡乱取名,因此从甲骨文来看,大禹或涂山氏大概不会给儿子取名为“推开门”。考虑到启字的开始、开启之意,因此真相可能是由于年代久远,后人已经遗忘了夏代第一位君主名字,于是就“他称”称之为“夏启”——“夏朝开启者”。

甲骨文出土之后,证实了《史记》中的商代世系可信度,由此而见《史记》中的夏朝世系大概也是可信的。既然如此,后人会单单遗忘“夏朝建立者——夏启”的真名吗?毕竟,夏朝其他帝王名字错不错不知道,但至少相对正常。因此,似乎没有理由说后人遗忘了夏启的原名,于是创造了一个“夏启”,用以表示“夏朝的开启者”。

文献中的夏启诞生

如果“夏启”并非表示“夏朝的开启者”,那么夏启难道是真实名字吗?结合甲骨文与文献记载来看,夏启是真实名字,只是背后隐藏了一段不忍直视的历史。

屈原《天问》中记载:“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启(夏启)棘宾商,《九辨》《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其中的“勤子屠母”何解?东汉王逸注解认为:“勤,劳也。屠,剥裂也。言禹剥母背而生,其母之身分散竟地,何以能有圣德忧劳天下乎。”当然,王逸搞错了对象,他认为“勤子”是大禹,实际上是“夏启”。

也就是说,夏启母亲难产,被人剖腹取子,导致夏启母亲涂山氏身体不全。需要注意的是,大禹似乎也是剖腹产,史书记载他是“拆胸而出”。

除了屈原《天问》之外,西汉初期也有文献记载夏启是剖腹子。

西汉《淮南子》记载:“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到嵩高山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这句话的大意是,大禹不慎碰到一块石头,石头误中大鼓,怀有身孕的涂山氏听到鼓声就连忙赶来,正好见到大禹化熊,然后涂山氏就被吓跑了,一追一逃之间,涂山氏力竭化为了石头,大禹悲痛不已,对着石头大喊“还我儿子”,之后石像里降生一个婴儿——夏启。

显然,结合《天问》不难看到,这是一段神话故事,内核仍是大禹剖腹取子。

从甲骨文的启字来看,本义是推开门;从文献上来看,夏启是一位剖腹子.......“推开门”与“剖开腹”这两个行为具有一定相通之处。由于剖腹取子的这一段经历过于难忘,为了纪念涂山氏,大禹由此给儿子取名为“启”。

从历史上看,有过与大禹、夏启相似的案列,比如楚国之“楚”的来源问题。《清华简·楚居》记载,大约在周文王中期,楚先君鬻熊的妻子妣厉,在生熊丽时难产,后来通过剖腹产子的方式生下熊丽,妣厉死去,但熊丽存活了下来。妣厉死后,巫师用“楚”(荆条)包裹其腹部埋葬。为了纪念这件事,熊丽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

总而言之,从甲骨文、先秦文献、战国竹简等综合来看,“夏启”不是表示“夏朝的开启者”,而是真实的名字,只是背后隐藏了一段惨烈的历史。

夏启为何叫“启”?原来,背后隐藏着一段惨烈的历史

大禹去世之后,夏族的夏启与东夷的伯益争位,最终夏启击败伯益,之后夏启南征北战,打败不愿臣服的势力,由此建立了夏朝,并成为夏朝第一代正式君主。

关于夏启,古书上有不少记载,其中存在颇多自相矛盾之处,但无一例外地都确认其名为“启”。然而夏启之“启”,普遍意思是开启、开始,因此夏启就有似乎“夏朝开创者”的意思,而不是夏代第一位君主的真实名字。

那么,夏启到底是真实名字,还是后世以此来表达“夏朝开创者”之意呢?以甲骨文与先秦文献来看,背后隐藏着一段不忍直视的历史。

甲骨文中的启字

甲骨文中的启字,由“户”与“又”字组成,其中“户”代表大门,“又”代表右手,因此启字本义就是推开门。

由推开门这个动作,后来引申为开创、开拓、开始、开启之义。其中,商代启字上后来还加了“口”,表示言语启发教育。

令人不解的是,春秋时期的启字,一段时间曾将“又”改为“戈”,表示“以戈启门”,这是以武力打开大门,如此改动的背后逻辑难以理解。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夏启时代如果存在文字,大概属于“初熟或较熟文字”,因此夏启之“启”的意思大概是推开门,而不会具有后来才出现的引申义,即不可能自称“夏朝开启者”。

中国人取名,往往具有一定含义,一般不会胡乱取名,因此从甲骨文来看,大禹或涂山氏大概不会给儿子取名为“推开门”。考虑到启字的开始、开启之意,因此真相可能是由于年代久远,后人已经遗忘了夏代第一位君主名字,于是就“他称”称之为“夏启”——“夏朝开启者”。

