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世姻缘,两重命格,再见长公主
平南王妃重复念着渡尘方丈说的话:“此劫妻渡?”
她一脸疑惑:“可我儿并未娶妻,何来妻?”
“公子的两世姻缘。”
平南王妃猛然想起到刚才对着七娘娘磕头的楚妙。
她一开始找渡尘方丈解签的时候,渡尘方丈眉头紧锁,只留给了她一句话:“此子心脉俱损形同废人。”
平南王妃差点急晕了过去,几番求渡尘方丈破解危机,渡尘方丈皆是摇头说道:“天命不可违,施主回去寻个好的神医准备准备吧。”
可是一转眼,那渡尘方丈便说“此劫妻渡,公子可平安归矣”,那是不是在说,她儿的有缘人出现了。
是她帮三子渡过此劫了。
“大师,方才那女子是不是我儿的有缘人,她可以帮我儿渡过劫难?”
“阿弥陀佛,施主,姻缘天定,天机不可泄露。”
平南王妃的一颗心跳地很快。
她心里已经认定楚妙就是渡尘方丈所说的“妻”!
是她儿的妻。
她双手合十一拜:“那我不问三子的事情,只问刚才那跪在地上磕了十下响头的女子。”
渡尘方丈依旧摇头:“不可说,不可说!”
平南王妃见什么也问不出来,便让人去捐赠大笔香火钱,离开了娘娘宫。
渡尘方丈身后的小僧,好奇的问:“师父,之前那签不是不可解吗,为何又突然解了?”
渡尘方丈语重心长的说:“两世姻缘,两重命格,她啊……是地狱来的魂,来给人渡劫的!”
.....
另一边,楚妙已经跑到了娘娘宫外的亭子里。
四周把守着不少侍卫,拦截前来围观的香客们。
楚妙赶到的时候,两名侍卫拿着红缨枪挡在她身前道:“这是长公主休息的亭子,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楚妙看向亭子内。
两名女医,四五名婢子和嬷嬷,围守在一位美妇的身旁。
她身穿一袭素青色的长裙,脸色苍白,唇如纸色,已经不省人事。
她就是燕国长公主,昭元帝的妹妹,墨鸿祯的姑姑,如林氏这般年纪。
其中一名女医,给长公主喂了两颗药和水,可长公主并未吞下药丸与水,反而住外流。
另一名女医则面色凝重的替长公主把脉,见长公主并未吞下药丸,女医眉头紧锁道:“再喂!”
楚妙一眼看出了端倪,阻止道:“长公主已经闭气了,这个时候喂药是喂不进去的,你们要把她放平,让力气大的人按压长公主的胸腔,也就是心脏位置,先让长公主恢复气息,还有……长公主四周不要停留人多人,阻得气流,不利子救治公主。”
两名女医及亭子里的下人,纷纷看向楚妙。
“你是何人?”扶着长公主的宫嬷嬷问道。
楚老夫人已经赶过来了:“宫嬷嬷,是老身。”
宫嬷嬷是认识楚老夫人的:“楚老夫人。”
“宫嬷嬷,此女是我楚家嫡二小姐楚妙,她之前在外头便随一位神医学过医,懂得一些见识,长公主这情况不能耽搁。”楚老夫人虽然并未见识过楚妙的医术,但是,她相信她。
可燕京城的流言传的沸沸扬扬。
宫嬷嬷一听到楚老夫人说眼前的女子,就是天孤煞星楚妙,顿时多看了楚妙两眼:“楚二小姐?”
显然.....
她的语气并不相信楚妙!
其空看林妙的眼袖多了几分质疑。
点个赞关注我,一起看小说
民间故事:两世姻缘
从前,河北有一个马贩子,姓王,他年年到内蒙去贩马,家中妻子贤惠,又有五个儿子齐刷刷地长大成人,日子过得很不错。
马贩子去贩马,在中途一家客店里歇脚,遇上一位陕西客人,说是贩绸缎的,两人年纪相仿,就唠了起来。
马贩子叹道:“咱哥俩撇家舍业,都是命薄人呵。”
绸缎商问:“大哥家中都有什么人?”
马贩子说了。绸缎商不由得落下泪来:“大哥五个儿子,还说命薄。可怜小弟膝下五女,竟一个儿子没有,岂不断了香烟吗?”
