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互相纠缠的意思(互相纠缠)

互相纠缠的意思(互相纠缠)

量子纠缠从“幽灵”到自然法则的漫长旅程

从爱因斯坦最初的置疑和贝尔的实验到2022年诺贝尔奖,量子纠缠已经发展成为了物理大厦的支柱。那么什么是量子纠缠,为何科学家需要花费数十年时间来确立量子纠缠的存在。《Knowable》杂志播客主持人亚当·李维与嘉宾物理学家尼古拉斯·吉辛为我们解答其中的奥秘。

亚当·李维:关于现实的本质,量子物理告诉了我们什么?两个距离很远的粒子能够互相影响吗?宇宙真的是“幽灵般的”吗?我是亚当·李维,这里是杂志《Knowable》。

在这一季的节目中,我们将会讨论科学思想是怎样、以及何时发展起来的。每一集节目,我们都会探讨一个曾经改变了我们思维方式的主题。在本集中,我们聚焦的是一个已经在物理学中实际存在了大约80年之久的主题,实际上是一个短语,“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爱因斯坦在表述他深感荒谬的新兴的量子物理思想时,采用了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措辞。在这一集中,我们将会探讨是什么让爱因斯坦感到过于“幽灵”以至于无法接受,以及北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斯图尔特·贝尔所提出的一种能够最终用于测试宇宙并验证爱因斯坦的怀疑是否具有依据的方法。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来讨论一下20世纪早期物理学领域所发生的变革。在当时,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宇宙并不按照物理学家之前所描述的那样运行。

什么是波粒二象性?

经典物理学用确定性的规律描述世界。这些定律支配着波和粒子,比如光和电子的运行方式。但这些定律并不能解释当时出现的大量的新奇现象和实验结果。因此,宇宙的经典观点逐渐被量子力学的观点所替换,后者用于描述微观结构的奇异特性。

尼古拉斯·吉辛:起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波粒二象性。

亚当·李维:这位是日内瓦大学的尼古拉斯·吉辛教授。他毕生致力于应用物理和量子物理的研究,并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探寻量子物理在通信中的应用。

那么,波粒二象性又是什么?

尼古拉斯·吉辛:假设你有一个粒子,它可以是电子,也可以是原子。所有的这些粒子有时会表现地像一个粒子,比如说像一个台球;但也有些时候它们会表现地像一束波。我们可以说,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真正拉开了所有量子科学的序幕。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甚至更晚,波粒二象性仍然都是科学问题的主要关注点。

亚当·李维:宇宙的构成要素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但却能够以某种方式兼具两者的特性。这一概念彻底地颠覆了物理学。即便这可能曾经是主要的关注点,但是量子物理的奇异性质所带来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

量子物理预言,粒子之间可以相互发生纠缠。这意味着多个粒子可以汇聚并形成根本上的连接。即使这些粒子后来被分隔很远,我们也不再能够去独立地描述它们的性质。对于某一粒子的观测会显著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观测结果。

尼古拉斯·吉辛:量子纠缠是指:现在,如果我对第一个粒子进行测量或者采取某种其他操作,第二个粒子便会以某种方式受到影响,或者说,第二个粒子发生了“颤动”。

亚当·李维:这种观点向爱因斯坦宇宙观念的核心提出了挑战,即所有的信息在宇宙中的传递都不能超过光速,因此,没有任何物体能够对其他与之分离的物体产生瞬时的影响。然而,量子物理却认为,测量一个处于纠缠状态的粒子能够对其他部分产生即时的影响,或者说颤动。

尼古拉斯·吉辛:是的,所以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爱因斯坦意识到,如果你在一侧进行测量,另一侧也将会受到某种影响。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其中的一个粒子可能就在日内瓦,也就是现在我坐着的地方,而另一个粒子也许会在相隔遥远的美国。即便这样,这些粒子的纠缠特性也会让你无法分别地描述它们。爱因斯坦就是不能相信这一点,所以他认为量子纠缠是不可能存在的。

亚当·李维:事实上,在1947年,爱因斯坦曾经给马克思·波恩写过一封信。信中,他把我们现在所讨论的这种非定域性戏称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这一说法一直沿用至今。不过在当时,爱因斯坦究竟是在单打独斗地反对这些观点,还是说其实在物理学家之间曾经有过积极的讨论呢?

尼古拉斯·吉辛:没错。所以我认为爱因斯坦曾经发明了很多准确且具有创造性的说法,比如说“上帝不掷骰子”,还有“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确实反映了触碰位于日内瓦的粒子,会使得处在美国的粒子发生颤动的观点。的确存在着这样一种超距作用。爱因斯坦讲到:“这太诡异了,它不可能是真的。这只能是幽灵般的作用。”

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当时,物理学家并没有给予这一问题更多的关注。当时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对这些问题和议题毫不关心。并且在当时也没有办法将这一理论转化为实验。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没有物理结果的纯粹的哲学上的问题。我们马上就会发现他们彻底地错了,尽管这些观点才是当时的主流。

贝尔测试

亚当·李维:在爱因斯坦去世后不久,约翰·斯图尔特·贝尔在1964年提出了一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检验方法。如今,我们称它为贝尔测试。这一测试的核心是什么?