甲骨文出土之后,证实了《史记》中的商代世系可信度,由此而见《史记》中的夏朝世系大概也是可信的。既然如此,后人会单单遗忘“夏朝建立者——夏启”的真名吗?毕竟,夏朝其他帝王名字错不错不知道,但至少相对正常。因此,似乎没有理由说后人遗忘了夏启的原名,于是创造了一个“夏启”,用以表示“夏朝的开启者”。

文献中的夏启诞生

如果“夏启”并非表示“夏朝的开启者”,那么夏启难道是真实名字吗?结合甲骨文与文献记载来看,夏启是真实名字,只是背后隐藏了一段不忍直视的历史。

屈原《天问》中记载:“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启(夏启)棘宾商,《九辨》《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其中的“勤子屠母”何解?东汉王逸注解认为:“勤,劳也。屠,剥裂也。言禹剥母背而生,其母之身分散竟地,何以能有圣德忧劳天下乎。”当然,王逸搞错了对象,他认为“勤子”是大禹,实际上是“夏启”。

也就是说,夏启母亲难产,被人剖腹取子,导致夏启母亲涂山氏身体不全。需要注意的是,大禹似乎也是剖腹产,史书记载他是“拆胸而出”。

除了屈原《天问》之外,西汉初期也有文献记载夏启是剖腹子。

西汉《淮南子》记载:“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到嵩高山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这句话的大意是,大禹不慎碰到一块石头,石头误中大鼓,怀有身孕的涂山氏听到鼓声就连忙赶来,正好见到大禹化熊,然后涂山氏就被吓跑了,一追一逃之间,涂山氏力竭化为了石头,大禹悲痛不已,对着石头大喊“还我儿子”,之后石像里降生一个婴儿——夏启。

显然,结合《天问》不难看到,这是一段神话故事,内核仍是大禹剖腹取子。

从甲骨文的启字来看,本义是推开门;从文献上来看,夏启是一位剖腹子.......“推开门”与“剖开腹”这两个行为具有一定相通之处。由于剖腹取子的这一段经历过于难忘,为了纪念涂山氏,大禹由此给儿子取名为“启”。

从历史上看,有过与大禹、夏启相似的案列,比如楚国之“楚”的来源问题。《清华简·楚居》记载,大约在周文王中期,楚先君鬻熊的妻子妣厉,在生熊丽时难产,后来通过剖腹产子的方式生下熊丽,妣厉死去,但熊丽存活了下来。妣厉死后,巫师用“楚”(荆条)包裹其腹部埋葬。为了纪念这件事,熊丽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

总而言之,从甲骨文、先秦文献、战国竹简等综合来看,“夏启”不是表示“夏朝的开启者”,而是真实的名字,只是背后隐藏了一段惨烈的历史。

学: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52集)

一、起源与演变

“学”最早见于甲骨文。是由一双朝下的手、爻、一间房子的侧视形组成,两手有帮助、扶掖、提携、教导之意;长短横互相交错成的“爻”,表示物象的变动、变化,知识无穷,代表知识;房子表示学习的地方。

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在“房子”里增加了个“子”,代表学习的孩子,“学”表达的意思更加广泛具体。有的字还增加了偏旁“攴”代表师长手拿教鞭在督促孩子学习。

小篆延续金文字形,只是笔画圆转,字形竖长。

隶书延续小篆,笔画平直,字形较扁,一般取横式。

楷书延续隶书,字形方正规整。上面的两只手和爻的部分有些变化。

二、含义

“学”,本义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使之觉悟,即表示“进行教导”。原本专用于表示接受教育,由此引申出互相讨论、模仿、注释、讲述、知识等含义。《说文解字》:“斆,觉悟也。从教,从冂。冂,尚蒙也。臼声。胡觉切。学,篆文‘斆’省。”

《广雅》:“学,识也。”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论语》:“学而时习之。”

《广雅》:“学,教也。”

与“教”对应。

《菜根谭》全文解读:100句处世哲理,人生智慧,尽在其中(上)

《菜根谭》被誉为”中国人处世修身第一书”,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被誉为中国人修身养性三大经典读本,作者为明代隐士洪应明,早年热衷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后穷毕生精力,完成这部论述人生修养、处世、出世的文集。

书中融合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释家的出世思想,以及作者洪应明人生体验,文辞优美、对仗工整、短小精悍、耐人寻味,问世四百年,广泛流传。民间谚语:嚼得菜根,百事可为。

@抹抹读书 特别说明:本文为《菜根谭》全文解读,多为结合诗词意境在现代生活应用,结合个人理解,非原文一对一专业翻译,仅作参考,如有错误之处,敬请谅解。

01、美女不尚铅华,似疏梅之映淡月;禅师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莲。

美女不用装饰,也有淡雅之美,禅师不怕寂寞,如莲花淡泊出尘。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各有各的禀赋和奇珍,别人无可比拟。学会接纳真实自我。