这两人又相互打听各自儿女的岁数,真巧,五双儿女双双同岁。绸缎商说:“大哥,事情没有这么巧的,你若不嫌弃,我看小女五个就许配你那五个儿子,将来走亲戚还省事。等俺两口子老了,女婿们都是亲兄弟,还能不管?”
马贩子正为娶媳妇发愁呢,想不到一下子五个儿子全有了媳妇,赶紧道谢。随后又叫了酒菜,亲家俩喝得酩酊大醉,问了绸缎商的住处,说准了回去就打发女婿去拜见老太人,这才依依不舍地分手。
马贩子买了马急忙赶回家中,拿出双方写的媒契给老伴和儿子们看,全家一商量决定让老大骑上一匹快马,按地址拜见老丈人去。
老大去了几个月,算着早该回来了,可就是没见动静。马贩子想,莫不是叫老丈人留下了?留下,也该捎个信儿呀。就把老二打发了去。老二去了几个月,也是音信皆无。马贩子又打发老三去,打发老四去。就这样,四个儿子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家中就剩下小五了。这小五最孝顺也最聪明,看出了爹娘心焦,小五说:“爹,娘,你们甭急,我去看看。不管几个哥哥回来不回来,我一定回来,丈人家是天堂,我也不留下。”
小五就打马去了陕西。小五越走人烟越稀,这一天,走到一处地方,都是野岭荒山。小五有点害怕,但为了找到哥哥们,只得硬着头皮往前走。
日头磕山的时候,小五看到一条大河,水很清,又很急。河对岸有座房子,小五十分高兴,不管怎么先有地方住了。走到河边,看见一位年轻的女子在洗衣服,这女子生得花容月貌,小五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姑娘。
姑娘见了小五,停下手中的活问:“这小哥哥是外地人吧?怎么走到咱这深山老林里来了?”小五就把找岳父的事告诉了她。
姑娘打量了小五一下,见他聪明英俊,顿生爱慕之心。她对小五说:“你受骗了,你找的岳父就是俺爹,他这一辈子就我一个闺女,哪来的五个?你的四个哥哥都来过,都叫俺爹害了,你来了也逃不脱。”
小五一听,翻身上马就要逃。
姑娘说:“白搭,俺爹是术士,你一来,他就知道了,你想跑也跑不了。”
小五又跳下马来,两眼垂泪:“姐姐救我。可怜俺爹娘五个儿子,都要死在外地了。”
姑娘说:“你不用害怕。今晚俺爹留你吃饭,你就说刚吃饱,什么也别吃,吃了就没命了。我这个洗衣棒槌给你,偷偷地揣在怀里,晚上枕着它睡觉,要不也就没命了。你的炕下是个大炕,俺爹一脚把你踹进坑里,里边有鬼卒子扒你的心。”
小五壮起胆子过了桥,一看青砖瓦舍好气派。大门口走出人一个老头,跟父亲差不多的年纪,一见小五,哈哈笑着:“贵客来了。快请,快请,我就是你的岳父。”
小五只好向前见礼。
老头领着拜见了岳母。老头又吩咐老婆子:“赶紧弄饭,别饿着咱女婿。”
小五赶紧说路上吃饱了,老头说:“什么吃饱了?到这儿,你还外道?”
说话的工夫,饭菜端上来,小五一口咬定说路上吃了,可是丈母娘端着硬往他嘴里填。实在没办法,小五吃了几根面条和像指头肚儿大小的一点点鱼。
老头说:“看样子女婿是吃过了。”
吃完饭后,丈母娘说:“你跟你没过门的媳妇还没见面呢,我送你去,你们说去会儿话,待会儿过来睡觉。”
见了姑娘,瞅瞅四下没人,姑娘问:“你吃过什么东西了?”
小五说:“经不住劝,只吃了一丁点。”姑娘的脸立刻变了颜色,找出一包药面儿说:“快,吃下去。”
小五喝下药,就觉得胸口恶心。姑娘端来半盆清水,让他吐在盆里,只见盆里勾勾呀呀的全是小白虫,又有两条半尺多长的鱼在水里扑腾。姑娘说:“你看,多险!”又说,“我是看上你啦,决心嫁给你,不过,你明早上天不明就得赶快逃跑,不用骑马。记住一出门,门口挂着一把雨伞,你带上它,不到家千万不要把雨伞打开。”
晚上,小五偷偷把棒槌藏在枕头下。睡到半夜老丈人果然使劲踹他一脚,小五枕着棒槌呀,纹丝不动。
老丈人问:“女婿,我踹着你啦?”