尼古拉斯·吉辛:假设现在你有两个粒子,它们被最大限度地纠缠,处于高度纠缠的状态。为了方便解释,你可以把它们都想象成硬币。这样你就会得到两种可能的测量结果。当你去抛这些硬币时,你可能会得到正面向上或者反面向上。现在,如果你在两边用相同的方式去抛这些硬币,你总会得到均为正面向上或者均为反面向上的结果。

亚当·李维:这就是量子物理所预言的幽灵。爱因斯坦无法相信这一点。两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即使被分开,也永远只会显示相同的测量结果,因为你所测量的是它们整体的性质。这就好比说,有人向你保证,当你在抛掷两枚分立的硬币时,一定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似乎两个粒子都瞬间地同意了展示正面向上的测量结果。

不过,还可能有一种不那么幽灵般的解释。比如说粒子可能在被分开之前就达成了一个秘密计划,决定好了在被抛出后要显示哪一面朝上。这样就不会再有量子纠缠的存在,只不过是粒子在将它们的计划付诸实践罢了。

自约翰·斯图尔特·贝尔首次提出了验证量子纠缠的幽灵性的方法以来,半个世纪内,已经有少数的实验证明了量子纠缠的存在。这里展示了一张理论物理学家贝尔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时的照片(1982)。

尼古拉斯·吉辛:并且,约翰·贝尔提出了一种天才般的想法,那就是稍微改变了一下抛硬币的方式。现在让我们假设其中一枚硬币仍然用常规的方式抛出,而另一枚硬币以稍微不同的方式抛出。

亚当·李维: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采取略有不同的方式去测量这两个粒子。这样的话,它们还会互相约定一个测量结果吗,比如说都显示正面朝上?

约翰·斯图尔特·贝尔是一位粒子物理方面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抽出了一些时间用于研究量子理论,并意识到这种稍有不同的抛硬币的方式能够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粒子之间是否真正地发生了纠缠,或者说爱因斯坦否认量子“幽灵性”的观念是否正确。如果爱因斯坦是对的,并不存在量子纠缠,只不过是粒子之间提前达成了一项秘密计划,那么在物理学家就能够在不断重复抛硬币实验的过程中,找到两个粒子具有相同测量结果的频率的上限。

尼古拉斯·吉辛:不过,在量子力学中,你可以违反这一上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贝尔不等式。

亚当·李维:所以如果量子物理是正确的,粒子确实被纠缠在了一起,并且 “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确实存在,那么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两个粒子更有可能展现出均为正面向上或者均为反面向上。

这是因为这些粒子确实被连接在了一起,它们能够对彼此抛硬币实验的结果产生瞬时的影响。换句话讲,贝尔实验能够说明究竟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是量子预言的纠缠状态,还是爱因斯坦和他对这种怪诞行为的怀疑。

尼古拉斯·吉辛:这确实就是贝尔所提出的方法。它把整场讨论变成了一项潜在的实验。

量子纠缠的实验验证

亚当·李维:不过,贝尔本人并没有去完成他所提出的测试。究竟是在什么时间才有人真正地进行了一场能够明显说明粒子确实是以这种幽灵般的方式相互纠缠的实验的呢?

尼古拉斯·吉辛:是的。所以约翰·贝尔是一位理论学家,他并不知道怎样去完成实验。我们只能再等10年,直到1970年代,约翰·克劳泽首次得到了当测量方式略有不同时,两个粒子在很大的概率下具有完全相同的测量结果的实验结果。

亚当·李维:约翰·克劳泽是通过操作钙原子,来获得两个明显处于纠缠状态的光子,从而完成贝尔测试的。这些光子,类似于抛硬币般,被使用稍有不同的方式测量,在这里意味着去测量光的偏振方向,即光波的摆动方向。基于这样的实验,克劳泽能够观察到两个光子产生相同测量结果的频率。实验的结果确实与贝尔不等式相悖,这就表明这些光子的确处于纠缠状态。爱因斯坦的假设似乎是错误的。

尼古拉斯·吉辛:这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结果。不过约翰·克劳泽还面临着不止一处麻烦。

首先,在美国海岸的对岸,还有其他人在约翰·克劳泽之后也进行了这一实验,不过他得到了另一个不同的结果。很明显,这两个结果之中有一个是错误的,但是你怎么会知道哪一个才是错误的?

另外,在1970年代,没有人会把它当做一个严肃的物理问题。正因如此,没有任何大学愿意将约翰·克劳泽提拔为教授。他的职业生涯被严重地阻碍了,就因为他是首个完成贝尔测试的人。

后来又有另一项实验,但这已经是1980年代的事情了。所以你会发现,每次重大的实验都要再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

这一次实验由阿兰·阿斯佩和他的同事在法国巴黎完成。他们的实验做得更好,质量也更高,尽管耗时也更长。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证明了量子力学的观点。自此,量子纠缠不再停留于理论,而是被确立为自然界的一种真实特征。

亚当·李维:这些实验最终证明了量子力学的观点,并否认了爱因斯坦的怀疑,表明“幽灵般的超距作用”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现象。但我想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在当时,还有一些没有解释清楚的地方需要解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漏洞。

相比于说对彼此的测量结果产生瞬时影响,粒子也许还会有一些隐藏的手段,允许它们提前制定计划来欺骗测试。物理学家把这种可能存在的粒子欺骗行为称为局域变量。您能说明一下为了消除这些漏洞,以确定量子纠缠是自然界的真实特征而做的努力吗?