02、琴书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可见事物无定品,随人识见以为高下。故读书穷理,要以识趣为先。

这一句话是说事物本身并没有固定品格,因为使用对象眼光和见识不同,对同一件事物的开发利用程度也会不同,进而产生巨大差异。一个人读书,应该讲究趣味、品位。这样看人观物,才不会落入流俗。

03、糟糠不为彘肥,何事偏贪钩下饵;锦绮岂因牺贵,谁人能解笼中囮。

喂猪的糟糠本没什么用处,却可以是诱鱼之香饵。锦帛华贵祭祀于天,用后也可弃之无用。物品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应时而用皆可。

04、贫贱骄人,虽涉虚骄,还有几分侠气;英雄欺世,纵似挥霍,全没半点真心。

贫穷却待人傲慢者,虽然带着虚容自负,但还有几分恃才傲物的侠士之气,一个被人看成英雄之人,欺骗世人,即便看起来豪放洒脱,其实也没有半点真心实意。古代特殊社会环境,很多人郁郁不得志,虽然贫穷,地位地下,却有傲骨,而很多身居高位,才是欺世盗名之辈。

05、鹩占一枝,反笑鹏心奢侈;兔营三窟,转嗤鹤垒高危。智小者不可以谋大,趣卑者不可与谈高。信然矣!

与愚蠢的人商议“大事”,与低级趣味的人谈高雅的事情,都属于浪费心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生命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要胡乱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人和事上。

06、做人只是一味率真,踪迹虽隐还显;存心若有半毫未净,事为虽公亦私。

一个人率真无虚,至情至性,即使隐居不显,他的人格魅力也总会被人们所承认,敬重。一个人心性不纯,就算公事,行事时也难免夹带私心。人心一杆秤,斤两称分明。

07、荣与辱共蒂,厌辱何须求荣;生与死同根,贪生不必畏死。

荣与辱就像生长在同一个花蒂的两朵花,如果讨厌侮辱就不要去求荣耀。生与死是同一根长出来的分枝,如果贪恋生存就不必害怕死亡。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学会接受其中不完美的一面。

08、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

这是我@抹抹读书特别喜欢的一句话,空时就爱读读,身处顺境,逆境都应该谨记:世间万物皆有其法则,强夺不来,巧取不得。人之福祸,同样是难以预料的,忧喜本是一家,吉凶本是同根。学会“祸来不必忧,福来不必喜”的豁达胸襟。

09、梦里悬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虽真觉后假;闲中演偈谈玄,言言酷似,说来虽是用时非。

梦里悬挂金印,佩戴玉石,情景真真切切,醒来发现都是假的;闲时谈论佛经中的偈颂,道家玄理,每一句话听起来都很像那回事,可惜说起来对,用时却错了。很多人都只是纸上谈兵,空会夸夸其谈,没有与之对应的行动,实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告诫人要落在实处。

10、毁人者不美,而受人毁者遭一番讪谤便加一番修省,可释回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这遇一番横逆便长一番器宇,可以转祸而为福。

这段话讲的是“吃亏是福”的道理。有些东西你再强求也不可能得到,这个时候吃亏,退一步让于别人,才是真正的高明。

11、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灾,不可有非分之福。

这段话告诉我们不要贪恋眼前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所谓官不要太高,权不应太盛,福不应太尽,否则容易使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12、做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

君子懂得与人和睦相处,会主动去适应环境,善于和各式各样的人物相处,维护良好的公共形象和人际关系。但是,他们不会无条件地屈服和顺应潮流,不会抛弃自己的品格和操守,保持人格的独立。

13、爱是万缘之根,当知割舍。识是众欲之本,要力扫除。

爱该有的爱,不该爱,要及时割舍放弃。所有的欲望都产生于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尽力甄别,扫除不应该有的欲望。

14、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尔坻柱屹然,方是宇宙内的真人品。

为人处世,不应被被环境左右,就像烈日炎炎,自有清风徐来,阴霾之下,仍有艳阳高照,洪波巨浪也也精神砥柱,这才是世上真正的人品!将外界环境,所有一切都视为虚无,再也没有力量可以阻挡和改变你。

15、大恶多从柔处伏,哲士须防绵里之针;深仇常自爱中来,达人宜远刀头之蜜。

人生当中,很多事情防不胜防,过分天真往往吃亏。有些时候,过度的信任和对于人性的盲目乐观是常在一起。已经知道得对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对手是谁。