小五说:“不碍事,不碍事。”过一会儿,又踹了一脚,又安慰几句,小五只说“不碍事。”一夜踹了七八脚,一脚比一脚狠,可到底没把小五踹下。
小五盼到天将亮,爬起来假装小便,走出门去一看,真有把雨伞挂在门口,摘下来,头也不回,就往家跑去。说也怪,小五拿着这把伞,没人的地方,走路比马快,到了有人的地方,就跟平常人一样了。小五记住姑娘的话,别打开那伞。
他走着,大雨哗哗下,淋得透湿也没打开伞,日头火辣辣晒,热得头昏眼花也没打开伞,一连好几天。
眼瞅到河北界了。小五住在一家客店里歇息,心想,白天我不敢打这把伞,晚上我把门关严了,看看这里头到底有什么。刚把伞打开,一阵清风从伞里飞出个小人儿来,落地就长,像人一样大小,原来是他那没过门的媳妇。
姑娘一脸不高兴,埋怨说:“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听话?不让你打开那伞,你偏打开,我这是伞里藏身术,藏在里头我爹娘不知我哪里去了,一打开,完了,他们随后必定上来。”
想到老两口子追来,小五又怕了。姑娘说:“怕也没用,只好跟爹娘翻脸了。你快去买九十九张黄表纸,找一块新砖、一只黑碗、七根新针、一只火鸡来。”
买来这些东西,姑娘用剪九把黄表纸成九十九对纸人,一对对手拉着手,每个纸人手执一把刀。铰完了,姑娘嘱咐小五,半夜时分,她父母定会赶来,她与老两口打仗,让小五如何如何帮助她。嘱咐完,俩人就睡下了。
半睡时分,果然外面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姑娘爬起来,整了整头发开门窜了出去。这时风更响了,只听得半空中兵器叮当响。小五按照媳妇的嘱咐,从窗缝里递出一对纸人。那纸落地就变成一对真人,拿着真兵器,上去助阵,过了一会儿,纸人飘飘落下,都没有了脑袋,小五赶紧又递出一对。
就这样,九十九对纸人都递完了,外面还响着兵器相撞的声音,小五赶紧把鸡杀了,鸡血染在黑碗和新砖上,然后,把砖头、碗和新针一齐往外扔。过了一会儿,风停了,兵器也不再响。小五开门一看,就见自己的媳妇披头散发一身汗水血水,一步一晃走进房里,说:“可累死我了,快睡吧,明天还得赶路。”
小五也不敢问那老两口到底哪里去了。
第二天,夫妻俩算了店钱,相互搀扶着赶路。傍晌午天突然黑了起来。媳妇抬头一看,说:“坏了,俺大姨撵来了,她武艺高强,又心狠手辣,决不能饶我。”想了想,从怀中掏出三个琉璃球来,一个比一个大,嘱咐小五,“俺俩打起来,你看我支持不住了,就扔出去,先扔小的后扔大的,记住她要是逃了就不要再扔。”
说话不及,只见来了一个高个子女人,一身黑衣,皮肉也黑,手拿单刀不管小五媳妇怎样赔笑施礼,举刀就剁。小五媳妇无奈,也从头上拔支金钗,迎风一晃变作一口长剑,两人在山坡上打了起来。
小五观阵。只见媳妇渐渐退了下来,他连忙扔出一个琉璃球儿。球儿滴溜溜滚过去,咔喳一声,咋了一个雷,把那女人炸得就地打了三滚儿,爬起来又与小五媳妇战在一处。眼看媳妇再退下来,小五又扔出第二个琉璃球儿,炸得那女人滚了九个滚儿,头发散了,眼也红了,爬起来那刀剁得更狠了。小五把第三个琉璃球儿扔出去,炸出一串响雷,咋得高个子女人化作一道黑烟往西南逃去。
小五十分欢喜,连忙上去搀扶媳妇。媳妇说:“俺大姨败是败了,她把七根针摔在我心上,十二个时辰,我就得死。”
小五伤心地哭了。
媳妇说:“不用哭,你快去找个村庄,买口大缸扣着我,再买四百斤干柴架在缸上烧,烧到天明,一定要等灰凉透了再揭开,备不住我还有救。”
两人赶忙往前走,到了个村落,小五把媳妇扣在一缸里,架上了干柴。烧到下半夜,柴尽了。小五瞅着那口缸,火旺的时候烧得通红,心想,我太糊涂了,怎么不详细问问,这么热,硬烤也烤化了,还有什么救?这岂不是让我把媳妇杀了吗?越想越怕,越想越伤心,忍不住便找块湿布垫着,把缸掀了起来。
掀开缸,媳妇在缸里好好的。小五刚要说些安慰的话,媳妇变了脸,吼道:“你这人太不听话,让你等灰凉透了再掀,你急什么?七根针我起出了五根,剩下两根才起出个头来,这下完了。”
小五又落下泪来,问:“再扣上不行吗?”