尼古拉斯·吉辛:在阿兰·阿斯佩的实验中,最主要的漏洞源自于实验中产生光子对的过程。

当然,你不会把它们送到日内瓦和美国,但是你会把它们发射到大的实验室的两端,令它们保持10米左右的间距。随后,你需要对它们进行测量。

然而在真实的实验中,当你在进行这些测量时,很有可能得不到任何结果,仅仅因为光子在途中丢失,或者探测的结果受限于探测器自身的效率。一个光子很容易丢失或者检测不到。所以你确实可以认为,是这些假定的局域变量决定了光子在什么时间才能够被检测到。你也许可以解释实验的结果,但其实一切都是由局域变量引导并驱使的。

因此,这一点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测试。在阿兰·阿斯佩之后将近30年,在2015年进行了额外的测试。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得到了性能足够好的单光子探测器。

亚当·李维:这次测试有效地使用了光子和电子的组合来绕过检测的问题,允许测量相距超过1公里的纠缠粒子对。从那时起,大量其他形式的贝尔测试不断出现以修补量子纠缠的其他漏洞。而这些测试采用了从卫星到电脑游戏等几乎一切手段,不断地推动着这一领域的极限。

但是如果说物理学家进行这些实验的初衷,仅仅是因为粒子可能以某种方式密谋欺骗实验结果,从而让我们误以为它们的行动如同幽灵一般,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会显得太偏执?

尼古拉斯·吉辛:物理学家确实很偏执。然而,贝尔不等式的不成立意味着量子理论的这一特点不仅仅是某一理论的特征,更是自然界的一种特征。所以它改变了物理学所展示给我们的世界观。这一巨大的变化是一场概念上的革命,因此,能够决定光子何时才能被探测到的局域变量,即便只是假定的,也值得我们的关注。

所以,我认为深入到底的研究确实是有意义的。要记住,物理学其实只是一门实验科学,仅仅思考理论是不够的,你也必须要做一些实验。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但我也同意说,几乎没有一个人,也几乎没有一个实验学家相信自己可以证伪量子力学。尽管这样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量子纠缠对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亚当·李维:不过,难道这一切都只停留在理论上吗?或者说,对于量子世界的理解以及完成这些实验的方法能否为我们逐渐平淡的生活带来一些实际的应用?

事实上,早在爱因斯坦的时代,这还是一种纯粹的哲学上的问题。约翰·贝尔将它转变为一种可行的实验,并由约翰·克劳泽首次完成。阿兰·阿斯佩率先完成了具有结论性的实验。到了1990年代,人们突然意识到,这一类抽象的思考的确具有实际上的影响。因为事实上,如果你永远,或者几乎永远都可以从两个粒子那里得到相同且随机的结果,你便会得到在一定距离上的随机性。而这种非定域的随机性非常接近于一种加密密钥。

你可以把加密密钥看作是一种密码。什么是密码?密码必须在两端都保持相同,比如说你和亚马逊或者你的银行,或者其他别的什么机构,又或者是你想进行保密交流的任何人。要注意,密码必须是随机的。

通过量子纠缠,我们就已经得到了具有这样特征的密码。另外,基于量子纠缠的理论,我们还能够知道,如果两个粒子处于高度纠缠的状态,它们便不能与其他任何物体发生纠缠。它们不可能与第三个粒子发生纠缠。

因此,这便确保了保密性。所以,如果你和银行处于纠缠状态,你就可以在两边得到相同的随机密码。并且,你可以确定绝对不会再有人拥有你的密码的副本,而这正是你想要的。所以说在精神上,密码学和贝尔不等式的不成立十分接近。

但这是一场彻底的革命,人们突然意识到这些奇异的量子关联、贝尔不等式、以及局域变量的可能存在或缺失其实都是加密密钥。所以,它们在我们所处的信息化社会中非常有用。

亚当·李维: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实现贝尔测试的工作。这样的荣誉颁发给这项工作具有怎样的意义?

尼古拉斯·吉辛:我想,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仅仅是对于三位得奖者(约翰·克劳泽、阿兰·阿斯佩和安东·蔡林格)的认可,更是对于整个领域的认可。这一领域已经被忽视了数十年,现在终于得到了最高水平的认可。我得说,诺贝尔委员会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他们没有把诺贝尔奖颁发给约翰·贝尔。他本应该得到这一奖项,但是他去世得太早,或者说诺贝尔委员会行动地太迟了,或者因为其他别的原因。

所以,我个人对这一奖项十分满意。当然它颁发给了三位个人,但是在他们三人之上,这一奖项确实承认了一个曾经饱受争议的领域。最好的例子就是约翰·克劳泽。他首次较好地完成了贝尔测试,但是却从来没能在任何一所大学中谋得一官半职。许多这样的工作都被忽视了,直到他在50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这真的很了不起。我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是否经常发生:一个领域被忽视了如此之长的时间,大概有几十年。

当我自己开始从事这一领域时,我只能把工作安排在晚上9点之后,仅仅依靠它根本无法谋生。但是现在,诺贝尔委员会承认了它。这一点很好。

亚当·李维:现在,争论终于结束了吗?我们是否能够在今天确定地指出:宇宙确实是幽灵般的,没有任何的漏洞,并且粒子不会密谋去欺骗贝尔测试?