16、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犹怀畏人之心。

昔日一位老者说“举世无有不好名者”,并因此发出长叹。跟他同坐的一个人吹捧他道“的确像您老人家所说这样,不好名的人只有您老一个啊!”老者一听这话,笑的满面春风,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戏耍了,他的笑就表明了一切。现在人都喜好名声,实际并不应过分追求。

17、物莫大于天地日月,而子美云:“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事莫大于揖逊征诛,而康节云:“唐虞揖逊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人能以此胸襟眼界吞吐六合,上下千古,事来如沤生大海,事去如影灭长空,自经纶万变而不动一尘矣。

物,没有比天地日月更大的,可唐代杜甫说:“日月像笼中鸟,天地似水上浮萍。”事,没有比让位或武力更大的,但北宋哲学家邵雍说:“尧禅位给舜,只不过像喝了三杯酒那么微不足道;周武王伐商纣,只不过像下一盘棋那么寻常容易。”天下万物,最大的是人的胸襟。胸怀天地四方,看淡沧桑变迁,遇事宠辱不惊。

18、望重缙绅,怎似寒微之颂德;朋来海宇,何如骨肉之孚心。

有些人没有名望,但其道德高尚,行为清明,也为后世所重。朋友自然越多越好,但是再多朋友,也无法替代骨肉血亲的感情。人生有限,时空无限,势有不至,运有穷通。只要担当身前事,何惧后世不留名。

19、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蠢,偏执岂能及圆融。

舌头还在,是因为其柔软,牙齿没了,是因为它的刚强。强和弱是对立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20、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奋迅而成卤莽,姑当抑其躁心;老成的人,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姑当振其惰气。

少年人血气方刚,精神饱满,往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做事容易意气用事,所以,平常应该多注意培养稳重踏实的性格。老年人精力衰竭,血气亏损,往往是持重有余,激情不足,做事容易固步自封、自我设限,所以要经常振作自己的精神,保持一颗少年的心。

21、杨修之躯见杀于曹操,以露己之长也;韦诞之墓见伐于钟繇,以秘己之美也。姑哲士多匿采以韬光,至人常逊美而公善。

杨修的典故众所周知,两点启示:才不可尽露,人不可以耍小聪明。想成就一番辉煌伟业一要虚心谨慎,切忌恃才傲物,无所顾忌,二要胸有城府,不出不必要的风头。

22、先达笑弹冠,休向侯门轻曳裾;相知犹按剑,莫从世路暗投珠。

这句话改编唐代王维《酌酒与裴迪》: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此诗本意就是给裴迪筛酒时,劝慰裴迪应当自我宽心,要看透世间人情冷暖的事实。《菜根谭》洪应明翻造意为告诫那些准备去做官的人,不要到权贵门下去投靠,跟从世俗之路,那是明珠暗投。

23、救既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挽救一个将要失败的事情,是非常困难的,不能有任何马虎,也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就一定会失败。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成功近在咫尺的时候,往往会松懈下来,常常发生一些低级错误。行百里者半九十,阶段性成功离我们很近,更应小心警惕,把握机会。

24、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雪忿不若忍耻为高。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性不若直节之为真。

带有交易目的行为,或是为了笼络人心,树立威望,只要施与目的是为了获取,结果虽然也是为了助人,实际出发点还是为自己,所以也不算真实。

25、解斗者助之以威,则怒气自平;惩贪者济之以欲,则利心反淡。所谓因其势而利导之,亦救时应变一权宜法也。

化解争斗的人,给争斗者呐喊助威,反而会平息他们的怒气;惩治贪利的人,让他们满足欲望,反而会减淡他们的贪心。这段话意为聪明人要善于因势利导,把每一个机会都朝有利的一面转变,并发挥最大作用。

26、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贪了世味的滋味,必招性分的损。涉世者宜蕃择之,慎毋贪黄雀而坠深井,舍隋珠宝而弹飞禽也。

诱惑和灾难是一对孪生兄弟,得失共存,拒绝它需要有敏锐嗅觉。面对诱惑,应先意识到它带来的危险,揣摩一下自己可能得失,加以分析。不要为了诱惑,不顾一切,最后得不偿失。

27、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

一个人如果拥有春风般善心,即使囊中羞涩,也会对贫弱之人抱有同情心,一个人品格如果能像秋水一样清澈,那么即使家徒四壁,也足以傲世富贵的王公。

28、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纷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狡伪欺隐,虽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遇事镇定从容,那么即使事情再繁杂,也最终能理出头绪去;待人没有丝毫虚伪欺诈,那么即使狡猾的像山鬼一样的人,也会被感动而表现出真诚。《菜根谭》这段话讲为人处世两个基本原则:其一,处事以镇定为要义,其二,待人以真诚为要义。

