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五脏五行对应图 时辰(五脏五行对应图)

五脏五行对应图 时辰(五脏五行对应图)

一张表,看懂五行与天地人身的对应

我在喜马拉雅《黄帝内经》中讲过阴阳如果不正常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其中有一些重要的话,比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这对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都是阴阳的基本法则,那么五行有没有一些基本法则呢?黄帝替我们提问了: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谿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黄帝问:我听说上古时代的圣人,研究人体形态,分别藏腑阴阳,审察经脉终始,联通十二经脉阴阳相合。“会同六合”的“六合”就是十二经按照阴阳相合的法则组成六对。这些经脉各自按照它们的循行路线在运行。

穴位所发的部位,各有名称;肌肉和骨骼相连属的部位,都有各自的起点。这句的“谿谷”本来是指溪流、河谷,这里指肌肉缝隙,其中大块肌肉连接的缝隙为“谷”,小块肌肉链接的缝隙为“溪”。

十二经脉的分部也就是皮部,有的顺着运行,有的逆着运行,各自都有自己的条理;四时阴阳的变化,也有它的规律;外在环境与人体内部,都是表里一一对应的。这些说法都是确实的吗?

听了黄帝的提问,岐伯做了详细的回答。岐伯的回答从五行出发,分为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讲天地万物和人体的一一对应。我们先看对东方的论述: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岐伯回答说:东方生风,因为东方五行属木,对应春天,春天阳气上升,气候温暖,所以春天多刮暖风,暖风滋养树木,树木之气能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脏,肝血又能够滋养筋脉,筋又可以养心,因为肝属于木,心属于火,木生火,所以筋生心。肝气向上通于眼睛,肝开窍于眼睛。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这六句只有东方有,其他四方都没有,一般认为是衍文,也就是多余的话。我认为不能简单这么看,这是以东方为五方之首,由东方统领其他四方,好比《周易》说的八卦是从东方开始:“帝出乎震”,“帝”就是这里的“神”,震就是东方。神气在天上是玄妙的,在人成为了道,在大地成为变化。地上的变化生成五味,人体的道产生智慧,天上的玄妙产生了神。接下来说“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神在天为五气中的风,在地是五行里的木,在人体是筋,在五藏是肝,在五色是苍色就是青色,在五音是角音,在五声是呼喊,在运动是握拳,在七窍是眼睛,在五味是酸味,在情志是怒。怒会伤到肝,悲伤能够抑制怒;风会伤到筋,但是燥能够抑制风;酸味过多会伤到筋,但是辣味能够抑制酸味。

下面接着讲了南方、中央、西方、北方,体例是一样的。如: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南方生热,南方对应夏天,阳气盛而且热,热能够使火气旺盛,火气能生苦味,苦味又能够养心,心能够生血,血充足就能够养脾,心气与舌相互关联,心开窍于舌。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按照五行把天地人的对应关系一一列出来,这样就一目了然了。其中有的我在《金匮真言论》中已经说过了,这里按照这一篇的次序列出来,便于大家复习:

按照五方、五行的次序,东方为木、南方为火、中央为土、西方为金、北方为水,对应的五脏分别为肝、心、脾、肺、肾;对应的五味分别是酸、苦、甘、辛、咸,就是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对应的五体、五窍就是肝生筋、肝主目,心生血、心主舌,脾生肉、脾主口,肺生皮毛、肺主鼻,肾生骨髓、肾主耳;对应的五色分别是青、赤、黄、白、黑;对应的五音分别是角、徵、宫、商、羽。

黄帝内经五行对应图

自学《黄帝内经》,对照书中所述,自己总结学习出《五行对应图》,希望对感兴趣的学友有所帮助,网上也多有雷同。中医千年历史,传承至今,必有其可取之处,吾辈当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极学习中医、宣传中医、运用中医。同时,学习西医的长处,取长补短,互补互益。爱中医者,先学中医,学而思之,日益精进,方知爱有所得。黑中医者,以传统文化包容的心态,先学中医,兼容并蓄,而后指出不足。不学而黑,不知其用心。