尼古拉斯·吉辛:可以,但只不过我不会说它是“幽灵般的”。我认为没有什么是幽灵般的,与之相反,这一切都非常地真实。我是说,这已经成为了实验室中的常规测试,你甚至还会有一些学生在实验室里做这样的练习。所以这是一种非常确凿的事实。

如何看待量子力学取得的成就

亚当·李维:您怎样看待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我们在理解量子行为中取得的巨大进展?

尼古拉斯·吉辛:我想说的是,在过去的30年里,对我而言,理解量子行为是从知道了这些非定域量子相关能够自然地产生加密密钥开始的,这是非常有用的东西。你可以看到这种变化。

起初,人们在讨论的都是波粒二象性,然而现在,几乎没有人会再去讨论这一点。人们都在谈论量子纠缠。量子纠缠真正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并且让量子力学变得如此流行。今天,我想在这一领域内不会有哪篇文章、哪本书和哪一场讲座不会提到量子纠缠。所以,量子纠缠最终被确认为是量子力学的本质。

亚当·李维:事实上,量子纠缠,这一爱因斯坦认为难以置信的“超距作用”,如今已经是我们许多量子技术的核心:无论是用于确保你与银行通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的新型加密技术,还是对于建造具有实际用途的量子计算机的长远探索。时至今日,物理学家和记者仍然经常把量子纠缠称作“量子幽灵”。

物理学家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反思爱因斯坦对于量子物理的抱怨,并用了更长的时间来证明他是错误的,最终指出量子纠缠是宇宙运行的一种基本方式,即使是分隔的粒子之间也具有某种同步性。不过,如今的物理学家正在积极地将“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付诸实践。

作者:Adam Levy & Nicolas Gisin

翻译:wnkwef

审校:十七

原文链接:Quantum entanglement’s long journey from ‘spooky’ to law of nature

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李荣浩的荣式情歌,唱出多少人的爱与遗憾

2013年以专辑《模特》荣获金曲奖最佳新人奖的李荣浩,用他独特的个人风格搭配低沉有磁性的唱腔,创作出一首首经典的「荣式情歌」,细腻地唱出了男人的内心世界。在生活中累积各种情绪后,有时会想找个安静的地方,重复播放李荣浩的歌,慢慢地沉淀心情、释放情绪,然后再重新出发。

最近,李荣浩和张惠妹合作推出了新歌〈对等关系〉,温柔而带点心酸地描绘一对情人在分手后的心声,听着听着,让人不禁回想起那些年在爱情里对另一半的不谅解,或是对方当时没有说出口的爱与遗憾,似乎都能在一首首李荣浩的歌里找到答案。

〈不将就〉:你一出场别人都显得不过如此

互相折磨到白头 悲伤坚决不放手开始纠缠之后 才又被人放大了自由你的暴烈太温柔 感情又痛又享受如果我说不吻你不罢休 谁能逼我将就

「你一出场,别人都显得不过如此。」这首〈不将就〉,是李荣浩为了电影《何以笙箫默》和香港作词人黄伟文一起创作的经典情歌,歌词道尽了现代男女面对爱情纠结的心情,也唱出了在爱情里爱得比较多的那一方,即使知道自己或许是对方的将就,却还是选择全心全意地爱到最后的无奈与坚定。

〈年少有为〉:离开,是为了让你找到更好的

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 懂得什么是珍贵那些美梦 没给你我一生有愧

〈年少有为〉苦涩地唱出一个成熟男人在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后看似拥有了一切,但在夜深人静时,却还是会思念自己年少时为了拼事业而选择放弃的另一半。「假如我年少有为,那我现在会不会⋯⋯」其实,有的时候对方在意的其实并不一定是自己的年少有为,而是那份懂得珍惜眼前的珍贵。可惜自己太晚才明白这个道理,只希望对方现在过得很好,有个能陪她一起完成美梦的人,这样就够了。

〈就这样〉:爱情走了,也只能接受

就这样 就这样怕真相 太难看我想对爱情还抱有希望我们俩 就这样

〈就这样〉唱的是在一起太久的一对爱人,感情已经失去了灵魂,某天有一方突然发现爱人和自己心的距离越来越远,却也没有办法挽回对方的心,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李荣浩用撕心裂肺的呐喊式唱腔,演绎出那种「就这样吧!」的复杂情绪,不仅贴近每一位聆听者的内心,也唱出了当爱情来到尽头时,无力改变现状的两人心底最深切的伤痛。

〈不遗憾〉:爱情,不只有一种模样

爱过了 就不遗憾有什么 好遗憾今后提起 你的姓名 谈笑我也可以

「错过了也不遗憾,只要是好的答案。」那些年热恋时曾经拥有过的快乐与温暖,都成为了两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在心底陪伴着彼此成长,变得更好。即使最后站在对方身边的人不是自己,也不需要感到遗憾,只要知道彼此曾经深深相爱,或许就是两个人青春里最美好的礼物。

〈戒烟〉:戒不掉的,原来是思念的瘾

你给过我的伤害 是没有一句责怪戒了烟 染上悲伤 我也不想

你的心底,有没有一个很想忘记却总是忘不掉的他?即使知道对方没有办法跟自己走到最后,即使知道再见到他自己的内心会隐隐作痛,却还是戒不掉想念他的瘾,在每一次的破戒后,也只能慢慢地收拾好自己的心碎,希望有一天能够遇见一个真正对的人,彻底地戒掉这段像「染上了烟瘾」的感情。