29、君子严如介石而畏其难亲,鲜不以明珠为怪物而起按剑之心;小人滑如脂膏而喜其易合,鲜不以毒螫为甘饴而纵然指之欲。

周围环境和朋友,会对我们的一生产生莫大影响,可以说,交上怎样的朋友,就会有怎样的命运。《菜根谭》这段话强调的是交友要亲君子、远小人。

30、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动,则恁尤自少;应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则趣味常多。

这里说的是处世之时,临危不乱、举重若轻,过失就自然会减少的道理。人要有恒定的心理素质。

31、处世而欲人感恩,便为剑怨之道;遇事而为人除害,即是导利之机。

想要别人感恩戴德,反而会积聚怨恨。不必要求别人感恩戴德,别人没有怨恨就是积累德行了。对要求别人低一点,自己品德也会提高一点。

32、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

这句话中,第一句强调“提防”的重要性,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第二句核心为“镇定”,是个人经验和能力的综合反映,又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

33、廉所以戒贪。我果不贪,又何必标一廉名,以来贪夫之侧目;让所以戒争。我果不争,又何必立一让的,以致暴客之弯弓。

追求名声本无可厚非,但就怕前面有个“虚”字。《菜根谭》这段话是劝世人不要追求毫无意义的虚名,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34、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不然操持未定,应用未圆,恐一临机登坛,而上品禅师又成一下品俗士矣。

一个真正心境淡泊的人,是经过富贵奢华的场合,并且都能不着于心。一个人内心真正镇静,是经历过纷纷扰扰的闹境都能恬淡自守。只有经受住繁华考验,才能真正得到心灵平静,不会流于庸俗。

35、随缘便是遣缘,似舞蝶与飞花共适;顺事自然无事,若满月偕盂水同圆。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念、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是随便,是把握时机,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凡事要坦然处之,保持内心平和。

36、从热闹场中出几句清冷言语,便扫除无限杀机;向寒微路上用一点赤热心肠,自培植许多生意。

如果一个人处于极度困境之中,你施加援手,那么他可能会感恩一辈子,与之相反,一个人顺风顺水,春风得意,你给他一点好处,他极有可能贵人多忘事。施人援手,最好在别人困境当中,这样便能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7、鸿未至先援弓,兔已亡再呼矢,总非当机作风;风息时休起浪,岸到处便离船,才是了手工夫。

审时度势是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时势造英雄,在于特定时局能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智者从来不与天争,也不与势抗,而是顺势而为。

38、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且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

隐居山林的生活虽然淡泊,但身心放松自由,都市灯红酒绿、功名利禄让人感到刺激,精神得到暂时愉悦,却往往让人感到空虚。人不应该将生存重心都放在名与利上,适当淡化利欲之心,才能体味到生命的意义。

39、意气与天下相期,如春风之鼓畅庶类,不宜存半点隔阂之行;肝胆与天下相照,似秋月之洞彻群品,不可作一毫暧昧之状。

这段话强调的是对待朋友要坦诚。朋友之交,贵在以诚,如若对朋友失去诚信,那么也等于失去了朋友。

40、落落者,难合亦难分;欣欣者,易亲亦易散。是以君子宁以刚方见惮,毋以媚悦取容。

君子公正刚直,看到别人有所偏失,加以纠正,所以开始交往时可能比较难,可一旦结为好友,却可以成为生死之交。小人则相反,总是盲目附和,阿谀奉承,刚开始交往或许很容易亲近,但交往不是基于心与心的交流,散起来也很快。

41、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

一个人名誉多了,人们反而不太关注,但出一件丑事,却足以让人评论很久,这也是人之常情。俗话说“宁可得罪十个君子,也别招惹一个小人”,小人万万不可得罪,但君子最好也不要去招惹。君子虽不至于像小人一样给你下绊子,但当你深陷困境,他也不一定下决心来帮你。

42、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忙中偷闲,闹中取静,不仅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保持头脑清醒的需要。没有冷静清醒的头脑,想办好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人要学会保持内心平静,思考问题也更加周祥。

43、膻秽则蝇蚋丛嘬(chuai),芳馨则蜂蝶交侵。故君子不作垢业,亦不立芳名。只是元气浑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乐窝也。

膻味重、肮脏不堪,就会导致苍蝇蚊子聚集,而芳香清馨也会招来蜂蝶。所以君子不做污秽不堪的事,也不标榜好名声。 人要没有锋芒,就像提不起来的豆腐,在社会上是难以立足的。锋芒又是双刃剑,即可伤人,也容易伤己,显露锋芒要小心应对,保持自然才是智者所为。

44、仇边之弩易避,而恩里之戈难防;苦时之坎易逃,而乐处之阱难脱。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当人处于危难困苦之时,大多数人会警策奋发、励精图治;一旦志得意满,就可能放逸骄横。为人切勿得意忘形,以免虽有权势、财富、功名,而转眼又成空。