媳妇说:“不行,看来我必死无疑了。我死后,你买口白皮棺材,千万不要刷漆,装殓后,莫钉钉子,用稻草绳拦几道,雇人把我抬在小河里,放水面上让它漂走,那样,你再想我,日后在归化城还能见面。”说完,媳妇心疼,一声一声地呼喊,最后死了。
小五哭得死去活来,这回不敢不听话啦,弄了棺材、草绳,把媳妇的尸首装上,找人抬到一条河边,棺材随水漂走了。
小五回到家,把哥哥遇害的事,还有他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跟爹娘讲了。俩老人哭了一场,也就认命了,摊上了还能怎样?
小五他想媳妇。两人在一块才一两天,媳妇就撇下他走了,怎能不想?
小五拜别爹娘,离家去找归化城。可谁也不知归化城在哪儿,小五就奔西南一个劲儿瞎走,走到哪儿算哪儿。
惊以这一天,小五来到一个大镇市。这地方好热闹,人来人往,只有一处特别:卖东西的,面前守着一个盆,盆里装着清水,交钱时,必须把钱扔在水盆里,然后卖主再把钱捞出来。
小五看着新奇,便向人打听:“这是什么风俗,买东西还得洗钱?”
一个卖主告诉他:“你是外地来的吧,难怪不知道这儿的情况。咱这儿隔着一条河,河西是归化城,白天什么也没有,晚上热热闹闹,好大的一座城市。里面住的,可都是鬼。白天这些鬼魂过来买东西,他们使的钱是纸的,纸钱放到水里不沉底,所以用这种方法,省得上了当。”
小五又惊又喜,没想到真的就来到了归化城他找了间客店住下,等天黑再说。
天黑下来,果然见河岸灯火辉煌,人声吵嚷。小五过了河,可不,好大个城市,行人拥挤,看不出和人间有什么两样,街道两边都是住房,有灯光映出。小五挨家打听,找他媳妇的住处,都说不知道有这么个人。小五不泄气,继续往前找。
找到半夜,在城西门口,有一间小马架房,小五推开门,屋里住的正是他媳妇,见小五来了,媳妇很亲热,问长问短,一直到天快亮了,才催小五动身,并说:“明天晚上你再来。”
小五天天晚上过河去与他媳妇团聚。
这一天,媳妇说:“明天,我要托生,但不知生到哪里。你先回去,等天黑再来,我告诉你我托生的地方。要是托生女的,我还和你做夫妻,要是托生男的,我就与你做兄弟。”
天黑了,可是却下起了雨来。小五想,下雨也得去。他到了河边,一看,桥都淹了,怎么也过不去,只好又退了回来。心思琢磨:下大雨,媳妇知道我过不去,也许能等我一夜,明天再去。
第二天,小五来到马架房,一看房里已换了人,是个老太太。老太太问:“你是小五吧?你媳妇昨天等你一宿,知道你过不了河,今天早上含着泪走了。她留下话,叫你到河南洛阳找她去。”
小五牢记着那天是七月初九。回店里算了账,就奔洛阳去了。东找西找,冬去春来,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好不容易来到洛阳城,就查访有没有去年七月初九降生的小孩儿。有人告诉他,当朝老太师告老还家,去年七月初九生了一个公子,你去那里看看。
小五记得媳妇告诉他生男生女不一定,就去找当朝老太师府第。在大门口,看见一个奶母抱着一个小孩儿,小孩嗷嗷哭,怎么哄也哄不好,把个奶母急得满头大汗。
小五走过去施礼问:“这是府上小公子吗?”