〈对等关系〉:不适合成为伴侣,做朋友大可不必

当我 放弃了再让自己忙碌不已听说 没了我你忘记了照顾自己

不适合成为伴侣 做朋友大可不必那就僵持这局 对等关系

分开的两个人,重新再谈起那一段关系时,情绪多半是自责的。那时彼此都还太过年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明明说好要分开好好过生活,却又无法真正地放下对方,只能任由破碎的感情让两个人变得伤痕累累。

「不适合成为伴侣,做朋友大可不必。」直到这些年越来越成熟,了解当年的分开其实是最合适的决定,才渐渐领悟到,或许最适合彼此的联系方式,就是永远不再联络,只要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着他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最温柔的祝福。

猝不及防变“措”不及防,词形纠缠怎么看?

日前,某一青年男子偶像团体组合发布了一则面向粉丝的宣传视频,在这则视频中有一段文案突然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文案中有一段“措不及防的一场阵雨”,这让不少网友有点困惑,只知道猝不及防和措手不及,这“措”不及防是打哪来的?

有的网友跟这个词较上了劲,在词典中不存在“措”不及防这个词,明明就是猝不及防写成了错别字,“这样的成语都出错,难道真的是文化有限公司出品了?”还有的网友认为“措”不及防也存在的,并用歌曲举例子,“措不及防闯入你的笑颜,这一句歌词不就是这么使用的吗,这个词怎么就有问题了。”还有的网友突然反应过来,“我好像一直把猝不及防当成措不及防用了,才晓得原来我用错了。”一个猝不及防,一个“措”不及防,这两个词到底怎么回事?

首先能确定的是,当前字典里确实只有“猝不及防”,猝的意思是突然,猝不及防的意思就是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而“措”的意思是安排、按照计划办理,所以措手不及的意思就来不及处理突然发生的事情。这两个词被混用可不是一年两年了,记者发现,在2000年出版的《咬文嚼字》杂志中,就有人关注到了猝不及防变成“措”不及防的问题,这篇文章的作者郑保表明,自己经常能看到这种用词差错,比如青汶写的《姜昆外传》中就有“竟使姜昆措不及防……”,在张抗抗写的《猴岛记趣》中也写到“有人措不及防裤脚被它抓了一把……”。郑保认为这是将两个词语混用了,他将这种错误称作“词形纠缠”,这两个成语在字形和词义上都有相近之处,因此作者在书写中出现了混淆,就有了“措”不及防这么一个不规范的词汇出现。

“措”不及防这个词至今影响力还是很大,尤其在流行歌曲上,记者在音乐软件中进行歌词检索,歌词中含有“措”不及防的歌曲少说也有三十四首,还有以“措”不及防作为歌曲、小说名称的,一些网络话题也常用“措”不及防,比如“一些措不及防的小事”、“措不及防的心动瞬间”之类的。

对于这个流行、使用已经有几十年的生造词要怎么看?记者采访了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王春鸣,“没有听说过还有措不及防的,只有措手不及吧。”她首先认为“措”不及防是一个不规范的用法,“现在很多生造词的用法都不规范,尤其是在歌曲中。”在歌词写作过程中,不少词作者为了合辙押韵,会生造出不少词来,这些词的用法并不规范,其实并不适合用来举例印证,“网上每年都会出现很多生造词,但是这些词绝大部分都不会被成为规范用词,尤其是不会进入具有启蒙教育意义的工具书词典当中。”这一观点《咬文嚼字》杂志社也曾公开表示过类似观点,在《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2021年年度流行关键词时,没有收录诸如“鸡娃”、“绝绝子”等在网络上高频使用的流行词汇,而是收录了“赶考”“元宇宙”等词汇,对此杂志社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网络流行语的生造词中存在着不少生搬硬套,破坏汉语构词结构,供人一笑无可厚非。

王春鸣同样认为,以讹传讹的词汇是有很多,当做规范词来使用肯定不行,像“措”不及防这种不规范的用法,也确实对不少人产生了影响,让很多人误以为存在这么一个词语。但是对于网络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用词,也不用以如临大敌的态度对待,“流行词会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个部分,不用一味的站在绝对正确的角度去批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长相思》之节外生枝篇——相柳和小夭的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在看《长相思》原著时,很多意难平的地方,我都想用文字给它补上,以此来粉饰人间美好。特别是相柳对小夭的爱,隐忍克制,让人心疼。明明都“很爱”,一个营造出“帮你我都是有条件的,是交易”的假象;一个不敢把爱意表露出来,甚至克制自己也不要对他动心。哪怕“睡”到一张床上,相柳也离小夭远远的,生怕自己玷污了小夭大王姬的清誉。小说中,作者大大只给相柳和小夭安排了一个水底“渡气”式的吻和一次想吻没有吻上的遗憾。亲一下会“死”么?咱来安排。

让时光回到相柳偷了五王七王的粮草藏地图(不知道记错没有,没去翻原著)被追杀受伤,来到小夭房里,找小夭疗伤那个场景。咱就在那里安排一段吻戏。

当小夭取下站在床前的黑衣人的面罩时,露出了防风邶那张熟悉的脸。

可她又觉得奇怪,她明明对他用毒了,为什么对他不起作用?记得她第一次用毒对防风邶进行试探时,防风邶明明是中毒了的,可眼前的人,毒药却对他没有任何意义。

“你究竟是谁?”小夭发出疑问。

防风邶露出嘴角扯出一丝笑:“你希望我是谁?”