45、了心自了事,犹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仍集。

人生而自由,却又往往如在枷锁之中。“纠结”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套下的枷锁,只有打开它才能彻底享受自由,人常常夸大枷锁的力量,而忽视自己主观能动性。你想选择怎样的人生,关键是自己。

46、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

凡事总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应对这些“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它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就不会爆炸。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让自己难堪。

47、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当然要承担一些责任,做一些事情,但也应该知道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摆脱这些。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48、功名富贵,直从灭处观究竟,则贪恋自轻;横逆困穷,直从起处究由来,则怨尤自息。

自然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不要自持已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这段话告诫世人,居功不傲,功成身退,将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49、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故语云:“人人道好,须防一人着脑;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

三国时期蜀国将领马谡在排兵布阵中忽视地理位置,被魏军切断水源,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近代军阀大战时期,阎锡山部参谋将会师地点“沁阳”写成“泌阳”而导致战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百分之一的细微失误或疏忽,就有可能演变成百分之百的失败和灾祸。

50、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

元朝末年,朱元璋攻占南京,群雄并起,为避免成为众矢之的,他采纳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赢得了时机并在众人眼皮底下暗度陈仓,最后吞并群雄,当了皇帝。人世复杂,一方面要求人有真本事,另一方面,真本事不要轻易外露,善于隐藏,守拙。

51、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领得世外风光,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后苦。

一个人想要跻身社会有所作为,必须先领略世外风光,否则就不能超脱尘世间污垢浊秽,一个人想要超脱世俗,必须先遍尝过人世间的滋味,否则就不能持守尘世外空虚寂寞。儒家主张入世,道家主张出世。一味入世,免不了被功名利禄牵绊,但只想出世,冷眼旁观,到头来也是虚度光阴,君子抱道守拙,伺机而动。

52、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脱俗,似淡月之映轻云。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懂得随时抓住时机匡救时弊,就好像一缕和煦的清风,在不经意间就消除了夏日的酷暑炎热。君子不沾染世俗,能让人心回归纯净,而过分清高脱俗,则无法企及,曲高和寡。

53、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能够明察是非,但也可以不太过计较,这是一种真聪明,能体察则不会受蒙蔽,不体察也是给别人留余地。每战必胜不是真正的勇者,可以战胜对方,但可留一条生路。寻求双赢,多赢。

54、己之情欲不可纵,当用逆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人之情欲不可拂,当用顺之法以调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今人皆恕以适己而忍以制人,毋乃不可乎!

孔子学生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生奉行不渝的法则呢?”孔子回答:“其怒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可以视作处世基本修养。与人交往,学会给自己和他人留进退余地,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关系。

55、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得此意以持身涉世,感与应俱适,心与境两忘矣。

用彩笔在虚空中描画,笔尖没有落下颜色,虚空中也没有受到污染;用利刀在水面上切割,刀刃不会受到损伤,水面上也没有留下划痕。因应万变,恒守自然。顺势而下,无坚不催,静定处之,无物能移。洪应明通过这种亦禅亦道之境,阐述生存之道和人的精神境界。

56、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

善于启发别人的人,会根据其所明白的道理进行逐步诱导,不会生硬地灌输对方一时无法领悟的道理。一概而论,用一种方法启发和教育人,虽然省事,效果不一定好。这句话告诫人要灵活运用各种适当方法循循善诱,所谓“四万八千法门”。

57、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人情世故,多有虚伪客套的成分,想让他人当面赞美自己并不难,可要想让他人背后不议论和攻击自己就不容易了。很多时候,即使你有错误地方,对方碍于情面和利害关系,也不愿意当面拆穿,可是背后就不同了。这句话告诫初次见面不要刻意掩饰自己缺陷,最好以真面目与人交往。

58、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松弛;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

东汉名士杨震,人称“关西孔子”,为官清廉,有人送四两黄金给他,说夜晚无人知晓,杨震义正言辞拒绝,他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人往往在公开场合,由于有法律舆论压力,会注意检点言行,而无人监督之时,放纵自己。细节决定成败,独处无人之迹,才是考验修养关键时刻。

59、士君子济人利物,宜居其实,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则德损;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

有德之人对自己帮助他人的行为,不认为自己有功德,想得到好名声,而是平常之心,一切顺其自然。上善若水,谦逊为本,人要从真心出发,而不能只是追求外表的形式。

60、伺察以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姑君子以恬养智;奋迅以为速者,多因速度而致迟,姑君子以重持轻。

靠窥察手段了解事物,常会因为求真相而陷入愚昧之中;急于求成之人,往往欲速而不达。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用正确手段,不能急功近利,使用小聪明或非法方式,这样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泰然的心态,持重的态度是获取成功的不二法门。