五脏

五行

五窍

五体

皮毛

五方

西

四季

长夏

五味

五声

五志

五色

五音

五谷

五畜

五气

五数

8

7

5

9

6

人体五脏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之四:肺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二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臟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誌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我们先看原文:“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我们还是先把这段话从头到尾解释一遍,然后再细细的跟大家分享。西方对应的季节是秋天,所以秋季生燥气,很多人到了秋季口干舌燥,燥咳伤肺,所以秋天就得润肺。燥生金,燥与金气相应,金所对应的五味是辛,辛和辣有点类似,但不是辣,是辛,辛就是一种发散的刺激的味道。(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辛能滋养肺气,很多人说养肺不是得润肺吗?对,润肺是帮助肺气肃降的功能,辛味能宣肺,帮助肺气宣发的功能,肺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往上宣发,一个是往下肃降,这两个功能都得正常才行,所以要是宣发肺气,就是辛味,可以宣发肺气,所以叫做“辛生肺”,肺生皮毛,就是肺气与皮毛相应,叫做肺主皮毛。

前几年有一个国家的重点项目课题,就是肺主皮毛的课题。肺气与皮毛相应。“皮毛生肾”,这就是五行相生的道理,就是金生水,皮毛跟肺相应,所以就是皮毛生肾,要连贯起来看就是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实际上就是肺生肾,就是金生水的意思。听过我前几节课的朋友们就明白,金生水就是五行相生的规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再生水,就是这样一个规律,所谓的生就是助长滋养的意思。

再往下看,叫做“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这段话很好理解,金对应燥,“在体为皮毛”,因为肺主皮毛,大家注意,肺主皮毛很有意思,肺是主呼吸的,还有一个呼吸系统那就是皮毛,西方有个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把动物身上用油漆漆满了之后,这个动物皮肤因为用油漆漆满了后,皮肤对外界就不能进行呼吸,结果这个动物就因为这个问题而出现了生命衰弱的情况。

我们人体也是这样,人体要是被一层紧紧的膜捂在皮肤表面,过一段时间就会感觉全身不适,这就是皮毛呼吸功能的减弱,有的人说我在游泳池里游泳,游上了两三个小时也没事,在海里边游泳也没有问题,皮肤也在海水里边浸泡也没有问题,但大家想想,水的密度还是比较低的,你要是用油漆或者胶水,整个皮肤涂上之后,你就会感觉特别憋气,这就是肺主皮毛。(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我们知道人类的毛发是非常少的,跟动物相比人的毛发非常少,动物的毛发有保暖的功能,从动物学生物学的眼光看来,人是一种特殊的哺乳动物,智商高,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是进化的最好的一种动物,但是这个是有争议的,就是关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这里就不展开进行讲解了,但这在学术界也是非常有争议的一件事情。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人属于五虫当中的倮虫,《黄帝内经》很有趣,他把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物分为五种,叫做毛羽倮介鳞,毛虫就是身上披了一层毛,像狼、虎、豹、狗熊、狗、猫,这都是毛虫。羽就是有羽毛的,像天空中飞的大雁、老鹰这都是有羽毛的,这是第二种。倮就是指的人类,人身上没有毛,也没有羽毛,也没有壳,这个就是倮虫。介就是壳类的,像牡蛎、贝壳就属于介,介就是非常坚硬的一层外壳。(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还有最后一个叫鳞,鳞就是指的鱼,鱼的皮肤表面不是有一层鳞吗?我们看到的蛇皮肤表面也有一层鳞,传说中的龙皮肤表面也有一层鳞,这就是鳞虫,叫毛羽倮介鳞,分别属于木火土金水,人正好是属于土行的,要是往后讲《七篇大论》,就是讲《黄帝内经》比较核心的一部分内容叫五运六气学说的时候,在《五常政大论》和《六微旨大论》里边,这方面都有相关的介绍,在这里就不进行展开了。(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二百二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五行相生相克,心肝肺皆可从脾治