相柳还想伪装自己,嘴里却吐出了一口黑血。

……

“我要疗伤!”当防风邶说出这话时,嘴不由自主地向小夭的脖子张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这里不行。”小夭忙捂住脖子:“我现在是女人,能和以前一样吗?”小夭伸出了胳膊,露出了白皙的手腕。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相柳的眸子暗了暗,迟疑了片刻,还是双手捧着小夭的手腕,张嘴咬了下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小夭被吸得头晕目眩。晕倒前,她虚弱地说:“多吸点,我吃点补药就回来了。”随后,就晕倒在了床边上。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小夭!”相柳弱弱地喊了一声,想去查看一下小夭,却因为体内的伤而摇摇晃晃,状似也要晕倒,他顾不了许多,也躺了下去。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忙艰难地把位置挪了挪,直到退到了床最里面。然后,闭上了眼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不知道过了多久,相柳听到小夭在喊“相柳”,声音虽然很轻,像是在喃喃自语,但相柳还是听到了。他蓦地睁开了眼,发现小夭还躺在床边,背对着他,并未醒来,她双手环抱着身子,蜷缩着,有些发抖。相柳看看被自己全裹过来的被子,不禁皱了皱眉。

他忙支起身子,朝小夭挪了挪,准备给小夭盖上被子,又听到小夭叫了一声“相柳~”。这一声明显比上一声急切,还带着一种担忧和惹人心疼的颤音,梦中的他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么?

相柳扳过小夭的肩膀,发现小夭闭着眼,眉头紧皱,苍白的额头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汗珠。

相柳用袖子轻轻拭去小夭额上的汗珠,并用低沉的声音唤了一声:“小夭~”。

小夭睁开了眼,对上了“防风邶”那满眼担忧的眼神,不对,是黑头发的相柳。竟有一瞬间的茫然和失神,她好像还没有从那个梦中清醒过来。眼角溢出了泪珠。

“怎么了?”相柳伸出手,还没有抚上小夭的眼角,就被小夭拥住,腰被小夭紧紧箍住。

他听到了小夭轻轻的啜泣声,身子也在轻轻颤抖。她的左手紧紧箍着相柳的腰,好像一松手,相柳就会消失似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第一次看到如此脆弱又无助的小夭,相柳有些无措,又有些心疼,不知道小夭到底梦到了他什么,如此伤心难过。梦里,他或许死了?原本落到小夭手臂上想推开她的手没有动,心也随之漏掉了半拍,随后不由自主地狂跳起来,撞得胸腔有点疼。他不知道此刻自己是该欣喜还是难过,他好像窥探到了小夭的内心。

他想起小夭曾说:你绝不适合进入女子的梦里,那是比死还更可怕!

相柳的心一沉,脸上又浮现出了那种无所谓的笑,用防风邶戏虐般的语言问:“怎么?我还是进入你的梦了?”

小夭从相柳的怀里仰起了脸,眼睫毛上还残留着未落的泪珠,惊魂未定、楚楚可怜。

她张嘴想说什么,却撞见了相柳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那眼眸像两汪深潭,孕育着风暴,像磁铁一般要把小夭整个吸入进去。

小夭被那两汪深潭吸引着挪不开眼,那双眼睛少了平日里相柳的凌厉和肃杀,多了一点防风邶式的温柔和宠溺,吸引着她,脸慢慢往上移,慢慢靠近,越来越近,能够感受到彼此的呼吸在空气中相互纠缠,呼出去,又被彼此吸进来,暧昧的气息渐浓,像花香般甜得腻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最终,她寻找到了那两片唇,闭眼不顾一切地贴了上去,似乎从那里,能够找到不溺死的生机。相柳的嘴突然被两片柔软的唇堵住。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瞳孔振动得厉害,有那么一瞬间,脑海中一片空白,竟然忘了有所动作。

小夭也没有动,闭着眼睛摒着呼吸贴着相柳的唇,就那么静静地保持着这个姿势,好像时光在那一瞬间都静止了。相柳的眸子沉了又沉,身体紧绷得厉害,感受到身体的变化,他抓着小夭的臂膀紧了紧,最终,还是闭上了眼,任由这两片柔软带来的酥麻感像电流般传遍全身。

小夭这样子贴着亲了一会儿,直到憋得胸腔开始疼痛,肺里缺氧时才放开了他。

她撇过脸,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胸脯起伏得厉害,像猫的尾巴轻拂过相柳的肌肤,在相柳的心里卷起了风暴。

小夭还没有等气息平稳下来,下巴突然又被扳了过来,嘴唇又被堵上了。

这次变成了小夭脑海中一片空白了,她惊讶地张了张嘴,相柳趁机而入,霸道又温柔,缠绵缱绻。小夭的脸顿时红得像熟透的虾,心不受控制地狂跳着,同时,她也能感受到相柳的心跳频率,与她同步。她完全放空自己,不去想更多,而是由着自己的心意,大胆地迎合着相柳的吻,任由相柳将自己带入一个温柔缠绵的境界。

小夭的泪再次从眼角溢了出来,滑到了嘴角。相柳像被烫着似的,松开了小夭。他望着小夭,心里莫名被刺痛了一下,他又想起小夭那句话:“你绝不适合进入女子的梦里,那是比死更可怕的事情。”半晌,相柳哑着声音说了一句:“对不起!”