61、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惠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这句话跟“水至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徒”一个意思。做官要有宽宏度量,不自命清高,并能接纳世俗或丑陋事物。能容人,能忍耐,才会结交朋友,才能成就事业。

62、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萝茑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攀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侠,毋为鱼鸟亲人。

假如苍蝇只凭借自己的力量,一生飞不了多远,如果依附在马尾巴上,可以奔赴千里,但那有什么用。依靠他人,一旦依附的力量消失,就什么都没有了。这句话告诫世人,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处境,只能依靠自己努力奋斗,这样的成果才是最真实,最有意义。

63、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

对待“是非”“正邪”模棱两可,甚至助纣为虐,在“利害”“得失”方面锱铢必较,这是莫大悲哀。人不可斤斤计较,费尽心思巧取豪夺,人生岂能皆如意,事事只求半称心。

64、心体澄澈,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赏在丽日风光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人都会遇到愤世嫉俗之人,或者你自己也有过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的时候,但总有句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背向太阳的人,只会看见阴影。要学会修心。

65、士君子之涉世,于人不可轻为喜怒,喜怒轻,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于物不可重为爱憎,爱憎重,则意气精神悉为物所制约。

这句话简单理解就是强调不要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喜怒哀乐,注意将自己思想感情隐藏,不让对手窥出底细和实力。事以密成,言以语败。

66、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现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要谨慎小心,不妨考虑一些防范对策,以防万一,不上小人的当,但也不要去欺骗他人。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67、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无圆机则触物有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

水流不腐,人活不输!为人处世要圆活一点,这样成功的机会就多一点。但有前提大是大非面前,基本原则不能动摇。

68、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向三时饮食中谙练世味,浓不欣,淡不厌,方为切实功夫。

五更梦醒躺在枕席上自我反省,气静神闲,心无杂念,自然可以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从一日三餐中熟识人情练达的滋味,味浓不欣喜,味淡不厌倦,这样才是修养的真功夫。若非真正懂得生活之人,就会觉得生活处处平淡寡味,若非会享受之人,即使天下美食尽堆于眼前,可能仍不知快乐为何物。

69、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人生只有一次,没有办法重新来过,许多遗憾是无法弥补的,为人处世,一定要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

70、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欲临死而无贪念,须向生时事事看得清。

只有平时养成了淡定从容的习惯,关键时刻才会临危不乱。生老病死是生命进程的必然规律,既然无法躲避,也不要害怕面对。

71、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隙,才为火內栽莲。

每个人都有缺点、长处,要学会用正确心态看待他人本质。少些指责,多些赞美,这样对自己和别人都好,无论做学问还是管理家庭。宽几待人。

72、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驰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

堵塞住贪求财物之路,才能够开辟宏扬道义的大门;放下肩上世俗东西,才能够挑起圣贤的担子。世间万物都在循环往复变化当中,有舍才有得。

73、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如无寸心挹损。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无偿帮助他人,其实并不是一种损失,而是为自己人生储蓄福报的资本。

74、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不猛然转念哉!

以积累钱财心思做学问,以求功名念头求道德,以疼爱妻儿心思爱父母,以保全爵位策略保国家,两种思虑只差毫末,却可脱离凡尘、超越凡庸,可惜人们不醒悟,心态普遍浮躁,敛财之心极重,做学问草草了事,却热衷功名,哪管上修炼品德,虽然选择只在一念之间,结果却天差地别。

75、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愧赧;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

假如我们白天有欺凌侮辱他人行为,夜晚良心谴责也逃不了,年轻人不好好把握自己,到老年时也就会徒增悲伤。

76、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很多时候,我们总不相信自己,总认为别人比我们强,一件事得到别人的肯定才是正确的。事实上,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人能贬低我们,如果我们自己坚强,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打败我们。

77、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道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能够见到自己本来的面目,才算是明了心的本体,能够透彻世间不变的道理,才足以谈论出世。

78、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言语方觉有味。

这句话强调做人要真实,要保持真我个性。人生在世,能以本性示人,不费尽心机,不被所谓人情客套、礼节规矩所约束,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泰然自在,安享人生。

79、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性命的我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人要看得透彻,不被虚礼束缚,人要活得真切,不被物欲入侵,能从虚实两方面把握自我,虚是谦虚有容,实是要有自己的行事准则。

80、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如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疗;不畏事障,而畏理之难除。

内心决定你看到的是污秽还是美景,生活中好好用心,反观自性,就能自我净化心地,则无处不是清静的道场。

81、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这一段话是强调耐心与定力。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当一个人失去耐心,没有定力的时候,同时也就失去了清醒的头脑,也就不能冷静地分析事情。

82、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心一动,世间万物也跟着风生水起,纷纷嚷嚷;心一静,起起伏伏的人生瞬间就归于平静,尘埃落定。

