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包围定律启示(包围定律)

包围定律启示(包围定律)

中国五千年跳不出的5大历史定律,更是人生定律!

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在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这是一种规律,有人称之为历史定律。

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不使“后人复哀后人”,便是我们以史为鉴的意义。

所以我们在柏杨“瓶颈定律”、秦晖“黄宗羲定律”、吴思“血酬定律”、“成王败寇”定律、“家族盛衰循环定律”等众多历史定律中,精选出对当下人们最具启示的五大定律。细细品味,这五大历史律,何尝不是人生律!

第一定律:“黄炎培窑洞定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贤臣萁子对此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我不禁为他担心。”

后来纣王果然如此,百姓怨而诸侯叛,亡其国,自身“赴火而死”。

世人贪欲不都这样吗?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有止境的。《诗》云,“商鉴不远”,究竟要我们鉴什么?

首先,一定不能有“第一次”。第一次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只是大坝一旦决了口,洪水便会一泻而下。看一看那些贪官,只要收了第一笔贿金,以后的事便不由他了。只是,人的意志力薄弱,一旦坐上权力的交椅,有几个人能拒绝这第一次?所以更当警醒。

然后,要知道整个过程是“进行性”的。癌症就是进行性的,不断地发展,不会中止,也不会逆转,一直进行。已经开启了这个进程,悬崖勒马还是来得及的,虽然更难。

最后,“其亡也忽焉”。李自成打进北京,一生事业达到巅峰,由巅峰而到落荒而走,大起大落,也在转瞬之间。殷纣王之后两千多年,还有周幽王、秦二世、陈胜、王莽、陈后主、隋炀帝、黄巢、朱温、李煜、李自成、洪秀全、蒋介石等,“其亡也忽焉”何其多。所以更应重视前两步的防微杜渐。

黄炎培曾在延安的窑洞中,向毛泽东提起“其亡也忽焉”这样的历史规律,因此有人将这个定律称为“黄炎培窑洞定律”。

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

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文种和范蠡,却在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杀文种的时候,勾践说:“你教我灭吴有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它带到先王那里去吧。”范蠡此前就曾劝过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兔死狗烹这样的事,历史上不断地重演,汉高祖刘邦杀韩信,明太祖朱元璋几乎杀尽功臣……世人无论是谁,只要坐到那个位置上,总会不由自主这样去想——原本抢来的东西,难保不被别人抢去。

人为什么会是这样,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现在有些做生意的人,若是几个人合伙共同创业,开始时兢兢业业、在艰苦环境中共同拚搏,尚能齐心协力;一旦家大业大,有了丰厚的利润,就会生出异心,彼此猜忌、龃龉,终至分道扬镳。难道人的天性就是这样?

人在社会上打拼,只要涉及合作,就都要尤其注意这一点,有所心理准备,备好解决措施,省得最后“人财两空”。

后人把范蠡的这个定律表述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自古患难易共,富贵难同。”

第三定律:小人“包围”定律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论及天下兴亡之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但小人却更善于“包围”。

贤臣和小人,人所不齿,但在中国历史上作用却很大。皇朝的灭亡,国家的劫难,往往与他们有关。“指鹿为马”的赵高,“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祸国“六贼”童贯、高俅、蔡京等,陷害忠良的秦桧,两面三刀的严嵩……

鲁迅说,凡是“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结果,“是使该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中国之所以永是走老路,原因即在包围……”这就是包围定律。

包围是真实存在的,有权力就一定有包围。权力越大,包围就越厚。权力者即便走出去巡视,就算走到了田间地头,也得不到真实,因为“下面”的人熟谙蒙骗之术,一切场景都是事先精心安排好的,滴水不漏,皆大欢喜。

生活中,职场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第四定律:柳宗元“敌戒”定律

唐代柳宗元有一篇题为“敌戒”的短文,其思维逻辑与常人常理完全相悖,大意是从来人们都把敌人看作是祸害,无力者避之,有力者根除之,柳公却认为有敌人是好事。毛泽东对此推崇备至。

比较中国的历史与西方的历史,有很大不同。欧洲大陆自罗马帝国以后,列国争雄,就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总有打不完的战争。一个国家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就必须励精图治。

中国的历史与欧洲完全不同,自秦统一以后的两千年,几乎一直是一国独大的局面,除了王朝更迭的战乱期,周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与经济实力可以与这个中央帝国较量。

没有强大的敌人,失去了外部的压力,内部自然就腐化。未闻边塞号角,但见歌舞升平。自秦以后,皇朝的历史,一代不如一代。正是这种历史环境长期地作用,使中国人耽于安乐,不思进取,怯懦畏惧,麻木不仁。