这一声,小孩不哭了,睁开眼看了小五好半天,忽然伸出小手让他抱,接过来,小孩笑得嘎嘎响。把他还给奶母,又哭,接过来又笑。
奶母奇怪地说:“这少爷难哄,一天哭好几个时辰,见了先生,为啥这么爱笑?你与我同去见老爷吧。”
老太师听了奶母的话,赏给小五一些银两,让小五在府上住下,陪伴小少爷。
小五就在洛阳住下,天天抱着小少爷玩,小少爷会说话了。一天,四周无人他对小五说:“你认得我吗?”
小五说:“找你好几年,怎么不认得?”
小少爷说:“我们这叫两世情缘。这辈子成不了夫妻,就做兄弟吧,我跟我父亲说,认下你这个哥,给你娶上媳妇,等我长大了,家产咱一人人半,你看行不?”
小少爷把他和小五的前世姻缘,一五一十地跟老太师说了,老太师挺感动,当下认了小五为干儿。
小五和小少爷,在洛阳过了一辈子。
因缘与姻缘有什么不同?洇纸又是什么?
“因”为象形字,甲骨文象人躺卧席垫上,本义当为席子或垫子。
席子是供人藉垫而坐卧的,故“因”引申为依靠、凭借,《说文·囗部》:“因,就也。”段玉裁注:“‘就’下曰:‘就,高也。’为高必因丘陵,为大必就基址。故因从囗大,变其区域而扩充之也。”“因人成事”“因地制宜”用的都是这个意思。依凭从时间上讲是有惯性和延续性的,故“因”又引申为沿袭、承接,《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国都粮仓里的米谷,一年接一年地堆积起来。后“陈陈相因”用来指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沿袭、承接为顺时间河流而下,故“因”又引申为顺随、顺着,《金史·宗弼传》:“宗弼乃因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就是用的此义。顺着时间之河往上捋,原因也是一种凭借,所以就有了原因、因果、因缘等引申义,由原因虚化为介词,作经由、通过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即为此义。又为连词,作因为、因而讲,如因噎废食、因笔志之。
后来“因”为引申义所专用,席子的意思便另加意符“艹”写作“茵”(“因”为声符也兼表义),如绿草如茵、茵席。
茵陈
茵陈(黄县话称为“茵陈蒿儿”)为菊科蒿属植物,可入药,嫩时叶可食用。关于它的得名,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载:“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茵陈”以前是写作“因陈”的,取因宿根而生之意。后改作“茵”,也未尝没有塌地而生、覆地如茵之意。
在黄县话里,用的多是“因”的引申义,“因由儿”就是理由、原因的意思,比如:你这么做总有个因由儿吧?他找个因由就不去上书坊喽。“因儿”指由此生事之凭借、根据,比如:因儿这个两家不说话喽;因儿这回事儿他就不让她去上班喽;这件事儿是因儿我起嘞。
凡从“因”取义的字皆与席子、凭借、扩充等义有关。
“洇(yīn)”指液体在纸、布及土壤中向四外散开或渗透,比如:这种纸写字容易洇;他胳膊上嘞血把纱布都洇透喽;浇地嘞时候别浇到地头,让水慢慢洇过去就行喽。我们小时候用的作业本,都是用25克有光纸印装的,纸很薄,质地也不好,落笔的时候稍一迟疑,线条就像膨化虾条般胀开,如果钢笔尖再粗一点,那字就变成一个个墨团,“乌目糟眼”看不清楚,下面那张纸也会弄的“花花达达嘞”,所以我们写作业时都要弄个塑料片垫在纸下,这样洇得能轻一点,最起码钢笔水儿不会洇到下面的纸上。
扎染中有洇染
“洇染”指染料向周围自由散开的一种印染方法,现代女文青喜欢的土布“扎染”,古代又称“扎缬”“绞缬”,是将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染色,这其中既有浸染也有洇染。也可指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洇染出的色彩浓淡相宜,过度自然。宣纸是中国独有的书画用纸,按纸张的洇墨程度可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生宣用俗话说比较容易“洇”,能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可作写意山水;熟宣是生宣在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吸水能力弱,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一般用于工笔画或青碧山水等;半熟宣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介乎前两者之间。好的书画作者能利用墨的浓淡和宣纸的洇墨轻重,做到“墨分五色”,即表现出墨的浓淡干湿来。