83、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便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菜根谭》这段话核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表现为慈爱正直,真诚自然,恭俭谦让,如此以往,无一物不获其生,无一事不获其成。

84、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放解开地网天罗。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人心邪恶,防不胜防,在社会上行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实,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只要人能做到心念清彻,不昏不暗,那么任何魑魅魍魉,也无法对你施以手段。

85、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名利和欲望就像美丽的玫瑰花,人们容易被玫瑰花开芬香所迷醉,却不知道芬芳背后就是毒刺,就像丛林中的陷阱,人们容易被假象所迷惑,却不知道假象如同海市蜃楼,一旦陷入,脱身难逃。

87、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性;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每日与其忙忙碌碌,为名利而牺牲健康,丧失本性,不如静下心来做些真正喜欢的事,与其为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和地位费尽心思,心力交瘁,不如看淡身外之物,安贫乐道,寻找物我两忘的精神幸福。

88、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一个人如果养成脚踏实地的品性,不断学习意愿,并且积极研究一技之长,成功自然容易。立业建功,进德修能,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起。

89、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遇到挫折时,大多数人往往很快放弃努力,不愿意坚持尝试,缺少百折不挠的真心性。很多时候,束缚我们努力尝试的其实不是学识,而是勇气。

90、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人要反省,才能进步。失败之人之所以失败,多数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忘记脚踏实地往前走。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比别人聪明多少,而是他们每天都在坚持不懈改进自己。

91、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过去犯的错误绝不可保留,如若保留,就会死灰复燃,那样的话,终会累人累己。今天做得对也不要过分坚执,如若坚执,就会变成欲望的根苗 。“念昨非,执今是”都是太执著缘故,凡事不可太执著。

92、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纷杂扰乱固然是导致意志消沉的场所,而单调寂寞也是引起身心憔悴的所在。有学问的人应该懂得驾驭、把握自己,在静处参悟自己功过得失,在动处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情操。

93、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重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一个人外表可能非常不在乎富贵、名誉,但事实上,他心里却非常在乎。这是人心最微妙复杂的东西,也最不容易被察觉和清除。

94、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行善却想借此高人一等,施恩却想获取好名声和回报,修业想追求声名鹊起,培养节操却想标新立异,这些都是善念中的障碍,追求真理路上的羁绊,最容易夹杂人心,难以拔除。只有下决心斩杂念于萌芽,才能显现出行善、施恩、修业、气节的本来意图。

95、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人总是忙忙碌碌,但在闲暇时一定要及时检点自己的反省,减少因过分之举造成的错误。行动前做各种设想,要心平气和,部署周密,行动时就可以控制住自己,妄念自灭。这段话提醒人要学会反省反思。

96、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一念之差,所有行为都可能造成差错,做任何事都要慎重。修行就像是生长在天空的宝树,必须借助许多的大树才能得以支撑。

97、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想要练就精金美玉的人格品行,一定要如同烈火炼钢般经历艰苦磨练;想要建立惊天动地的事业功绩,必须如履薄冰般经历险峻的考验。修身成事的前提,是要能够经受各种逆境磨难和历练。

98、闲观扑纸绳,笑痴人自生障碍;静观竞巢鹊,叹杰士空逞英雄。

《菜根谭》这段话告诉后人,有人虚度一生,四处寻找机会,殊不知,机会就在身边,人要学会突破思维习惯,不要被旧思维套牢,冲破传统,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99、花开花谢春不管,拂意事休对人言;水暖水寒鱼自知,会心处还期独赏。

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就算对别人倾吐,也是无济于事,人生际遇各不相同,如鱼饮水,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又怎能完全领会?

100、静处观人事,即伊吕之勋庸、夷齐之节义,无非大海浮沤;闲中玩物情,虽木石之偏枯、鹿之顽蠢,总是吾性真如。

人事变迁,无非是伊尹、吕望的功勋庸碌,伯夷、叔齐的大节义气,不过如同大海浮物;闲时赏玩,虽对草木奇石,偏爱,鹿、猪顽皮憨态,总不过是自身本性。人生在世,自然要成就一番事业,但也不要过于追求,适得其反。

(备注:全文分上下两篇,可一起查阅。全文PDF版可见同名公号抹抹读书)

三年级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3)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4)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鉴赏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5)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赏析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6)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7)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8)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朝:早晨。

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9)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

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

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10)司马光砸缸

宋史·司马光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注释

生:长,长到。凛然:稳重的样子。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至:至于,到达,甚至。登瓮:站在大缸上。瓮:大缸。去:离开。迸:流出来。

译文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瓮(非缸,瓮属于陶器,口小,缸是瓷器,口大且年代更晚)上面,失足跌落瓮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瓮,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