没有了竞争的压力,也就失去了不断创新进步的动力。

当今世界,美国独大,是三次大战(两次热战一次冷战)造就了美国人之“横”。中国人讲究“中庸”,讲究“和为贵”,这是中国的哲学和传统。热爱和平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条件是不会有别人打进来,亡了国。

霹雳之声,撼人心魄。中华民族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要克服我们千年之惰性,振奋民族精神,从容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和竞争。

第五定律:“五世而斩”定律

当年八旗兵入关,“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只凶猛的老虎后来为什么会变成那般熊样?富贵人家,总是难以持久,这是中国历史的规律。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个有本事的君子,得了个好位子,挣了一大份家业,想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但“五世而斩”,君子的梦想终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碎。

老百姓的说法,更加令人扫兴:“富不过三代。”五世也好,三代也好,贫与富是在不断地转换。也许这是一种自然的调节,自然的公正。为什么富者不能恒富?富贵人家之所以会出败家子,原因有四:

一曰 “骄”。八旗兵入关,满人成为统治阶级,拥有特权。八旗子弟一不务农,二不做工,对汉人有强烈的优越感。由“骄”而“横”,一些贵胄子弟仗恃父兄的特权,在社会上横行霸道,欺男霸女,于是怨恨四起,积怨日深,埋下被颠覆的隐患。

二曰“奢”。中国的富人尤其是一些新贵,有暴发户心态,喜欢彼此攀比,讲排场,一掷千金。这是一种流行病,一直流行到今天。生于锦绣丛中的富家子弟耳濡目染,他们的攀比和挥霍更是青出于蓝。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这样的挥霍。

三曰“淫”。“富贵不能淫。”此处“淫”字之义是被迷惑和放纵。富贵能迷惑人,使人放纵。正如现在人们所说,男人有钱就学坏。有钱会使人产生更多的欲望,最终使人堕落。一个堕落的人,如何指望他去延续富贵家业?

四曰“逸”。“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句话流传很广。好爸爸是很有用的,他可以帮我们进入好大学,帮我们安排好工作,帮我们步入上流社会,过安逸生活。但好爸爸也有很大的副作用,他使我们失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失去了这种精神,则一切富贵注定不能持久。

这给今天的为人父母者敲响了警钟,不能不去思考,好的家庭教育,到底要给孩子什么?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历史是一面镜子”,因为它可以照出我们的丑、我们的妄、我们的困境。“以史为镜”,因为看到了、看清了,我们才会在羞耻和惭愧中去洗净心上的土、眼中的尘,整理好我们凌乱的衣装。

于是才能够,真真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END

来源:京博国学

包围定律:教你如何避免小人带来的伤害

图选择网剧侵权联系可删

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论及天下兴亡之道,劝诫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

奸臣和小人,虽向来都为人所不齿,但他们在历史上却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往往一个王朝的毁灭,或者一个国家的浩劫,大都与他们有着很大的关联。比如“指鹿为马”的赵高,“口蜜腹剑”的李林甫,陷害忠良的秦桧……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凡是“猛人”身边总是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结果变成“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中国之所以永是走老路,原因即在包围……”这也就是包围定律。

一般在权力周围都会隐藏着巨大的“磁场”。各种有所图谋的人都会在“磁场”中向着权力的中心去移动。于是就又形成了一个包围圈。权力越大,包围圈越大越厚。

其实现在我们在生活中,或者是在职场中也是一样的我们一定要远离小人,不能被小人所迷惑,从而受到小人的伤害,成为小人的牺牲品。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不被“包围”,避免小人带来的伤害呢?

1.时刻自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们要时常自省,遇见有才能的人,要选择他的长处向他学习,遇见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开始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过错。

唐太宗曾说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矣。

意思是说:将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一个人的衣服和帽子;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朝代兴衰更替的道理,将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与不足。

我们一定要时常自省,以人为镜,这样不仅能够意识到自己与贤人、有才之人的差距,激励自己奋进。也能及时发现自己和身边人的缺点,有利于及时改正,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被小人所包围。

一个人,只有时常自省,才能看清事物真相、从而能少摔跟头,多得好处。

2.选对朋友。

《易经》中写道: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选对朋友对于我们的人生特别重要!不知道你信不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选择和什么样的朋友在一起,便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选择朋友,就是选择我们的命运!