青砖瓦和红砖瓦都是由黏土烧制而成,黏土中的铁完全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铁,自然冷去后呈红色,这就是红砖瓦。
青砖瓦
洇窑
如果砖瓦坯烧透后,将炉口、灶口全部密封,不再添炭,然后在窑顶预留的水槽内放水,让水慢慢渗入窑中,这称之为“洇窑”,实际就是水冷却,使黏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呈现灰扑扑的颜色,这就是青砖瓦。洇窑约需六七天时间,这是个技术活儿,水不能太多太急,只能“洇”,否则会使窑体炸裂;水也不能太少太慢,否则砖瓦青一块红一块,成了“花拉豹儿”。
复写纸黄县话称为“洇纸”,因为在老辈子人看来,复写的过程就是你在上面写字,复写纸上的油墨洇到下面的纸上。脓疱疮黄县话叫“黄水疮”,黄水流到哪里,疮就“洇”到哪里,传染性非常强。“阴燃”指燃烧而不冒火焰,像炼火烧、炒豆儿炒长儿果,锅底就要烧麦糠,“阴儿着”,不见明火不糊锅。生炉子的时候,最底下放引火草,上面放木头,最上面是煤块,点着最下面的引火草,就不用管了,让它“洇跟儿着”,用“洇”来形容火焰就像水在纸上一样扩充散开一样,由此及彼,不断引燃。
“骃”指浅黑带杂白色的马,《尔雅·释畜》:“阴白杂毛,骃。”邢昺疏:“阴,浅黑色也;毛浅黑而白兼杂毛者名骃。今谓之泥骢。”毛色驳杂如洇染一般。《诗经·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骃,六辔既均。”
作为一个人情超级大国,我们一向对亲缘关系分得细之又细,亲戚总的来说分两大类: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称为“血亲”,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称为“姻亲”。《尔雅》:“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说文》:“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从姻。从女从因,因亦声。”《诗经·小雅·我行其野》中有“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婚姻之故,言就尔宿”的句子,“就”“因”同义,妇人要去夫家居住,女就男故曰“姻”。借由婚姻而结成的亲戚称“姻亲”,如姑父、姨父、姐夫、舅儿头、连襟等。在过去,要称兄弟的丈爷、姐妹的公公为姻伯,称兄弟的丈母娘、姐妹的婆婆为姻伯母,称兄弟的舅儿头、姐妹的大伯儿或小叔儿、老婆的姑舅兄弟或两姨兄弟为姻兄、姻弟。称兄弟的大姨儿小姨儿、姐妹的大姑姐小姑儿、老婆的姑舅姊妹或两姨姊妹为姻姐、姻妹。
“因缘”本是佛教名词,泛指一切事物生灭所依赖的原因和条件。一般把“因”作直接原因,“缘”作间接原因,或把“因”作原因,“缘”作条件。“因”“缘”合在一起,生起万物,谓之“因缘和合”。《俱舍论》卷六:“因缘合,诸法即生。”后泛指缘分,《敦煌曲子词·送征衣》:“今世共你如鱼水,是前世因缘。”男女结成夫妻有一定的缘分,故称“姻缘”。姻缘来自于因缘,没有因缘,就没有姻缘。著名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的代表作《啼笑因缘》,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即以旅居北平的江南大学生樊家树和天桥唱大鼓的姑娘沈凤喜之间的恋爱悲剧为主体,同时又穿插了大家闺秀何丽娜对樊家树坚持不懈的追求,卖艺为生的关寿峰之女秀姑对樊家树的暗恋,最终樊家树和何丽娜结为连理,故用“因缘”而不用“姻缘”。明末清初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是部世情小说,以晁源、狄希陈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对腐败的官场和浅薄的世风作了鞭辟入里的解剖,故应用“姻缘”。