五行相生相克,五脏之间有很多联系,有相生相克的诸多联系。一个脏腑出了问题,中医有时需要通过调理其他脏腑来解决问题,比如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的是一些肝胆的疾病,也可以通过调和脾胃胃肠的方法解决问题,肝病容易传脾胃,通过调和脾胃强健脾胃的方法也,能够防止肝胆的疾病传导到脾胃。

肺部的疾病,也可以通过调和胃肠的方法从脾胃论治,正所谓土能生金,脾属土,肺属金,通过强健脾胃也能够起到养肺的作用。比如参苓白术散,主要是起到健脾的作用,但对于一些肺气虚弱、肺气不足的状态也有调养的作用。再比如心脏的疾病,容易出现心慌心悸、心神不安的症状,比如出现心火亢盛的,有时候通过滋阴补肾的方法从肾治疗,达到调和心肾、交通上下的作用,滋养肾水能够制心火;如果心的症状是因为气血不足的,可通过调和脾胃,使脾胃的吸收消化功能正常,使气血充沛,能够滋养心脾,共同改善心脏的气血的供应,能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此类的药方比如归脾丸。

由此可见,在临床上很多脏腑的疾病是相互关联的,通过一个脏腑的调节,能够改善另一个脏腑的问题,这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所在。

更多中医养生文章内容,关注我头条号内,有疑问可留言评论。

中医诊断之——五声对五脏,根据声音断健康口诀大全,一看就懂

中医将人常发出的声音概括为呼笑歌哭呻五种声音,并分别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 ,即肝呼、心笑、脾歌、肺哭、肾呻。我们可以根据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自己是哪个脏腑出现了问题,可以进行对症调理。

发怒爱喊肝火旺

肝气过盛或肝阳上亢的人,常常容易发怒,大呼小叫。肝气郁滞的人常会长吁短叹,发出呼呼声音。这其实是人体一种不自觉的自救功能,通过向外发声来减少肝气郁滞。因此,肝火旺的朋友可多发“嘘”字音,有助于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以免怒气伤肝。柴胡、薄荷、苏叶等中药也可以疏肝郁、防气结,可以适量应用。

笑太多耗心气

适度的笑可以疏通心气,增进健康,但笑得过多、过度,则会耗伤心气。如果多笑,多说点话就觉得心慌,气不够用,多为心气虚,要注意保养心气。养心的关键是学会慢生活,放慢节奏。平时常发“呵”字音,可以补心气,对治疗心悸、失眠、健忘也有好处。情绪波动、喜怒无常时,可以吃些山楂干,酸味的食物有收敛作用,能阻止心气太过涣散,保护心脏。

唱歌没底脾气虚

若人体脾气旺盛,说话声音就会非常洪亮,唱起歌来也嘹亮,底气足;脾气虚时,说话声音低微,唱起歌来也没底气。其实,唱歌多了、话说多了,也会耗伤脾气,因此,喜欢唱歌的老人要多吃山药、大枣、蜂蜜等补脾益气的食物。平时常读“呼”字音,可以培养脾气,对预防脾虚腹胀、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处。

哭泣不止肺气弱

人体肺气强盛时,哭的声音非常洪亮,若肺气虚,哭声会很低微,只能呜咽。悲伤时,哭泣流泪是一种正常宣泄,对健康有利,但如果经常哭,就会损伤肺气,肺主皮毛,肺虚了皮肤也不会好。因此,养肺重在保持情绪开朗。另外,每天早晚细嚼核桃仁1~2枚,也能养肺气。

总是哼唧肾不好

俗话说,无病不呻吟。呻吟是人体在调元气,而元气藏于肾。若平时无病也总是哼哼唧唧地呻吟,就说明肾可能有问题,建议多吃些龙眼、山药等温阳补肾的食物。多念“吹”字音,可缓解腰腿无力、潮热盗汗、头晕耳鸣等表现。

五声对五脏,呼笑歌哭呻五种声音对我们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当日常常出现这些声音时要关注我们的脏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