俗话讲,跟着千万挣百万,跟着乞丐去要饭。如果你的朋友不思进取,那么他们有可能就会拉低你的眼界,甚至可能会让你染上恶习。如果你的朋友是个精英,那你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正向能量,久而久之你会向成为精英靠近。

现实就是这样,只有和优秀者同行,才能让自己飞速提升。

3.远离小人。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人一般,做事根本没有底线,喜欢损人利己、挑拨离间、两面三刀、落井下石、唯利是图、见风使舵……可以说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们不会在乎世人的目光,心中压根也不会有是非曲直。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小人也比较喜欢躲在暗处,与其时刻防备,不如趁早远离,千万不要想着试图妄去改变他们。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思想不在一个境界,不如分道扬镳,远离是非,过好自己的生活。

4.读好书。

俗话说:读书使人明智。

一定要读好书,只要是以教人向善,催人奋进,给人以启发,育人以修为,提高智慧人为目的,具有正能量的书籍,都可称之为好书。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好的导师,它能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提升内涵,如何能成为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

好的书籍也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洗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帮助帮我们树立出正确的三观,避免走上歧途。

5.不张扬。

所谓:枪打出头鸟。

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上总是习惯性地张扬,有时难免会遭到别人的嫉妒。

所以在处于被动境地时我们一定一定要藏锋敛迹,学会装傻,干万不能让自己成为对方射击的靶子。

俗话说:财不外露保平安。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出门前,父母一般都会叮嘱我们要注意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钱财一定不要随便放在一个地方,也不要去张扬、向别人吹嘘自己的财富,否则很容易招人惦记,一不小心可能造成个人财两空空的下场。

要时刻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

整个集团愿意跟刘强东说真话的人,不超过两个?谈谈“包围定律”

看到晚点的报道,里面提到刘强东在会议上表示,“整个集团愿意和他讲真话的只有 1.5 个人……”

很难想象一个数十万人的企业,老板竟然成了“孤家寡人”,但仔细想想,这也不难理解。

从古至今,无论是帝王,还是什么组织的领导者,都会面临信息失真的问题。我们说历史上某个皇帝很昏庸,意思就是批评他不了解实际情况。

但有时候也不能光怪皇帝昏庸,因为他身边的人会千方百计地营造出一种假象,讨他欢喜,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这就是有名的“包围定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在《出师表》就提出警告,他想让刘禅明白,作为领导者,千万要注意身边的人什么样,不要让自己被小人所包围。

但所谓定律,就是说什么人都逃不过,只要一个人变成了“成功者”,那他就必然会被人包围、围猎。

鲁迅先生在他的《而已集》里有篇文章,就谈到了包围定律:

“无论是何等样人,一成为猛人,则不问其‘猛’之大小,我觉得他的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那结果,在内,是使该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

鲁迅所说的猛人,指的是名人、能人、阔人之类,这样的人总有些好处让人眼馋,最容易吸引“小人”的蜂拥。

但对于“小人”来说,他们或许不会承认自己是小人,他们只是在抱大腿、混口饭吃罢了,这又有什么错呢?

我曾听一些当官的朋友说“人走茶凉”,一些先发达后败落的老板说“世态炎凉”,他们所表达的意思是差不多的,都是意指身边人的聚散。

在鲁迅看来,“中国之所以永是走老路,原因即在包围”,他想了半天猛人脱离包围的方法,结果是想不出好的方法来。

但真的是没有办法吗?世上真有破不了的围城吗?也不见得。

包围定律跟信息茧房的意思相近,只要领导者保持警惕,能够了解现场,懂得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一直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不容易被包围,就能够打破“信息茧房”。

特别是对企业老板而言,环境不一样了,只要老板自己不犯糊涂,那身边的人就很难糊弄你。

这里要说一说刘强东为什么是一个“猛人”的问题,大家知道,刘强东是从农村奋斗出来的,他是白手起家,非常清楚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人性的复杂多变有深刻地了解。

猛将必发于卒伍,这种从底层一路杀出来的人,就很难被人忽悠。刘强东在会议上强调低价是京东的竞争优势,批评高管谈花里胡哨的故事太多,但谈成本、效率、体验太少。就证明刘强东很清醒,很务实。

试想一下,如果刘强东不是创一代,坐在他位置上的人是一个“未尝人间疾苦”的继承者,恐怕就做不到刘强东这样务实和清醒啊。

人终究是受困于环境,个人的认知和判断严重受限于信息量的大小和信息的真假,对此,没有什么捷径和窍门,最主要的就是靠自己去了解事实真相。

在这之前,难免会吃一些苦头,犯一些错误。特别是那些刚成功不久的人,身边人的掌声和吹捧会让他得意忘形,甚至不等别人来架,他自己就坐在火堆上了。

人在这时候是听不得真话的,分不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身边都是那些擅长拍马屁的投机分子,你喜欢什么,你想要听到什么,这些人就会为你提供什么。

吃过亏之后,人才会明白过来,忠言逆耳利于行,才开始认真对待事实,对身边人进行分辨和筛选,想着给自己找个“魏征”这样的人。

所以,不要怪“小人”如何对你,根本在于你要如何对待自己,只要你自己不自欺欺人,那就没有人能蒙蔽你。在这方面,任正非就做得非常好,大家可以研究下华为的自我批判文化,真的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