小夭也感觉心脏被莫名刺了一下,她再次快速地在相柳嘴上啄了一下,就害羞地把脸埋在相柳的胸前:“没有对不起。我,是自愿的。”

那声音带着点鼻音,更像是撒娇,充满着诱惑。相柳是很少见到这样子的小夭的,心中的欲念之火差点又被勾了起来。

相柳哑着声音问:“刚才梦见我什么了?那么难过!”

小夭说:“我梦见哥哥玱玹带着很多人围杀你,在我的面前。”小夭吸了吸鼻子,抓着相柳衣服的手又紧了紧,好像心有余悸。

“那情景,有点像当年你在清水镇想杀了玱玹一样。只是,这次,是玱玹想杀了你。

你的白衣上染了好多血,我的心好疼,然后,我看到,你好像也在疼,这样很分你心神。

你几次险象环生,差点被玱玹杀死,我挪不开步子,我求玱玹不要杀了你,可是玱玹像是没听到一样。我只好叫你——”

梦就醒了。看到相柳就在眼前,小夭当时真的感觉好不真实,仿佛那个梦境才是真的,而眼前的相柳是假的。

所以,她才不管不顾地拥抱亲吻了相柳——不,目前还是防风邶妆容的相柳。她不确定,真要是相柳在眼前,她是否还有那么大的胆子。

“傻瓜,梦是反的。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相柳拍了拍小夭的背,以示安抚。眼却变得猩红。

“相柳,你把蛊解了吧!”小夭突然抬头,一脸希冀地望着他。

相柳的眼神突然一冷,眸子中涌动着看不懂的情绪。小夭吓得从相柳的怀里挣脱了出来,后退了一步:熟悉的相柳感又回来了。

“怎么,你是想把蛊虫引到另外一个人身上,还是说你有了解蛊之法?”

小夭脑海中晃过一个人,甩甩脑袋又把他赶了出去,摇摇头说:“没有。只是,我不想昨晚那个梦……我不想你被蛊虫牵制……”而丢了性命。

“放心吧,我命有九条,死不了。王姬。”

小夭起身,出去了。相柳身边一空,好像心里也缺失了一块。指尖,唇间温暖的触感好似还在,相柳的唇又不自觉地勾起。

一会儿,小夭折了回来,手里拿了一套白色衣服,她没有再打开帷幔,隔着纱幔对相柳说:“我要出去一趟,一会儿你好了就自己走吧。”

说着,小夭走了出去。

(接下来,就是接着原著继续看了。哈哈,明明在看到这里的时候,多想他俩抱抱再亲亲啊,否则,满满的意难平。真的抱上了,亲上了,却又觉得,往后的路该怎样去走?这亲亲抱抱是能随便的,没有边界的吗?这吻会不会给相柳带来什么不一样的结局?如果相柳结局不改变,那这吻又算什么?唉,自娱自乐一下吧,反正也没有多少人看。)

妖怪植物大揭秘:女萝纠缠菟丝子、槲寄生对比桑寄生、神秘的檀香

《古诗十九首》有云: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偏僻的一角)。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时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坡)。思君令人老,轩车(夫君到外地做官去了-官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丑矬子脚注:但愿夫君不变心,妾惟相思以慰情!

李白《古意》云: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随风而动)。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成婚)。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别离)。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生子不知根,因(依)谁共芬芳。中巢双翡翠,上宿紫(朱紫-贵族)鸳鸯。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君若识得二草心,可受海潮之考验,可惜你啊变了心!

元稹《菟丝》说: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榛木和荆条)。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yìhuì-依附)生可耻,束缚死无名。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鹰隼)度海食,应龙(翼龙)升天行。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菟丝子)。”

~灵物不会相纠缠,妖艳贱货才喜欢。

这三首古诗对观起来,是不是很有趣?

诗中提到了两种植物,一种是菟丝子(兔丝、菟丝),一种是女萝,如果你不太了解这两种植物的话,可能会读得月朦胧鸟朦胧、自己也有点儿懵,所以为了让大家的印象明晰起来,苍耳老师就来介绍一下女萝和菟丝子。

女萝

女萝,又叫松萝,属于地衣门、松萝科、松萝属。

菟丝子,在被子植物门、旋花科、菟丝子属。

这两种植物都是丝状的、都喜欢纠缠在别的植物身上,但是,菟丝子是寄生植物,而女萝并不是。

什么是寄生植物呢?就是可以将自己的吸器探入其它植物体内,从中敲骨吸髓、好像吃奶一样的植物,它们又好比是植物界的任我行,深通“吸星大法”的奥妙,损人利己、赖此维生。

事实上,寄生植物又分全寄生和半寄生两种。

菟丝子,是全寄生的,它们体内叶绿体极少,光合作用极微弱,占到它们自个儿“经济总量”(有机物总量)的比率微乎其微,它们的有机物,基本上靠白吃宿主的。

半寄生的寄生植物,比如槲(hú)寄生、桑寄生、檀香等,它们体内的有机物,一半靠吮吸寄主的,另一半靠自己合成。

槲寄生

槲寄生和桑寄生两者比较相似,它们都是凌空寄生、像个鸟巢样的小灌木但就是宿主不同-桑寄生寄生于桑树、槐树、桃树、李树、荔枝、龙眼等树木,而槲寄生则寄生于栎属(就是各种橡树,“槲”就在这个属)、苹果属、白杨属、松属。

