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镜子中的自己和相机中的自己哪个更像别人眼中的自己(镜子中)

镜子中的自己和相机中的自己哪个更像别人眼中的自己(镜子中)

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会比真实的自己好看30%,到底是不是真的?

在日常生活冷知识中有人提到: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会比真实的自己好看30%。有关于这种说法,很多人不知道是否能够选择相信。他们一方面认为30%的说法并不靠谱,另一方面又觉得镜子中的自己似乎确实要好看很多。

那么这样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其实答案很简单,30%的说法完全就是一个随意编撰出来的数字,根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和科学理论能够证明这个数值的存在。可为什么在人们内心深处,确实会认为镜子中的自己比素颜照片中的自己更加好看呢?其实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自我完善

在每个人的大脑之中,其实都有一个天生自带的“图形处理器”。具体功效就和手机上的美颜功能一样,当我们发现不好看的地方之时,总会选择性的将其忽略。其实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在镜子中看待自己的时候,一些瑕疵总是会理所当然的被排除掉,所出现的实际模样自然也就会比真实的自己更加好看。

可如果是通过照片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那么我们面部的一些瑕疵根本无法避免。尤其是当我们仔细观察照片之后,总会刻意的将其放大,并再也挥之不去。面对这样的情形,人们也就会自然而然的认为,镜子体现出来的人脸要比照片更加好看。

这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可事实上却是大脑的一个复杂适应过程。就像我们每个人去理发店剪头发一样,不少人都曾在剪完头以后抱怨“托尼老师”的手艺实在是惨不忍睹。可事实上,发型的改变主要是让我们开始经历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当我们还没有适应新的模样的时候,这种感觉其实是很正常的。

可只要是过了一段时间,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会很坦然的接受现实。并再一次进行自我完善,对不好看的因素视而不见。当然,也有很多剪完头发以后,整个人感觉十分良好的现象,这其实就是在重新认识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自己更好看的一面。只不过无论是好还是坏,都主要是自我认识的印象。

事实上,每个人的审美都是不一样的,只能说是在大方向或者大概率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心理学家眼中,对于这种对外界一切事物进行自我完善的表现,其实还有一种特定的称谓——感性心理。

当我们看待镜子之中的自己时,整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十分放松的,每个人都会坦然的接受自己不好看的劣势,并着重观察自己好看的优势。可在看待照片的时候,心理状态却完全不一样,许多人内心都有一丝紧张的情绪在作祟。

人们希望将自己最好看的一面展现在众人眼前,可那些不好看的因素却好似如芒在背,如鲠在喉,这主要就是受到了心理状态的影响。可实际上,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种区别从来不曾出现,别人眼中观察到的你不过是静态和动态的区别而已。

重复观察

在自我完善之后,主要就是重复观察的原理。在科学界中,科学家们还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重复曝光效应,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多次见到,并且十分熟悉的事物产生好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在我们刚开始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其实有关于他的外貌长相都是最真实的,可如果相处的时间足够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整个人竟然越来越好看,或者说越来越顺眼,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已经习惯了他的存在。

而在社会心理学之中,这种效应也被称之为熟悉定律。也就是说某一个人如果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次数足够多,自己内心深处对他的喜爱程度也就越高。哪怕什么事情都不做,心理也不会忽略自己内心的喜爱。

正因如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照镜子的次数总会远远超过拍照片的次数。在这样的情况下,认为镜子之中的自己会更加好看也就是理所当然的。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许多广告商会经常重复地出现在各个电视节目之中,其实就是为了让人们适应并喜欢。当真正需要购买相关的产品时,内心深处就会不自觉地做出选择。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波兰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扎荣茨就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为实验者们准备了大量的照片,有的照片只会出现一次,可有的照片却会重复出现很多次。结果显示,当扎荣茨询问志愿者们自己最喜欢的照片之时,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张照片。

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来,只要出现的次数和频率足够多,人们内心的喜悦程度也就会越高,自然也就会觉得更好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喜悦还可以说是内心的一种欺骗。就像自我感觉十分良好的时候,大概率在别人眼中应该是看起来更加精神。当然,给人精神的感受,其实也是好感的一种体现。