“氤氲”指形成烟或云气浓郁,如水汽氤氲、云雾氤氲。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氤”从气从因,气为阴阳之气,混沌之气,因有承袭、发展、扩充之义,故“氤氲”也指万物由相互作用而变化生长,“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这是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命题。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本女主重生爱上前世痴情男主的古言,《良陈美锦》上榜,超好看
大家好,我是涵涵,今天推荐5本女主重生爱上前世痴情男主的古言,《良陈美锦》上榜,超好看
第一本:《洞房前还有遗言吗》作者:且墨
书评:女主:先进思想斗士,但是最后还是被皇帝指婚给男主那个封建世家做男主小妾。有学识,有武功,感情上一根筋,超级直女。最后三十而逝,重生到百年后。男主:宰相,一直喜欢女主,护着女主,骚话连篇,因为女主性格,女主到重生后在他的诱导下才知悉他的感情。在女主死后,喝毒药,苟到三十七也挂了,重生到百年后家族的后辈,以致女主刚开始以祖宗的身份对待。超级好男人。
这篇男主真的爱惨了女主,从一开始不敢相信一点点试探,到得知真相那一刻激动地捏碎了杯子,真的都太深情了!男主认出女主后就开始谋划如何娶女主回家,一步步实施,这一世终于让女主爱上了他。女主太钢铁直女,男主撩女主撩得心塞,男主的感情真的坚韧的从来都没负情绪,女主动心后也直率很多。两个人都是大醋缸。
第二本:《我做暴君童养媳的日子(重生)》作者:二恰
书评:娇娇女x二世祖,男主前期纨绔混世魔王,后期宠妻狂魔。文锦心重生了,上一世她进宫为妃惨死后,那个从小耻笑欺负她的少年杀神,身披盔甲杀入皇宫夺下了皇位,为她报了仇也成了万人唾弃的暴君。她终于知道谁才是真心待她之人,重活一世她誓要与镇南王府同生共死,改变前世的悲剧。
本文语言自然流畅,剧情紧凑设计巧妙,男女主人设饱满,将男女主重生前后的故事缓缓展开,笔触温柔细腻,两人携手成长,开创盛世。
第三本: 《云上青梅》作者:许乘月
书评:平权世界,青梅竹马,双方都很优秀在学堂里各种争第一,相互看不惯又只能看得上对方,入了官场也是意见不合势如水火,但感情是真的,女主开窍还是比较晚,男主却是开窍开得太早了,傲娇深情小竹马,装的一副高冷毒舌的样子内里却是个求宠爱的芯子,连撒娇都是有的,心心念念都是女主罢了,这对小儿女谈恋爱的部分还是挺甜的。
女主重生后,主动向上辈子关系恶劣的竹马男主放善意,在日渐友好的相处中,两人携手成长,相互磨合与包容,慢慢发现上辈子错过的深情,在相知相守中一步步揭开导致前世悲剧的背后阴谋。本文通过甜蜜与诙谐交织并举的基调,生动流畅地刻画了一对势均力敌的青梅竹马从求学到为官的时光,男女主从误解冲突到相知携手,以小见大,展开了一幅平权世界下的官场绘卷,儿女情长和清明治世的理想在作者笔下得到完美平衡,节奏明快,文笔细腻诙谐,人物形象丰满,剧情精彩纷呈。
第四本:《我为表叔画新妆》作者:笑佳人
书评:女主上辈子在最困难时遇到男主,而在她决定她踏出那一步时竟穿越回了少女时期,这让她决心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和男主在一起。最终顺利和男主结婚,成亲之路无坎坷,婚后生活虽然有些别的大事但不影响男女主撒糖。还不错,挺甜的文,本文文风细腻,叙述流畅,将国公府徐五爷与侯府四姑娘阿渔的两世姻缘娓娓道来,不急不缓,笔触温柔,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喜欢日常小甜文的绝对不能错过哦!
第五本:《良陈美锦》作者:沉香灰烬
书评:我真的超爱这篇文的男主啊!三爷太戳我的心啦。女主前世爱陈七求而不得嫁给了陈七的父亲三爷,最后被陈七逼死,重生后女主放下对陈七的执着,但最后还是嫁给了三爷,三爷前世也喜欢女主,但最后没有好结果,女主重生后为救父亲再次与三爷有了接触,再次嫁给了三爷,这次她们爱上了彼此。
人生之妙,在于何处不相逢!老夫少妻,前世因现世果,女主活了两辈子才懂男主的好。于前世,男主悲凉,于现世,岁月静好。幸好,女主有缘再来一世。可惜,我们只有这一世!强烈推荐!5本重生爱上前世痴情男主的宠文,倾尽两世,爱他入骨!