桑寄生

再看檀香树,他老人家是堂堂的乔木,在表面上像个正人君子一样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可是在暗地里,他的根却可以侵入其它植物的根系,从中暗爽地汲取营养,这个叫“根寄生”-因为寄生在宿主的根上面,真的是有如岳不群一样的“伪君子”啊。不过,檀香也有神奇的一面,檀香木是非常名贵的香料,它焚出的香气,极为优雅动人,足以令心情舒缓、令心境空灵,最适合我等七情六欲泛滥的人类了,有机会可要一试。

檀香

《诗经-小雅》有云:“茑(niǎo)与女萝,施于松柏。”-这个“茑”是什么东西呢?

陆玑说:“茑一名寄生,叶似当颅(马额头的金叶子样装饰品-披针形),子如覆盆子(红彤彤的树莓)。”

《本草经》说:“桑上寄生,一名寓木(寄寓在大树上),一名宛童(宛如大树身边的小童)。”

-综合这两种意见来看,苍耳老师不揣自己的浅薄,斗胆放言“茑”当是指槲寄生和桑寄生这两种植物的总称,原因有三:

(1)《本草经》虽然明确地说它是桑寄生,但是古人未必会对桑寄生和槲寄生区分得如今天这般清楚,而其它文献并未说它专门寄生于桑树。

(2)“叶似当颅、子如覆盆子”这是它俩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叶子都是披针形,而果实都有点像红彤彤的覆盆子,而且一般来讲,槲寄生的小浆果更加红艳更像覆盆子(常见亦有白色),而桑寄生的小浆果是黄色的。

(3)两者的外形上都犹如吊在宿主树身上的一个鸟巢(想想寓木和宛童),这大概是古人将其命名为“茑”的原因吧。

好了,《诗经》咱们就掰到这里吧。

槲寄生

桑寄生、槲寄生、檀香,都是檀香科的,这个科里尽是些稀奇古怪的寄生植物,真是一个“妖怪之科”。但是并非所有寄生植物都在这个科,比如菟丝子就不是,菟丝子是旋花科的。

那么,我们就回到菟丝子和女萝身上吧,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1、菟丝子:

菟丝子属(Cuscuta)里面有大约100~170种菟丝子,它们是黄色、橙色或红色的缠绕型丝状物,鲜少有绿色-反正靠的是打秋风并不依赖光合作用。

菟丝子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身上,成体-无根亦无叶,所以又叫“无根草”、“无根藤”、“豆寄生”等。它的英文名有dodder、witch's hair(女巫的头发)等-这个“女巫的头发”倒是蛮形象。

当菟丝子同志贴上一株心仪的植物(豆科、菊科、蒺藜科等)时,它就会像一条蛇一样缠绕上去,随着时间的延续它会缠得越来越密,密到可能触发你的密集恐惧症。

而在盘绕、侵袭宿主的时候,它会生出许多可怖的小吸盘-深深插入到宿主的维管组织以勒索营养,而它埋藏于土壤中的最初的根就会枯死-所以它并不是一直都无根的。另外,它虽然没有正常的叶子,但其实有变态叶-退化成了鳞片贴在细茎上。

菟丝子也是会开花的哦,花期多在7~9月,花儿小,白色、粉红或黄色,排列成穗状、总状或簇生成头状的花序-的确是蛮妖艳的,而元稹大人讽刺它也实在是观察入微。

常在8~10月,它会生出球形的小蒴果,内含种子1~4粒。

种子在土壤的表层发芽,它在萌发之后必须迅速向着身边的植株生长,如果在发芽后5~10天内还未能找到合适的宿主,那么这幼苗就会夭折,再也不能祸害其它植物了。

菟丝子对农业是一大危害,所以许多国家都禁止进口其种子,而作物种子在进口之时也需要严格检查是否被菟丝子的小种子所污染。

2、女萝(Usnea):

女萝又叫松萝,它是一种淡灰绿色的地衣,长得很像树枝上的流苏(也叫“排须”)。它的英文名也很有意思,叫old man's beard(老人的胡须)、beard lichen(胡子地衣)等,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所谓地衣,就是一种“复合型生物”-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真菌负责吸收水分、无机盐,而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然后它们分享资源、快乐地共生。

和其它地衣一样,女萝经常生长在生病或垂死的树上面,由于病树的树叶变得很稀疏,这样才给了女萝一个充裕吸收光能、充分光合作用的机会。但是,园丁们可能会错怪女萝,认为是它们害得自己的宝贝树木成了半死不活的病秧子,其实女萝并不是病树之因,而是病树之果,并不是敲骨吸髓打秋风,而只是倚靠大树好乘凉。

女萝对空气污染十分敏感,尤其是二氧化硫污染。它只能生活在空气最纯净的地区,所以它可以作为一种监控空气质量的生物指标。

好了,妖怪植物篇就讲到这里,大家有印象了吗?如果有一天要哄小孩子开心,或者哄女朋友开心如果你有的话,你可以对她说:“快来快来,阿宅带你看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