冻脸效应

除去心理上的影响之外,其实在照片和镜子中的景象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动态和静态的不同。照镜子的时候,我们会从眼睛开始出发,并观察整个面部的美丑。在这个过程之中,绝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多观察自己面部的优势,并借此掩盖面部的劣势。

当自己的注意力在观察过程中被分散以后,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整体的感受,而并非局部的重视。可以说,只要面部没有明显的缺陷,那么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容貌其实都是十分满意的。而之所以会出现追求颜值更高的明星的行为,大抵不过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可如果是在观察静态照片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某一点上。尤其是在面对素颜照片的时候,这些缺陷就会出现在人们眼前。或许很多人会疑惑,在观看电视的时候,当我们突然将电视内容暂停,往往都会觉得暂停出现的画面会比动态播放的时候更美,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电视图像已经经过了锐化处理,当它流畅播放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需要一个接受信息传递的反应时间,所以很难仔细感受到画面的精美。可如果将其暂停,那么大脑就能够得到一个缓冲。很多时候,观察某一个电视作品的细节究竟是好是坏,其实暂停观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冻脸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在美容院之中,工作人员会通过对局部的观测分析来告知你脸部的缺陷,并吸引你为此进行消费。而在商场之中,工作人员又会通过对整体的夸赞,让你心甘情愿的为自己购买的衣物买单,主要原因都在于它们不同的观察角度。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美丑并非是绝对的,只要愿意发现并善于发现,那么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找到自己面部的优势。

不同的观测角度

当然,无论是心理效应还是冻脸效应,其实镜子和照片之中的区别,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不同的观测方式。

我们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会得到上下相同,左右相反的一个反像。可在看待照片的时候,这种反像其实并不存在,也正是因为这个微小的差别,让我们在感官上会有一点不同。

其次就是在观看照片以及照镜子的时候,我们看的方向也不一样。镜中的自己无论美丑,其实都会慢慢变得“清晰”,自己也会越来越适应。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在观察的时候,总是在不停移动,注意力也在不断转移;然而在观察照片的时候,照片并不会随我们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这个区别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可恰好就是让人类感受不同的最大因素。在经过移动调整以及修饰之后,自然会觉得自己更加好看。可照片已经成型,将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眼前,没有任何一点遮掩,也自然就会让人觉得没有照镜子好看。

当然,除去照片相比较于镜子的“状态”劣势之外,照片没有镜子好看原因其实还在于拍照相机本身的缺陷。只要是用心观察的人都会发现,在现代手机行业之中,一些厂商为了留出更多的空间给手机屏幕,前置摄像头都很小。可如果想要拍摄更大的画面怎么办呢?那就只能用到广角镜头。

如果是在专业的摄影机或者摄像机上,广角摄像头绝对是一个拍照神器。可运用到手机上面,最终呈现出来的照片就会有一点变形。那么为什么我们无法感受到这种所谓的变形呢?其实这主要是由于手机的图像处理器已经对照片进行了修饰,所以才会有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效果。

除此以外,照相机的焦距以及拍摄场地的灯光等等,也都会对最终出现的照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专业摄影师们在室内或者室外拍照的时候会对光线有要求。甚至在摄影界中还有这样一句话:会拍照并不算什么,只有会用光线才是真正的大师。

事实上,镜子或者照片,究竟哪一种更好看,完全取决于每个人内心看待这件事情的态度。我们都知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美丑对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尽管曾经有科学家做过社会实验,证明了好看的人确实在同一工作内容和工作岗位上,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好看就注定会失败。只有过于在乎别人眼光的人,才会将自己绊倒在前进的道路上。

结语

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叫“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靠才华”,这足以证明在人们内心深处,才华远远比颜值更加重要。一个人无论长得多好看,如果没有一丝一毫的知识储备,那也不过是别人言谈之中的笑柄而已。

想要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才华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与其关注镜子里的自己是不是更加好看,还不如了解这样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理。也唯有如此,我们才不至于在和别人讨论现象的时候,只剩惊叹。