想看其他类型的书单推荐,可以点击上方头像,关注涵涵推文,十多年书龄,每天推荐好看的小说,让你从此告别书荒!
明 宣德瓷器鉴赏 之二
宣德皇帝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史称“太平天子”。宣德一朝(1426—1435)仅持续了短短十年。在平定了汉王高煦之叛后,宣德帝全力发展社会经济,提倡艺术发展,使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也有所发展。景德镇制瓷业在前朝的基础之上迅速发展,生产出了闻名于世的宣德青花,及冠绝一代的宣德红釉和五彩,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中国陶瓷高超的技术造诣。
宣德青花,万历朝便已成为待价而沽之古董,明末更被视作珍宝,至今仍公认为居明代青花瓷器之首,陶瓷界素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明代永宣时期青花瓷的烧制堪称出类拔萃,独步古今,达到非常高的艺术境界。后世虽从未停止过对宣德朝高水平青花瓷的心慕手追,但由于历史的局限、青料来源和胎土的变化,再也没能重现宣德青花的独特风姿,虽得形似,但青花发色明显不同,且全无宣德本朝器物古朴秀美之气度神韵。
宣德 青花龙纹大盘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本品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属同类器(参见《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页132,图106),器型为撇口微内敛,弧壁,浅腹,圈口。盘心两道弦内绘一五爪蛟龙,朵云衬托,盘壁绘四条小龙,十字云头间隔。蛟龙双目怒视,闭嘴,竖发,体健,脊和爪锋利无比,形态威猛。釉面呈青白色,釉质细润肥厚,隐现极细的橘皮纹。
青花色泽浓艳,微带紫黑,脊背和鳞片的笔触描绘精道,浓淡深浅如行云流水,蛟龙体态爱键,鳞片墨浓处渗入胎体形成结晶,闪烁着银色锡光,使得画面立体感强烈。底部胎体细密坚致,泛火石红及铁质斑点。此器物硕大,型制规整,发色稳定,应属宣德鼎盛时期的佳作。
2012年伦敦苏富比春拍会上,一件与本品类似之宣德龙纹大盘残器,经过激烈竞拍,最终以1500万人民币成交。残器如此,本品更甚。同类型明嘉靖青花龙纹大盘,亦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宣德 釉里红龙纹高足杯
本品撇口曲腹、高足,瓷胎坚实细密、釉质莹润如凝脂,杯身外壁行龙纹、底部绘江崖海水纹,寓意为江山永固、江山万代。行龙神态生动威武,笔触清晰。
杯心书梵文种子字,以此理表示“若了知一法,即了知一切法;若了知一法空,即了知一切法空;若能於一字专注行观,修诸行愿,即能於一切 行愿皆得圆满”,所以,种子字经常包容无限的意思在内。本品除积釉处略呈灰色外,整体发色艳红,品相一流无任何瑕疵,是不可多得的明朝宣德年宫廷御用瓷器之精品!
宣德 双凤纹方印盒
印盒具体起始年代已不可考,宋曾巩诗:“印奁封罢阁钤间,喜有秋毫免素餐。”而且传世品中亦见有唐代印盒,由此可见,印盒不会晚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官、哥、定、越等窑均烧造过印盒。元代亦有印盒,元乔吉《两世姻缘》:“恰便似一个印盒脱将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唐宋之物甚为罕见,以清代传世品较多,器型较为丰富。明代印盒多为铜制,瓷印盒流传较少,以明中期以后较为常见。宣德双凤纹方印盒其体形虽小,但作工颇为精湛。本器为方形,直壁。盖面开光绘有双凤纹饰,器身绘青花装饰。底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宣德官窑器物。
纵观全器,其青花浓艳,铁锈斑深入胎骨。胎釉莹润皙白,二者相得益彰。飞凤昂首展翅,目清传神,凤尾婀娜多姿。纹饰采用勾勒渲染枝法,线条流畅,颇具灵动感。闪现出上品御瓷的非凡丽质,全器形态饱满,小器大样,置于案间,清雅别致。现北京故宫博物院亦藏有类似印盒一只,虽残损严重,却可与此印盒互为印证。因为实用器,存世量极罕,本盒能以全美流传至今,殊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